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質報告編制規(guī)定要求作者 :日期 :?附件一:生產礦井地質報告編制提綱及要求為規(guī)范煤礦生產礦井地質報告編制,依照礦井地質規(guī)程、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煤礦安全規(guī)程、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等有關規(guī)定及標準要求 ,制訂了生產礦井地質報告編制提綱,并提出有關要求:一、適用范圍按礦井地質規(guī)程規(guī)定 ,生產礦井每隔 81年,對原地質報告進行修編并按規(guī)定報批。涉及開采煤層、礦界變更和地質條件發(fā)生重大變化的礦井,應及時進行修編并按規(guī)定報批。二、技術要求1、生產礦井地質報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詳終勘探地質報告或上一次生產礦井地質報告為基礎,通過對以往全部地質資料的系統(tǒng)整理和綜合分析研究編制而成的。
2、報告由文字、附圖、附表、附件四部分組成。2、報告的范圍、對象原則上應與采礦許可證范圍保持一致。3、報告應客觀、準確、全面反映地質工作成果,內容要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及資料的繼承性 ,依據充分、結論明確。4、報告中的所有分析測試項目指標,應統(tǒng)一使用(換算到)現(xiàn)行法定計量單位。5、第一次提交生產礦井地質報告屬編制性質 ,再提交生產礦井地質報告屬修編性質。三、生產礦井地質報告文字部分編寫具體要求(一)封面() 告名稱 一 :四川省 +煤田名稱 + 山名稱 +生 井地 告,其中 山名稱 當與采 可 上 明的 山名稱相一致。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 井地 告,需在名稱后面加注提交年份。(2) 告提交 位
3、: 告提交 位 當與采 可 上 明的采 人相一致。(二)封二按 告名稱、 制 位名稱、技 人、 告 寫人,提交 位名稱、 人、 工程 、參與 告 寫人、提交 告日期的次序 排。正式 告的封二必 加蓋 制 位和提交 位的印章 ; 制 位的技 人、提交 位的 工程 、雙方參 人 在打印的名字后 自 名(蓋章),不得只打印或復印代之。(三)正文目 第一章 第一 目的、任 及依據 第二 井田位置、范 及交通條件 第三 自然地理 碼第四 置及生 建 情況 碼第五 周 井開采情況 第二章 井地 工作 第一 以往地 勘探工作 第二 井地 與水文地 工作 第三 原 井地 告的 價 第三章 井地 頁碼第一 地
4、碼第二 含煤地 頁碼第三 構造 第三 巖漿活 第五 巖溶陷落柱 第六 地 構造 價 第四章煤 、煤 及其它有益 碼第一 煤 第二 煤 第三 其它有益 第五章 井水文地 第一 區(qū)域水文地 概況 第二 井充水條件 第三 井涌水量及 第四 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 碼第五 井水文地 型 碼第六 供水 第六章 其它開采技 條件 第一 開采方法及頂底板條件 頁 碼第二 特殊開采 頁 碼第三 瓦斯、煤塵和煤的自燃 頁 碼第四 地溫與地 第五 環(huán)境地 第七章 源 量估算 第一 估算范 和工 指 碼第二 估算方法和參數的確定 第三 源 量 及 段劃分原 碼第四 源 量估算 果 第五 源 量 比與利用情況 碼第六 開
5、拓、準 、回采煤量情況 碼第八章 第一 主要地 成果 第二 與建 料 目 (四)附圖目錄順 序 號圖 號圖 件 名 稱比例尺(五)附件目錄順 序 號附 件 名 稱頁碼(六)附表目錄順 序 號附 表 名 稱頁碼(七)正文文字編排要求1、章名:黑體小二居中2、節(jié)名:黑體小三居中、文字:宋體小四,字符間距為 “標準”4、行距為固定值 22 磅5、選用紙張、頁邊距上、下、左、右均為 2.cm,裝訂線為 0 cm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jié) 目的、任務及依據簡要敘述現(xiàn)礦權人名稱、礦山名稱及其變化過程。礦井所在行政區(qū)劃,經濟屬性,行業(yè)管理隸屬關系,礦井設計單位、設計能力,建井、投產時間,最近核定能力。上一次提交地
