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競賽題 國賽論文 2007aaa1_第1頁
經(jīng)典競賽題 國賽論文 2007aaa1_第2頁
經(jīng)典競賽題 國賽論文 2007aaa1_第3頁
經(jīng)典競賽題 國賽論文 2007aaa1_第4頁
經(jīng)典競賽題 國賽論文 2007aaa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于差分方程的人口預測模型摘要本文針對我國人口增長中出現(xiàn)的新特點,建立了兩個符合實際情況的預測模型。 模型一:基于 Logistic 模型,建立了含市、鎮(zhèn)、鄉(xiāng)人口相互流動關系的微分方程模 型,求得全國總人口數(shù)在短期內將持續(xù)增長,到 2010 年、2020 年分別為 13.59 億和 14.44 億,具有較好的中短期預測效果。 模型二:從年齡轉移與總和生育率出發(fā),建立了離散型人口發(fā)展模型。 1.針對性別比例,引入女性比例轉移矩陣,利用計算機進行隨機模擬,建立起動態(tài)的女性比例轉移矩陣; 針對人口遷移,引入人口遷移率矩陣,將遷移率標準化后利用平均遷移率實現(xiàn)了對遷移人數(shù)的預測; 針對死亡率,利用分段

2、加權法估計其隨時間的變化,得到了較好的預測結果; 針對老齡化和出生高峰,將其轉化為育齡婦女占總人口的比例,實現(xiàn)了量化預測。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利用 MATLAB 編程求解,全國總人口將呈現(xiàn)短期增加、中期 2.3.4.平穩(wěn)、長期緩慢下降的趨勢。其中總人口在 2010 年、2020 年將分別達到 13.63 億和 14.57 億人;在 2039 年將達到人口高峰 14.65 億人,性別比逐步逼近 46.7,69 歲以上人口將超過 4 億人,占總人口的 27.48。 模型一需要的原始數(shù)據(jù)少,操作簡單,適合于中短期預測,但長期預測效果不佳; 模型二綜合考慮了各因素,對中短期和長期均有較好的預測效果,但所

3、需數(shù)據(jù)量大,操作較為復雜。 關鍵字Logistic 模型人口發(fā)展模型轉移矩陣計算機模擬遷移率1 1.問題重述人口預測是國家工作中的重點,關系著國家的發(fā)展方向和命運。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jù)已有數(shù)據(jù),運用數(shù)學建模的方法,對我國人口做出分析和預測是一個重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人口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特點,例如,老齡化進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xù)升高,以及鄉(xiāng)村人口城鎮(zhèn)化等因素,這些都影響著我國人口的增長。2007 年初發(fā)布的國家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對此做出了進一步的分析。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和人口增長的上述特點出發(fā),參考相關數(shù)據(jù),建立我國人口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并由

4、此對我國人口增長的中短期和長期趨勢做出預測;特別注意指出模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 2.問題分析一個社會(國家、省市、地區(qū))人口的變化和隨時間的發(fā)展過程,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社會制度、自然環(huán)境、生活水平、科學文化水平、戰(zhàn)爭、自然災害和移民等等, 都能嚴重地影響社會人口的發(fā)展過程。然而,嬰兒的出生、人口的死亡、居民的遷移卻是決定該社會人口變化的直接原因,近年來我國人口發(fā)展出現(xiàn)的一些新特點,如老齡化進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xù)升高,以及鄉(xiāng)村人口城鎮(zhèn)化等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通過這三個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成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人口增長模型關鍵。 建立模型對人口發(fā)展過程進行定量預測,就是根據(jù)現(xiàn)有

5、的人口統(tǒng)計資料和原始數(shù)據(jù),從當前實際的人口狀況出發(fā),并對未來的人口發(fā)展過程,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應用科學的方法,預測出未來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口發(fā)展趨勢,包括人口總數(shù)、人口的性別、年齡和城鄉(xiāng)結構,人口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長率的變化以及在未來的人口構成中勞力和撫養(yǎng)水平及老化水平等。 3.模型假設針對本問題,建立如下合理的假設: 題中所給數(shù)據(jù)能反映我國人口變化的基本情況; 1.2.3.一些重大,如戰(zhàn)爭、自然災害等對人口預測的影響暫不考慮; 所給數(shù)據(jù)都是年末數(shù)據(jù),也即下一年年初數(shù)據(jù),如 2001 年總人口實質上也表示 2002 年初的總人口; 今年所統(tǒng)計的i 歲的人口在下一年年初均為i +

