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tài)倫理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 長期以來 生 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一直困擾著人類并制約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其中的一個 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對這一問題沒有正確地認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 在 當今時代 一方面由于人類掌握著話語權 往往將自然描述為一種對 象化的存在物 即將自然理解為自然物的疊加 在這種理解的基礎上 人們往往將人與自然的關系認定為人與自然物 或自然物的總和 的 關系 另一方面則因為人類將自身置于絕對價值主體的地位 將人的 利益置于宇宙的中心 從而將人與自然的關系被簡化為一種人與人的 間接關系 這樣 所有對于人類行為的道德約束只能在人類自身中產(chǎn) 生 那么 人們就難以擺脫人類中心主義所帶來的種種理論困境 因 此 筆者認為 要真正解決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必須從一個超越人類自身 的層次出發(fā)來對自然和人類進行一種定位 從而才能真正認識到人類 面對自然所應有的態(tài)度 這里 我們從海德格爾的思想中可以找到這 種具有超越性意義的視角來尋求解答這一問題的根據(jù)和方法 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 只有存在才是萬物 包括人類在內 最源 始的根基 在存在的背景下 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了全新的定位 一方 面 海德格爾將自然設定為存在者之整體的存在 它擁有著一種集萬 物于自身的力量 另一方面 人類既不是絕對的主體 也不是存在者 存在的依據(jù) 因為人類本身只是作為一種存在者 而不是存在本身 但人類卻是能先于其他存在者領悟存在本身的一個存在者 也就是海 德格爾說的 最切近于存在的存在者 這樣 海德格爾就在本體論的 意義上將自然設定為人類的根基 同時也要求人類在自然面前要主動 將自然作為存在本身加以尊重 這樣 人類的行為就必須以自然的存 在為依據(jù) 從而避免了由于人類的話語霸權而帶來的主體性膨脹 由 此而言 可以說海德格爾能夠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真正理解為人類生存根 基的根據(jù) 在此基礎上 他將人類與自然的地位進行了重估 要求人 類在存在的意義上理解并尊重自然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尊重自然 物 最后 海德格爾將人類在自然中的身份定位為守護者 要求人類 對待自然應該抱有一種泰然任之的態(tài)度 守護著自然如其所是的存 在 海德格爾將這種人與自然的最高和諧定義為 濤意地棲居 確 定了自然作為人類生存根基的地位 同時也是為人類對于自然的行為 做出了本體意義的規(guī)定 盡管海德格爾終其一生也沒有寫出一部直接的倫理學著作 但筆 者認為 任何一種倫理都不能僅僅是簡單的道德規(guī)范或道德原則 而 必須是建立在本體論的依據(jù)上的 海德格爾對于存在本身及人的存在 狀態(tài)的論述正是生態(tài)倫理的一個本體論根據(jù) 因此 我們相信 在這 個基礎上產(chǎn)生的倫理精神將能成為人類探討生態(tài)倫理問題的重要思 路 關鍵詞 自然 存在 人類 存在者 生態(tài)倫理 a d v a n c et o w a r d sp o e t r y r 鷦e a r c ho nh e i d e g g e r se c o l o g i c a le t h i c ss p i r i t l uq i m a g e t h i c s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e s s o rx u ey o n g m i n a b s 7 i 砒c t 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h u m a nb e i n ga n dt h en a t u r ea r eo n eo ft h e c o r e q u e s t i o n s o fe c o l o g ye t h i c sr e s e a r c h o v e ral o n gt i m e t h e w o r s e n i n g 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s c o n t i n u o u s l yp u z z l i n g a n d r e s t r i c t i n g 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r e a s o n si st h a t p e o p l eh a v e n tc o r r e c t l yu n d e r s t o o dt h i sq u e s t i o na n dt h u sf a i l t om a k e t h er e a s o n a b l ee x p l a n a t i o n i np r e s e n te r a o nt h eo n eh a n d b e c a u s e h u m a nb e i n gi sg r a s p i n gt h ew o r d sp o w e r t h en a t u r ei su s u a l l yd e s c r i b e d a so n ek i n do fo b j e c te x i s t e n c e i e n a t u r ei sb e i n gu n d e r s t o o da sn a t u r a l o b j e c t ss u p e r i m p o s i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i s k i n