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廢水調試筆記.doc_第1頁
屠宰廢水調試筆記.doc_第2頁
屠宰廢水調試筆記.doc_第3頁
屠宰廢水調試筆記.doc_第4頁
屠宰廢水調試筆記.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解酸化是通過控制水力停留時間,將厭氧過程控制在水解段而不進入酸性衰退階段,此時,大分子有機物被水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以利后續(xù)好氧處理,同時,回流污泥處于缺氧狀態(tài)時,減少了剩余污泥的排出量。為了進一小保證氣浮處理的效果,同時利用廢水中投加一定量混合劑,使廢水中的乳化油脂破乳和白污凝固的作用,采用先進的氣浮設備,將其分離,通過上述預處理,可將廢水中的胡機物、懸浮物和膠體更徹底地除去,其出水與廠內生活污水混合,匯入集水井,該污水由提升泵排入水解調節(jié)池。污水在水解調節(jié)池內水力停留時間約1218小時,在調節(jié)水質、水量的同時,在異養(yǎng)型兼性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含碳有機物被水解成單擴、蛋白質被水解為肽和氨基酸,脂肪被水解為甘油脂肪酸,即: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斷鏈和不完全降解后,變?yōu)樯男》肿佑袡C物,出水進入后續(xù)的好氧反應,在此階段,COD的去除率可達20%左右。為保證水解調節(jié)池內有充足的微生物,在池內增設填料,使微生物在其上附著生長,池內設6臺水下曝氣機。制衣廢水的接觸氧化調試3.1、調試前的準備 3.1.1、調試前期主要工作 (1)清水試車已經完成。 (2)各構筑物及設備已開始正常使用,有一定量的污水產生,能夠維持污水處理工序的基本運行。 (3)有良好的接種污泥的來源。 3.1.2、接種污泥的來源 污泥接種可以大大縮短污泥培養(yǎng)馴化的時間。 以下污泥可作為接種污泥且按此順序確定優(yōu)先級: 同類污水廠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 城市污水廠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 其它不同類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脫水污泥 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 糞便污泥上清液 本次調試采用接種污泥取自市政污水廠脫水后的污泥。 3.1.3、接種污泥的數(shù)量 接種量視污泥種類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接種量為35g/L干污泥。本次調試向一級接觸氧化池和二級接觸氧化池分別投入約3t含水率80的泥餅,投加方式為多點投加。 3.2、接觸氧化池單元的調試 3.2.1 污泥的培養(yǎng)污泥的培養(yǎng)有連續(xù)培養(yǎng)法和間歇培養(yǎng)法。針對本工程的特點,污泥培養(yǎng)可采用連續(xù)培養(yǎng)的方法。 (1) 向調節(jié)池內注入生活污水,并投入一定的營養(yǎng)源。 (2) 當調節(jié)池內液位達到中液位以上時,開啟污水提升泵,將污水打入水絮凝沉淀池,絮凝沉淀池水滿之后流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水滿之后流入接觸氧化池。 (3) 當一、二級接觸氧化池內液位均達到設計液位時,開啟鼓風機,同時停止調節(jié)池內的提升泵,悶曝12天。 (4) 之后啟動一級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將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同時開啟二級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將污泥回流至一級接觸氧化池,繼續(xù)悶曝23天,投入適量的養(yǎng)料。悶曝一個星期之后,開啟調節(jié)池提升泵,將生活污水提升至后續(xù)處理單元,水量逐漸增大,通過調節(jié)提升泵出水閥門及回流閥進行水量控制。 (5) 依上述流程連續(xù)運行,觀察填料上污泥的生長狀況。 (6) 當填料上的生物膜達到12mm厚時,且沉淀池的出水較清澈,氧化池進出水去除率60時,可認為生物膜的培養(yǎng)基本結束。此時可關閉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不再將污泥回流至接觸氧化池。