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總復習專題訓練.doc_第1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總復習專題訓練.doc_第2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總復習專題訓練.doc_第3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總復習專題訓練.doc_第4頁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總復習專題訓練.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總復習專題訓練(一) 1氯氣溶于水達到平衡后,若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某一條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再通入少量氯氣,c(H)/c(ClO)減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強C、加入少量固體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水,水的電或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2一定條件下,體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1mol X和1mol Y進行反應:2X(g)Y(g)Z(g),經60s達到平衡,生成0.3mol Z。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以X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01mol/(LS)B、將容器體積變?yōu)?0L,Z的平衡濃度變?yōu)樵瓉淼?/2C、若增大壓強,則物質Y的轉化率減小D、若升高溫度,X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則該反應的H03將2 molX和2molY充入2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X(氣)+3Y(氣)2Z(氣)+aQ(氣)2min達到平衡時生成0.8molZ,測得Q的濃度為0.4mol/L,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的值為2B平衡時X的濃度為0.2mol/LCY的轉化率為60%D反應速率v(Y)=0.3mol/(Lmin)4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兩種氣體,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并達到平衡:3X(g)+ Y(g)2Z(g);H0。若測得平衡時X的轉化率為37.5%,Y的轉化率是X的2/3,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以X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2mol L-1s-1,則以Z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3mol L-1 s-1 B充入氦氣增大容器內的壓強,Y的轉化率提高C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起始時刻n(X):n(Y)= 2:15已知:C(s)CO2(g)2CO(g)H0。該反應的達到平衡后,下列條件有利于反應向正方向進行的是A、升高溫度和減小壓強 B、降低溫度和減小壓強C、降低溫度和增大壓強 D、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6硝酸生產工藝中,在吸收塔里發(fā)生如下反應:3NO2H2O2HNO3NO(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為提高NO2的轉化率,理論上應該采取的措施是A.減壓 B.增壓 C.升溫 D.加催化劑7在一定溫度下,將等量的氣體分別通入起始體積相同的密閉容器和中,使其發(fā)生反應,t0時容器中達到化學平衡,X、Y、Z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2Y2Z B若兩容器中均達到平衡時,兩容器的體積V()V(),則容器達到平衡所需時間大于t0 C若兩容器中均達到平衡時,兩容器中Z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相同,則Y為固態(tài)或液態(tài)D若達平衡后,對容器升高溫度時其體積增大,說明Z發(fā)生的反應為吸熱反應8某溫度下,體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可逆反應:X(g)Y(g) Z(g)W(s):H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應速率增大 B 當容器中氣體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C、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應的H增大9已知反應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入稀有氣體使壓強增大,平衡將正向移動 B、X的正反應速率是Y的逆反應速率的m/n倍 C、降低溫度,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變小 D、增加X的物質的量,Y的轉化率降低 10向反應器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N2(g)+3H2(g)2NH3(g),平衡時測得N2的轉化率為12%,則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是反應前的 