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藥學,Materia Medica,【中藥】,中藥是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chǔ),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藥物。,Chinese materia medica,第一章 中藥的性能,概說,中藥的性能是藥性理論的核心,是用中醫(yī)藥理論對中藥作用的性質(zhì)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jīng)、毒性等。,四氣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概念】,寒涼藥,溫熱藥,平性藥:寒熱屬性不明顯,作用較和緩,【作用及適應證】,1. 寒涼藥性,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適用于陽熱證。,2. 溫熱藥性,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jīng)通絡(luò)、回陽救逆等作用,適用于陰寒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五 味,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種藥味。又包括淡、澀兩種藥味。,【概念】,1. 經(jīng)健康人的味覺器官感受而得-感覺之味,【確立依據(jù)】,2. 經(jīng)臨證實踐而得(治療病證)-功能之味,【作用及適應證】,1. 辛:能散能行,具有發(fā)散、行氣、行血作用,適用于表證及氣滯血瘀證。,2. 甘:能補能和能緩,具有補虛、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緩解毒性、調(diào)和藥性,調(diào)和脾胃等作用。用治氣血虛證,拘攣疼痛,脾胃不和,藥物、食物中毒,藥性不和,藥性峻猛等。,【作用及適應證】,3. 酸與澀: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作用。適用于滑脫證。,4. 苦:能泄能燥,有瀉下大便、清熱瀉火、降泄肺胃上逆之氣和燥濕的作用。適用于積滯便秘,實火上炎證,喘咳,嘔呃及濕證。,【作用及適應證】,5. 咸: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jié)、瀉下作用。用治瘰疬、癭瘤、癥瘕及便秘等。,6. 淡:能滲能利,有利水滲濕作用。適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指藥物作用于人體的不同趨向,是與疾病表現(xiàn)的趨向相對而言的。,【概念】,升降浮沉,升 - 向上 降 - 向下 浮 - 向外 沉 - 向內(nèi),【作用】,1. 升浮藥:,升陽發(fā)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2. 沉降藥:,瀉下、清熱、利尿滲濕、重鎮(zhèn)安神、潛陽息風、消導積滯、降逆、收斂及止咳平喘,【影響因素】,1. 性味,辛、甘、溫熱 升浮,酸、苦、咸、寒 沉降,(陰),(陽),【影響因素】,2.質(zhì)地,質(zhì)地輕升??; 質(zhì)地重沉降,“諸花皆升,旋覆獨降; 諸子皆降,蔓荊獨升”,【影響因素】,3. 炮制,酒升;鹽降;姜散;醋斂,4. 配伍,【影響因素】,1. 性味,2. 質(zhì)地,4. 配伍,3. 炮制,自身因素,人為因素,“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李時珍,歸 經(jīng),歸經(jīng)是指藥物對機體某部位的選擇性作用。,【概念】,朱砂 :鎮(zhèn)心安神 ,杏仁 :,心經(jīng),肺經(jīng) 大腸經(jīng),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毒 性,1.“毒”是指藥物的偏性。 2.“毒藥”即是藥物的總稱。,【古代認識】,“毒”是指藥物的毒副作用。,【現(xiàn)代認識】,【中毒原因】,1. 服用過量或長期服用;,2. 炮制或配伍不當;,3. 藥不對證;,4. 體質(zhì)因素。,【臨床應用】,1. 控制劑量:藥物中毒的產(chǎn)生,每與用量過大有關(guān);,2. 遵守炮制:大多數(shù)毒藥,通過炮制,可以減低毒性;,3. 注意用法:不同的毒藥,用法不盡相同;,第二章 中藥的應用,【配伍】,配伍,即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配合使用。,【七情】,配 伍,七情,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間配伍規(guī)律的七種情況。,【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 相殺、相惡、相反,“藥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莖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 本經(jīng),配 伍,【單行】,單味藥治療疾病。