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凌海市石山初級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24 月亮上的足跡講解與例題 新版新人教版1_第1頁
遼寧省凌海市石山初級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24 月亮上的足跡講解與例題 新版新人教版1_第2頁
遼寧省凌海市石山初級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24 月亮上的足跡講解與例題 新版新人教版1_第3頁
遼寧省凌海市石山初級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24 月亮上的足跡講解與例題 新版新人教版1_第4頁
遼寧省凌海市石山初級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24 月亮上的足跡講解與例題 新版新人教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4 月亮上的足跡 學習目標 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理解并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1培養(yǎng)速讀課文、準確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的能力;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2 敘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寫法。 3感受科技魅力,學習熱愛科學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作家作品 朱長超 簡歷:朱長超,1944年生,上海市南匯人,記者、作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 伐思維的歷程20世紀科學發(fā)現(xiàn)縱橫談珍惜我們的家園認識自我開發(fā)自我人生的智慧等,撰寫科學智慧電視片40余集,已發(fā)表的各類文字在500萬字以上。 其作品共獲得20多個獎項,其論文被收入跨世紀文庫等。 課文背景:為了打破蘇聯(lián)的航天優(yōu)勢,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批準了航

2、空航天局的登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此計劃先后有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xiàn)了美國趕超蘇聯(lián)的政治目的,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本文節(jié)選自20世紀科學發(fā)展縱橫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記敘的是1969年7 月“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這一事件。 字詞廣場 字音識記 海域(y) 昂首挺立(n) 暢談(chn) 里程碑(bi) 遙遙相望(yo) 濺落(jin) 佛像)()阿姨f? 佛阿 ?仿佛f)()阿膠? 降落jin)扁平)(bin? 降扁?投降(pin()一葉扁舟xin)? 字形辨析 石碑)碑(鄰(ln)近鄰bi?牌匾領)(pi牌(ln)領土 ?脾氣)

3、脾ln()雁翎(p翎 航行hn)cn)船艙(航(艙?引吭高歌吭)(滄cn滄海(hn) ?杭州)cn(傖杭hn傖俗() 1 形象生動,“月亮上的足跡”是比喻的說法,以“足跡”來比喻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也有利于按時間順序娓娓道來。同時,文章標題含有懸念,能引發(fā)讀者無盡的想象:月亮上 怎么會有足跡呢?是人類的還是外星人的?這些問題都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萬公里,真是可望而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 不可即。 說明月亮距離地球非常遙遠。2奧爾德林終于代表全人類拜訪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然而,1969年7 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

4、業(yè)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概述人類登月的時間、人物和意義。3“土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fā)射架上,這一年的7月16 11它將推動“阿波羅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星第一級火箭加進了煤地面服務人員已經為它的三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號”飛船進入太空。 油,第二級和第三級加進了液氧液氫。 介紹了登月的具體時間,火箭、飛船名稱及燃料情況。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飛船指令長阿姆斯特朗、4一個偉大的時刻就要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堂里吃了早飯,穿上了宇航服。他們健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為遙遠的一次旅行。程。他們同前來送

5、行的人們一道別。 步來到發(fā)射架下,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寫起飛前的情況,宇航員進入指令艙,準備飛行。計算機指揮中心發(fā)出點火指令,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情況一切正常。5的聲音,大地劇烈地自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發(fā)出隆隆開始自動工作。此時,不斷加速。三位宇航員躺在艙內,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shù)。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6秒,第一分42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發(fā)射后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級火箭自動脫落,二三兩級火箭繼續(xù)上升。達到1827秒,第三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5離地6.8公里。9分度達到

6、每秒 公里,速度為每2 650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此刻,“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 公里。秒7.67 描寫火箭點火升空的場面,介紹三級火箭工作的情況,交代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 5段):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第一部分(第1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后,先繞著地球飛行,以便檢測飛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8于是,第三級火箭根據(jù)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發(fā)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 10.5公里,進入登月軌道,向著月球奔去。再次發(fā)動,使速度達到每秒 寫飛船先繞地球飛行,然后進入登月軌道。地面站停止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xiāng)。13小時30在發(fā)射后三名宇航員在艙內吃了晚飯。對他們發(fā)出指令,以免干擾

7、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 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宇航員進入休息狀態(tài)。9日晚上19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公里的00028 338點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10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點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 2 它發(fā)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寫飛船在太空飛行的過程。 第二部分(第68段):飛船離開地球,向月球奔去。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fā)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

8、,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一旦計算機出現(xiàn)故障,就用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fā)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就自動作出?;鸬闹噶睢?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xù)在繞月軌道上飛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在橢圓形軌道上緩緩下降。 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11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登月艙平穩(wěn)著陸。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

9、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宇航員登上月球。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四個小時。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 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2196

10、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13還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偨y(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兩位宇航員在月球上的活動。 第三部分(第912段):登月成功和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的活動。 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夠一個小時使用的氧氣。