6、1 歲; 生育模式不隨時間變化。 4.5.2 4.符號說明5.模型建立與求解5.1. 數(shù)據(jù)預處理 題中所給 5 年我國人口 1%調查數(shù)據(jù)是對人口的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由于數(shù)據(jù)的不完備性,并不能由它來估計當時的全國總人口數(shù)。但基于抽樣調查的等概率性,可以認為它所反應的市、鎮(zhèn)、鄉(xiāng)三個地區(qū)的人口比例及男女比例是與實際較為接近的。從中國人口統(tǒng)計年鑒 20061可以得到 20012005 年具體的全國總人口數(shù)。進而可以得到各部分人口數(shù)。所得數(shù)據(jù)見表 1。 例: 2001年市實際男性總人口=2001年全國總人口 當年抽樣調查中市男性總人口當年抽樣調查總人口表 15 年間各部分人口數(shù)3年份 20012002200

7、320042005城市男 1546616803167791667718149城市女 1542016804168431688918092鎮(zhèn)男 8394821399611006011276鎮(zhèn)女 815479049705990111117鄉(xiāng)男 4127140566392223936036661鄉(xiāng)女 3892338164367183710035461總人口 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符號 說明 單位 N (t )在t 年初的總人口數(shù) 萬人 Nm最大人口容量 萬人 r人口固有增長率 l各地區(qū)間人口遷移系數(shù) xi (t)第t 年年初有i 歲的人口數(shù) 萬人 mi (t)第t

8、 年i 歲人的死亡率 gi (t)第t 年i 歲人口的遷入量 萬人 ki (t )第t 年女性人口在i 歲人口中所占比例 hi (t )第t 年生育模式 b (t)第t 年總和生育率 a1, a2育齡期范圍, a1 = 15, a2 = 49歲 hi (t)第t 年i 歲人的后向死亡率 mi (t)第t 年i 歲人的前向死亡率 o i (t )第t 年i 歲人的遷移率 5.2. 模型一:基于人口遷移的 Logistic 阻滯增長模型 5.2.1. 模型建立: 考慮單一地區(qū)只受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條件限制的 Logistic 阻滯增長模型2:dN(t) = rN(t)(1- N(t) )dtNm其中r

9、 為固有增長率。N (t), Nm 分別表示第 t 年的人口數(shù)和此條件限制下的最大人口容量。因子rN (t ) 體現(xiàn)了人口自身的增長趨勢,因子 (1- N(t ) Nm ) 則體現(xiàn)了資源和環(huán)境對人口增長的阻滯作用,人口增長是兩個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 現(xiàn)在考慮市、鎮(zhèn)、鄉(xiāng)三個地區(qū)的總人口變化規(guī)律,假定在一段時期內,這三個地區(qū)各自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沒有太大變化。然而居民在三個地區(qū)間的遷移會對總人口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對原 Logistic 模型進行修改,得到多地區(qū)條件下的改進模型: dN1(t )N1(t )N 2(t )N2 (t )+ l21+ l31= r1 N1(t )(1-)dt

10、NNN1m2m2mdN (t )N (t)N1(t ) + lN3(t ) )+ l= r N (t )(1-222 21232dtNNN2m1m3 m dN (t)N (t)N (t)N (t)= r3N3 (t)(1- 3+ l13 1l23 2)3dtN3mN1mN2m其中 p, q =1,2,3. 分別表示市、鎮(zhèn)、鄉(xiāng)這三個地區(qū), lqp 是遷移系數(shù),正數(shù)時表示遷入,負數(shù)時表示遷出。lqp / Nm 體現(xiàn)了居民從地區(qū)q 遷到地區(qū) p 時對地區(qū) p 人口增長的影 響。 為求解此方程,不失一般性的取Dt = 1,則原微分方程組化為差分方程組: N (t)N2 (t) + lN2 (t)+ l

