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1.gif)
![廣東省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2.gif)
![廣東省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3.gif)
![廣東省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4.gif)
![廣東省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d87f44f2-dfe6-4c1a-a7b4-481bb7abe4a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廣東省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提要二九年十月廣東省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提要總 目錄1 總則2 綜合說明3 水文4 工程地質 5 工程任務和規(guī)模6 工程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7 機電及金屬結構8 工程管理9 施工組織設計10 工程占地11 環(huán)境影響評價12 水土保持13 節(jié)能設計14 工程投資估算15 經濟評價1 總則1.1 中型灌區(qū)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建設項目立項和編制設計文件的依據,根據國家發(fā)改委的有關規(guī)定,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特編制本提要。1.2 本提要適用于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規(guī)模較小條件簡單的中型灌區(qū)或小型灌區(qū)可適當簡化。1.3 可行性研究報告應根據廣東省中型
2、灌區(qū)改造工程建設規(guī)劃的要求,在廣東省中型灌區(qū)改造工程建設規(guī)劃尚未完成以前主要依據地級以上市江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報告或廣東省水利發(fā)展“十一五”灌區(qū)規(guī)劃報告要求,貫徹國家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遵循有關規(guī)程規(guī)范,對工程項目建設條件進行調查和必要的勘測,在可靠基本資料的基礎上,從技術、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論證,提出可行性評價?;举Y料主要包括:(1) 地形資料1) 比例尺為1/10001/10000的帶狀地形圖;2) 比例尺為1/2001/2000有特殊要求的地形圖等。(2) 水文氣象資料包括降水、蒸發(fā)、濕度、氣溫、風力、風向、日照以及天然河道、水庫的水文、泥沙等。(3)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資
3、料包括干渠、支渠沿線和重要建筑物位置的工程地質勘探資料,沿線天然建筑材料調查資料,以及灌區(qū)地下水類型、含水層特征、埋深、補給條件等。(4) 土壤資料1)土壤物理性質,如土壤類型、質地、結構、分布狀況、容重、比重、孔隙率等;2)土壤化學性質,如含鹽量、鹽分組成、ph值,以及氮、磷、鉀和有機質含量等;3)土壤水分特性,如飽和含水量、滲透系數等。(5) 作物灌溉排水資料包括需水量,灌溉方法,耐漬、耐淹能力,排澇、防漬要求等。(6) 建筑材料資料包括各種材料的來源、儲量、運輸方式、運距、單價等。(7) 水利工程現狀資料包括已有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設施,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利用現狀,以及渠道防滲狀況
4、等。(8) 自然災害資料包括歷年發(fā)生旱、澇、漬等自然災害的范圍、面積、成因及損失等。(9) 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資料包括行政區(qū)劃、人口、農業(yè)人口、農業(yè)勞動力、土地面積(山、川、丘陵、平原)、耕地面積(水田、水澆地、旱地)、作物組成、耕作制度、機械化發(fā)展水平、單產、總產、農業(yè)成本、農業(yè)純收益、人均收入等,以及農業(yè)、林業(yè)、牧業(yè)、副業(yè)、漁業(yè)、工業(yè)、交通、能源、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發(fā)展現狀與規(guī)劃資料等。1.4 灌區(q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 論證工程建設的必要性。(2) 確定主要水文參數和成果。(3) 查明影響工程的主要地質條件和主要工程地質問題。(4) 選定工程建設場址、閘址、廠(
5、站) 址等。(5) 基本選定工程規(guī)模。(6) 確定工程等別及標準,選定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初選工程總體布置。(7) 初選機組、電氣主結線及其他主要機電設備和布置。(8) 初選金屬結構設備型式和布置。(9) 初選工程管理方案。(10) 基本選定對外交通方案,初選施工導流方式、主體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總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實施意見。(11) 基本確定工程占地范圍,查明主要占地實物指標,提出移民安置、專項設施遷建的可行性規(guī)劃和投資。(12) 評價工程建設對環(huán)境的影響,提出環(huán)境保護的對策和措施,估算環(huán)境保護投資。(13) 確定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水土保持措施,水土監(jiān)測方案、管理方案、估算
6、投資。(14) 明確建設項目能源消耗的種類和數量、能耗指標,基本確定項目的節(jié)能措施。(15) 編制工程投資估算。(16) 明確工程效益,分析主要經濟評價指標,評價工程的經濟合理性和財務可行性。(17) 提出綜合評價和結論。1.5 下列資料可根據需要列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1) 與工程有關的重要文件。(2) 咨詢或審查會議紀要。(3) 水文分析報告。(4)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5) 工程占地專題報告書。(6) 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7) 水土保持方案專題報告書。(8) 工程信息管理專題報告書。(9) 其它重要專題報告。1.6 灌區(qū)可行性報告章節(jié)安排應將“綜合說明”列為第一章,以下章節(jié)應按提