A94% B.92% C.88% D.76%11一定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反應開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158mol/(Ls)B、反應開始時10s,X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少了0.79mol/LC、反應開始時10s,Y的轉化率為79.0%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g)Y(g) Z(g)12下列哪種方法不能增大鐵跟鹽酸反應的速率A用粉末狀鐵代替塊狀鐵B用1molL-1HCl代替0.1molL-1HClC增大壓強D改用不純的鐵代替純鐵13把HI氣體充入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HI(g) H2(g)I2(g),在反應趨向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無法判斷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對大小 14在一定條件下,反應A2(g)B2(g) 2AB(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A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A2的同時,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內的總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 C單位時間內生成2n mol AB的同時,生成n mol的B2 D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A2的同時,生成n mol的B2 15在恒溫恒容條件下,能使A(g)+B(g) C(g)+D(g)正反應速率增大的措施是A減小C或D的濃度B增大D的濃度C減小B的濃度 D增大A或B的濃度16將Ag塊狀碳酸鈣跟足量鹽酸反應,反應物損失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下圖的實線所示,在相同的條件下,將Bg(BA)粉末狀碳酸鈣與同濃度鹽酸反應,則相應的曲線(圖中虛線所示)正確的是 17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A反應停止了B正逆反應的速率均為零 C正逆反應都還在繼續(xù)進行D正逆反應的速率相等 18在一定溫度下的定容器中,當下列物理量不再發(fā)生變化時,表明反應A(固)+2B(氣) C(氣)+D(氣)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A.混合氣體的壓強 B.混合氣體的密度C.B的物質的量濃度 D.氣體總物質的量19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 3C(g),若反應開始時充入2mol A和2mol B,達平衡后A的體積分數(shù)為a%。其他條件不變時,若按下列四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平衡后A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a%的是A、2mol C B、2mol A、1mol B和1mol He(不參加反應)C、1mol B和1mol C D、2mol A、3mol B和3mol C 20在N2+3H2 2NH3的平衡體系中,當分離出NH3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正反應速率增大B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D逆反應速率先變小后變大21說明可逆反應A(氣)B(氣) C(氣)D(氣) 在一定條件下已達到平衡的事實是A、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B、容器內A、B、C、D四者共存C、A、D的消耗速率相等 D、 D、C的生成速率相等 22在恒溫恒容的容器中進行反應 A(g) 2B(g)+C(g);H0,若反應物濃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24molL-1,需反應的時間為 A等于18s B等于12s C大于18s D小于18s 23在2升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以下反應:2A(氣)B(氣) 2C(氣)D(氣)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摩,在前10秒鐘A的平均反應速度為0.12摩/(升秒),則10秒鐘時,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是A、3.4摩 B、3.2摩 C、2.8摩 D、 1.2摩 24壓強變化不會使下列化學反應的平衡發(fā)生移動的是 AH2(氣)I2(氣) 2HI(氣) B 3H2(氣)N2(氣) 2NH3(氣) C2SO2(氣)O2(氣) 2SO3(氣) D C(固)CO2(氣) 2CO(氣) 25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A.氨水應密閉保存,放置低溫處B.在FeCl2溶液中加入鐵粉防止氧化變質C.生產硝酸中使用過量空氣以提高氨氣的利用率D.實驗室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26在下列平衡體系3NO2H2O 2HNO3NO中加入O2,則化學平衡A 向左移 B 向右移動 C 不移動 D 無法判斷27在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反應mA(氣)nB(固) pC(氣)達到平衡后,壓縮容器的體積,發(fā)現(xiàn)A的轉化率隨之降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28可逆反應N23H2 2NH3的正、逆反應速率可用各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的變化來表示。