6、質報告的名稱、時間、審批情況,本次報告的名稱、所使用資料的截止日期、工作時間、資源儲量估算基準日。編制報告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該時段所做的各項地質工作,依據生產積累的地質資料,對井田地層、構造、煤層、煤質、水文地質及其它開采技術條件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分析、研究、歸納和總結,客觀、準確地反映地質工作成果,為煤礦合理組織生產、實現(xiàn)安全生產 ,制定生產計劃、發(fā)展規(guī)劃和進行技術改造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地質技術資料。任務是對相關因素進行重新評價,修編圖紙等。本次報告所依據的現(xiàn)行主要法規(guī)、所依據的主要地質資料名稱及批復文件。本報告采用的平面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第二節(jié)井田位置、范圍和交通條件1交通位置簡述礦
7、井所在行政轄區(qū)及地理位置 ,礦井至鄰近主要城鎮(zhèn)或交通樞紐的方位及距離。簡述經過本井田的鐵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況。附位置交通示意圖,插圖中要有線段比例尺 ,礦井應基本位于圖的中央并醒目。2. 井田位置與范圍簡述井田與所在煤田的位置關系,現(xiàn)井田的自然邊界線、技術邊界線及采礦許可證核定的平面境界拐點情況(附拐點坐標表),周邊礦井名稱與周邊礦井的邊界關系?,F(xiàn)持采礦許可證編號、有效期年限、批準的井田長寬及面積、開采煤層及上下限標高、地理極值坐標等。第三節(jié)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簡述礦區(qū)及井田的地形、地貌類型。地面極值標高、坡度,地形起伏的總體特征。井口標高、地面工業(yè)廣場地坪標高。2. 地表水系簡述礦
8、區(qū)地表河流的位置、名稱、長度、寬度、流向、枯水與灃水季節(jié)、最小與最大流量、河堤情況等。水庫的名稱、位置、庫容量。沖溝的發(fā)育情況。塌陷積水區(qū)的位置、面積、最大積水深度。礦區(qū)地表水系的徑流情況,歷史最高洪水位標高(要說明觀測時間、觀測位置、資料來源等 ) 及與井口、工廣標高的相對關系。氣象簡述歷年平均氣溫、極值氣溫;歷年最大凍土深度、最早凍結日期、最晚解凍日期;歷年平均降水量、極值降水量及其年份、歷史一次最大降水量及其日期、雨季時間;歷年最大積雪深度、最早霜、雪日期;年平均氣壓、極值氣壓;年平均相對濕度 ,極值相對濕度;年平均蒸發(fā)量、極值蒸發(fā)量 ; 全年主導風向、最高風速。地震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及所
9、屬分區(qū) ,概述歷史上地震發(fā)生的次數、最大震級及地震烈度。第四節(jié)礦權設置及生產建設情況. 礦權設置第一次持有采礦許可證的核發(fā)單位、礦權人、礦山名稱、證編號、面積、載明的開采煤層、上下限標高、有效期限、井田邊界拐點數目。采礦許可證的歷次沿續(xù)情況 (換證原因、可采煤層及井田邊界變化情況)?,F(xiàn)持有效生產許可證的核發(fā)單位、礦權人、礦山名稱、編號、面積、載明的開采煤層、上下限標高、有效期限。2. 生產建設情況建礦批文、依據地質報告名稱及審查批準情況;礦井設計單位、設計能力、參與設計開采的煤層及資源儲量情況、服務年限;礦井建設單位、開工時間、投產時間、現(xiàn)核定能力,歷年的采出量、損失量、動用量及采區(qū)回采率情況
10、。3. 主要生產系統(tǒng)礦井開拓方式、井筒數目、井口坐標、井底標高、井筒特征等內容。水平劃分情況,已報廢水平及現(xiàn)生產水平情況。采區(qū)劃分情況,已報廢采區(qū)及現(xiàn)生產采區(qū)情況。開采順序、煤層群分組與開拓聯(lián)絡方式,采煤方法、工藝及頂板管理方法。提升系統(tǒng)及裝備情況。排水系統(tǒng)的分級情況、各級泵房裝備情況、水倉容積 ,礦井涌水的處理、利用及外排情況。通風方式 , 主要通風機型號、配用電機。通風阻力、總進風量、總需風量、等積孔。運輸方式,主要運輸設備。供電系統(tǒng):地面電源及線路,地面主變電器型號、臺數、下井電壓,井下主變電所的個數、位置。壓風系統(tǒng):地面、井下壓風機臺數、型號,主要供風管路規(guī)格。地面煤炭加工方式及外運方
