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婚禮知識中篇_第1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婚禮知識中篇 圖片 圖示 1 納吉用的雙方定帖 圖示 2 家宴禮器 納采: 納采前女家先告廟。男家先遣媒向女家提親。然后行納采禮,用雁作求婚的禮物。 女家主人在禰廟堂上戶西布設筵席,筵席以西為上,幾設置于右方。使者(即媒)身著玄端服而至。擯者(女家導引)出來迎接并問事,男方使者說: “ 吾子有惠,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請納采。 ” ( 您家先生惠賜女兒為某某的妻室,某某先生按照先人的禮法,命在下來敬請您家先生笑納采禮)擯者回 答說: “ 某之子舂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 ” (某某的女兒天性愚鈍,又未能很好地教育,但先生有命,在下不敢推辭)使者致辭說: “ 敢納采。 ” (冒昧奉上采禮)擯者入告于主人。 主人身穿與賓(指男方使者,下同)相同的玄端禮服,出大門外迎接,主人兩拜,賓不答拜。賓主相揖進入大門。至廟門,相揖而入。如此相對三揖,到 達堂前階下,謙讓三番。主人與賓一同登堂,面朝西。賓從西階登堂。至棟下面,朝東致辭。主人在阼階上方面朝 北兩拜。使者在堂上兩楹之間授雁,面朝南方。賓 下堂,出廟門。主人下堂,把雁交給年長的家臣。 問名: 擯者出門問事。賓執(zhí)雁為禮,主人接過雁以后,回到阼階上方,面朝西。使者說: “ 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 ” (在下既已接受先生之命 , 要回去卜問于神靈,冒昧請問令女的名字?)女子的父親回答說: “ 吾子有命,且以備數而擇之,某不敢辭。 ” (先生有命,并且把賤女當作候選的對象,在下不敢 推辭)把女子之名告知賓,賓受命后下堂。 賓入門授雁等儀式 ,與納采的禮節(jié)相同。 擯者出門問事 ,賓告知事已 完畢。擯者入告主人,擯者出門請求以禮酬賓。賓推辭一番,然后答應。具體過程是,擯者說: “ 子為事故,至于某之室。某 有先人之禮,請醴従者。 ”(先生有事到某某家,某某按照先人的禮法,設席酬勞先生一行)使者回答說: “ 某既得將事矣,敢辭。 ” (在下既已辦完事情,就此告 辭)。 “ 先人之禮,敢固以請。 ” (謹遵先人禮法,冒昧再次請先生即席) “ 某辭不得命,敢不従也? ” (在下推辭得不到準許,不敢不聽從先生) 主人撤幾,重新布設筵席,以東為上首。在房中設置一甒醴。主人至廟門外迎賓,入門揖讓的禮節(jié)與前相同,賓主登堂。主人面朝北 方兩拜,賓在西階的 上方面朝北答拜。主人拭幾,執(zhí)幾以幾足授與賓,然后拜送。賓執(zhí)幾謙退避讓一番,面朝北把幾設置于座位左邊,而后于西階上方答拜主人。贊者斟醴,在觶上放置 一角質的小匙,匙頭朝前,從房中出至堂上。主人接過醴觶,轉使匙柄朝前,進至筵席前 ,面朝西北方。賓拜而接受醴觶,復回原位,主人在阼階的上方拜送賓,贊 者把脯醢進置于筵前,賓即席坐下,左手執(zhí)觶,祭脯醢,又用小匙祭醴三番,繼而在西階上方面朝西坐下嘗醴,然后將小匙插置觶中,站起,復又坐下,放觶于地 上,隨即一拜。主人答拜。賓即席,將觶放置于籩豆的東邊,下 筵席 ,面朝北坐下,取脯。主人辭讓一番。賓下堂,將脯交付從者,然后出門。主人送賓至大門外, 兩拜。 祭醴的方法:用小匙舀醴,祭醴一次,插匙于觶。