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冀教版_第1頁
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冀教版_第2頁
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冀教版_第3頁
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冀教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冀教版班級:_ 姓名:_1.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xiāng)人托以子偕往。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xiāng)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保ㄗ⑨專└芭e:趕去科舉考試。失意:指未錄取。榜末:錄取名單的最后。得失:成功與失敗。賢郎:這里指老鄉(xiāng)的兒子。外:后面,暗指未被錄取。1下面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語言、動作很搞笑)B.鄉(xiāng)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回家)D.解名盡處是孫山(盡頭)2這次考試落榜的人是_。3從上文看,孫山是個(

2、  )的人。A.滿腹經綸 B.能說會道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4這個故事可以用(   )這個成語概括。A.任人唯賢 B.同舟共濟C.名落孫山 D.功成名就2. 課內閱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1解釋下列字詞以及句子。競走:_   唯:_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_2王戎憑什么斷定“此必苦李”?_3你認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3. 閱讀短文。貓斗黃白二貓,斗于屋上。呼呼而鳴,聳毛

3、豎尾,四目對射,兩不相下。久之,白貓稍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入室,不敢復出。注釋:兩不相下:不相上下。 久之:過了很長時間。 逐:追。1根據短文內容,在( )里寫出帶點詞語意思。(1)聳毛豎尾。(_)(2)白貓走入室。(_)2哪只貓輸了?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抄寫在下面。_。4. 閱讀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題??讨矍髣Τ擞猩娼?,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涉:跋涉,就是“度過江河”的意思。 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時間緊迫。 契(qì):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迷惑,這里指“對

4、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墜于水(_) (2)入水求之(_)2請說說列句子的意思。(1)其劍自舟中墜于水_(2)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3說說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_5.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給下面的漢字注音。 盂(_)   滄

5、(_)   孰(_)   汝(_)2下面兩句話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間接引用句。試將第一句改寫為間接引用句,將第二句改寫為直接引用句。(1)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_(2)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_3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復雜性?_4兩小兒的“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_6. 課內閱讀。王戎不取道旁李(節(jié)選)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說新語)注釋:嘗:曾經,諸:一些,這些。1寫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6、0;(1)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譯:_(2)取之信然。 譯:_2這個故事使你獲得了什么啟示?_7.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春   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zn)。(1)畫線詩句是說詩人因感傷時事,牽掛親人,所以見_而落淚(或曰淚濺于花),聞_也感到心驚。(2)帶點一句中,“家書”是指_,“家書抵萬金”采用了_的修辭手法,表達出了將士們對家鄉(xiāng)親人的_。8. 閱讀與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ΓT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7、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1這篇小古文出自(     )A.列子湯問 B.山海經北海經C.世說新語 D.中國古代神話故事2“嘗與諸小兒游”中“嘗”的意思是(    )A.經歷,體驗 B.吃一點試試C.常常 D.曾經3下列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嘗與諸小兒游(諸:許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諸兒競走取之(競:爭著) D.取之,信然(信:相信)4對“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一句解釋最為恰

8、當的選項是(  )A.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樹枝都被折斷了。B.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C.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小朋友爭搶著跑過去折下樹枝。D.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樹枝。5下列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嘗/與/諸小兒/游C.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D.樹/在道邊/而/多子6“人問之”,別人問王戎的是什么問題呢?最不恰當的一項是(   )A.“你為什么把李子樹折下來了?”B.“樹上那么多果子,別人都去摘,你為什么不去呢?”C.

9、“你為什么站在路邊不動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B.王戎不喜歡吃路邊的李子,是因為李子苦。C.要學會仔細觀察,善于思考,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D.我們要講文明,不能隨便摘路邊的果子。9. 拓展閱讀。故鄉(xiāng)的蘆葦(節(jié)選)每年,當春風剛剛吹謝雪花,故鄉(xiāng)的蘆葦就迫不及待地從還未褪盡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腦袋。它長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長到幾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狹長的葉子。這時候,我和小伙伴們最喜歡摘一片蘆葉,熟練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邊,吹出各種悅耳的樂音。我們

10、被這美妙的樂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邊,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樂地奔跑著,忘情地呼喊著我們還喜歡用蘆葉折成綠色的蘆葉船。手巧的伙伴,還會從舊火柴匣剪下小片片,當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還用香煙盒里的錫紙做成小小的銀色的帆葉。我們一個個光著小腳丫,蹲伏在河灘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伴_船哆!開船啰!”于是,在一片歡呼雀躍聲中,綠色的“船隊”便滿載著我們純真的幻想之花,順流而去1請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結構的詞語。ABB式:_ _ABCC式:_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_3故鄉(xiāng)的蘆葦帶給“我們”哪些歡樂?試著寫一下吧。_10. 閱讀小古文,回答問題。王戎不取道旁

11、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1解釋字或詞語意思。嘗:_   依然:_2文中出現了三處“之”,分別是指什么?(1)諸兒競走取之。(_)(2)人問之。(_)(3)取之。(_)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_4請你說說為什么“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_11. 閱讀理解。鑿壁借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書映光以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數遍讀之。”主人感嘆,

12、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西京雜記)1解釋下列詞語。(1)逮_ (2)愿_(3)給_ (4)大學_2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現象并解釋。(1)主人怪問衡_3用過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鄰舍有燭而不逮。_(2)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_4閱讀文段,回答問題。(1)文段中寫了那幾件事來表現匡衡勤學?_(2)我們應該向匡衡學習什么?_12. 閱讀天地。截竿入城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釋)計:辦法。俄:一會兒。老父:對年老的男人的尊稱。1解釋加點的字。初豎執(zhí)之:_遂依而

13、截之:_2用自己的話說說畫線句子的意思。_3你覺得文中老父說的辦法好嗎?為什么?_4這篇短文給我們什么啟示?下面分析有誤的有_。(填序號)別人提意見時,你要學會分析,不能盲目聽信別人的話。別人提出的建議,尤其是老年人,我們一定要尊重、聽從。人不能自作聰明,倚老賣老,這樣會耽誤了別人的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我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13. 閱讀課文片段,按要求做題。炎帝(dí  dì)之少(sho  shào)女,名曰(rì  yu)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ruò  nì)而不返(fá

14、n  fn),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yn  mái)于東海。(精衛(wèi)填海1本文選自_。2給文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用“”畫出。3解釋句子加點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故:_。句意:_。(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湮:_。句意:_。14. 課外閱讀。 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下面句子停頓不正確的是( )A.其劍/自舟中/墜于水B.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試之以足D.私擬作/群鶴舞空2下列劃線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楚人有涉江者/鄭人有欲買履者B.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觀之C.又留蚊于素帳中/于土墻凹凸處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3解釋劃線的詞語。 楚人有涉江者_ 遽契其舟_4翻譯下面的句子。 是吾劍之所從墜。_求劍若此,不亦惑乎?_5寓言故事一般表達了作者對某種人和事的認識,這則寓言故事對你有何啟示?_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