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狀物的文言散文閱讀訓(xùn)練.doc_第1頁
寫景狀物的文言散文閱讀訓(xùn)練.doc_第2頁
寫景狀物的文言散文閱讀訓(xùn)練.doc_第3頁
寫景狀物的文言散文閱讀訓(xùn)練.doc_第4頁
寫景狀物的文言散文閱讀訓(xùn)練.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寫景狀物的文言散文閱讀訓(xùn)練(一)(2004年湖南卷)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放 鶴 亭 記蘇軾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dú)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dāng)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fēng)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遠(yuǎn)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wèi)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yuǎn)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鄙饺诵廊欢υ唬骸坝惺窃眨 蹦俗鞣批Q、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fù)擊。獨(dú)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升:登上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和:和睦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狎:親近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陰:北邊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B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C宜若有益而無損者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D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3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B獨(dú)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dāng)其缺C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D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1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diǎn)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dá)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jié),意境悠遠(yuǎn),余韻綿長。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飲酒于斯亭而樂之。 譯文: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譯文: 獨(dú)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譯文: (二)(2006年江西卷,三)(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目。醉書齋記于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素壁,泊如也。設(shè)幾二,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之屬。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書架書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諸什物,亦雜置左右。莆晨起,即科頭拂案上塵,注水硯中,研磨及丹鉛,飽飲墨以俟。隨意抽書一帙,據(jù)坐批閱之。傾至?xí)奶?,則朱墨淋漓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有時或歌或嘆,或笑或泣,或怒罵,或悶欲絕,或大叫稱快,或咄咄詫異,或臥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蛘`觸之,傾濕書冊,輒怒而責(zé),后乃不復(fù)持至。逾時或猶未食,無敢前請者。惟內(nèi)子時映簾窺余,得間始進(jìn),曰:“日午矣,可以飯乎?”余應(yīng)諾。內(nèi)子出,復(fù)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溫以俟者數(shù)四。及就食,仍夾一冊與俱,且啖且閱,羹炙雖寒,或且變味,亦不覺也。至或誤以雙箸亂點(diǎn)所閱書,良久始悟非筆,而內(nèi)子及婢輩罔不竊笑者。夜坐漏常午,顧童侍,無人在側(cè),俄而鼾震左右,起視之,皆爛漫睡地上矣。 客或訪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書,不遽見??退啪茫m大怒詬,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蓋余性既嚴(yán)急,家中人啟事不以時,即叱出,而事之急緩不更問,一故倉卒不得白。而家中鹽米諸瑣物,皆內(nèi)子主之,頗有序。余是以無所顧慮,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商于內(nèi)子,內(nèi)子笑曰:“君無效劉伶斷飲法,只賺余酒脯,補(bǔ)五臟勞耶?吾亦惟坐視君沉湎耳,不能贊成君謀?!庇嗵热痪弥?,因思余于書,誠不異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為文字飲,不猶意于紅裙耶?遂笑應(yīng)之曰:“如卿言,亦復(fù)佳。”乃不復(fù)立戒,而采其語意,以名吾齋曰“醉書”(選自續(xù)古文觀止,有刪改)【注】科頭:不敝帽子。