11、N (t +1) - N (t ) = r N (t)(1-1 111 12131NNN1m2m2mNN (t )N1(t)N3 (t) )(t +1) - N (t) = r N (t)(1 -+ l+ l2222 21232NNN2m1m3mNN (t )N1 (t)lN2 (t)+ l(t +1) - N (t) = r N (t )(1-3N3m333 31323N1mN2m5.2.2. 模型求解: 1.求解 r考慮到育齡婦女生育率信息的殘缺,用年齡為 i 的育齡期婦女占總人口的比例 pi (t )與對應每個年齡生育率的乘積和來表示年t 的出生率。 a 2r = pi (t)bi (t

12、 )i =a1取t = 2001 ,可得到市、鎮(zhèn)、鄉(xiāng)的固有增長率: r1= 0.00907, r2= 0.0107, r3 = 0.012334 2.求解 Nm由經(jīng)驗公式 Nm = N(t ) (1- r r0) ,其中 r0 = 0.029 ,為世界人口固有增長率,可得 2001 年各地區(qū)最大人口容量(單位:萬人): N1 = 139488, N2 = 26228, N3 = 44944 。 3.求解l為求解l ,把 2002 年和 2001 年的數(shù)據(jù)都帶入阻滯增長模型,聯(lián)合以下三個遷入遷出方程可解遷移系數(shù)l 。(見表) r1l21 = r2l12NN2 m1mr2l32 = r3l23N3

13、mN2 mr lr l 3 13 = 1 31N1mN3m表 2遷移系數(shù)l4.求解 N p (t + 1)由所求得的系數(shù)r , Nm , l ,把 2001 年作為初始年,用 MATLAB 求解可得以后各年全國總人口數(shù): 表 3模型一對全國總人口數(shù)的預測5.2.3. 模型分析: 1.結果分析 由表 3 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在短時間內仍會繼續(xù)增長,增長水平為每年 1000 萬人左右,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國總人口將達 13.59 億人與 14.44 億人。 5年代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預測人數(shù)(億人)12

14、.94 13.03 13.12 13.22 13.32 13.41 13.50 13.59 13.68 13.77 實際人數(shù)(億人)12.92 13.00 13.08 誤差() 0.13 0.26 0.39 年代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預測人數(shù)(億人)13.86 13.94 14.03 14.11 14.19 14.28 14.26 14.44 14.52 14.61 年代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30 2035 2040 2045 預測人數(shù)(億人)14.69 14.78 14

15、.86 14.95 15.04 15.12 15.30 15.76 16.24 16.82 市 p = 1鎮(zhèn) p = 2鄉(xiāng) p = 3市q = 1021.13720-0.1108025鎮(zhèn)q = 214.5518203.735552鄉(xiāng)q = 3-0.467488022.893160 2.敏感性分析 由模型的建立原理可知: N (t) r(1 - r Nm ) r(1 - r) ,故 N (t ) 將隨r 的增加成二次冪增長,而 r = 女性比例生育模式,女性比例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認為 r 正比于生育模式,又因為生育模式正比于總和生育率,故 N (t ) 與總和生育率成二次正相關,即整個模型對總

16、和出生率十分敏感。 3. 模型優(yōu)點 基于傳統(tǒng)的 Logistic 模型,建立起市、鎮(zhèn)、鄉(xiāng)人口間的相互流動關系,綜合考慮了出生率、死亡率與遷入遷出對人口增長的影響,對 Logistic 原模型做了合理的擴充,使其更符合實際情況,預測效果良好。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對難以求解的微分方程采用差分方程代替,降低了解題難度,使模型易于實現(xiàn)。 4.模型缺點 i.由于采用了差分方程的近似代替,整個預測結果均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大,這是不符合生物學規(guī)律的,故此模型對人口的中短期預測較好,長期預測則難以讓人信服。 ii.沒有考慮性別比對年齡結構的影響,且只能對總人口數(shù)進行預測,無法對性別比和年齡結構做出相應的預測。

