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3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礎與主體結構工程監(jiān)理培訓材料 誰是誰的支座 在這時先明確一下“支座支座”問題:現(xiàn)澆板的支座是梁(次梁和主梁) ,次梁的支座 是主梁,主梁的支座是柱,柱的支座是基礎(基礎和基礎梁) ,對框架結構來說,所有 梁柱節(jié)點均是每層柱和梁的支座。在施工中必須保證支座的構造措施,任何因為施工 困難等原因而減少支座構造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是不被允許的。例如:現(xiàn)澆板的支座 是梁,現(xiàn)澆板中的受力鋼筋和梁平行時,可不進入梁內(第一根鋼筋距梁邊 50mm 設置) ,梁的任何構造措施不得減少,按沒有現(xiàn)澆板進行梁的施工,在梁上再設板;次梁的 支座是主梁,次梁的箍筋可不在主梁內設置(第一道箍筋距主梁邊 50mm 設置) ,不但 應按沒有次梁的要求進行主梁施工,還應按設計要求增加主梁的附加箍筋和吊筋,如 果因為有次梁縱筋的影響而減少或不設主梁箍筋的,必須要求加以改正。梁的支座是 柱,梁在柱內的箍筋可以不設置,但框架柱中因為梁的鋼筋較為密集,施工困難,從 而柱內在框架梁部分的箍筋減少或不設置的,均不能按合格進行驗收,必須進行整改。 監(jiān)理人員要嚴把“強柱弱梁,強節(jié)點強錨固”的抗震設防原則。 在隱蔽工程驗收記錄中簽字認可的監(jiān)理人員,一旦工程出現(xiàn)質量事故,包括地震 中造成的不該損壞的損壞(看似是天災,其實是人禍,只要是只要是“人人”禍,就要由禍,就要由“人人” 承擔責任承擔責任) ,只要把不合格的工程當做合格進行驗收的,同意驗收的人員均要承擔相應 責任(包括民事和刑事責任) 。監(jiān)理人員因為工程質量事故被判刑的已有多起。 混凝土保護層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結構工程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構造要求,是影響工程質量的 一個重要因素,它直接影響結構工程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在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是指受力鋼筋外表面至混凝土外表面的距離(11G101 中為最外側鋼 筋到混凝土外表面的距離) ,俞正聲在任建設部部長時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對工程只 強調了兩個具體事項,就是混凝土保護層和鋼筋彎鉤,最新的 11G1011 中一個很大 的變化就是把混凝土保護層加大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其重要性。以下還是按老圖集進 行的要求。 一、環(huán)境類別:本地主要有三類:室內正常環(huán)境為一類,室內潮濕環(huán)境為二 a 類, 2 與地下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為二 b 類。在各種類別環(huán)境中,設計圖紙結構設計總說明 中一般會給出其具體數(shù)值,施工中按照說明即可,如未給出,則按照相應標準圖集中 構造要求取用。 應該特別注意、在施工中經常弄錯的是: 1、基礎底板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是 40(有墊層)和 50(筏基防水 04G1013) , 如果墊層上有不能清除的污泥時,應按無墊層的保護層施工,基礎厚度應相應增大 (基礎側面和頂面保護層厚度是 25mm) 。該保護層厚度只是底板底筋的保護層,頂筋 和基礎梁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在各相關標準圖集中是統(tǒng)一的,下面只列出了 06G1016 中的保護導層厚度取值表 2、框架柱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分為兩部分:一是在 地面以下的部分,這部分是第二 b 類環(huán)境,受力鋼筋保受力鋼筋保 護層是護層是 35mm。二是地上部分,這部分是二 a 類環(huán)境, 受力鋼筋保護層是 30mm。這就造成同一個框架柱(剪 力墻 06G901-1 中第 39 頁中明確要求地下部分保護層 加厚)的上下部分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一致,在施工 和監(jiān)理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不要弄錯。 3、在任何時候,任何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均不能小于 10mm、也不得小于最 外側鋼筋直徑。 4、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允許超過 40mm(基礎底板鋼 筋除外) 。如超過 40mm 時應有防止混凝土裂縫的措施。 3 鋼筋加工和安裝的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 在日常施工和監(jiān)理過程中,特別是隱蔽驗收時應注意的一些基本要求,又容易被 忽視或被故意忽視的問題,在這里再一次進行強調。 一、鋼筋間距 1、最小間距:除兩鋼筋搭接連接可以零間距綁扎搭接但最多是兩根鋼筋外,其他 任何時候平行鋼筋的凈間距不得小于 25mm 和 d。梁上部縱向鋼筋間距還要加大到 30mm 和 1.5d。當梁、柱節(jié)點處鋼筋過密時要采取相應措施分開,不得在混凝土中沿 鋼筋表面形成貫通裂縫危及結構安全。相應措施圖集中均有,下面也會有所涉及。 2、構造鋼筋間距: 當梁腹板高度(指梁側現(xiàn)澆板下皮至梁底的高度)450mm 時,在梁的側面要配置構造鋼筋,梁下部縱向鋼筋與構造鋼筋或 構造鋼筋之間的間距不應大于 200mm。工地上最常見的問題是構 造鋼筋不按間距進行綁扎,或集中在梁上部,或全部沉到梁底部, 或由于鋼筋穿的晚支座處在上部而梁中在中部,更有的全部在現(xiàn) 澆板內等等。