劉伶新飲:劉伶或酒管書劉伶?zhèn)鬏d,劉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褐?。B起視之,皆爛漫睡地上矣。爛漫:坦率自然的樣子。C余是以無所顧慮,而嗜益僻。僻:怪僻,D只賺余酒脯,補(bǔ)五臟勞耶賺:獲取。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A以 B 者C之D與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能夠表現(xiàn)作者“醉書”的一組是書架書筒各四,古今籍在焉隨意抽書一族,據(jù)坐批閱之則朱墨潛漓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夜坐漏常午,顧童侍,無人在側(cè)逾時或猶未食,無敢前請者A.B.C.D.12.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描繪了書齋主人為了讀書常常置酒茶,飯食、睡眠和家人、賓客于腦后等癡醉鮮紅的狀態(tài),展示了一個嗜書知命的書癡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自得其樂、自我陶醉的心態(tài)。B.作者性格嚴(yán)厲急躁,不諳組事,不近人情,讀書入迷時,常對家人呵斥怒責(zé),并拒絕會見來訪的客人,囚而經(jīng)常得罪來訪者,造成了緊張的人際關(guān)系。C.作者夫人主持家務(wù),井然有序,客觀上“縱容”了丈夫的“醉書”習(xí)性:當(dāng)作者對這種習(xí)性悔而思改時,她幽默地表示反對,可見她主觀上對丈夫的“醉書”持贊賞態(tài)度。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書”的習(xí)性,但又考慮到男人癡迷詩文總勝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終采取顏其自然的態(tài)度,放棄了這種打算。2 名校試題(一)【南京市期末,二】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游攝山棲霞寺記明王世貞余以三月朔赴留都,從京口陸行且百里,始及龍?zhí)扼A。大雨,出沒于危峰峭壁之址,與江相膠帶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勝顧益奇,秀色在眉睫間,應(yīng)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屨之淋漉也。抵驛,與兒子騏及張生元春小飲。呼驛宰,問以攝山道,甚難之。謂:“徑險而受雨則濘,可無往也。” 余興發(fā),不可遏。質(zhì)明起,遂取所向道。時曉色熹微,與霽色接,溪流暴漲,不絕聲。然所過諸嶺多童,至中凹處,忽得蒼松古柏之屬,是為攝山。趨馳道數(shù)百步,得寺曰棲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陰“棲霞”二大字,雄麗飛動,疑即唐人筆也。稍東,拾級而上曰山門,一碑臥于地,拂而讀之。后拾級復(fù)上,與元春、兒騏由殿后啟左竇而出,探所謂千佛巖者。其陽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剛力士像于四周,頗巧致。塔左圓池,一泉泓然滿其中,石蓮花蹙沸而起,僧咸資汲焉,曰品外泉。茲泉陸羽所未品也。循千佛巖沿澗而進(jìn),迤邐不可窮,時旭日漸融,草樹被之,蔥蘢有光澤。澗水受雨,爭道下迸,勢如散珠,聲若戛玉。僧以酒茗從,興至輒酒,足疲輒茗。已,由中峰澗過嶺,其直如截者曰天開巖。中僅通一線徑,雖不甚高,而孤險嚙足可畏。將自此問絕頂,而力不勝矣。其西則層疊浪嶺,直下亂石錯之,若海波洶涌。兒子興未已,復(fù)呼元春登絕頂。返則日下矣。欲驕余以所不及見,余謂:“若所見非大江耶?業(yè)已自龍?zhí)讹栔?。”二子不能對,乃就寢。今天下名山大剎,處處有之,然不能兩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獨(dú)茲寺與濟(jì)南之靈巖、天臺之國清、荊州之玉泉而已。靈巖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夢境耳。今者垂暮,而復(fù)與觀棲霞之勝。(選自王世貞弇州山人續(xù)稿卷六十三,有刪節(jié))注留都:指南京。明成祖遷都北京后,以舊都南京為留都。陸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經(jīng)。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出沒于危峰峭壁之址址:山腳B然所過諸嶺多童童:光禿C其陽為石塔陽:外面D僧咸資汲焉。資:依靠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A與江相膠帶而行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B石蓮花蹙沸而起吾嘗終日而思矣C茲泉陸羽所未品也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D欲驕余以所不及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先寫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見奇?zhèn)バ沱惖慕矫谰?,喜悅自得,忘卻了衣履盡濕,為下文寫對攝山棲霞的游興作鋪墊。B文章寫觀寺,依次寫觀寺院、石碑,及千佛巖、石塔和品外泉。寫游山,所見有雨后初霽,草樹潤澤,澗水奔流;有山巖孤險,群峰層疊。C作者慨嘆,三十年前游濟(jì)南靈巖,僅得見古寺;但不如棲霞寺這樣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與古寺兩者相得益彰就更為難得。D文章敘事寫景中,穿插了對寺院碑刻的書法藝術(shù)的考察和評價,簡略介紹了品外泉得名的由來,體現(xiàn)了作者的見解和學(xué)識。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呼驛宰,問以攝山道,甚難之。譯文: (2)僧以酒茗從,興至輒酒,足疲輒茗。譯文: (3)若所見非大江耶?業(yè)已自龍?zhí)讹栔印Wg文: (二)【南京市期末附加題】閱讀材料,完成1920題。(10分)方望溪刪改八家文,屈悔翁改杜詩,人以為妄。