7、要315章的編制要求依次安排。1.7 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除應符合本提要要求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1.8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信息管理專題報告可參考有關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信息管理專題報告進行編寫。2 綜合說明2.1 簡述工程地理位置和所在河流(河段)規(guī)劃成果及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的依據和過程。2.2 簡述工程自然條件,水文主要成果。2.3 簡述區(qū)域地質、工程地質的主要結論。2.4 簡述工程建設的任務,工程規(guī)模。2.5 簡述工程等別及標準,工程選址(選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工程布置。2.6 簡述主要機電及金屬結構設備的選型和布置。2.7 簡述工程管理機構、人員
8、編制及管理辦法。2.8 簡述施工條件、施工導流、工程控制性進度。2.9 簡述工程征(占)地范圍及主要實物指標,拆遷安置初步方案、補償標準和投資。2.10 簡述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主要成果。2.11 簡述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成果。2.12 簡述建設項目能源消耗種類和數量、能耗指標和節(jié)能措施,分析節(jié)能效果。2.13 簡述工程投資估算的編制原則、依據、價格水平年和工程總投資。 2.14 簡述資金籌措方案和國民經濟評價、財務分析的主要結論。 2.15 簡述本工程建設可行性的結論和建議。 2.16 綜合說明應附以下附表和附圖: (1) 附表1) 工程投資總估算表。2) 工程特性表。(2) 附圖1) 工程地理位置
9、示意圖(比例尺:1:500001:200000)。 2) 工程總體布局示意圖。 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質圖。 4) 工程總布置圖。 5)工程施工總進度表。3 水 文3.1 流域概況(1) 說明灌區(qū)工程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況、河流水系和水利工程概況。(2) 說明灌區(qū)概況。3.2 氣象3.2.1 氣象測站情況說明流域及鄰近地區(qū)氣象臺、站分布與觀測情況。3.2.2 氣象特征概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區(qū)的氣溫、降雨、風速、蒸發(fā)等氣象特征。3.3 水文基本資料3.3.1 水文測驗及資料整編說明流域內水文測站分布、觀測項目、觀測年限、主要水文站的控制特性和高程系統(tǒng)。水位、流速、泥沙等的測驗方法和測驗精度。主要測
10、站資料整編情況。3.3.2 水文資料復核說明水文測驗和資料整編存在的主要問題,復核變動情況,并對基本資料質量做出評價。3.4 徑流灌區(qū)改造工程的徑流分析計算一般指灌區(qū)水源(水庫、江河等)的地面年徑流及年內分配的分析計算,徑流成果主要用于灌區(qū)水量平衡計算。本提要按工程所在流域的徑流實測資料情況分三種情況分別說明,在灌區(qū)改造工程設計時,可根據下列所述的三種情況的徑流分析計算方法,結合灌區(qū)所在流域(或鄰近流域)的降雨徑流特性、水文觀測情況及灌區(qū)水源特點等因素,靈活選用、綜合考慮。3.4.1 具有長期實測資料時年徑流及年內分配的分析計算(1) 設計依據站實測徑流資料系列在30年以上且具有代表性的,工程
11、地址的徑流分析計算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 說明徑流的時空分布特性;2) 人類活動對徑流的影響分析及徑流還原計算;3)徑流系列代表性分析;4)年、期徑流及其時程分配的分析計算;5) 計算成果的合理性檢查。(2) 人類活動使徑流量及其過程發(fā)生明顯變化時,應進行徑流還原計算。還原計算采用水量平衡方式,應逐年、逐月(旬)進行。還原水量應包括工農業(yè)及生活耗水量、蓄水工程的蓄變量、分洪潰口水量、跨流域引水量及生態(tài)、水土保持措施影響水量等項目。水庫入庫徑流系列的還原計算可根據水庫實測水位、水位庫容關系曲線、出庫流量資料,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進行。(3) 徑流系列應通過分析系列中豐、平、枯水年和連續(xù)豐、枯水段的
12、組成及徑流的變化規(guī)律,評價其代表性,可采用滑動平均、累積平均、差積曲線等方法,分析評價該系列的代表性。(4) 年、期徑流及其時程分配的分析計算應包括:1) 徑流頻率計算,提出年徑流參數的計算成果和設計年徑流計算成果;2)根據設計依據站徑流分析成果,推算工程地址徑流量;3)徑流年內分配計算。4)采用代表年法進行水量平衡計算的,說明徑流調節(jié)代表年的選擇原則,選擇代表年。5) 徑流分析計算成果,應與上下游、干支流和臨近流域的計算成果或經審批的水文圖集成果比較,分析檢查其合理性。3.4.2 具有短期實測資料時年徑流及年內分配的分析計算(1) 徑流實測徑流系列不足30年,或雖有30年但系列代表性不足時,
13、應進行插補延長。插補延長年數應根據參證站資料條件、插補延長精度和設計依據站系列代表性要求確定。(2) 徑流系列的插補延長,根據資料條件可采用下列方法:1)本站水位資料系列較長,且有一定長度流量資料時,可通過本站的水位流量關系插補延長流量資料。2) 上下游或鄰近相似流域參證站資料系列較長,且與設計依據站有一定長度同步系列時,可通過與參證站的徑流相關關系插補延長。3) 設計依據站徑流資料系列較短,而流域內有較長系列雨量資料時,可通過降雨徑流關系插補延長。(3) 插補延長后的徑流分析計算內容與“3.4.1”中所述大體一致。3.4.2 缺乏實測資料時年徑流及年內分配的分析計算(1) 缺乏徑流資料時,工
14、程地址徑流量可采用經主管部門審批的最新水文圖集或水文比擬、地區(qū)綜合等方法估算。設計年徑流的年內分配,可參照鄰近相似流域的資料,采用水文比擬、地區(qū)綜合等方法分析確定,也可按設計流域的降雨年內分配進行分析確定。(2) 水文圖集法:當采用代表年法進行灌區(qū)水量平衡計算時,可根據廣東省水文圖集中的“廣東省19561979年平均年徑流深等值線圖”、“廣東省19561979年年徑流變差系數cv等值線圖”,查取工程地址的多年平均徑流深和年徑流變差系數cv,據此計算豐、平、枯設計年徑流深、年徑流量。設計年徑流的年內分配,在扣除基流量后,可依據設計流域代表年的的降雨年內分配計算分析確定,或者按廣東省一年三熟灌溉定
