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文學論文-《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讀書摘編.doc_第1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讀書摘編.doc_第2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讀書摘編.doc_第3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讀書摘編.doc_第4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讀書摘編.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當代文學論文-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讀書摘編劉小楓在本書的前言的第一句話就指出:清理二十世紀的學術思想之思緒,對于世紀末的漢語學術界,是一項非但不可規(guī)避、更應主動承擔的課題。無論歐美還是漢語知識界,一百年來關注的實質性問題是現代現象?,F代現象本質上是源于西歐文化基因的社會演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理念的擴張,使現代現象與歐洲古代社會形態(tài)和理念形態(tài)出現裂痕?,F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之演化,導致西歐文明以外的其他民族地域的社會和理念隨之發(fā)生現代性裂變,構成了二十世紀生活世界的基本現實。對百年前的中國士人來說,現代現象是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于現代化過程在中國是植入型而非原生型,現代性裂痕就顯為雙重性的:不僅是傳統(tǒng)與現代之沖突,亦是中西之沖突。如何理解百年來漢語學界持續(xù)至今的中西沖突論?梁啟超、馮友蘭等識察到,中西文化的價值理念之爭(體用之爭)實為古今之爭,即傳統(tǒng)與現代之爭?,F代思想學術的重大標識之一是社會理論的形成和擴展。社會理論與社會學(作為一門經驗科學)的決定性差異在于,前者是關于現代性問題的思想性學術??偨Y二十世紀的思想學術,首先值得關注關于現代現象的社會理論之建構即劉小楓所謂的現代學。但是,言說現代并不必然是一種關于現代現象的知識學建構?,F代學的知識言述盡管不可能擺脫個體旨趣和價值立場,然而,在現代學中,現代現象首先被實證知識性地推距為一個審視的對象,將現代現象先予客觀化,以便有效地審視它,而非或激進、或保守地批判之。作者力圖帶著中國的現代性問題來審理歐美的社會理論,這基于作者的一個觀點:并沒有與歐美的現代性絕然不同的中國的現代性,盡管中國的現代性具有歷史的具體性。中西二元景觀因此將遭遇進一步的挑戰(zhàn):現代的問題性成為現代思想的主題,從根本上說,這些問題對中西文化理念和社會形態(tài)的演化都是命運與共的。帶著中國問題進入西方問題再返回中國問題,是作者認為值得嘗試的思路。作者的關注不在于建構所謂中國化或本土化的社會理論(這種提法乃基于中西二元景觀),而在于如何讓中國的現代性經驗參與社會理論的修葺,從而推進對困擾現代思想的現代性問題的把握。一現代學的問題意識11“后現代”論述的現代主義性質八十年代,歐美思想界出現了所謂后現代論述思潮,在各個人文學科領域急速擴張,引發(fā)與現代性論述決裂的大論戰(zhàn)。后現代論者聲稱,現代性論述的權威基于一個充滿危機的精英秩序,“這樣的精英秩序也許是世上最后的神秘祭儀,在我們這些被末日災難和極權主義嚇得心驚膽戰(zhàn)的人心中,它們已經不再有位置了。”