下列各關系中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29在一個6升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升X(氣)和2升Y(氣),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下列反應:4X(氣)+3Y(氣) 2Q(氣)+nR(氣)達到平衡后,容器內溫度不變,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X的濃度減小1/3,則該反應后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30已知反應A2(g)2B2(g)2AB2(g)的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升高溫度,正向反應速率增加,逆向反應速率減小B、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速率增加,從而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C、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D、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或減小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31下列哪種說法可以證明反應.N23H2 2NH3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 A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形成 B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斷裂 C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斷裂 D1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形成 32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X(氣)+2Y(氣) 2Z(氣)達到平衡時,有50%的Y轉化為Z,且X的轉化率為25%,則起始時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質的量之比為A2:1 B1:1 C2:3 D3:233將適量黃色的草酸亞鐵(FeC2O42H2O)粉末加入試管,在酒精燈上邊加熱邊搖動,發(fā)生劇列反應,產生的氣體可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生成黑色的粉末。反應將結束時,用橡皮塞塞好試管,稍冷后,打開塞子將所得的黑色粉末撒在石棉網上,便會立即自燃起來。試回答下列問題:(1)黑色粉末是: 。(2)反應將結束時,用橡皮塞塞好試管的作用是: (3)化學反應的快慢與反應物的表面積的關系是:表面積越大化學反應越 (4)草酸亞鐵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34反應A(g)+B(s) C(g);H0,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則生成C的速率: (1) 升溫_; (2) 增大壓強_; (3) 增大容器容積_; (4) 加入A_; (5) 加入B_; (6) 加正催化劑_。 35在一個容積固定的反應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動的密封隔板,兩側分別進行如圖所示的可逆反應.各物質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為4.0摩、D為6.5摩、F為2.0摩,設E為x摩.當x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均可以通過調節(jié)反應器的溫度,使兩側反應都達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處于反應器的正中位置.請?zhí)顚懸韵驴瞻?(1)若x=4.5,則右側反應在起始時向 (填正反應或逆反應)方向進行.欲使起始反應維持向該方向進行,則x的最大取值應小于 .(2)若x分別為4.5和5.0,則在這兩種情況下,當反應達平衡時,A的物質的量是否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確定).其理由是: .36將等物質的量的A、B、C、D四種物質混和,發(fā)生如下反應: aA+bB cC(固)+dD,當反應進行一定時間后,測得A減少了n摩,B減少了1/2n摩,C增加了3/2n摩,D增加了n摩,此時達到化學平衡: (1)該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shù)為 :a =_、b=_、c=_、d=_。 (2)若只改變壓強,反應速度發(fā)生變化,但平衡不發(fā)生移動,該反應中各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 A_、B_、C_、D_ (3)若只升高溫度,反應一段時間后,測知四種物質其物質的量又達到相等,則該反應為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37當化學反應PCl5(氣) PCl3(氣)+Cl2(氣)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向其中加入一種37Cl含量較多的氯氣,平衡發(fā)生移動,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 所含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狀態(tài)是否會增加?