15、額(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編)附表910的年降雨時段分配表計算確定。(3) 水文比擬法:水文比擬法就是將參證流域的水文資料移置到設計流域的一種方法,是以設計流域影響徑流的各項因素(降雨、自然地理情況、流域面積等),與參證流域影響徑流的各項因素相似為前提,關鍵在于選擇恰當的參證流域。具體移置時,可采用直接移置徑流深、移置參證流域的年降雨年徑流相關圖等方法。采用水文比擬法計算的徑流成果,應對其進行合理性分析。年徑流的逐月(旬)徑流過程,可根據參證流域的逐月(旬)徑流過程按年徑流量同倍比縮放求得。3.5 洪水3.5.1 暴雨特性說明暴雨成因,常見暴雨中心位置,實測及調查大暴雨概況。3.5.2 洪水
16、特性說明洪水的時空分布特性,洪水成因。3.5.3 歷史洪水灌區(qū)所在流域有歷史洪水調查資料的,應說明歷史洪水調查和復查情況,歷史洪水的洪峰和洪量估算方法及采用成果,分析確定歷史洪水及實測特大洪水的重現期。廣東省水利電力廳1991年刊印的廣東省洪水調查資料,根據流域、水系、地理位置和資料數量分為六區(qū),合訂成三冊刊?。旱谝粌园n江及粵東沿海諸小河、東江,第二冊包括北江、西江及珠江三角洲,第三冊包括粵西沿海諸小河、海南島諸河。歷史洪水調查成果已經審批通過,可直接采用。3.5.4 設計洪水灌區(qū)改造工程設計洪水一般包括:(1) 取水口設計洪水;(2) 灌區(qū)交叉建筑物的設計洪水;(3) 承擔排洪任務或有山
17、洪匯入的渠段、截洪溝的設計洪水。設計洪水的計算應根據工程的集水面積,所在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實測水文資料情況等因素采用按實測流量資料推算設計洪水或按暴雨資料推算設計洪水的方法。3.5.4.1 根據實測流量資料推算設計洪水根據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guī)范(sl44-2006),說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統(tǒng)計原則,進行還原、插補延長和頻率計算,分析檢查計算成果的合理性,提出設計洪水成果。分析洪水過程線的特性,選擇典型洪水過程線,放大繪制(或推求)設計洪水過程線。3.5.4.2 根據暴雨資料推算設計洪水對沒有實測水文資料的,可采用根據暴雨資料推算設計洪水的方法計算洪水:(1) 各歷時暴雨參數(均值、變差系
18、數cv)可根據工程集水區(qū)域中心點的位置從廣東省暴雨參數等值線圖(2003年)查算,cs3.5cv。(2) 我省根據暴雨資料推算洪水的計算方法有:1)1991年廣東省水文總站編制的廣東省暴雨徑流查算圖表使用手冊中的廣東省綜合單位線法、推理公式法;2)1977年廣東省水利電力局刊布的廣東省洪峰流量經驗公式法。(3) 除水庫工程外,集水面積小于10平方公里的其他工程,仍采用廣東省洪峰流量經驗公式法進行洪水計算。集水面積大于10平方公里的,采用廣東省綜合單位線法、推理公式法進行洪水計算,合理選定參數,對兩種方法的計算成果應合理協調,使兩種方法的計算成果不超過20。在兩種方法經過合理協調,使設計洪水成果
19、比較接近后,原則上采用廣東省綜合單位線方法的計算。3.5.5 分期設計洪水(1) 說明施工洪水時段的劃分、洪峰和洪量系列統(tǒng)計原則,進行參數計算,提出各時段洪峰、洪量頻率計算成果,并分析論證合理性。(2) 有實測流量資料的,按上述根據實測流量資料推求設計洪水的方法進行分期洪水計算,洪水系列每年施工時段內最大值組成。(3) 缺乏實測流量資料的,采用暴雨推求洪水的方法進行分期洪水計算,有條件的可統(tǒng)計各施工時段各歷時暴雨進行頻率計算,求得各施工時段各歷時設計暴雨量,再采用廣東省綜合單位線法、推理公式法或廣東省洪峰流量經驗公式法計算施工期洪水;對于只有逐月最大日降雨量資料,可采用相關法進行計算。(4)灌
20、區(qū)改造工程施工洪水主要是渠首建筑物、渠系建筑物及分期施工的渠道施工洪水。3.5.6 洪水地區(qū)的組成和遭遇分析洪水地區(qū)組成規(guī)律和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進行設計洪水地區(qū)組成的計算和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提出采用成果。3.6 泥沙說明泥沙來源,進行資料的還原和插補延長,對泥沙資料精度進行評價。提出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等泥沙分析成果。3.7 潮汐灌區(qū)所在流域受潮汐影響的,應說明工程所在地區(qū)的潮汐規(guī)律及特征水位,潮汐與洪澇水遭遇特性,分析計算確定設計潮汐水位、過程線等。各潮位站的特征水位及設計潮水位可采用1995年5月廣東省水利電力廳頒布的廣東省年最高潮位頻率計算成果中成果。3.8 水情自動測報系統(tǒng)(1)
21、論證水情自動測報系統(tǒng)建設的必要性,初步擬定遙測站網布設方案,提出報汛通信方式。(2) 重要的節(jié)制閘、分水閘、泄水閘處應設遙測水位站;灌區(qū)范圍較大時,應根據灌區(qū)分布及與周邊關系布設遙測雨量站。(3) 灌區(qū)站點布設應盡量利用、整合已建或將建的站點,避免重復。(4) 灌區(qū)水情自動測報系統(tǒng)應與灌區(qū)水源工程的水情自動測報系統(tǒng)、三防指揮系統(tǒng)互聯互通。3.9 附圖(1) 流域水系圖(表明水文、氣象站和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位置)。(2) 徑流、洪水、暴雨量插補延長的主要相關關系圖。(3) 年徑流、年降雨頻率曲線圖。(4) 洪峰、洪量關系圖。(5) 洪峰和各時段暴雨、洪量頻率曲線圖。(6) 典型洪水及設
22、計洪水過程線圖。(7) 主要水文站和設計斷面的水位流量關系圖。(8) 其他有關附圖。3.10 附表(1) 年、月徑流(雨量)系列表(設計依據站、工程場址及區(qū)間)。(2) 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設計依據站、工程場址及區(qū)間)。(3) 典型洪水和設計洪水過程線表。(4) 其他有關附表。4 工 程 地 質中型灌區(qū)加固改造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應在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質勘察資料基礎上,按照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的要求,結合中型灌區(qū)的特點,查明灌區(qū)沿線重點是重要建筑物(如新建渠線、較高渠堤以及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渡槽、水閘、隧洞、涵洞等)的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提出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渡槽、水閘、涵洞等基礎處理措