17、5.改進方向: i.ii.采用先進的工具軟件對微分方程求解,得到模型預測的準確結果。 分段對模型進行調整和改進,減少累加誤差。 5.3. 模型二:離散人口發(fā)展方程模型 5.3.1. 模型建立分析 由于模型一的局限性,需要進一步分析各因素對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影響??紤]一個地區(qū)第t +1年初的人口,它有三類主要來源: i.ii. iii.本地區(qū)第t 年存活下來的人; 本地區(qū)第t 年出生并存活下來的人; 外部地區(qū)第t 年遷入或遷出本地區(qū)的人。為定量描述這些因素對人口數(shù)的影響,建立如下人口發(fā)展模型3: 5.3.2. 模型建立 針對一個地區(qū) p ,若第t 年年初有i 歲人口數(shù) xi (t) 人,則由假設 4

18、 第(t +1) 年年初這些人為(i +1) 歲。若 mi (t) 為這批人在一年內的死亡率, gi (t) 為遷移進來的人口數(shù),則(t +1) 年年初(i +1) 歲的人口數(shù)為 xi (t)(1 - mi (t) + gi (t )。0 歲人口數(shù) x0 (t) 需通過婦女生育 情況另行計算,人口發(fā)展方程數(shù)據(jù)流程圖如圖 1 所示: 6 +圖 1人口發(fā)展方程數(shù)據(jù)流程圖于是有人口發(fā)展方程的離散形式:a 2f (t ) = b (t)ki (t )hi (t) xi (t);i= a1x0 (t) = (1 - m00 (t )f(t );x1 (t +1) = (1- m0 (t )x0 (t)

19、+ g0 (t );x2 (t +1) = (1- m1 (t ) x1 (t ) + g1 (t);LLxm (t +1) = (1- mm-1(t) xm-1(t) + gm-1( t);其中,ki (t ) 是女性人口在該年齡組中的比例,hi (t ) 為生育模式,b (t) 為總和生育率。b (t) ki (t) hi( t) xi( t) 是t 年代年齡為i 的所有婦女在一年中所生嬰兒數(shù)。a1, a2 為育齡期, a1 = 15, a2 = 49 。這是一個以年度為時間間隔的差分方程組,并且考慮了嬰兒死亡率 m00(t) 的影響。令bi (t) = (1- m00(t)(1 - m0

20、 (t)ki (t)hi (t), i = a1, a1+1,L, a2; 引進向量和矩陣符號: x1(t) g0 (t ) x(t) = M ,g(t) = M , xm (t ) gm -1 (t )0 0001- m2 (t )O0ML1- m (t)H(t) = 1 M0 L1 - mm-1 (t)ba1 (t )Lba1 (t ) 0L0B(t ) =0L007 則差分方程組可以寫成向量形式: x(t +1) = H(t )x(t) + b (t)B(t )x(t) + g(t )式中矩陣 H (t) 為從t 到t +1年的人口狀態(tài)轉移矩陣, B(t ) 為生育矩陣, g(t) 為人

21、口遷移數(shù)。 5.3.3. 參數(shù)預測 1.狀態(tài)轉移矩陣H (t)由模型要求,可對H (t) 做如下估計: 由于表中所給的死亡率hi (t) 是后向死亡率,需要將其轉換成前向死亡率 mi (t) 才能用于人口發(fā)展方程模型,轉換方程為:1- mi (t ) =1 (1+hi (t) ; 考慮數(shù)據(jù)誤差和生物生存規(guī)律,對人口按 0,14,59,1014,8589,90 分為 20 組; 分別計算組內死亡率,同組內死亡率取相同值,以得到較為穩(wěn)定的分布規(guī)律, i.ii.(男性比例 死亡率+女性比例 死亡率)其中,年齡i 的組內死亡率h (t ) =iii.(男性比例+女性比例)i以上計算得到從t 到t +1

22、年的人口狀態(tài)轉移陣H (t) ,考慮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的死亡率會逐漸降低,而兒童和老年人的死亡率受此影響較大,中年人較小, 故可由下式預測各年齡段的死亡率 iv.(1 -1100)mi (t)0 i 1415 i 5960 im (t +1) = (1 -11000)m (t)ii(1 -1100)m (t)i表 4各年齡組的死亡率(1:1000)8年齡 0 14 59 1014 1519 2024 2530 3134 3539 4044 2001 5.58 0.70 0.64 0.41 0.41 0.66 0.45 0.91 1.13 1.79 2002 11.59 0.24 0.

