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備戰(zhàn)中考模擬試卷物理分類:滑輪組的省力問題綜合題匯編及答案解析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1.gif)
![全國各地備戰(zhàn)中考模擬試卷物理分類:滑輪組的省力問題綜合題匯編及答案解析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2.gif)
![全國各地備戰(zhàn)中考模擬試卷物理分類:滑輪組的省力問題綜合題匯編及答案解析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3.gif)
![全國各地備戰(zhàn)中考模擬試卷物理分類:滑輪組的省力問題綜合題匯編及答案解析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4.gif)
![全國各地備戰(zhàn)中考模擬試卷物理分類:滑輪組的省力問題綜合題匯編及答案解析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2/13/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5b824612-f0ac-4ad1-b85a-d4f2fb685a18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初中物理滑輪組的省力問題1 為了開發(fā)和利用深海的資源,我國某科研考察隊在遠海進行科學(xué)實驗時,使用母船上的起降設(shè)備,將我國最新自主研制的“潛龍三號”無人潛水器,從母船甲板上吊起并降到海面上,如圖甲所示,該起降設(shè)備利用了液壓裝置、杠桿、滑輪組等,“潛龍三號”潛水器是我國最新研制的具有高智能的自動巡航潛水器,長3.5 米、高 1.5 米、重 1.5 噸,可抵達3850 米深海連續(xù)航行42 小時 48 分鐘、航程15682 公里。(1)起降設(shè)備中滑輪組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乙所示,請你用筆畫線代表鋼絲繩,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 _。(2)該起降設(shè)備若在1min 內(nèi)將“潛龍三號”勻速提升了20m,該過程中鋼
2、絲繩的拉力由電動機提供,電動機的輸出功率是10kW,則鋼絲繩的拉力是多少_?(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_ ?【答案】7500N 50%【解析】【分析】(1) 在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既要考慮到它的省力情況,還應(yīng)注意動力的施力方向。(2)已知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和“潛龍三號”上升的高度,可以得到鋼絲繩拉下的長度;已知電動機的輸出功率,可以得到拉力做的功;已知拉力做的功和做功時間,利用公式 PW得到拉力。t(3)根據(jù) Gmg 和 W有Gh 求出有用功,再根據(jù)= W有100% 求出該滑輪組的機械效W總率?!驹斀狻?1)1 對由兩個動滑輪和兩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可繞線方法有4 股和 5 股兩
3、種,兩種方法都達到了省力的目的,但拉力的方向不同,有5 股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上;有4 股繞線的方法拉力方向向下,根據(jù)題意可知拉力方向向下,因此從定滑輪上固定,如圖所示:(2)2 鋼絲繩端移動的距離snh420m80m把“潛龍三號”提升20m 拉力做的功WPt10103 W60s6105 J鋼絲繩的拉力W6 105 JF7500Ns80m(3)3 “潛龍三號”的重力Gmg1.5 103 kg10N/kg1.5 10 4 N有用功W有Gh1.5 104 N20m3 105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有100%3105 J50%W6100%105 J2 小夏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280 N的物體勻速
4、提起。已知他自身所受的重力為500 N,雙腳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400 cm 2 ,動滑輪所受的重力為120 N,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小夏對地面的壓強為_Pa?!敬鸢浮?7500【解析】【分析】【詳解】小夏對繩子的拉力為F1( G G動 )1( 280N 120N) 200N22小夏受到繩子的拉力F 拉、重力 G、地面的支持力F 支 ,因為小夏靜止,小夏受到的重力等于拉力加上支持力,則地面的支持力F支 G人 F拉500N200N300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小夏對地面的壓力F壓F支300N受力面積S400cm 20.04m 2小夏對地面的壓強F壓300N7500Pap0.04m2S3 如圖所示