23、施,初查沿線各種天然建筑材料的來源、質量、儲量、運輸方式、運距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應按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guī)程(dl5020-93)要求單獨編制成冊,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4.1 概述概述勘察工作經過,進行的勘察工作項目,完成的工作量和主要成果。4.2 區(qū)域地質(1) 概述區(qū)域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物理地質現象和水文地質條件等。(2) 評價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確定工程場地的地震基本烈度。4.3 渠道工程地質條件(1) 概述渠道沿線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覆蓋層的厚度與組成物質、地質構造、巖體風化情況、水文地質條件,巖土體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等。(2) 論述渠道沿線的工程地質條件。對明渠
24、線路,著重說明沿線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層的分布及其對穩(wěn)定和滲漏的影響,初步預測產生邊坡失穩(wěn)、管涌和沼澤化等問題的可能性。對隧洞線路,著重說明進出口洞臉、交叉段、淺埋段和地質構造復雜地段的穩(wěn)定條件。 (3) 評價渠道沿線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工程地質分段或初步圍巖分類。提出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參數的初步建議值和基礎處理措施的意見。4.4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質條件(1) 概述各主要建筑物場址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覆蓋層的厚度與組成物質、地質構造、巖體風化、水文地質條件,巖土體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等。(2) 論述各主要建筑物場址的工程地質條件。說明渡槽、水閘地基和消能沖刷區(qū)岸坡的穩(wěn)定條件,滲流穩(wěn)定條件,沉陷變
25、形和液化條件。 (3) 評價各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提出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參數的初步建議值和基礎處理措施的意見。4.5 天然建筑材料初查沿線各種天然建筑材料。說明沿線各種天然建筑材料的位置、質量、儲量和開采運輸條件等。4.6 結論綜述工程地質問題初步評價和結論,提出下一階段工作的意見和建議。4.7 附圖及附件4.7.1 附圖(1) 區(qū)域地質圖。(2) 渠道工程地質圖、剖面圖。(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質平面及剖面圖。(4) 天然建筑材料產地分布圖。(5) 典型鉆孔柱狀圖及坑、槽、井、洞展示圖。4.7.2附表、附件(1) 巖、土、水質試驗報告及成果匯總表。(2) 其它相關報告或附件。5 工程任務
26、和規(guī)模5.1 灌區(qū)規(guī)劃成果及審查結論(1) 概述灌區(qū)的規(guī)劃成果及主要審查結論。(2) 灌區(qū)改造工程項目主要依據:1)灌區(qū)改造規(guī)劃報告;2)地級以上市江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報告;3)我省水利發(fā)展“十一五”灌區(qū)規(guī)劃報告。5.2 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及發(fā)展規(guī)劃概述與工程有關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現狀及遠近期發(fā)展規(guī)劃。5.3 工程現狀及發(fā)展規(guī)劃(1) 說明灌區(qū)灌溉范圍、現狀灌溉面積、規(guī)劃灌溉面積、作物組成。(2) 概述灌區(qū)工程組成(包括水源工程、渠首工程、骨干渠系工程)。5.4 工程建設必要性(1) 概述灌區(qū)改造工程在灌區(qū)中的地位和作用。(2) 概述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3) 論證灌區(qū)工程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5.
27、5 工程任務概述灌區(qū)改造工程的任務,確定需要達到的目標。5.6 設計水平年及設計標準5.6.1 設計水平年根據灌區(qū)改造規(guī)劃或江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確定灌區(qū)改造工程的設計水平年。5.6.2 灌溉設計保證率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灌區(qū)改造規(guī)劃及江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確定灌溉設計保證率。5.6.3 灌區(qū)工程等別及洪水標準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確定引(提)水樞紐工程、灌區(qū)渠道、主要建筑物的工程級別及相應防洪標準。5.7 灌溉制度 (1) 說明灌區(qū)作物組成及各種作物的灌溉方式、灌溉制度。(2) 根據灌區(qū)所在地區(qū)、作物組成及土壤情況,參照廣東省一年三熟灌溉
28、定額(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編),確定灌區(qū)各種作物灌溉凈定額及灌溉時段分配。作物的灌溉定額亦可以采用其它經審批通過的相關規(guī)劃設計報告(灌區(qū)規(guī)劃報告、市江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報告、水源工程設計報告等)中的灌溉定額成果。5.8 灌區(qū)供需水量平衡5.8.1 灌區(qū)可利用水量(1) 說明灌區(qū)水源數量,闡述灌區(qū)各水源基本情況。 (2) 根據“水文”中徑流分析成果,確定灌區(qū)可利用水量。5.8.2 灌區(qū)需水量預測(1) 根據灌區(qū)所在地水源規(guī)劃、灌區(qū)規(guī)劃及各水源工程的工程任務、興利目標,明確設計水平年灌區(qū)水源及需灌區(qū)水源擔負灌溉、供水的用水戶。(2) 根據灌區(qū)內社會經濟現狀、用水現狀及灌區(qū)所在地國民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灌