d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p e o p l e o f t e nr e g a r d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n a t u r ea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t h en a t u r a lo b j e c t s o rt h es u mo fn a t u r a lo b j e c t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h u m a nb e i n ga n dn a t u r ea r e s i m p l i f i e da so n ek i n do fi n d i r e c tr e l a t i o n sa m o n g h u m a nb e i n g s b e c a u s e h u m a nb e i n gp u tt h e m s e l v e si nt h ep o s i t i o no fa b s o l u t ev a l u es u b j e c ta n d p u th u m a n sb e n e f i t si nt h eu n i v e r s ec e n t e r t h u s a l lt h em o r a lr e s t r a i n t s f o rh u m a nb e h a v i o u r sc a nb ef o r m e dw i t h i nh u m a nb e i n g st h e m s e l v e s t h e n p e o p l ef e e lh a r d t og e tr i do fa l ls o r t so ft h e o r i e sp u z z l e d o mw h i c h t h ea n t h r o p o c e n t r i s mb r i n g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a u t h o rb e l i e v e dt h a tw em u s t p o s i t i o nt h e n a t u r ea n dh u m a nb e i n gf r o mt h el e v e lo ft r a n s c e n d i n g h u m a nb e i n gt h e m s e l v e ss oa st os o l v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b l e mt r u l y t h u s c a nr e a l i z et r u l yt h em a n n e r sw h i c hh u m a nb e i n g s h o u l dh a v ew h e nf a c i n gt h en a t u r e h e r e w ec o u l df i n dt h i sk i n do fv i e w p o i n tw i t h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r o mh e i d e g g e r st h o u g h ta n dt h u s s e e kt h eb a s ea n dm e t h o do fs o l v i n gt h i sp r o b l e m i nh e i d e g g e r st h o u g h t o n l yb e i n ga r et h es o u r c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m y r i a dt h i n g s i n c l u d i n gh u m a nb e i n g 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 b e i n g h u m a na n dn a t u r er e l a t i o n sh a v et h eb r a n d n e wl o c a l i z a t i o n o n t h eo n eh a n d h e i d e g g e rt h i n k st h en a t u r ea sb e i n gi nt h es e n s eo fb e i n g s i nt h e i re n t i r e t y i ti sh a v i n go n ek i n do fs t r e n g t ho fg a t h e r i n ge v e r y t h i n g t oi t s e l f i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n e i t h e rh u m a nb e i n gi st h ea b s o l u t es u b j e c t n o ri st h eb a s i sf o rb e i n g s b e c a u s eh u m a ni t s e l fi so n l yo n ek i n do f b e i n g s b u tn o tb e i n g b u th u m a nb e i n gc o u l da c t u a l l yb eo n eo fb e i n g s w h oc o u l dc o m p r e h e n db e i n gi t s e l fb e f o r eo t h e rk i n do fb e i n g s a s h e i d e g g e rs a y s t h e ya r et h eo n e o fb e i n g st h a ta r ec l o s e s tt ob e i n g t h u s h e i d e g g e rh y p o t h e s i z e st h en a t u r ea st h eb a s eo fh u m a nb e i n gb a s e do n t h eo n t o l o