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9章 文言閱讀——歸納概括.doc_第1頁
201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9章 文言閱讀——歸納概括.doc_第2頁
201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9章 文言閱讀——歸納概括.doc_第3頁
201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9章 文言閱讀——歸納概括.doc_第4頁
201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9章 文言閱讀——歸納概括.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系列資料 鄭州市經五路66號400-688-1789 傳播先進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學方法第九章 文言文閱讀第三節(jié)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河北 周洪彩【考綱解讀】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與大綱說明對此考點的要求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這兩點均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皻w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指對文中信息進行提煉和綜合,對所述事件及其細節(jié)進行歸納,對主人公的品質進行推斷,或對所說的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與推理,要求考生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某種發(fā)展導致的結果等等。這種考查經常采用多角度提問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較為全面的內容歸納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指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讀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容。文章中,作者的觀點、看法、態(tài)度有時表現得直露而顯明,有時卻表現得含蓄而曲折,因而這類題的難度也往往較大。它要求考生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進而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或概括。【高考真題回放】(2012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慶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御史、給事中。澍疏動河工冒濫,及外省吏治積弊,尋南漕,革陋規(guī),請浚京口運河,二十四年,出為川東道。 總督蔣攸銛薦其治行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撫。安徽庫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領。澍自為藩司時,鉤核檔案,分別應劾、應償、應豁,御史三十余年之糾葛,豁然一清。瀕江水災,購米十萬石,勸捐數十萬金,賑物核實,災民賴之無失所。又懷遠新漲沙淵阻水,并開引河,導之入淮,淮水所經,勸民修堤束水,保障于鄉(xiāng)村,令民秋后量力分捐,不經吏役, 不出易,不假貸。歲歉備賑,樂歲再捐,略如社倉法而去其弊。 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旌表忠孝節(jié)烈以勵風俗。道光五年,調江蘇。先是洪澤湖決,漕運梗阻,協(xié)辦大學士和陳海運策,而中外分議撓之,澍毅然以身任,親赴上海,籌雇商船,體恤商艱,群情踴躍。是竣,優(yōu)詔褒美,賜花翎。江蘇頻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暢。疏言:“太湖尾閭在吳淞江及劉河、白茆河,而以吳淞江為最要。治吳淞江以通海口為最要。”于是以海運節(jié)省銀二十余萬興工,擇賢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時,條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陽河,將以次舉劉河、白茆、練湖、孟瀆諸工。后在總督任,與巡撫林則徐合力悉加疏浚,吳中稱為數十年之利,語詳則徐傳。晚年將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風痹,未竟其施。后咸豐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遣疏上,優(yōu)詔軫惜,稱其“實心任事,不避嫌怨”。 勇為,胸無城府。用 治漕、治鹽,并賴 生 愈 、黃冕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 皆識之未遇,結為婚姻,后俱為名臣。 (選自清史稿陶澍傳,有刪節(jié))【注】漕:水道運糧。社倉法:用義倉來積谷備荒的方法。風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癥。軫:痛。