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全冊古詩文復習題_第1頁
七年級下冊全冊古詩文復習題_第2頁
七年級下冊全冊古詩文復習題_第3頁
七年級下冊全冊古詩文復習題_第4頁
七年級下冊全冊古詩文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下冊古詩文復習題一、趙普選自宋史1、出自第一段的成語是 。2、趙普面對“太祖怒”四奏某人為官,而能“顏色不變”其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本文寫了趙普的兩件事是 、 ,表現(xiàn)的中心是 4、你認為趙普是一個什么樣的人?5、請寫出兩個古代文人勤學的例子: 。6、翻譯句子:(1)嘗奏薦某人為某官:(2)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4)鋪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5)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6)太祖常勸以讀書:(7)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8)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7、解釋詞語(1)少習( )吏事(2)及( )為( )相(3)每歸私第( )(4)讀之竟日(

2、 )(5)有岸故( )(6)齷齪( )(7)循默( )(8)明日( )(9)嘗( )奏薦某人為( )某官(10)復( )奏其人(11)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12)普顏色( )不變(13)補綴( )舊紙(14)手不釋( )卷(15)奏薦( )(16)處決如流( )(17)寡( )學術(18)既( )薨(19)發(fā)( )篋視之(20)闔( )戶啟篋( )取書(21)處決( )(22)擲( )地8、下列畫線詞語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少習吏事 學而時習之B、跪而拾之以歸 先帝不以臣卑鄙C、讀之竟日 久之,目似暝D、普又以其人奏 能以天下事為己任9、本文刻畫人物善于用細節(jié)描寫。寫趙普專心致志

3、讀書: ;寫太祖怒不可遏: ;“跪而拾之”的細節(jié)寫趙普 ;“補綴舊紙,復奏如初”細節(jié)表現(xiàn)趙普 。10、請從課內外文章中再找一句以天下為己任的名句: 11、下面是對“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復奏如初”幾句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改寫而成的一端課本劇,請你將未完成的內容補寫在橫線處。(對話、動作、神態(tài)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太祖(勃然大怒):此人究竟是什么人?你要屢屢舉薦他?趙普:太祖:( ):不得再議此事?。ㄚw普神色不變,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默默將它補好)(第二天,趙普上朝)趙普(呈上補好的奏折):太祖(思索良久):12、解釋成語并造句手不釋卷:造句:13、下列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

4、太祖/常勸以/讀書B、家人/發(fā)篋/視之C、能/以天下事/為己任D、普/明日/復奏其人 二、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王建 1、本文描寫了 景物展示 的畫面,抒發(fā)作者 。2、頷聯(lián)寫出禪院的 的特點,頸聯(lián)表現(xiàn)作者 的心境。3、出自本文的成語兩個: 、 。4、本詩描寫的內容是: 。5、題目含義:6、描繪頷聯(lián)的畫面。7、尾聯(lián)的兩句話是否矛盾,為什么?8、賞析頷聯(lián)。9、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詩人在清晨入破山寺時,旭日東升,光照樹林。B、頷聯(lián)兩句“曲”“幽”等字表現(xiàn)禪房花木扶疏,幽深清凈的環(huán)境。C頸聯(lián)書寫詩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悅”字表現(xiàn)作者從中感受到的歡悅,“潭影空人心”表現(xiàn)詩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

5、念,獲得愉悅的內心感受。D、這首詩題為“破山寺后禪院”可見“破山寺”是全詩重點所在,所以在首聯(lián)對景致的刻畫后,立即轉入對“破山寺” 的描述。三、登岳陽樓唐。杜甫 1、本詩中表現(xiàn)作者個人孤苦的詩句是: 。2、表現(xiàn)作者為國家和人民的苦難沉痛嘆息的句子: 。3、請默寫岳陽樓記描寫洞庭湖壯觀景象的句子: , , , , , 。4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是: , 。5、先描繪畫面再賞析頷聯(lián)。6、解釋 (1)昔( )(2)坼( )(3)憑( )(4)涕( )(5)泗( )(6)聞( )(7)戎馬( )(8)乾坤( )(9)字( )7、請說說頷聯(lián)中用“坼”和“浮”的好處。8、下列 對詩句