g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h u m a nb e i n ga r e r e q u e s t e d t op o s i t i v e l yr e s p e c tn a t u r ea sb e i n gi t s e l fw h e nf a c i n gi t s o h u m a n i t y s b e h a v i o rm u s tt a k et h en a t u r a le x i s t e n c ea st h eb a s i s t h u s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n e s si n f l a t i o nc a u s e db yh u m a n i t y sw o r d sh e g e m o n yh a sb e e n a v o i d e d f r o mt h i s w ec o u l ds a yh e i d e g g e ru n d e r s t a n d st h e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i st h et r u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h u m a ns u r v i v a l b a s e do nt h i s h er e e v a l u a t e dt h es t a t u so fh u m a nb e i n ga n dt h en a t u r e r e q u e s t i n gt h a t h u m a nb e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a n dr e s p e c tt h en a t u r eo i lt h eb e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e v e nr e s p e c tt h en a t u r a lo b je c t si nc e r t a i nd e g r e e f i n a l l y h e i d e g g e r p o s i t i o n sh u m a nb e i n g s s t a t u si nn a t u r ea st h eh e r d e r r e q u e s t i n gt h a t h u m a nb e i n gs h o u l dh o l do n ek i n dn a t u r a l l yd i g n i f i e da t t i t u d ew h e n d e a l i n gw i t hn a t u r ea n dp r o t e c tt h en a t u r e se x i s t e n c ea si ti s h e i d e g g e r d e f i n e st h i sb e s t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n a t u r ea n dh u m a nb e i n gf o r t h e p o e t i cs e n t i m e n td w e l l s a n dt h u ss e t su pt h en a t u r e sp o s i t i o na sh u m a n b e i n g s s u r v i v a lf o u n d a t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m a k e st h em a i nb o d y s i g n i f i c a n c es t i p u l a t i o nf o rh u m a nb e i n gr e g a r d i n gt h en a t u r a lb e h a v i o r s a l t h o u g hh e i d e g g e rh a sn o t w r i t t e nad i r e c te t h i c sw o r ka l lt h r o u g h h i sl i f e b u tt h ea u t h o rb e l i e v e dt h a t a n yk i n do fe t h i c sc a n n o tb em e r e l y t h es i m p l em o r a ls t a n d a r d so rt h em o r a lp r i n c i p l e s b u tm u s tb e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nt h eo n t o l o g yb a s i s h e i d e g g e r sd i s c u s s i o no fb e i n ga n d h u m a nb e i n g se x i s t e n c ec o n d i t i o ni sp r e c i s e l ya no n t o l o g yb a s i sf o r e c o l o g ye t h i c s t h e r e f o r e w e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e t h i c ss p i r i t sb a s e do i lt h i s w i l lb e c o m et h ei m p o r t a n tm e n t a l i t yf o rh u m a nb e i n gt o e x p l o r et h e e c o l o g ye t h i c si s s u e s k e y w o r d s n a t u r e b e i n g h u m a nb e i n g b e i n g s e c o l o g ye t h i c s 前言 日i j茜 自鴻蒙之初開始 自然的歷史已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滄海桑田 在自然面前 人類的 