余以為,八家與少陵復(fù)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fù)辯論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擇摘于字句間雖六經(jīng)頗有可議處固無勞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選自袁枚隨園詩話)19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6分)八家與少陵復(fù)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fù)辯論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擇摘于字句間雖六經(jīng)頗有可議處固無勞二公之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20/(1)“少陵”是指唐朝著名詩人,“八家”指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2分)(2)文中“舍其田而耘人之田”喻指什么?(2分)答: (三)【皖南八校第一次聯(lián)考,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游黃山記(清)袁枚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畢,遂浴黃山之湯泉、泉甘且冽,在懸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fù)客者,號海馬,可用也?!币辶鶋奄邅?,俱手?jǐn)?shù)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fù)作襁褓兒耶?初猶自強(qiáng),至憊甚,乃縛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負(fù)各半。行至云巢,路絕矣,躡木梯而上,萬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天雨寒甚,端午猶披重裘擁火。云走入奪舍,頃刻混沌,兩人坐,辨聲而已。散后,步至立雪臺,有古松根生于東,身仆于西,頭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長,大十圍,高無二尺也。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晚,云氣更清,諸峰如兒孫俯伏。次日,從臺左折而下,過百步云梯,路又絕矣。忽見一石如大鰲魚,張其口。不得已走入魚口中,穿腹出背,別是一天。登丹臺,上光明頂,與蓮花、天都二峰為三鼎足,高相峙。天風(fēng)撼人,不可立。晚至獅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遠(yuǎn)望兩峰尖峙,逼視之,尚有一峰隱身落后。峰高且險,下臨無底之溪,余立其巔,垂趾二分在外。僧懼挽之。余笑謂:“墜亦無妨?!眴枺骸昂我??”曰:“溪無底,則人墜當(dāng)亦無底,飄飄然知泊何所?縱有底,亦須許久方到,盡可須臾求活?!鄙诵?。次日,登大小清涼臺。臺下峰如筆,如矢,如筍,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戲?qū)⑽鋷毂滩忌⒌厣?。食頃,有白練繞樹。僧喜告曰:“此云鋪海也?!背鯘鳚魅唬F銀散綿,良久渾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類大盤凝脂中有筍脯?,F(xiàn)狀。俄而離散,則萬峰簇簇,仍還原形。余坐松頂苦日炙,忽有片云起為蔭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初九日,從天柱峰后轉(zhuǎn)下,過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輿相迎。計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選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刪節(jié))注:兜籠:供游客乘坐、由人抬著上山的竹制器具,類似小山轎。、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不能容 仄:狹窄B、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 勝:盡C、逼視之,尚有一峰隱身落后 逼:急切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類、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A、幸有土人慣負(fù)客者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路絕矣,躡木梯而上 吾嘗終日而思矣C、溪無底,則人墜當(dāng)亦無底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家人以肩輿相迎 愿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秦、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簡要交代游畢白岳峰進(jìn)入黃山界,對黃山溫泉的記游一筆帶過。第二段以側(cè)面描寫為主表現(xiàn)黃山“山徑”之“仄險”。B、文章第三段寫黃山云霧用了“走”“奪”兩個動詞,賦予了云霧鮮活的靈性,顯示出云霧涌來時速度之快與霧氣之濃。描寫可謂生動傳神。C、僧人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這是作者匠心獨(dú)運(yùn)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膽怯反襯出作者的豪放大膽,與僧人的對答體現(xiàn)了作者超凡脫俗的情懷。D、這篇游記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作者入黃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見所感,運(yùn)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脫傳神地展現(xiàn)了黃山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第卷(非選擇題 共120分)四、(23分)把第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引五六壯佼者來,俱手?jǐn)?shù)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fù)作襁褓兒耶?(4分)譯:(2)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3分)譯:(3)初濛濛然,镕銀散綿,良久渾成一片。