又稱單方。,“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相使】,相須指性能功效相類似的兩味藥合用,起協(xié)同作用,常相互需求以增進療效的配伍關(guān)系。,相使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治療目的一致的兩味藥合用,以一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可提高主藥療效的配伍關(guān)系。,相同點:都是指二藥配伍后治療效應增強。,不同點:相須二藥之間存在特殊的協(xié)同增效關(guān)系,彼此相需而不可離。 相使二藥配伍,其療效增強,僅是較單味應用時有所增強,不存在特殊的協(xié)同作用。,【相畏】【相殺】,相畏指二藥合用,一藥的毒害效應被另一藥減輕或消除的配伍關(guān)系。,相殺指二藥合用,一藥能減輕或消除另一藥的毒害效應的配伍關(guān)系。,“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殺者,制彼之毒也”,【相惡】,指兩藥合用后,一藥能使另一藥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的配伍關(guān)系。,“相惡者,奪我之能也”,【相反】,相反指合用后,原有毒害效應增強,或產(chǎn)生新的毒害效應的兩味藥之間的配伍關(guān)系。,“相反者,兩不相合也”,配 伍,增強療效相須、相使 降低療效相惡 消除毒副作用相畏、相殺 產(chǎn)生毒副作用相反,麻黃,大黃,生姜,人參,桂枝,檳榔,半夏,萊菔子,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禁 忌,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及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十八反,【配伍禁忌】,【配伍禁忌】,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十九畏,【妊娠用藥禁忌】,蚖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銀并巴豆,牛膝苡仁與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干姜蟹甲爪,硇砂干漆兼桃仁,地膽茅根莫用好。,便產(chǎn)須知:,【妊娠用藥禁忌】,1. 禁用:大多是毒性較強,藥性猛烈及墮胎作用較強的藥物。,2. 慎用:包括通經(jīng)祛瘀、行氣破滯藥物,以及辛熱滑利之品等。,【服藥時的飲食禁忌】,1.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腥腐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食物。,2. 根據(jù)病情及用藥特點,忌食與病情和病性不相宜的食物。,用 法,【湯劑煎煮方法】,(1)器具:,1. 普通煎煮方法,(2)用水量:,(3)浸泡時間:,(4)煎煮火候及時間:先武后文,(5)煎煮次數(shù):,【湯劑煎煮方法】,(1)先煎,2. 特殊煎煮方法,(2)后下,(3)包煎,(4)烊化,(5)另煎,(6)沖服,【湯劑服藥方法】,(2)服藥次數(shù),(3)服藥冷熱,(1)服藥時間(驅(qū)蟲藥、攻下藥飯前服;消食藥飯后服;安神藥睡前服;截瘧藥瘧疾發(fā)作前二小時服。),用 量,劑量,又稱用量,主要是指一味藥的干燥飲片在湯劑中的成人一日量。,【概念】,1兩=30克 1錢=3克,【計量的換算】,用 量,1. 藥物性質(zhì)與劑量的關(guān)系,【確定依據(jù)】,2. 劑型、配伍與劑量的關(guān)系,3. 年齡、體質(zhì)、病情與劑量的關(guān)系,4. 季節(jié)變化與劑量的關(guān)系,第三章 中藥的炮制,炮 制,炮制,是藥材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前的加工過程,包括對原藥材經(jīng)過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藥材的特殊處理。也稱“炮炙”。,【炮制的概念】,炮 制,1. 消除或降低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確保用藥安全,2. 提高藥物療效,3. 改變藥物性能或功效,使之更符合病情的需要,4. 矯嗅矯味,便于服用,5. 使藥材純凈,利于準確稱量和服用,6. 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于貯存或制劑,【炮制的目的】,炮 制,一、修制,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其它制法,【炮制的方法】,炮 制,一、修制,純凈處理,粉碎處理,切制處理,炮 制,二、水制,漂,潤,水飛,將藥物與水同研,以制取藥物的微細粉末的方法。,洗,泡,第二節(jié) 炮制的方法,三、火制,炒,炙,煅,煨,鹽炙,蜜炙,酒炙,醋炙,姜炙,炮 制,四、水火共制,蒸,潬,淬,煮,炮 制,五、其它制法,發(fā)酵,發(fā)芽,制霜,第四章 中藥商品鑒定,一、鑒定依據(jù) 1、藥品標準 中國藥典: 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版 局(部)頒標準: 2、沒有收載品種參照權(quán)威書籍進行鑒定,如中藥志等。