存在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來看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時至今日 就是這滄海一粟 卻 儼然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導 作為追求著無限的有限存在 人類是唯一能夠對自然 提出要求的生物 甚至可以說 正是因為有了人類 自然才開始漸漸變得明晰了起 來 于是 人化自然的提法曾被我們所津津樂道 無疑 對于自然的追問和探求使 得人類擁有了其他物種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但同時更應該看到的是 在人類文明已 經(jīng)相當發(fā)達的今天 自然依然呈現(xiàn)出無限的神秘 那種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的思想 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困境 人類追問著無限但人類卻不 可能最終成為無限 因此 人類對于自然的超越是不可能是在其物質性上的 對于 人類來說 自然同時顯現(xiàn)出有限和無限兩方面的要求 首先 對于自然對人類的供給來說是具有有限性的 正像有學者說的那樣 自然 是不會容忍人類總體的貪婪的 人類對于自然的利用是有著一定的范圍的 就算人 類將自然當作一個大的原料庫 那這個原料庫中的原料也是一定量的 它不可能無 限制的滿足人類的物質需求 從另一方面講 自然是一個整體性的存在 人類是不 可能完全把握無限的整體的 人類的認知理性也就不可能達到所謂的 歐米茄點 而擁有全知全能的神性力量 由此可見 人類在自然面前所受到了由物質性和整體 性帶來的兩方面的局限 而單純的物質化和知識性的視角是無法對人類面向自然的 存在和發(fā)展給出一個完整的定位的 我們必須以一種更高層次和更廣闊的視野來勘 定人與自然的關系及人本身的存在地位 這也正是建立生態(tài)倫理的根本指向 這里 海德格爾的思想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 就海德格爾本身來講 他并沒有明確的倫理學學說 因此 海德格爾向我們所展 示出的只能是一種倫理精神 而這種精神卻恰恰為當代的生態(tài)倫理問題提供了一條 解決的思路 其一 海德格爾以存在作為其全部理論的根基 這使得傳統(tǒng)人類中心 主義思想將人作為處理生態(tài)問題的出發(fā)點受到了挑戰(zhàn) 因為 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 存在才是最根本的 其二 海德格爾確立了對于自然的本體論理解 自然并不等同 于所有自然物的總和 而是存在的整體涌現(xiàn) 其三 海德格爾還將人類在生態(tài)自然 中的存在狀態(tài)做出了具有本體色彩的規(guī)定 詩意的棲居 這一規(guī)定使得人對待自 然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 其四 海德格爾通過對古希臘詞源的解釋使得人們從 真的意義上去理解善 從而建立了一種更本質的價值評價方法來評判人與自然的相 1 走向詩意一一海德格爾生態(tài)倫理精神初探 互價值關系 因此 可以說海德格爾是在形而上的意義上構建出了一種生態(tài)倫理的 精神 這種精神是超越于人的有限性之上的 第一章此在在世 人在自然之中的存在樣態(tài) 第一章此在在世 人在自然之中的存在樣態(tài) 此在 是海德格爾在存在意義上對人的一個新的描述和理解 這一概念的提 出很明顯地將人放置在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上 從 存在與時間 中看 此在 幾乎 構成了其在整個前期思想的核心 也正是基于此 我們往往會產(chǎn)生這樣的誤會 認 為海德格爾前期的思想中對自然的存在是無所涉及的 相反 在 此在 的設定中 卻多多少少地顯露出唯我論的味道 當人們發(fā)掘海德格爾思想中的生態(tài)倫理意蘊時 往往對 存在與時間 并沒有太多的關注 其實 盡管海德格爾的前后期思想有著 明顯的轉向 但并不能說明他的前后期的思想內涵是根本矛盾的 相反 筆者認為 我們可以從他的前期思想中找到后期的精神來源 1 1 優(yōu)先性 一個需要深入的命題 此在在存在問題中的優(yōu)先性是海德格爾在 存在與時間 中首先論及的一個問題 之一 在海德格爾看來 此在 并不僅僅是置于實存者之中的一種存在者 這個 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與這個存在本身發(fā)生交涉 基于此 海德格爾系統(tǒng)地闡述了 此在的幾層優(yōu)先地位 這是不是說人就擁有了比其他存在者更高的存在價值呢 這 里我們有必要將這一問題深入下去 1 1 1 優(yōu)先性 并非建立在價值基礎上 對于此在的優(yōu)先地位 海德格爾是這樣描述的 第一層是存在者層次上的優(yōu)先 地位 這種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是通過生存得到規(guī)定的 第二層是存在論上的優(yōu)先 地位 此在由于以生存為其規(guī)定性 故就它本身而言就是 存在論 的 而作為生 存之領會的受托者 此在卻又同樣源始地包含有對 切非此在式的存在者的存在的 領會 因而 此在的第三層優(yōu)先地位就在于 它使 切存在論在存在者層次上及存 在論上都得以可能的條件 于是 此在就擺明它是先于其他一切存在者而從存在論 上首須問及的東西 從海德格爾所描述的此在優(yōu)先性來看 此在首先是通過自身的生存來獲得其存在 的意義 只有此在去生存 才能夠切實的成為 存在者 而這一生存恰恰反映著那 個本體意義上的 存在 此在之在成為一種自覺 即此在本身的過程 這種自覺也 使得現(xiàn)象學的方法得以可能 此在之在的意義就是在其本身 這樣在其生存過程就 德 b t 海德格爾著 存在與時間 陳嘉映王慶節(jié)臺譯 第1 4 頁 上海三聯(lián)書店1 9 9 9 年 同上 1 6 頁 3 一 走向詩意一一海德格爾生態(tài)倫理糖神初探 可以直接面向的 事情本身 此在的優(yōu)先性是因為 這個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與這 個存在本身發(fā)生交涉 同時 這也使得此在在現(xiàn)象學方法上具有了第一層優(yōu)先的地 位 其次 此在是生存領會的受托者 它 