(3分)譯::(四)【泉州一中,一】閱讀柳宗元的鈷鉧潭西小丘記,完成第13題。(共9分,每小題3分)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dāng)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眴柶鋬r,曰:“止四百?!庇鄳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鄂、杜,則貴游之土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dú)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1對下列加點(diǎn)字的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殆不可數(shù)(幾乎) B余憐而售之(賣) C以效茲丘之下(呈現(xiàn)) D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滿) 2比較下列各組句中加點(diǎn)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茲丘之勝, 致之灃、鎬、鄂、杜, 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B 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C是其果有遭乎! 其可怪也歟! D 若牛馬之飲于溪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3下列各項對文章和作者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把一個普通的小丘,描繪得異常生動?!捌涫慌儒?、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若熊羆之登于山”,那些無知的奇石,一經(jīng)作者這樣地勾畫,仿佛各自都具有了血肉靈魂。B柳宗元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即小丘被棄,曲折地表現(xiàn)了自己受到排斥打擊、久貶不遷的悲憤。他對小丘之美的被發(fā)現(xiàn)表示欣慰,寄寓了他的難言之隱,正如清人何焯所說:“茲丘猶有遭,逐客所以羨而賀也,言表殊不自得耳?!保x門讀書記)C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語言形象生動,比喻新穎貼切,將景物的狀貌神韻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D柳宗元,字子厚。他的散文與韓愈齊名,韓柳二人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并稱為“唐宋八大家”。因為曾在河?xùn)|、柳州任職,所以人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4閱讀下列語段,回答題。(10分)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弊迂曉唬骸熬又^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弊酉恼f:“小人之過也必文?!标愃緮枺骸罢压Y乎?“孔子曰:“知禮?!笨鬃油?,揖巫馬期而進(jìn)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弊釉唬骸熬訍u其言而過其行?!保?)翻譯下列句子:(每句3分,共6分)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答: 君而知禮,孰不知禮?答: (2) 對于人之“過”,孔子發(fā)表了哪些觀點(diǎn)?請分條簡要說明.(4分)答: (五)【福建師大附中,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題。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fēng)云開闔。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shù),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風(fēng)流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fēng)颯然至者,王披襟當(dāng)之,曰:“快哉此風(fēng)!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dú)大王之雄風(fēng)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fēng)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fēng)何與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渴蛊渲刑谷?,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收會計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fēng),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選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注】會計:指征收錢谷之事。揖:拱手行禮,這里引申為“觀賞”。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獨(dú)大王之雄風(fēng)耳 獨(dú):僅僅B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遇:遇到C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窮:窮盡D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 勝:經(jīng)得起16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亭子命名為“快哉”原因的一組是(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 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 其風(fēng)流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ABC D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B第二自然段寫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見到的讓人感到愉快歡樂的長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遺跡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寫楚襄王的故事是為了說明君王富貴者的那種快樂,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D文章最后寫張夢得不以貶謫為患,表達(dá)了作者對他自放山水之間的曠達(dá)行為的贊許之情。