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陶澍就擢巡撫 擢:升遷B分別應劾,應償,應豁 豁:免除C將以次舉劉河,白茆,練湖,孟瀆諸工 舉:推舉D后咸豐中乃卒行之 卒:最終【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常見實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本題在答題時需要根據上下文,并結合語境來確定實詞義項,力求做到“信達雅”。聯(lián)系前后文,“舉”,顯然為“興起,發(fā)動”發(fā)動之意,而非“推舉、推薦”之意。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3分)出為川東道 于是三十余年之糾葛,豁然一清A. B結為婚姻 并開引河,導之入淮災民賴之無失所 澍毅然以身任C. D 淮水所經,勸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運節(jié)省銀二十余萬興工【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相同文言虛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不同含義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言文常見的考查形式。能力層級為B。本類題答題前,首先要通讀全文,將選項中的句子代入原文,聯(lián)系前后文理解其含義,從而具體區(qū)別加點虛詞的含義。A項中,“為”意義用法不同,分別為動詞,是;動詞,成為。B項中,“的”意義和用法不同,分別為結構助詞,的;代詞,“河水”。C項中“所”意義用法不同,分別為名詞,住所;名詞,所經過的地方。D項“以”意義用法相同,均為介詞,憑借、用之意,用自己的官職(優(yōu)勢)、用海運的方式。3.下列各句編為四組,都能具體表現陶澍“實心任事”的一組是( ) (3分)總督蔣攸銛薦其治行為為四川第一 瀕江水災,購米十萬石,勸捐數十萬金親赴上海,籌雇商船 條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陽河澍見義勇為,胸無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鹽 A. B. C. D.【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選文中人物的特點篩選組合能力。能力層級為C。陶澍作為一個做實事的官員,其性格和品德是多方面的,本項考查的是其“實心任事”的方面,要求考生懂得靈活提煉。本類題答題時主要可以采用篩選法和排除法,直接排除不屬于具體“實心任事”的選項。是總督推薦,并非其“具體”“實心任事”,屬于別人對其的評價,并非其“具體”“實心任事”。故排除,答案自然就是D。4.對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河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陶樹調查了安徽的財務賬目,解決了財務上的難題;他還鼓舞老百姓修筑堤壩以防止水災。B.陶樹在擔任安徽巡撫的時候,在各縣鄉(xiāng)村設置了豐備倉,命令老百姓在秋后量力捐獻,豐備倉種的糧食不得拿出交易或借貸。C.道光五年,在漕運受阻的時候,陶樹首先倡導了以海運代替漕運。D.陶樹除了有很強的辦事能力外,還善于發(fā)現人才,善于利用人才?!敬鸢浮緾【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判斷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本類題目答題前必須對全文內容較為熟悉,答題時將選項對照文中位置,逐項分析。C項中,“首先倡導”錯誤,原文中為“協(xié)辦大學士和陳海運策”,顯然“海運”并非陶樹首先倡導。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為現代漢語。(10分)(1)歲歉備賑,樂歲再捐,略如社倉法而去其弊。(4分)(2)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表忠孝節(jié)烈以勵風俗。(3分)(3)晚年將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奉弊,未竟其施。(3分)【答案】(1)收成不好(就把糧食儲存起來)以備賑災,等到豐年再捐出糧食,此法大略像“社倉法”,但是去除了“社倉法”的弊端。(2)(陶澍)創(chuàng)作編輯了安徽通志一書,表彰忠臣孝子節(jié)婦烈女,以此來勉勵人們崇尚好的風氣和沿襲好的習俗。(3)(陶澍)晚年的時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來生病且中風麻痹,沒有能實施這政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選文句子準確理解和翻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窘馕觥勘绢}翻譯時要結合上下句讀懂大意,抓住古漢語特殊句式及重點實詞和虛詞等。(1)“歉”,糧食歉收;“樂歲”,豐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連詞,用來;翻譯時需要補充被省略主語;(3)“已”,后來,“風”,中風,“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為倒裝句,翻譯時需要調整到正常語序?!敬痤}方法探尋】 技法指導:歸納概括類試題,實際上考查的是考生對閱讀材料整體文意把握的能力。一般會從小處設題,增加選項的干擾性,如果能夠了解一些常見的設錯形式,有助于解答此類試題。那么設錯的方式有哪些呢?本文擬以2012年高考題為例作一番透視,相信對增強考生的識別能力會大有裨益。