11、式。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通訊系統(tǒng)。礦井單產、單進、采掘工作面?zhèn)€數及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第五節(jié)周邊礦井開采情況簡述本礦井與周邊礦井(包括閉坑礦井)的位置關系,自然邊界、技術邊界等情況。分礦井簡述礦權人名稱、礦山名稱、礦井設計單位、設計能力 ,建井、投產時間,最近核定能力,井田長寬及面積、開拓方式,水平劃分、采煤方法、載明煤層、上下限標高,現(xiàn)已開采動用煤層、動用范圍、礦井涌水情況、采空區(qū)積水、礦井瓦斯等級、煤塵爆炸性、煤的自燃傾向性等級 ,井田邊界煤柱的留設情況,明確相互間是否存在不安全隱患 ,有超層越界行為的要說明現(xiàn)已采取的措施及保證情況(附周邊礦井示意圖)。第二章 礦井地質工作第一節(jié)以往地質勘查工
12、作按資源勘查階段、礦井建設階段及礦井生產階段分別總結(附分時段的勘探工程量統(tǒng)計表)。主要說明勘探施工單位、工作時間、目的任務、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量(孔數、累計鉆探工程量),電測井孔數、工程量,水文孔個數、工程量,抽(放、注)水試驗層次,煤巖樣采集化驗,二維、三維地震位置、有效控制面積、測線線距、累計測線長度、物理點數目、提交報告名稱、審查批準情況、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及工程質量情況(測井參數、見煤點質量、測斜方法及質量、封孔質量標準及等級評價情況 ),存在的主要問題。對跨井田的地質工程量及提交的資源儲量要進行分割,最后統(tǒng)計本井田的地質工程量及單位面積地質工程量,對是否滿足礦井生產需要要有結論性意
13、見。第二節(jié)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工作1地測管理總結執(zhí)行礦井地質規(guī)程、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的工作情況;地質編錄方法、地點、工作量;完成的水平、采區(qū)地質報告、采掘工作面地質說明書、采后總結工作量及審批情況;各種圖紙繪制情況;已建立和完善的各種地質檔案、臺帳、卡片、報表及保管制度情況;礦井涌水量及地下水動態(tài)觀測站的設立、日常觀測情況;采前地質預測預報的方法及地質效果;歷次資源儲量簡測、檢測、核實報告的提交及審批情況;采用的新科技方法;地測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2. 生產補勘( 包括地質、水文)補勘的原因、目的、補勘的地點范圍、設計的編制和審批、施工時間、單位、完成的具體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的報告及報告的
14、審批。3. 基礎工作兩帶觀測;巖移觀測;礦壓觀測;瓦斯、煤塵爆炸、煤層自燃樣采集監(jiān)測;地形補測、重測。第三節(jié) 對原地質報告的評價原地質報告是指上一次的生產礦井地質報告 (建井地質報告或精查、詳終勘探地質報告),有擴層擴界的礦井還包括相關補勘報告。說明原地質報告的提交、編制單位、時間,報告審查批準情況。所采用的勘探類型、方法;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煤層穩(wěn)定性可采性、煤類、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瓦斯等級、煤塵爆炸性、自燃傾向性的主要結論及生產驗證情況;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參數選取、各類邊界線的圈定情況及估算結果的可靠性。第三章 礦井地質第一節(jié) 地層由老至新,按新的地史年代劃分,詳細說明井田各時代地層的分布、
15、出露、揭露情況;極值厚度、平均厚度、厚度的變化、主要巖性及沉積特征變化、古生物組合特征、上下地層的接觸關系 (附井田地層綜合柱狀圖)。第二節(jié) 含煤地層由老至新詳述井田含煤地層的時代、極值厚度、平均厚度、主要巖性、巖相、標志層特征及其沿走向、傾向的變化情況等。含煤層層數、編號原則、煤層累計總厚度、含煤系數;含可采煤層(全區(qū)可采、大部可采、局部可采)的層數、累計厚度、可采含煤系數。第三節(jié) 構造簡要說明井田所在的大地構造位置、主要構造格局、主要構造線的展布方向、分組及切割關系,巖漿活動的年代、主要巖性、最高侵入層位等(附區(qū)域構造綱要示意圖)。詳細說明井田地質構造的發(fā)育情況,按斷層的展布方向分組情況,
