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doc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0/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1.gif)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doc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0/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2.gif)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doc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0/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3.gif)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doc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0/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4.gif)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doc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10/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08bb0cd5-47a1-4ade-82b3-587c9cf9b1d35.gif)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傳統(tǒng)上,國際貿易的結構分析往往采用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根據(jù)產品的要素密集度或技術密集度進行分析。如果一個經濟體的勞動密集或資源密集產品占較大份額,而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產品占較小份額,則該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比較低。產品的要素密集信息來自于國民經濟投入產出表,而世界各國(或地區(qū))一般只是給出產業(yè)分類的二位數(shù)水平的投入產出表,研發(fā)支出數(shù)據(jù)也一般只能在產業(yè)水平上得到,所以,這種方法只能在產業(yè)水平上實施,從而只能粗略地測度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第二種方法是簡單考察國際貿易產品分類,例如標準國際貿易分類SITC一位碼下產品的出口份額。因為,SITC分類中的第7類機械及運輸設備和第8類雜項制品等大類產品往往被認為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而前四類例如第0類食品及活動物、第1類飲料香煙類、第2類非食用原料等被認為是僅僅具有低技術含量的初級產品,所以,經濟體第7類或第8類產品的出口份額高,而前四類產品出口份額低,就被認為該經濟體出口貿易具有較高的技術結構。這些傳統(tǒng)的貿易結構分析方法,在產業(yè)水平或粗略的產品分類水平上分析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在一定條件下是有效的,特別是在國際貿易主要是以產業(yè)間貿易為主的條件下是有效的,從而是迄今經常被采用的方法(安德遜,2005;WTO,2005;以及其他一些經濟實踐部門的分析)。但是,在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形式的條件下,傳統(tǒng)的產業(yè)水平上結構分析法就不再有效了。產業(yè)內貿易是指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在同一類產品上進行貿易,而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是指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貿易產品之間的差異不在于花色品種等,而主要在于技術含量水平。在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下,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出口完全有可能集中在該產業(yè)中的低技術含量(或高技術含量)產品。這樣,傳統(tǒng)的產業(yè)水平上國際貿易分析方法,就可能嚴重高估(或低估)該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實際上,近幾十年來,世界生產和貿易的一個重要發(fā)展就是垂直專業(yè)化分工,而世界貿易的高速增長就源于這種垂直化分工(Feenstra,1998;Yi,2003;Grossman and Helpman,2002,200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最大增長也來源于這種貿易方式。1981年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占全國總出口的比例為4.82%,1990年上升為40.94%,而2004年進一步上升到55.28%,而加工貿易正是一種與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高度一致的具體貿易形式。中國的總體垂直專業(yè)化程度已經高于韓國等OECD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Hummels and Yi,2001;張小蒂和孫景蔚,2006)。平新喬(2005)研究了中國出口中來自國內和國外生產的價值比重,結果表明19922003年間,中國出口貿易的“來料加工”的價值比率從14%上升到21.8%,即上升了一半多:這說明有效測度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必須考慮垂直型產業(yè)內貿易的影響,深入到產品水平上,或至少在更加詳細的產品分類水平上。