29、溉規(guī)劃、供水規(guī)劃等,參照省市江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廣東省用水定額(試行)、廣東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額中成果,預測設計水平年各用戶需水量,一般包括生活及工業(yè)用水量、農業(yè)灌溉用水量及生態(tài)用水量。(3) 確定各用戶用水年內分配,農業(yè)灌溉用水年內分配可根據豐、平、枯不同水平年,按廣東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額中成果選用;生活及工業(yè)用水年內分配根據當地用水情況確定。(3) 灌區(qū)水源工程(水庫等)已完成除險加固或重建、擴建設計,且其設計成果已經水利主管部門審批通過的,在復核后,灌區(qū)需水量預測成果應與水源工程設計報告中成果一致。5.8.3 供需水量平衡計算(1) 根據灌區(qū)可利用水量、需水量年內分配成果,按水量平衡公式進行供
30、需水量平衡分析。(2) 灌區(qū)水源為多水源、多用戶的水資源供需系統(tǒng)時,應根據各水源的特點、輸水工程特點劃分供水分區(qū),并據此進行供需水量平衡計算。(3) 根據供需水量平衡計算成果,應明確灌區(qū)水源能否滿足灌區(qū)用水需求,不滿足灌區(qū)用水需求的,應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法。5.9 工程規(guī)模5.9.1 灌區(qū)工程總體布置簡述灌區(qū)工程總體布置。5.9.1 渠道灌溉流量 根據設計灌溉面積,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 “6.1.46.1.9”中的規(guī)定,計算各渠道各渠段設計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所采用的渠系水利用系數應與灌區(qū)規(guī)劃、灌區(qū)供需水量平衡中采用的成果一致。5.9.2 渠道設計排澇(
31、洪)流量 對于承擔排澇(洪)任務的渠道,根據各渠道的設計排澇(洪)標準及水文分析計算成果,確定渠道設計排澇(洪)流量。5.9.3 渠道設計水面線 (1) 采用渠道水力學公式或水面線推算公式,計算各渠道設計水面線。(2) 水面線計算中所采用的糙率應根據渠道特征、改造后襯砌情況,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附錄e中糙率表合理選用。應考慮渠道糙率取值偏大或偏小對工程設計及灌區(qū)實際運行的不利影響,糙率偏大則容易造成實際灌溉水位比計算的灌溉設計水位低,糙率偏小則容易造成渠道實際過流能力比計算的過流能力小。(3) 灌溉、排澇(洪)結合的渠道(段),應分別計算灌溉工況、排澇(洪)工況下的設計水面線。5.10 附
32、圖(1) 灌區(qū)工程布置圖、灌溉面積分布示意圖。(2) 其他有關附圖。6 工程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6.1 設計依據6.1.1工程等別及洪水標準(1) 根據灌區(qū)灌溉面積的大小,按水利水電工程等別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劃分灌區(qū)工程等別。(2) 根據引水樞紐工程引水流量的大小、提水樞紐工程單站裝機流量或單站裝機功率的大小、灌排渠道的灌溉流量或排水流量的大小、灌排建筑物過水流量的大小,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分別確定引水樞紐工程、提水樞紐工程、灌排渠道、灌排建筑物的工程級別及相應防洪標準。(3) 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確定引(提)水工程
33、、渠道工程及灌排建筑物級別及防洪標準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對于兼有行(排)洪功能的渠道或渠段,其工程級別及防洪標準還應結合防洪標準(gb50201-94)、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698)及當地市江河流域綜合規(guī)劃報告綜合確定。在防洪堤上修建的引水、提水工程及其他灌排建筑物,或在擋潮堤上修建的排水工程,其級別不得低于防洪堤或擋潮堤的級別;倒虹吸、涵洞等灌排建筑物與公路或鐵路交叉布置時,其級別不得低于公路或鐵路的級別。6.1.2 確定地震設防烈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1:400萬)gb 18306-2001或工程地質報告,確定地震動峰值、地震動反映譜特征、地震基本烈度。6.1.3 基本
34、資料明確本次設計所依據的氣象、水文、地基和圍巖的物理力學指標等資料及相關文件。6.2 工程布置6.2.2 總的要求(1) 灌排系統(tǒng)布置應盡量與現有灌排系統(tǒng)相結合的原則,現有灌溉系統(tǒng)布置合理的則基本維持現狀,對局部不合理的渠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局部調整、完善。(2) 山丘、丘陵區(qū)的灌區(qū)應遵循高水高用(排)、低水低用(排)的原則;平原灌區(qū)在具備條件時提倡分開布置灌溉系統(tǒng)和排水系統(tǒng)。6.2.2 水源及渠首工程(1) 從水庫引水的灌區(qū),水庫的除險加固不納入灌區(qū)改造項目;從河流引水的灌區(qū),攔河閘(壩)可根據實際情況納入灌區(qū)改造項目。(2) 說明灌區(qū)渠首工程的位置、引水方式、引水流量等主要參數。(3) 渠
35、首引水工程改造,應根據河(湖)水位、河(湖)岸地形、地質條件和灌溉對引水高程、引水流量的要求,復核原有引水方式。(4) 對不符合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要求的渠首工程應在技術診斷(中型水閘應進行安全鑒定)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更新改造方案,確需移址重建的渠首工程應作方案比選及充分論證。6.2.3 渠系(1) 說明灌排渠系位置、走向,現狀渠線布置基本合理的,灌區(qū)改造時應基本沿原來的渠線布置。確需對渠線作重大調整的,應作方案比選及充分論證。(2) 灌排渠系調整應滿足灌區(qū)長遠發(fā)展的需要,經方案比較確定。調整后的渠道應滿足渠道線短、控制范圍大、有利于提高灌溉水重復利用率的要求,還應兼顧
