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通用工藝規(guī)程.doc_第1頁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通用工藝規(guī)程.doc_第2頁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通用工藝規(guī)程.doc_第3頁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通用工藝規(guī)程.doc_第4頁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通用工藝規(guī)程.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通用工藝規(guī)程1 主題內(nèi)容與適應范圍1.1本規(guī)程規(guī)定了鋼制管殼式換熱器換熱管與管板連接的方法和要求。1.2本規(guī)程適用于本公司制造的碳素鋼、低合金鋼、不銹鋼等材料制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管與管板的連接。其它材料制造的換熱器的換熱管與管板的連接亦可參照執(zhí)行。2總則2.1換熱管與管板連接接頭的制造除符合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外,還應遵守國家頒布的有關法令、法規(guī)、標準、本公司其它相應規(guī)程和圖樣及專用工藝文件的要求。2.2換熱管與管板連接的連接方式有脹接、焊接、脹焊并用等型式。具體連接方式在圖樣或公司技術部門在制造專用工藝中規(guī)定。3一般要求3.1當換熱管與管板采用脹接連接時,換熱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須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1020HB,除換熱管材料為不銹鋼或有應力腐蝕場合外,可采用管端局部退火的方式來降低換熱管材料的硬度。3.2管孔表面粗糙度a)當換熱管與管板焊接連接時,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25m,且符合圖樣要求;b)當換熱管與管板脹接連接時,管孔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2.5m,且符合圖樣要求,同時管孔表面不得有影響脹接緊密性的缺陷,如貫通的縱向或螺旋狀刻痕等。3.3連接前,連接部位的換熱管與管板表面應采用機械或化學方法清理干凈,不應留有影響脹接或焊接連接質(zhì)量的毛刺、鐵屑、銹斑、油污等。a) 穿管前,應對換熱管進行機加工平頭,平管公差L+1。b) 穿管前,應采用鋼絲刷、鋼絲輪、砂紙將換熱管管頭(包括管口端部)毛刺、鐵屑、銹斑、油污去除干凈,至呈金屬光澤。用于焊接時,換熱管刷管范圍不小于換熱管外徑尺寸,且不小于25;用于脹接時,換熱管應呈現(xiàn)金屬光澤,其長度應不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刷管后,換熱管應放置在干燥通風處,已經(jīng)刷管處理的換熱管必須在7天內(nèi)與管板進行脹接或焊接連接,否則應重新進行刷管處理。c) 換熱管的外伸長度,按產(chǎn)品焊接工藝規(guī)程執(zhí)行。對需打磨的管頭要求打磨平整,不得有卷邊現(xiàn)象,并用機械或化學方法清除管板、管端表面殘留的砂輪灰等雜物。d ) 當換熱管與管板定位后實施焊接或脹接前(不超過4小時),應采用鋼絲刷將連接部位的換熱管與管板表面的銹斑、油污清理干凈。脹緊率應符合工藝要求。e) 換熱管與管板連接采用先脹后焊時,焊接前應將管頭表面的油污、水漬等用丙酮清清洗干凈。4連接結構型式及適用場合4.1強度脹接4.1.1適用范圍設計壓力4MPa;設計溫度300;操作中無劇烈的振動、無過大的溫度變化和無明顯的應力腐蝕。4.1.2結構型式及尺寸4.1.2.1強度脹接的結構型式及尺寸按圖4-1和表4-1中規(guī)定。4.1.2.2強度脹接的的最小脹接長度應取管板的名義厚度減去3mm或50mm二者的最小值。 