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基因突變的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_第1頁
p53基因突變的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_第2頁
p53基因突變的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述與進展 文章編號 : 1001 2764x ( 2008 ) 03 20224203中圖分類號 : q754文獻標識碼 : ap53基因突變的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 3周衛(wèi)平 1 綜述 ,王惠民 2 ,賈春平 3 審校 ( 1. 通州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江蘇南通 226300; 2.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 ,江蘇南 通 226001; 3.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上海 200050 )關鍵詞 : p53基因 ;基因突變 ;腫瘤p53 基因與通常的抑癌基因不同 ,突變后具有癌基因作用 1 。它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 。 最初的研究 發(fā) 現 , p53 突

2、變 后 其 表 達 的 核 蛋 白 功 能 喪 失 與l i2f raum en綜i 合征 (l fs) 相關 。l fs是一種家族性疾病 , 以 高發(fā)多種新生物為特征 。此病在有橫紋肌肉瘤家族史的兒 童中首次發(fā)現 ,家族其他成員也高發(fā)乳腺癌 、腦癌 、骨肉瘤和 淋巴瘤等疾病 。這些患者在基因種系第 17 號染色體上常丟 失一個 p53 等位基因 ,并且在存留的等位基因上仍有一個點 突變 。p53基因敲除小鼠在出生時基本正常 ,但經過短的潛 伏期后 ,易于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腫瘤 2 ?,F查明 , p53 基因的 缺失和突變與腫瘤的發(fā)生 、發(fā)展及預后等密切相關 。人類 p53位于 17 p13 ,全

3、長 1620 kb,含有 11個外顯子 和 10個內含子 ,分為野生型 、突變型及介于兩者之間的雜合 狀態(tài)等 3種類型 3 。野生型 p53轉錄 2. 8 kb的 mrna ,基因 編碼 393個氨基酸和 1 個分子量 53 000 的核內磷質蛋白 。 p53以四聚體的形式存在體內 ,有 4個主要功能區(qū) : n 端酸 性轉錄激活區(qū) ; 序列特異性結合區(qū) (核心區(qū) ) ; 寡聚區(qū) ; 羧基端區(qū) 。最常見的 p53突變?yōu)辄c突變 ,而點突變最常見的是單個 堿基替換 。p53 結 構 上 有 5 個 進 化 上 的 高 度 保 守 區(qū) , 多 數p53基因突變是發(fā)生在這些保守區(qū)內的 5 8 外顯子上

4、4 。 由于 p53 基因突變是人類多種惡性腫瘤最常見的基因改變 , 約有 50%以上的腫瘤患者發(fā)現有 p53突變 。因此如何準確 、 快速 、方便地檢測 p53基因突變 ,對于確定腫瘤的病因 、判斷 預后以及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p53基因未知點突變的檢測1. 1 傳統(tǒng)篩查法 核糖核酸酶切法 : 5 該法簡單 ,但需要特 異性探針 ,且只能檢測約 70 %的突變以及不能確定突變的準 確 位 置 。化 學 錯 配 裂 解 法 ( chem ica l m ism a tch c leavage, cmc) : 6 理論上 ,當野生型和突變型同時被 標記時可檢測100%的突變

5、,該法是目前檢測 dna 片段范圍最大的方法 。 但不能確定突變的具體位置 及性質 , 加之所 用化學物質有 毒 ,以及對 1 /3的 t / g錯配堿基缺乏修飾活性 ,限制了該法 應用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 ( dena tu ring grad ien t ge l e lec trop ho2 ro sis, d gge) 7 : d gge同樣只能確定突變的存在 ,不能進行 突變位置和性質的定量 。 pcr 2單鏈構象多態(tài)性分析法 ( sin2 gle2stranded confo rm a tion po lymo rp h ism , pcr 2sscp ) : 適 合 基 層單位大

6、批量樣本及未知的基因突變點檢測 。但同樣不能確定突變的具體位置及性質 。 pcr 產物在 150200 bp 片段最合適 ,檢出率可達 90 % , 若超過 300 bp , 其敏感度隨 pcr 產物的長度增加而下降 。毛細管電泳 ( cap lilla ry e lec trop ho re2 sis, ce) 8 :完成一次電泳僅需幾十分鐘 ,電泳過程可用檢測 器自動采集數據 ,無須染色 、照相 ,且具進樣量少等優(yōu)點 ,但 該法不能進行突變位置和性質的測定 ,另外儀器投入費用和 耗材較貴 ,應用受到限制 。1. 2 變性高效液相色譜 ( dena tu ring h igh p e rfo