請說明理由: 38五氧化二氮是一種白色固體,熔點30,升溫時易液化和氣化,并發(fā)生分解反應:N2O5(g) N2O3(g)O2(g) N2O3(g) N2O(g)O2(g)在0.5升的密閉容器中,將2.5摩爾N2O5加熱氣化,并按上式分解,當在某溫度下達到化學平衡時,氧氣的平衡濃度為4.4mol/L,N2O3的平衡濃度為1.6mol/L,計算:(1)N2O5的分解率是多少?答:(2)N2O的平衡濃度是多少? 答: 39恒溫下,將a mol N2與bmol H2的混合氣體通入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N2 (g) + 3 H2(g)2NH3(g)(1)若反應進行到某時刻t時,nt (N2) = 13mol,nt (NH3) = 6mol,計算a的值(2)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716.8L(標況下),其中NH3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為25%。 計算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3)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之比(寫出最簡整數(shù)比,下同),n(始)n(平) = 。(4)原混合氣體中,ab= 。(5)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轉化率之比,(N2)(H2)= 。(6)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 = 。 40某化學反應2A BD在四種不同條件下進行,B、D起始濃度為0,反應物A的濃度(mol/L)隨反應時間(min)的變化情況如下表: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填空:(1)在實驗1,反應在10至20分鐘時間內平均速率為 mol/(Lmin)。(2)在實驗2,A的初始濃度C2 mol/L,反應經20分鐘就達到平衡,可推測實驗2中還隱含的條件是 。(3)設實驗3的反應速率為V3,實驗1的反應速率為V1,則V3 V1(填、),且C3 1.0mol/L(填、)(4)比較實驗4和實驗1,可推測該反應是 反應(選填吸熱、放熱)。理由是 41在一定溫度下,把2體積N2和6體積H2通入一個帶活塞的體積可變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與大氣相通(如右圖),容器中發(fā)生以下反應:N2+3H2 2NH3+Q,若反應達平衡后,測得混合氣體為7體積。據(jù)此回答問題:(1)若保持上述反應溫度不變,設a、b、c分別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體積,如果應達到平衡后混合氣體中各物質的份數(shù)仍與上述平衡時完全相同,那么:a=1,c=2,則b= ,在此情況下,反應起始向方向進行。(填“正”或“逆”)若需規(guī)定反應起始時向逆方向進行,則c的取值范圍是。(2)在上述裝置,若需控制平衡后的混合氣體為6.5體積,則可采取的措施是 ,原因是 。42實驗室中配制碘水,往往是將I2溶于 KI溶液中,這樣就可以得到濃度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為發(fā)生了反應:I2(aq)+I- I3- 上述平衡體系中,I3-的物質的量濃度c(I3-)與溫度T的關系如右圖所示(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表示平衡狀態(tài))。(1)通過分析上圖,該反應的正反應為 反應(填吸熱或放熱),(2)A狀態(tài)與C狀態(tài)的化學反應速率比較為 (A) (C)(填 、 、或= )。43高爐煉鐵中Fe2O3+3CO 2Fe+3CO2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在19世紀后期,人們發(fā)現(xiàn)高爐煉鐵所排出的高爐氣中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CO,造成原料的浪費,于是工程師們耗費了大量資金增加了高爐的高度,他們?yōu)槭裁丛O想這樣做可提高CO的利用率? 。后來發(fā)現(xiàn)盡管高爐的高度增加了許多,但爐氣中CO的量并未有明顯減少,這是什么原因? 。從這一事情給我們哲學上的啟示是什么? 。44X、Y、Z三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16。X、Y、Z三種元素的常見單質在常溫下都是無色氣體,在適當條件下可發(fā)生如下變化:一個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個數(shù)比C分子中少1個,B、C兩種分子中的電子數(shù)均等于10。請回答下列問題:(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周期 族。(2)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發(fā)現(xiàn)B、C物質沸點反常,這是因為它們的分子之間存在 。(3)C的電子式是 ,C分子的結構呈 形。C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A的化學方程式是 。X、Y、Z三種元素可組成一種強酸W,C在適當條件下被W吸收生成一種鹽。該鹽的水溶液pH 7(填“大于”、“小于”、“等于”),其原因是(寫出離子方程式) 。(4)已知Y單質與Z單質生成C的反應是可逆反應,H0。