23、49 0.31 0.36 0.26 0.58 0.71 1.01 1.65 2003 5.17 0.19 0.21 0.21 0.12 0.21 0.45 0.89 1.24 1.75 2004 2.56 0.40 0.15 0.31 0.20 0.59 0.55 0.67 0.82 1.31 2005 6.24 0.47 0.27 0.22 0.33 0.37 0.43 0.62 0.93 1.45 年齡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90 90 2001 2.08 4.84 4.79 10.93 16.94 30.52 46.67 80

24、.43 123.71 269.14 2002 2.37 2.84 5.89 9.34 16.34 28.20 49.01 73.24 104.56 155.55 2003 2.48 2.64 6.25 8.84 16.69 28.40 43.82 82.37 131.69 252.08 2004 2.36 4.24 5.95 9.06 14.77 23.96 42.49 65.48 120.17 219.25 2005 2.49 3.50 5.24 8.92 15.18 24.60 41.71 69.24 116.42 275.67 2.生育矩陣B(t )生育陣B(t ) 受嬰兒出生死亡率陣

25、m00 (t) ,0歲人口死亡率陣 m0 (t) ,生育模式陣h(t ) 和女性 在 該 年 齡 組 中 的 比 例 陣 k(t ) 四個方面 的影響 , 可以表示為 : B(t ) = (1- m00 (t)( 1- m0 (t) k(t )h(t) 。m00(t) m0(t) 數(shù)據(jù)已知,下面分別建立對h(t ) 和 k(t ) 的預測模型。 i.生育模式陣h(t )生育模式,實際是指育齡婦女在總體平均意義下單位時間內(通常指一年),每個育齡婦女平均活產(chǎn)嬰兒數(shù)具體在每個年齡上生育的分布形式。在社會穩(wěn)定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它大體服從一個穩(wěn)定的分布。本文用標準化后的均值來估計生育模式。 以某一地區(qū)

26、為例,首先將各年的婦女生育率累加,得到總和生育率,再取各年齡生育率與總和生育率的比值,得到標準化后該年的生育模式,最后對 5 年生育模式取平均, 得到生育模式的估計值。其中 2003 年的數(shù)據(jù)由于統(tǒng)計錯誤,暫不考慮。 bi (t)b (t)2005a 2ii4i= a1t= 2001,t 2003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生育模式為:表 5生育模式ii.女性比例矩陣k(t )k1(t)0k (t )k(t ) = 2O 0k (t)nk(t ) 是一個對角陣,下一年女性比例矩陣可以近似為:k0(t)0k (t)k(t +1) = 1O 0k(t) n-19年齡 15 16 17 18 19 20 21

27、22 23 24 25 26 生育模式 0.01 0.32 0.40 1.67 5.29 18.99 40.41 59.37 86.82 107.10 113.35 115.39 年齡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生育模式 101.11 83.15 69.17 51.96 35.69 29.84 18.58 18.28 11.82 8.73 6.48 4.86 年齡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生育模式 3.24 2.27 1.40 0.87 0.54 0.67 0.47 0.33 0.17 0.27 0.45

28、其中k0 (t) 為上一年出生的女嬰所占的比例,根據(jù)近年統(tǒng)計資料可知出生女性比例一直在較低的水平進行波動,又因為出生女性比例為隨機值,因此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為持在低水平的隨機模擬方法給出k0 (t ) 。 例如,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取市的模擬區(qū)間為0.4604,0.4638,而對于鄉(xiāng),則是一個較低的水平0.45,0.4527,以后各年初生兒的女性比例都可以在相應地區(qū)的模擬區(qū)間上隨機取值。這樣既保證了女性比例的波動性,又保證了它的地區(qū)差異性。 3. 總和生育率 b (t)總和生育率是一定時期(如某一年)各年齡組婦女生育率的合計數(shù),說明每名婦女按照某一年的各年齡組生育率度過育齡期,平均可能生育的子女數(shù),