16、落差00m、100m、0 30m、30m 的斷層數量,落差0m的斷點數及小斷層組合情況,二、三維地震勘探區(qū)的斷層控制情況。對落差1m 的斷層要按條描述各斷層的性質、位置、走向、傾向、傾角、落差、延展長度、揭露斷點深度、斷層帶的鉛直厚度、上下盤錯動方向。巷道揭露斷點位置、所見主要地質現(xiàn)象,對生產的影響。與其它斷層的切割關系。控制查明程度(查明、基本查明、初步控制、推斷)。主要褶曲構造的名稱、性質、位置、兩翼地層產狀、軸向、傾伏方向(附井田構造綱要示意圖、主要構造特征一覽表 )。第四節(jié) 巖漿活動主要敘述井田內巖漿巖的時代、巖性、產狀、發(fā)育分布規(guī)律,鉆孔及井巷的揭露情況、分析評價巖漿巖對煤層、煤質、
17、瓦斯的影響范圍、影響程度及侵入規(guī)律。(附巖漿巖侵蝕可采煤層范圍示意圖)。第五節(jié) 巖溶陷落柱敘述巖溶陷落柱的查明情況及巖溶陷落柱的位置、層位、平面與剖面形態(tài)、長短軸尺寸、充填物大小、充填物巖性特征、富導水性 ,對煤層、煤質、生產的影響范圍、影響程度及處理方法。多個層位揭露同一巖溶陷落柱的要說明陷落柱軸的偏傾情況、上下大小關系。一個礦井揭露多個巖溶陷落柱的要總結分析其發(fā)育分布規(guī)律,礦井生產所選用的探測手段及其探測效果。第六節(jié) 地質構造評價綜合確定礦井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簡單、中等、復雜、極復雜)。第四章煤層、煤質及其它有益礦產第一節(jié)煤層1. 可采煤層分層敘述賦存層位、兩極厚度、平均厚度、上下與其它可
18、采煤層及主要標志層的極值層間距、平均層間距 ;鉆孔見煤點總數、可采點數、不可采點數、沉缺點數、斷缺點數、剝蝕點數,計算可采煤層可采性指數、煤厚變異系數,煤層賦存面積,占井田面積的比例,可采區(qū)面積、可采區(qū)占煤層賦存面積的比例、可采區(qū)的分布情況;夾矸層數、夾矸厚度及巖性,結構情況(簡單、較簡單、復雜、極復雜);對煤層的穩(wěn)定性、可采性、結構復雜程度要有明確的結論(附可采煤層特征表)。對工作面已開采實見鉆孔要對鉆孔揭露厚度與工作面實見厚度進行對比,分析差異原因。在開拓開采中實際揭露煤層情況要詳細闡述 ,要與原資料進行分析對比。為直觀表現(xiàn)煤層厚度變化規(guī)律及可采范圍,可附主要可采煤層分布范圍及厚度等值線示
19、意圖,對煤層間距變化大的煤層可插入煤層間距等值線示意圖。2. 煤層對比論述煤層對比依據,煤層對比方法 ,對煤層對比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第二節(jié)煤質對以往煤質分析資料要統(tǒng)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質量分級國家標準,煤炭灰分分級(GB/T152241-194);煤炭硫分分級(GB/T15224.2-194);煤炭發(fā)熱量分級(G 15224.3194)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煤中磷分分級煤炭行業(yè)標準(MT/T2-16)。選用煤質測試成果應包括地質勘查煤芯煤樣及礦井生產煤層煤樣的全部資料,應注意新舊分析標準間的換算關系,兩者差異較大的要有專門文字說明。. 物理性質及煤巖特征敘述各可采煤層的物理性質,主要包括顏色、條痕
20、色、光澤類型、斷口類型、內生裂隙發(fā)育程度、外生裂隙發(fā)育程度及充填情況、構造類型(附煤層物理性質表)。敘述各可采煤層的宏觀煤巖組分及宏觀煤巖類型(附宏觀煤巖類型特征表),顯微組分及顯微煤巖類型(插附微觀煤巖組分定量表 )。敘述煤的變質階段、變質類型及變化規(guī)律。2. 煤的化學性質敘述各可采煤層原煤、浮煤的工業(yè)分析結果(水分、灰分、揮發(fā)分等),闡述煤的元素組成,評價煤的全硫、磷、砷等有害元素含量及水平方向和垂向上的變化規(guī)律。在文字敘述的同時,應插入煤質分析成果表,列出各指標的兩極值、平均值和采樣點數。等級,灰分、硫分等煤質指標變化較大時,應附相關煤質指標的等值線圖。附生產期間煤樣化驗成果表、各煤層煤