也可能是拉鉤太少或綁扎漏扣等造成構造鋼筋下滑。 這樣就失去了構造鋼筋的作用。在鋼筋綁扎和隱蔽工程驗收時應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具體是構造鋼筋 G 還是抗扭鋼筋 N、型號和數(shù)量圖紙中應有具體設計。 二、錨固長度 1、梁腹板構造鋼筋 G 的錨固長度是 15d,不少工程中認為是構造鋼筋就只在梁凈 跨內設置,這是不對的,構造鋼筋也要進入支座;如果是抗扭鋼筋 N,則要和梁底縱 筋一樣要求滿足抗震錨固長度。 2、現(xiàn)澆板底筋在支座中的錨固長度應5d 且至少到支座中間,光圓鋼筋還應加上 180 度彎鉤。易發(fā)生的錯誤做法為:一是光圓鋼筋不加彎鉤或彎鉤平直段長度不足 3d;二是兩端均按支座中心間長度下料,在施工中鋼筋向一個方向偏移,致使長度不 到梁中,在鋼筋綁扎過程中極難控制其位置,在砼澆筑中也容易發(fā)生位移。因此在施 工及驗收時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要檢查其夠不夠長度,有沒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作為監(jiān)理人員不能要求施工單位加長鋼筋,但要求其有可靠措施是理所當然的。 3、框架梁縱筋彎錨時,如進入柱或梁或剪力墻的平直段長度不足 0.4lae,則應要 求設計單位修改設計,可用小直徑等強鋼筋代換,不能單純加大彎折長度來簡單處理。 4 4、構造柱頂端縱筋彎折長度不足。彎折長度應為 35d,錨入頂層圈梁內。有些工 程做法是彎折不夠或根本就不彎折,這些都是錯誤的。 三、箍筋和拉筋的彎鉤 規(guī)范規(guī)定:箍筋和拉筋末端均應做 135 度彎鉤,且平直段長 度不小于 10d 且不小于不小于 75mm。常發(fā)生的錯誤常發(fā)生的錯誤是:1、彎折角度不 足 135 度。彎鉤的彎心直徑小于 4d 或小于縱筋直徑,造成彎折 135 度后縱筋不能到位,或干脆是 90 度彎鉤。2、一端是 135 度 彎鉤一端是 90 度彎鉤,這種情況箍筋中也有,最常見于拉鉤中。 3、平直段長度不夠,6 彎鉤應為 75mm。4、拉鉤只拉位住一根鋼筋,沒有同時拉住 構造鋼筋和箍筋。 預防和改正措施:1、鋼筋加工時的手動加工臺圓鋼柱直徑加大,鋼筋彎折機更換 相應直徑的模具;2、已加工完成或已綁扎好的,在現(xiàn)場用開口搬子二次彎折。 06G101-6 第 57 頁、09G901-3 第 15 頁對基礎構造鋼筋的拉鉤有明確規(guī)定:一端可以 是直鉤但應交錯設置,但不適用于主體部分,主體部分要求拉鉤的彎鉤構造與箍筋相 同。 四、縱筋在箍筋角部綁扎不到位 在施工中經常遇到的是縱筋不到位,縱筋不在箍筋的拐角部位,在梁柱交點附近 可能是鋼筋避讓的原因,但大部分是由于工人圖省事綁扎方法不對造成的。這是鋼筋 綁扎的質量通病,正確綁扎方法應如下圖所示:(圖中套扣也叫兜扣) 5 由于鋼筋的避讓造成的鋼筋不到位,應該采用鋼筋彎折的方法讓鋼筋歸位,如采 用鋼筋自然彎曲法時,更應該采用正確的綁扎方法讓鋼筋盡快歸位。歸位一般不大于 1:6 的比例,例如鋼筋避讓了 50mm,就應該在稍大于 300mm 的地方鋼筋就應該歸位 了,50mm 處第一道箍筋,加密區(qū)箍筋100,則只能是 50mm、150mm、250mm 處三 道箍筋不到位。采用正確的綁扎方式也可以有效減少鋼筋的位移現(xiàn)象。 箍筋加工尺寸不一致,也是造成縱筋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同一梁或柱的箍筋尺寸 應一致,不能有大有小的,致使由于小箍筋的限制造成大箍筋處縱筋不到位。 五、梁鋼筋長度不足 一是梁鋼筋的錨固長度不足。直錨不夠錨固長度,彎錨未伸到柱外縱筋內側(注 意圖集中是0.4lae,而不是等于 0.4lae,只要不能滿足直錨長度,平直段就要一直伸 到柱外側縱筋的內側后再彎折) ,彎折長度不足等,特別是在次梁上表現(xiàn)最多,次梁鋼 筋有時都不到主梁中心。 二是鋼筋本身下料長度不足,工人為了省料,將一根定尺鋼筋下成均短一點的兩 根料。這種情況要通盤考慮,合理焊接,必要時要舍去料頭,不能簡單地湊料。 三是懸挑梁主筋伸不到頭,讓連系梁縱筋懸空,此時可減少懸挑梁的縱筋保護層 以滿足連系梁的支座要求。 六、箍筋設置數(shù)量不夠或位置不對 一是加密區(qū)長度不夠,未設置分界箍筋。有時柱的加密區(qū)簡單地按 1/6 柱凈高計算 加密區(qū)長度,忽視了柱的最大截面尺寸,應該是 MAX(1/3 柱凈高、柱最大截面尺寸、 500mm) ;未設置分界箍筋,加密區(qū)少一道箍筋,造成“不加就少了一道,再加一道就 多了” ,這是由于非加密區(qū)箍筋的起始位置錯誤造成的,理應由錯誤方“買單” 。在分 6 界箍筋內箍筋間距是按不大于設計要求間距均分的,從分界箍筋開始按設計間距布置 箍筋時最后一道箍筋間距大于設計要求的間距時要增加一道箍筋,然后這些箍筋再均 勻分布(應提前計算好) 。 二是柱芯核芯區(qū)箍筋缺少,由于柱的核芯區(qū)都是鋼筋較密集的地方,確實是不好 綁扎箍筋,但不好綁扎不是不綁扎的理由,該區(qū)為箍筋的加密區(qū),是應該重點控制的 地方之一。可以在穿梁縱筋前提前放好箍筋,先不綁扎,待梁主筋就位后在綁扎牢固。 個別情況就是箍筋提前放入了,但梁縱筋施工時未讓箍筋就位,造成幾道箍筋合在一 起,其他地方無箍筋的現(xiàn)象。這些均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只要在施工中加以注意都 是能辦到的。前期不認真,后期就不要提困難,你沒有這個能力,就證明你沒有承擔 這個工程的資格,可以換人了。驗收人員如果“體諒”施工方的“困難”而放過,則 驗收人員就要為施工方的錯誤來“買單” 。 三是 GZ 鋼筋搭接區(qū)箍筋未加密,這是比較常見的問題,鋼筋搭接要求同截面不 超過 50%,簡單地按 la=460 計算,1.2460552mm,兩層搭接至少也要加密 1100mm。 四是箍筋設置起始位置不對?;A頂面上 50mm 處、梁下表面下 50mm 處、梁上 表面上 50mm 處、梁下部縱筋下側、梁上部縱筋上側均是箍筋的固定設置位置。 七、現(xiàn)澆板鋼筋擺放位置不對,綁扎方法不當 現(xiàn)澆板的支座是梁,和梁平行的鋼筋不用進入梁內,從梁距側面 50mm 處開始布 第一根筋和最后一根筋,中間的以不大于設計間距均勻布置,不要從一側向另一側按 設計間距順延至另一側而不管另一側距梁邊的距離是否符合要求。 