11、休斯敦地面中14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yè),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艙內艙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 宇航員返回登月艙。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中的兩名宇航員,命令登月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登月艙發(fā)動機啟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里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登月

12、艙與飛船成功對接。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點35分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 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 3 地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飛船平穩(wěn)返航。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飛行距離和時間。 登月歸來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lián)席會議上發(fā)表了演說,暢談登月的感受。 暢談登月感想。 15阿姆斯特朗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這樣評論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

13、 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登月的偉大意義。 第四部分(第1318段):登月歸來的感受和重大意義。 1作者強調地月距離有什么用意? 襯托登月任務的艱巨和巨大意義。 2“里程碑”是什么意思?這里指什么? “里程碑”一般比喻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這里表現(xiàn)了人類登月的重大意義。 3這一句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火箭高大雄偉的姿態(tài)。 4這一句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作用是什么? 議論。點明了宇航員登月的重要意義。 5句中加點的三個詞語好在什么地方? 三個詞語從聽覺、觸覺和視覺三個方面描寫火箭點火升空的壯觀景象,給人以身

14、臨其境之感。 6這兩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列數(shù)字。把飛船升空過程中的具體時間、高度都精確、清晰地說明,給讀者直觀明確的印象。 7連用三個“預定”,表明什么? 表明飛船正在按照人們的預定計劃平穩(wěn)飛行。 8你認為這一句中哪個詞用得最好? 奔。很形象,有擬人化色彩,同時也表現(xiàn)了火箭飛行速度之快。 9飛船的速度是很快的,為什么說“緩緩地行駛”? 在遼闊之極的背景下,飛船看起來好像很慢,這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實際速度很快,并不矛盾。用比喻的手法,生動的描述,形象地寫出了飛船運行的狀況和太空的廣袤無邊。 10作者為什么描寫得這么美麗? 激發(fā)讀者無窮的想象,讓讀者有一種心馳神往的感覺。 1

15、1兩位宇航員登上月球時作者為什么要把時間精確到分甚至秒? 從飛船降落到登上月球,作者詳細交代四個時間,其中有兩個精確到秒,“降落”“打開”“走下”“登上”每一個動作都用特寫鏡頭,分別說明是“偉大的時刻”“偉大的一步”。連用兩個“偉大”,突出強調登月的意義。 12他們能代表全人類嗎? 這樣說,是相對于外星人來說的,他們是第一次代表人類踏上月球,是整個人類探索太空里程碑。 4 13為什么要跟總統(tǒng)通話? 突出第一次登月的重要性。 14簡析句中加點的詞語。 “小心翼翼”表明宇航員工作非常謹慎;“美美”“甜甜”生動地表明宇航員完成登月任務后的愉快心情。 15“一小步”為什么又是“巨大的飛躍”? “一小步

16、”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確實很容易,但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邁出的第一步,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fā)達的科學技術水平,開創(chuàng)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所以說是“巨大的飛躍”。 深層探究 圖構課文 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紀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現(xiàn)人類探索太空的偉大氣魄,贊美了人類的聰明才智。 藝術特色1渲染。文章的1、2段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有明晰的時間線索。從第3段的“這一年的7月16日”開始,作者把登月的全過程按照時間順序作了詳細交代,甚至連幾分幾秒都寫得清清楚楚。這就使讀者比較詳細地了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

17、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 3語言生動,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恰當?shù)拿枋?。在寫到火箭發(fā)射前的景象時,作者寫道:“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這表現(xiàn)了火箭 5 高大雄偉的姿態(tài)。寫火箭在太空飛翔時,作者寫道:“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它飛過了又飛過了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fā)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边@樣的描述很能激發(fā)讀者的想象。(2)用數(shù)字說話。(3)敘述中有議論。在記敘文中恰當穿插一些議論的句子,可以起到深化理解、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在第4段中作者寫道:“一個偉大的時刻就要來到了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為遙遠的一次旅行?!痹俦热绲?/p>

18、11段中:“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边@種記敘中加議論的寫法是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要點。 剖析文意課文中詳細記敘了宇航員登月過程,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 提示:本文以時間為順序,答題時要扣住這一點?;具^程:進入指令艙飛船發(fā)射進入預定軌道阿姆斯特朗登月樹立登月紀念碑并完成相關試驗飛船與登月艙對接飛船成功返回地球。 閱讀鑒賞 飛向太空的“長征” 建國以后,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輝煌成就之一,是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是在中遠程導彈上加一個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制成的,1971年把“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送上天;“長征二號”,是把洲際導