源始地包含有對一切非此在式的存在 的領會 這里 有必要先澄清這樣一個誤會 即認為此在在對自身生存的領會中本 能地包含了對其他非此在式存在者的領會 以至于認為 人可以從自身中本能地推 及自然 而不需要主動去關涉自然 其實 海德格爾領會的指向更多的是存在 無 論是此在式的存在還是非此在式的存在 尤其不能忽視的是 海德格爾所運用的現(xiàn) 象學方法 即 讓人從顯現(xiàn)的東西本身那里如其本身所顯現(xiàn)的那樣來看它 o 從這 一點上可以推知 此在所包含的對其他存在者的領會的出發(fā)點是非此在式的存在 此在所能表現(xiàn)的優(yōu)先地位就在于此在能夠通過生存而站在其他存在者本身顯現(xiàn)的面 前 或者可以說 唯此在可以領會 那么 在此在的第三層優(yōu)先性中可以得到一個 這樣的答案了 此在的優(yōu)先性一方面是由于此在的出現(xiàn)使得我們能夠從存在的意義 上去問及存在者 而且也使得存在論這樣一種理論的出現(xiàn)成為可能 而另一方面 則是當我們面向存在發(fā)問時 首先要涉及到的便是此在之在 也就是說 唯有此在 之在首先明晰起來 才能從中解答存在者的存在 乃至于使整個存在顯現(xiàn)出來 由是觀之 此在的優(yōu)先性地位并不代表人在價值上有高于其他存在者 或者說其 他物種 的地位 而且海德格爾也并沒有將此在與其他存在者作一種價值地位上的 對比 將此在突出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必須 就像他自己說的 此在是先于其他一切 存在者而從存在論上首須問及的東西 與此同時 我們不能忽略海德格爾思想的一 個大背景 存在 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 一切都是圍繞著存在展開的 存在 在其哲學思想中是具有最高地位和價值的 盡管在其 存在與時間 中 我們看到 更多的是關于此在以及以此在為核心的論述 但其最終的落腳點幾乎都與存在有所 關涉 盡管海德格爾沒有明確的倫理學 甚至沒有進行價值評判 但他一直強調的 是 本真 特別是 他提供了一條人回到本真的人生路徑 畏 死亡 良 知 決斷 這條路徑的基礎則是對于此在的根基 一存在本真的領悟中才得以建 立的 同樣 在他所推崇的古希臘哲學中 真與善原本就是一體的 這不能不說是 海德格爾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了一種對 善 的理解 即能夠回到存在中去領悟 本真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善 因此 可咀說此在的優(yōu)先地位其實是以存在的優(yōu)先性為 根基的 優(yōu)先性也就有了雙重的意義 s a m u e l e n o c hs t l m p s o c r a t e s t os a n r e a h i s t o r yo f p h i l o s o p h y f i l i he d i t i o n p 4 9 6 b y m c g r a w h i l l i n c 1 9 6 6 4 第一章此在在世 在自然之中的存在樣志 11 2 優(yōu)先性對于此在和存在的雙重意義 如前所述 如果把對此在的分析投射于存在的大背景之下時 就不難分析出優(yōu)先 性的提出并不是僅僅局限于此在之在的 首先此在的優(yōu)先性并不在于他有什么存在 意義上的優(yōu)勢 而是更多的在于他能夠對存在本身有所關涉和領會 優(yōu)先性的第一 重意義可以說是 顯現(xiàn)的優(yōu)先 或者說 手段的優(yōu)先 也就是可以首先主動地去 面對存在的問題 而第二重意義則是 本體的優(yōu)先 即有一個需要優(yōu)先回答和解釋 的 存在之在 這樣才能使得此在的優(yōu)先性被體現(xiàn)出來 也使得存在論的存在成為 可能 與此 優(yōu)先性問題使得此在和存在 同顯現(xiàn)了出來 它給與此在特殊的權力 和責任 擔當對存在的領悟和顯現(xiàn) 同時也暗示出了在此在背后有一個更為深刻 的根基 由此推之 人的特殊價值之后還存在著一個更為基礎的 也是具有先在性 的價值本體 人在這里并不具有統(tǒng)治性的意義 然而不幸的是 隨著現(xiàn)代技術手段日益的強大 作為此在的人的優(yōu)先性被賦予了 價值層次上的意義 優(yōu)先的回答 變成了 優(yōu)先的存在 現(xiàn)代的人們中間充斥著 一種絕對主體的意識 人們認為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價值承擔者 只有人的存在 是真實的 而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作為人的對象 這樣人似乎成了唯一的存在 于是 當人們高喊 人是目的 的時候忘記了一個基本的界限 人是目的也就變成了 人 的一切都是目的 或 人的存在是唯一目的 這樣 人便被漸漸推向了一個極端 成為一個統(tǒng)治者 以君l 臨天下的姿態(tài)俯視著萬物 但是 需要深思的是 這種統(tǒng)治 者的身份究竟是真是幻 1 2 現(xiàn)代的人 被異化的統(tǒng)治者 翻開人類歷史 我們可以看到 自近代工業(yè)革命以來 人類就走上了一條 征服 自然 的道路 在這條道路上 人類的確創(chuàng)造了自然界無數(shù)的奇跡 然而正像恩格 斯所說的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 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 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每一次勝利 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 但是往 后和再往后發(fā)生了完全不同的 出乎意料的影響 它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 那么對于人類來說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 1 2 1 現(xiàn)代技術對自然構成的巨大沖擊 當現(xiàn)代的人看待自身與這個世界照面的方式時 首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個 技術的世界 特別是現(xiàn)代技術的產(chǎn)生之后 