,二、常用鑒定方法 常用的鑒定方法有,基源鑒定 性狀鑒定 顯微鑒定 理化鑒定,一、基源鑒定 (origin identification),概念 應用植物、動物、礦物的分類學知識,對中藥的來源進行鑒定研究,確定其正確的學名 ,以保證在應用中品種準確無誤。,植物鑒定的步驟,1觀察植物形態(tài),2核對文獻,3核對標本,二、性狀鑒定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性狀鑒定:是指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嘗等方式了解藥材性狀,判斷藥材品種和質(zhì)量的鑒定方法。 性狀:指藥材的形狀、大小、色澤、表面特征、質(zhì)地、斷面特征和氣味等屬性。,性狀鑒定的內(nèi)容,1.看形狀,3.看表面 (顏色、特征),4.驗質(zhì)地,5.看斷面,6.嗅氣嘗味,2.,量大小,7.水火試法,黃芪,黃芩,三棱,(圓柱形),(圓錐形),(扁卵狀圓錐形),半夏,類球形,麥冬,紡錘形,桃仁,扁長卵形,不規(guī)則塊狀,熟地,厚樸,卷筒狀,黃柏,板片狀,藍(膽礬),黃(蒲黃),紅(西紅花),白(僵蠶),黑(熟地),在描述復合色的藥材 時,應以后一種為主,黃綠色(荊芥穗),紅棕色(何首烏),黃白色(川貝母),毛茸(辛夷),鉤刺(蒼耳子),環(huán)紋(防風),光滑(相思子),質(zhì)地:指藥材的質(zhì)感特征。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堅硬 堅硬結(jié)實,以手掰不能破碎。如川芎等。 (2)堅韌 不但堅實,而且手折或拉時有一定彈韌性,如桑白皮等。 (3)柔軟 手捏可變形,有軟質(zhì)舒適感,如熟地黃、桂圓肉等。 (4)松泡 組織結(jié)構(gòu)疏松,體質(zhì)輕泡,如南沙參、大腹皮等。 (5)粉性 富含淀粉,折斷時常有粉塵飛揚,斷面常顯白色粉粒,如粉防己、山藥等。 (6)油潤 質(zhì)地柔軟,含油而潤澤,如當歸等。 (7)角質(zhì) 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緊密,并顯示動物骨角樣的光澤,如郁金、天麻等。,檳榔,大黃,何首烏,商陸,嗅氣嘗味,口嘗時咀嚼1分鐘 有刺激性和劇毒的藥材,口嘗小心,以免中毒,水試: 秦皮-浸水中水浸液顯藍色熒光 西紅花黃色 葶藶子、車前子加水體積膨脹、種子粘滑,火試: 海金沙-爆鳴聲且有閃光 青黛燃燒有紫色煙霧,各種方法各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如: 器官較齊全或具花、果的藥材,一般應配合基源鑒定 進行; 單一器官而體形完整的藥材,宜先進行性狀鑒定 ,必要時再作顯微和理化鑒定 ; 粉末藥材,主要采用顯微和理化鑒定。,第五章 中藥的產(chǎn)地,產(chǎn) 地,中藥的來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動、植物和礦物。天然藥材的分布和生產(chǎn),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道地藥材:即某一地區(qū)所產(chǎn)的某種藥材,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療效佳,素有盛名。,十大廣藥:廣藿香、化橘紅、陽春砂、巴戟天、 高良姜、金錢白花蛇、廣地龍、佛手、沉香、 廣陳皮。,四大懷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懷山藥。,浙八味:白術(shù)、菊花、芍藥、玄參、玄胡、浙貝、溫郁金、麥冬。,四川:黃連、川芎、川貝等。 東北:人參、細辛、五味子等。 山東:阿膠、金銀花 寧夏:枸杞 云南:三七,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一、解表藥: 1. 辛溫解表藥:麻黃、白芷、防風、辛夷、荊芥 2. 辛涼解表藥: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菊花、野菊花、蟬蛻 二、清熱藥: 1. 清熱瀉火藥:石膏、知母、梔子、天花粉 2. 清熱明目藥:夏枯草、決明子 3. 清熱涼血藥:生地黃、赤芍、紫草、白頭翁、牡丹皮 4. 清熱燥濕藥: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苦參、秦皮、白鮮皮 5.清熱解毒藥:金銀花、忍冬藤、綿馬貫眾、山豆根、北豆根、板藍根、大青葉、連翹、穿心蓮、蒲公英 6. 清退虛熱藥:青蒿、地骨皮,三、祛暑藥: 藿香、廣霍香 四、祛風濕藥: 虎杖、秦艽、蒼術(shù)、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槲寄生、馬錢子、天仙藤、木瓜、金錢白花蛇 五、祛寒藥: 川烏、附子、姜、肉桂、吳茱 、丁香、小茴香,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六、瀉下藥: 1. 攻下藥:大黃、番瀉葉、蘆薈、芒硝 2. 峻下逐水藥:巴豆 3. 潤下藥:蜂蜜 七、利水滲濕藥: 1.