將等物質的量的Y、Z兩種單質充入一密閉容器中,在適當催化劑和恒溫、恒壓條件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達到化學平衡時,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b反應過程中,Y單質的體積分數(shù)始終為50%c達到化學平衡時,Y、Z兩種單質在混合氣體中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d達到化學平衡的過程中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e達到化學平衡后,升高溫度,C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45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序號金屬質量/g金屬狀態(tài)C(H2SO4)/molL-1V(H2SO4)/mL溶液溫度/金屬消失的時間/s反應前反應后10.10絲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絲0.750203625040.10絲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絲1.050203512570.10絲1.05035505080.10絲1.150203410090.10絲1.150204440分析上述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4和5表明, 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反應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規(guī)律的實驗還有 (填實驗序號);(2)僅表明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的實驗有 (填實驗序號);(3)本實驗中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還有 ,其實驗序號是 。(4)實驗中的所有反應,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變化值(約15)相近,推測其原因: 。46“碘鐘”實驗中,3IS2O82I32SO42的反應速率可以用I3與加入的淀粉溶液顯藍色的時間t來度量,t越小,反應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學習小組在20進行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編號c(I)/molL0.0400.0800.0800.1600.120c(SO42)/molL0.0400.0400.0800.0200.040t /s88.044.022.044.0t2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目的是 。(2)顯色時間t2 。(3)溫度對該反應的反應速率的影響符合一般規(guī)律,若在40下進行編號對應濃度的實驗,顯色時間t2的范圍為 (填字母)A、2;(3)測NaAc溶液的pH值; (4)測pH= a的HAc稀釋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5)將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堿性(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體積大于10mL;(7)將pH=1的HAc溶液與pH=13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8)比較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HAc溶液與鹽酸分別與同樣的鋅粒反應產生氣體的速率最佳的方法是 和 ;最難以實現(xiàn)的是 ,說明理由 。(提示:實驗室能否配制0.1mol/L的HAc?能否配制pH=1的HAc?為什么? )5、強酸(HA)與弱酸(HB)的區(qū)別:(1)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時,pH(HA)pH(HB) (2)pH值相同時,溶液的濃度CHACHB(3)pH相同時,加水稀釋同等倍數(shù)后,pHHApHHB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鹽酸、硫酸和醋酸溶液,pH最小的是 ,pH最大的是 ;體積相同時分別與同種NaOH溶液反應,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大小關系為 。pH相同的鹽酸、硫酸和醋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體積相同時分別與同種NaOH溶液反應,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大小關系為 。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當它們的濃度均為0.10mol/L時,甲酸中的c(H+)為乙酸中c(H+)的3倍,欲使兩溶液中c(H+)相等,則需將甲酸稀釋至原來的 3倍(填“”或“=”);試推測丙酸的酸性比乙酸強還是弱 。二、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1、水離平衡:H2O H+ + OH- 水的離子積:KW = H+OH- 25時, H+=OH- =10-7 mol/L ; KW = H+OH- = 10-14注意:KW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一定,則KW值一定 KW不僅適用于純水,適用于任何溶液(酸、堿、鹽)2、水電離特點:(1)可逆 (2)吸熱 (3)極弱3、影響水電離平衡的外界因素: 酸、堿 :抑制水的電離(pH之和為14的酸和堿的水溶液中水的電離被同等的抑制) 溫度: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電離是吸熱的)易水解的鹽:促進水的電離(pH之和為14兩種水解鹽溶液中水的電離被同等的促進) 試比較pH=3的HAc、pH=4的NH4Cl、pH=11的NaOH、pH=10Na2CO3四種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是 。