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docx_第1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docx_第2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docx_第3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docx_第4頁
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 之 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注:逆:違抗 不信:不誠實,不可靠。 1。解釋加點詞語食長 然 皆 故遂 子走2。翻譯句子1天帝使我長百獸2子以我為不信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3。一詞多義1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 )2故遂與之行( )3獸見 之 皆走( )4輟耕之壟上( )4。從這則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語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5。從中概括出這則寓言的寓意 : 。6。請寫出與這個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二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毻職ぁ!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劣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菱:即菱角。 仕:做官。1。解釋加點詞語 啖 并 或 欲 2。翻譯句子北人生而不識菱者其人自護其短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請為上文概括中心: 三 歧路亡羊(2003年常德)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子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 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1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加點的詞語。亡一羊()既反() 奚亡之( )2解釋下面的之字。楊子之鄰人亡羊()又請楊子之子追之()何追者之眾()亡之矣 ()奚亡之()吾不知所之 ( )3找出本文中的一個通假字。()通(),意思是( )。找出本文中的一個倒裝句。(),正常語序應(yīng)為4補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 )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5。翻譯。(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譯文:6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答: 四自相矛盾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蛟唬阂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加點的詞語。譽之曰()以子之矛() 或曰( ) 何如()夫不可() 同世而立( )2判斷下了說法的正誤。楚人有賣盾與矛者。這是一個判斷句。 【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之起了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 于物無不陷也。這是一個雙重否定句。 【 】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釋為刺,刺穿。【 】3。從中概括出這則寓言的寓意 : 五 勸學(xué)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咀ⅰ磕局敝欣K:木材筆直,合乎墨線。輮:烤。其曲中規(guī):木材的彎度合乎圓的標準。雖有槁暴:槁暴,太陽曬。挺:挺直。日參省乎己:每天檢查反省自己。1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加點的詞語。學(xué)不可以已()取之于藍() 水為之() 雖有槁暴()輮使之然() 故木受()2翻譯下面的句子。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找出本文中的一個通假字:()通()意思是( )。六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竟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注釋:欲界:佛教所謂的三界之一,這里實指人間??禈罚褐x靈運,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與:參與,即置身其中。奇:山水的奇妙。(1)下面對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 古今共談(一起談?wù)?B夕陽欲頹(正要落山)C五色交輝(交相輝映)D曉霧將歇(將要散盡)(2)本文雖未提到所描繪的究竟是何處之景,但我們?nèi)钥蓮奈闹芯吧那妍惷鲀艨闯鲎髡咚枥L的是的山水之美。作者在寫景時,先寫 ,后寫 ,以襯 ;從時間上看,既有之景,又有之景,層次極為分明。(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中的亂鳴所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亂鳴在整個場景描寫中有何作用?(4)作者對所見之景的直接評價為 換為四字短語應(yīng)是(5)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有四個字與本文中沉鱗竟躍所用修辭方法相同,所描繪的景觀相似,那就是 七床頭捉刀人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注釋:魏武:曹操。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嚴。捉:握。(1)下面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魏武將見匈怒使使崔季硅代 B 既畢,令間諜問群響畢絕C 魏武將見匈奴使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D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2)翻譯下面句子。不足雄遠國 翻譯:(3)曹操為什么不親自召見匈奴使者?(4)匈奴使為什么被殺?(5)這個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個什么形象的曹操?八 石崇與王愷爭豪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yīng)手而碎。愷既惋惜,以為疾已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惆然自失。(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注釋:輿服:車輛、冠冕和服裝。鐵如意:搔背癢的工具,一端做成靈芝形或云葉形,供觀賞。卿:此處為對對方的稱謂。條干:枝條樹干。如愷許比:同王愷那棵珊瑚樹差不多相等的。惘然:失意的樣子。1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加點的詞語。(1)并窮( )綺麗,以飾輿服( )(2)嘗以( )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3)世罕其比( )2?;卮鹣铝袉栴}(1) 文章通過一略一詳兩件事來寫石崇與王愷爭豪,請各用三個字概括。答: (2) 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王愷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 王愷在珊瑚被擊碎后,為何聲色甚厲?(4) 聯(lián)系后文,我們從石崇擊碎珊瑚的舉動中,可以看到他怎樣的性格特點?(5) 文章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狀? 九大抵現(xiàn)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注:漫浪:隨隨便便急:要緊1。解釋加點的詞??梢杂械?其義自見 自曉其義 2。讀書要分哪兩步進行?怎樣才算達到了要求呢?(請用文章原句回答)3。作者在三到中,強調(diào)了的重要,這是因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4。作者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超過15個字)十師曠問學(xué)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選自劉向說苑)注釋: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蠟燭。