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嶺道路路線平面設計 畢業(yè)設計.doc_第1頁
山嶺道路路線平面設計 畢業(yè)設計.doc_第2頁
山嶺道路路線平面設計 畢業(yè)設計.doc_第3頁
山嶺道路路線平面設計 畢業(yè)設計.doc_第4頁
山嶺道路路線平面設計 畢業(yè)設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路線平面設計 本路線是山嶺重丘區(qū)的一條二級公路,路線設計技術指標為:路基寬度為8.5米,雙向車道,無中央分隔帶,土路肩為20.5米,硬路肩為20.25,行車道為23.50米。設計速度為60Km/h,路線總長2371.191米,起點樁號K0+000.00,終點樁號為K2+371.191。起點高程180米,終點高程150米。設計路線共設置了三個平曲線,半徑均分別為700米、600米和400米。彎道處均設置緩和曲線,第一個彎道前后緩長均為70米;第二個彎道前緩長90米,后緩長80米;第三個彎道前緩長70米,后緩長80米。在緩和曲線內(nèi)均設置超高,第一個和第二個彎道超高值設置為3%,第三個彎道超高值設置為4%。因為半徑都大于250米,則不需要加寬。本次縱斷面設計設置了5個變坡點,最大縱坡為-3.51% ,最小縱坡為-0.76%,最大坡長333.888米,最小坡長179.731米。3個凸形豎曲線, 2個凹形豎曲線。1平面設計技術指標的確定1.1直線公路平面設計中直線的運用一般規(guī)定如下:1)直線的長度不應太長,最大長度不宜大于20V(V為設計時速,設計時速60km時為1200m)。2)同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應不小于設計時速的6倍(以m計),如設計時速60km時為360m。否則應調(diào)整線形使之成為一個單曲線或復曲線。3)反向圓曲線間最小直線長度應不小于設計時速的2倍(以m計),如設計時速60km時為120m。,否則應調(diào)整線形或運用回旋線而組合成S形曲線。本設計中JD1到JD2的直線為同向圓曲線間直線,長度為390.599m360m;JD2到JD3的直線為反向圓曲線間直線,長度為163.976120m。均符合規(guī)定要求。本設計中考慮直線與曲線的組合,采用的半徑最小為400m,避免了長直線與小半徑曲線、小偏角相接的情況。1.2圓曲線各級公路平面不論轉(zhuǎn)角大小,均設置圓曲線,在選用圓曲線半徑時應與設計速度相適應;圓曲線最小半徑按設計速度規(guī)定如下表:表 3-1 圓曲線最小半徑設計速度(/h)1201008060圓曲線最小半徑m一般值1000700400200極限值650400250125本設計總體地形較為平坦,考慮了與其他線形相接的配合,以及行駛舒暢及視覺舒適性,JD1圓曲線半徑為700m,JD2圓曲線半徑為600m,JD3圓曲線半徑為400m,由上表知所選半徑均符合規(guī)定要求。1.3緩和曲線在直線和圓曲線間或半徑不同的圓曲線間設置曲率半徑連續(xù)變化的曲線即為緩和曲線。其作用是線形緩和、行車緩和及超高加寬緩和。當平曲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事應設置緩和曲線。表 3-2 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設計速度(/h)1201008060路拱2%5500400025001500緩和曲線可采用回旋曲線、三次拋物線,高次拋物線等線型。因回旋曲線與汽車由直線進入圓曲線的軌跡完全符合,在我國,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采用回旋曲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guī)定山嶺重丘區(qū)二級路(設計車速=60km/h)最小緩和曲線長度不小于50m。本設計路線的三個平曲線彎道處均設置緩和曲線,第一個彎道前后緩長均為70米;第二個彎道前緩長90米,后緩長80米;第三個彎道前緩長70米,后緩長80米。在緩和曲線內(nèi)均設置超高,第一個和第二個彎道超高值設置為3%,第三個彎道超高值設置為4%。因為半徑都大于250米,則不需要加寬。2平曲線計算平曲線主要技術指標匯總?cè)缦卤恚罕?3-3 平曲線主要指標匯總表設計車速60km/h平曲線一般最小半徑200m極限最小半徑125m緩和曲線最小長度50m不設超高的圓曲線最小半徑路拱2.0% 1500m2.0% 1900m最大縱坡6%經(jīng)驗證,本設計參數(shù)均符合以上標準。2.1導線要素計算圖 3-1 平曲線設計圖1.交點間距計算交點間距計算公式為 (3-1)交點坐標如下:JD0:(556.49747, 1118.90773) JD1:(993.49367,1369.00751) JD2:(1352.00400,2132.36955) JD3:(1318.44874,2729.58591)JD4:(1693.11152,3028.22971)由公式3 -1得出各交點間距如下 : JD0JD1=503.5033m JD1JD2=843.3571m JD2JD3=598.1583m JD3JD4=479.1245m 2.導線方位角計算導線方位角計算公式為: (3-2) (3-3)(1)JD1交點樁號K0+503.503(2)JD2交點樁號K1+332.797(3)JD3交點樁號K1+924.490(4)JD4交點樁號K2+371.191 2.2平曲線要素計算 圖 3 - 2 對稱基本型曲線計算圖示1.對稱基本型計算公式如下:切線增長值: (3-4) 內(nèi)移值: (3-5) 緩和曲線角: (3-6) 切線長: (3-7)平曲線長: (3-8)外距: (3-9)切曲差: (3-10)式中: 轉(zhuǎn)角(度); 緩和曲線長(m); 圓曲線半徑(m)。對JD1進行平曲線要素計算。擬定, , , 圖 3 - 3 非對稱基本型曲線計算圖示2.非對稱基本型曲線計算公式如下:第一切線長 (3-11)第二切線長 (3-12)平曲線長 (3-13)式中:第一緩和曲線長度(m) 第二緩和曲線長度(m)對應的曲線內(nèi)移值(m),采用式(3-5)計算對應的曲線內(nèi)移值(m),采用式(3-5)計算對應的切線增長值(m),采用式(3-4)計算對應的切線增長值(m),采用式(3-4)計算因兩邊切線不等長,曲中點可取圓曲線中點或全曲線中點。為計算和測設方便,可取交點和圓心的連線與圓曲線的交點作為曲線中點(QZ),其要素按下式計算:(3-14)(3-15)(3-16)式中:、圓心和交點的連線與前后導線邊的交角()非對稱形單曲線外距(m)(1)對JD2進行平曲線要素計算擬定, ,, , (2)對JD3進行平曲線要素計算擬定, ,, , 2.3主點樁號設置JD1處: JD1 K0+503.503-)T 256.200 ZH K0+247.303+)L0 70.000 HY K0+317.303+)(L/2 L0) 179.168QZ K0+496.471+)(L/2 L0) 145.565YH K0+675.640+) L0 70.000 HZ K0+745.640 JD2處: JD2 K1+332.797-)T1 196.557 ZH K1+136.240+)L1 90.000 HY K1+226.240+)(L L1 L2)/2 106.059 QZ K1+332.299+)(L L1 L2)/2 106.059 YH K1+438.358+)L2 80.000 HZ K1+518.358JD3處:JD3 K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