現(xiàn)澆板分單向板和雙向板,單向板和雙向板的分界線是 1:2,板的凈跨長邊尺寸 不少于短邊尺寸的兩倍的是單向板,少于兩倍的是雙向板。對單向板來說,主筋和分 布筋交接處的交點,沿周邊最外圍的兩道必須滿綁,中間的可以梅花形綁扎;對雙向 板來說,就不能只滿綁周邊兩道了,要全部滿綁的。 綁扎方法:以兜扣(也可叫做十字花扣如下圖)綁扎最好。至少不能是順著一個 方向綁扎,應左上一個扣,右上一個扣,任何相鄰(包括左右和上下)的扎扣相互垂 直。 7 八、鋼筋連接方法或位置不當 雖然規(guī)范允許鋼筋采用綁扎搭接連接,甚至允許相互不接觸搭接連接,但對受拉 鋼筋來說,要求的條件比較多,施工中并不經濟,故平時還是要求受拉區(qū)鋼筋禁止搭 接連接。也就是說:柱的基礎部分、柱節(jié)點及上下各 1/3 凈高區(qū)域、梁的下部筋的中間 1/3 區(qū)域、非簡支梁的上部筋的支座 1/4 區(qū)域(非邊跨) 、板的下部筋非支座區(qū)域、板 的上部非貫通負彎矩筋、懸挑梁的上部受拉鋼筋等區(qū)域是不允許有連接接頭的。在規(guī) 范標準允許接頭的區(qū)域和門窗洞口圈梁位置的接頭也要采用性能較好的焊接或機械連 接,受拉縱筋的連接接頭同一根鋼筋在同一跨內最多只能有一個接頭。施工現(xiàn)場經常 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工人不認真下料,用整根的定尺鋼筋進行施工,使接頭位置趕到哪里 就是哪里,不管是梁下部中間還是上部支座均隨意接頭。 對綁扎搭接接頭,在接頭部位至少應有三道扎絲扎緊。 電弧焊經常存在質量通病也是施工現(xiàn)場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焊接質量不好的情況主 要有以下這些情況:有氣孔、夾渣、焊瘤及咬肉等;焊縫不飽滿,焊后焊渣不清除; 焊接倍數(shù)不夠,焊接長度把起弧點和落弧點也計算在內;起弧點和落弧點錯誤(應該 在鋼筋開始或結束的端頭上)而造成鋼筋的燒傷。 電渣壓力焊:蘑菇頭凸出鋼筋不大于 4mm 或接頭處彎折超過 2 度時均要切除重焊, 焊渣應敲掉。 九、砼澆筑時無保護措施,任意踩踏破壞鋼筋 砼澆筑時,項目部措施不到位,致使砼澆筑隨意性很大,已綁扎完好的鋼筋遭到 隨意破壞。比較嚴重的是梁及柱芯在澆筑過程中由于鋼筋密集,鋼筋間距大于振動棒 直徑,用振動棒強行破開鋼筋進行振搗,使梁上部鋼筋破壞(項目部應采取適當措施, 在鋼筋密集處用小振動棒施工) ;現(xiàn)澆板澆筑過程無任何鋼筋保護措施, 工人澆筑時 站在板鋼筋上操作,使鋼筋(特別是負筋)嚴重變形、保護層厚度無法保證。在施工 縫和后澆帶等處均要看到負筋已處在板的中下層,使負筋完全起不到作用,負彎矩轉 嫁到跨中正彎矩上,使板下部鋼筋加大負荷。板下部鋼筋承受不了地過大彎矩使板下 部出現(xiàn)裂縫,負彎矩因無負筋承擔使板上出現(xiàn)裂縫,從而造成現(xiàn)澆滲漏普遍。 (塑性砼 8 水灰比大坍落度大失水砼收縮裂縫也是滲漏的原因之一) 十、鋼筋防位移措施不當或發(fā)生位移時處理方法不當 這各現(xiàn)象在柱筋和剪力墻插筋時出現(xiàn)的較多。在施工中沒有防鋼筋位移的措施或 措施不當,無法保證鋼筋的位置,砼澆筑人員移動鋼筋后不予糾正,鋼筋班在砼澆筑 時無跟班維修人員,維修人員不負責或鋼筋破壞太多而修不及時等,當砼終凝以后, 鋼筋已無法活動,就造成鋼筋位移的質量問題。 什么是正確的防鋼筋位移的措施呢?只要是對砼的強度和完整性沒有影響,能保 證鋼筋在澆筑時不發(fā)生移動或移動在允許偏差范圍以內的任何措施都是正確的措施, 如柱筋的鋼筋井字型焊接撐(不得焊在主筋上) 、柱筋側面鋼筋或砼綁扎墊塊、柱梁鋼 筋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焊接連接等均都是可以考慮的。任何措施必須能夠承受施工 荷載不破壞。 發(fā)生鋼筋位移后就要進行處理,不嚴重的處理時鋼筋應按 1:6 的比例進行復位, 嚴禁大角度的野蠻復位。鋼筋位移處保護層太小時還要采取加強措施,如埋于土壤內 的基礎柱可以加大柱截面,樓面上后續(xù)工程可以掩蓋的地方(如結構標高上建筑標高 下)局部加大截面,或在砼終凝前破除部分砼在下部進行復位及時澆筑補平,或用環(huán) 氧樹脂等高強材料做鋼筋的保護層等。鋼筋位移特別嚴重的就要考慮返工處理或由設 計單位出具意見。 十一、陰角受力鋼筋直接轉彎 鋼筋之所以 能和砼共同受力, 是因為鋼筋和砼 有著相似的熱膨 脹系數(shù),砼通過 對鋼筋的握裹作 用,將拉力向鋼 筋傳遞,而鋼筋能承受砼傳遞來的拉力,必須要有可靠的握裹力和錨固力。在陰角部 位,鋼筋必須直接通到砼內部,依靠砼對其的錨固力來正常工作。如陰角部位鋼筋直 接轉折放置,受力較大時,陰角部位砼受拉破壞,則鋼筋就會喪失承載能力。常見部 位為圈梁轉角處、剪力墻轉角處、樓梯斜屋面等折板處。 十二、鋼筋銹蝕未除銹或除銹后有麻點、麻坑等未降低規(guī)格使用 9 這在后澆帶預埋鋼筋、主樓向裙樓的甩筋,長期停工的施工縫鋼筋等處容易遇到, 施工中在這些部位要提前采取措施,或做好防銹措施,或提前加大鋼筋直徑或增加鋼 筋根數(shù)等,已造成銹蝕的,要由設計單位進行核算是否能滿足結構安全要求,由設計 單位出具處理意見,千萬不要自做主張不進行處理就正常施工。 十三、預留洞口不按規(guī)范進行加強 各洞口加強措施詳見圖集 十四、螺旋箍筋搭構造不符合要求 螺旋箍筋在開始和結束位置應有不少于一圈半的水平箍筋,水平箍筋纏繞一整圈 后繼續(xù)纏繞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半圈、不小于 lae,不小于 300mm,端部彎鉤平直段 長度同封閉箍筋。多次檢查中發(fā)現(xiàn)這樣做的很少,嚴重的時候一點水平段都沒有。糾 其原因:一是因為施工技術交底未做好,項目部未要求鋼筋班組這樣做,二是現(xiàn)在好 多的鋼筋工不知道這樣做或是圖省事,三是驗收人員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或者 是明知道應該這樣做,但對其不重視,即使未按標準施工也照樣按合格進行驗收。長 期以來養(yǎng)成了習慣,將錯誤的當成了正確的,將真正的標準要求淡忘了。 10 鋼筋老平法圖集中一些常用的具體構造 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guī)則與構造詳圖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guī)則與構造詳圖09G901-3 一、筏型基礎一、筏型基礎 04G101-3、 09G901-3 1、筏板基礎鋼筋構造: 筏板基礎鋼筋常見錯誤為鋼筋連接區(qū)錯誤。