傳統(tǒng)的國際貿易結構分析方法主要是受到投入要素數(shù)據(jù)可得性的限制,于是,最近的一些文獻提出了一種僅僅基于國際貿易數(shù)據(jù)和各國(或地區(qū))收人數(shù)據(jù)的分析方法。關志雄(2002)用產品的技術附加值測度產品的技術含量;樊綱、關志雄、姚枝仲(2006)進一步完善了這種方法。Lall、John and Zhang(2006)(以下簡稱LJZ)提出了“復雜性指數(shù)”的概念來測度不同產品的復雜程度;Hausmann,Jason and Rodrik(2006)(以下簡稱HJR)提出用“產品對應的收入水平”(記為PRODY)測度產品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從而作為產品技術含量的測度指標。由于國際貿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在很高的分類水平上獲得,所以,這些方法都可以在產品水平或更高的產品分類水平上分析國際貿易的技術結構。這些方法首先為每類產品確定技術含量水平,然后,分析經濟體出口(或進口)貿易的技術結構或整體的技術水平。在確定某種產品的技術含量水平時,這些方法具有共同點:它們都把該產品的技術含量賦值為各國(或地區(qū))收入水平的加權和;不同的是,關志雄(2002)和LJZ以各國出口該產品的世界份額為權重,而樊綱等(2006)和HJR以各國在該種產品出口上的比較優(yōu)勢(進行了標準化處理)為權重。以產品的技術含量為基礎,樊綱等(2006)構造了2003年與1995年中國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的技術高度指數(shù),認為相對于1995年,2003年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高度得到了提高。LJZ對中國出口貿易籃子的復雜性指數(shù)的計算顯示,2000年中國出口籃子的復雜性指數(shù)低于1990年的水平,LJZ同時指出該指數(shù)在不同的時點上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但通過世界排名也沒有發(fā)現(xiàn)中國出口籃子復雜性具有明顯提高。HJR提出了一個衡量經濟體貿易籃子生產率水平的EXPY指數(shù),Rodrik(2006)對該指數(shù)的具體計算顯示,自1992年到2003年,中國出口產品的精密化程度在不斷增加,并逐漸縮小了與韓國之間的差距。樊綱等(2006)通過將產品分組歸類為不同的技術等級而研究了中國出口(和進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通過比較2003年與1995年中國各技術等級產品上的出口份額,認為中國中等偏上技術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份額大幅增加,而低技術產品的出口份額大幅下降。LJZ則比較了2000年與1990年中國出口各技術等級產品的世界份額,并認為中國在中等技術產品上出口的世界份額增長最快,在最高端和最低端產品出口的世界份額也有大幅增長,而中等偏上技術產品出口的世界份額減少。值得注意的是,對產品的分組歸類,樊綱等(2006)和LJZ方法都是根據(jù)產品類別數(shù)進行簡單歸類的。綜上所述,以上完全基于國際貿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國家(或地區(qū))收人數(shù)據(jù)的分析方法,將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的分析推進到產品水平,而克服了在產業(yè)水平上傳統(tǒng)分析方法存在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這些新近出現(xiàn)的方法還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對產品技術含量的賦值完全建立在國際貿易數(shù)據(jù)和各國(或地區(qū))收入的基礎上,即根據(jù)產品在各國(或地區(qū))的貿易分布決定產品的技術含量,忽略了產品的貿易分布與生產分布之間的差異;另外,產品的技術含量賦值權重也存在爭議。第二,僅僅根據(jù)產品的數(shù)目對產品進行分組歸類,缺乏一定的客觀標準而具有隨意性。各子類產品之間規(guī)模不同,所以按照相同數(shù)目的子類產品歸總得來的大類產品規(guī)模本身不具有可比性。第三,經濟體出口貿易籃子的整體技術水平與技術結構高度沒有進行嚴格地區(qū)分,容易誤將技術水平的提高看作技術結構的提高。第四,以上文獻僅僅分析了中國個別年份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不能揭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口貿易技術結構及其變遷的全貌以及在不同階段可能存在的不同特征。本文試圖建立產品技術含量的新測度指標,并以該指標為基礎,建立分析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出口貿易技術結構的一套工具,以克服上述方法存在的缺點,并應用這些工具分析自1980年到2003年中國出口貿易技術結構及其變遷過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新的分析方法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的分析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步驟:第一步,確定每一類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第二步,根據(jù)經濟體在不同技術含量產品上的出口份額,分析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這樣對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析就是建立在產品水平上,克服了傳統(tǒng)的產業(yè)水平上分析方法的缺陷。經濟,國內宏觀-(一)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新假設和新方法LJz提出的計算產品復雜性指數(shù)的假設為:一類產品越由高(低)收入國家出口,該產品的復雜性越高(低)。