人類就不再生存于自然力的威脅之下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四卷 3 8 3 頁 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 5 走向詩意一一海德格爾生態(tài)倫理精神初探 甚至可以說 若沒有技術 人就難以從自然之中體現(xiàn)出來成為人 然而 技術所帶 來的一切全部是福祉嗎 對此 我們需要進一步對技術加以追問 在海德格爾看來 依照普遍的觀點 對于技術不外有兩種回答 l 合目的的工 具 2 人的行為 對此 他并不反對即使是現(xiàn)代技術也是合目的的工具 然而 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 這是怎樣的一個目的以及怎樣的一個行為 在希臘文中 技術的含義與精湛的技藝 美好的藝術相同 他們共同屬于產(chǎn)出 他乃是一種創(chuàng)作 而產(chǎn)出則指的是對從不在場者到在場者過渡的引發(fā) 由此 我們可以看出 技術的 原本目的就是引發(fā) 在海德格爾那里則被稱為 解蔽 這種解蔽就是要將隱而不顯 的東西帶入到在場的澄明中來 而最為隱而不顯者 就是存在之在 因此 技術的 本質中含有使存在顯現(xiàn)的目的 那么 人的技術行為也就是指向存在之在的了 而 技術存在的根據(jù)也就是對于存在本身的引發(fā) 然而 當現(xiàn)代技術發(fā)生的時候 情況卻起了變化 現(xiàn)代技術盡管在本質上也是一 種解蔽 但這種解蔽則不在是那種展現(xiàn)意義上的產(chǎn)出 而是一種 促逼 此種促 逼向自然提出蠻橫要求 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被開采和貯藏的能量 這里我們可 以看到 技術不在是引發(fā)在場 而是直接要求在場者 或者說存在者 它要求一切 呈現(xiàn)出合技術性的特點 這里可以套用一下e 夏爾加夫在 警戒牌 中的一句話 我 看見你 所以有你 技術如是說 并把它所看不見的東西一律惡作劇地砍掉 于 是 技術原有的目的性被瓦解 解蔽 變成了 擺置 空氣為著氮料的出產(chǎn)而被 擺置 土地為著礦石而被擺置 礦石為著鈾之類材料而被擺置 如此這般 人們在技術世界中所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由不在場被引發(fā)到在場的存在者 正如海德 格爾所說的 促逼之發(fā)生 乃由于自然中遮蔽的能量被開發(fā)出來 被開發(fā)的東西被 改變 被改變的東西被貯藏 被貯藏的東西又被分配 被分配的東西又重新被轉換 開發(fā) 改變 貯藏 分配 轉換 乃是解蔽的方式 這里 解蔽變成了一個循環(huán) 惟有能量是真實的 存在者的出場成為被訂造 而且是為了本身能為進一步訂造所 訂造而到場 而這一過程的最終指向便是直接索取并消耗能量的人類 因而 人類的技術行為也就成為了一種 促逼 的行為 我們不再向其他的存在 o 海德格爾選集 下 9 3 1 頁 上海三聯(lián)書店1 9 9 6 年 同上 9 3 3 頁 此句的原文為 我看見你 所以有你 科學如是說 并把它所看不見的東西一律惡作劇地砍掉 留下的真空依 然未充填 出自狄特富爾特等編著 周美琪翻譯的 人與自然 第2 5 5 頁 三聯(lián)書店1 9 9 3 年 o 海德格爾選集 下 9 3 3 頁 上海三聯(lián)書店1 9 9 6 年 同上 9 3 4 頁 同上 9 3 5 頁 6 第一章此在在世 人在自然之中的存在樣態(tài) 者提出 你是怎樣的 問題 而是直接要求它 我需要你怎樣 你便怎樣 非 此在式的存在者的存在就是由于人的需要和消耗才有意義 自然物為需要而訂造 這是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到極至所帶來的必然思路 當技術將存在者簡化為能量的時候 除人以外的任何內在價值就消失了 在現(xiàn)代技術所展現(xiàn)的世界中 惟一地從技術交 往中得到自己規(guī)定性的事物 被降格為單純的物質和材料 這只有通過消滅它們的 天然的河主體的本質 即通過齊一化才能被達到 這樣就有可能為一定的目的而把 事物功能化 這僅由于人的絕對性的要求 即通過世界對象化才是可實行的 這對 象化是與事物和世界的純計算的交往的前提條件 純計算的交往確保了人的有意識 的貫徹和統(tǒng)治 以這種方式 事物在純粹的可生產(chǎn)性中構造自己 并成為勞動的單 純物質 這樣就聽任耗盡和替代 1 2 2 對現(xiàn)代技術的形而上學反思 海德格爾將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及其所帶來的危險揭示出來之后 要求人們必須在一 個更高的層次上去思技術 對于人類而言 技術的存在在一定意義上是必然的 作 為人類 一方面在生物體意義上是極為有限的 而在另一方面 人類從未甘心自身 就處于這樣一個有限性當中 與身俱來的理性要求對自身有限性的超越 我們可以 說人就是這樣一個具有著無限性的有限存在 用較為詩意的話來講就是 介于神與 獸之間的存在 這種特性使得人不能夠也不應該忍受曾經(jīng)的那種被無限的自然所壓 抑 所混沌的狀態(tài) 人必須在自然面前尋找并顯示出自己的無限性 于是就創(chuàng)造了 技術來彌補自身生物意義上的缺陷 有時也在自然面前確立自己獨特的生存地位 在這些方面 技術幾乎沒有讓人類失望過 它一方面使得人類能夠將自己的能力延 伸至自然物 而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物意義上的人 另一方面 則使人與人密切的 結合在一起 以最廣泛的類的方式自覺于自然之中 至此 人不再是以赤裸的姿態(tài) 面對這個自然了 而是構造出一個人化世界 獨特的立于自然之中 隨著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科學與技術的聯(lián)合而產(chǎn)生的力量愈加強大 科學對于 從自然物到自然界的解析使得技術幾乎可以伸入到從基本粒子到復雜生物體的每一 個環(huán)節(jié) 當代西方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威廉 萊斯就曾提到 通過科學和技術 征服自然的觀念 從十七世紀之后日益成為一種不證自明的東西 因此 幾乎所有 的哲學家都認為 沒有必要對 控制自然 的觀念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解剖 只要 科技之光照亮哪里 人的自信心就在那里增長 