筏板基礎受力和上部樓面相反,在柱 墻下為豎直向下的集中荷載,下表面愛到的是豎直向上的均布荷載。這種受力情況造 成筏板跨中上部受拉,柱墻下為下部受拉。鋼筋連接應避開彎矩和剪力較大處,盡量 避開鋼筋受拉區(qū)連接的原則,筏板基礎下部鋼筋應在跨中 1/3 區(qū)域內連接,上部鋼筋應 在柱墻下(支座)處及兩側 1/4 區(qū)域內連接,連接位置也是與上部樓板相反的。當貫通 鋼筋不能滿足受力要求時設置附加非貫通縱筋,故在附加非貫通縱筋處禁止進行與附 加非貫通縱筋同向的鋼筋有連接接頭。 2、基礎主梁的縱向鋼筋與箍筋構造如下圖: 11 由上圖知:筏板內基礎梁的鋼筋連接位置與筏板縱筋是相同的。 不管是筏板基礎,還是其他各種基礎內底板、基礎梁等與土壤直接接觸,承受上 部荷載并向土壤傳遞荷載的所有梁板均是在這種范圍內進行鋼筋連接的。 箍筋設置如下圖: 當基礎梁寬度在柱兩側不一致時,應按 09G901-3 第 2-17 頁要求設置 3、柱墻插筋 12 筏板基礎柱插筋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 梁寬大于柱寬,能完全形成“梁包柱” ;這種情況 最為簡單,箍筋設置也最簡單,如上圖所示:間 距不小于 500mm,最少兩道。墻插筋與柱插筋第 一種情況相似,也是要求間距不小于 500mm,最 少兩道(只設置外圍封閉箍筋,內箍不設) 。插筋 構造對各種類型的基礎均適用。鋼筋彎鉤長度 a 參照右表取值。 第二種情況就是不能形成“梁包柱” ,柱的尺寸超出了梁的范圍。這種情況在圖集 09G901-3 中明確提出了加腋措施。但這種措施要求設計單位提供設計圖紙或變更說明, 詳見 09G901-3 第 2-18、19 頁。下面只引用十字交叉基礎主梁與柱結合部位的側腋鋼 筋排布圖 13 4、后澆帶構造 后澆帶的墊層應下落,后澆帶下應增加附加防水層,在墊層澆筑時就要提前做好 準備,不要遺忘。 二、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臺二、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臺 06G1016 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有關鋼筋減短的構造(見 06G101-6 第 47 頁)獨立基礎寬度2500mm 時方可減短 10%交錯放置,但非對稱基礎雖2500mm,但某側從柱中到底板邊緣不足 1250mm 時該側不得減短。對于條形基礎減短 10%交錯放置的規(guī)定與獨立基礎相同, 也是基礎寬度2500mm 時方可減短 10%交錯放置(06G101-6 第 59 頁) 。 14 條形基礎底板鋼筋的構造:條形基礎底板鋼筋的構造:十字交接基礎與丁字型交接基礎,次要基礎進入主要 基礎內的底板鋼筋按原型號間距設置到主基礎的 1/4(基礎寬度大的,配筋大的,底板 鋼筋間距小的,基礎梁高的可視為主基礎,基礎有時不分主次,這只是一種說法) ,轉 角基礎全部按原型號間距設置?;A底板分布鋼筋在基礎底板鋼筋網狀部位的分布鋼 筋可不設,但與同向底板鋼筋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 150mm,位于基礎梁下的分布鋼筋 在梁下基礎梁寬范圍內可以不設。 樁基承臺樁基承臺: 承臺底板鋼筋對鋼筋彎鉤有規(guī) 定,即從最外圍樁的內側到鋼筋的 端部應25d+0.1D,不足 35d 時 鋼筋應有 10d 彎鉤。條形基礎、獨 立基礎底板鋼筋為螺紋鋼時可不設 彎鉤。 三、框架柱三、框架柱 15 03G101-1 和和 06G9011、09G901-2 1、框架柱鋼筋的連接 框架柱鋼筋的非連接位置:樓面框架梁部分和樓面以上及梁底以下(非抗震柱不 包含梁下)非連接區(qū)(六分之一本層柱凈高、柱的最大邊尺寸、500mm 三者中的最大 值)區(qū)域內不得進行鋼筋連接,對底層來說,從基礎頂面(或嵌固部位)起向上三分 之一本層柱凈高內不得進行鋼筋連接,詳見 03G1011 第 36、42 頁、06G901-1 第 2- 6、2-7 頁。嵌固部位嵌固部位是指底層內基礎以上埋于土壤中的框架梁和梁上柱、墻上柱的梁、 墻的上表面?;炷恋孛娌皇强蚣苤那豆滩课唬且驗榛炷恋孛骐m然是剛性的, 但其強度和剛度不足以對框架柱的變形形成有效約束,不能做為框架柱的支座使用。 對支座可以這樣認為:支座上構件單獨受破壞性荷載作用時,支座不能破壞或不能先 于構件破壞。 鋼筋在非連接區(qū)以外的地方是可以進行連接的,連接形式包括綁扎搭接連接、機 械連接和焊接連接。雖然圖集上允許框架柱鋼筋可綁扎搭接連接,但要求不得是直徑 大于 28 時和偏心受拉時不宜采用綁扎搭接接頭??蚣芙Y構的受力非常復雜,幾乎沒有 軸心受壓和軸心受拉的構件,有時候框架柱的受壓和受拉性質還能相互轉化,只要不 能確定某框架柱永遠是受壓構件,就盡量不要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另外在綁扎搭接長 度范圍內還要按5d 并不大于 100mm 的間距加密箍筋,從經濟角度上考慮也不合算。 當需要連接的鋼筋上下直徑不同時,不要在大直徑鋼筋所在的層內進行連接,要 在進入大直徑所在層之前就連接好或到上層再連接小直徑鋼筋, “大代小使不了,小代 大要出岔” 。當上下層鋼筋數(shù)量不一致時,多出的部分鋼筋一定要提前插入下層柱內或 留出足夠長度于上層柱內,其長度為 1.2laE即錨固長度的 1.2 倍,以充分發(fā)揮鋼筋的性 能。 2、框架柱箍筋加密區(qū) 上面的鋼筋非連接區(qū)全部是箍筋加密區(qū),同時還包含屋面梁及梁底以下六分之一 本層柱凈高、柱最大邊尺寸和 500mm 三者最大值區(qū)域,以及柱縱筋搭接區(qū)域。對基礎 部分混凝土地面處及其上邊混凝土地面處及其上邊 500mm 和下邊和下邊 500mm 范圍內也要加密范圍內也要加密,以增大框架柱承 受地面對框架柱的水平集中荷載的抗剪能力。對設計全高加密的柱則沒有非加密區(qū)了。 如100/150 表示加密區(qū)間距 100mm,非加密區(qū)間距 150mm;象100 只有一種間距要 求的就是全高加密。柱縱筋搭接區(qū)域內箍筋加密還應按按以下要求進行加密(見 16 03G101-1 第 40 頁): 3、箍筋的設置、箍筋的設置 基礎頂面和梁頂面處:自基礎和梁頂面基礎頂面和梁頂面處:自基礎和梁頂面 50mm 設置第一道箍筋,開始按加密區(qū)間設置第一道箍筋,開始按加密區(qū)間 距設置。