但是,確定某類產品的技術含量不能僅僅根據(jù)由哪個國家出口,而應該根據(jù)由哪個國家生產。本文將計算產品的技術含量的假設重新確立為:一類產品越在高(低)收入國家生產,該產品越具有高(低)技術含量。其基本邏輯是,高收入國家生產的產品如果沒有高技術含量,其生產就難以支付高的勞動力成本,最后就會被轉移到低收入國家生產。在該假設下,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仍然是生產該類產品的各國收入水平的加權和,但權數(shù)為各國在該產品的世界總產出中的份額,即產品j的技術含量指標TCj為:其中,Yi為國家(或地區(qū))i的人均收入,Psij為國家(或地區(qū))i生產產品j的世界份額,即賦值權重。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與“復雜性指標”的不同在于,前者以產品的總生產在世界各國的分布為計算權重,而后者以產品的總出口在世界各國的分布為計算權重。兩種權重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比如美國的國內市場大,其生產的產品就會有較大的比例在國內市場上進行交易,而越南國內市場小,其生產的產品就會有相對較高的比例在國際市場上交易。前者的大部分生產不能體現(xiàn)在國際貿易份額中,而后者的大部分生產卻體現(xiàn)在國際貿易份額中,即各國產品的對外貿易傾向不同。這就造成了貿易份額與生產份額之間的差異。由于世界各國的經濟規(guī)模和國內市場都相差懸殊,各國產品的對外貿易傾向就會有巨大差異,從而各種產品的貿易分布必然與生產分布相差懸殊。所以,根據(jù)產品在各國間的貿易分布,不能準確地得到該類產品的平均技術含量。在實際計算中,生產的世界份額Psij的數(shù)據(jù)不能直接得到,但可以采用近似計算。某類產品的世界總產出在各國的分布之所以與總出口在各國的分布不同,主要是因為不同國家的出口傾向不同。所以,在各國的出口份額的基礎上,經過出口傾向調整,可以得到各國生產份額。由于不能得到每一類產品的出口傾向的數(shù)據(jù),而只能得到國家總產出的出口傾向,即出口貿易依存度,所以,以出口貿易依存度近似代替各類產品的出口傾向。于是,各國在各類產品世界總生產中的近似份額Psij為:Psij=esijtdi其中,tdi表示國家(或地區(qū))i的貿易依存度。由于近似計算的原因,該指標的總和不等于1,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標準化,得到計算產品技術含量中的權重ij即:故產品j的技術含量指標的實際計算公式為:本文稱之為可計算的產品j的技術含量指標,它可看作是對產品復雜性指標的修正,簡稱產品的技術含量,也記為TC。這樣得到的是產品技術含量的美元值。該指標對復雜性指標的改進體現(xiàn)以下兩點:第一,相對于復雜性指數(shù)等指標,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TC對技術含量的測度更為準確,因為構建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的假設基礎更為合理。第二,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TC克服了復雜性指數(shù)等指標的時間不可比性。在SITC三位碼分類下,LJZ比較了2003年與1990年各類產品的復雜性指數(shù),發(fā)現(xiàn)在計算的181類產品中,只有18類產品的復雜性指數(shù)得到提高,其他各類產品的復雜性指數(shù)都下降。這顯然是與世界技術進步不相符的。因此,LJZ進一步指出復雜性指數(shù)不具有時間上的可比性,但沒有解決這一問題。實際上,在1990年到2003年,世界貿易發(fā)展的一個特征是,發(fā)展中國家越來越占據(jù)更大的份額,而發(fā)達國家越來越占據(jù)更小的份額。同時,發(fā)展中國家的收入水平卻沒有相應幅度的提高,從而導致了多數(shù)產品的復雜性指數(shù)隨時間而下降。換句話說,由于產品出口在各國的分布與產品生產在各國的分布不僅存在偏離,而且這種偏離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產品的復雜性指數(shù)在不同時點上不具有可比性。這就限制了對一個經濟體出口技術結構及其變化趨勢的考察。但本文提出的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建立在產品的生產分布的基礎上,從而克服了這種出口分布與生產分布不一致引起的時間不可比性,所以,為分析經濟體出口技術結構的變化趨勢奠定了基礎。 (二)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析利用上述在詳細分類下得到的各產品技術含量指標,可以準確分析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克服傳統(tǒng)產業(yè)水平下或粗略的產品分類下,對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不能得出有效分析的問題。本文認為對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析可以包括三個方面,即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出口貿易的整體技術水平,以及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高度。1.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是該經濟體在不同技術含量產品上的出口份額。所以,結合一個經濟體在每類產品上的出口份額和相應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就可以直接考察該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情況。但是,由于產品的類別數(shù)非常多,例如在SITC的三位碼分類水平下,有239類產品,在HS的六位碼下,則多達5000多類產品。在實際考察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時,進行如此細致的考察往往過于繁瑣,也沒有必要。一般需要將所有的出口產品分為幾個大類,比如歸總為k(m,m為詳細分類下產品的類別數(shù))大類。