7、 rm ance liqu id ch rom a tograp hy, dh plc) 原理是基于解鏈的和部分解鏈的 雙鏈 dna 在部分失活條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質 。由于雜合子 個體的 dna 經擴增產生異源雙鏈 ,與完全匹配的同源雙鏈 的解鏈特征不同 ,在部分加熱變性下 ,異源雙鏈 dna 分子更 容易解鏈形成 y形結構 ,與固定相的結合能力下降 。當流動 相中濃度加大時 ,異源雙鏈將先于同源雙鏈被洗脫下來 ,帶 有突變序列的樣品呈現出異源雙鏈與同源雙鏈混合的峰形 特征 ,而不含突變序列樣品只有同源雙鏈的峰形 。由此可檢 測出含有單個堿基的置換 、插入或缺失等突變 9 。 eva等依 據此

8、方法利用 wav etm dna 分析系統(tǒng) ,對乳腺癌 、卵巢癌等 p53突變進行了檢測 10 。dh plc 是一種快 速 、準確的檢測方法 。但該法只能提供個體有無突變的信息 ,無法得出突變類型 。當有多個片段需要檢測時 ,由于有多個解鏈溫度 ,需 要多步檢測 ,從而增加了工作強度 。1. 3 酵母中分離的等位基因功能分析技術 ( func tiona l ana ly2 sis of sep a ra ted a lle le s in yea st , fa sa y) 其原理主要是基于 絕大多數的 p53 突變都會造成 p53 蛋白轉錄激活功能的喪 失 ,是一種在 rna 水平上檢測

9、 p53 突變的酵母基因工程技 術 。 fa sa y使用一個內源 a de2 基因缺陷的釀酒酵母菌株 yig397,在它的染色體上整合了一個含有 p53 蛋白的結合位 點 ( r gc序 列 ) , r gc 啟 動 控 制 了 下 游 一 個 可 以 表 達 正 常 ad e2的報告 基 因 , 當 轉 入 從 腫 瘤 組 織 樣 本 中 得 到 的 p53 cdna r t2pcr 產物和帶有缺口的酵母表達載體時 ,因為線 性表達載體含有 p53 cdna 上編碼 67 到 346 位氨基酸的缺 口 ,留有 p53 cdna 上編碼 1 266 和 347 2393 位氨基酸的同源 區(qū)

10、,從而 可以與 r t2pcr 產物的兩端同源序列發(fā)生同源 重 組 ,產生缺口修復的表達載體 。若該表達載體表達轉錄功能 正常的 p53蛋白 ,就會與宿主菌株染色體上的特異性序列結 合 ,激活下游報告基團 ad e2 的表達 , 從而在選擇性培養(yǎng)基 平板上形成白色大菌落 ,反之形成紅色小菌落 。通過紅色 /3基金項目 :國家 863 課題 ( 2006aa03 z334 ) ,南通市社會發(fā)展計劃 (指導性 )項目 ( s7926 ) 。作者簡介 :周衛(wèi)平 , 1973 年生 ,男 ,主管技師 ,在職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 。通訊作者 :王惠民 ,男 ,主任技師 , e2m

11、a il: n tfyjyykp ub. n t. jsinfo. ne t。225臨床檢驗雜志 2008年第 26卷第 3期 ch ine se jou rna l of c lin ica l l abo ra to ry sc ience, 2008 , vo l126, no13白色菌落的比例判斷 p53 基因的狀況 11212 。 fa sa y優(yōu)點是既能檢測 p53突變又能評價 p53 的轉錄激活功能 ,但亦存在 操作繁瑣 ,有時測定存在一定的紅色背景 。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2. 3 dna 直接測序法 ( d irec t sequenc ing , d s) 指用不對稱pcr

12、直接獲得測序單鏈 ,進行直接的序列分析而無須克隆到 測序載體上 ,一般采用 sange r的末端終止法 。由于四色熒光標記的自動化測序儀的研制成功和運用 ,使得測序效率大大提高 ,同時也克服了同位素危害人體的缺點 。能確定突變的 部位及性質 ,是所有檢測方法中最靈敏的一種 。可作為突變檢測和診斷的參考方法 。但相比而言該法依然存在繁瑣 、費用高 、不能大批量篩查 、不適合臨床等缺點 。3 表達產物 ( p53蛋白 )檢測人體各種正常細胞中都有低含量的 p53 蛋白 ,這些低含 量的 p53蛋白容易水解 ,并且半衰期很短 ,僅 10 20 m in左右 ,一般難以檢測 。在生長旺盛的細胞中其含量