利水消腫藥:茯苓、防已、廣防已、薏苡仁、 車前子、車前草、豬苓,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2. 利尿通淋藥:關(guān)木通(備注鏈接:含“關(guān)木通”的藥物被禁止生產(chǎn),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取消關(guān)木通藥用標準)、海金沙、滑石 3. 利濕退黃藥:茵陳、金錢草 八、安神藥: 1. 重鎮(zhèn)安神藥:牡蠣、朱砂、琥珀 2. 養(yǎng)心安神藥:遠志、酸棗仁、合歡皮、柏子仁、靈芝、羅布麻葉,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九、平肝息風藥: 天麻、鉤藤、羚羊角、地龍、僵蠶、全蝎 十、開竅藥: 石菖蒲、冰片、麝香、牛黃,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十一、止咳化痰藥: 1.止咳平喘藥:桔梗、桑白皮、批杷葉、百部、洋金花、旋復花、苦杏仁、馬兜鈴、松蘿 2. 清化熱痰藥:前胡、川貝、浙貝、海藻、昆布、瓜萎 3. 溫化寒痰藥:半夏、天南星,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十二、理氣藥: 沉香、厚樸、陳皮、橘核、橘絡(luò)、青皮、砂仁、青木香、枳殼、川楝子、大腹皮、白豆蔻 十三、理血藥: 1.活血化瘀藥:川芎、丹參、莪術(shù)、郁金、姜黃、牛膝、川牛膝、延胡索、雞血藤、紅花、番紅花、桃仁、乳香、沒藥、益母草、茺蔚子、水蛭 2. 止血藥:蒲黃、三七、側(cè)柏葉、槐米、赭石、松花粉、麥角,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十四、補益藥: 1. 補氣藥:甘草、黃芪、人參、黨參 2.助陽藥:杜仲、蛇床子、菟絲子、肉蓯蓉、冬蟲夏草、鹿茸、鹿角、鹿角霜、蛤蚧 3. 養(yǎng)血藥:白芍、當歸、熟地、何首烏、阿膠 4. 滋陰藥:麥冬、北沙參、南沙參、玄參、枸杞子、龜甲,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十五、收斂藥: 五味子、桑螺蛸、訶子、山茱萸、麻黃根、五倍子 十六、消導藥: 山楂、雞內(nèi)金 十七、驅(qū)蟲藥: 大蒜、檳榔、雷丸,常用中藥(按中醫(yī)功效分類法 ),十八、外用藥: 青黛、血竭、兒茶、蟾酥、熊膽、斑蝥、爐甘石、雄黃、硫磺、信石(砒石) 十九、抗癌藥: 長春花、白花蛇舌草,中藥常用別名,茯苓木又名黃松節(jié) 天花粉又名瓜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木工環(huán)保材料研發(fā)與應用合同12篇
- 2024年度青海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二級營養(yǎng)師考前沖刺試卷A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選修3地理下冊月考試卷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節(jié)第2課時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練習含解析中圖版必修第一冊
- 2025年外研版選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4年度陜西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四級營養(yǎng)師考前沖刺試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陜西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二級營養(yǎng)師題庫檢測試卷A卷附答案
- 綿陽市二零二五年度長租公寓租賃管理合同4篇
- 2024年度青海省公共營養(yǎng)師之三級營養(yǎng)師考前沖刺試卷B卷含答案
- 個人與公司2024年度股權(quán)投資合同5篇
- 鄉(xiāng)村治理中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關(guān)系解析
- 2024版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
- 智能護理:人工智能助力的醫(yī)療創(chuàng)新
-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培訓專題講座
- 5G+教育5G技術(shù)在智慧校園教育專網(wǎng)系統(tǒng)的應用
- 服務人員隊伍穩(wěn)定措施
- VI設(shè)計輔助圖形設(shè)計
- 淺談小學勞動教育的開展與探究 論文
- 2023年全國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學原理00054試題及答案新編
- 河北省大學生調(diào)研河北社會調(diào)查活動項目申請書
- JJG 921-2021環(huán)境振動分析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