21、質指標表、各煤層灰成分和灰熔點測定表、各煤層各種硫含量系數表、各煤層脫磷系數表等。3煤的工藝性能敘述各可采煤層發(fā)熱量、粘結性、低溫干鎦半焦產率、煤的二氧化碳反應性、熱穩(wěn)定性、抗碎強度、煤灰成分、灰熔融性、灰粘度、結渣性和焦油產率等項目的試驗結果并進行評價。在文字敘述的同時應插入相應的圖表。如:各煤層粘結性指標表、各煤層焦油產率表等。煤的可選性敘述可選性試驗成果(篩分試驗、浮沉試驗 )并評價煤的可選性。在文字敘述的同時應插入相應的圖表。如篩分試驗結果表、粒級浮選試驗表、理論凈煤回收率表等。部分礦井沒有煤的可選性試驗成果,可參照周邊礦井,但要注明參照礦井名稱。. 煤類按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
22、209)確定各煤層的煤類,敘述各可采煤層的煤類及其確定依據,敘述各煤層各煤類分布范圍和煤類變化界線確定原則。6煤的風化和氧化敘述確定煤的風、氧化帶的方法 ,風、氧化帶煤的一般煤質特征 ,煤的風、氧化帶的分布范圍。評價風、氧化帶煤利用的可能性。說明勘查階段確定煤的風、氧化帶的分布范圍,垂深與生產實際揭露的變化情況。. 煤的工業(yè)用途評價對各可采煤層的煤質進行總結評價。對煤的工業(yè)用途和綜合利用前景作出評價,指出煤的最佳利用途徑。說明近幾年煤的實際產品品種及主要供應去向。第三節(jié)其它有益礦產敘述井田內與煤系煤層共生、伴生的有益礦產種類、質量、賦存規(guī)律及相關化驗測試結果,評述其利用價值。第五章礦井水文地質
23、第一節(jié) 區(qū)域水文地質概況敘述井田所處區(qū)域地表的主要水系,水文地質單元及其區(qū)域地下水的補給、逕流、排泄等水文地質特征。說明區(qū)域內與井田水文地質有關的主要含(隔)水層的巖性、厚度,主要含水層的富水性、水質、水溫、補給水源等水文地質特征。第二節(jié)礦井充水條件. 大氣降水簡述井田地形、地貌類型。地面極值標高、坡度,地形起伏的總體特征。井口標高、地面工業(yè)廣場地坪標高。歷年平均年降水量、極值降水量、雨季時間,大氣降水是否能直接滲漏到井下、大氣降水量與礦井涌水量的關系等。. 地表水簡述礦區(qū)地表河流的位置、名稱、流向、最大流量及流量變化情況。水庫的位置、名稱、庫容量。沖溝的發(fā)育情況。塌陷積水區(qū)的位置、面積最大積
24、水深度。礦區(qū)地表水系的徑流情況,歷史最高洪水位 (值、來源)及與井口、工廣標高間的關系。要著重說明地表水與礦井涌水量的關系。3主要含水層分層敘述各含水層巖性、賦存位置、露頭或隱伏露頭的位置、含水層兩極厚度、平均厚度、上下與其它含水層、可采煤層的極值層間距、平均層間距;孔隙或裂隙或巖溶的發(fā)育分布規(guī)律;完成的抽(放、注)水試驗時間、靜止水位標高、抽(放、注)水試驗單位涌水量、滲透性系數、礦化度、水溫、水質類型。井下生產揭露點、出 (突)水點的位置、標高、出(突 )水量、歷時變化、采樣分析及后期處理情況,對安全生產造成的影響。分析總結該含水層水的歷史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與其它含水層的水力聯(lián)系、主要補給途徑
25、和部位及排泄方式。各主要含水層實際揭露情況、揭露前采取哪些防治水措施、取得的效果。附各含水層相關參數一覽表、各出 (突)水點情況表、各含水層水位變化情況表。4. 隔水層分層敘述各隔水層的巖性及組合特征、賦存位置、兩極值厚度、平均厚度,與上、下含水層的間距。對其隔水性能要有客觀評價礦井生產階段的實際隔水效果。5導水斷層敘述導水斷層的性質、落差、兩盤含水層的對口情況、破碎帶寬度、斷層帶抽水試驗、連通試驗的時間、靜止水位標高、單位涌水量、滲透性系數、礦化度、水溫、水質類型。井下生產中對導水斷層的探查情況 ,采取的防治水措施、取得的效果,實際揭露情況。6. 封孔不良鉆孔敘述鉆孔封閉質量定級標準。封孔不
26、合格鉆孔的位置、原因、分析其對生產的影響程度,采取的措施。啟封鉆孔的個數、孔號、時間、位置(附鉆孔啟封情況表、封孔不良鉆孔統(tǒng)計表 )。7. 古(采) 空區(qū)積水說明井田內小煤礦、老窯及周邊礦井、本礦井的開采情況、古(采)空區(qū)積水情況(上下限標高、積水面積、積水量 ),分析其對礦井充水的影響程度。若存在空區(qū)積水威脅,需評價煤層開采形成的導水裂隙帶能否溝通空區(qū)積水。對古(采)空區(qū)積水疏放情況(范圍、水位標高、積放水量、時間等)、古空積水留設防水煤柱情況。插積水古(采)空區(qū)情況表。第三節(jié)礦井涌水量及預計說明最近一次地質報告資料截止日期以后的分月、水平涌水量情況,(附表),統(tǒng)計歷年礦井平均涌水量,對涌水