1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2)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咎K州中學(xué),二】閱讀蘇轍的南康直節(jié)堂記,完成46題。(9分)南康直節(jié)堂記宋蘇 轍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jié)”,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長短巨細(xì)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莖;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為軍六曹吏所居,杉之陰,府史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莫知貴也。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風(fēng)雨撓之,巖石軋之,然后委曲隨物,不能自保。雖竹箭之良,松柏之堅,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求之于人,蓋所謂不待文王而興者耶?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飲于堂上??妥矶柙唬骸拔嵊麨榍?,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葉,安而不危乎?清風(fēng)吹衣,飛雪滿庭,顏色不變,君來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歌闋而罷。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轍記。注:蘇轍作此文時為元豐八年,他因蘇軾案牽連而遭貶已有五年,其時應(yīng)是仍在筠州。筠州雖屬江南西路而南康屬江南東路,但二者相鄰,故與徐望圣有往來。4對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舉 B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 說:同“悅” C然后委曲隨物 委曲:屈曲變彎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與眾不同5下列各組加點(diǎn)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孰能譏之乎 C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 D君以客飲于堂上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對文意的敘述或?qū)ξ恼碌男蕾p,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聽事堂的東面種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樹,并在杉樹旁建造了一座廳堂,命名為“直節(jié)堂”。 B作者認(rèn)為樹木剛生長時,沒有不直的,然而經(jīng)過風(fēng)吹雨打,或受到巖石的擠壓,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樹可以。 C“直節(jié)”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對杉樹的“直節(jié)”之性作了由衷的贊美。巨杉之性即剛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狀物,實則寫人。D文章寫堂而寫杉,寫杉而實寫徐望圣,借寫徐望圣又將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態(tài)度抒發(fā)無遺,紆徐曲折,極盡含蓄之妙。 第卷(非選擇題,共142分)三、(25分)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2)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3)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附加題:閱讀材料,完成21-23題。(10分)2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限8處,8分)嶺 南 氣 候 不 齊 吾 嘗 云 菊 花 開 時 乃 重 陽 涼 天 佳 月 即 中 秋 不 須 以 日 月 為 斷 也 今 歲 九 月 殘 暑 方 退 既 望 之 后 月 出 愈 遲。然予嘗夜起登合江樓,逮曉乃歸。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此殆古今絕唱也。(蘇軾東坡詩話錄)2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涉及了本文提到的一個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 (1分)23文中提到著名詩人“杜子美”,寫出他的姓名: (1分)四、考點(diǎn)預(yù)測(一)文字介紹史傳文的閱讀是高考文言文閱讀的一個傳統(tǒng)。它比較“淺易”,適合作為高考試題的選文,但傳記一般篇幅較長,必須進(jìn)行刪減才適合作為試題的選文。因此有一定的跳躍性??忌欢ㄒ灾行娜宋餅榫€索,注意按時間順序梳理出選文寫了哪些人,中心人物是誰,寫了和他有關(guān)的哪幾件事情,重點(diǎn)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性格。