當水質惡化時,可適時開啟污泥回流泵,以增強處理效果。 3.2.2 污泥馴化 當污泥培養(yǎng)成功之后,即可進行污泥馴化階段。本工程調試采用方法屬異步馴化。 (1) 調節(jié)池內進入廠區(qū)排放廢水。 (2) 開啟污水提升泵將污水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污水自流入一級接觸氧化池,控制提升泵出水水量約為設計水量的1/4,即提升水量為每天100t。 (3) 持續(xù)運行一段時間之后,觀察出水水質情況,當沉淀池的出水較清澈,加大提升泵出水水量,每次增加1020(以設計流量為基準),重復以上步驟,直至達到滿負荷,當處理水量達到滿負荷,水質亦能達標時,馴化階段結束。進入試運行及穩(wěn)定運行階段。 3.2.3 注意事項(1) 接種污泥在投加入反應器前,應以小于0.5mm的沙網濾過,以去除其中尺寸較大的顆粒,防止生物膜通道堵塞。同時應邊曝氣邊投加。 (2) 加接種污泥時應注意在反應池中先充入一定量的污水,其體積要保證剩余空間可以容納接種污泥。 (3) 泥馴化時負荷應由小至大,待運行穩(wěn)定后逐步增大污水水量,提高污泥有機負荷直至滿負荷運轉。 (4) 曝氣池水面的漂浮物要定期撈除。 定期觀察設備運行和處理出水,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即時處理。 3.3 混凝劑投加單元的調試 (1)藥品選擇:絮凝劑可采用優(yōu)尼克,優(yōu)尼克是一種以天礦物原料與聚合氯化鋁和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制成的凈水劑,是一種復合型的新產品,外觀為灰色粉末。本工程采用優(yōu)尼克要求產品中氧化鋁的含量不小于28%。 (2) 液濃度:在藥桶內將優(yōu)尼克調配成濃度為5%10%溶液。 (3) 配藥周期:藥箱有效容積200L,約46天配一桶藥液,具體以實際調試結果為準。 (4) 配藥過程:先打開進水閥,加水至水箱高度的1/2處停,按下面板上的攪拌電機按鈕,開動攪拌機,邊攪拌邊將稱好的的藥劑緩慢投入,繼續(xù)攪拌10min左右關閉攪拌機,再加水至桶的指定液位,再攪拌10min,溶藥完畢。將手動開關扳至自動狀態(tài)。 (5) 注意事項:配藥時要戴防護手套,口罩,不要穿高跟鞋,倒藥劑時要緩慢謹慎,以保證不濺出傷人。 3.4 系統(tǒng)監(jiān)測 3.4.1通過鏡檢,觀察原生動物數(shù)量、種類和活躍情況判斷微生物掛膜及處理效果。 3.4.2 檢測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mg/L。 3.4.3 觀察污水的顔色變化。 3.5 污水處理系統(tǒng)調試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及排除方案 序號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引起異?,F(xiàn)象可能的原因解決方案1水泵抽不上水或出水量極少1、 水泵電機接線有誤2、水泵被異物纏繞3、水泵電機損壞1、 更換電機三相接線2、 清除水泵泵腔內的異物3、 更換水泵2出水色度不達標1、 原水色度超標2、 加藥量不足3、 藥劑效果不理想1、 控制原水色度在設計值范圍之內2、 適當加大藥劑投加量3、 選擇效果更好的藥劑3出水COD不達標1、 微生物營養(yǎng)不夠2、 曝氣量不足3、PH值及水溫不正常1、 向池中按比例投加N、P等營養(yǎng)物質。2、 增加曝氣量。3、調整PH及水溫。4池中有成團氣泡上升曝氣管道堵塞應立即清洗或更換。5液面翻騰不均勻曝氣有死角檢查池底四角有無積泥,應即時清淤。6出現(xiàn)大量白色泡沫1、水中含有大量洗滌劑等發(fā)泡物質。2、進水水質有變化。1、 應在調節(jié)池內投加消泡劑,以去除表面活性劑的影響?;蚨ㄆ谟盟畼寣Τ貎扰菽M行噴灑。2、 測量進水水質情況,對進水濃度進行調整。7泡沫呈茶色、灰色泥齡太長或污泥被打碎而被吸附在氣泡上所致。增加排泥量。8氣泡較粘,不易破碎負荷較高,有機物分解不完全。減小進水濃度。四、 結論與建議 4.1 制衣廢水具有水量水質波動范圍較大,有機污染較嚴重,色度及含磷較高,可生化性較差等特點,工藝選擇上宜采用物化與生化相結合的工藝。 4.2 工藝設計時PH調節(jié)至7-7.5,混凝劑投加量為20mg/L,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時間為6小時,填料負荷為1.5BOD5/m3.d填料時,該工藝對COD、BOD5、色度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4.3 核心處理單元接觸氧化池設計成兩級,可有效避免水力短流,同時具有豐富的生物相及漸次COD濃度梯度,保證了處理效果。 