27、量變化大的月份要說明變化原因,對礦井涌水量的具體構成要有定量分析。敘述礦井涌水量與大氣降水量關系并附表,附礦井涌水量相關因素曲線示意圖。對主采煤層的直接充水含水層要分層進行礦井涌水量預計。說明確定涌水量計算范圍、標高、計算方法、選擇計算公式和確定參數的依據,敘述涌水量計算結果并評述其可靠性。涌水量計算結果可靠性評述內容應包括:1應用的參數,是實測的參數還是經驗的參數,可靠程度如何。單孔抽水試驗,其影響半徑是經驗公式計算的結果,因此,計算的滲透系數屬于半實測的參數。大井或集水廊道的影響半徑,一般是經驗公式計算的結果,屬于經驗的參數。錯誤 ! 礦井涌水量計算的公式是理論公式,還是經驗公式。不常見的
28、公式,要說明它的出處。錯誤 ! 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是否適合報告使用的穩(wěn)定流或是非穩(wěn)定流礦井涌水量計算公式。錯誤 ! 計算的結果可能偏大還是可能偏小,講明原因。錯誤 ! 計算的礦井涌水量考慮了哪些充水因素,沒有考慮哪些充水因素。錯誤 ! 報告提交的礦井涌水量精度,是否可以滿足礦山設計、生產要求。第四節(jié)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敘述礦井存在的主要水害及對礦井安全生產的威脅情況 ;敘述礦井開采以來受水害的影響情況,歷史上曾發(fā)生過的水害事件,主要突水實例(包括突水時間、性質、水源、水量及對生產影響程度,采取的防治水措施),主要水害類型及對采掘的影響。對于受底板水威脅的煤層、要按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計算出突水臨界水
29、頭值,安全開采標高。對于受頂板水威脅的煤層 ,要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計算開采后導水裂縫帶的發(fā)育高度 ,確定采高和開采上限。敘述礦井現(xiàn)有排水系統(tǒng)、各級泵房、管路及水倉配置情況、排水能力及其驗算結論。敘述礦井已采用的防治水害的原則、方案、方法、工程量、技術經濟效果、存在問題及防治水工作的難易程度 ,提出具體的水害防治措施。第五節(jié)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按煤礦防治水規(guī)定中的六條標準評價確定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第六節(jié)供水說明供水水源的含水層名稱、水位、水質、取供水方式(水泵型號、管路配置)、日供水能力,是否滿足需要,供水的主要用途。第六章其它開采技術條件第一節(jié)開采方法與頂底板條件簡述各可采煤層的開采方法、工程地質特
30、征、煤巖層結構及其它對開采有影響的地質因素。簡述各可采煤層頂底板的巖性、厚度、裂隙及其結構面的發(fā)育情況、物理力學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頂板的初次來壓步距、周期來壓步距,綜合評價煤層頂底板穩(wěn)定性、現(xiàn)采掘工作面頂板管理方法及管理效果 (附巖石力學性質測試成果表、主要可采煤層頂底板特征表 )。第二節(jié)特殊開采敘述歷年來礦井“三下”開采中,垮落帶和導水裂縫帶高度以及地表巖層移動變形觀測情況。“三下”開采、提高上限開采、反程序開采、復采、極近距離煤層開采及報批情況(附特殊開采情況統(tǒng)計表)。第三節(jié) 瓦斯、煤塵和煤的自燃1瓦斯敘述勘探時對瓦斯的取樣測試情況。據上級最近批復的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敘述本礦井瓦斯、二
31、氧化碳相對涌出量及絕對涌出量情況。是否存在局部瓦斯、二氧化碳異常區(qū),自建礦以來,是否出現(xiàn)過瓦斯涌出異常、瓦斯突出現(xiàn)象 ,采取的治理措施。運用瓦斯地質理論分析地質因素對瓦斯形成、聚集、運移的控制作用、瓦斯涌出量變化與揭露斷層位置、煤層埋深間的相關關系,敘述曾發(fā)生瓦斯事故的情況,評述瓦斯對未來安全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 煤塵說明各可采煤層煤塵爆炸性鑒定單位名稱、資質、時間、采樣地點、測試結果(插測試結果表),敘述礦井主要降塵措施和曾發(fā)生煤塵事故情況。3. 煤的自燃說明各可采煤層煤的自燃傾向性等級鑒定單位名稱、資質、時間、采樣地點、測試結果(附測試結果表),敘述礦井防治煤層自燃的主要措施和曾發(fā)生煤層