19、彈彈頭換成衛(wèi)星制成的;“長征三號”是發(fā)射定點通信衛(wèi)星的,具有二次啟動能力,成功地發(fā)射了多顆定點通信衛(wèi)星;“長 征四號”是三級火箭,第三級使用常規(guī)推進劑,曾發(fā)射了“風云一號”氣象衛(wèi)星?!伴L征”系列運載火箭使世界認識并重視了中國的航天運載能力。 類似“長征二號”的“風暴一號”運載火箭,是上海生產的。1981年9月20日,“風暴一號”一次將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wèi)星送入環(huán)繞地球的運行軌道創(chuàng)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跡。這一新成就,使我國成為繼美、蘇、法之后第四個掌握“一箭多星”發(fā)射技術的國家。 1985年,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市場。到1996年,11年中,研制出8種型號;1997年9月

20、,又研制并成功發(fā)射了“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運載火箭。至此,我國的火箭發(fā)射范圍覆蓋了低軌道、中高軌道、高軌道等太空軌道。低軌道運載能力從3.5噸到9.2噸,高軌道運載能力從1.5噸到4噸?!伴L征三號乙”火箭發(fā)射成功后,高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噸?!伴L征”火箭,已經可以發(fā)射世界主要衛(wèi)星廠商生產的不同軌道、不同重量的衛(wèi)星,成功地為國外用戶發(fā)射了十余顆衛(wèi)星,與用戶建立了廣泛的聯(lián)系。 1997年1月22日,“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制造的“銥星”模擬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這種火箭共有3級,全長約40米,直徑3.35米,起飛質量為213噸。它是在“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級分配器。改進后的

21、火箭運載能力增大,結構和性能實施了調整,并成功地運用了“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衛(wèi)星整流罩技術。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技術先進,發(fā)射成功率高,入軌程度高,具有極高的信譽。因此在強手如林的國際商業(yè)發(fā)射服務市場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品讀:本文介紹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種類、特點、用途、性能、發(fā)展過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層次清晰,用語準確,高度贊揚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思考:科普作品有哪些特點? 一、科學性 科學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茖W必須提示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探求客觀真理,作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則擔負著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啟蒙思想的職責,更應保證科學性。失去

22、科學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6 二、思想性 科普作品要通過普及介紹科學知識,讓人們深刻地理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體現(xiàn)。 三、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曉暢的文字介紹科技知識,使之生動、易懂。整個科普創(chuàng)作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專門知識通俗化的過程。 四、藝術性 是由通俗性派生的一個特點,科普作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運用文藝形式來介紹科技知識,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僅使用邏輯思維來達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時還采用形象思維,使之以情動人。 素材搜集 中國航天發(fā)展史 中國的航天事業(yè)起步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

23、世界上第五個發(fā)射衛(wèi)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wèi)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制,這項工程后來被定名為“神舟” 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吧裰邸碧栵w船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guī)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后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

24、中心成功升入太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 嚴寒中成功發(fā)射,并在飛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后安全返回地面。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fā)射升空,在到達預定軌道后,航天員翟志剛在同伴劉伯明、景海鵬的幫助下,打開艙門,開始出艙活動。乘“神舟”七號飛天的三名航天員所完成的,不僅僅是

25、中華民族的又一次飛天之旅在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出艙活動中,中國航天員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足跡印在飛船艙外的茫茫太空之中。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把“神舟”八號飛船,順利發(fā)射升空。“神舟”八號飛船,是一艘無人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艘飛船,升空后2天,“神八”與此前發(fā)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后,“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并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

26、于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航天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航天員為:景海鵬、劉旺、劉洋(女)?!吧窬拧笔侵袊谝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 7 中國計部分,“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年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的空間站屆時將成為世界上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站。劃20206年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201237月16日18時2012年6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

27、1411月18日約 00分安全返回。29日10點月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并于2012年6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分02.666秒,由“長征”二號F382013年6月11日17時“神舟”十號飛船是中“神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921工位”成功發(fā)射“神舟”十號。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對接完成之后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管試驗。天,并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的“拾遺補闕”。在軌飛行15日,“神舟”

28、十月26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6 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 鏈接中考 真題回放 (貴州安順)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題目。,人們人類對浩瀚無垠的太空向往已久。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記然而在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們的想象中,太空是一個至善至美的天堂?,F(xiàn)實世界里,太空絕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浪漫。進入太空,人類要面對的是險境而非仙境。 載人航天飛行要解決的問題也遠不止是“高處不勝寒”。人體若裸露太空中沒有空氣,載人飛行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關是真空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很可能導致宇航員死亡。如果宇航員的座艙、生活艙一旦泄漏氣體,在真空中,將無法呼吸。這種太空強輻射包括太陽電磁輻射需要克服的第二個難關是來自太空強輻射的影響,太陽電磁輻射中的可見光和紅外部分主要影響航天器的溫度,和高能粒子輻射。會損傷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還影響高層大氣的溫度和密度,從而加重低軌飛行器軌道控制的負擔。高能粒子輻射則直接對航天器本身產生影響。高能粒子長時間圍繞地球運動,對低軌道航天器構成嚴重威脅。它們的輻射不僅損傷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會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