第二次祭醴時,再度用小匙舀醴,祭畢,仍插匙于觶(如此以至于三)。賓用右手取脯,并兼用左手捧脯;然后帶著脯回去向主人復命。 納吉 以雁為禮物。禮節(jié)與納采禮相同。 用語過程是,使者說: “ 吾子有貺命,某加諸卜,占曰 吉 。使某也敢告。 ” (按先生賜命,某某進行了占卜,占卜的結果是 “ 吉 ” ,派在下冒昧告知 先生)女子的父親說:“ 某之子不教,唯恐弗堪。子有 吉,我與在。某不敢辭。 ” (在下教女無方 ,只怕不配。先生的吉利,我也榮幸有一份,因此不敢推辭。) 納徵 禮節(jié)與納吉禮相同。 使者帶著玄纁束帛與儷皮至,說, “ 吾子有嘉命,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儷皮束帛,使某也請納征。 ” (先生美意,惠賜令女為某某妻室,某某依照 先人禮法,派在下奉上鹿皮兩張,帛五匹作為定親的禮物,敬請笑納)致辭,說: “ 某敢納征。 ” (冒昧奉上定親的禮物)主人回答說: “ 吾子順先典,貺某重禮, 某不敢辭,敢不承命? ” (先生遵從先人常法,惠賜在下重禮,在下不敢推辭,不敢不遵命) 執(zhí)皮的人要把鹿皮折迭起來,紋在里面,兩手兼握其四足,頭向左邊。兩位執(zhí)皮人相隨而入,以西為上首,在庭南端的三分之一處站定。賓致辭時 ,執(zhí)皮 人放開鹿皮外面二足,使皮張開,皮毛顯露于外。主人接受禮物時,主人屬吏中奉命受皮的人從東邊經執(zhí)皮人的身后出來,在執(zhí)皮人的左邊接過鹿皮,隨后坐下,仍 將鹿皮折迭起來,然后依照自后至前的順序,退至東墻邊。 請期 請期,以雁為禮物。主人推辭。賓表示同意,然后告訴主人迎娶的吉期。其禮節(jié)與納徵禮相同。具體用語過程為:使者說: “ 吾子有賜命,某既申受命 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請吉日。 ” (先生先前已賜命與我,在下已多次謹遵先生之命。只因三代人中難免會有不測之事發(fā)生從而影響婚期,所以某某派我請先 生及早確定迎娶的吉日)女子的父親回答說: “ 某既前受命矣,唯命是聽。 ” (在下以前既已遵從您家先生意旨,這次也唯命是聽)使者說: “ 某命某聽命于吾 子。 ” (某某命在下請先生來作決定)女子的父親回答說: “ 某固唯命是聽。 ” (在下只愿唯命是聽)使者說: “ 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許,某敢不告期? ”(某某派 在下來請先生決定吉日,先生不肯這樣做,在下不敢不告知迎娶的日期)使者告知某日迎娶。女子父親回答說: “ 某敢不敬須? ” (在下安敢不恭候) 親迎 在迎娶之日,天色黃昏時,男家布設好筵席。親迎之前,父親醮子(酬子以酒,子不需回敬),告訴他說: “ 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先妣之 嗣。若則有常。 ” (去吧,迎接你的內助,繼承我家宗廟之事,勉力引導她,敬慎婦道,繼承先妣,你要始終如此,不可懈怠)兒子說: “ 諾。唯恐弗堪,不敢忘 命。 ” (是。只怕力所不及,不敢忘記父命) 此時,主人在堂上房門西面布設筵席,以西為上首,幾在右邊。 新婦早已盛裝裝扮,穿著飾有纁色衣緣的赤黑色深衣禮服,面朝 南站立于房中。身穿黑色絲質禮服的女師站在新婦的右邊。從嫁的娣侄皆身著黑色禮服,插笄,纚巾束發(fā),披著繡有花紋的單披肩,跟隨于新婦之后。 新婿身著爵弁、玄端服,飾以黑色的下緣的纁色裳。隨從皆身穿玄端。