一、錯位交叉,張冠李戴 命題者在擬制干擾項時,故意把前后發(fā)生的事倒置,或把發(fā)生在此人身上的事說成是發(fā)生在彼人身上的。【例1】(2012年高考廣東)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C選項:道光五年,在漕運受阻的時候,陶澍首先倡導了以海運代漕運?!敬鸢浮緾【解析】由原文“先是洪澤湖決,漕運梗阻,協(xié)辦大學士英和陳海運策,而中外紛議撓之”可知,首先倡導了以海運代漕運的是協(xié)辦大學士英和而非陶澍。此選項的設錯形式就是張冠李戴型。二、以偏概全,說法絕對命題者在擬制干擾項時,故意將此物變彼物或閹割話題,然后取其局部,對有關問題的分析狹窄、片面,不能反映其全貌。【例2】(2012高考湖北卷)下列對正文及注解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A選項:王湛不被人了解,連侄兒王濟也曾以為叔父癡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從不看望叔父,見面不過寒暄而已。【解析】“從不”過于絕對與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幾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爾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幾句罷了。三、查無實據,無中生有此類信息在原材料中完全找不到根據,即干擾項中的其人或其事不是文中固有的,而是命題者為了迷惑考生故意“杜撰”出來的?!纠?】(2010年高考全國二卷)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D選項:康保裔品行端正,嚴謹厚道。他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又擅長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無不中;在與契丹血戰(zhàn)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解析】原文中有“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的語句,但并沒有出現“共同抗敵”的信息,此選項屬于無中生有。四、前后倒置,時空錯位 把前后時間倒置或把事件的時間錯位安排;把此地的事情說成是在彼地發(fā)生的,這類屬于前后倒置,時空錯位。【例4】(2012年高考大綱卷)C選項:郭浩、吳介共同破敵,郭不同意這一做法,被調往金州?!窘馕觥抗徽{往金州的原因是“玠按本路提點刑獄宋萬年陰與敵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與浩意不協(xié)”,而且是在與吳玠共同破敵之后。五、望文生義,曲解原文命題者在擬制干擾項時,故意對材料中的某一詞語或句子加以錯誤歪曲的解釋,從而導致敘述錯誤?!纠?】(2012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對本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選項:薛雪行醫(yī)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辭世,令人痛惜?!窘馕觥勘绢}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項的分析是錯誤的,應該是“痛惜的是他的后人竟然忌諱而不愿宣揚,甘心舍棄你祖父神奇的醫(yī)學成就”。【答題誤區(qū)警示】 在解答歸納概括題時,有些考生往往不從整體出發(f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導致對文章的肢解,對文意理解支離破碎;或者是不進行選項與原文的比較,只是從主觀理解出發(fā),導致選擇失誤。解答此類試題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整體感知:此題型設置錯誤的地方往往極不起眼,所以要求作答時一定要心細。在通讀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將備選答案中的相關內容,逐條與原文相關部分進行仔細比較,看被選項的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凡是對原文內容故意夸大、縮小、曲解、混淆的選項,都是命題者設置的陷阱,應該特別小心。如2012年北京卷第9題C選項:答案內容:李疑不顧自己可能受禍,堅持照顧一位孕婦,但此人卻不知感恩。對應原文:疑命婦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辭支去,不取其報。此題考查的便是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對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文章思路的分析。通過該選項所在的語段,我們可以知道,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李疑不要這個女人報答。而選項表達為“不知感恩”,所以說改變了原文的意思,并且只涉及到“不報”這個詞語的意思。二比較排除此類試題需要從原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內容,然后進行比較,最后做出判斷和選擇。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段“適其時可樂也,得其地尤可樂也,而所游又皆佳土”從三方面提出“游之勝”的標準,引領下文。B潮音巖有一塊雄偉平坦且可坐數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為龍鳴山的重要景點。