13、可增加 4 倍以上 ,而在轉化細胞或腫瘤細胞中 ,其含量可增加 100 倍以 上 ,且由于 p53基因突變導致的 p53 蛋白氨基酸序列或構型發(fā)生變化 ,以及其他未知因素 ,導致 p53 蛋白不易水解 ,半衰期較長 ,在腫瘤細胞中堆積 。因此可以通過對 p53 蛋白的檢 測進行腫瘤的診斷和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 。3. 1 免疫組織化學法 ( imm unoh ischem ica l sta in ing) 該法原理是應用特異性抗體與 p53 蛋白產生抗原抗體反應 ,通過 一定的顯色方法后 ,根據顯色斑點的有無和強弱判斷 p53 蛋白的存在 ,從而間接判斷 p53基因點突變是否存在 。該法傳

14、統(tǒng) ,應用較廣 ,但存在不同切片中組織塊的抗原修復 、抗體濃 度 、孵育溫度及時間等不同 ,造成不同批次染色的差異 ,進而導致判讀的不便 ,尚可能導致假陽性和假陰性的錯誤發(fā)生 。 另外不能大批量篩查樣本和術后動態(tài)觀察 。3. 2 組織微陣列技術 ( tissue m ic roa rray) 又稱組織芯片 是隨著芯片技術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方法 ??稍谝粡埐F嫌貌?同的方法一次性完成幾百乃至幾千的臨床組織樣本的基因表達產物的分析 ,可快捷 、經濟 、大規(guī)模地篩查組織中基因結 構的改變和表達的異常 。具有高通量 、微型化 、自動化 、成本 低 、防污染并可節(jié)約寶貴的病理標本資源 。但組織芯片中的 少

15、量組織能否代表腫瘤全貌是仍需考慮的主要問題 。3. 3 流式細胞術 ( flow cytom e try techn ique, fcm ) 首先將新 鮮腫瘤組織制成細胞數為 1 106 /m l的懸液 ,然后用抗 p53單克隆抗體對細胞進行免疫熒光染色 ,再通過流式細胞儀檢 測熒光 ,熒光強弱間接反映 p53 蛋白的濃度 。因需要昂貴的流式細胞儀 ,應用受到限制 。3. 4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 el isa ) 雙抗體夾心 el isa 法檢 測血清 p53 蛋白的基本原理是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 ,洗脫掉未結合的部分 ,再通過最后的顯色來定性或半定量 p53 蛋 白 。具有較好的敏感性 、

16、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 ,但部分非癌癥患 者存在高滴度的抗 p53 抗體干擾 ,有特異性差 、容易出現假陽性和操作繁瑣等缺點 。4 p53檢測的臨床應用4. 1 通過對基因及表達產物的檢測 ,可以對腫瘤作出早期 診斷和預測 。因為有的腫瘤患者在腫瘤發(fā)生時 、甚至腫瘤發(fā) 生之前就可能檢測到 p53 基因突變 。另外單獨以及聯合檢測其他標志物可對腫瘤的發(fā)生 、發(fā)展 、預后及轉移作出預測 和判斷 。4. 2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 , p53基因的表達也影響腫瘤對放化( h igh re so lu tion m e lt, hrm ) 是國外1. 4 高分辨率熔解新近發(fā)展起來的 sn p及突變檢測工具 。此法不

17、受突變堿基位點和類型的限制 。其原理為不同的 dna 分子具有不同的 解鏈溫度 。根據解鏈溫度曲線與標準曲線的對照 ,判斷是否存在突變 。其方法為在作 pcr 前加入熒光染料 (一般為 lcgreen ) , 與 反 應 buffe r、引 物 、dn tp、酶 、模 板 等 混 合 。 lc green染料飽和加入且對 pcr 不會有任何抑制作用 ,擴增過 程中 lc green嵌入到 dna 雙鏈中 , pcr 結束后根據儀器的不同 ,選擇直接運行高分辨率熔解或轉入專作高分辨率熔解 的儀器 。隨著 dna 的解鏈 , lc green不斷釋放出來 ,此時儀器的光學檢測系統(tǒng)采集密集的熒光信號