(2) 考點(diǎn)預(yù)測題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徐孺子祠堂記曾 鞏漢元興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挾其威福,相煽為惡,中材顧望,不知所為。漢既失其操柄,紀(jì)綱大壞。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與發(fā)憤同心,直道正言,分別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織羅鉤黨之獄起,其執(zhí)彌堅,而其行彌勵,志雖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歿,而漢亦以亡。當(dāng)是之時,天下聞其風(fēng)、慕其義者,人人感慨奮激,至于解印綬,棄家族,骨肉相勉,趨死而不避。百余年間,擅強(qiáng)大,覬非望者相屬,皆逡巡而不敢發(fā)。漢能以亡為存,蓋其力也。 孺子于時,豫章太守陳蕃、太尉黃瓊辟皆不就,舉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車備禮,召皆不至。蓋忘己以為人,與獨(dú)善于隱約,其操雖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節(jié)于亂世,不以死生動其心,異于懷祿之臣遠(yuǎn)矣,然而不屑去者,義在于濟(jì)物故也。孺子嘗謂郭林宗曰:“大木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遺世而不顧者也??鬃臃Q顏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其惟我與爾有是夫!”孟子亦稱孔子:“可以進(jìn)則進(jìn),可以止則止;乃所愿,則學(xué)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長進(jìn)退,擇所宜處,未嘗不惟其時則見,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圖記:“章水北徑南昌城,西歷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歷南塘,其東為東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號孺子臺。吳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種松,太守謝景于墓側(cè)立碑。晉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賢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時,謂之聘君亭?!苯裢ど写?,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嘗為孺子宅,又嘗為臺也。予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處,結(jié)茅為堂,圖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賓屬拜焉。漢至今且千歲,富貴堙滅者不可稱數(shù)。孺子不出閭巷,獨(dú)稱思至今。則世之欲以智力取勝者,非惑歟?孺子墓失其地,而臺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處之意為記焉注有道:漢代選舉科目之一,即薦有德藝者為官。惟:考慮。中牢:祭祀的豬羊。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而不屑去者,義在于濟(jì)物故也。 物:物資,財物。 B蓋忘己以為人,與獨(dú)善于隱約 以為:以為:以,而;為,為了。C豫章太守陳蕃、太尉黃瓊辟皆不就 辟:征召D故并采其出處之意為記焉 出處:出仕和退隱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漢既失其操柄,紀(jì)綱大壞。 /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B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長進(jìn)退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C予為太守之明年 /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D天下聞其風(fēng)、慕其義者 /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是認(rèn)為漢末宦官專權(quán),小人得志,綱紀(jì)大壞,但是正直之士為拯救國家進(jìn)生了不懈的努力,使得漢代的滅亡得以延緩。B徐孺子身處亂世,深知“大廈將傾,獨(dú)木難支”的道理,因而不為高官厚祿所動,表現(xiàn)了一位隱者的高潔情懷。C本文并沒有片面地褒揚(yáng)徐孺子的退隱,而是用圣人的進(jìn)退觀把“出仕濟(jì)世”“入世退隱”放到“仁義”這一高度來分析看待。D文章把“忘己以為人”和“獨(dú)善于隱約”兩種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攪和在一起,以互相抵牾的做法說明人生道路上這兩種態(tài)度只能選擇一種,不能統(tǒng)一。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抗其節(jié)于亂世,不以死生動其心,異于懷祿之臣遠(yuǎn)。 (2)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遺世而不顧者也。 (3)孺子不出閭巷,獨(dú)稱思至今。則世之欲以智力取勝者,非惑歟? 二、文言文閱讀(21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翻譯題9分,簡答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桃花澗修禊詩序宋濂浦江縣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聳然而蔥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澗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鄭君彥真將修禊事于澗濱,且窮泉石之勝。相帥向北行,以壺觴隨。約二里所,始得澗流,遂沿澗而入。水蝕道幾盡,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魚貫。