36、行政區(qū)劃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分布。對于灌溉渠道,應盡可能布置在灌區(qū)的脊線,以爭取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積;對于排水渠道,應盡可能布置在排水區(qū)的洼線,以爭取最大的排水效果。(3) 傍山渠道應設排水溝以排泄山坡面雨水,對渠道有較大威脅的山洪應給予截導,盡量利用天然河溝,使山洪在渠下通過。6.2.4 灌排建筑物(1) 根據工程規(guī)模、作用、運行特點和灌區(qū)總體布置的要求,對渠系建筑物進行復核。應明確灌區(qū)改造前、后各類建筑物的數量。在對原有灌排建筑進行老化、病害診斷(中型水閘應進行安全鑒定)的基礎上,結合灌區(qū)總體布置的要求,提出對原有灌排建筑物的改造措施(保留利用、拆除、維修、重建)及對應的建筑物數量,明確新建
37、建筑物的位置及數量。(2) 對灌溉渠道進行改造造成渠道水面線下降時,應考慮在主要分水口下游設置節(jié)制閘,以抬高水位保證灌溉。(3) 在傍山渠道洪水入渠段的下游或重要城鎮(zhèn)工礦區(qū)、險工渠段、重要建筑物的上游,為保障下游渠段或重要建筑物的安全,宜在適當位置設泄水閘。6.3 渠道及建筑物工程設計6.3.1渠道縱斷面設計(1) 說明縱斷面設計原則及方法,確定各渠段縱坡及沿線渠底高程。(2) 灌區(qū)改造縱斷面總的設計原則是: 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建筑物,避免大面積、大方量的土方挖填; 以原控制性建筑物作為控制點,分段進行渠底縱坡設計; 盡可能滿足渠道上下游水面銜接,避免上下游出現大的水面變化; 根據渠道各段設計
38、流量,在滿足渠道不沖、不淤流速的前提下,力求渠道斷面最小。(3) 渠道縱斷面設計和橫斷面設計是互相聯系,互為條件的,在設計中應統(tǒng)籌考慮、交替進行、反復調整,最后確定合理的設計方案。(4) 渠道原設計縱斷面或現狀縱斷面基本合理的,可在原設計縱斷面或現狀縱斷面成果的基礎上作局部調整,盡可能避免大范圍、大幅度的縱斷面調整。 (5) 灌排結合的渠道,其縱斷面還應結合排水要求進行設計。6.3.2 渠道橫斷面設計闡述灌區(qū)渠道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渠道改造措施,確定渠道改造后的橫斷面形式、邊坡、斷面尺寸、渠頂高程、渠頂寬度、襯砌超高值及防滲襯砌的結構類別、厚度。(1) 渠道改造措施應以渠道節(jié)水防滲改造為重點,
39、提高渠道襯砌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和輸水環(huán)節(jié)的水利用系數。同時,根據各灌渠道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加固改造、更新,進行續(xù)建、新建、擴建。(2) 橫斷面形式渠道橫斷面形式應根據沿線地形、地質條件、邊坡穩(wěn)定、施工管理、占地拆遷、工程造價以及是否襯砌等因素確定,土渠宜采用梯形斷面;混凝土或石渠宜采用矩形或u形斷面。(3) 渠道邊坡挖、填方渠道邊坡系數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 “6.1.196.1.22”中的規(guī)定確定;排水溝邊坡系數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 “7.1.107.1.11”中的規(guī)定確定。采用高邊坡系數的,應根據岸坡土質條件和其它具體情況,進行
40、穩(wěn)定分析計算復核。(3) 橫斷面尺寸渠道橫斷面尺寸應通過渠道水力計算,并結合現狀渠道斷面和沿線地形地質地物情況確定,在保證渠道設計輸(排)水能力和水流安全、通暢、平順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占地和工程量,方便施工和運用。 現狀渠道橫斷面尺寸滿足過流要求的,可基本按現狀斷面尺寸控制。(4) 渠頂高程渠道岸頂超高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6.1.23”中規(guī)定確定。現狀渠頂超高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則將渠堤進行加高,現狀渠頂超高高于規(guī)范要求的,則維持現狀渠堤高度不變。為施工方便,在滿足規(guī)范超高要求的基礎上,可根據渠道沿線地形情況采用統(tǒng)一超高值。(5) 渠頂寬度萬畝以上灌區(qū)干支渠岸頂寬
41、度不應小于2m;萬畝以下灌區(qū)可適當減少。渠道岸頂兼作交通道路時,其寬度應滿足車輛通行要求,不宜小于3m。交通量較大和臨近城鎮(zhèn)、村莊的渠堤頂宜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其余渠堤頂宜鋪設泥結石路面。(6) 襯砌超高渠道襯砌高度等于渠道通過加大流量時的水深加上超高值。渠道襯砌超高值可采用0.30.8m,5級渠道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0.1m;必須兼作行洪用的傍山渠道,其襯砌超高宜適當加大。(7) 防滲襯砌在渠床土滲透性強,地下水位相對較低,水滲漏損失量大的渠段,宜采取防滲襯砌措施;高填方渠道、傍山渠道以及修建在陡坡地段的渠段也應進行襯砌加固。其他情況下應根據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要求、運用管理、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和
42、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合理確定。在渠床土粘性大,滲透性弱,地下水位相對較高,渠道本身的輸水滲漏損失量較小時,可不襯砌。4級及4級以上渠道防滲襯砌應進行方案比選,建議一般不采用漿砌石結構,因為漿砌石結構施工質量難以保證而且容易損壞,推薦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其襯砌厚度宜采用810cm,一般不設墊層。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深挖方渠段,為防止地下水對防滲板產生頂托作用造成的破壞,應在襯砌板上設排水措施。6.3.3 灌排建筑物6.3.3.1 總體要求(1) 闡述灌排建筑物現狀及存在問題。(2) 根據各灌排建筑物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產生問題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造措施。對現狀布置比較合理,結構比較完好,滿足設計過流能力的