4、溶液的酸堿性和pH: (1)pH= -lgH+ 注意: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 溶液) ;pH7 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溫度為常溫才對); 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可能是 溶液)。已知100時,水的KW=110-12,則該溫度下(1)NaCl的水溶液中H+= ,pH = ,溶液呈 性。(2)0.005mol/L的稀硫酸的pH= ;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 (2)pH的測定方法:酸堿指示劑甲基橙、石蕊、酚酞pH試紙 最簡單的方法。 操作:將一小塊pH試紙放在潔凈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沾取未知液點試紙中部,然后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數(shù)即可。 注意:事先不能用水濕潤PH試紙;只能讀取整數(shù)值或范圍 用濕潤的pH試紙測某稀溶液的pH,所測結果 (填“偏大”、“偏小”、“不變”或“不能確定”),理由是 。(3)常用酸堿指示劑及其變色范圍:指示劑 變色范圍的PH石蕊 5紅色 58紫色 8藍色甲基橙 3.1紅色 3.14.4橙色 4.4黃色酚酞 8無色 810淺紅 10紅色試根據(jù)上述三種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回答下列問題:強酸滴定強堿最好選用的指示劑為: ,原因是 ;強堿滴定強酸最好選用的指示劑為: ,原因是 ;中和滴定不用石蕊作指示劑的原因是 。三 、混合液的pH值計算方法公式1、強酸與強酸的混合:(先求H+混:將兩種酸中的H+離子數(shù)相加除以總體積,再求其它)H+混 =(H+1V1+H+2V2)/(V1+V2)2、強堿與強堿的混合:(先求OH-混:將兩種酸中的OH 離子數(shù)相加除以總體積,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計算H+混)3、強酸與強堿的混合:(先據(jù)H+ + OH- =H2O計算余下的H+或OH-,H+有余,則用余下的H+數(shù)除以溶液總體積求H+混;OH-有余,則用余下的OH-數(shù)除以溶液總體積求OH-混,再求其它) 注意:在加法運算中,相差100倍以上(含100倍)的,小的可以忽略不計! 將pH=1的HCl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pH= ;將pH=5的H2SO4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的pH= ;20mLpH=5的鹽酸中加入1滴(0.05mL)0.004mol/LBa(OH)2溶液后pH= 。四、稀釋過程溶液pH值的變化規(guī)律:1、強酸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pH原+ n (但始終不能大于或等于7)2、弱酸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pH原+n (但始終不能大于或等于7)3、強堿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pH原n (但始終不能小于或等于7)4、弱堿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pH原n (但始終不能小于或等于7)5、不論任何溶液,稀釋時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無限稀釋后pH均為76、稀釋時,弱酸、弱堿和水解的鹽溶液的pH變化得慢,強酸、強堿變化得快。 pH=3的HCl稀釋100倍后溶液的pH變?yōu)?;pH=3的HAc溶液稀釋100倍后pH為 ,若使其pH變?yōu)?,應稀釋的倍數(shù)應 (填不等號)100;pH=5的稀硫酸稀釋1000倍后溶液中H+ :SO42-= ; pH=10的NaOH溶液稀釋100倍后溶液的pH變?yōu)?;pH=10的NaAc溶液稀釋10倍后溶液的pH為 。五、“酸、堿恰好完全反應”與“自由H+與OH-恰好中和”酸堿性判斷方法1、酸、堿恰好反應(現(xiàn)金+存款相等):恰好生成鹽和水,看鹽的水解判斷溶液酸堿性。(無水解,呈中性)2、自由H+與OH-恰好中和(現(xiàn)金相等),即“14規(guī)則:pH之和為14的兩溶液等體積混合,誰弱顯誰性,無弱顯中性?!保荷甥}和水,弱者大量剩余,弱者電離顯性。(無弱者,呈中性)(1)100mLpH=3的H2SO4中加入10mL0.01mol/L氨水后溶液呈 性,原因是 ;pH=3的HCl與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 性,原因是 。(2)室溫時,0.01mol/L某一元弱酸只有1%發(fā)生了電離,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上述弱酸溶液的pH4 B、加入等體積0.01mol/L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C、加入等體積0.01mol/L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D、加入等體積pH=10的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六、鹽類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鹽才水解)1、鹽類水解規(guī)律: 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弱相促進,兩強不水解。多元弱酸根,濃度相同時正酸根比酸式酸水解程度大,堿性更強。 (如:Na2CO3 NaHCO3)弱酸酸性強弱比較:A、同主族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遞減,無氧酸的酸性遞增(利用特殊值進行記憶。