距設置。 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的分界點:該處必須設置一道分界箍筋,即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的分界點:該處必須設置一道分界箍筋,即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 箍筋的起點和終點。箍筋的起點和終點。 框架梁處:梁最上皮鋼筋的上口和梁最下皮鋼筋的下口必須設置箍筋??蚣芰禾帲毫鹤钌掀や摻畹纳峡诤土鹤钕缕や摻畹南驴诒仨氃O置箍筋。 梁柱交接處柱的核芯區(qū):必須按加密區(qū)的要求設置箍筋,該加密箍筋仍不能滿足梁柱交接處柱的核芯區(qū):必須按加密區(qū)的要求設置箍筋,該加密箍筋仍不能滿足 要求時設計應注明。要求時設計應注明。 柱頂處:最后一道箍筋設置在屋面梁上皮鋼筋的下口。柱頂處:最后一道箍筋設置在屋面梁上皮鋼筋的下口。 當柱梁節(jié)點處內箍不能施工時,可將內箍不能施工部分改為拉鉤, 但應同時鉤住縱向鋼筋和外封閉箍筋,拉鉤兩端都應是 135 度,如右 圖所示。(注:在 11G101-1 中已取消這種做法) 4、 、柱頂縱筋構造 非抗震柱邊柱和角柱:內側鋼筋:滿足錨固長 度即可,可直錨(應伸至柱頂) ;如直錨不能滿足錨 固長度 la 時,應彎折 12d,可向內錨于柱內。外側 鋼筋:應滿足 1.5 倍錨固長度(1.5la) ,外側縱筋應 全部伸入現(xiàn)澆梁或板內。 抗震框架柱邊柱和角柱:上述構造將 1.5la 改為 1.5laE(即 1.5 倍抗震錨固長度) 。 以上兩種構造做法也可改為梁內鋼筋錨入柱內, 此時:錨固長度應為 1.71.5la 或 1.7 laE,柱筋伸于柱頂彎折 12d 即可。 柱頂外側還應增加 10150 的附加 鋼筋,長 600(彎折后每側各 300)mm,這 種加強措施是因為柱縱筋因彎折半徑較大, 在柱頂外側角部出現(xiàn)鋼筋的保護層過大加的 防護構造措施。詳 06G9011 第 220 至 17 225 頁。 四、框架梁四、框架梁 03G101-1 和和 06G9011 1、框架梁和非框架梁縱向鋼筋連接接頭允許范圍: 1) 、梁上部縱鋼應在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圍內連接; 2) 、梁下部縱筋、側面縱筋可在中間支座錨固或貫穿中間支座;當貫穿中間支座 時可在梁端四分之一凈跨范圍內連接,相鄰鋼筋連接接頭應在支座左右錯開設置,當 有抗震要求時,應采用等強度高質量的機械連接機械連接接頭(綁扎搭接是不允許的,11G101 是機械連接或焊接接頭) 。機械連接接頭可有效解決支座處鋼筋過于密集的問題。 3)、同一區(qū)段縱向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大于 50%;搭接接頭 1.3llE、焊接與機 械連接 35d 內視為同一區(qū)段。 4)、同一縱筋同一跨內連接接頭不得多于一個,懸臂梁縱向鋼筋不得設置接頭。 2、箍筋設置 1) 、梁端第一道箍筋應距柱邊 50mm,中間按設計箍筋間距均布。 2) 、主次梁交接處,主梁箍筋正常設置,次梁端第一道箍筋距主梁邊 50mm。 3) 、梁承受集中荷載處(如主次梁交接處,梁上柱處等) ,附加箍筋距次梁邊 50mm 開始設置,按設計道數(shù)每道相距 50mm(有設計間距時按設計間距) 。如設置附 加吊筋,則吊筋彎起點至次梁邊 50mm,并伸至梁底部,梁底只有一排鋼筋時與第一 排鋼筋并行,有兩排鋼筋時與第二皮鋼筋并行,均要在次梁鋼筋下(見 06G901-1 第 235 頁) 。 3、縱筋的錨固 當中間層縱筋直錨時長度不小于抗震錨固長度且不小于 0.5 倍柱寬+5d 時可直錨, 否則應彎折 15d,但應上部上皮、上部二皮、下部下皮、下部二皮的順序遂皮縮短彎折 前鋼筋長度以避免鋼筋密集,最外側鋼筋應在不影響柱鋼筋的前提下盡量往外伸。屋屋 18 面抗震框架梁端支座上部鋼筋即使?jié)M足直錨要求也應彎折后伸到梁底,非抗震框架梁面抗震框架梁端支座上部鋼筋即使?jié)M足直錨要求也應彎折后伸到梁底,非抗震框架梁 彎折彎折 15d。 五、剪力墻五、剪力墻 03G101-1 和和 06G901-1、09G901-2 1、剪力墻豎向分布鋼筋連接及箍筋要求 剪力墻身豎向鋼筋不得連接在基礎內、樓層梁板(包括剪力墻的暗梁)范圍內, 機械連接距嵌固面 500mm 內,其他位置可連接;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 剪力墻的端柱、矩形截面的獨立墻肢(截面寬厚比小于 4,修正版 03G101-1 第 48 頁注 2 中 3 倍應為 4 倍,非修正版中無此注,參見高規(guī) )等設計要求箍筋的剪力墻 柱,鋼筋連接和錨固要求同框架柱。 所有剪力墻柱(配置箍筋的)箍筋必須按框架柱的箍筋設置要求進行設置。 2、關于剪力墻柱的理解 剪力墻是為了增加框架結構的整體剛度設置的,其本身配筋較小,抵抗軸壓力和 彎矩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受壓區(qū)混凝土壓碎破壞。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0112001 的要求設置了邊緣構件,用于彌補剪力墻抵抗水平地震力的不足的, 所以在剪力墻的兩端、轉角處、洞口處均設置邊緣構件。其中約束邊緣構件更是完全 是按照框架柱的作用而設置,其配筋和箍筋設置是要通過計算的;構造邊緣構件的作 用稍差,不需要計算,滿足構造要求即可,但它起的作用和約束邊緣構件是一致的。 所以所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的剪力墻柱均應按框架柱的要求進行施工,并應按框架柱 的加密區(qū)進行加密設置。圖集中邊緣構件中虛線內均為邊緣構件,其中陰影部分箍筋 必須是封閉箍筋,并不得用拉鉤代替,非陰影部分外圍箍筋必須是封閉箍筋,內箍筋 可用拉鉤代替,但肢數(shù)不能減少,不能和墻身部分一樣隔一拉一。 3、對剪力墻梁的理解 在大風和地震等水平力的作用下,剪力墻產生彎曲變形,這會使剪力墻的側向剛 度大減小,變形加大,同時增加了豎向荷載由于水平位移產生的附加彎矩,最終可能 導致結構的倒塌。