從核能的利用到克隆技術的發(fā)明 德 岡特 紹伊博爾德著 海德格爾分析新時代的技術 宋祖良譯 5 6 頁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 9 9 3 年 王雨辰 控制自然 觀念的歷史演進及其倫理意蘊 道德與文明 2 0 0 4 第5 期 5 3 5 8 頁 7 一 走向詩意一一海德格爾生態(tài)倫理精神初探 從電子計算機的日益完善到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 似乎所有的問題都能在技術中獲 得解決 難怪對技術持絕對樂觀的人會說 我們無須擔心地球的承載力 因為技術 可以生產(chǎn)出無窮無盡的產(chǎn)品 可以看出 技術在今天人類的眼中是一種最強的力量 對于人類的物質生存 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力量 然而 最強的力量卻未必是最好 的 最可靠的力量 相反 越是強大的力量就越容易異化 也越容易失控 對于現(xiàn)代技術而言 海德格爾認為 人類不能僅僅將其看作是一個價值中立的手 段或工具 而要從本體的意義上去思考 在 技術的追問 中有這樣一段話 誰實行那種把人們稱作現(xiàn)實物的東西展現(xiàn)為持存物的強求的限定 顯然是人 在什么程度上他能夠作這種展現(xiàn) 人能夠對這個或那個東西作各種的介紹 形成和 活動 但是 人并不支配那種在其中現(xiàn)實物總是顯示或逃脫的未隱蔽狀態(tài) 至于自 柏拉圖以來 現(xiàn)實物展示在理念之光中 這并非是柏拉圖所做的 思想家只滿足了 歸他所有的東西 這段引文告訴我們 僅僅將現(xiàn)代技術把握為工具性的手段是不夠的 人誠然能 夠決定 他愿意采取這個或那個技術行動 就此而言 技術實際上是人的行動 但 是 這個或那個東西借以顯示以至于它們表現(xiàn)為技術上值得意愿的或值得追求的東 西的方法 決不能靠人的意志制造出來 9 如此看來 現(xiàn)代技術具有著一種超越手 段的本質 在這種本質下 并不是人通過技術去決定什么 相反 人是在技術展現(xiàn) 的要求下與自然發(fā)生著聯(lián)系 人之所以去行動 是因為自然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技術簡化為 能量 因此 人的行動就是不斷的獲取 提供 使用著能量 另一方面 只有當人已經(jīng)被強求去開采出自然能量時 這種預定的展現(xiàn)才能發(fā) 生 這樣 現(xiàn)代技術就把自然世界展現(xiàn)為物質與功能 并不是單純的人的行動 而是 先于人的行動的世界展示 只有在自然僅僅被顯示為物質和對象時 人才能從事自 身的顯現(xiàn) 于是 不管人愿意與否 他到處都進入了技術世界的展現(xiàn)中 人的行動 只能作為對象的存在者 而難以觸碰到存在本身 因此 可以說現(xiàn)代技術于現(xiàn)代的 人來說正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tài) 控制自然已經(jīng)成為了控制人 因此 海德格爾給了 將現(xiàn)代技術的本質命名為 座架 g e s t e u 1 2 3 在技術的座架中 自然在人的視野中被淪陷 何為 座架 在海德格爾看來 座架 g e s t e l l 意味著對那種擺置 s t e l t e n 蜘岡特 紹伊博爾德著 海德格爾分析新時代的技術 宋祖良譯 6 4 更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杜1 9 9 3 年 同上 6 5 頁 同上 6 5 頁 8 第一章此在在世 人在自然之中的存在樣態(tài) 的聚集 這種擺置擺置著人 也即促逼著人 使人以訂造的方式把現(xiàn)實當作持存物 來解蔽 o 以座架為本質的現(xiàn)代技術依然是一種解蔽的方式 不過這種解蔽已經(jīng)從 本質上脫離原有的引發(fā)和產(chǎn)出的意義 而是由解析到組合的過程 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 提到了 擺置將自然物的本真性取消 而單純以工具性價值對其進行 訂造 式的 理解 其實 這里的訂造就是將自然物的某一種或幾種屬性提取出來 而把其作為 一個存在者的整體的其他意義拋棄掉 這正是 持存物 的顯現(xiàn)方式 也就是說僅 僅保持著特定的屬性 并以此作為工具而存在 有學者也將此譯為 儲備物 即一 種失去自身意義 而僅僅為自身以外的存在物而存在 而這里的座架就是將這些片 面化了的屬性重新組合起來 使人專注于把現(xiàn)實訂造為持存物 也可以說 座架 就是持存物的整體 正如海德格爾所言 存在者整體便以下述方式被看待了 即 惟就存在著被具有表象和制造作用的人擺置而言 存在者才是存在著的 在這個 層次上 自然將被分解為自然屬性和自然物的簡單相加 世界成為一種圖像的存在 因此 如果說人能夠對自然進行統(tǒng)治 亦或控制 的話 那么這種統(tǒng)治的最高級 就在這里停止了 在技術的座架之下 人類所能夠控制的只不過是自然物的屬性 所把握的至多也不過是表象而已 自然就喪失了其作為存在的意義 無怪乎海德格 爾說 西方現(xiàn)代技術與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中有著一個同樣的錯誤 對存在的遺忘 但是 形而上學的思索是可以進一步反思的 而技術在這里卻把一切都終結了 人 們竭力仿效機器的思維 世界以其自身的標準所作的制裁已包含在思維簡化至數(shù)學 的注解之中 我們把所遇到的自然僅僅作為純物質化的表象 設想為在社會 歷 史和人性意義上展開時才得以兌現(xiàn)的間接概念特征 這樣一來認識的全部抱負都 被拋棄了 于是 自然只剩下一堆無生命的 質料 大地不再是母體 而是倉庫 然而 人類的這種統(tǒng)治能夠成為現(xiàn)實嗎 技術的最終作用力又為什么都指向了人 自身 人最終被擺置 被促逼 甚至被異化 其實 自然的廣袤和深邃早已告訴了 人類一個不爭的事實 1 3 自然自得其法 對自然的本體性解讀 自然為何 海德格爾要求我們必須在更為寬廣和根本的意義上來思自然 也就是 在萊布尼茨所使用的大寫的n a t u r a 一詞的意義上來思自然 它 意味著存在者之存 o 海德格爾選集 下 9 3 8 頁 上海三聯(lián)書店1 9 9 6 年 同上 9 3 7 頁 德 馬丁 海德格爾著 林中路 孫周興譯 9 1 頁 上海譯文出版社2 0 0 4 年 狄特富爾特等編 人與自然 周美琪譯 2 5 5 頁 