5、,用滑輪組提重力為140N 的物體,當(dāng)拉力為 50N 時,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剛好為 0N。若重物與地面的接觸面積-2 2,不計繩重和摩擦,每個滑輪質(zhì)量相同,繩對S=210 m滑輪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豎直方向。若拉力F 為 40N,則定滑輪對天花板的拉力為_N,重物對地面的壓強為_ Pa。3【答案】 901.510【解析】【分析】【詳解】12 滑輪組的動滑輪繞3 段繩,不計繩重和摩擦,當(dāng)拉力為50N 時,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剛好為 0N,拉力的大小11(G+G動 )F =3動滑輪的重力G 動 =3F1-G=3 50N-140N=10N每個滑輪質(zhì)量相同,定滑輪的重力等于動滑輪的重力為10N,對定滑輪受力
6、分析,受到重力、下方兩段繩子的拉力,天花板的拉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得到F 天 =G 定 +2F=10N+2 40N=90N由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定滑輪對天花板的拉力是90N。拉力 F 為 40N 時,滑輪組的動滑輪對物體的拉力F2=3F- G 動 =340N-10N=110N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F 支=G-F2=140N-110N=30N由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物體對地面的壓力F 壓= F 支 =30N物體對地面的壓強F壓30N3p=2 10-2m2 =1.5 10PaS4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將重 120N 的物體勻速提升 2m,拉力為 50N,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及繩重,動滑輪重為 _N,額外功為
7、_,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_?!敬鸢浮?306080%【解析】【分析】【詳解】1 由圖知, n 3,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及繩重,拉力F 1 ( G+G 動 )3則動滑輪的重力G 動 3F G 350N120N 30N2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用 Gh 120N2m 240J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 3h 3 2m 6m拉力做的總功W 總 Fs 50N6m300J額外功W 額 W 總 - W 有用 300J-240J=60J3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有用240J=80%W總300J5 小黃同學(xué)用水平力F 拉動如圖所示裝置,使重200N 的 A 物體 5s 內(nèi)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了 120cm,物體 B 重
8、100N (物體 B 與 A 始終接觸),此過程中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24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16N。若不計滑輪重、彈簧測力計重、繩重和繩與滑輪間摩擦,則滑輪移動的速度為 _m/s ,物體 A 受到 B 施加的摩擦力 _(選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或“為零”),水平拉力F 大小為 _N,水平拉力F 的功率為 _W。【答案】 0.12 水平向右809.6【解析】【分析】滑輪為動滑輪,滑輪移動的速度等于物體移動速度的二分之一;根據(j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得出物體 A 受到 B 施加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物體A 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對A 的摩擦力 f 地加上物體 A 受到 B 施加的摩擦力fA
9、;而滑輪為動滑輪,滑水平拉力F 為 F 左 的 2 倍,據(jù)此計算水平拉力 F 的大?。蝗缓罄肞Fv 計算功率?!驹斀狻? 物體移動的速度v物s物12010 2 m0.24m/st5s則滑輪移動的速度v輪110.24m/s 0.12m/sv物222 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物體B 受到 A 的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平衡力,大小等于16N,則物體 A 受到 B 施加的摩擦力也為16N,方向水平向右。3 物體 A 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對A 的摩擦力加上物體A 受到 B 施加的摩擦力,即F左f地fBA24N16N40N滑輪為動滑輪,則水平拉力F 為F2F左240N8