18、變化并繪制熔解曲 線 ,根據曲線準確區(qū)分野生型 、雜合突變 、純和突變 。m ichae l 等 13 采用此法通過 ro to r2gene6000儀對卵巢癌 、乳腺癌組織p53的外顯子 58進行了測定 ,并對可疑曲線樣本進行了測 序 ,證實了突變的存在 。顯示此法是一種簡單和快速的篩查 p53突變的高效技術 。該技術對儀器的要求較高 ,要求每個點在 0. 10. 3的溫度密度 ,很少有儀器能達到 ,限制了其應 用 。另外此法只能檢測出突變 ,不能測出具體位置和類型 。2 已知點突變的 p53基因檢測2. 1 pcr 2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法 ( re stric ted fragm e

19、n t length po lymo rp h ism , r fl p) 基本原理是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具有識別并剪切特定的 dna 序列位點的能力 ,因此 特定的 dna 被限制性內切酶水解后的片段長度發(fā)生變化 , 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可反映 dna 特定區(qū)域的結構改變 ,如點突變 、缺失 、插入和重排等 。 pcr 與 r fl p的聯合應用 ,簡 化和加快了分析的過程 ,促進了該法的廣泛使用 。其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 ,僅為 pcr 加上限制酶 ;復現性良好 ,可檢出 1個堿 基之突變 。缺點是不能檢出 1 個堿基以外的突變 ,如需檢測 幾個堿基 ,則要由幾個檢測系統(tǒng)分別檢測 。另外相鄰并同

20、時 發(fā)生的點突變無法用此法檢測 。2. 2 寡核苷酸芯片技術 ( o ligonuc leo tide m ic roa rray, om )是基因芯片技術的一種 14 。om 技術用于檢測基因突變的 基本原理是在玻璃 、硅等載體上 ,根據檢測需要 ,設計 、固定多個特異的寡核苷酸探針 。而后將大量經 pcr 擴增 , 體外轉錄等技術摻入熒光標記分子的待測 dna 與之雜交 ,若兩 者存在至少一個堿基的差異時 ,即可產生雜交結果即熒光信 號值的差異 。以此來判斷待測樣品與芯片上的哪一個探針完全配對 。即可得出待測樣品特定位點的堿基序列 。從而 判斷是否存在突變及突變位點和 類型 。該法具 有

21、準 確 、快速 、高效 和 高 通 量 地 分 析 生 物 基 因 信 息 的 優(yōu) 點 。m e red ith 等 15 利用 a ffym e trix公司的商品化的基因芯片對乳腺癌患 者的 p53 的外顯子 5 8 成功地進行了檢測 ,并發(fā)現了以前文獻未報道的新的 179、195、196 213、217、249、254、278、281 和 298突變位點 。a rthe r等 16 在對馬兜鈴酸和巴爾干腎病 的研究中采用 amp lich ip p53芯片對其外顯子 2 11 進行檢測 ,發(fā)現 19個堿 基 置 換 , 突 變 有 89%是 發(fā) 生 在 a t對 上 。78 %是 a t

22、ta 顛換 。該檢測需要昂貴的激光或 ccd 攝 像頭掃描儀讀取數據 ,計算機圖像處理系統(tǒng)進行數據分析 ,療的敏感性 。p53基因可通過促進凋亡基因 bax和抑制凋亡基因 bc l22的轉錄 , 以增強腫瘤細胞對放化療的敏感性 17 。 p53除了具有抑制細胞周期進展 ,促進凋亡多種功能 ,甚至還 可能抑制 血 管 形 成 。而 多 種 抗 癌 化 療 藥 物 都 是 通 過 損 傷 dna 進而促發(fā)凋亡來達到治療效應的 。故而 p53 功能滅活 不僅提示預后不良 ,還可導致對凋亡的抵抗 18219 。因此 ,對 p53的研究和檢測對臨床腫瘤個體化治療具有指導作用 。4. 3 通過對 p53

23、的研究 , 產生腫瘤治療新思路 在腫瘤 治療中誘導凋亡 。其方法為 導入野生型 p53,抑制腫瘤增 生 。脂質體轉染 p53基因動物模型已構建成功 ,重組腺病毒 介導的 p53基因治療惡性腫瘤已廣泛開展 。 下調突變型p53、bc1 22的活性與表達 ,減弱其對細胞凋亡的抑制 。 抑癌基因引入瘤細胞 ,降低致瘤性 , 使腫瘤細胞逆轉為正常細 胞 。 引入某些細胞因子 ,抑制腫瘤惡性表型 ,使細胞喪失 致瘤性 。 應用點突變技術 ,使異常表達癌基因失活或修復 突變基因 。p53除了與腫瘤檢測和治療關系密切外 ,現已發(fā)現其與 衰老亦有關系 。p53過度表達會引起細胞衰老 ,但具體分子 信號途徑尚不