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古眼盲者多習樂。昧行:摸黑走路。(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問于師曠 安敢戲君乎 如日出之陽 孰與昧行乎(2)晉平公想學(xué)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么?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擔心?(3)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為什么要這樣理解?(4)師曠的勸說效果如何?從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5)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十一)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xué)舍。晝夜苦學(xué),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繼,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注:適:女子出嫁。世家:家世。南都:今河南商丘。輒zhe:總是;就。粥:稠粥。昃ze:日偏西。六經(jīng):儒家的六部經(jīng)典著作??唬嚎犊臉幼印?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A名之者誰B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C后天下之樂而樂D食之不能盡其材(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范仲淹二歲而孤() 去之南都()(3)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譯: (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答: (十二)衛(wèi)人束氏,舉世之物,咸無所好,唯好畜貍貓。貍貓,捕鼠獸也。畜至百余,家東西之鼠捕且盡。貍貓無所食,饑而嗷。束氏日市肉啖之。貍貓生于若孫,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饑輒唪,唪則得肉食。南郭有士病鼠,急從束氏假貍貓以去 。貍貓見鼠雙耳聳,眼突露如漆,赤鬃,意為異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貍貓怖甚,對之大唪。久之,鼠度其無他技,嚙其足,貍貓奮挪而出。注:啖:吃。若:及,至于。奮擲而出:用力縱身逃出。(1)選出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A以啖肉故(緣故)B急從束氏假貍貓以去(借)C意為異物也(意思)D鼠度其無他技(估計)(2)解釋下面加點的字。A束氏日市肉啖之B咸無所好C乃鉆火燭之 D南郭有士病鼠E但饑輒唪F久之,鼠度其無他技(3)貍貓失去捕鼠本領(lǐng)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4)讀了這則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答:(十三)動筒(1)嘗于國學(xué)(2)中看博士論難(3)云:“孔子弟子達者有七十二人。動筒因問曰:“達者七十二人,幾人已著冠(4)?幾人未著冠?”博士曰:“經(jīng)傳無文?!眲油苍唬骸跋壬x書,豈合(5)不解孔子弟子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據(jù)何文,以知之?”動筒曰“論語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豈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無以對。注釋:動筒:人名。國學(xué):京師官學(xué)的通稱。論難:針對對方的論點進行辯論。著冠:成年。豈合:怎么能。1解釋下列加點詞:嘗于國學(xué)中看博士論難:達者七十二人:經(jīng)傳無文: 博士無以對:2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據(jù)何文,以知之?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3、動筒的說法為什么引人大笑?答:4請舉動筒或博士(任選)角度,談?wù)劷o你的啟示。答: (十四)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泣。人問曰:將軍于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chuàng)而父死,今是予又將死也,吾是以泣。注釋中山:國名。疽:毒瘡。創(chuàng):傷,傷口。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將軍于若子如是今是予又將死也,吾是以泣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將軍于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一句。3傷者之母為什么要泣?4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吳起是怎樣的一個人?(十五)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碡燉杼铮概?,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觯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注釋蹊(xi):踐踏。策;通冊。長明燈:佛像前的燈,晝夜不滅。恬:心神安適。韓性:紹興人,大學(xué)者。通儒:指博學(xué)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被:披。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A聽已輒默記(完畢)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離開)C安陽韓性聞而異之(不同)D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躲藏)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陽韓性聞而異之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C暮歸,忘其牛其真無馬耶D錄為弟子 無人耶? 使子為使3下列句子中括號內(nèi)的文字是補出的省略成分,錯誤的一項是()A(王冕)竊人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B已而(王冕)復(fù)如初C(韓性)學(xué)遂為通儒 D(王冕)即迎母人越城就養(yǎng)4對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確的兩項是()A或牽牛來責蹊田。-有時候牽著牛來責怪王冕踐踏了他們的田地。B曷不聽其所為?-怎么不聽聽他這樣做的想法呢?C門人事冕如事性。-他門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韓性一樣。D自被古冠服隨車后。-自己穿戴著古式的衣服、帽子跟隨在車子后面。5翻譯句子。A.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讀書譯句:_B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譯句:_6從這兩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十六)嗟來之食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 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禮記檀弓下注黔敖:春秋時齊國一富翁。蒙袂輯履:用衣袖蒙著臉,拖著疲憊不穩(wěn)的腳步。貿(mào)貿(mào)然:眼不明亮的樣子(陳浩:垂頭喪氣之貌)。奉:捧。從而謝: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曾子:孔子學(xué)生,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人。微與:小事情啊。微,細小。與,句末語氣助詞。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嗟,來食 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可去其謝也2。翻譯下列句子嗟,來食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3。這個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為論據(jù)使用?用來證明什么?4。你對曾子的話如何理解?(十七)取義成仁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wèi)靈公)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數(shù)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宋史文天祥傳)注鄉(xiāng):通向。