4.4 工藝調試時混凝劑的篩選及投加量的控制十分重要,最好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 4.5生物接觸氧化池單元調試時采用接種污泥進行培養(yǎng)及馴化,可大大縮短污泥培養(yǎng)及馴化的時間,調試過程中應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準備解決問題的方案。 4.6 本工程所采用的處理工藝設計參數(shù)及調試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制衣行業(yè)及相關行業(yè)的廢處理工程的設計與調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或借鑒意義。 高濃度檸檬酸廢水的生物接觸氧化調試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培菌需從同類生產工藝的工廠引進活性污泥(含水率為96%98%,泥量為池容的0.010.05),如果活性污泥量多則可加快掛膜速度。首先,將污泥投入接觸氧化池,然后把約為1/3池容的廢水泵入池中,再加滿自來水,控制此時水中的pH值為7、BOD為200mg/L左右(若BOD較低,可加入13kg工業(yè)葡萄糖,同時加入0.10.3kg的尿素;若離食堂較近,可加入適量的淘米水、面湯等以增加碳源)。在滿足上述條件后,啟動鼓風機連續(xù)曝氣8h后再補充工業(yè)廢水。在曝氣過程中要控制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 mg/L之間,并需測試污泥沉降比,若發(fā)現(xiàn)該值逐漸減少,說明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悶曝1d且每隔8h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尿素、更換1/3池容的工業(yè)廢水。對微生物進行鏡檢時若發(fā)現(xiàn)水中游離細菌增多或豆形蟲等原生動物逐步增加,說明PH為68、BOD為150250mg/L、COD為600800mg/L、水量為設計水量的1/5。若發(fā)現(xiàn)其他條件都滿足,但進水BOD較低則可投入少量工業(yè)葡萄糖,此階段BODNP值可略高10051。由于馴化與培菌同時進行,其掛膜速度很快,一般35 d后在填料表面上 就可以開始看到有很薄的一層膜,把它刮下來后進行鏡檢,發(fā)現(xiàn)其透光性好,有原生動物如纖毛蟲、累枝蟲、鐘蟲等出現(xiàn),此時系統(tǒng)對COD的去除率可達30%50%。若微生物增殖正常,可加大水量至池容的1/31/2,大約10d后可按設計水量進行處理,這時掛膜基本完成,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COD去除率為50%70%。若在此去除率情況下能穩(wěn)定運行1個月左右,則當水量逐步加大時可不必再添加外源營養(yǎng)物。隨著時間的延長,生物膜開始新陳代謝,老膜開始剝落,出水中出現(xiàn)懸浮物,標志著掛膜階段結束,可進入正常運轉。2.3 氣浮廢水經過厭氧好氧處理后,大多數(shù)可溶性有機物基本被去除。對水中大多數(shù)細小懸浮固體、膠體以及大分子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采用加藥氣浮反應池進行處理。試驗結果見表2。表2 氣浮加藥量試驗結果mg/L項 目12345678PAC50100150200150200250300PAM551010SS進水550556543547531567580525出水31727916780319267170130COD進水760770765759765748730758出水415380290245390310289240從表2可以看出,將PAC和PAM按151的劑量投加可使SS的去除率(80%)明顯高于單獨使用PAC的處理效果且水的透明度也較好,呈淡黃色。由于PAM的價格較高(為PAC的3倍以上),因此在工業(yè)化試驗中直接采用PAC去除水中的懸浮物,當藥量達到250mg/L時出水已能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3 結語高濃度檸檬酸廢水經過厭氧處理后,與低濃度有機廢水混合進入接觸氧化池,再進入氣浮系統(tǒng),最終出水COD在250300mg/L之間,可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新擴改企業(yè)發(fā) 酵行業(yè)二級標準(COD300mg/L、SS200mg/L、pH=69)。