新婿乘坐墨車,并有兩輛隨從的車子,隨從人役手執(zhí)燈燭在車前照明。新婦的車子與新婿相同,并張有車帷。車隊到女家大門外停下。 新婿上前拜,擯者問事。新婿回答說: “ 吾子命某,以茲初昏,使某將,請承命。 ” (某某依照您家先生之命,在今天黃昏時舉行昏禮,遣在下前來迎娶,請予準允)擯者回答說:“ 某固敬具以 須。 ” (某某早已準備完畢在此恭候) 此時,主人身穿玄端到大門外迎接,面朝西兩拜,新婿面朝東答拜。主人揖新婿,入門。新婿執(zhí)雁隨后入門。到廟門前,相揖而入。如此三揖,到達堂下 階前,謙讓三番。主人上堂,面朝西。新婿上堂,面朝北,把雁放置于地,兩拜,叩頭至地,新婿下堂出門。新婦隨后,從西階下堂。 臨別前,父親送女兒,告誡她說: “ 戒之敬之,夙夜毋違命! ” (敬慎行事,從早到晚都不要違背公婆的教命) 母親為女兒束好衣帶,結上佩巾,告誡女 兒說: “ 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 ” (勤勉謹慎,家內之事,從早到晚,不違夫命)庶母送至廟門內,為女兒系上盛物的小囊,對她重申父母之命。告誡她 “ 敬恭 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衿鞶! ” (恭敬地聽著,遵奉父母的話,從早到晚不要有過失??匆豢锤改傅馁n物,就會想起父母的教導) 新婦下堂后,主人不下堂相送。新婿親自為新婦駕車,把引車繩交予女師,她推辭說:“ 未教,不足與為禮也。 ” (沒有盡到教人的職責,不敢當此 禮),不接引車繩。新娘踏著幾上車,兩個從者相對而坐把幾扶穩(wěn) 。女師為新婦披上避風塵的罩衣,新婿于是驅馬開車。車輪轉動三圈后,御者代替新婿為新娘駕 車。新婿換乘自己的馬車,行駛在前,先期到達,在大門外等候新娘的到來。禮記 郊特牲解釋:男子親迎,男先于女,剛柔之義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 義一也。 同牢合巹、解纓 新婦到婿家,踏幾下車。婿對婦一揖,請她進門。到寢門前,新婿又揖新婦請入。新婦進入寢門時,贊者撤掉酒尊的蓋巾,以勺取玄酒(水)三次注于尊 中,把剩余的水潑在堂下兩階之間。把勺子放置于尊上。從西階上堂,新婦從嫁的侄娣在室的西南角布設筵席 。新婿進室內入席,新婦的位置在酒尊之西,面朝南。 媵與御(女家與夫家役)相互交換:媵為新婿澆水盥洗,御則為新婦澆水盥洗。贊者撤除酒尊上的蓋巾。抬鼎人盥洗后出門,撤去鼎蓋,抬鼎入內,放置 在阼階之南,面朝西,以北為上。執(zhí)匕人和執(zhí)俎人隨鼎而入,把匕、俎放置于鼎旁,執(zhí)俎人面朝北把牲體盛置于俎上,執(zhí)俎立待。執(zhí)匕人從后至前,依次退出,回到 寢門外東側原來的位置,面朝北,以西為上。贊者在席前設醬,肉醬放在醬的北邊。執(zhí)俎人入內,把俎設置于肉醬的東邊。魚依序設置在俎東。兔臘單獨陳放在俎的 北面。贊把黍敦設置在醬 的東邊,稷敦更在黍敦之東。肉汁陳放在醬南邊。在稍靠東邊的地方為新婦設醬,肉醬在醬之南,以北為上首。黍敦設置于兔臘北邊,稷敦 在黍敦之西。肉汁陳放在醬的北邊。御在婿席的對面為新娘設席,贊打開婿敦的蓋子,仰置于敦南地上,新婦敦的敦蓋,則仰置于敦北。贊報告新婿饌食已安排完 畢。 新婿對新婦作揖請她入對面筵席,然后一起坐下。都進行祭祀。依次祭、黍、稷和肺。贊將黍移置席上,并把肺脊進授與新婿新婦。新婿新婦就著肉汁和 醬進食,二人一起祭舉肺,食舉肺。取食三次進食便告結束。贊洗爵,斟酒請新婿飲酒清口安食,新婿拜 而接受,贊在室門之內面朝北答拜。