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借條需注意的法律常識案例_第1頁
打借條需注意的法律常識案例_第2頁
打借條需注意的法律常識案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打借條需注意的法律常識案例 一直在給大家普法,可還是有人因借條寫的不對而受損失!借條不是簡單寫幾行字就行了,借條應該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且能夠作為證據(jù)保護當事者的利益;那么,如何書寫一張正確的借條?如何讓借條更有法律效力?下面我整理了打借條需注意的法律常識,供你參考。 打借條需注意的法律常識案例 案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張宗祥借款20萬元,并打下借條,約定一年后歸還欠款及利息。想不到王某父子在借條署名時玩了個花招,故意將張宗祥寫成張宗樣。張宗祥當時也沒有注意。到還款期后,張宗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誰知二人卻以借條名字不是張宗祥為由不愿歸還。無奈之下,張宗祥將王氏父子告到法院。盡管法院支持了張的主張

2、,但張也因在接借條時的不注意付出了很大代價。 提醒:打借條時不妨請借款人把身份證號寫上去,這樣即使借款名字書寫潦草,也可以憑身份證號確定其人。 案例:王某向張某借款10000元。在張某要求王某書寫借條時,王某稱到外面找紙和筆寫借條,離開現(xiàn)場,不久返回,將借條交給張,張看借條數(shù)額無誤,便將10000元交給王。后張向王索款時,王不認賬。張無奈起訴法院,經(jīng)法院委托有關部門鑒定筆跡,確認借條不是王所寫。后經(jīng)法院查證,王承認借款屬實,借條是其找別人仿照自己筆跡所寫。 提醒:借條書寫現(xiàn)場完成、不得離開視線。 案例1:李某借周某10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條一份。一年后李某歸還5000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條

3、撕毀,其重新為周某出具借條一份:李某借周某現(xiàn)金100000元,現(xiàn)還欠款5000元。這里的還字既可以理解為歸還,又可以解釋為尚欠。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相關規(guī)定誰主張,誰舉證,周某不能舉出其他證據(jù)證實李某仍欠其95000元,因而其權利不會得到保護。 案例2:張某向王某借現(xiàn)金3000元,向王某出具借條一張:借到張某現(xiàn)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后王某持該借條向人民法院起訴,張某當庭辯稱此借條證實王某借其款3000元,要求王某歸還現(xiàn)金3000元。后經(jīng)證實,張某在書寫欠條時,把本應寫在現(xiàn)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寫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處,致使欠條出現(xiàn)歧義,以達到不還借款的目的。 提醒:借條內(nèi)容應反

4、復閱讀,不留歧義。 案例:李某向?qū)O某借款7000元,為孫某出具條據(jù)一張:收條,今收到孫某7000元。孫某在向法院起訴后,李某在答辯時稱,為孫某所打收條是孫某欠其7000元,由于孫給其寫的借據(jù)丟失,因此為孫某搭寫收條。類似的還有,憑條,今收到某某元。 提醒:寫清借款原因,收借分明。 案例:鄭某給錢某代銷芝麻油,在出具借據(jù)時,鄭某寫道:今欠錢某芝麻油毛重800元。這種偷斤換元的做法,使價值相差10倍有余。 提醒:寫明借款用途,事由列清。 案例:丁某向周某借款20000元,周某自己將借條寫好,丁某看借款金額無誤,遂在借條上簽了名字。后周某持丁某所簽名欠條起訴丁某歸還借款120000元。丁某欲辯無言。后查明,周某在20000前面留了適當空隙,在丁某簽名后便在后加了1。 提醒:金額的阿拉伯數(shù)字后面追加漢字大寫,謹防篡改。 案例:劉某向陳某借款18000元。出具借據(jù)一張:借到現(xiàn)金18000元,劉某。后劉某歸還該款,陳某以借據(jù)丟失為由,為劉某出具收條一份。后第三人許某持劉某借條起訴要求償還18000元。 提醒:將借據(jù)遺失一事明確載明。 案例:李某與孫某商量借款10000元,約定利息為年息2%。在出具借據(jù)時李某寫到:今借到孫某現(xiàn)金10000元。孫某考慮雙方都是熟人,也沒有堅持要求把利息寫到借據(jù)上。后孫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條起訴要求還本付息,人民法院審理后以合同法第211條自然人之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