43、建筑物進行維修加固處理或直接保留利用,對布置較合理,但結構破損嚴重或過流能力不滿足設計要求的,在原址拆除重建。(3) 根據過流能力復核計算、出口消能計算,結合建筑物的現狀規(guī)模,確定各灌排建筑物的結構型式、控制尺寸、控制高程等。(4) 渠道在經過人口密集的城鎮(zhèn)或村莊時宜在渠堤頂設置安全護欄,有供水任務時可對渠道進行箱涵化處理,以保護水質。(5)灌排建筑物具有數量多、規(guī)模小的特點,如果對每個建筑物物均進行結構設計、工程量計算,不僅繁瑣,也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在結構設計和工程量計算時,可根據建筑物的類型、孔數進行分類,每類選1個標準(典型)建筑物進行結構設計及工程量計算,并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灌排建筑
44、物的主要特征參數。6.3.3.2 水閘(1) 節(jié)制閘節(jié)制閘一般設在臨近分水閘或泄水閘的渠道下游,用以控制渠道水位,保證分水流量或泄水流量。節(jié)制閘現狀規(guī)模復核或重建規(guī)模確定一般應考慮符合下列規(guī)定: 閘門完全開啟時,雍水高度應不影響上游建筑物; 閘底宜與渠底齊平或稍高于渠底; 閘孔設計過水面積宜與渠道過水面積相適應,一般與渠道過水斷面相等或稍大; 按堰流公式計算復核閘孔寬度。(2) 分水閘分水閘設在下級渠道的渠首,實際上就是下級渠道的進水閘,用以控制和調配流量,將上級渠道的流量按需要分配到下級渠道,達到計劃用水的目的。分水閘現狀規(guī)模復核或重建規(guī)模確定時一般應考慮符合下列規(guī)定: 閘室結構可采用開敞式
45、或封閉式(涵洞式); 閘室底檻高程宜與上級渠底齊平或稍高于上級渠底,多泥沙渠道上應高于上級渠底; 分水閘閘孔寬度可根據閘的具體結構形式和設計水流條件,按寬頂堰或涵洞(管)淹沒出流的條件進行水力計算復核。 需拆除重建的分水閘,經復核后,可按原規(guī)模重建。(3) 泄水閘泄水閘(及溢流側堰)一般設在傍山渠道洪水入渠段的下游或重要城鎮(zhèn)工礦區(qū)、險工渠段、重要建筑物的上游,用于宣泄多余水量及沖泄上游渠段淤積的泥沙,以保障下游渠段或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泄水閘現狀規(guī)模復核或重建規(guī)模確定時一般應考慮符合下列規(guī)定: 閘室結構可采用開敞式和封閉式(涵洞式); 閘孔寬度按寬頂堰堰流公式計算復核,其設計流量可根據泄水閘的位
46、置、多余來水水源(包括山洪、內澇)和設閘的具體要求計算確定。節(jié)制閘、分水閘、泄水閘的結構設計、消能防沖設計按水閘設計規(guī)范(sl265-2001)中規(guī)定執(zhí)行。水閘鋪蓋及海漫盡量采用混凝土結構,厚度應大于30cm,并設墊層。6.3.3.3 渡槽(1) 渡槽一般在渠道跨越河流、渠溝、洼地、道路,采用其他類型建筑物不適宜時選用。(2) 渡槽的改造加固設計,應根據渡槽存在的具體問題,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包括進出口段加固(或重建)、槽身加固及止水設計。對于結構老化嚴重,僅靠維修加固難以達到預定效果的渡槽,可對渡槽進行原址重建。(3) 渡槽槽身橫斷面宜采用矩形或u形。梁式渡槽滿槽時槽內水深與水面寬度
47、的比值:矩形斷面可取用0.60.8;u形斷面可取用0.70.9;拱式渡槽可適當減少。槽身過水斷面的平均流速宜控制在1.02.0m/s。(4) 渡槽過水能力及總水頭損失可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附錄m所列公式復核。(5)渡槽支墩一般不采用漿砌石結構,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支墩高度超過15 m時,應采用雙排架結構。要特別注意渡槽支墩基礎處理措施,軟基應采用樁基礎。(6) 渡槽槽身可采用預制或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要特別注意渡槽槽身接口處止水處理。6.3.3.4 倒虹吸(1) 倒虹吸是設置在渠道與河流、谷地、道路相交處的壓力輸水建筑物,其適用條件為: 當渠道通過山谷、溪
48、流,因谷道深難以修建渡槽,或需高填方,或采用繞線方案有困難時,可選用倒虹吸; 當渠道與河流或道路相交,且渠道水位與河水位或路面高程接近,不能采用渡槽、涵洞等交叉建筑物時,可選用倒虹吸。(2) 倒虹吸改造設計,應包括進口段、管身、出口段。維修加固時應做好止水設計,防止倒虹吸滲漏。 (3) 在復核斷面尺寸(管徑、寬高)和數量時,一般以平均流速作為控制因素,斷面平均流速應根據上、下游允許水頭損失,水流含沙量及其顆粒組成,以及防止管內產生淤積等因素確定,且宜控制在1.52.5m3/s。(4) 倒虹吸過水能力及總水頭損失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附錄n所列公式復核。6.3.3.5
49、涵洞(1) 填方渠道跨越溝溪、洼地、道路、渠道或穿越填方道路時,可在渠下或路下設置涵洞。(2) 涵洞加固設計,一般包括進、出口段的翼墻(護坡)、護底設計,洞身加固、防滲、止水設計。(3) 需拆除重建的涵洞,可根據水頭、建筑材料及施工條件等,選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管涵,也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矩形涵、箱涵或混凝土、砌石拱涵。圓形管涵直徑宜取0.81.5m;矩形涵、箱涵跨徑宜取23m;拱涵矢跨比宜取1/21/8。 (4) 涵洞的過水能力可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附錄p所列公式復核。明流管涵、拱涵水面以上的凈空高度不宜小于洞身的1/4,箱涵不應小于洞高的1/6。6.3.3.6 跌水
50、與陡坡(1) 渠道(排水溝)經過陡峻的地段時,為了保持渠道的設計比降和避免流速過大而發(fā)生沖刷破壞,可設置跌水或陡坡。跌水或陡坡可與節(jié)制閘聯合建筑。(2) 跌水或陡坡進口段、跌水、消力池及出口段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及水工設計手冊中的要求進行設計。6.4 工程觀測設計(1) 根據灌區(qū)量水、觀測要求,進行灌區(qū)量水設施及渠道、建筑物的工程觀測設計,提出量水設施、觀測設施(設備、儀器)類型、數量及其布置。(2) 灌溉渠道的引水、分水處宜設量水設施,并與灌排建筑物結合布置。有條件時可采用自記量水設備。(3) 萬畝以上灌區(qū)的干渠、支渠可利用直線段上的灌排建筑物量水,并設相應的測流
51、設施。6.4 工程量分項提出各渠道及建筑物工程量。6.4 工程附圖1. 渠道縱斷面圖(水平比例1/10001/25000,垂直比例1/1001/200)。2. 渠道橫斷面圖(比例1/1001/200,間距100m500m)。3. 各類渠系建筑物典型設計圖(平面圖、剖面圖)。7 機電及金屬結構7.1 水力機械(1)經方案比較論證,初選水泵型式及水泵型號、裝機臺數及單機配套功率、機組主要參數及安裝高程。(2)初選泵組運行方式。(3)初選在水泵進出口閥門的規(guī)格和數量。7.2輔助設備的選擇。(1)初選廠內起重設備型式、數量。(2)初選技術供排水和油系統(tǒng)的型式、數量及布置。7.1.4 主要水力機械布置(