24、清楚 。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對 p53 更 深入的研究 ,人類對 p53會有一個更為全新的認識 。 參考文獻 : 1 e liyahu d , dm icha lovitz d , e liyahu s, et a l. w ild2typ e p53 can inh ib it oncogene2m ed ia ted focu s fo rm a tion j . p roc n a t i a cad sc i u sa ,1989 , 86 ( 22 ) : 8763 28767. 2 donehowe r l a , h a rvey m , slagle b , et a l.

25、 m ice defic ien t fo r p53 a re deve lopm en ta lly no rm al bu t su scep tib le to spon taneou s tumou rs j .n atu re, 1992 , 356 ( 6366 ) : 215 2221. 3 m ichael b , o nyinye o , d avid s, et a l. particip ation of p53 p ro te in in the ce llu la r re spon se to dna dam age j . cance r r e s, 1991

26、 , 51 ( 23 ) : 6304 26311. 4 greenb la tt m s, b ennett w p, ho llste in m , et a l. m u tation s in the p53tumo r supp re sso r gene: c lue s to cance r e tio logy and mo lecu la r p a tho2gene sis j . cancer r e s, 1994 , 54 ( 18 ) : 4855 24878. 5 kim j h , takaha sh i t, ch iba i, et a l. o ccu r

27、rence of p53 gene abno r2 m alitie s in ga stric ca rcinom a tumo rs and ce lls lines j . n a tl cance r in st, 1991 , 83 ( 7 ) : 938 2943. 6 co tton r g h , rod rigue s n r , camp be ll rd. r eac tivity of cyto sine and thym ine in single2ba se2p a ir m ism atches w ith hyd roxylam ine ando sm ium

28、te troxide and its app lica tion to the study of m u tation s j .pna s, 1988 , 85: 4397 24401. 7 tchern itchko d , l amo ril j , puy h , et a l. eva lua tion of m u ta tion sc reen ing by he terodup lex ana lysis in acu te in te rm itten t po rp hyria: comp a rison w ith dena tu ring grad ien t ge l

29、 e lec trop ho resis j . c lin ch im a c ta, 1999 , 279 ( 1 ) : 133 2143. 8 林炳承. 毛細管分析導論.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 1996: 1 232. 9 方能虎 ,藺麗 ,任吉存 ,等. 變性高效液相色譜 一種新的基因 突變檢測方法 j . 化學進展 , 2006 , ( 172 ) : 343 2349. 10 eva g, m a rion k, no rbe rt a. m u ta tion ana lysis of p53 in ova rian tumo rs by dh plc j . j b ro

30、chem b iop hy m ethod s, 2001 , 47 ( 1 22 ) :73 281. 11 f lam an j m , f rebou rg t, mo reau v , et a l. a simp le p53 func tiona l a ssay fo r sc reen ing ce ll line s, b lood, and tumo rs j . pna s, 1995 , 92 ( 9 ) : 3963 23967. 12 吳小未 , 朱江燕 ,王均永 ,等. fa sa y技術在肝癌 p53 基因功能突變檢測中的應用 j . 復旦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31、 ) , 2006 , 45 ( 6 ) : 804 2810. 13 m ichae l k, a hm ed a a , d a riu sh e g, et a l. h igh re so lu tion m e lting fo r m u ta tion scann ing of tp53 exon 5 28 j . bmc cance r, 2007 , 168 ( 7 ) : 1471 21484. 14 r am say g. dna ch ip: state of the art j . n a t b io techno l, 1998 , 16 ( 1 ) : 40 2

32、44. 15 m ered ith t, sh iva k, m atthew b , et a l. p53 m u ta tion ana lysis in b rea st tumo rs by a dna m ic roa rray m e thod j . cance r ep idem io l b i2 om a rke rs p rev, 2006 , 15 ( 1 ) : 80 285. 16 gro llm an a p, sh ibu tan i s, mo riya m , et a l. a risto loch ic ac id and the e tio logy of endem ic (b alkan) nep h rop a thy j . p roc n atl a cad sc i u s a j . 2007 , 104 ( 29 ) : 12129 234. 17 l i j h , l ax 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