32、自燃事故的情況。第四節(jié)地溫與地壓敘述本礦井的地溫和地壓基本情況、變化規(guī)律。本區(qū)地表年平均溫度、恒溫帶深度、恒溫帶溫度及地溫梯度(煤系地層與非煤系地層地溫梯度值)。推算地溫 26、3、37所對應的埋深情況、礦井在不同生產水平實測的巖溫和氣溫。高溫礦井目前采取的主要降溫措施及效果。敘述礦井地壓情況,根據礦井巖層特征,分析煤層埋深與礦壓的關系、頂板中是否存在巨厚堅硬巖層、是否具有誘發(fā)沖擊地壓的頂板條件。根據煤層單向抗壓強度、動態(tài)破壞時間、沖擊能指數、彈性能指數,按煤炭行業(yè)標準 MT/T 742000煤層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確定沖擊傾向性等級(插可采煤層及頂底板沖擊傾向性鑒定結果表 )。敘述
33、曾發(fā)生沖擊地壓事故情況。第五節(jié)環(huán)境地質在綜合分析區(qū)域地質、井田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的基礎上 ,敘述井田環(huán)境地質基本特征,初步評價環(huán)境地質現(xiàn)狀 ,預測煤炭資源開采對環(huán)境的影響。收集敘述礦區(qū)及其附近地區(qū)地震活動歷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條件及新構造運動特征,對礦區(qū)的穩(wěn)定性做出評價。敘述自然狀態(tài)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和地質災害的分布、強度。對煤礦開采中可能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表沉降和塌陷等地質災害問題進行預測評價,提出防治意見。敘述礦區(qū)地下水和地表水開發(fā)利用狀況和水質現(xiàn)狀。依據地下水、地表水資源分布特征,預測礦井排水對區(qū)域地下水位下降、對植被的影響和對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質
34、的影響,現(xiàn)已采取的措施。提出今后水資源保護建議。敘述煤層和巖層中有害物質和有害元素分布特征 ,依據各種自然地質作用和采礦活動中煤矸石堆放,瓦斯排放、污水排放、煤炭洗選、地表沉陷、噪音、揚塵等對地質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及破壞程度 ,已采取的治理措施。第七章資源儲量估算第一節(jié)估算范圍及工業(yè)指標敘述資源儲量估算基準日、平面范圍、上下限標高、參加估算的煤層、估算最大面積及與現(xiàn)采礦許可證的關系。敘述資源儲量估算的工業(yè)指標及確定依據,與最近一次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和上次地質報告所采用工業(yè)指標的關系(原則上與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一致)。第二節(jié)估算方法與參數確定從煤層的形態(tài)、產狀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論述所選擇的資
35、源儲量估算方法 ,并闡述該方法的計算公式 (原則上與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一致)。敘述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確定方法和原則 (原則上與資源儲量核實報告一致)。敘述有夾矸煤層采用厚度的確定方法、塊段平均采用厚度計算方法、塊段面積求算方法、煤層的視密度(體積質量)。資源儲量估算塊段圈定及內插點、外推點的確定原則。最低可采厚度邊界線的確定原則、采空區(qū)界線圈定原則、各類煤柱(井田邊界煤柱、工廣煤柱、護巷煤柱、斷層煤柱、陷落柱煤柱、防水煤柱、鐵(公)路煤柱、村莊煤柱等)的留設原則及依據。第三節(jié)資源儲量分類及塊段劃分原則根據煤層的地質控制程度、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煤層穩(wěn)定性、可行性評價結果,對各煤層資源儲量進行分類,
