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原理練習題二及答案_第1頁
電路原理練習題二及答案_第2頁
電路原理練習題二及答案_第3頁
電路原理練習題二及答案_第4頁
電路原理練習題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選擇題1、設電路元件的電壓和電流分別為和匚則(A),的參考方向應與的參考方向一致(B)”和i的參考方向可獨立地任意指定(C)乘積 w 一定是指元件吸收的功率(D)乘積7 i 一定是指元件發(fā)岀的功率2、如圖所示,在指定的電壓u和電流j的正方向下,電感電壓和電流,的約束方程為().(A) 一噸(C) 一。2弓(D) 0.02弓2 mH3、電路分析中所討論的電路一般均指()(A) III理想電路元件構成的抽象電路(B) ill實際電路元件構成的抽象電路(C) III理想電路元件構成的實際電路(D) |!|實際電路元件構成的實際電路4、圖所示電路中100V電壓源提供的功率為100W,則電壓卩為(

2、(A) 40V(B) 60V(C) 20V20P(.)100V5、圖所示電路中I的表達式正確的是((D) -60V(A)山宀 (B)曰七6、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疊加原理只適用于線性電路(B)疊加原理只適用于非線性電路(C)疊加原理適用于線性和非線性電路(D)歐姆定律適用于非線性電路7、圖所示電路中電流比嚴為()(A)仏(B)如RbRa(C) -魚(D)-R8、與理想電流源串聯(lián)的支路中電阻尺()(A)對該支路電流有影響(B)對該支路電壓沒有影響(C)對該支路電流沒有影響(D)對該支路電流及電壓均有影響9、圖所示電路中N為有源線性電阻網(wǎng)絡,其ab端口開路電壓為30V,當把安培表接在ab端口時

3、,測得電流為3A,則若把10Q的電阻接在ab端口時,ab端電 壓為:()(A) - 15V(B) 30V(C) -30V(D) 15V圖題9圖10、一階電路的全響應等于().(A)穩(wěn)態(tài)分量加零輸入響應(B)穩(wěn)態(tài)分量加瞬態(tài)分量(C)穩(wěn)態(tài)分量加零狀態(tài)響應(D)瞬態(tài)分量加零輸入響應11、動態(tài)電路換路時,如果在換路前后電容電流和電感電壓為有限值的條件下,換路前后瞬間有:().(A)/c(O_) = fc(Oj(B) %(0j =叫(0+)(C)你(0_)=你(0亠)(D) c(_)=c(012、已知i, =-5cos(314r + 60)A , /2 = 10sin(314r+ 60)A ,則人與的相

4、位差為 ()(A) -90(B) 90(C) 0u(D) 180u13、已知一阻抗為1 + J1Q,與另一阻抗為1-串聯(lián),則等效阻抗為:().(A) -J2O(B) 2-J2Q (C) 2Q (D) 1 + j2Q二、填空題1、在運用中不允許理想電壓源路,不允許理想電流源路。2、當取關聯(lián)參考方向時,理想電感元件的電壓與電流的相量關系式為。3、任何一個完整的電路必須有、三個部分。4、KCL定律是對電路中各支路之間施加的線性約束關系。5、圖所示電路中二端元件1 (吸收/發(fā)出)功率,其值為W。m10V16、若電路有n個結(jié)點和b條支路,則電路KVL獨立方程數(shù)為 o7、兩個電阻并聯(lián)時,電阻越大的電阻支路

5、分得的電流。(愈大/愈?。?、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中,三要素是指、O9、一階動態(tài)電路中,已知電容電壓叫(f)=(8 + 6e*)v (t$0),則零輸入響應為V,零狀態(tài)響應為Vo10、已知us =20cos(314r-45) V,則 Um = V。11、無功功率的單位為。12、電容電壓滯后其電流的相位為角度。三、判斷題1、理想電流源輸出恒定的電流,其輸出端電壓由內(nèi)電阻決定。()2、電感元件的正弦交流電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等于零。()3、因為正弦量可以用相量來表示,所以說相量就是正弦量。()4、電壓源等效為電流源后,對外部電路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相同。()5、在運用KVL時,回路的繞行方向必取順時針

