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_第1頁
牛頓第一定律_第2頁
牛頓第一定律_第3頁
牛頓第一定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 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2) 知道慣性的概念2、過程與方法(1) 通過活動體驗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2) 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1、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認識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教學難點1、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結論的進一步分析2、對牛頓第一定律文字敘述的理解3、怎樣解釋慣性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牛頓第一定律1、提出問題(1)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 34頁第 1頁自然段,看圖 11.5-1 。 討論交流:課文列舉了一類什么現(xiàn)象?自行車、列車等運動的物體,停止施加動力,還會繼續(xù)運動,

2、但最終要停下 來。 根據(jù)你的生活經(jīng)驗或?qū)ι磉吽l(fā)生現(xiàn)象的觀察。類似的例子請再舉幾個?(2) 讓學生做類似實驗:將筆盒放在課本上,在桌面上用力拉動課本。筆盒 隨課本運動,停止用力看看筆盒是否還會運動?(3) “對運動的物體會停下來類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請你提一個相關的問題。 如:運動的物體為什么會停下來?運動要靠力來維持嗎?等。(4) 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運動的物體會停下來“的解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要使一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 力的作用。如果這個力被撤消,物體就會停止運動。科學家伽利略卻通過理想實驗,運用邏輯推理,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了 質(zhì)疑。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并不需

3、要力維持,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 受到了摩擦阻力。讓學生以對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觀點進行評價,談自己的看法。 對同一種現(xiàn)象,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都有其理由。 到底哪個說法正確, 僅僅靠思辨不能回答, 讓我們自己動手、 動腦來探究論證吧2、實驗探究 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怎樣進行實驗呢?(1)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 35 頁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先完整地看 一遍實驗內(nèi)容。(2) 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此實驗過程中,控制哪些條件保持不變?用什么方法控制?(要控制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控制方法:用同一 輛小車,讓小車自斜面頂端 (相等的高度 )

4、從靜止開始滑下。 ) 哪些條件需要發(fā)生變化?用什么方法來實現(xiàn)這種變化?( 要改變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變方法:給水平桌面鋪上粗 糙程度不同的物體 ( 毛巾、棉布 ) 要觀察和記錄哪些數(shù)據(jù)( 要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記錄小車 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3) 學生分組實驗(4) 學生交流觀察到的三種情況下小車運動變化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引起變化的原因。從表格記錄中找出變化規(guī)律。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速度減小得越少。(5) 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如果物體不受力,速度不會減慢,它將永遠 運動下去。3、牛頓

5、第一定律(1) 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 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2) 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的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 變。(3) 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 規(guī)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說明: (1) 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靠力來維持。物體運動之 所以會停下來,是由于物體受到了阻力。(2) 對牛頓第一定律中“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句話的含 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

6、態(tài);原 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變。二、慣性1、演示:讓學生照課文第 36頁圖 11.5-4 所示,把 4 個棋子摞起來。先猜 猜:如果像圖中那樣用尺迅速打擊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處?提問:上面的棋子為什么不和被打飛的棋子一起飛出去呢?2、讓學生閱讀課文第 36 頁有關內(nèi)容:從牛頓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體 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特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 告訴學生:可以通俗地用物體有一種 “習慣性” 或叫“惰 性”來理解“慣性”。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的表 現(xiàn)就

7、是不愿意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 它就保持原來的 運動狀態(tài)。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3、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慣性現(xiàn)象(1) 引導學生嘗試用牛頓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實驗現(xiàn)象:上面的棋子原來的狀態(tài) (靜止) ,由于慣性,它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所以落回原處。(2) 讓同學們談一下乘坐公交車,公交車啟動、剎車時身體的感受。(3) 學生看課文圖11.5-5,討論交流:為什么錘頭松了木工師傅把錘柄在凳子上 撞擊幾下,錘頭就能緊緊地套在錘柄上?(錘子向凳子撞擊時,錘頭和錘柄 一起向下運動,錘柄撞到凳子受到力作用,運動狀態(tài)改變而停止運動,錘頭 繼續(xù)向下運動使錘柄套緊。)

8、(4) 學生看課文圖11.5-5,討論交流:為什么騎車的速度太快,容易發(fā)生事例?(減速、拐彎或剎車時,騎車的人由于慣性身體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向前運動, 從而容易產(chǎn)生事故。)(5)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37頁科學世界 認識人們?nèi)绾卫冒踩?帶防止和減小汽車發(fā)生事故時由于慣性對駕駛員和乘客造成的傷害。達標自查1、讓小車從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分別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運動,小車最后都會慢慢停下來,這是因為得到的結論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車不受力,小車將 _。2、關于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靜止時有慣性,運動時沒有慣性 B、物體保持靜止或勻

9、速直線運動 狀態(tài)時才有慣性C物體受力作用時才有慣性 D、物體的慣性與運動狀態(tài)或是否受力無關3、我國公安部門規(guī)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車駕駛員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帶, 主要是為了減輕下列哪種情況下可能造成對人身的傷害 ()A、汽車加速B、汽車速度過快C、緊急剎車D、汽車突然啟動4、慣性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為了防止由于慣性而造成交 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規(guī)則是()A、某些地段要對機動車輛限速 B、車輛快速行駛時要保持車距C車輛靠右側(cè)行駛D、小型客車的駕駛員必須系安全帶5、畫出在平直公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力的示意圖。6、慣性和慣性定律不同之處在于:_描寫物體運動規(guī)律,_描寫物體本身的 性質(zhì);的成立

10、是有條件的,而_是任何物體都具有。能力提高7、舉例寫出你觀察到的在生產(chǎn)、生活以及交通運輸?shù)确矫姘l(fā)生的慣性現(xiàn)象 的兩個例子,并結合所舉事例分別說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慣性。8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 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物體就會靜止。這個結論是亞里士多德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 行觀察總結出來的。人們確實看到,用力推一個木箱它就運動,停止用力,木箱 就靜止。因為這種現(xiàn)象,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在兩千多年里被人們普遍接受,直到后來伽利略推翻了這個觀點。你認為亞里士多德錯在了什么地方?怎樣解釋上述“推木箱”的現(xiàn)象?12、閱讀材料汽車剎車之后現(xiàn)代社會汽車大量增加,發(fā)生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汽車不 能立即停止,因為司機從看到情況到肌肉動作操縱制動器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要前進一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操縱器剎車到車停下來,汽車又要前進一段距離, 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以上兩段距離之和 即為汽車的停車總距離。F面是一個機警的司機開一輛保養(yǎng)得很好的汽車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