按照每類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將詳細分類下的各產品重新歸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例如見前文注釋LJZ的方法),不同的歸類方法往往嚴重影響分析的結論。本文提出一種新的歸總方法。首先對產品按照其技術含量進行大小排序,得到各產品新序號,記為h。h越小表示該類產品技術含量越高,反之,則技術含量越低。第l大類產品包含序號h(hl-1,hl的所有產品,其中,l=1,2,k,且令h0=1,hl,使得,eswh表示產品h在世界總出口中的份額。于是經濟體i第大類產品的出口份額為:其中,esih為經濟體h在產品九的出口份額。顯然,l越小表示該類產品的技術含量越高,反之,越低。顯然,把世界看作一個經濟體,則世界在所有k大類產品上的份額都等于。也就是說,這種分類方法是以世界的出口結構為基準,來決定有多少產品歸入各大類產品的,所以,對任意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的分析,便有了一個合理的參照,避免了劃分高、中、低技術產品的任意性。k取值的大小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而定。例如,在對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的實際分析中,往往把所有產品分為高技術、中偏上技術、中等技術、中偏下技術和低技術五類,則k=5。顯然,對于整個世界出口,高技術、中偏上技術、中等技術、中偏下技術和低技術五類產品的份額都為20%。該歸類方法克服了現(xiàn)有文獻中簡單地按照產品類別數(shù)進行歸類所帶來的問題。在SITC分類下,各出口產品的世界份額相差懸殊,按照相同的產品數(shù)目歸類后得到的大類產品的份額也會相差懸殊,從而不能直接根據(jù)各大類的出口份額的多少,判斷一個經濟體的出口結構的高低。在本文的歸類方法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是以全世界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為基準的。如果一個經濟體在高技術類產品的份額大,低技術類產品的份額小,則直接意味著該經濟體的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為了直觀顯示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可以按照圖形的形式描述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例如,將出口份額描繪在直角坐標系中,得到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圖,其中,縱軸為各大類產品的出口份額,橫軸為各類產品的技術含量或等級;也可以將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顯示為柱狀圖。通過這種比較,可以對一個經濟體出口的技術結構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顯然,技術結構分布(圖)中的各大類產品,是按照所有子類產品的技術的高低重新歸類而來的,大類中的子類產品的技術水平都一致地高于或低于其他大類中的子類商品的技術水平。所以,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克服了按照傳統(tǒng)產業(yè)進行分類對技術結構測度所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夠準確測度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2.出口貿易的整體技術水平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整體技術水平,即該經濟體出口籃子的整體技術水平,可以定義為該經濟體所有出口產品技術含量的加權和,其中權數(shù)為各類產品的出口份額,記為ETC。其中,esj表示某經濟體在產品,j上的出口份額,m表示所有產品的類別總數(shù),j=1,2,m。利用出口貿易的整體技術水平指標,可以橫向比較不同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整體技術水平,考察該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整體技術水平相對高低,也可以考察一個經濟體在某個時期內,出口技術水平的變化趨勢或技術進步情況。3.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高度某個技術含量在一個時期可能意味著高技術含量,但隨著時間推移,世界技術水平的普遍提高,在另一個時期則可能只意味著低技術含量。換句話說,一種產品是高技術產品還是低技術產品,即“技術高度”,不僅僅決定于該產品本身的技術含量,而決定于該產品技術含量相對于同時存在的其他產品的技術含量。于是定義產品的技術高度指數(shù)為TCIj=(TCj-TCmin)/(TCmax-TCmin)其中,TCIj表示產品j的技術高度指數(shù),TCj表示產品j的技術含量,TCmax和TCmin表示與產品j同時期所有產品的技術含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利用產品的技術高度指數(shù),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高度可以定義為該經濟體出口產品的技術高度指數(shù)的加權和,權數(shù)為該經濟體各產品的出口份額,記為ETCI: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高度指數(shù)剔除了世界共同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技術結構升級;該高度指數(shù)隨時間的變化,反映了相對于其他經濟體,該經濟體出口貿易技術結構的升級變化趨勢。如果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高度提高,意味著該經濟體出口的技術結構實現(xiàn)了升級,否則,意味著該經濟體在自由貿易中,產業(yè)被低端化。