C作者和同伴游覽了龍嗚山美景,談笑作詩,心情和說,體會到了類似于“浴沂風雩”那樣純正的快樂。D龍鳴山地處幽僻,交通不便,不為人知,作者寫這篇游記,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龍鳴山值得一游?!敬鸢浮緽【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為C。【解析】解答本題要審準題,找出“不正確的一項”,從原文“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飛潮音巖,引以給庖。其西絕頂,巨石雄坦,可坐數十人”一定得弄明白“其西”是誰的西面,從上文可以看出,“其”指代的是“天池”,而不是“潮音巖”。再往上看幾句潮音巖“怪石異態(tài)百出”,絕無“雄偉平坦且可坐數十人的巨石”。故B項理解錯了關鍵代詞的指代意義,所以是錯誤的。本題誤區(qū)沒有對原有信息進行仔細的推敲與揣摩,沒有聯(lián)系上下文?!眷柟逃柧殹块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于仲文,字次武,髫齔就學,耽閱不倦。及長,倜儻有大志,氣調英拔。起家為趙王屬,尋遷安固太守。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遣將檀讓收河南之地。復使人誘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儀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擊,大破威眾,斬首五百余級。以功授開府。迥又遣其將宇文胄渡石濟,宇文威、鄒紹自白馬,二道俱進,復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棄妻子,將六十余騎,開城西門,潰圍而遁。為賊所追,且戰(zhàn)且行,所從騎戰(zhàn)死者十七八。仲文僅而獲免,達于京師。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見之,引入臥內,為之下泣。進位大將軍,領河南道行軍總管。給以鼓吹,馳傳詣洛陽發(fā)兵,以討檀讓。仲文軍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讓擁眾數萬,仲文以羸師挑戰(zhàn)。讓悉眾來拒,仲文偽北,讓軍頗驕。于是遣精兵左右翼擊之,大敗讓軍。檀讓以余眾屯城武,別將高士儒以萬人屯永昌。仲文詐移書州縣曰:“大將軍至,可多積粟。”讓謂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選精騎襲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將席毗羅,眾十萬,屯于沛縣,將攻徐州。其妻子在金鄉(xiāng)。仲文遣人詐為毗羅使者,謂金鄉(xiāng)城主徐善凈曰:“檀讓明日午時到金鄉(xiāng),將宣蜀公令,賞賜將士?!苯疣l(xiāng)人謂為信然,皆喜。仲文簡精兵,偽建迥旗幟,倍道而進。善凈望見仲文軍且至,以為檀讓,乃出迎謁。仲文執(zhí)之,遂取金鄉(xiāng)。毗羅恃眾來薄官軍,仲文背城結陣,去軍數里,設伏于麻田中。兩陣才合,伏兵發(fā),俱曳柴鼓噪,塵埃張?zhí)?。毗羅軍大潰,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獲檀讓,檻送京師,河南悉平。毗羅匿滎陽人家,執(zhí)斬之,傳首闕下。勒石紀功,樹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書記,以英略自詡,尉迥之亂,遂立功名。(隋書于仲文傳)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髫齔就學,耽閱不倦 耽:沉迷B仲文軍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駐扎C讓謂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D毗羅恃眾來薄官軍 ?。狠p視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組是(3分)( )復使人誘致仲文,仲文拒之 仲文僅而獲免,達于京師。讓擁眾數萬,仲文以羸師挑戰(zhàn) 仲文詐移書州縣曰:“大將軍至,可多積粟?!敝傥暮喚瑐谓ㄥ钠鞄?,倍道而進 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A. B. C. D.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于仲文年輕時就胸懷大志,氣度超凡。尉迥發(fā)動叛亂,并派人聯(lián)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為所動,予以拒絕。尉迥對此極為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B于仲文受到賊兵兩路合擊,被迫率領六十多個騎兵突圍而逃,而賊兵窮追不舍,十七八個騎兵為阻擊賊兵而戰(zhàn)死,最終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達京師。C孫子計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于仲文可謂深諳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賊兵將士一片松散之時,挑選精銳,火速出擊,一舉攻占了城武D在平定尉迥之亂中,于仲文運籌帷幄,歷經數戰(zhàn),最終生擒檀讓,斬殺席毗羅。有鑒于此,朝廷為他刻石紀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濱。從此,于仲文功成名就。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讓悉眾來拒,仲文偽北,讓軍頗驕。