(十八) 九方皋相馬列子說符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千里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纓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日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nèi)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注)形容筋骨:形,指形體;容,指狀貌。形容筋骨是名詞性并列短語作動詞相的狀語。絕塵弭轍:形容天下之馬(千里馬)跑得既快,還不揚起塵土,不留下車輪的痕跡。弭,消除。擔繕薪菜:扛東西打柴草。繩索;擔繕,指用繩索背負東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牝而黃:黃色母馬。牝,雌性的鳥獸。牡而驪,純黑色的雄馬。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A子之年長矣。 子: 年:B伯樂對曰。對:C三日而反。反:D穆公不說。說:E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尚:弗:F伯樂喟然太息。 喟然:太息:G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遺:H馬至,果天下之馬也。至:果:2說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A臣之子皆下才也 B穆公見之 C已得之矣 D召伯樂而謂之曰 E又何馬之能知也 3把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A臣有所與共擔纓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B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4給本文分層并歸納層意。5九方皋相馬的特點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十九)論語二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論語述而子欲居九夷?;蛟唬郝缰?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注憤:心求通而未得的意思。啟:開其意;開通他的思想。悱:口欲言而未能的樣子。發(fā):達其辭;使他表達出來。隅:角。反:還以相證的意思;反復(fù)類推。復(fù):再告。九夷:東方少數(shù)民族。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A以B則 C欲 D或 E之2第一則中含有兩個成語,一個是不憤不啟,一個是。3 第二則中哪句話在語文課本中被誰在什么文章中引用過?4。 翻譯下列句子A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B或曰:陋,如之何?C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5說說第一則的大意。( 二十) 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注淡泊:性情恬淡不慕名利。致遠:高瞻遠矚。淫慢則不能勵精:過度享樂和怠惰就不能振奮精神。險躁:邪惡暴躁。治性:陶冶性情。意與日去:意志同時間一起消磨。接世:與社會連接。行:操行。接世:合于世用,為社會所用。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A無以明志B年與時馳C意與日去 D遂成枯落2.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輟耕之壟上B、宋何罪之有C、水陸草木之花D、愿借子殺之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A、非淡泊無以明志B、卒中往往語C、奉命于危難之間D、靜以修身4有兩個成語,一個是,一個是。5.翻譯下列句子A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B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C 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6。本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的?(二一) 訓(xùn)儉示康司馬光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于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jié)為相,自奉養(yǎng)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guī)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注)參政魯公:參知政事(副宰相)魯宗道。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職。觴(sh6ng)之:備酒招待客人。觴,酒杯,這里用為動詞,意為進酒勸飲。張文節(jié):張知白,宋真宗、仁宗時的宰相,謚文節(jié)。自奉養(yǎng)如為河陽掌書記時:自定的生活標準像原來任河陽掌書記的時候。公孫布被之譏:漢代的公孫弘為人陰險,把俸祿都用來養(yǎng)賓客,自己很儉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1)真宗遣使急召之。使: (2)既入,問其所從來,以實對。 既: 實:對: (3)故就酒家觴之。故:就:(4)上以無隱,益重之。 上: 以: 益:(5)所親或規(guī)之。所親: 或: (6)公宜少從眾。 宜: 少:從: (7)舉錦衣玉食,何患不能?舉:患:(8)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頓: 致: 失所:(9)豈庸人所及哉! 及:2找出下列各句加點的詞用法與例句一致的,分別填入例句后的括號內(nèi)。例1: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例2: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 )A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B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C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安求其能千里也?D游人雖未盛,然亦時時有。E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F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G風力雖尚勁,徒步則汗出浹背。3這段話共15句,用表示大層次,用表示小層次,在下圖中畫出。(1)(2)(3)(4)(5)(6)(7)(8)(9)(10)(11)(12)(13)(14)(15)4這段話的論點是()。A家人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B公宜少從眾C由儉人奢易,由奢入儉難 D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5這段話用了幾個論據(jù)?屬什么類型的論據(jù)?摘錄文中關(guān)鍵詞語概括論據(jù)(各不超過七個字)。(二二)唐雎說信陵君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軍,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毙帕昃眨骸昂沃^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泰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愿君主忘之也!”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注釋: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讓別人知道。卒然:同猝,突然。無忌:即信陵君,魏無忌,魏昭王之子。謹受教:真誠地領(lǐng)受教誨。本文亦出自(戰(zhàn)國策),請將此文與唐雎不辱使命進行比較閱讀,說說兩文的異同點。(1) 相同點(2) 不同點(二三)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睂m門令欲縛之,自辯數(shù),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统鋈胗姘l(fā)舒,言陳王故情?;蛘f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專)妄言,輕威?!标愅鯏刂?。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此其所以敗也。注: 宮門令:守衛(wèi)宮門的官長置:放在一邊,不理他通:傳達遮道:攔路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夥,多。頤,語氣詞。沉沉,深邃貌。夥涉為王:形容一個人的突然富貴。