然而,后現代論述一開始就面臨雙重尷尬:現代性論述的文獻已表明,即使不是所有的、至少也是基本的后現代論題,仍為百年來的舊話新語,以至后現代論述的主義論證顯得頗為費力;利奧塔也承認,后現代屬于現代的一部分。更為尷尬的是,現代性本身尚是一個未理清的題域,當后現代論述要以現代性知識學來界定自身時,發(fā)現關于現代性的知識學尚在漂浮之中。后現代對現代性論述的攻擊,實際成了現代性論述的一個激進的變種。很難確定一個現代性現象的統(tǒng)一的歷史時間,但所謂現代現象的涵義還是可以界定的:一種普世性的轉換每一個體、每一民族、每種傳統(tǒng)社會制度和理念形態(tài)之處身位置的現實性(社會化的和知識化的)力量,導致個體和社會的生活形態(tài)及品質發(fā)生持續(xù)性的不穩(wěn)定的轉變。在現代現象中,社會和文化制度以及個體的處身位置處于自己已然不知自身何在的位置。何謂現代現象之本質?西美爾(georgsimmel1858-1918)的如下回答調校了問題的提法:現代性現象之本質是它根本就沒有本質。哈桑界說后現代主義的兩個術語“不確定性”和“內在性”,早已由西美爾提出并貼在現代性的身體上。取消本質,若是現代現象的實質性標識,恰恰顯明,現象本身成為了本質。把握現代現象的形態(tài)結構,成為現代學賴以成形的基本課題?,F代事件發(fā)生于三個相互關聯、又有所區(qū)別的結構性位置:現代化題域政治經濟制度的轉型;現代主義題域知識和感受之理念體系的變調和重構;現代性題域個體群體心性結構及其文化制度之質態(tài)和形態(tài)變化?,F代學作為關于現代事件的知識學,要扭轉知識學界對現代主義論述的過多傾注(文人的自戀性話語),現代學要履行從知識學上審視現代主義話語的職能。現代主義話語作為對現代性沖動的肯定性或否定性論述,仍是十九世紀在西歐出現的一種知識類型無論其為單純知識性的,還是敘事性的。這類話語呈現為名目繁多的主義論述,躁動著難以遏制的現代性知識感受的欲念沖動和情緒宣泄:或標新立異或憤世嫉俗或大開社會病藥方。曼海姆已注意到文人型論述和學人型論述的差異。如果現代主義話語是一種現代性的話語,現代學則是一種關于現代性的話語。從這門學問的知識學立場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類的言論,或“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一類的高瞻遠矚,都帶有過于審美化的濃艷嬌媚。12古典社會理論中自由民主的現代性現代學的出現,以涂爾干、西美爾、韋伯、特洛爾奇、松巴特、滕尼斯和舍勒為代表的古典社會理論為標志。在共同社會與利益社會(滕尼斯)、有機團契與機械團契(涂爾干)、自然經濟社會與貨幣經濟社會(西美爾)、休戚與共的社會與競爭社會(舍勒)、神魅化社會與合理化社會(韋伯)的區(qū)分中,現代已成為一個指號?,F代學的建構初衷隱含著自由民主派知識人對現代事件的社會思想立場和政治態(tài)度。在激劇的、不穩(wěn)定的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左傾激進社會主義論(馬克思主義派)、右傾激進自由主義論(尼采派)和激進保守主義(卡萊爾)的現代性言論,抨擊自由民主的社會秩序構想。現代學恰是在這一社會的政治文化危機中誕生的。涂爾干的現代學建樹首先在于完善了觀察社會現象的實證方法。實證方法意味著抵制革命思維,針對的是激進知識言論。韋伯的貢獻,不僅在于對現代社會制度的社會學分析,以及對資本主義精神起源這一現代學子課題的經典性研究,還提出了闡明現代學之學問原則的學問論。這些學術思想賴以支撐的問題意識是:舊有的自然法傳統(tǒng)中的個人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已經崩潰,正在建立的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面臨威脅:來自經濟工業(yè)主義和政治社會主義的威脅。