52、1)初定主、副廠房控制尺寸。(2)初定主要水力機械設備布置。7.2 電工一次7.2.1概述灌溉工程的地理位置,灌溉工程的總用電負荷、單臺設備最大容量等。7.2. 2初選工程的供電電壓等級、供電線路的回路數與電力系統(tǒng)的連接地點、距離等。7.2.3電氣主接線(1)根據工程的用電規(guī)模初選接入電力系統(tǒng)方式等綜合因素,提出電氣主接線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經方案比較分析論證后提出初選電氣主接線方案。(2) 初選站用電源的供電方式,初選站用電系統(tǒng)接線 。7.2.4 主要電氣設備選擇與布置7.2.4.1 初選的電動機、主變壓器、高壓配電裝置、斷路器、高壓電纜、母線等主要電氣設備型式、規(guī)格、主要技術參數和數量
53、。7.2.4.2初選電動機的啟動方式及啟動裝置設備型式、主要技術參數和數量。7.2.4.3說明主、副廠房布置位置與型式,主要電力設備的布置和進、出線方式。7.2.4.4初選變電站的設備布置型式和位置。7.2.4.5初選灌溉工程輸電線路的線路長度、桿塔型式、導線截面等主要技術參數。7.2.5過電壓保護及接地7.2.5.1提出過電壓保護方案。7.2.5.2初選站接地設計方案7.3電工二次7.3.1初選自動化及監(jiān)控等設計方案和主要設備。7.3.2初選監(jiān)控及調度中心位置及布置方案7.4 金屬結構7.4.1初選各水工建筑物的閘門、攔污柵、閥和啟閉機等的型式、尺寸、容量和數量等主要技術參數和布置方案。7.
54、4.2 列出主要金屬結構分項(技術參數、工程量等)匯總表。7.5 通風空調初選通風與空調主要設備的型式、數量及布置。7.6 消防 初選主要消防設備的型式、數量及布置。7.7 附圖、附表7.7.1 附圖(1) 水泵性能曲線。(2) 泵站接入電力系統(tǒng)地理位置圖;(3) 電氣主接線圖;(4) 電氣主接線方案比較圖;(5) 變電站設備布置圖;(6) 推薦方案的各部位工程主要閘門及啟閉機布置圖。7.7.2 附表(1) 主要水力機械設備表。(2) 通風與空調、消防主要設備表。(3) 主要電氣設備表。(4) 主要監(jiān)控及通信設備表。(5) 推薦方案的各部位工程金屬結構分項(技術參數、工程量等)匯總表。8 工程
55、管理8.1 管理機構8.1.1 管理機構及人員編制(1) 明確工程建設、運行管理單位及管理機構的性質,提出工程管理結構設置的初步方案,說明管理機構現狀人員編制,確定灌區(qū)改造工程實施后管理結構的人員編制。(2) 項目類別及管理機構性質按國務院印發(fā)的水利產業(yè)政策、國務院體改辦2002年印發(fā)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及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fā)廣東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0520號)定性。(3) 管理機構的結構設置及人員編制可根據國家水利部、財政部印發(fā)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 (試點)或按經政府批復的管理機構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行確定。8.1.2 生產、生活的用房規(guī)模說明工程現狀生產、生活的用房情況,確定灌區(qū)改造工程實施后生產、生活的用房規(guī)模。8.2 管理辦法(1) 提出工程的管理辦法、管理任務及職責。(2) 結合管理結構已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考慮改革創(chuàng)新,確定灌區(qū)建筑物安全監(jiān)測、水質監(jiān)測辦法及建筑物管理辦法,提倡用水戶或用水戶協會參與管理,提倡供水體制及水費計收改革。(3) 管理機構的任務是確保工程安全運行,進行科學管理,合理調配水量,充分發(fā)揮工程綜合利用效益。根據管理機構的任務,明確各管理單位的職責。8.3 工程管理范圍及保護范圍(1) 確定水源工程、渠首工程、渠(溝)工程、灌排建筑物及生產、生活區(qū)等建筑物和管理設施的管理范圍。在工程管理范圍的基礎上,確定工程的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未來十年移動支付的科技發(fā)展趨勢預測
- 標準化管理在生產現場的挑戰(zhàn)與對策
- 現代音樂文化的全球化傳播路徑
- 13人物描寫一組(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Unit 1 Playtime Lesson 3(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二年級下冊001
- 25 少年閏土 第二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上冊 統(tǒng)編版
- Unit1 London is a big city(說課稿)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四年級下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1節(jié)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說課稿3 新人教版必修2
- Unit 2 Being a good language learner Exploring and Using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重大版(2019)必修第一冊
- 2025挖掘機勞動合同范文
- 2024年全國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職業(yè)技能競賽考試題庫-上部分(600題)
- 2025年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一模)晉城市2025年高三年第一次模擬考試 物理試卷(含AB卷答案解析)
- 實驗室5S管理培訓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1月)數學試題(蚌埠一模)(含答案)
- 醫(yī)院工程施工重難點分析及針對性措施
- 2025年春節(jié)安全專題培訓(附2024年10起重特大事故案例)
- 2025年江蘇太倉水務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遼寧省沈陽名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政治】法律保障生活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智研咨詢-2025年中國生鮮農產品行業(yè)市場全景調查、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