淺層氣浮/接觸氧化處理廢紙造紙廢水調試概況:新密市宏遠紙業(yè)有限公司位于新密市大隗鎮(zhèn),新密市大隗鎮(zhèn)有幾百年的造紙傳統(tǒng),素有“中國造紙第一鎮(zhèn)”的美喻。該廠主要是以美廢、國廢為主要造紙原料并附有各種廢舊紙箱、報刊雜志等原材料,廢水主要來源于打漿、洗漿工段和抄造工段,廢水中主要的污染因子為SS、CODCr、BOD5。廢水中含有大量難降解有機物質,該公司生產廢水有以下特點。1、SS含量較大;2、BOD5/CODCr比值較低,不易生化。依據該廠的水質、水量特點及調試期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的要求制定相應的調試方案:生化和物化分開處理。一、調試內容及目的調試的主要主要內容有:1、帶負荷試車,解決影響連續(xù)運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2、生物膜的培養(yǎng),從城市污水處理廠或相類似造紙廠引入活性污泥;生物培養(yǎng)基;3、生物膜的培養(yǎng)、馴化,其目的是選擇、培養(yǎng)適應實際水質的微生物;4、確定符合實際進水水質水量的運行控制參數(shù),在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單化控制規(guī)程,以便于今后的運行指導。二、調試方法(一)準備工作:1.人員準備a.工藝、化驗、設備、自控、儀表等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各一人。b.接受過培訓的各崗位人員到位,人數(shù)視崗位設置和可以進行輪班而定。 2.其他準備工作: a.收集工藝設計圖及設計說明、自控、儀表和設備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b.檢查化驗室儀器、器皿、藥品等是否齊全,以便開展水質分析。 c.檢查各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尺寸、標高是否與設計相符,管道及構筑物中有無堵塞物。 d.檢查總供電及各設備供電是否正常。 e.檢查設備能否正常開機,各種閥門能否正常開啟和關閉。 f.檢查儀表及電控系統(tǒng)是否正常。 g.檢查維修、維護工具是否齊全,常用易損件有無準備。 h.購置絮凝劑、混凝劑。 (二)帶負荷試車 開啟水處理設施、管道中所有閥門和閘閥,啟動進水泵送水,根據各構筑物進水情況,沿工藝流程適時啟動其他設備。在此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檢查進線總電流是否符合要求,變配電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各種設備工作情況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滿足設計要求,儀器儀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統(tǒng)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2、用容積法校核進、出水流量計計量是否準確,校核在線監(jiān)測儀,檢測進、出水水質,流速,測量并記錄設備的電壓、電流、功率和轉速。3、及時解決試車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4、編制設備操作規(guī)程。 (三)生物膜的培養(yǎng)生物膜的培養(yǎng)實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一定的手段,使處理系統(tǒng)中產生并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其培養(yǎng)方式主要有靜態(tài)培養(yǎng)和動態(tài)培養(yǎng)。1.靜態(tài)培養(yǎng)所謂的靜態(tài)培養(yǎng)是: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隨水流走,盡可能的提供微生物與填料層的接觸時間,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開始階段為了避免由于造紙廢水營養(yǎng)單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營養(yǎng)底物。首先將接種污泥50m3(5% 生化有效體積)和廢水按1:1的比例稀釋混合后用泵打入生化池內,再泵入20%40%生化體積的生產廢水,然后剩余體積加清水貯滿池子開始曝氣培養(yǎng)。生化池內填料的堆放體積按反應池有效容積35%40%。靜置20h不曝氣,使固著態(tài)微生物接種到填料上,然后曝氣24h,靜置2h后排掉反應器中呈懸浮狀態(tài)的微生物。