36、說明各類型資源儲量的具體劃分條件。在古空區(qū)及未實測采空區(qū)附近需劃出 300m 的范圍為推斷的資源量(333),實測采空區(qū)外圍可以不劃出推斷的資源量( 333),但應視積水情況劃出一定寬度的防水煤柱資源量 (3)。資源儲量估算時對一些特殊情況所做的技術處理情況要作出詳細說明。第四節(jié)資源儲量估算結果敘述保有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并按煤層、按煤類、按水平統(tǒng)計和敘述估算結果。在敘述時應插入相應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表。敘述歷年累計動用量,采出量、損失量 ,并按煤層、按煤類統(tǒng)計。敘述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并按煤層、按煤類進行統(tǒng)計。第五節(jié) 資源儲量變動對比與利用情況敘述最近一次生產礦井地質報告或勘查報告的評審情況及其批
37、準的資源儲量。敘述本次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與最近一次生產礦井地質報告或勘查報告批準的資源儲量相比 ,在相同估算范圍內的資源儲量變動情況及變化原因。敘述最近一次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的評審情況及其批準的資源儲量。敘述本次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與最近一次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批準的資源儲量相比,在相同估算范圍內的資源儲量變動情況及變化原因。第六節(jié)開拓、準備、回采煤量情況敘述本報告資料截止時的礦井開拓、準備、回采煤量的主要位置、范圍、煤量數(附“三個煤量”匯總表),按礦井設計生產能力、核定生產能力、生產計劃分別計算可采期 ,預計今后 810 年內“三個煤量”的變化趨勢 ,提出今后重點開拓、準備區(qū)建議意見。第八章結論第一節(jié)主要地質成果敘述本次報告總結的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規(guī)律、成果結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用工廚師合同范本
- 東京美甲店轉租合同范本
- 分期售房合同范本
- 出售轉讓地板合同范本
- 包裝袋購銷合同范本版
- 中介買賣房屋合同范本
- 個人入股投資合同范本
- 包裝承攬合同范本
- 勞務派遣三方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勞務合同范本罰款
- 專題06 壓強計算(壓強與浮力結合題)-上海市2024年中考復習資料匯編(培優(yōu)專用)【解析版】
- 語法選擇10篇(名校模擬)-2024年中考英語逆襲沖刺名校模擬真題速遞(廣州專用)
- 2024年輔警招聘考試試題庫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題)
- MOOC 中國文化概論-武漢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高三心理健康輔導講座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
-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電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壺口瀑布公開課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航天禁(限)用工藝目錄(2021版)-發(fā)文稿(公開)
- 2024年度年福建省考評員考試題庫附答案(基礎題)
- 中醫(yī)中藥在罕見病中的應用
- (2024年)神經內科科室應急全新預案x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