6、 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敘事,以“昔聞”“今上”緊扣湖與樓的關系,登上岳陽樓觀賞洞庭湖的勝景。B三、四句寫景,既是實寫,又寓想象從樓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國東南之地從中分成兩半;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C、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無比壯闊而又生動。D、后四句議論。眼觀浩蕩煙波,想到自己舉目無親,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戰(zhàn)亂未平,國家多難。想到這些,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禁不住老淚縱橫,哭得很傷心。四、蟬唐。虞世南 1、這是首托物寓意的詠蟬詩,詩人借助蟬的 形象,抒發(fā): 。2、一二句描寫了蟬的 、 的行為。“飲清露”象征人的 。3、首句表

7、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是運用比興手法,暗示自己的顯要身份和 的品質,說明其鳴聲不同凡響。4、本文運用議論點明中心的句子是: 5、“居高”的“高“有兩層含義:一是實指蟬所居的梧桐樹高,二是暗指 。6、描繪一二句畫面。五、孤雁唐。杜甫 1、首聯(lián)寫什么內容?表達什么感情?2、頷聯(lián)借孤雁表達自己 心情。3頸聯(lián)“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深切地寫出了失群者的心情,顯出詩人對同伴的 的心情。4、尾聯(lián)以 反襯 ,表達作者的愛憎感情。詩人以“孤雁“自比,那么”野鴉“象征 。5、詩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處境艱難,心中充滿失意之感和哀傷之情,這首詩表達的就是 。六 、鷓鴣唐。鄭谷 1、 這首詠物詩重在表現(xiàn)鷓

8、鴣啼聲 , 借以抒寫 。2、鷓鴣喜歡在 嬉戲。它的形貌特征和 相似。3、頷聯(lián)“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以“ ”“ ” 點染環(huán)境,形成 意境、 氛圍;而“ ”“ ”更勾起讀者對屈子懷沙、湘妃泣竹等歷史傳說的聯(lián)想。4、頸聯(lián)“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中“乍”“才”兩個虛詞極寫鷓鴣啼聲之感動人心,“征袖濕”“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 。5、本詩表現(xiàn)羈旅鄉(xiāng)思之愁的句子是: 。6、描繪頷聯(lián)的畫面。7、下面對此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寫鷓鴣的習性和形貌特征。“錦翼”是指鮮明而美麗的羽毛。B、頷聯(lián),以“雨昏“”花落“點染環(huán)境,形成清新、濕潤的水邊環(huán)境。C、頸聯(lián)”乍“”才:兩個虛詞

9、極寫鷓鴣啼聲之感人,“征袖濕”“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鷓鴣啼聲之悲。D 、尾聯(lián)的“相互相應”一句,既明寫鷓鴣對啼的 特征,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靈呼喚。 七、黃鶴樓唐。閻伯理 1、歷史上,人們把修建在湖北武昌的 ,與江西南昌的 和湖南岳陽的 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2、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在: 。3、這篇短文介紹了黃鶴樓的 的外觀和建筑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樓的 ,突現(xiàn)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4、本文結構嚴謹,前呼后應。本文介紹黃鶴樓是因仙而命名,因“ ”而成仙境,惡成名樓,以“ ”字貫穿全文。黃鶴樓因“上倚河漢,下臨江流”“四闥霞敞”所以可以“ , ”。正因為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

10、所以文章結構十分嚴謹。 5、本文語言特色是句式多變,多用對偶。句式整散結合,富有變化。用對偶句或對偶短語有八組之多,有鋪陳,有夸張,有比喻,對黃鶴樓進行了多角度的描寫。如用“ , ”一組對偶句強調了黃鶴樓名稱由來之證據(jù)充分。又如用“ , ”一組對偶極力鋪陳黃鶴樓高大雄偉之能事;又如“ , ”一組對偶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登樓觀賞景物之情態(tài)。“ , ”這組對偶是對鏤的建筑結構的具體描寫。“ , ”用夸張和對偶寫出黃鶴樓的高大。6、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什么?7、作者為什么要采用神話傳說?8、寫黃鶴樓高大巍峨的句子是 , , , , , 。寫登樓所見: , 。登樓所感: 9、本文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

11、有 有 ,有 有 ,有實有虛,有俯視和仰視,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本文表達方式有 、 、 、 。 10、解釋詞語(1)西南隅( )(2)嘗( )駕黃鶴返憩( )與( )此(3)遂( )以( )名( )樓(4)巍峨( )(5)上倚( )河漢( )(6)四闥( )霞敞( )(7)井邑( )()形勝( )之最( )(9)窺( ) 11、翻譯句子(1)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2)重檐翼館,四闥霞敞:(3)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4)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12、下列對本文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A、這篇文章先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緊接著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B、文章的重點是寫黃