因此在剪力墻中設置了連梁和暗梁,通過連梁和暗梁在水平荷載的 作用下產生內力,就減少了剪力墻的內力和變形,對剪力墻產生約束作用,改善了剪 力墻的受力狀態(tài),增加了剪力墻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 無論是剪力墻柱還是剪力墻梁,均是為抵抗水平荷載的作用而設置,歸根到底還 是剪力墻的一部分。如沒有這部分結構,建筑工程將大大降低抗震能力,從而導致嚴 19 重后果,這也是邊緣構件和短肢墻按框架柱進行設計的原因之一。 4、剪力墻梁的設置 縱筋:連梁洞口上下連梁縱筋伸入墻體(包含構件)的長度需滿足抗震錨固長度 laE 的要求且不得小于 600mm;暗梁縱筋按框架梁的要求進行設置,暗梁遇連梁時與 連梁的縱筋滿足搭接長度 llE的要求。 箍筋設置要求:連梁箍筋中間層可只在洞口位置設置箍筋,兩端第一道箍筋距洞 口邊 50mm,中部按設計要求均布;頂層連梁箍筋在錨固段內箍筋照設,且箍筋間距 不大于連梁中箍筋間距和 150mm(03G101-1 第 51 頁) 。暗梁箍筋從框架柱邊 50mm 處 開始設置,邊緣構件內不能取消,遇連梁箍筋時可至連梁箍筋止(06G901-1 第 315 頁) 。 剪力墻梁的箍筋外皮與剪力墻豎向分布鋼筋的外側齊(06G901-1 第 316 頁) 。 剪力墻邊框梁(框架梁)構造見(06G901-1 第 319、20 頁) 5、水平分布筋的設置 距基礎頂面或樓面混凝土上表面 50mm 起開始設置,至樓面混凝土上表面下 50mm 處止,中間按設計要求均布。如中間有洞口(寬度800mm) ,則在洞口上邊緣 上 50mm 處和下邊緣下 50mm 處各應有一道水平分布筋,其他不得大于設計間距均布 (06G901-1 第 312 頁) 。為方便施工,水平分布筋設置于豎向分布筋的外側。 水平分布筋和拉鉤在連梁和暗梁處也要連續(xù)設置,因水平分布筋滿足梁的構造要 求時,不標注,如不能滿足構造要求時再另行注明(06G901-1 第 3-15 至 3-17 頁) 。 水平分布筋可錯開位置搭接,搭接長度 1.2laE,應避開邊緣構件和暗柱處。 水平分布筋在邊緣構件處的構造:內側鋼筋應伸至最外側豎向縱筋的內側彎折 15d(暗柱時為 10d),凸出同側同方向墻面的端柱、翼墻時水平分布筋視為內側鋼筋。 外側水平分布筋在翼墻和轉角的外側連續(xù)通過(06G901-1 第 3-2 至 3-8 頁) ,轉角墻如 在轉角處搭接,則雙側彎折長度均為 0.8laE(06G901-1 第 3-6 頁構造三) 。水平分布筋 與構件的箍筋在同一平面內。 拉鉤的構造要求:見 06G901-1 第 3-22 頁。 拉鉤分為矩形排布和梅花形排布兩種,當采用梅花形排布時一定要注意:豎向間 距是同一豎向分布筋同一豎向分布筋上兩相鄰拉鉤的間距,而不是與相鄰拉鉤所在水平筋的豎向間距, 如圖中明示的 Sy 標注。邊緣構件內水平分布筋的拉鉤照設邊緣構件內水平分布筋的拉鉤照設。 20 6、剪力墻上預留洞口補強措施 預留洞口的補強措施設計中注明的按設計要 求,未注明的按洞口每邊不少于兩根 12 的鋼筋、 且不少于被截斷縱向鋼筋總面積的 50%。當洞口 寬度大于 800mm 且未設置連梁時,應設置補強暗 梁。暗梁高指的是暗梁上部和下部鋼筋的間距, 不能再減去保護層加工鋼筋。詳見 03G101-1 第 53 頁。 (洞口的補強措施在 11G101 中有變化,增加了圓洞的環(huán)筋。 ) 六、板式樓梯 03G101-2 樓梯常用的不多,重點強調梯板上有折板時的三排筋構造。 一般情況下,樓梯不參與整體抗震計算 六、樓面(屋面板)六、樓面(屋面板)04G101-4 09G901-4 在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 1、預留洞口的加強筋設置 板上預留洞口300mm 時,板鋼筋不截斷,按 1:6 的比例彎折后繞過洞口,洞 口處不再另加加強鋼筋;洞口緊靠墻邊不能繞過的鋼筋截斷的,鋼筋端部應做如下處 理: 21 洞口尺寸大于 300mm 而小于 1000mm 時,被截斷的鋼筋處理同上圖;洞口邊應加 補強鋼筋,補強鋼筋的總面積不小于被截斷的鋼筋總面積,洞口每側的補強鋼筋的總 面積不小于被截斷鋼筋總面積的 50%且不小于 12 兩根,補強鋼筋與補截斷鋼筋布置 在同一層面,距洞口邊 50mm 處開始設置,間距 30mm。圓洞口略詳 09G901-4 P42 2、懸挑板陽角的放射筋設置 放射筋的型號按懸挑板陽角處兩個方向的較大鋼筋型號,放射筋的間距以最外側最外側 的放射筋端部間距的放射筋端部間距不大于兩方向原設計鋼筋的較小間距;放射筋在支座內的長度應滿 足錨固長度要求。 (09G901-4 P37) 3、L 型板的加強筋設置 在 L 型板的被支承板的轉角處應加補強鋼筋,如下圖所示: 22 4、現(xiàn)澆板鋼筋排布 現(xiàn)澆板受力鋼筋的排布設計有要求的按設計要求,無要求的,短跨鋼筋置于長跨 鋼筋之下。端跨負筋在支座內應滿足錨固長度要求(受拉力較大) 。 23 11G101 新平法與老平法的區(qū)別 11G101 系列平法圖集包含 11G101-1、11G101-2、11G101-3 三本以及鋼筋排布規(guī) 則與構造詳圖 12G901-1、12G901-2、12G901-3 共三本,全面代替老圖集(11G101 以 前的所有版本平法圖集 03G101-1、03G101-2、04G101-3、04G101-4、08G101- 5、06G101-6 共六本以及鋼筋排布與構造詳圖圖集 06G901-1 09G901-2 09G901-3 09G901-4 09G901-5 共五本) 。老圖集的標準設計于 2012 年 11 月 1 日起全面廢止。 本部分重點講解的為日常施工過程中遇到比較多的,并非圖集全部內容,目的是 引導大家盡快熟悉圖集, 以及學習圖集的一種方法,全面和正確的掌握圖集,還需要 大家去認真研究圖集。 一、保護層的變化 新圖集加大了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老圖集的保護層和砼的強度等級有關,新圖 集與砼強度等級分兩檔,統(tǒng)一取值。砼強度等級大于 C25 時,按下表取值,砼強度等 級不大于 C25 時,保護導厚度按下表保護層數(shù)值增加 5mm 取值。 說明:1、這是設計使用年限為 50 年的鋼筋砼結構的保護層取值。2、鋼筋的砼保 護層老圖集是從受力主筋外邊緣到混凝土表面的距離,而新圖集為“最外層鋼筋(包 括箍筋、分布筋、構造筋等) ”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解讀:從表中數(shù)值看和老圖集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但是從對保護層厚度的定義上 看,是加厚了不少。