又三里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又三十步佹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簫,曰鳳簫臺。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臨小洼,泉冽甚,宜飲鶴,曰飲鶴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盤,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從山趾斗折入澗底,水匯為潭。潭左列石為坐,如半月,其上危巖墻峙,飛泉中瀉,遇石角激之,細(xì)沫散潭中,點(diǎn)點(diǎn)成暈,真若飛雨之驟至,曰飛雨洞。洞傍皆山,峭石冠其顛,遙望見之,病登陟之勞,無往者。還至石壇上,各敷茵席,夾水而坐。呼童拾斷樵,取壺中酒溫之,實髹觴中。觴有舟,隨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斷者,有屬聯(lián)者,方次第取飲。時輕飆東來,觴盤旋不進(jìn),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獻(xiàn)酬狀。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人皆賦詩二首,即有不成,罰酒三巨觥。眾欣然如約,或閉目潛思;或拄頰上視霄漢;或與連席者耳語不休;或運(yùn)筆如風(fēng)雨,且書且歌;或句有未當(dāng),搔首蹙額向人;或持卷授鄰坐者觀,曲肱看云而臥。皆一一可畫。已而詩盡成,杯行無算。迨罷歸,日已在青松下。又明日,鄭君以茲游良?xì)g,集所賦詩而屬濂以序。濂按韓詩內(nèi)傳,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時,鄭之舊俗,于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xù)魄,執(zhí)蘭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載,雖時異地殊,而桃花流水,則今猶昔也。其遠(yuǎn)裔能合賢士大夫以修禊事,豈或遺風(fēng)尚有未泯者哉?雖然,無以是為也。為吾黨者,當(dāng)追浴沂之風(fēng)徽,法舞雩之詠嘆,庶幾情與境適,樂與道俱,而無愧于孔氏之徒。無愧于孔氏之徒,然后無愧于七尺之軀矣,可不勖哉!濂既為序其游歷之勝,而復(fù)申以規(guī)箴如此。他若晉人蘭亭之集,多尚清虛,亦無取焉。鄭君名鉉,彥真字也。(選自明代散文名篇選讀)注:髹(xi)觴:漆制的酒杯。觚(g)翰:指紙筆。觚,古人用以書寫的木簡。翰,毛筆。溱、洧(zhn wi):溱水和洧水,鄭國的兩條水名。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當(dāng)追浴沂之風(fēng)徽 風(fēng)徽:風(fēng)范B. 又三十步佹石人立 佹:奇異的C. 祓除不祥 祓:古代除災(zāi)求祈福的祭祀活動D. 病登陟之勞 陟:石級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桃花澗水出焉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B. 夾水而坐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C. 或運(yùn)筆如風(fēng)雨,且書且歌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D. 而桃花流水,則今猶昔也 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 第二段文字略述了入山沿澗探幽尋勝的過程,并點(diǎn)明了桃花澗得名的由來,還生動而形象地描寫了桃花澗四周的景象。B作者繪聲繪色地細(xì)述祥陳桃花澗的四周山水,為桃花澗的修禊雅集布設(shè)了一個賞心悅目、優(yōu)雅秀麗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與境適”的內(nèi)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與景的和諧交融。C.文章中對曲水流觴、次第取飲的記敘,絲毫沒有流露出作者對物情的體味,這正是作者清虛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的一種體現(xiàn)。D.第三段對賦詩人構(gòu)思詩篇時的種種情態(tài)進(jìn)行了生動傳神的描寫,即各具特點(diǎn)又相映成趣,與桃花澗的自然景致融合為一幅優(yōu)雅、快樂、和諧 、美好的畫面,人情物態(tài)各盡其妙。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1)又三里所,夾岸皆桃花,山寒花開遲,及是始繁。 譯文:(2)其上危巖墻峙,飛泉中瀉譯文:(3)鄭君以茲游良?xì)g,集所賦詩而屬濂以序。譯文:9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作者對桃花澗修禊事的獨(dú)特理解。(分)答: 三、本大題7小題,共33分。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題。(21分)西湖七月半張岱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yōu)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huán)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fā),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凈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guān)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fù)矶ァ0渡先艘嘀痍犣s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fù)整妝,湖復(fù)颒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fā)。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注七月半: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俗稱中元節(jié),又名鬼節(jié)。杭州舊習(xí),人們于這天晚上傾城出游西湖。