12、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的所見所感。C、作者對黃鶴樓的形態(tài)以及登樓的所見所感已描寫盡致了,所以最后四句可有可無,甚至有畫蛇添足之嫌。D、這篇文章介紹黃鶴樓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漢”而成仙境,因“會集靈仙”而成名樓,以“仙”字貫穿全文。八、于園張岱 1、解釋詞語。(1)瓜洲步( )(2)于五所園( )(3)非顯者刺( )(4)處處款( )之(5)上植( )果子松(6)緣( )坡(7)以( )實奇(8)無他奇( )(9)奇在磊( )石(10)臨( )大池(11)檻( )外(12)灌木蒙叢( )(13)頹然( )碧窈( )(14)長如艇子( )(15)瓜洲諸( )園亭(16)俱( )以( )假山顯( )

13、(17)至于園可無憾( )矣(18)坐其( )中2、翻譯(1)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2)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3)人奏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3、這篇短文,著重介紹 及其建筑的幽遠意境,抒寫作者 的感受,贊頌了園林假山建造者的高超的藝術造詣。4、本文按 極有層次地來寫于園。文章按照由前到后的空間順序來寫,先寫 ,石坡上的果子松、牡丹、芍藥,接著寫 ,池塘中的奇峰絕壑,再寫 ,最后寫園后水閣、小河、灌木、禽鳥。這樣一步步寫來層次井然。5、文中說園子的奇特之處在于“磊石”,“磊石”奇在:一是 ,二是 ,三是 。6、有人認為文章最后一句與文章內容沒有

14、什么聯(lián)系,應該刪去。你認為呢?為什么?7、于園所在地是: ,園主人是: ,主人身份: ,這從側面告訴我們建這座園子耗資 。第一段中“ , ”告訴人們只有有名聲、有地位的人才能進這座園子,一般人則不能,從側面強調這座園子的 ,主人不肯輕易示人,給人一種“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之感。我得以游園的緣由是: 8、第二段寫 。結構是先 后 。寫四周景色句子是 ,(原文回答)感受是: 。 (自己概括) 9、本文語言特色是雅語、俗語兼用,十分傳神,極有表現(xiàn)力。如“四圍灌木蒙叢”中“蒙叢”一詞就寫出了 的狀態(tài)。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螄纏”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寫 的形狀。10、下列各組中畫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15、A、嘗駕黃鶴返憩于此 至于園可無憾矣 B、遂以名樓 以實奇C、觀其聳構巍峨 坐其中 D、事列神仙之傳 跡存述異之志11、寫出課外寫黃鶴樓的詩句各兩句。九、使至塞上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2、頸聯(lián)中的“直”“圓”兩字用得十分傳神,請說說它們的好處。3、選出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首聯(lián)兩句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到達地點和作詩緣由,“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已到的地界是“塞上”居延。B、頷聯(lián)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由“歸雁

16、”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C、頸聯(lián)中,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D、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4、下面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寫出了出使路線,交代了作者作為使者出使邊塞的事宜。B、三四句用北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貼切自然。C、五六句寫出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和大漠雄渾的氣勢。D、最后兩句寫出了對友人“都護”的思念以及想馬上與他見面

17、的急切心情。5、頷聯(lián)用“征蓬”“歸雁:比喻 ,表達了 的感情。尾聯(lián)寫途中得知軍情,語透雄豪,顯示出一位使臣對 的關心。6、蘇軾評價王維的詩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請說說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1)這幅圖畫具有 美。(2)美的具體表現(xiàn): 。7、首聯(lián)寫詩人出使,一個“單”字寫出了他出使的 。8、下列對這首詩 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 )A、首聯(lián)寫作者出使,已經過了屬國的居延這一地方。一個“單”字寫出他出使的孤單與無奈。B、頷聯(lián)借用比喻,寫自己像飄飛的蓬草也一樣出了漢塞,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進入胡天,顯得形象而生動。C、頸聯(lián)中,“孤煙”

18、“長河”“落日”寫出了大漠景色的單調與荒涼;“直”“圓”寫出了邊塞人民不懼生活艱苦、奮勇向前以圓美好愿望的豪情壯志。D、尾聯(lián)意思是說在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才知道都護還在很遠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代“出使”的結束,給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全詩敘事與寫景相結合,而重點在于寫景,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畫面宏大,意境開闊,景色壯麗的塞外風光圖。9、描繪頷聯(lián)的畫面。 10、賞析頸聯(lián)。十、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