10、0 N4 水平拉力 F 的功率PFv 輪80N0.12m/s9.6W6 一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起重物,當(dāng)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若忽略繩重、滑輪摩擦,則動滑輪重_N。【答案】 100【解析】【分析】【詳解】因不計繩重和摩擦,由題意可知,效率G物=60%G物G動則動滑輪的重力為G物150NG動 =-G物 =-150N=100N故動滑輪的重力為100N。7 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一重 100N 的物體 M 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拉力F=20N,繩子拉出了 6m ,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_N,物體前進了 _m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_N。(不計滑輪重、繩
11、重和摩擦)【答案】 60240【解析】【詳解】1 由圖可知:滑輪組上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3,所以物體M 與地面間的摩擦力f=nF=3 20N=60N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60N。2 物體移動的距離s物1 s繩 =16m=2m33物體前進了2m 。3 彈簧測力計與定滑輪相連,定滑輪上有兩股繩子,因此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 彈 2F20N 2 40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0N。8 如圖所示,用力F1 和 F2 分別勻速提起物體 C 時,滑輪 _可以看作等臂杠桿(選填“ A或 “ B)”.若物體C 重為 50 牛,滑輪重力不計,則力F2 的大小為 _ 牛.【答案】 A25【解析】【詳解】1 由圖可知, A 滑
12、輪是定滑輪,所以滑輪A 是等臂杠桿。2 滑輪 B 是動滑輪 ,省一半力 ,所以 F2 的大小為 25N。9 用一個動滑輪將重為8N 的物體勻速提高1m,所用豎直向上的拉力為5N,則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 _%;用此動滑輪將重為18N 物體也提高1m 時,所做的總功是_J。(不計繩重和摩擦)【答案】 80 20【解析】【分析】使用動滑輪,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2h,有用功就是將物體提升對物體做的功(WGh ),拉力F做的功為總功( WFs ),再利用機械效率的有總公式求出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根據(jù)W總W有W額 求出額外功,不計繩重和摩擦,使用動滑輪做的額外功就是提升動滑輪做的功
13、W額 G輪 h ,知道提升的高度,可以求出動滑輪重;再利用 F1 G輪G物 求拉力大小,知道s=2h,利用功的公式求拉力做的功(總n功)大小,根據(jù)WGh 求出有用功,利用效率公式求出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詳解】1 使用動滑輪時,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物體被提升的高度h=1m,拉力移動距離snh2 1m2m有用功為W有Gh8N1m8J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5N2m1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有100%8J100%80%W總10J2 根據(jù) W總 W有 W額 可知,額外功為W額 W總W有10J8J2J不計繩重和摩擦,根據(jù)W額G輪 h 可知,動滑輪的重力G動W額2J2Nh1m不計繩重和摩擦,則有F1
14、 G動G物2N 18N10N2拉力做的總功W總F s 10N 2m20J10 如圖所示,某人通過滑輪組將深井中的物體拉至井口.10s內(nèi)被提升了己知物體在2m,物體所受重力 720N,人對繩子水平向右的拉力300N.(不計繩重及摩擦) 求:(1)人做的有用功W有用 ;(2)動滑輪的重力G動 ;(3)人拉起貨物時的機械效率.【答案】 (1) 1440J; (2) 180N; (3) 80%?!窘馕觥俊驹斀狻?1)物體所受重力720N,被提升了2m ,則人做的有用功為:W有用 =Gh=720N 2m=1440J;(2)由圖可知,滑輪組的有效繩子段數(shù)為n=3,根據(jù) F=G +G動,則動滑輪的重力為:n
15、G動 =nF-G=3 300N-720N=180N;(3)根據(jù)= W有用 = Gh = Gh = G ,W總 Fs Fnh Fn人拉起貨物時的機械效率為:G720N=80%。Fn300N 3答: (1)人做的有用功為1440J;(2)動滑輪的重力為180N;(3)人拉起貨物時的機械效率為80%。11 用圖 3 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重為 100N 的物體,已知滑輪重 20N、繩重和摩擦力不計則A手的拉力: F 甲=F 乙;機械效率:甲 =乙B手的拉力:F 甲 F 乙 ;機械效率: 甲 乙C手的拉力:F 甲 F 乙 ;機械效率:甲乙D手的拉力:F 甲 F 乙 ;機械效率: 甲 乙【答案】 D【解
16、析】【分析】【詳解】由圖可知,甲滑輪是定滑輪,使用該滑輪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體的重力;乙滑輪是動滑輪,使用該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體和滑輪總重力的一半,則手的拉力:F甲 F 乙;兩幅圖中的W 有 是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圖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動滑W有輪的重力做功,比甲圖中做的總功要多,所以結(jié)合機械效率公式可知,有用功相W總同時,總功越大的,機械效率越??;所以選 D12 小明在實驗室內(nèi)嘗試用四種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如圖所示,其中所用動力最小的是()ABCD【答案】 D【解析】【分析】【詳解】設(shè)物體重力為G,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A 圖中為斜面,由功的原