6、方向。()四、分析計算題1、用節(jié)點電壓法求圖所示電路中的電壓U O2、用疊加定理求圖所示電路中的電流I。3、求圖所示電路的輸入電阻心八4、圖5所示電路中,開關長期在1位,現(xiàn)/=0時開關合向2位,試用三要素法分析換路后的論)和叫(”。4G圖55、電路如下圖所示,試求電流源電壓Ua的值。6、試利用疊加定理求圖示電路中電流I。7、電路如圖示,換路前電路已處于穩(wěn)態(tài),甘0時S從1.打開2。試用三要素法求 IL (t)、UL (t)的表達式。5Q128、在圖所示電路中,Z = 22Z45Q,電源電壓110V,頻率為50Hz, /與同相。求(1)電流I、lc及電路的平均功率,畫出相量圖;(2)電容的容量C。

7、+iz9、已知圖1化簡后電路如圖2所示,試用電源等效原理分析圖2中I及R 的表達式(寫出分析過程)。10、試分析圖示電路的戴維南等效電路。6 Q一. 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ACAAB(CDBDAC二、填空題1、短;開 2、U = jcoLI 3、電源;中間環(huán)節(jié);負載 4、電流5、吸收;-20 6、b-n+l或b-(n-l) 7、愈小8、初始值、穩(wěn)態(tài)值、時間常數(shù)f 乏(var) 12、90三、判斷題lx X2、 J 3、 X 4、 J5、 X四、分析計算題1解II1 I13 左2QQ IIo切令節(jié)點2為參考接地點,另一個節(jié)點的節(jié)點電壓為川。節(jié)點電壓方程為% = 1

8、4(V)U = Un = 14V2、解:(1)4V的電壓源單獨作用時有電流/ ,此時將2A的電流源做開路處理。有= 1)(2)2A的電流源單獨作用時有電流廠,此時將4伏的電壓源做短路處理。有用外接電壓法,設端口 ab的電壓為Uab根據(jù)KCL有Z + 4/j =i2 一(1)根據(jù)分流公式有上1,X h2 + 1k 2 /根據(jù)KVL有U ab 一 勺2 + 厶 1將式子、(2)、(3)聯(lián)立求解有r _5_30+2右_“iL - 4z=11/1 - 11(0)4.解:用三要素法求解(1)先求初始值L(0_) = = 2(A)1 + 4 根據(jù)換路定律0(0+) = J(0_) = 2(A)(2)-(3

9、) 求換路后的穩(wěn)態(tài)值當 S 時,J(s) = 0(A)(4) 求時間常數(shù)T換路后Req = 4 + 4 = 8(0)L(5)用三要素法寫出電流表達式/(0 = iL (0 = iL () + Ul(0.)-=0 + (2_0)七=2e*(A)uL(t)=厶如 = 1X一- = _2x8嚴=_16 嚴(V)dtdt5、解:作網(wǎng)孔電流I、12、13如圖示,得網(wǎng)孔方程:6V-31沖I廠些豈-2為+E產(chǎn)$帥I產(chǎn)2A解後滬冬I產(chǎn)蛻孑必二 IX 2 十 3 (1 廠口 + d 2十 y(2-3)鳥二占 S6、解:(1) 4V的電壓源作用時有電流11,此時將3A和4A的電流源做開路處理。 有 li = 4/

10、(2+3+5) = (A)(2) 3A電流源作用時有電流12,此時將4V的電壓源做短路處理,4A的電流源做 開路處理。有 12= 3 X 7 (2+3+5 ) = (A)(3) 4A電流源作用時有電流13,此時將4V的電壓源做短路處理,3A的電流源做開 路處理。有 13= 4X W (2+3+5) = 2(A) 所以 1=7、解:用三要素法求解(1)求iL(0+)il (0+) = il (0-) =6/5=2)求IL(00 )k( 8 ) = 0A3)求TT =L/Req=5=則iL(t) =iL(00 ) +iL (0+) - IL ( oc )Ul(t)=L血- 一6嚴V(It8、解:山題意畫相量圖:/c其中/c與/的夾角為90, I與/z的夾角為45。(1)由圖知 l2+l2c= (110/22)2 解之,得 l=lc=3.5AP= 22cos45X I2z= 22cos45X (110/22) 2=389W(2) Zc = /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