19、,抒發(fā)了寂寞惆悵之感,氣概雄渾,感情真摯。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時登樓遠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覺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C、尾聯(lián)緊承前三聯(lián),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2、全詩寫登樓時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3、寫登樓所見之實景的句子是: , 。表達作者淡淡的鄉(xiāng)愁的詩句是: , 。4、描繪頸聯(lián)的畫面。5、本文寫了哪些景物?抒發(fā)什么感情?十一、歸園田居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1、但使愿無違

20、中“愿”指 。2、表現(xiàn)作者辛勤勞動的句子: , 。3、首聯(lián)寫種豆的地點是 ,豆苗的長勢: 。4、頷聯(lián)表現(xiàn)作者甘愿過 的生活,厭惡 。5、頸聯(lián)寫歸途中的情景。寫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 。6、描寫頷聯(lián)畫面。7、本詩表達作者什么感情?8、選出對該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B、三四句可以看出詩人不是很會種地,但為了不使豆苗荒蕪,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詩人并不抱怨C、五至八句寫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不覺可惜,“愿”字蘊涵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D、本詩的主題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xiàn)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堅

21、決與統(tǒng)治者斗爭到底的決心。9、選出對該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語,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句“但使愿無違”,使“愿無違”強調得很充分。B、這首詩用語平淡自然,樸素自然平淡的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平淡的口語和醇美的詩意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C、“種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帶月荷鋤歸”是平淡之句;前句虛寫,后句實寫。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D、本詩富于情趣。“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陪伴,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歸耕圖,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十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2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1、對這首詞內容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牵?)A、上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繪了將士們飽餐烤牛肉的熱鬧場面。B下闋中“馬作的盧飛快”一句表現(xiàn)了將士們勇往直前、勢不可擋的銳氣。C、全詞刻畫了一個雖人近年暮,仍雄姿英發(fā),親自領兵上陣殺敵的英雄形象。D、全詞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業(yè)卻壯志難酬的現(xiàn)實。2、對這首詞賞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A、“沙場秋點兵”一句寫閱兵場景,“秋”字為閱兵場景增添了悲涼的氣氛。B、“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應題目,是作者與陳同甫的共勉之詞。C、詞

23、的上下闕一般會“換意”但這首詞卻突破傳統(tǒng),詞意上下貫通,展現(xiàn)了一幅戰(zhàn)爭場景,甚為獨特。D、“可憐”兩字凸顯詞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從前九句的壯懷激烈陡然變?yōu)槟┚涞镊鋈粋?,波瀾起伏,言近意遠,實為大家手筆。3、下列最能概括這首詞詞風的一項是()、委婉含蓄、清新雋永、樸實生動、豪放激越4、“可憐白發(fā)生”一句表達了作者 。5、本詞上闋回憶軍營中哪些生活情景? 表現(xiàn)詞人渴求 。6、從視覺和聽覺概括而生動地再現(xiàn)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的句子: , 。7、表明作者要收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的雄心壯志的句子: , 。8、“秋點兵”中“秋”的作用。9、下面對這首詞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寫作者醉酒做夢在想著為國

24、殺敵。收復失地,報效祖國。B、詞的下闕寫作者騎著“的盧”快馬。馳騁疆場,奮勇殺敵。C、“贏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希望自己生前名揚天下,死后名垂青史。D、詞人將抒情、描寫、記敘與議論融為一體。語言生動而夸張,想象力豐富。詞的意境雄奇而壯闊,氣勢豪放而飛揚。1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11、全詞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2、根據(jù)你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3、辛棄疾盡管“白發(fā)生”卻依然眷戀著自己曾經浴血征戰(zhàn)的疆場,這種眷戀的情節(jié)從詞中“ , ”兩處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14、這首詞從哪些地方能突出反映詞人一直心系國家的情懷

25、?15、請用生動的語言再現(xiàn)“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壯觀而激烈的戰(zhàn)爭場面。16、對本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詞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的等多種軍營生活。B、這首詞展現(xiàn)了醉態(tài)、夢境、往事、理想和現(xiàn)實等多層面的人生境界。C、這首詞前九句追憶往事,豪情滿懷;結尾一句,語意陡轉,點出了理想與現(xiàn)實、希望與失望等多重矛盾。D、這首詞成功運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場“”的盧“”霹靂“等多個典故。十三、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

26、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1、描寫母子在給田間勞作的親人送飯送水的句子是: , 。2、“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一句從正面描寫收麥時天氣的 和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從側面描寫 。3、描寫貧婦人“拾遺穗“場景的句子: , 。4“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悲”從何來?(用原文句子回答) , 。5、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家的同情和關心? 6、官吏的 與農民的 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的 ??坍嬝溦邚碗s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7、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