17、理可得F1 4m G 2m解得 F1 0.5G;B 圖中為滑輪組,通過動滑輪繩子段數(shù)1G;n 3,所以 F2 3C 圖中為動滑輪,動力作用在動滑輪的軸上,則F 2G;3D 圖中是杠桿,設(shè)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則有F4 4cosG 1 cos 1解得 F4 G。4由此可知動力最小的是D。故選 D。13 如圖所示,甲、乙兩套裝置所用滑輪質(zhì)量均相等,用它們分別將所掛重物在相等時間內(nèi)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相同高度.若 G1G2 ,所用豎直向上的拉力分別為F1 和F2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1 和 P2 ,兩裝置的機械效率分別為1 和2 (忽略繩重和摩擦),則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A F1F212 P1P
18、2B F1F21 = 2 P1P2C F1F212 P1P2D F1F212 P1P2【答案】 B【解析】【詳解】CD不計繩重及摩擦,因為拉力:1F( GG動)nn12 , n23 ,所以繩子受到的拉力分別為:1F1( G1G動)21F2( G2G動)3因為 G1G2 ,故:F1F2故 CD項錯誤;AB因為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W額G輪 h , W有用 G物 h ,所以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額外功相同,總功相同;由W有100% 可知,機械效率相W總同,即:12W又因為所用時間相同,由Pt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P1P2故 A 項錯誤, B 項正確。14 如圖,工人要將一塊重9
19、00N的建材運到10m高處,裝置中每個滑輪重100N ,建材上升的速度是0.8m/s 。在施工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工人的拉力為500NB工人拉繩的速度為2.4m/sC工人做功的功率為400WD工人做功的機械效率小于90%【答案】 D【解析】【分析】【詳解】由兩根繩子承擔(dān)物重,動滑輪和建材總重為1000N,由于有摩擦和繩子自身的重量,所以工人的拉力應(yīng)大于500N,故 A 錯;工人拉繩的速度應(yīng)是物體上升速度的2 倍為 1.6m/s ,故 B 錯;若部考慮繩重和摩擦,工人做功的功率為P=Fv繩 =500N1.6m/s=800W ,由于有摩擦和繩子自身的重量,所以工人做功的功率應(yīng)大于800W
20、 ,故 C 錯;對物體做的有用功為W 有=Gh=900N 10m=9000J,而拉力做的總功應(yīng)大于1000J,所以工人做功的機械效率小于90%,故 D 正確;應(yīng)選D15 如圖所示的滑輪裝置,重為5 牛的物體掛在繩端,力F 作同在滑輪的軸上,滑輪在力F 的作用下以2 米 / 秒的速度勻速向上運動若不計滑輪重及摩擦,則拉力F 的大小和物體向上運動的速度為A10牛, 4 米 / 秒B2.5 牛, 4 米 / 秒C 10牛, 2 米 / 秒D 2.5牛, 2 米 / 秒【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由圖可知,該滑輪是動滑輪,當(dāng)滑輪在力F 的作用下以2 米 / 秒的速度勻速向上運動,重物的速度為 :
21、22m/s=4m/s此時拉力應(yīng)該是物重的2 倍,因此拉力為:F=2G=25N=10N故選 A16 如圖,小華用滑輪組勻速提升一個重為900N的物體,人拉繩的力F 為350N,不計繩重和摩擦,若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2100N 的物體,繩未斷裂,人的拉力為()A650NB 700NC 750ND 800N【答案】 C【解析】【分析】【詳解】由圖可知,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shù):n=3,不計繩重和摩擦,繩子自由端拉力:F1= 1 ( G+G 動),3由此可得動滑輪重:G 動 =3F1-G=3 350N-900N=150N,當(dāng)提起 2100N 物體時,人的拉力:F2= 1 ( G1+G 動 )= 1 ( 2
22、100N+150N) =750N33故選 C17 如圖所示,不計繩子的質(zhì)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平衡狀態(tài)。重物 G1 =100N,每一個滑輪重力均為 20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 處繩子的拉力為50NB G2=280NC e 處繩子的拉力為140ND G2=200N【答案】 C【解析】【分析】【詳解】A由圖知, a、b、c、d 在同一根繩上,拉力相同; e、f 在同一根繩上,拉力相同; G1 由兩根繩子承擔(dān)G1G動2Fb則 b 處繩子的拉力為FbG1G動100N+20N260N2故 A 錯誤;C e 處繩子的拉力為Fe2FbG動260N20N140N故 C 正確;BD G2
