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利用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教學能力研究_第1頁
英語教師利用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教學能力研究_第2頁
英語教師利用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教學能力研究_第3頁
英語教師利用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教學能力研究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英語教師利用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教學能力研究    2從不同組別的分析結果來看 從課堂主體、認知目標、技術促進語言學習層次三個維度,分析三個組別的情況,得到如下結果: 第一,在活動主體方面。在不同組別里,學生活動主體的比例還是有所差異。三個組別里,高分組的案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所占整體活動的百分比達到91%,明顯高于中分組和低分組。而中分組和低分組之間學生主體的活動數量基本接近,分別是76%和78%。 第二,在認知目標方面。三個組別進行對比后可知,低分組中以理解和記憶為認知目標的活動百分比要多于高分組和中分組,呈現出明顯的“一頭重”的傾向;而高

2、分組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表達,因此認知目標分布屬“穩(wěn)定型”平均分布;而中分組教師更重視分析和評價兩類認知目標,因此屬于“波浪型”目標分布。 第三,在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層次上。研究人員在nvivo軟件中,以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五個發(fā)展階段為編碼樹節(jié)點,對教學視頻和教學設計進行綜合分析進行編碼,統(tǒng)計出20個案例中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里,技術促進語言學習所處的層次,得出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不同階段在不同的組別中的分布情況(圖4)。由圖可知,低分組案例呈現出“l(fā)型”特征,即技術的敘述性功能比重很大,另外四種比重很小,分布極為不均。而高中分組案例呈現出“準v型”特征,即前三個層次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但

3、體現出了用技術支持學生的個性化表達。中分組的整體走勢介于兩者之間。     六研究結論1教師tell的能力呈現出較強的地區(qū)、年齡和性別差異 從決賽中的綜合表現來看,教學設計合理、技術運用得當、教學效果較好的高分組教師全部來自于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且多為年齡段為3040歲的中青年教師,其中男教師近三分之二。在中分組和低分組里,來自于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比例較大。年齡段也以3040歲的中青年教師為主,但是低分組的教師年齡均在40歲以下。 因此可知(1)從地區(qū)分布來看,師資力量分布與所在地區(qū)經濟發(fā)達程度呈正相關,所在地區(qū)經濟越好,優(yōu)秀教師比率越多,而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很難吸引或

4、者留住優(yōu)秀人才。這一發(fā)現符合我國師資水平分布不夠合理的現狀,也是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從年齡段上來看,中青年教師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主力。在入圍比例來看,30歲以下的新手教師和40歲以上的教師人數總和就小于3040歲的教師,從決賽表現來看,這三個群體中,3040年齡段的教師整體表現最好,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效果明顯高于另兩個群體。而在低分組中,沒有40歲以上的教師,這說明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技術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技術應用差,不見得是一節(jié)“壞課”,但如果教學能力差,無論有多先進的技術設備,或者多強的技術應用能力,都不會有一節(jié)“好課”。因此,新手教師還是要在學科教學能力上盡快提升

5、自己,在此基礎上把技術與學科教學相整合; (3)從性別上來看,男教師雖然在英語教師總群體里比例較少,但是男教師在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普遍較好。根據他們的教學反思和現場表現可知,他們不僅對于英語教師職業(yè)有著很強的認同感,而且對于技術有著較強的探索欲望,積極地將技術運用于學科教學中,在這個領域里成為學?;虻貐^(qū)的教研骨干。其實優(yōu)秀教師是不分性別的,但是具備以上特征的教師,是技術時代下優(yōu)秀教師的必備品質。 2tell能力較高的教師在認知目標的分布上設計得更為合理 設計教學的最佳方法是從所期望的教學結果進行逆推10”。對于語言學習而言,其最終的目的一定是交流和表達。記憶和理解只是前提和基礎,而不是

6、最終的目的。那么運用技術促進語言學習時,就要體現這一思想,即技術應該促進語言的交流和表達,而非純粹的理解和記憶。否則無論運用的技術有多先進,或者設備有多昂貴,都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為期望的教學結果服務。從三個組別的對比分析可知,tell能力較強的高分組教師就是運用技術來實現了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等不同層次的認知目標,且分布較均勻,既打好記憶和理解的語言基礎,也要讓技術服務于語言的應用、分析和創(chuàng)造,使學生能夠交流和表達。而低分組的教師雖然也使用了與高分組相同的技術手段,如電子白板、網絡教室或平板電腦等,但是多是用這些技術來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在認知目標分布上不夠合理,較少涉及高階認知

7、目標。 3tell能力較強的教師注重用技術促進學生的語言交流和個性化表達 從分析結果來看,低分組教師運用最多的技術功能就是敘述性功能,即課堂上的技術呈現形式多以展示、呈現為主,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視頻,講解環(huán)節(jié)播放配套光盤中的動畫,任務環(huán)節(jié)是播放聲音等。為什么這些教師同樣使用網絡環(huán)境或者交互性很強的技術設備,卻把自己局限于只用技術進行展示、敘述性功能呢?從教師的現場問答實錄,以及后期用nvivo逐節(jié)分析教學視頻和反思時發(fā)現,很多教師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技術手段的運用=促進語言學習”,只要使用了白板,平板或者筆記本電腦來播放視頻或聲音或動畫,就能豐富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就會促進教

8、學。其實,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技術如果只是敘述式或展示,那么就只實現了輸入功能,語言的應用還需要有大量的輸入,這一點在很多低分組的案例中體現得不夠充分。而高分組的教師們則能巧妙地利用技術幫助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如畫概念圖講故事,在博客發(fā)布英文日記,與同伴進行語音交流等,用英文寫郵件進行交流等人際交流功能和個性化表達功能,這些才是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高級層次。 七結語本研究運用視頻多元分析法,以全國15個省份20節(jié)優(yōu)質英語課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教師tell能力現狀。研究結果發(fā)現,tell能力較強的教師具有的共性是:第一,保證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第二,重視應用、分析、創(chuàng)造等高階認知目標的達成;第三,積

9、極運用技術來支持語言學習的人際交流和個性化表達;而tell能力不強的教師多是花力氣讓學生實現記憶、理解等認知目標,技術多是在課堂環(huán)境用于敘述和展示,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由此可知教師要加強自己的tell能力,在學科教學上要加大高階認知目標在課堂活動的比例,同時在技術的應用層次上要更多地支持學生的言語交流和個性表達,從而實現技術促進語言學習的目的。 *基金項目: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視頻多元分析視角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策略研究”(立項號11yjc880099)、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智能英語學習資源的建設策略與課堂應用研究”(立項號aja12132)、北京市教委科技面上項

10、目“英語泛在資源建設的關鍵技術研究”(立項號km20131002801)。參考文獻: 1黃榮懷,陳庚,張進寶,等.關于技術促進學習的五定律j.開放教育研究,2010,(1):1119. 2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ol.http:/ 3何克抗.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12,(5):510. 4(美)全美教師教育學院協(xié)會創(chuàng)新與技術委員會等著,任友群,詹藝等譯.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教育者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9. 5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根本途徑ol.http:/ 6葉連祺,林淑萍.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j.教育研究月刊,1992,(105):9410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 8laurillard, d.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a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m.london:routledgefa1mer.200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