再將配制好的混合液加入重復操作,6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掛上生物膜,第7天開始連續(xù)小水量進水。2.動態(tài)培養(yǎng)經過7天的悶曝培養(yǎng),填料表面已經生長了薄薄一層黃褐色生物膜,故改為連續(xù)進水,進行動態(tài)培養(yǎng),調整進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內的停留時間為24 小時,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間(用溶氧儀測定溶解氧)。約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變形蟲、漫游蟲(用生物顯微鏡觀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膩感,在20天以后出現(xiàn)鞭毛蟲、鐘蟲、草履蟲游離菌等原生動物。在經過20天的培養(yǎng)出現(xiàn)輪蟲、線蟲等后生動物,標志生物膜已經長成??梢蚤_始連續(xù)小水量工業(yè)運行。(四)生物膜的馴化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對于有脫氮除磷功能的處理工藝,通過馴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為優(yōu)勢菌群。具體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然后,嚴格控制工藝控制參數(shù),DO平均應控制在24mg/l之間,好氧池曝氣時間不小于5小時,在此過程中,每天做好各項水質指標和控制參數(shù)的測定,當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2mm左右生物膜培養(yǎng)即告成功,直到出水BOD5、SS、CODCr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五)工藝控制參數(shù)的確定 設計中的工藝控制參數(shù)是在預測水量、水質條件下確定的,而實際投入運行時的污水處理工程其水量、水質往往與設計有適當?shù)牟町?,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水量水質情況來確定合適的工藝運行參數(shù),以保證系統(tǒng)正常運行和出水水質達標的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能耗。 1.工藝參數(shù)內容: 需確定的重要工藝參數(shù)有進水泵站的水位控制,初沉池、二沉池池排泥周期,淺層氣浮處理量、加藥量,生物接觸氧化池溶解氧DO、溫度、PH值、生物膜厚、微生物的生長狀態(tài)及種類,二沉池泥面高度等。2.確定方法:進水泵站水位在保證進水系統(tǒng)不溢流的前提下盡可能控制在高水位運行。用每天排除大泥量的體積和集泥容積對比來確定排泥周期,排泥量體積小于集泥容積。淺層氣浮處理能力由廠區(qū)所排污水量確定,PAC、PAM的投加量由實際混凝、絮凝情況定,理論與實際不太一樣。生物接觸氧化池DO一般控制在 24mg/l之間、不需污泥回流、常溫控制、PH值在6.87.2之間,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及種類可由生物顯微鏡觀察。 (六)工藝控制規(guī)程: 工藝操作規(guī)程主要是用來指導系統(tǒng)運行的,是工藝運行的主要依據,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各構筑物的基本情況;2,各構筑物運行控制參數(shù);3,設施設備運行方式;4,工藝調整方法;5,處理設施維護維修方式。工藝操作規(guī)程應在運行工藝參數(shù)穩(wěn)定確定后編制。 (七)調試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廠要正常穩(wěn)定的運行,還應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guī)程、運行記錄、設備、設施維護工作檔案記錄等,在調試過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異?,F(xiàn)象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1.在生物膜培養(yǎng)的初始階段,采用小負荷進水方式,使填料層表面應逐漸被膜狀污泥(生物膜)所覆蓋;2.