23、 由兩根繩子加上f 承擔(dān),則G2G動2FbFfF f2FbG動則G24Fb460N240N故 B、 D 錯誤。故選 C。18 如圖甲所示,重為160N 的物體在大小為2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 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所示,保持拉力F1 不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體勻速向右運動了1m ,若不計滑輪、繩的質(zhì)量和輪與軸間的摩擦,則()A物體向左運動時,拉力F的功率 P =60W11B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f=20NC物體向右運動時,拉力F2=40ND物體向右運動時,拉力F2 所做的功W2=80J【答案】 CD【解析】【分析】【詳解】A由圖甲可知,繩子承擔(dān)物體受
24、到的拉力的段數(shù)n 為 2,物體以 3m/s 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拉力作用下繩子末端的速度為v2v物23m/s6m/s則物體向左運動時,由WFs1PFv 可得拉力 F 的功率ttP1F1v20N6m/s120W故 A 錯誤;B圖甲中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到的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而繩子承擔(dān)力的段數(shù) n 為 2,所以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f2F1220N40N故 B 錯誤;C物體向右運動時,由于物體和地面沒有改變,則所受摩擦不變,方向向左,同時物體向左還受到兩股繩子施加的拉力,每股繩子的拉力為 20N,物體右側(cè)的滑輪為動滑輪,對物體的拉力為 2F2,則有2F22F1f80N解得 F2 =40N,故 C 正確;D在不計滑輪、繩的質(zhì)量和輪與軸間的摩擦?xí)r,物體向右運動時,拉力F2 所做的功W2F2 s240N2 1m80J故 D 正確。故選 CD。19 如圖所示,重 300N 的物體在 20N 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以 0.2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直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辦公環(huán)境下的健康與舒適
- 未來的工作環(huán)境科技與舒適性的平衡
- 現(xiàn)代辦公環(huán)境下的智能配送技術(shù)應(yīng)用實例
- 2024秋七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 第4章 一元一次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 3用合并同類項法解方程說課稿(新版)蘇科版001
-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Reading for Writing 說課稿-2023-2024學(xué)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 Unit 4 Friends Forever Understanding ideas click for a friend 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高中英語外研版必修第一冊
- 2024年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第1課時說課稿 譯林牛津版
- 6 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說課稿)-2023-2024學(xué)年語文六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16《夏天里的成長》(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001
- 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Reading and Thinking Language Focus 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001
- 2022屆高三體育特長生家長會
- 不對外供貨協(xié)議
- 2024屆高考作文主題訓(xùn)練:時評類(含解析)
- 260噸汽車吊地基承載力驗算
- 公司新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培訓(xùn)(車間級)
- 北師大版高三數(shù)學(xué)選修4-6初等數(shù)論初步全冊課件【完整版】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講解學(xué)習(xí)課件
- 企業(yè)更名通知函
- 經(jīng)大量臨床實驗證明,空氣負(fù)離子能有效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 GB/T 12618-1990開口型扁圓頭抽芯鉚釘
- GA/T 458-2021居民身份證質(zhì)量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