29、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標之一。 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在不同的時期, b (t) 有不同的取值。由題中所給數(shù)據(jù)可知,不同地區(qū)的總和生育率有較大差距,近些年來,國家生育政策有所放寬。由此,可以預測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各地區(qū)總和生育率將趨于平衡,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將達到總和生育率為 2.1 的人口穩(wěn)定狀態(tài)。又根據(jù)國家有關部門預測,全國總和生育率在未來 30 年應保持在 1.8 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人口與經(jīng)濟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故可取 t= 2030 年時市鎮(zhèn)鄉(xiāng)的總和生育率都達到 1.8,當 t = 2050 年時達到穩(wěn)定的總和生育率2.1,取各時間段間 b (t) 為線性變化。以市為例,可以給出

30、如下的總和生育率b (t) 的分段函數(shù): 1.8 - b (t) = b (t) -1.02001 t 2030; 2030 - tt - 2001b (t) -1.8 2.1- b (t ) =2030t 2050;2050 - tt - 20304.人口遷移數(shù)g(t)考慮多個地區(qū)時,對 g(t) 的預測采用按年齡有比例遷移的方法。對某一年齡 i ,求出第(t +1) 年相對于第t 年的遷移比例( xi (t +1) - xi (t) xi (t) ,并將其標準化,正數(shù)表示遷入,負數(shù)表示遷出。分別取 2001、2002 與 2004、2005 兩組數(shù)據(jù)的均值,可得遷移率si (t ) 。 在

31、社會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可認為si (t ) 不會隨時間有太大變化。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由國家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可設各地區(qū)每年有 1%的人口按此比例遷移,則 g(t) 的表達式為: g(t) = 1% s (t )x( t)5.人口出生高峰 我國人口在 19841990 年出現(xiàn)了的三次人口出生高峰,這將導致 2005 年后的十幾年中,育齡婦女占總人口的比例增加,進而引起出生人口和總人口的增加。由于出生高 10 峰與大約 20 年后的育齡婦女比例有直接關系,為了解出生高峰對總人口的影響,我們采用對大約 20 年后育齡婦女比例進行加權預測。由國家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中提供的出生高峰圖,可以估計所加權值 p

32、 在 1.2 左右。 5.3.4. 模型求解 將上面所得各參數(shù)代入人口發(fā)展方程,用 MATLAB 求解4可得出以下數(shù)據(jù):1.市鎮(zhèn)鄉(xiāng)及全國人口總數(shù) 表 6市鎮(zhèn)鄉(xiāng)及全國人口預測(萬人)2.各年齡段人數(shù)表 7不同年齡段人口數(shù)預測3.女性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表 8女性人口百分比預測5.3.5.結果分析與檢驗1. 由表 6 可得,全國人口在 2010 年、2020 年的人口將達 13.63、14.57 億人,同國家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 中的預測值高度一致,且由圖 2 看出,全國人口將呈現(xiàn)在短期內增長、中期平穩(wěn)過渡、長期緩慢下降的趨勢,在 2039 年達到峰值 14.65 億 人,這符合我國的人口政策。 11

33、年代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女性人數(shù) 63466 65774 68205 69673 69637 69267 69132 69000 68205 66885 總人數(shù) 130715 136282 142103 145789 146197 145924 146191 146525 145447 143189 女性比例 48.55 48.26 48.00 47.79 47.63 47.47 47.29 47.09 46.89 46.71 年代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34、2045 2050 兒童(014 歲) 22658 23512 27375 28557 24982 20877 19953 22024 23297 22265 中年(1559) 91480 92979 90423 89911 87767 85885 83517 81290 78055 73886 老年(60 ) 16576 19790 24305 27321 33449 39161 42721 43210 44095 47039 年代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市 31337 32112 32708 32936 3263