西美爾被確認為第一位現代性社會學家,他率先突入現代性題域的縱深,致力把握現代性社會中,個體和群體的心性質態(tài)以及文化制度的形式結構:對錢的文化社會學分析、對都市人的處身心態(tài)的社會分層以及與之相應的文化心理現象(審美主義)的社會學分析,相當周到地堪定了現代學諸課題的位置和論題。舍勒從現象學和歷史社會學的綜合角度分析現代性精神氣質的質態(tài)(怨恨)及其形態(tài)分布,并基于松巴特的市民概念拓展出作為類型的現代人題域?,F代學的形成史表明它試圖與現代主義論述劃清界限。作為現代性騷動之表達的現代主義論述,經常以某種激進式的知識學形態(tài)出現,其質態(tài)是學問的審美化或政治行動化:構想多于觀察、詩意鋪陳多于描述性分析、解放主張多于癥候分析、新異的知識話語的建(或解)構多于對現存知識論述的審理。從巴霍芬、尼采、斯賓格勒、容格到海德格爾、巴歇拉、德里達和??拢胺Q聲勢強勁的審美化學術思潮。韋伯和斯賓格勒、伽達默爾與德里達、哈貝馬斯與利奧塔的對抗背后,隱含著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的制度安排。尼采、斯賓格勒、海德格爾與法西斯主義的制度安排,馬克思、列寧、葛蘭西與社會主義的制度安排,后現代論與無政府主義的制度設想的關系,頗值得注意。“知識即權力”的命題在十九世紀成了哲學的掘幕人,思想不再是愛智行為,而是階級斗爭或意志行為,從哲學的尸體中繁殖出現代式的權力學術和論述。然而,古典社會理論的現代性論述及其學問論建構,并不意味著現代學的建構已完善地達成。事實上,古典社會理論在建構什么樣的社會秩序和人心秩序的問題上疑慮重重:涂爾干實證知識與道德社會秩序之間的桿格,韋伯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桿格,西美爾個體原則與社會關聯、生活質態(tài)與生活量化的桿格,舍勒本能沖動與邏各斯的桿格,特洛爾奇?zhèn)惱矶嘣?、歷史相對性與文化價值的統(tǒng)一性的桿格??梢哉f,后現代論述是對現代性問題未獲解決并不斷出現新癥候的激進反應。13舍勒、西美爾思想中的現代人隱影與韋伯、特洛爾奇的現代學的著眼點不同,而與西美爾的著眼點相近,舍勒關注的是現代精神氣質的品質及其結構。心態(tài)是世界的價值秩序之主體方面。一旦體驗結構轉型,世界之客觀的價值秩序必然產生根本性變動?,F代的體驗結構轉型表現為工商精神氣質戰(zhàn)勝取代了神學形而上學的精神氣質。在主體心態(tài)中,實用價值與生命價值的結構性位置發(fā)生了根本轉換。舍勒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心態(tài)(體驗結構)的現代轉型比歷史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轉型更為根本?,F代現象中的根本事件是:傳統(tǒng)的人的理念被根本動搖,以至于“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象當前這樣,人對于自身如此地困惑不解”。舍勒的這一問題意識構成了現代學中的首級題域,即不受地緣民族因素決定的論題。這個論題就是現代人類型的出現。在現代化過程中,已然形成一種超民族性的現代人的理念、精神氣質和生存樣式。舍勒的論點與西美爾的現代人論題基本相同:現代人的形成意味著人的形而上學品質或實質性本質的解體,人只被視為各種自然生理和歷史社會因素的總和。其結果是,人的哲學被人的社會學取代了:人的科學成為人的社會科學。西美爾以為,每一時代有一個主導理念:在希臘是存在,在中世紀是上帝,在十七、十八世紀是自然,在十九世紀是社會,二十世紀是生命。因此,個體的生成可以視為現代性的標志,這一生成的條件首先是經濟生活結構的改變,這導致超出原屬群體的社會關系的形成。從根本上說,現代性關涉?zhèn)€體和群體安身立命的基礎的重新設定。舍勒于世紀初指出:現代性一言以蔽之,本能沖動造反邏各斯?,F代人仍然想尋找某種確定的、牢固的東西,但這種東西已經不復存在。如韋伯所說,生命意義的釋義在現代社會已個體化。