所以,該指標在國際貿易理論和發(fā)展經濟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四、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及其變遷:1980-2003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或整體技術水平這樣一個深受關注的問題,在經濟政策實踐部門和學術界都存在著不同的觀點。許多文獻(例如,Lall etc.,2006;Schott,2006;Rodrik,2006;樊綱等,2006;Xubin,2006;魏浩等,2005等)也對此做了分析。這些文獻利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了中國出口的某些部門(例如制造業(yè)部門等),或在某個時期中國出口貿易結構某些方面的變化。由于本文中已經對各文獻做了相關評述,在此不再重復。下面應用本文提出的分析出口貿易技術結構的一套新工具,試圖較全面地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及其變遷,并通過與相關國家(或經濟體)的比較,對中國出口貿易的發(fā)展形成一個準確的認識。 (一)原始數(shù)據(jù)根據(jù)上文提出方法,本文分析中國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需要如下原始數(shù)據(jù):全世界所有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均收入(即人均GDP),GDP,以及SITC2三位碼分類水平上各產品的出口貿易額。除特別說明外,本文采用的原始數(shù)據(jù)全部來源于聯(lián)合國貿易發(fā)展委員會(UNCTAD)的國際貿易分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和世界銀行的WDI數(shù)據(jù)庫。各國(或經濟體)各類產品的貿易數(shù)據(jù)采用當前美元價,各國(或經濟體)GDP采用PPP當前價,人均GDP采用2000年PPP不變價。關于原始數(shù)據(jù)的其他說明略。 (二)各類產品的技術含量SITC分類下的第八類和第七類一般被認為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同時,在中國出口結構中,這二類產品占據(jù)大部分份額,2003年則高達71%,這往往被認為是中國出口具有較高技術結構的證據(jù)。本文對2003年的計算結果(可索取)顯示:在第八類(即雜項制品類)產品中,共有28類子類產品,其中低于中等水平的有15類;在第七類(即機械及運輸設備類)產品中,共有44類子類產品,其中低于中等水平的有11類。這里中等水平是指2003年所有237類產品的技術含量指標的中位數(shù);而且容易看出各子類產品的技術含量之間相差十分懸殊,最低的“844類”產品的技術含量僅為5450美元,最高的“896類”產品的技術含量高達30600美元:這都說明被認為高技術產品的大類中,確含有許多低技術含量的子類產品。簡單計算可以得出,2003年中國在這二類產品出口中,技術含量指標處于中等水平以下的產品占62%,處于中等以上僅占38%,這進一步說明了中國出口產品多是大類產品中的低端產品。對于其他年份的分析(略),可以得出類似的結果。以上充分說明了在垂直化專業(yè)分工日益加深的情況下,對產品的傳統(tǒng)分類難以捕捉產品的真實技術含量,或者說,在傳統(tǒng)粗略的分類水平或產業(yè)水平上,對一個經濟體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析容易得出嚴重誤導性的結果。由于篇幅所限,從1980年到2003年各年的全部237類產品的技術含量略?!?(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不進位加》(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13《人物描寫一組》第二課時《巧用多種方法寫“活”身邊人物》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五年級語文下冊統(tǒng)編版
- Revision Being a good guest Period 2(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秋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8《懷疑與學問》說課稿 新人教版
- Unit5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Lesson25(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精通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 5 國家機構有哪些 第三課時 《國家機關的產生》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 關注新詞新語讓語言鮮活生動》說課稿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幾》(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二年級上冊
- 1《水到哪里去了》說課稿-2023-2024學年科學五年級下冊冀人版
-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管委會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屆浙江省高三歷史選考總復習模擬測試(八)歷史試題(含答案)
- 六年級2025寒假特色作業(yè)
- 2025年江蘇轄區(qū)農村商業(yè)銀行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完整版教案及反思
- 少兒財商教育講座課件
- (八省聯(lián)考)云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適應性測試 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藥劑科工作人員工作計劃
- 春節(jié)節(jié)后安全教育培訓
- 2025年新高考數(shù)學一輪復習第5章重難點突破02向量中的隱圓問題(五大題型)(學生版+解析)
- 水土保持方案投標文件技術部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