試運行中,應嚴格監(jiān)測生物接觸氧化池內DO、溫度、PH值變化、微生物生長狀態(tài)及種類;3.嚴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層厚度2mm左右,應不使厭氧層的過分增長,保證生物膜的脫落均衡進行;4.生物接觸氧化在運行過程中應注意在低、中、高負荷時,DO控制不當均有可能發(fā)生生物膜的過分生長與脫落,故應控制污泥負荷在0.20.3kgBOD5/kgMLSS之間;5.淺層氣浮的加藥處理出水水質應以滿足生化設計進水水質條件為準,保證氣浮加藥的穩(wěn)定以利于后續(xù)生化處理,因不同廠家生產的PAC含有大約6%7%的Ca粉容易生化池泛白,經曝氣反應生成CaCO3包裹生物膜的表面造成生物膜接殼致使生物膜嚴重脫落,影響生化的正常運行。同時因聚合氯化鋁中AL3+、CL-對微生物的生長或多或少的抑制,建議投加聚鐵,F(xiàn)e3+是微生物生長的微量元素。6.運行前對所有設施、管道及水下設備進行檢查,徹底清理所有雜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設備堵塞和維修水下設備影響調試的順利進行。 7.培菌初期,曝氣池會出現(xiàn)大量的白色泡沫,嚴重時會堆積整個生化池走道板,這一問題是培菌初期的正?,F(xiàn)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適當?shù)南荽胧┚涂梢越鉀Q。 8. 運行后期發(fā)現(xiàn)二沉池出水帶有絮狀生物膜、并且從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翻團狀污泥,故應盡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減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四、調試總結: 經過一個半月的調試運行,污水處理站各構筑物、設備均能滿足設計要求,整個系統(tǒng)運行正常、穩(wěn)定。處理規(guī)模和出水水質均能達到設計要求,已通過省局相關驗收驗收。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接觸氧化池調試1)接種在接觸氧化池中投加5噸好氧污泥(新鮮好氧脫水污泥亦可),并用CODcr濃度為1000mg/l的廢水將氧化池注滿,開動曝氣系統(tǒng),在不進水的情況下連續(xù)曝氣2天(另外,用糞水連續(xù)馴化接種710日也可)。絮凝反應池異常問題的分析與排除(1)現(xiàn)象一 絮凝反應池末端顆粒狀況良好。水的濁度低,但沉淀池中礬花顆粒細小,出水攜帶礬花。原因及解決對策:絮凝池末端有大量積泥,堵塞了進水穿孔墻上的部分孔口,使孔口流速過大,打碎礬花,使之不易沉降,此時應停池清泥;沉淀池內有積泥,降低了有效池容,使沉淀池內流速過大,此時亦應停池清泥。(2)現(xiàn)象二 絮凝反應池末端礬花狀況良好,水的濁(zhuo)度低,但沉淀池出水攜帶礬花。原因及解決對策:沉淀池超負荷 此時應增加沉淀池投運數(shù)量,降低沉淀池的水力表面負荷;沉淀池內存在短流 如果短流是由堰板不平所致,則應調平堰板;如果有溫度變化引起的密度流所致,則應在沉淀池進水口采取有效的整流措施。(3)現(xiàn)象三 絮凝池末端礬花顆粒細小,水體渾濁,且沉淀池出水濁度升高。原因及解決對策:混凝劑投加量不足 加藥量不足,使廢水中膠體顆粒不能凝聚成較大的礬花。此時應增加投藥量。進水堿度不足 進水堿度不足時,混凝劑水解會使pH值下降,使混凝效果不能正常發(fā)揮。此時應投加石灰,補充堿度不足。水溫降低 當采用硫酸鋁作混凝劑時,廢水溫度降低會降低混凝效果。此時可改用氯化鐵或無機高分子混凝劑,也可以采用加助凝劑的方法。助凝劑可采用水玻璃,加注量可通過燒杯攪拌試驗確定?;炷龔姸炔蛔?采用管道混合或采用靜態(tài)混合器混合時,由于流量減少,流速降低,會導致混合強度不足。對于其他類型的非機械混合方式,也有類似情況。此時應加強運行的合理調度,盡量保證混合區(qū)內有充足的流速。絮凝條件的改變 絮凝池內大量積泥,時池內流速增加,并縮短反應時間,可導致混凝效果下降。此時應加強運行調度,保證正常的絮凝反應條件。(4)現(xiàn)象四 絮凝池末端礬花大而松散,沉淀池出水異常清澈,但出水中攜帶大量礬花。原因及解決對策:混凝劑投加過量 投藥過量,會使礬花粒度異常長大,但不密實,不易沉淀。此時應降低投藥量。(5)現(xiàn)象五 絮凝池末端絮體碎小,水體渾濁,沉淀池出水濁度偏高。原因及解決對策:混凝劑投加大大超量。超量加藥,會使脫穩(wěn)的膠體顆粒重新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不能進行凝聚。此時應大大降低投藥量。因在方案設計時遇到COD在3500時用接觸氧化法,算出來的氣量大得驚人,因此想知道COD3500是否超出了接觸氧化法的極限。