如酸性:HFH3PO4)B、飽和一元脂肪酸的碳原子數(shù)越小,酸性越強(如HCOOHCH3COOH)C、一些常見的酸的酸性:HClO、HAlO2、苯酚為極弱酸;醋酸碳酸;磷酸和H2SO3為中強酸;HClO4為最強含氧酸等。(1)下列物質不水解的是 ;水解呈酸性的是 ;水解呈堿性的是 FeS NaI NaHSO4 KF NH4NO3 C17H35COONa(2)濃度相同時,下列溶液性質的比較錯誤的是( ) 酸性:H2SH2Se 堿性:Na2SNaHS 堿性:HCOONaCH3COONa 水的電離程度:NaAcNaAlO2 溶液的pH:NaHSO3Na2SO4NaHCO3NaClO2、鹽類水解的特點:(1)可逆 (2)程度小 (3)吸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NaHCO3溶液中碳元素主要以HCO3-存在;B、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紅色,加熱紅色變深;C、NH4Cl溶液呈酸性這一事實能說明氨水為弱堿;D、在稀醋酸中加醋酸鈉固體能促進醋酸的電離。3、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 溫度:溫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水解吸熱)濃度: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酸堿: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H+促進陰離子水解而抑制陽離子水解;OH-促進陽離子水解而抑制陰離子水解) Na2CO3溶液呈堿性原原因用方程式表示為 ;能減少Na2CO3溶液中CO32-濃度的措施可以是( ) 加熱 加少量NaHCO3固體 加少量(NH4)2CO3固體加少量NH4Cl 加水稀釋 加少量NaOH4、酸式鹽溶液的酸堿性:只電離不水解:如HSO4- 電離程度水解程度,顯酸性 (如: HSO3- 、H2PO4-) 水解程度電離程度,顯堿性 (如:HCO3- 、HS- 、HPO42-)寫出NaH2PO4溶液中所有的水解和電離方程式 ,并指示溶液中H3PO4、HPO42-與H2PO4-的大小關系 。5、雙水解反應: (1)構成鹽的陰陽離子均能發(fā)生水解的反應為雙水解反應(即弱酸弱堿鹽)。雙水解反應相互促進,水解程度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其促進過程以NH4Ac為例解釋如下: NH4Ac = NH4+ + Ac- NH4+ + H2O NH3H2O + H+ Ac + H2O HAc + OH-兩個水解反應生成的H+和OH反應生成水而使兩個水解反應的生成物濃度均減少,平衡均右移。 (2)常見的雙水解反應完全的為:Fe3+、Al3+與AlO2-、CO32-(HCO3-)、S2-(HS-)、SO32-(HSO3-);其特點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氣體。雙水解完全的方程式寫“=”并標“”,其離子方程式配平依據(jù)是兩邊電荷平衡,如:2Al3+ + 3S2- + 6H2O = 2Al(OH)3+ 3H2S 寫出Al3+與CO32-、HCO3-在水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在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少量硫酸鋁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 ,泡沫滅火器中使用硫酸鋁與小蘇打而不用純堿的原因是 ;能鑒別Na2CO3、NaOH、NaCl、AgNO3和苯酚鈉五種溶液的一種試劑是 。6、鹽類水解的應用:混施化肥(N、P、K三元素不能變成和) 泡沫滅火劑(用硫酸鋁和小蘇打為原料,雙水解)FeCl3溶液止血劑(血漿為膠體,電解質溶液使膠體凝聚)明礬凈水(Al3+水解成氫氧化鋁膠體,膠體具有很大的表面積,吸附水中懸浮物而聚沉)NH4Cl焊接金屬(氯化銨呈酸性,能溶解鐵銹)判斷溶液酸堿性(強者顯性)比較鹽溶液離子濃度的大小 判斷離子共存(雙水解的離子產生沉淀和氣體的不能大量共存)配制鹽溶液(加對應的酸防止水解)七、電離、水解方程式的書寫原則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鹽)的電離(水解)的書寫原則:分步書寫 例:H2S的電離H2S H+ + HS- ; HS- H+ + S2-例:Na2S的水解:H2O+ S2- HS- + OH- H2O + HS- H2S + OH- 注意:不管是水解還是電離,都決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當微弱。2、多元弱堿(多元弱堿鹽)的電離(水解)書寫原則:一步書寫 例:Al3+ + 3H2O Al(OH)3 + 3H+下列方程式中屬于電離方程式的是 ;屬于水解方程式的是 A、HCO3- +H2O H3O+ + CO32- B、BaSO4 = Ba2+ + SO42-C、AlO2- + 2H2O Al(OH)3 + OH- D、CaCO3(s) Ca2+ + CO32-八、溶液中微粒濃度的大小比較 1、基本原則:抓住溶液中微粒濃度必須滿足的兩種守恒關系: 電荷守恒(電荷數(shù)前移):任何溶液均顯電中性,各陽離子濃度與其所帶電荷數(shù)的乘積之和各陰離子濃度與其所帶電荷數(shù)的乘積之和物料守恒(原子個數(shù)前移): 某原子的總量(或總濃度)其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濃度)之和 質子守恒(得失H+個數(shù)前移):: 得質子后形成的微粒濃度得質子數(shù) = 失質子后形成的微粒濃度失質子數(shù)2、同濃度的弱酸和其弱酸鹽 、同濃度的弱堿和其弱堿鹽的電離和水解強弱規(guī)律:中?;瘜W常見的有三對等濃度的HAc與NaAc的混合溶液:弱酸的電離其對應弱酸鹽的水解,溶液呈酸性等濃度的NH3H2O與NH4Cl的混合液:弱堿的電離其對應弱堿鹽的水解,溶液呈堿性等濃度的HCN與NaCN的混合溶液:弱酸的電離其對應弱酸鹽的水解,溶液呈堿性掌握其處理方法(即抓主要矛盾)例:0.1mol/LC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