張岱(1597-1679), 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昭慶:昭慶寺,在西湖東北岸。斷橋:原名保佑橋,唐代改稱斷橋。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燈火優(yōu)傒 優(yōu)良 B竹肉相發(fā) 歌喉C茶鐺旋煮 不久 D轎夫擎燎 火炬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以五類看之 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 B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 席其上C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 一一簇?fù)矶ァ以五類看之 向之淺斟低唱者出7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作者認(rèn)為真正賞月的一組是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人散“始艤舟近岸”之“吾輩”A. B. C. D.8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名娃閨秀”“童孌”“名妓閑僧”“好友佳人”“韻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B.五種人,涵蓋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不同類別,游湖的繁華,其實也是社會的繁華,更是作者醉心于繁華的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處,俗人眼中似無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則處處是詩。作者的審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脫俗的,但也不免傳統(tǒng)文人孤高自賞的毛病。D.本文是一篇絕妙的記游散文。文字簡潔,描寫生動,構(gòu)思新奇。最后一段從前面的第三人稱的敘述轉(zhuǎn)為第一人稱的敘述。開頭奇警峭拔,結(jié)尾韻味悠長,藝術(shù)技巧委實高明。9翻譯和斷句(9分)(1)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或逃囂里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譯文: 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guān)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fù)矶?。譯文: (2)用“/”給下列文段斷句。(3分)天下之達(dá)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dá)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dá)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選自中庸) 2009屆新課標(biāo)語文考點(diǎn)預(yù)測第四部分:文言文閱讀考點(diǎn)18:文言散文 答案18.2-2 寫景狀物散文二、高考真題(一)(2004年湖南卷)11.【解析】“和”讀h,應(yīng)和,跟著唱。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理解實詞是讀懂文言文最基礎(chǔ)的工作,常見文言實詞有120個,除“和”與“陰”在其中外,“升”與“狎”不在其列,但在新的教學(xué)大綱規(guī)定要掌握168個實詞之列,故不為超綱。可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分析明確,“和”后面是代詞賓語“之”,“和”應(yīng)釋為謂語動詞,而不能理解為形容詞,故B錯.對文言實詞詞義可以猜讀,然后對其印證?!敬鸢浮緽 【解析】考查文言文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的理解。兩個“以”字都是介詞用、拿的意思。B項:“其”,分別是代詞它(指鶴)、表反問的語氣詞;C項:“而”,分別是順連詞、表修飾的連詞,D項:“于”,分別為介詞“到”和介詞“從”。 【答案】A 【解析】 A項:“明年”,文中義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義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異義;B項:“適當(dāng)”,文中義指剛好擋住,今義是形容詞“合適”、“恰當(dāng)”的意思,古今異義;D中“南面”,文中義指面朝南方,今義是方位名詞南方之意,古今異義。【答案】C 【解析】其實這個選項未必是錯的,根據(jù)文意,放鶴招鶴之歌的作者有兩種說法,一為蘇軾,一為山人。命題者認(rèn)為是蘇軾,故這樣設(shè)置題目選項,作為高考試題,觀點(diǎn)的明確性、周密性應(yīng)是無隙可擊的,學(xué)術(shù)上存在著爭議的東西不應(yīng)進(jìn)入試卷?!敬鸢浮緿 15、【解析】考查翻譯文中的句子。試題難度不大,但要想得到滿分卻不容易,考生一定要有采分點(diǎn)意識?!敬鸢浮吭谶@個亭子里喝酒并以此為樂。憑借這保全他們的真性,并聞名后世。 獨(dú)自整天在山澗峽谷中,啄食青苔,踩著白石頭。(二)(2006年江西卷,三)9.【解析】考查對文言文實詞的理解。賺zun:哄騙 【答案】D。 10.【解析】考查文言文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的理解?!爸保阂r字;她。對照句出自課本,可用代入排除法,將對照句的詞義帶入選文,進(jìn)行篩查?!敬鸢浮緾。11.【解析】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與整合?!敬鸢浮緽。12.【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答案】B。譯文參考: 早晨剛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幾案上的灰塵,把水倒進(jìn)硯臺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鉛粉,把筆蘸飽滿做好準(zhǔn)備。隨意抽出一卷書,靠坐在案邊讀起來。一會兒讀到自己有領(lǐng)悟的地方,就用筆在紙上盡情批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