三聯(lián)書店1 9 9 3 年 9 走向詩意一一海德格爾生態(tài)倫理精神初探 在 這是一種開端性的 集萬物于自身的力量 他在如此這般聚集之際使每一存在 者歸于本身而開放出來 這里 自然 也即生命 指的是存在者整體意義上的存 在 而對于人類來說 無論多么特殊 也只是一個存在者 因此 人類根本不可 能用自身來證明整個自然的合理性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和體悟自然就會發(fā)現(xiàn) 自然 不僅有著人類難以窮盡的奧秘 而且還有著自身的剛性法則 這都不會為人的意識 和手段所改變 我們對于自然界所有的改造和利用無非是是一些法則顯現(xiàn) 使另一 些法則隱蔽 或者將一種法則加之于另一種法則之上 人類不能增加自然的規(guī)律 也不能消除規(guī)律 如果說的極端一點 即使人類用核戰(zhàn)爭毀滅了這個星球的有機界 自然仍然會按照力學 化學等規(guī)律運行 而人類的滅亡也許會使這些規(guī)律的作用更 加平衡 在這個意義上說 人類即無力征服自然 也無力保護自然 于是 人在自 然面前以統(tǒng)治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只能意味著人自身存在的異化和危機 當技術被人類設定為尋找價值的唯一手段的時候 座架也就成了人的命運 在它 所指點的解蔽之途中 人走向了這樣一種可能性的邊緣 即 一味地去追逐 推動 那種在訂造中被解蔽的東西 并且從那里采取一切尺度 這種命運使人陷入了一 種形而上的危險中 一切正確的東西中真實的東西自行隱匿了 那人是否還能在 自然面前尋找到自己真實的價值定位呢 所謂對自然的控制其實早就轉向了對人的 控制 當自然僅僅剩下持存物的意義時 人首先就不是豐富的了 而僅僅是一個利 用者 消耗者 于是經(jīng)濟主義 消費主義應運而生 人被局限于 個有限的意義當 中 從而忘卻了自己屬于存在之領會的無限性 其次 人與人之間也會被 座架 所控制 以至于人也被理解為一種持存物而存在 今天社會里 擁有技術才能擁有 地位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因為 擁有技術所體現(xiàn)出的就是一種現(xiàn)實的可利用性 這種可利用的價值越大 產(chǎn)生物質成果就多 因而社會地位就高 所以 連 人是 目的 這樣傳統(tǒng)的人本主義命題都會在這種視角中變得虛弱 由此觀之 人在自然 面前不僅沒有獲得切近存在的意義 相反 連自身的形象也變得模糊了 就像海德 格爾所說的 今天人類恰恰無論在哪里都不再碰到他自身 亦即他的本質 人類如 此明確地處于座架之促逼的后果之中 以至于他沒有把座架當作一種要求來覺知 以至于他忽視了作為被要求者的自己 從而也不去理會他何以從本質來在一種呼聲 中綻出地生存 因而也絕不可能僅僅與自身照面 還有什么能比自身價值的破碎 更危機到人的生存的 如果不將人與自然的地位在一個新的層次上確立 那么恐怕 德 馬丁 海德格爾著 林中路 孫周興譯 2 9 1 頁 上海譯文出版社2 0 0 4 年 海德格爾選集 下 9 4 4 頁 上海三聯(lián)書店1 9 9 6 年 同上 9 4 5 頁 1 0 第一章此在在世 人在自然之中的存在樣態(tài) 沒有什么能阻止人在技術世界中被虛無化 走向詩意一一海德格爾生態(tài)倫理稍神初探 第二章大地的意義 重估人與自然的地位 海德格爾在其前期思想中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主旨之一就是要破除主客二分的思 想方式 尤其是要破除一種主體性的思維 但是 在其對于 此在在世 的論述中 似乎將唯我淪中的 我 從一個孤獨的點擴大為彌散在整個世界中的 此在 反而 使得 我 的主體性被更為嚴格地貫徹下來 這樣就形成了與其思想主旨的一個矛 盾 因而 海德格爾必須進一步對這 主體性的思想特質進行破除 而尋找到自 真 正超越于主體性之上的東西 在海德格爾后期的思想中 他找到了一個更為源始的 在 大地之在 而正是這樣一個探求的結果卻直接產(chǎn)生了一種對于人與自然 關系的新的思考層次 也由此而產(chǎn)生了新的生態(tài)倫理認識和自然的價值評估 2 1 尋求根基 在 存在與時間 中 海德格爾已將人和世界融為了一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運輸服務簡易協(xié)議模板 2024年版版B版
- 2025年智慧家居項目投資中介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物科技產(chǎn)品研發(fā)轉讓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寬帶網(wǎng)絡設備安裝與調試服務協(xié)議3篇
- 2023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 七 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小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1)說課稿 西師大版
- 二零二五年度三人跨境電商合作協(xié)議范本3篇
- 主播與經(jīng)紀公司2025年度獨家代理合同3篇
- 專項腳手架搭建及租賃服務協(xié)議(2024年)版B版
- 主題13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 單元說課稿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中圖中華地圖版必修二
- 第10課 影響世界的工業(yè)革命 說課稿-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001
- MT/T 199-1996煤礦用液壓鉆車通用技術條件
- GB/T 6144-1985合成切削液
- GB/T 10357.1-2013家具力學性能試驗第1部分:桌類強度和耐久性
- 第三方在線糾紛解決機制(ODR)述評,國際商法論文
- 第5章-群體-團隊溝通-管理溝通
- 腎臟病飲食依從行為量表(RABQ)附有答案
- 深基坑-安全教育課件
- 園林施工管理大型園林集團南部區(qū)域養(yǎng)護標準圖例
- 排水許可申請表
- 低血糖的觀察和護理課件
- 計量檢定校準技術服務合同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