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寺廟建筑——佛光寺_第1頁
中國古代寺廟建筑——佛光寺_第2頁
中國古代寺廟建筑——佛光寺_第3頁
中國古代寺廟建筑——佛光寺_第4頁
中國古代寺廟建筑——佛光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寺廟建筑佛光寺建筑名稱:佛光寺大殿(又稱:佛光寺東大殿)佛光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建筑時期:晚唐時期,公元877年建筑級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臺山),國家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建筑位置:山西五臺縣東北三十二公里,佛光寺中軸 線東高臺上大殿溯源大殿溯源 佛光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隋唐之際,已是五臺山名剎,“佛光寺”這個寺名屢見于各種史書記載。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會昌五年,發(fā)動滅法運動,佛教界稱為會昌法難,寺內(nèi)除幾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毀,偌大的佛光寺土崩瓦解,變成一片廢墟,僧人也作鳥獸散。 公元857年,也就是唐代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寧公遇和高僧愿誠主持重建佛光寺?,F(xiàn)存東大殿及殿內(nèi)彩塑、壁

2、畫等,即是這次重建后的遺物。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隨著佛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隨著佛教的衰敗而一同沉淪,以后除了宋代有教的衰敗而一同沉淪,以后除了宋代有 一點壁畫,跟后來建的文殊殿以外就沒一點壁畫,跟后來建的文殊殿以外就沒有任何記載,佛光寺大殿因此基本被外有任何記載,佛光寺大殿因此基本被外界遺忘。界遺忘。 佛光寺之名遠揚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的主殿東大殿。它的發(fā)現(xiàn),它的名聲,它的命運,與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 及其夫人 林徽因密切相關。梁思成撰寫的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筑,轟動了中外建筑學界,佛光寺從此真容得現(xiàn),被譽為“亞洲佛光”。 大殿簡介n 佛光寺大殿坐東朝西,三面環(huán)山,西向

3、豁然開朗。寺區(qū)周圍松柏蒼翠,環(huán)境清幽。寺內(nèi)建筑高低錯落,布局疏朗,主從有致。最東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約十二三米。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總面積677平方米。大殿外表樸素,柱、額、斗拱、門窗、墻壁,全用土紅涂刷,未施彩繪。大殿結構大殿結構n 佛殿正面中五間裝板門,兩盡間則裝直欞窗。大殿的梁架,分為明栿和草栿兩大類,明栿在天花板以下,草栿不用斧斤加工,在天花板以上。天花板都作極小的方格,與日本天平時代的遺構相同,這也是大殿為唐建的例證。大殿唐彩大殿唐彩佛光寺唐彩的文化內(nèi)涵佛光寺唐彩的文化內(nèi)涵1.反應社會思想、文化以及風俗、時尚2.反應藝術性、思想性、人文性3.反應當時佛教的發(fā)展趨勢建筑評價建

4、筑評價佛光寺大殿作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的體現(xiàn)了結構和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簡單的地面,卻有豐富的室內(nèi)空間。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上千個木結構通過榫卯緊緊地咬合在一起,構建雖然很多但沒有多余的、沒用的。而外觀造型則是雄健、沉穩(wěn)、優(yōu)美,表現(xiàn)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風格。它雖然比南禪寺大殿晚75年,但規(guī)模遠勝于前者,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動極少,所以國內(nèi)一般都將東大殿作為仿唐建筑的范例。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筑,因此被建筑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文殊殿文殊殿在寺門內(nèi)北側(cè),建于金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進行了補修。此殿梁

5、架使用了粗長的木材,兩架之間用斜木相撐,構成類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減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內(nèi)空間。殿內(nèi)佛壇上有七尊塑像,中為騎青獅的文殊,兩旁為脅侍菩薩。東西墻和北墻上,原有五百羅漢的彩繪,現(xiàn)僅存二百四十五尊。這些塑像和壁畫,都在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裝繪過。唐幢(唐幢(chuangchuang)佛光寺唐代石幢2座,一在東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鐫,輪廓秀美,雕工精致。幢總高 3.2米,下設束腰六邊形基座,刻有獅獸壺門及仰覆蓮瓣,幢身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之名,與東大殿內(nèi)墨書題記可相印證,是該殿建造年代之依據(jù)。另一幢在山門內(nèi)庭院當

6、心,唐乾符四年(877)造,總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寶裝蓮瓣和壺門樂伎。幢身亦刻陀羅尼經(jīng),上雕寶蓋、矮柱、屋檐和寶珠。兩幢相較,前者造型工藝尤佳。墓塔墓塔 寺內(nèi)外墓塔7座,東大殿左側(cè)六角形磚塔1座,名祖師塔,是創(chuàng)建時主持禪師墓塔。塔兩層,總高12米余,塔形為國內(nèi)所罕見。底層空心,內(nèi)置六角小室,門洞外作蓮瓣及火焰形券面,塔檐疊澀砌筑。上層塔身作假券洞式門及破子欞窗。塔剎設仰覆蓮座、覆缽和寶珠。形制和構造與敦煌壁畫上魏齊間古塔多同,當是寺宇創(chuàng)建時的遺物。寺外東山坡上墓塔3座,皆單層。一為大德方便和尚塔, 平面六角形,唐貞元十一年(795)建;一為志遠禪師塔,八角束 腰式基座,覆缽形塔身,唐會昌四年(844)建,已殘;一為無垢 凈光塔,平面八角形,天寶十一年(752)建,現(xiàn)僅存基座,塔下發(fā)現(xiàn)漢白玉石雕像數(shù)軀,乃建塔時制作。寺西北里許,亦存墓塔3座,一為解脫禪師塔,方形, 唐長慶四年(824)建;另二為六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