漢語社會思想應同時進入這些不同層面的問題,把它們當作屬己的、而非西方的問題來看待,才會進入切實的現代性論域。14現代化論、世界體系論與中國的現代化現代人類型的普泛化不能引申出這樣的論點:現代化的政治經濟制度安排必然是普泛化的。這是現代學的次級題域。與首級題域相比,次級題域受民族地緣因素的支配?,F代化論出現于二戰(zhàn)后的美國社會學界,它負有維護自由世界的制度理念的責任擔當?,F代化的概念可追溯到韋伯的合理化概念。但韋伯的合理化理論是對現代性的品質界定,并不帶有化之的價值訴求,相反,帶有一點悲觀的憂慮?,F代化論與合理化論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此。金耀基吁請漢語知識界走出“種族中心的困局”,克服優(yōu)越和自卑“兩種不正常情緒”。(從傳統(tǒng)到現代)金耀基的現代觀深受美國社會學中結構功能學派特別是帕森斯的影響。依附世界體系論的基本觀點是:西方民族國家演化為資本主義強國(現代化),是按西方的國家利益重構非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秩序的結果?,F代化論強調的是傳統(tǒng)與現代之緊張,依附理論強調的是重商發(fā)家和殖民擴展。沃勒斯坦指出,自由主義的社會理論以英國工業(yè)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為思想起點,其分析“預先假設了將這兩個事變挑選出來并置于首要地位的分析參照框架,即資本主義(或其代用品:個人自由)在某種意義上必定在一些國家中,在時間的某一點上獲得勝利的設想。”依附論從根本上質疑所謂的社會科學的合法性:社會科學的基本范式是十九世紀的世界體系的產物,它植根于現代資本主義形成期(十六世紀)確立并論證的世界觀。如果說,現代化論的價值預設是自由的民主制度,依附論的價值預設就是國際秩序中的平等。政治經濟不平等是依附論的基本出發(fā)點,馬克思的分析方法和列寧的帝國主義論的概念框架是其基本的理論資源。兩者的沖突實質上是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論爭。古典社會理論并非是在自由主義理念獲取社會法權之后出現的。因此,世界體系論并沒有能駁倒自由主義社會理論本身的正當性。15激進左派、激進右派與風險社會十九世紀末的西歐知識界中,波德萊爾、尼采對現代性或憂郁或激越的批判,擴散了市民社會的危機意識,由此開始了一條審美化的反現代性的現代主義言路。后現代論述與左派和右派社會思想的晚近演進均有親和力。一方面,后現代論述中的審美主義在攻擊自由主義時,已經與馬克思主義的言路攜手,尤其從阿多諾、馬爾庫塞的批判理論到??碌脑捳Z權力理論以至詹姆遜的社會文化批判論表明了這一面相。另一方面,后現代之推崇的尼采主義經德里達、??碌耐七M,亦與激進右派攜手。這種攜手的哲學論證,由羅蒂所謂的“后哲學”命題完成:建立解構批評實用主義與政治觀念的緊密聯系。由于意識形態(tài)批判對時代精神的危機采取了冷嘲挖苦式的批判態(tài)度,貝克以為,意識形態(tài)批判是在喪失距離地加強危機。社會批判理論固然源于對社會生活危機的確認,但問題是,如何從社會理論來理解、把握時代生活的危機,要求社會理論深化其自我理解。貝克不僅主張反省當今的現代狀況及其危機癥候,而且用于作為反省現代現象之知識學工具的社會理論的基架,因而帶有社會理論的范式反省性質,以便適應現代狀況中的新的危機癥候。這種反省并沒有采用與現代相對的后現代的修辭和分析立場,而是把現代與另一種現代對立起來。貝克提出兩種現代的沖突的觀點:現代現象出現了斷裂,古典工業(yè)社會的現代性草案被否決,一種新的現代形態(tài)出現了,即工業(yè)化的“風險社會”。這也意味著區(qū)分質樸的現代化和反省的現代化。質樸的現代化指傳統(tǒng)的理性化,反省的現代化指理性化的理性化。韋伯當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