請各位幫忙解惑。答:根據我的實際操作經驗,進入接觸氧化池的水的COD高于800以后,處理效果明顯變差,出水發(fā)炎黃色,時間如果太久,會在填料表面出現(xiàn)一層白色粘膜.出水的COD也會很明顯上升.關于膜的知識(1)接觸氧化池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長的問題,而是要避免軟性填料曬干而板結,板結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難再伸展開,所以要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2)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的下降應從多因素考慮,其中生物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會嚴重影響處理能力。還要記住,池放空時只能緩緩放,否則掛有大量生物膜的軟性填料架會倒塌或變形。(3)化學性泡沫還是用水噴淋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沖),我不贊同用煤油之類的方法消泡。 提醒一下接觸氧化法生物培養(yǎng)過程的基本知識。具體控制環(huán)節(jié)我不多說了,以往的貼中我多次說過了,就說一點:(1)生物膜形成而大部分又脫落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一般脫落后第二次或第三次重新形成后才算是掛膜成功,也就是說第一次生物膜形成不能算掛膜成功,如果第一次掛膜后不大量脫落是偶然的,經一、二次脫落后才形成才是必然的,我知道有關書上沒有這樣說,但這是經驗。曝氣過大如下弊端:1.浪費能源2.生物膜充刷過度, 剝落加重。3.容易導致微生物活性加強,繼而出現(xiàn)生物膜更新加快。4.多量生物膜解體或微生物群落解體,導致出水混濁,SS含量上升。繼而間接導致放流出水被動性有機物含量上升。1. 關于水解酸化池填料的接膜方法回答如下:水解酸化池的設計應和接觸氧化池的供氧設計一樣,這主要是供水解酸化池填料掛膜啟動之用。水解化池的填料掛膜開始應與接觸氧化池掛膜一樣,接種曝氣小量進水增大進水量,待好氧生物膜形成后停止曝氣(或微微小量曝氣,維持酸化池內DO值00.3mg/L范圍內運行)即可。此工藝,處理的重點和最后的把關環(huán)節(jié)不再水解池,因此,水解池濃度的適當波動不會對后續(xù)工藝造成太大的影響的。2. 我想咨詢一下化工污水處理過程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污泥培養(yǎng)問題,水解酸化池的填料上一直沒有活性污泥掛上去,影響了處理效果。前段時間進水濃度COD在1200mg/l左右,已有一個月時間。這段時間我把進水濃度降到COD400mg/l左右,發(fā)現(xiàn)接觸氧化池填料上的污泥有減少的跡象,請問怎么樣才能使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中的污泥盡快培養(yǎng)好,其進出水指標怎樣才最理想?我所處理的污水中含有硝基苯和苯胺類物質,工藝為調節(jié)池-汽浮-加酸罐-鐵碳池-加堿罐一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1.水解酸化段可以將大分子物質轉化為小分子的物質,由此利于后段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也就是說,水解段的污染物質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2.有鑒于此,在水解酸化池加設填料,并長出生物膜來就需要源水有足夠的有機物含量,和水力停留時間。3.1200ppm的源水COD,我想在停留時間不足時,自然不會有生物膜產生啦。更不用說400ppm了。所以,連接觸氧化池生物量也會下降。4.生物量與進流水有機物量是平衡的,我想,你的進水濃度還不足以產生掛膜。但出水水質應給還可以吧!?5.現(xiàn)階段,只要出水可以,掛不掛膜又有多大關系呢!5.接種 投入多量泥餅,應該會有比較多的惰性物質,可根據情況,適當排掉一部分。如用脫水污泥作污泥培養(yǎng)接種用,投加量至少要有效池容的3%,還有營養(yǎng)方面的要求我以往培養(yǎng)污泥,如用濃縮污泥接種,投加量約為池內混合液的0.050.1%(干污泥),如用脫水污泥接種,投加量約為35%(每噸池水中加的污泥公斤數(shù))。方便性:脫水污泥效果優(yōu):回流污泥 多少碳源養(yǎng)活多少微生物 食微比一般控制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