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9錨索基本試驗_第1頁
K29錨索基本試驗_第2頁
K29錨索基本試驗_第3頁
K29錨索基本試驗_第4頁
K29錨索基本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福建省龍巖至長汀(閩贛界)高速公路A6合同段K29+200+345右邊坡預應力錨索基本試驗報告唐山路橋建設總公司龍長高速公路A6合同段(項目部蓋章)2006年 月 日福建省龍巖至長?。ㄩ}贛界)高速公路A6合同段K29+200+345右邊坡預應力錨索基本試驗報告一 前言:該邊坡為類土質邊坡:上部殘積粘性土層厚約46米,全風化土層厚度1418米;其下為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厚度約47米;下伏弱微風化花崗巖。因坡體較陡,地質條件較差,花崗巖巖體風化劇烈,地下水較為發(fā)育,邊坡穩(wěn)定性差。該邊坡加固措施為; 在邊坡第一級K29+260+300段設置頂寬2米的路塹擋墻進行支擋,K29+240+260段與K29

2、+300+320段設置頂寬1米加厚護面墻;在邊坡第二級K29+243300段與第三級K29251292段設置交錯預應力錨索框架加固,框架寬8m,交錯間距8m,設4孔錨索。其中第二級框架上排錨索長20m,下排錨索長18m,錨固段均為8m,單孔設計拉力700KN。第三級框架上排錨索長24m,下排錨索長22m,錨固段均為10m,單孔設計拉力700KN??蚣軆儒冧\網(wǎng)植草或培土植草防護。二 試驗目的確定該邊坡地層錨索的極限承載力和安全系數(shù);揭示在該地層條件下影響錨索錨固力的各種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檢驗錨索工程的施工工藝;校核設計參數(shù),為高邊坡錨固工程的動態(tài)設計提供有關參數(shù)確保錨固工程的安全、經(jīng)濟、合理。

3、三 試驗依據(jù)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guī)程(GB50086-2001);土層錨桿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CECS22:90);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福建省不良地質路段路塹邊坡防護加固工程施工實施細則(試行);5 龍巖至長?。ㄩ}贛界)高速公路A6合同段施工設計圖四 試驗方案按設計要求步設基本實驗孔,孔位由業(yè)主、監(jiān)理和設計代表根據(jù)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則確定。該工點共步設3個試驗孔,其中試1(S-1)設計錨孔深度20m,錨固段長8m;試 2(S-2)設計錨孔深度20m,錨固段長6m ,試 3(S-3)設計錨孔深度20m,錨固段長6m 。五 基本試驗按照設計文件,在指定的基本試驗孔位置進

4、行搭設平臺、鉆機就位,接通風管、電路,然后采用干鉆法進行鉆孔并記錄詳細的地質資料。鉆孔完成后,反復回鉆35次,確保孔底無渣。錨索采用6根15.24mm低松弛無黏結鋼鉸線,強度級別為1860Mpa 。錨索編束前,確保每根鋼鉸線順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勻,嚴格按設計尺寸制作。鋼鉸線采用機械切割。錨索頂端接裝導向帽,以便下錨順利;錨索體每1.0m設置一個對中支架。注漿管捆扎在錨索體中間,直到導向帽位置。錨孔注漿采用孔底反漿方式注漿,現(xiàn)場作好施工記錄。采用壓力分散型錨索,錨索編束由多單元錨索組成,每個單元錨索分別由兩根等長無黏結鋼鉸線內錨于鋼質承載體組成,鋼鉸線通過特制的擠壓套和擠壓簧對稱的錨固于鋼質承

5、載體上,單根的連接強度大于200KN。鋼質承載體采用45號鋼材加工制作,其厚度不小于20mm 。對于壓力分散型錨索的錨固段,不設緊箍環(huán)。每單元鋼鉸線用不同顏色做標記。對下完錨索的鉆孔注漿完成后及時制作試驗錨墩。試驗張拉設備采用YCW150型千斤頂、油壓表、ZB4-500型高壓油泵、高壓油管、以及相關變形測量系統(tǒng)和固定設施,上述設備已由國家認可的計量單位率定。張拉前按率定曲線計算出與張拉荷載對應的油表讀數(shù)。循環(huán)張拉:預張拉,將錨索張拉至預張拉荷載(15%A×fpuk),然后松開;按照循環(huán)加、卸荷法張拉,直至破壞。讀數(shù)記錄:基本試驗的最大試驗荷載取錨筋體承載力標準值的0.8倍,循環(huán)加、卸

6、荷等級與位移觀測間隔時間詳見表01。 表01 循環(huán)加、卸荷等級與位移觀測間隔時間表第一循環(huán)10%(20%)30%30%10%(20%)第二循環(huán)10%(20%)30%50%30%10%(20%)第三循環(huán)10%(20%)30%50%70%50%30%10%(20%)第四循環(huán)10%(20%)30%50%70%80%70%50%30%10%(20%)第五循環(huán)10%(20%)30%50%80%90%80%50%30%10%(20%)第六循環(huán)10%(20%)30%50%90%100%90%50%30%10%(20%)觀測時間(min)5555105555每次加荷后至少觀測5min,在觀測時間內,測讀錨頭位

7、移不少于3次。錨頭位移量不大于0.1mm,可施加下一級荷載,否則需延長觀測時間,直至錨頭位移增量2小時小于2.0mm時,再施加下一級荷載,同時分別記錄每級荷載對應的錨索的伸長量,繪制荷載-位移(Q-S)曲線,荷載-彈性位移(Q-Se)曲線、荷載-塑性位移(Q-Sp)曲線。(根據(jù)實際情況,可能只可繪制其中一種或幾種)。在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以下其中之一情況均視為已破壞:后一級荷載產(chǎn)生的錨頭位移增量達到或超過前一級荷載產(chǎn)生位移增量的兩倍。錨頭總位移超過設計允許位移值錨頭位移不收斂。4.錨筋體被拉斷。六 試驗結果及分析 本實驗各項技術指標及規(guī)程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土層錨桿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CECS2

8、2:90)和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guī)范(GB50086-200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為準。下公式計算錨固體與巖土體之間的黏結強度值:=Ru/DL0試Ru=P×95%:錨固體與巖土體之間的黏結強度:D:錨孔直徑,為130mm;L0試: 試驗孔錨固段長度;Ru:極限荷載,取試驗孔破壞荷載的95%;P:試驗孔破壞荷載,由抗拔試驗取得;相應部位工程孔錨固體安全系數(shù)K0值,由下式確定:K0=DL0/NtL0:工程孔錨固段長度,按6m計算;Nt:錨索(桿)設計荷載。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試驗結果整理見表02 表02 基本試驗結果匯總表試驗孔編 號樁 號錨孔長度(m)錨固段長度(m)錨孔直徑(mm)破壞情況破壞荷載(KN)理論彈性伸長量(mm)粘結強度設計荷載(KN)安全系數(shù)S-1/208130位移不收斂980116.7285.17001.7S-2/206130斷絲1120133.3434.47002.03S-3/204130斷絲1120133.3651.67003.04從試驗結果看,三個試驗孔的安全系數(shù)除S-1外均達到規(guī)范要求,能夠滿足設計。從鉆孔情況看,錨固地層以砂土狀強風化花崗巖為主。 七 結論及建議本次三個基本試驗孔已屬于同步驗證性試驗,所提供的錨固力可參考驗收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