27、項是( )A、詩中寫勞動人民環(huán)境十分艱辛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B、詩中寫勞動人民矛盾心情的句子是“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C交代“貧婦人”拾“遺穗”的原因的句子是“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D 、作者深深自責的句子是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8、下列對詩歌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通過一位貧婦的悲慘遭遇,反襯了封建社會苛捐雜稅給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B、第一節(jié)前四句寫五月麥熟,一派豐收景象,為下文寫貧婦人“拾穗”作正面鋪墊。C、最后一節(jié)六句話寫作者自責,體現(xiàn)了作者雖然也領俸祿,但和那些殘酷剝削勞動人民的統(tǒng)治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D 、這首詩用了敘述、描寫和抒情相結

28、合的手法,語言樸實,描寫細致,感情真摯。十四、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5)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

29、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6)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卓我就是上,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7)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第(5)段對偶夸張描寫木蘭戰(zhàn)功顯赫的句子: , 。2、第(4)段中運用夸張手法寫木蘭矯健的雄姿的句子: , 。3、描繪“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畫面。并分析其作用。4、運用互文概述戰(zhàn)事的頻繁戰(zhàn)斗之激烈,歲月之漫長的句子: , 。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5、第(5)段突出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句子: 。寫木蘭對

30、家鄉(xiāng)、對親人、對和平生活的熱愛的句子: , 。6、從第(5)段中你覺得木蘭希望過什么樣的生活?7、概括第六段的內容: 8、第(6)段描寫木蘭回家后哪幾個動作?表現(xiàn)木蘭怎樣的心情?9、第(6)段“火伴皆驚忙“的原因是: , 作者用伙伴的”驚忙“”不知“來反襯木蘭的 。 10、本文最后一段中“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表現(xiàn)了木蘭怎樣的心情?由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心情?11、從本詩中衍生一個成語是: 它的意思是: 12、第6段連用四個“我“的作用是什么?13、第六段開頭六句運用排比描寫了 14、這首詩通過 的故事,表現(xiàn)了木蘭 的高貴品質,以及她 的崇高精神。15、全詩敘述情節(jié)詳略得當。對木蘭從軍的 、 、 和

31、寫得較詳細。 和 略寫。詳寫木蘭停機嘆息和代父從軍的決定,則是表現(xiàn)木蘭的 、對父母的 和對國家的 。詳寫木蘭辭家出征的情景,則是刻畫她離家愈遠 的細膩感情。詳寫木蘭辭官還家則是表明她 希望早日和家人團聚。詳寫木蘭還家后的一連串動作則是表現(xiàn)她回家后恢復女兒裝的喜悅心情。16、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是 , 。 17、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 18、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運用對偶夸張的手法,從側面烘托木蘭英勇善戰(zhàn)、戰(zhàn)功顯赫。B、這首詩選自宋朝郭茂倩寫的樂府詩集,這是南朝時的一首北方民歌。C、詩中東西南北四句排比,把木蘭及其一家緊張而又周密的準備氣氛完全烘托出來

32、。D 這首詩對木蘭從軍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寫得比較詳細,對戰(zhàn)爭生活寫得比較簡略。十五、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塵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1、比較這兩首詞:首先這兩首詞有許多共同之處。(1)都寫出了梅花 的特點;(2)都表現(xiàn)梅花 特點,毛澤東的詞通過“ ”體現(xiàn),陸游的詞通過“ , ”體現(xiàn)。(3)都贊頌了梅花的高尚品格;(4)兩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2、這兩首詞的不同點(

33、1)詞中的梅花的形象不同 陸游筆下的梅花是 的形象(盡管也仍保持其高潔的情懷),這里的梅花,象征了屢受排擠打擊的主戰(zhàn)派。毛澤東筆下的梅花形象是 、 。她象征了韋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共產黨人,表現(xiàn)了中國革命者在2實際60年代面臨國際國內巨大困難的時候那種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2)感情基調不同。毛澤東的詞感情基調是 、 陸游的詞是 。比如同樣寫梅花與群芳相異凌寒獨自開放的特點,毛澤東的詞是“ ”,陸游的詞是“ ”;同樣是梅花的品格,毛澤東是“ ”陸游是“ ”。3、毛澤東的詞寫梅花形象是為了表現(xiàn) 。4、(1)毛澤東詞的詞前小序的意思是: (2)詞的上闋寫 ,下闋寫 。由內而外地表現(xiàn)梅花 、 的動人形象