大家一定要理解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的定義,才能真正正確的理 解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二、鋼筋級別的變化 老圖集中鋼筋為 HPB235、HRB335、HRB400、RRB400 級,新圖集中為 HPB300 級、 HRB335、HRB400、RRB400、HRB500 級鋼筋,增加了 HRBF335、HRBF400、HRBF500 級三 個細晶粒鋼筋品種。 24 新圖集取消了取消了 HPB235HPB235 級鋼筋,用級鋼筋,用 HPB300HPB300 級代替,鋼筋符號未變級代替,鋼筋符號未變,在施工中應引 起特別注意。2010 年設計規(guī)范中對鋼筋符號有了變化,光圓鋼筋仍是 ,但 HRB335、HRB400、HRB500 級(和相應細晶粒鋼筋)圖集中符號未變,但設計分別使用 用 B、C、D,如施工中遇到,要明白是怎么回事。 細晶粒鋼筋和普通鋼筋相比,微量元素減少,生產成本減少,生產工藝要求嚴格, 但受力性能與普通鋼筋基本相同。 三、錨固長度的變化 老圖集中分為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 la 和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 lae,新圖集中 以基本錨固長度 lab(labe)為基礎,通過修正系數(shù)計算 la 和 lae。有多個系數(shù)是應 連續(xù)相乘,錨固長度的計算變得更繁瑣,使用時應注意。錨固長度在任何情況下均不 得小于 200mm(老規(guī)范為 250mm)。12G901-1 第 13、14 頁 搭接長度:在錨固長度的基礎上再乘以修正系數(shù),取值見下表 在縱筋搭接區(qū)范圍內的箍筋應全段加密,且箍筋直徑不小于 d/4(d 為搭接鋼筋最 大直徑) ,間距不大于 100mm 和 5d(d 為搭接鋼筋最小直徑) ,受拉鋼筋不建議采用綁 扎搭接接頭。 四、新圖集中一些具體構造措施(節(jié)選) 1、框架柱 框架柱主筋連接區(qū):和老圖集基本相同,老圖集中嵌固部位未明示,新圖集要求 設計明示于圖紙上,自嵌固部位上仍是 Max (Hn/3,其他 Hn/6),Hc,500mm。 12G901-1 第 2-6、2-7 頁 上柱縱筋向下錨固時,其錨固長度由老圖集的 1.5lae 變?yōu)樾聢D集的 1.2lae(lae 應按新圖集計算) 。12G901-1 第 2-6、2-7 頁 柱箍筋加密區(qū): 老圖集中未說明嵌固部位,新圖集中明確說明嵌固部位應由設計指明。嵌固部位 25 以上和老圖集相同。12G901-1 第 28 頁 柱箍筋從基礎頂面開始至頂層屋面梁上部鋼筋止必須全部設置箍筋,核芯區(qū)等要 求加密的部分應按加密要求設置,柱的水平施工縫的上下各 50mm 處、梁上部鋼筋上皮、 梁下部鋼筋下皮、梁頂面以上 50mm、梁下表面以下 50mm 處均應有一道箍筋加密區(qū)和非 加密區(qū)的分界箍筋應按兩側較大的箍筋型號設置。箍筋形式取消了外圍封閉箍內全用 拉鉤的做法。 柱的中間節(jié)點和頂層節(jié)點與老圖集基本相同,laE 應按新圖集計算。 變截面時,正好的縱筋直接通過節(jié)點,多余下柱縱筋彎錨 12d,新增的上柱縱筋向 下錨固 1.2lae。當柱縮徑量/柱寬1/6 時,下柱縱筋出可以直接彎折為上柱縱筋,此 時箍筋也要逐漸變小箍筋也要逐漸變小。 2、框架梁 老圖集節(jié)點構造中框架柱和框架梁是分開的,新圖集是合在一起的,要會看圖。 縱筋連接區(qū)的變化:12G901-1 第 21 頁 由上圖可以看出,與老圖集基本相同,但在老圖集的基礎上,梁下部縱筋禁止在 柱側的 1.5 倍梁高范圍內連接(避開了剪力最大處) ,梁上部的 1/3 凈跨:邊跨為本跨 凈跨,中間跨為中間支座兩側凈跨的較大值;梁下部的 1/4 跨為各自本跨的 1/4 凈跨。 縱筋的錨固:中間層端跨如梁縱筋在柱內能達到錨固長度要求時可直錨,直錨不 夠錨固長度時應伸到柱最外縱筋的內側后彎錨 15d,中間跨直錨;頂層端跨,梁縱筋伸 至柱縱筋內側后彎折到梁底(柱筋錨固于梁時)或彎折 1.7 倍 lae(梁筋錨固于柱內時) 。 框架梁箍筋加密區(qū):與老圖集相同,均為二級抗震時 1.5 倍梁高且不小于 500mm。 3、框架柱邊角柱柱頂節(jié)點發(fā)生變化,03G101 中是單獨使用, 11G101 中多個節(jié)點 可以組合使用,施工及監(jiān)理時應注意其組合形式。 26 以下網上下載的 11G101 與 03G101 的區(qū)別供大家參考: 1.老圖集以 2001 版砼規(guī) 、2001 版抗規(guī) 、2002 版高規(guī)為編制依據(jù),新 圖集以 2010 版砼規(guī) 、2010 版抗規(guī) 、2010 版高規(guī)為編制依據(jù)。 2.老圖集一共有六本,新圖集整合為三本。 3.老圖集墻柱共有 10 種,新圖集墻柱類別劃分為 4 類(仍為 10 種) 。 4.老圖集剪力墻拉筋只標注一種間距,新圖集需要標注兩種間距,并增加雙向拉 筋與梅花向拉筋示意圖。 5.梁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按鉸接設計及按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老圖集 是設計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另行變更,新圖集是設計者應注明。 6.老圖集板類別有 4 種,新圖集為 3 種,取消了延伸懸挑板 YXB。 7.新圖集未區(qū)分板端支座按鉸接設計或按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設計,新圖集有 區(qū)分并規(guī)定設計應注明。 8.老圖集板相關構造類型共有 13 種,新圖集共有 11 種,取消了板挑檐 TY 和懸 挑陰角附加筋 Cis . 9.老圖集無梁板中沒有暗梁 AL 構件,新圖集無梁板中增加了 AL 構件。 10.老圖集錨固長度分為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 La 和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 Lae,新圖集錨固長度以基本錨固長度 Lab 為基礎,通過修正系數(shù)計算受拉鋼筋錨固長 度 La 和抗震錨固長度 Lae。 