35、5 32210 31877 31415 30575 29481 鎮(zhèn) 16907 17531 18195 18634 18698 18657 18672 18685 18512 18191 鄉(xiāng) 82471 86638 91200 94219 94864 95057 95641 96425 96360 95517 總人口 130715 136282 142103 145789 146197 145924 146191 146525 145447 143189 圖 2全國人口預測曲線圖2.由表 7 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來越大,并在 2031 年突破 4 億大關,占總人口的 27

36、.48,老齡化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圖 3年齡結構變化預測圖3.由表 8 看出,我國人口的另一個特點是男女比例失調,若按目前出生人口的性別比持續(xù)下去,到 2015 年后,性別比將低于正常水平 48%,新進入婚育年齡人口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婚姻擠壓問題凸現(xiàn),可能導致的社會秩序混亂將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嚴重隱患。 4.由圖 2 可以看出,19841990 年間的人口出生高峰期,直接導致了 20052015 年的嬰兒出生高峰,并間接引起了 20302045 間的人口總數(shù)波動,且在 2039 年出現(xiàn)了人口總數(shù)峰值,說明人口出生高峰將產(chǎn)生不止一代的影響,應盡量避免高峰期的產(chǎn)生。 12 5.3.6. 敏感性

37、分析 1.總和生育率 b由模型的構建過程可知,總和生育率對預測結果有著重大影響,此點可由圖 4 說明: 圖 4全國總人口隨總和生育率的變化圖由圖 4 可知,隨著 b 的增大,總人口數(shù)和其變化趨勢都將產(chǎn)生較大變化,若要維持人口的長期穩(wěn)定, b 應在 2.0 左右,與 2.1 的更替水平相接近;若要控制現(xiàn)階段人口的過快增長,則 b 值應適當?shù)陀?2.0。b 1.8 的效果可參照圖 2;可知模型對 b 非常敏感。 2. 遷移率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進一步推廣,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的總和生育率將趨于一致,在此前提 下,分別取遷移率為 1/100,1/80,1/50,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表 9遷移率對總人口的影響表

38、中數(shù)據(jù)說明隨著遷移率的增加,總人口數(shù)將降低,這同城市的低生育率、低死亡 率相符合,同時表中總人口數(shù)目變化不大,也說明模型對遷移率的敏感性不高。 3.老齡化和出生高峰老齡化和出生高峰都將對年齡結構產(chǎn)生影響,它們主要通過影響某一時段育齡婦女占總人口的比例來引起人口的總數(shù)的變化,因而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育齡婦女的比例來對13遷移率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1/100 136282 142103 145789 146197 145924 146191 146525 145447 143189 1/80 135950 141530 14499

39、8 145225 144759 144795 144880 143583 141150 1/50 135895 141407 144818 145043 144594 144651 144741 143435 141000 老齡化和出生高峰的影響進行預測,表 10 是預測結果:表 10 不同權值下育齡婦女比例對總人口的影響由表 10 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隨著育齡婦女加權因子的減小,也及老年化突出程度增加和出生高峰嚴重程度的減少,總人口數(shù)將減少,說明模型對老齡化和出生高峰的處理符合實際情況。同時可以看出,它們對總人口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而模型對老齡化和出 生高峰比較敏感。 4.性別比例聯(lián)合觀察表 6 和表 8 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對性別比例對總人口的影響做大致了解,從表 11可以看出,總人口隨著女性比例的降低而降低,符合生物學規(guī)律。 表 11總人口與女性比例()關系表5.3.7. 模型優(yōu)缺點 模型優(yōu)點: 1.充分考慮現(xiàn)階段的人口增長特點,引入性別比例轉移矩陣,利用計算機模擬未來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例,動態(tài)地對人口性別變化做出預測。 對死亡率做出合理的假設,分年齡段地計算各年齡的死亡率,既簡化了模型,也較準確地符合實際。 結合我國當今大量人口遷入城市以及城鎮(zhèn)化進程快速,將人口遷移率引入模型,得到各年市、鎮(zhèn)、鄉(xiāng)的各年人口數(shù)。 八十年代的出生高峰期會使最近幾年的總和生育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