34、。梅花開在 。以 襯梅花,以梅花象征 。 5、“俏也不爭春”中“俏”字用得好在哪里?6、毛澤東詞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來詠梅,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請舉例說明。7、毛澤東的詞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呢?下邊分析不對的一項( )A、寫“春歸”“春到”交代梅花開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勢的發(fā)展變化。B、預示“春天”就要到來,表現(xiàn)出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豪邁之情。C、通過對春天里爛漫山花襯托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為線索展示梅花的俏麗,以梅花的高潔反襯春天的美好。8、兩首詞的韻腳分別是 和 9、寫一句課外寫梅花的詩句: 。10、陸游詞(1)上闋一二句梅花開放的地方: ,開放的

35、環(huán)境: (2)上闋三四句借梅花寫出當時政治環(huán)境的 和寫出自己 .(3)下闋“零落塵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寫梅花雖飄零凋落,踐踏成泥,而清香依舊不散,詞人在這里以梅花自喻,表現(xiàn)自己 的高尚品格。十六、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上闋寫 ,熱情贊美 。下闋評論 ,歌頌 。2、本詞承上啟下,由寫景轉入評論歷史人物的句子: , 。3、表達

36、本詞主旨的句子是 , , 。4、寫雪景中化靜為動,氣勢奔放的句子: , 。5、寫雪后晴天的美麗景色的句子: , , 。概括寫北方的壯麗雪景的句子: , , 。6、“望”字的意思 領起那幾句? 7、“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的,卻寫它們“舞”和“馳”,這樣寫給你的感受怎樣?8、下面雖有關句子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一個“望”字領起下文,動靜結合,遠近結合,不僅逼真地寫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闊的景象,而且抒發(fā)了詩人的豪邁的感情。B、“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幾句設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寫實進入想象,開拓一層新的意境,表面寫雪后天晴,實際上預示革命成功后祖國河山一定會更

37、加艷麗美好。C、“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人用“惜”“輸”“遜”等詞對封建統(tǒng)治著進行了斷然的否定,指出他們文學才華低,無法跟現(xiàn)代人相比。D、“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本詞的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風流人物”是無產階級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因為他們正在創(chuàng)造著前無古人的英雄業(yè)績。9、下闋的“惜”字委婉地指出歷代帝王的不足,句句包含 之情?!跋А弊忠馕斗浅XS富。第一,“惜”中含褒,以肯定秦始皇、 、 、 、 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英雄為前提,他們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顯赫,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有過巨大的影響,肯定他們也就是肯定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惜”字

38、又委婉地批評了這些英雄的不足,批評他們 , , 。第三,“惜”字包含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體現(xiàn)了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必將勝過前人的 。10、描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畫面。11、從表達方式看。上闋 ,下闋 。12、作者抒發(fā)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怎樣的抱負?13 、本詩下闋寫景,有概括描寫: 有具體描寫: 。 有動態(tài)描寫 ,靜態(tài)描寫 還有想象描寫 。這些描寫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fā)。14、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冰封”是靜態(tài),“封”字顯得凝然安靜;“雪飄”是動態(tài),“飄”字顯得舞姿輕盈。一靜一動,靜穆而生動。B、“惟余

39、莽莽”中 “惟余”二字強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風光以更為具體更為豐富的直覺,氣象奇?zhèn)ザ蹨啞、“欲與天公試比高”本是描寫群山與高原延伸到天邊的那種狀態(tài),但由于“試比高”的比喻描寫,與前面的銀蛇舞動、蠟象奔馳的情狀相呼應,寫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與高原形象的雄偉。D、“頓失滔滔”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照應前面中“千里冰封”一句,又使人自然想到昔日這條母親河波濤滾滾的氣勢。十七、愛蓮說宋。周敦頤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詩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予

40、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解釋詞語(1)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 )清漣而不妖( )(4)不蔓( )不枝(5)香遠( )益( )清(6)亭亭( )凈( )植( )(7)不可褻( )玩(8)予謂( )菊(9)陶后鮮( )有聞( )(10)宜( )乎眾( )矣(11)水陸草木之( )花(12)同予( )者何人(13)愛蓮之( )出淤泥而( )不染2、翻譯句子(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蓮,花之君子者也:(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4)香遠益清,亭亭凈植:(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6)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蛇h觀而不可褻玩焉:(7)菊之愛,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