11.老圖集環(huán)境類別三只有一種,新圖集環(huán)境類別三分為三 a 和三 b 兩種。 12.老圖集保護層為受力鋼筋的保護層,新圖集保護層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且 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在于 C25 時圖集中的保護層數(shù)值應加 5。 13.老圖集保護層受混凝土強度影響,新圖集不受混凝土強度影響。 14.老圖集機械錨固有 3 種形式,新圖集增加至 6 種。 15.老圖集沒有并筋構造,新圖集增加并筋構造。 16.老圖集拉筋應同時鉤住縱筋及箍筋,新圖集給出三種做法由設計指定。 17.老圖集基礎頂面與嵌固部位詳圖一起表達未有劃分,新圖集分別表示且當基礎 頂面與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時,基礎頂面以上柱縱筋非連接區(qū)由大于等于 Hn/3 修改 為大于等于 Hn/6 且大于等于 Hc 且大于等于 500,并規(guī)定設計應注明嵌固部位所在位 置。 18.邊角柱頂層構造,老圖集將梁柱分別表示,新圖集彩組合形式。 27 19.柱樓層變截面錨固節(jié)點,老圖集彎折入 200,新圖集彎折總長 12D(Lae、La)。 20.墻上柱錨固,老圖集錨固 1。6Lae 搭接 5d,新圖集錨固 1.2Lae 彎折 150mm。 21.小墻肢概念,老圖集為墻肢長度不大于墻厚 3 倍,新圖集應新版高規(guī)之新 規(guī)定,為墻肢長度不大于墻厚 4 倍(短肢剪力墻概念,舊版規(guī)范為截面高厚比為 5 至 高無上范圍內,新版規(guī)范為截面高厚比為 4 至高無上范圍內,且墻厚不大于 300mm) 。 22.老圖集中沒有下柱鋼筋直徑比上柱鋼筋大節(jié)點構造,新圖集增加下柱鋼筋直徑 比上柱鋼筋大節(jié)點構造。 23.柱頂錨固,老圖集為 3 個節(jié)點,新圖集增加加錨頭(錨板)構造節(jié)點。 24.剪力墻端部暗柱節(jié)點,剪力墻墻身水平鋼筋,老圖集彎折騰 5d,新圖集彎折 10d。 25.剪力墻墻身水平鋼筋交錯搭接,老圖集外墻轉角處為 1.2Lae,其它位置為 Lle,新圖集統(tǒng)一為 1.2Lae。 26.轉角墻鋼筋構造,老圖集只有一個節(jié)點,新圖集增加為三個節(jié)點。 27.墻身水平筋構造,老圖集圖例較少,新圖集新增一頁構造詳圖。 28.墻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成電路為板底增加 Lae,新圖集為彎折 12d。 29.墻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墻身與邊框梁節(jié)點,新圖集增加墻錨入邊框梁 Lae 節(jié)點。 30.墻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墻身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jié)點,新圖集增加墻身 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jié)點。 31.剪力墻變截面,老圖集未標注不伸入上層鋼筋的彎折長度,新圖集規(guī)定 12d。 32.三四級抗震剪力墻搭接鋼筋為圓鋼時,老圖集規(guī)定可做 5d 直鉤,新圖集無此 規(guī)定。 33.剪力墻縱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老圖集為三四級抗震或非震直徑小于時,新圖 集在此基礎上取消直徑 28 限制,并增加一二級抗震非底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電力工程設計咨詢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術企業(yè)承包商擔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戶外用品促銷員活動策劃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前臺正規(guī)雇傭合同范本(含勞動合同變更及續(xù)簽規(guī)則)3篇
- 二零二五版港口安全評價與安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環(huán)保工程保險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外資企業(yè)往來借款稅務籌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財務顧問企業(yè)財務管理咨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家居產品銷售安裝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鋼筋行業(yè)購銷合同規(guī)范范本5篇
- 國網山東電力生產技術改造原則
- 鐵路運輸安全現(xiàn)場管理
- 2023年某保險公司春節(jié)經營教材
- 劉都才-南方水稻田雜草發(fā)生動態(tài)及防控技術
-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操作規(guī)程
- 北侖區(qū)建筑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監(jiān)督告知書
- 深藍的故事(全3冊)
- GB/T 42461-2023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服務成本度量指南
- 職校開學第一課班會PPT
- 央國企信創(chuàng)白皮書 -基于信創(chuàng)體系的數(shù)字化轉型
- GB/T 36964-2018軟件工程軟件開發(fā)成本度量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