(5分)譯文: (2)毗羅軍大潰,仲文乘之,賊皆投洙水而死,為之不流。(5分)譯文: 【參考答案】1D【解析】薄:迫近。2. D【解析】寫于仲文拒絕誘招。寫于仲文死里逃生。寫于仲文乘勝追擊,賊兵投水而死的情況。3B【解析】“所從騎戰(zhàn)死者十七八”中的“十七八”是分數“十之七八”。4.(1)檀讓全軍出動來抵抗,于仲文假裝失敗逃跑,檀讓的軍隊很驕傲輕敵。(“悉、偽北、頗“各1分,句意2分)(2)席毗羅的軍隊大敗而逃,于仲文乘機追殺,賊兵都投進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斷流。(“潰、乘、為“各1分,句意2分)【參考譯文】于仲文,字次武,幼年上學,沉迷讀書而不知疲倦。等到長大之后,卓異豪爽,胸懷大志,氣度超凡。從家中被征召出來做官,擔任趙王的屬官,不久升遷為安固太守。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時,尉迥發(fā)動叛亂,派遣部將檀讓攻占黃河以南地區(qū)。又派人誘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絕了他。尉迥對他不聽從自己非常憤怒,派遣儀同宇文威進攻他。于仲文迎戰(zhàn),大破宇文威的軍隊,斬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開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將宇文胄渡過石濟,宇文威、鄒紹從白馬出兵,兩路并進,又進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計自己支撐不住,就扔下妻子兒女,率領六十多個騎兵,打開城池西門,沖破重圍而逃。被賊兵追趕,邊戰(zhàn)邊逃,跟隨的騎兵戰(zhàn)死的有十之七八。于仲文僅一人死里逃生,到達京師。尉迥于是殺了于仲文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高祖見到于仲文,把他請到自己的內室,替他傷心哭泣。提升他為大將軍,兼任河南道行軍總管。把朝廷的樂隊給他,讓他乘驛車火速到洛陽去發(fā)兵,來討伐檀讓。于仲文的軍隊駐扎在蓼堤,距離梁郡七里,檀讓擁有數萬軍隊,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來挑戰(zhàn)。檀讓全軍出動來抵抗,于仲文假裝失敗逃跑,檀讓的軍隊很驕傲輕敵。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銳部隊從左右兩側夾擊賊兵,使檀讓的軍隊大敗。檀讓率領殘余的軍隊駐扎在城武,部將高士儒率領一萬軍隊駐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發(fā)公文到各州縣說:“大將軍來了,應多多聚集糧食?!碧醋屵€認為于仲文不可能馬上就到,正在殺牛犒勞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選精銳的騎兵襲擊他,一天便趕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將席毗羅,擁有十萬軍隊,駐扎在沛縣,將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兒女在金鄉(xiāng)。于仲文派遣人假稱是席毗羅的使者,對金鄉(xiāng)城的守主徐善凈說:“檀讓明天午時到達金鄉(xiāng),將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賞賜將士。”金鄉(xiāng)人認為真的這樣,都很高興。于仲文挑選精銳士兵,假豎起尉迥的旗幟,兼程前進。徐善凈望見于仲文的軍隊將要到達,還以為是檀讓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謁見。于仲文捉拿住他,奪取了金鄉(xiāng)。席毗羅依仗人馬眾多,來迫近官軍,于仲文背城布陣,在距離軍隊幾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設下埋伏。兩陣剛剛交鋒,伏兵出動,他們都拖著柴枝擂鼓吶喊,塵埃布滿天空。席毗羅的軍隊大敗而逃,于仲文乘機追殺,賊兵都投進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斷流。俘獲了檀讓,用囚車把他送到京師,黃河以南地區(qū)全部平定。席毗羅躲藏在滎陽的一戶人家,被捉出斬首,把他的首級送到京師。朝廷為于仲文刻石紀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濱史臣說:于仲文博覽群書,拿出眾的謀略稱許自己,平定尉迥之亂,功成名就?!局R集錦】文言文中常見的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它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而形成的句法格式,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一般有下面幾種情況:1、“奈何”“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何”) “奈何”“如何”“若何”是表示疑問的固定結構。其中“奈”、“如”、“若”等是動詞,表示辦、處置、對付的意思;“何”是疑問代詞,表示怎么、怎樣的意思?!澳魏巍薄叭绾巍薄叭艉巍敝虚g插入的是名詞、名詞短語、代詞或動詞短語。整個固定結構在句中作謂語,可以翻譯為“把怎么樣”或“對怎么辦”。“如之何(其)”、“若之何(其)”還可以放在動詞前面,作狀語,表示反問,譯為“為什么”、“怎么”?!捌洹笔钦Z氣詞,用于加強反問語氣,可不譯?!澳沃巍?、“如之何”、“若之何”中的“之”已經虛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