發(fā)舒:放肆。 故情:指陳涉貧困時情況。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自辯數(shù)或說陳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此其所以敗也2。翻譯下列句子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3。文中 的“故情”在陳涉世家指的是哪件事?用陳涉世家中的原句回答4。陳涉少年時立下什么志向?用陳涉世家中的原句回答結(jié)果如何?最終如何?為什么會這樣?二四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敚浼疑踔瞧渥?,而疑鄰人 之父。1。解釋文章加點的字筑: 將: 亡: 智;2。翻譯下列句子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 之父3。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答: 二五晏子諫殺燭鄒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shù)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shù)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數(shù)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注:齊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燭鄒,齊景公的臣仆。弋 yi,將繩子系在箭上射。請為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景公好弋AhaoBhao詔吏殺之AzhaoBzhao使燭鄒主鳥AzhuBzhu寡人聞命矣AyiByi為加點字選擇正確的義項使燭鄒主鳥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而亡之 A同“無”,沒有B丟失,逃掉C滅亡請數(shù)之以其罪而殺之 A查點 B計算C 列舉翻譯下列句子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北疚牡念}目是“晏子諫殺燭鄒”,其中“諫”是“勸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樣勸告景公勿殺燭鄒的?二六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陸贄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憎愛,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將察其情,在審其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1. 為文中的字注音并解釋行: 舍: 好: 惡: 2。下列各組中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茍 B 孰C 道 D情3。陸贄在文中對人的“才”與“行”作了這樣的闡釋:,。因此他認為,。用人若能錄長補短,則 ,。反之則。 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應(yīng)用了 、 等論證方法,文中 關(guān)于孔子和子貢的對話屬于 論證。從結(jié)構(gòu)層次角度看,本文的結(jié)構(gòu)為 式。二七任末年十四時,學(xué)無常時,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xué),則何以成?”,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xué),更以靜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xué),雖死猶存;不學(xué)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 笈:書籍 庵:草屋克:擠。榨 蒿:蒿草 靜衣:干凈的衣服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負笈 不遠險阻 背著 B。題其衣裳 寫C。臨終誡曰最后 D。更以靜衣易之 更換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或依林木之下 有時 B以記其事書上的C更以靜衣易之指任末 D夫人好學(xué),雖死猶存還,仍然翻譯下列句子人而不學(xué),則何以成?暗則縷麻蒿以自照。4。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項是A。任末認為,好學(xué)是一個人成就事業(yè)的必要前提,是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B。任末負笈求學(xué),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為墨,映星望月,題衣記事,靜衣更易,這些事例都表現(xiàn)了他的群奮好學(xué)精神。C。任末用“行尸走肉”來鞭撻那些不學(xué)習、庸碌無為的人,給“不學(xué)者”敲響了警鐘。D。任末之所以能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堅持勤奮學(xué)習,是因為他具有終生一心向?qū)W的精神。二八苛政猛于虎禮記檀弓下孔子過泰山之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幼R之,苛政猛于虎也?!弊ⅲ河袐D人哭于墓者而哀:等于說在墓前哭的婦人式:車前橫木,這里用如動詞,扶軾。孔子扶軾是表示對婦人哭墓的注意和關(guān)懷。壹似重有憂者:壹,實在、的確。重,重疊。而:乃昔者,吾舅死于虎:昔者,從前。舅,指丈夫的父親焉:“于虎”無苛政:沒暴政小子識之:老師叫學(xué)生可稱小子。這里指子路。識zhi,記住。二九世說新語三則徐孺子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耶?”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笨孜呐e有二子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nèi)崭该?,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鐘毓、鐘會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睆?fù)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比阌哪P記三則 語助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guī)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普對曰:“語助。”太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弊终f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jù)。詩曰:鸤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個?!狈呕鹑仗锏亲骺?,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比欢绦湃c荀彧追傷郭嘉書 曹操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后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疾困與吳主箋周瑜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tǒng)御兵馬,志執(zhí)鞭弭,自效戎行。規(guī)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y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fù)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yǎng)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茍,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采,瑜死不朽矣。自表后主 諸葛亮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臣初奉先帝,資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傾,子孫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別無調(diào)度,隨時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別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三二掩耳盜鐘 孟子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揠苗助長孟子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苗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