又請新婦飲酒安食,禮 節(jié)如上。二人皆祭酒。贊進肝以佐酒,新婿新婦執(zhí)肝振祭。嘗肝后放置于菹豆中。飲干杯,皆拜。贊答拜。接過酒爵,第二次服侍新婿新婦飲酒,禮節(jié)與第一次相 同,不進肴佐酒。 第三次飲酒,以巹酌酒,新婿新婦合巹而飲,巹以紅絲相牽相連,飲半巹杯交換而飲盡。余節(jié)與第一次相同。 贊洗爵,在室外的尊中斟酒,進門,面朝西北 ,置爵于地一拜。新婿、新娘皆答拜。贊坐地祭酒,然后干杯,一拜。新婿、新婦皆答拜。站立起來。新婿出室,新娘則回復到原位。撤去室中筵席食物,按照原 來的布局設置在房中,不設酒尊。 新婿在房中脫去禮服,交與媵。新娘在室中脫掉禮服,交與御。女師將佩巾交與新婦。御在室中西南角鋪設臥席,媵在稍東的位置為新婿鋪設臥席,都設有枕頭,腳朝北。 媵、御撤出燈燭。媵吃新婿余下的食物,御則吃新娘余下的食物,贊斟房外尊的酒為媵和御漱口安食。 新婿入室,親自為新娘解纓 婚后禮 次早起床,新婦沐浴之后,飾以發(fā)笄和纚,身穿宵衣候拜公婆。 平明時分,贊引新婦拜見公婆。在阼階上方設席,公公即席。在房外設席,面朝南,婆婆入 席。 新婦手執(zhí)一笲(籃)棗、栗,從公婆寢門入內,從西階上堂,向東前至公公席前一拜,把棗栗放置于席上。公公坐下以手撫摸棗栗笲 (表示已接受新婦所 獻的禮物 ),然后站起,對新婦答拜。新婦回至原位,對公公又一拜,新婦下西階,從侍者手中接過腶脩笲,然后上堂,向北前至婆婆席前,面朝北拜,把笲放置席 上。婆婆坐下,手持腶脩笲站起,拜,把笲交與從侍者。 贊者代公婆設筵酬答新婦。在堂上室的門,窗之間布設筵席,在房中設置一甒醴。新婦端正安靜地站立在席的西邊。贊者斟醴于觶,在觶上放置小匙,匙 柄朝前,從房中 出來至席前,面朝北方。新婦面朝東拜,接觶。贊者在西階上方,面朝北拜送。新婦復又一拜。贊者將脯醢進置于席前。新婦入席,左手持觶,右手 祭脯醢,用小匙祭醴三次,下筵席面朝東坐下嘗醴,把小匙插置于觶中 ,站立起來,一拜。贊者答拜。新婦又一拜,把醴觶放置于脯醢的東邊,面朝北坐下,取脯在 手。下堂出門,在寢門外把脯交給從人。 公婆進入寢室,新婦伺候公婆盥洗進食。一只小豬,合左右體盛于鼎中,放置俎上時,則獨用其右體,不設魚、兔臘和稷。都以南為上首。其它食物的設 置和迎娶時的布局相同。新婦佐助公婆完成祭食之禮。吃 完飯,則侍奉公婆以酒漱口安食,不用佐酒的菜肴。新婦在室中北墻下設席。撤去公婆的饌食,按照原先的 次序設置于新設的席前,以西為上。新婦吃公公的余食,公公辭謝,并為新婦更換醬 (作為回報 )。新婦又吃婆婆食余之物,御侍奉新婦祭豆、黍、肺、舉肺脊,然 后進食,吃畢。婆婆為新婦以酒漱口安食,新婦拜而接受,婆婆拜送。新婦坐下祭酒,然后干杯,婆婆接過酒爵放置于地。新婦把食物撤置于房中,媵和御吃這些余 食,婆婆親自為她們酌酒漱口安食,即使沒有娣從嫁,也要讓媵先食。至此,媵與御相互交錯:媵吃公公的余飯,御則吃婆婆的余飯。 公婆共同以 “ 一獻之禮 ” 來款待新婦。公公在庭中所設的南洗洗爵,婆婆則在北堂所設的北洗洗爵。酬酒后一獻禮成。新婦把酒爵放置于薦的東邊。飲酒完畢,公婆先從西階下堂,然后新婦從阼階下堂。有司把婦俎之牲交與女家送親的人,以便向新婦的父母復命。 公公又以 “ 一獻之禮 ” 來款待送親的人。酒至酬賓,又以一束錦相贈。婆婆酬勞女送親者,酬賓時亦以一束錦相贈。如果是與別國通婚,則另外贈送男送親人一束錦。 在以上過程中,新婦進入寢門時,贊者撤掉酒尊的蓋巾,以勺取玄酒 (水 )三次注于尊中,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