4.1.2.3復合管板與換熱管也可采用強度脹接,當復層厚度大于等于8mm時,應在復表4-1 mm換熱管外徑d14162530384557伸出長度l1 3+2 4+2 5+2槽深K 不開槽0.5 0.6 0.8圖4-1層管孔上開槽,開槽要求按圖4-2和表4-1中規(guī)定。圖4-24.1.2.4根據(jù)不同的脹接方法技術部門可適當修改圖4-1和表4-1中的尺寸。4.2強度焊4.2.1適用范圍設計壓力35MPa;操作中無較大振動和間隙腐蝕。4.2.2強度焊的結構型式及尺寸按圖4-3和表4-2中規(guī)定。 圖4-3表4-2 mm換熱管規(guī)格外徑壁厚101121141.5161.5192252322.5383453573.5換熱管最小伸出長度l10.51.01.52.02.53.0l21.52.02.53.03.54.0最小坡口深度l31.022.54.3 脹焊并用4.3.1適用范圍 密封性能要求較高的場合;承受振動或疲勞載荷的場合;有間隙腐蝕的場合;采用復合管板的場合。4.3.2結構型式及尺寸4.3.2.1強度脹加密封焊的結構型式及尺寸按圖4-4中規(guī)定,同時還應遵守4.1的規(guī)定。圖4-44.3.2.2強度焊加貼脹的結構型式及尺寸按圖4-5中規(guī)定,同時還應遵守4.2的規(guī)定。圖4-55脹接5.1換熱管與管板的脹接可采用機械脹或液壓脹,技術部門應在圖樣或?qū)S霉に囍忻鞔_規(guī)定脹接方法。5.2機械脹5.2.1試脹正式脹接前,應根據(jù)待脹管接頭材料、結構尺寸及要求制備模擬脹接試樣進行試脹,試脹的試樣不少于5個,脹后進行耐壓試驗,檢查脹口的嚴密性。試脹時,應對試樣進行比較性檢查,檢查脹口部分是否有裂紋、脹接過渡部分是否有突變、喇叭口根部與管壁的結合是否良好、管板孔壁與管子外壁的接觸表面的印痕和嚙合狀況。根據(jù)試脹結果,確定合理的脹管率。5.2.2脹接應由有脹接經(jīng)驗的操作者進行操作,脹接時應控制脹管率,以保證脹緊度。5.2.3脹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脹口的脹接質(zhì)量,及時發(fā)現(xiàn)和消除缺陷。5.2.4脹接管端不應有起皮、皺紋、裂紋、切口和偏斜等缺陷。5.3液壓脹5.3.1脹接壓力確定a)貼脹脹接壓力根據(jù)下式確定:PS=PO+(spK22-1)/ K22 MPa式中:PO 管子全屈服壓力POstlnK1MPast管子材料屈服限MPaK1管子外徑內(nèi)徑之比K1dw/dndw管子外徑mmdn管子內(nèi)徑mmsp管板材料屈服限MPaK2管板管孔直徑比K2Dw/DnDn管板管孔直徑DnmmDw=2P-DmmP管間距mmb)強度脹脹接壓力根據(jù)下式確定:PT=1.3PS MPa5.3.2試脹正式脹接前,應根據(jù)待脹管接頭材料、結構尺寸及要求制備模擬脹接試樣,并按計算脹接壓力進行試脹,試脹的試樣不少于5個,脹后進行耐壓試驗,檢查脹口的嚴密性。試壓后測試脹接接頭的拉脫力,貼脹應達到1 MPa,強度脹脹應達到4 MPa。5.3.3脹接5.3.3.1液壓脹管前必須采用風動砂輪打磨換熱管內(nèi)孔,使換熱管內(nèi)表面清潔無毛刺。5.3.3.2液壓脹接脹軸插入換熱管內(nèi)時,應采用木輕輕敲擊,不得猛力敲擊,防止將密封圈損壞。5.3.3.3脹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脹口的脹接質(zhì)量,及時發(fā)現(xiàn)和消除缺陷。5.4脹接連接時,其脹接長度不得伸出管板背面(殼程側(cè)),換熱管的脹接部分與非脹接部分應圓滑過渡,不應有急劇的棱角。6焊接6.1 換熱管與管板的強度焊焊接接頭,施焊前應按有關規(guī)定作焊接工藝評定。6.2換熱管與管板的焊接應由持有相應項目資格的焊工嚴格按產(chǎn)品焊接工藝規(guī)程執(zhí)行。6.3施焊前焊工應檢查焊接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如水箱是否缺水,焊接氣體是否開啟、接通,焊接二次回路連接是否牢固可靠等),以保證焊接過程的順暢。6.4換熱管與管板的焊接一般應采用管板自動焊,如需要采用手工焊(焊條電弧焊或氬弧焊),必須經(jīng)公司技術部門同意。6.5換熱管與管板的焊接采用焊條電弧焊時應采用多道焊(二遍以上)。6.6 焊接時如發(fā)現(xiàn)有焊接缺陷,應及時清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