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學案并附參考答案_第1頁
師說學案并附參考答案_第2頁
師說學案并附參考答案_第3頁
師說學案并附參考答案_第4頁
師說學案并附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師說學案參考答案高一語文組任鵬教師寄語: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酌鳌緦W習目標】1 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道、惑”,虛詞“乎、而、也、之、于、其、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以及詞類活用等2 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3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緦W習重點】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虛詞以及詞類活用等。【學習難點】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緦W法導學】1、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背誦。2、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背景材料魏晉以來,門第制度十分嚴格,分為高門和寒門,門第觀念嚴重破壞了從師學習的風 氣。到唐代,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關(guān)于韓

2、愈寫此文的背景,從柳宗元的答 韋中立論師道書 中一段可見一斑。 柳宗元說:“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 有, 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 是者數(shù)矣?!庇纱丝梢婍n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師道,勇氣可貴,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1、解題“說”是一種文體,偏重于議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2、作家作品韓愈(768 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 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

3、吏郎”。死 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 的倡導者,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jié)合”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語言 質(zhì)樸,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倡導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駢體 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chǔ),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課前預習、自讀課文,看書下注釋,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義,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標記。二、注音:愚( )句讀()諛()經(jīng)傳()郯( )萇()聃()蟠()巫()各種文言現(xiàn)象-、虛詞1. 乎(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 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 個是“比”

4、,表比較)(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4) 嗟乎!師道之不傳了久矣 (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2. 而(1)人非生 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zhuǎn)折)(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zhuǎn)折)(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8)如是而已(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3. 之(25)(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5、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4)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6)欲人 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7)圣人 之所以為圣(助詞 ,之所以構(gòu)成固定句式)(8)彼童子 之師,授 之 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9)句讀 之不知,惑 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10)巫醫(yī)樂師百工 之 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 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 之(代詞,這,這一類)( 13)作師說以貽 之(代詞,他,指代李蟠)4. 其 (

6、17)(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這不是嗎”)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 于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 于 師(介詞,向)( 3)于 其身也(介詞,對于)( 4)皆出 于 此乎(介詞,從)( 5)不拘 于時(介詞,表被動,被)6. 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 也 (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 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7、)( 3)其為惑 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 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實詞1. 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或師焉,或不焉2. 古今異義(1)古之 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的 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 不必 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是故, 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5)吾 從而 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表目的或結(jié)果的連詞( 6)今之 眾人古義:一般人 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7)小學 而

8、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gòu)3. 一詞多義( 1)師 古之學者必有 師(名詞,老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吾 師 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師者,所以 傳 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師道之不 傳 也久矣(動詞,流傳)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zhu名詞,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 3)道 傳 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惑 矣(形容詞,糊涂)惑 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4. 詞類活用

9、( 1)吾 師 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3)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4)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5)其 下 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 6)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見其 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8)惑 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9)是故 圣益圣, 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動詞使動用法,使學習)三、文言句式1. 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2.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

10、能及(之)( 2)吾從(之)而師之3. 變式句( 1)而恥學于師(于師學,介賓短語后置)( 2)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賢,介賓短語后置)(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4. 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四、重點句子翻譯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譯文 :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的人。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譯文 :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3.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譯文 :我學習的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4.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譯文 :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

11、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 存在的地方。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譯文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6.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惑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譯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譯文: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聞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業(yè)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走進文本根據(jù)下列步驟閱讀文章。一. 誦讀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人為什么要從師a學者必有師;b師者,所以傳道受

12、業(yè)解惑也;c人非生而知之者。 作者認為從師的標準是什么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jié)為從師的結(jié)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nèi)容、范圍, 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yè)、解惑句中的 道”,包含 仁”、義”等具體內(nèi)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yè)”就是下文的 六藝經(jīng)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yè)”中的疑難問題。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第四層:正

13、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里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二. 誦讀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本文運用怎樣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的(1 )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lián)系的第1段正面闡明了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jù),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2 )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jié)

14、。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原因。第三層以 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xiàn) 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 描述,并發(fā)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jié)。三 .分析第 3 段:第 3 段與第 1 段關(guān)系怎樣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 1 段中的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第二層: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 師襄,問禮干老聃的事例??鬃友哉撝械?“三 ”,應(yīng)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 不善者,而 3“我 卻能從其善,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