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請從動靜和寫景順序的角度賞析中間兩聯(lián)。 答:中間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迸e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2.找出王績野望中寫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兩聯(lián)。 答: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3

2、、找出王績野望中表現(xiàn)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的詩句。 答: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4、野望請從“情”與“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答: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5、本詩中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以平平淡淡的敘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詩人兀立在東皋之上,舉目四望,一種莫可明關的孤寂無依的愁緒涌上心頭,使之無法平靜下來,以此觀景自然會涂上一層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為中間四句寫景提供巧妙的鋪墊。 6、本詩主題:全詩通過對蕭瑟恬靜的秋景描寫,表現(xiàn)了作

3、者的百無聊賴的彷徨和孤獨無依的抑郁心情。 7、賞析本詩的尾聯(lián)。 答:運用典故,表達了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的苦悶與惆悵,只好追懷古代了隱士,抒發(fā)了孤獨無依的抑郁之情,同時兼有不問世事的閑適思想。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展現(xiàn)的畫面,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繪。 答: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從黃鶴樓遙望對岸,漢陽的樹木郁郁蔥蔥,鸚鵡洲上芳草茂盛,這一切都清晰可見。 2、除黃鶴樓外,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的還有哪兩座? 答:岳陽樓、滕王閣 實用文檔

4、文案大全 3、詩的一、二兩聯(lián)借今昔變化之大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寂寞、惆悵 4、體會尾聯(lián)蘊涵的詩人的情感。 答:日近黃昏,長江上煙波浩淼,自然勾起詩人濃濃的思鄉(xiāng)愁緒。 5、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尾聯(lián)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 答:愁字。全詩意境開闊,吊古傷今,虛實相映,情景交融。尾聯(lián)將“鄉(xiāng)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縈回無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 6、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展現(xiàn)的景象。 答:明麗的陽光下,從黃鶴樓遙望對岸,漢陽的綠樹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鸚鵡洲上芳草蔥

5、蘢茂盛,生機盎然。 7、“此地空余黃鶴樓”和“白云千載空悠悠”中都有一個“空”字,試比較這兩個“空”字的意義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個“空”可理解為空空蕩蕩 ,強調空間上的虛無。仙人駕鶴離去之后,兀立于蒼茫宇宙之下的黃鶴樓似乎已無所憑依,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孤獨感。第二個“空”可理解為空自徒然,強調時間上的渺遠。千載白云,空自飄蕩,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心的失落與惆悵。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答:“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

6、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詩人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2、尾聯(lián)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 答:“燕然”二字。 3、頸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 4、詩人奉命出使邊塞慰軍,為什么卻以“蓬”、“雁”自比? 答: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

7、,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奇觀,請自選角度,進行賞析。 答: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壯闊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6、用自己的話,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畫面。 答: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拔堅韌、剛直有力地升騰在天的盡頭,俯首遠瞰,黃河橫貫沙漠,天空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8、1、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尾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首聯(lián)交代了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尾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2、這首詩中間兩聯(lián)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頷聯(lián)中的“隨”“入”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選擇其中一個字作簡要分析。 答:“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的表現(xiàn)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長江滾滾遠去著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3、品味該詩尾聯(lián)中“送”字的妙處。 答:“送”字直接點題,“送”的主體是故鄉(xiāng)的山水,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而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 4、“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

9、樓”兩句詩想像大膽、奇特,被人譽為“神來之筆”,試用簡潔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這美妙的畫面。 答:俯視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飛下來一面鏡子,明亮耀眼;仰視天空,云氣簇擁而來,就像海面上結成了一座座樓閣,新奇美妙。 5、請對“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作簡要賞析。 答:明月映入江水,好像飛下的天鏡;浮云在江面凝聚,形成海市蜃樓般的美景。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描繪一幅水中映月圖、天邊云霞圖,表達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贊美。 6、詩題為渡荊門送別,有人認為:詩中無送別,題中“送別”二字可刪,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說說理由。 答:不同意這種說法,“送別”二字不可刪,因為這首詩和常見的送別詩不一樣。常見的送別詩

10、多以人送人為題材,而這首詩別具一格地寫出了故鄉(xiāng)山水送別詩人的動人情景,構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zhèn)?,想象瑰麗,的確是送別詩中的佳作。 7、“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描繪了群山遠去,平原無際,江流奔涌的遼闊景象。表達了詩人初出荊門時喜悅、激動的心情。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把春的情態(tài)描摹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一品其妙處。 答:這兩句詩作者抓住了“亂花”、

11、“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淺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fā)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有幾處早來的黃鶯,爭先恐后地飛來向陽的枝頭地唱歌啼鳴;不知是哪家新來的燕子,又在湖邊不停地銜泥筑巢。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通過描寫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好景色無比贊美和喜愛之情。 4、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兩句?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詩中直接抒情的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 5、試描繪“水面初平云

12、腳低”所展現(xiàn)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答: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6、“幾處”“誰家”能否改成“處處”“家家”?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幾處”“誰家”突出是當時正是早春時節(jié),飛鳥不多。 7、詩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來描寫西湖早春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抓住了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好風光的喜愛之情。 8、詩句“幾處早鶯爭暖樹”句中,“爭”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準確地描繪出它們飛向枝頭向陽歡歌的景象,生動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氣。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13、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進”在全詩結構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顯志,點明詩旨;升華情感 2、分析本詩寫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答:在寫景上層層推進,由樹到葉,由葉到花(榮),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寫景過程中不斷醞釀升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樹、眼前的花,誰來欣賞誰來贊?一個獨守閨房幽怨憔悴的思婦形象躍然紙上;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奇樹”“綠葉”“榮”“馨香”等一組繁榮旺盛的意象,來突出自己的孤單寂寞,抒寫心中的哀怨傷感。 3、前人在評價此詩時說有一詩句非常有“新意”,表現(xiàn)了詩人的創(chuàng)造性,你能斷定是哪一句嗎?簡單說明一下理由。 答:“馨香盈懷袖”。香氣本來是看

14、不到、摸不著的東西,但作者卻能把它寫得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很生動形象。 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4、結尾兩句詩人是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請分析詩歌結尾的內涵。 答:可貴。這花本來沒什么稀罕,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這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相思懷念的主題。 5、“馨香盈懷袖”是值得贊賞的佳句,其中哪個字用得好,請賞析。 答:“盈”字用得好?!败跋阌瘧研洹保钦f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一個“盈”字,暗示主人公手執(zhí)花枝,站立了很久。這是因為思緒久積,情不自禁,表現(xiàn)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這首詩涉及了主人公的動作細節(jié),請指出本詩這一細節(jié),并

15、簡要分析這一動作內涵。 答:“攀條折其榮”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為這花凝聚著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著她深深的思念。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騰蛇乘霧,終為土老驥伏櫪,志在千烈士暮年,壯心不盈縮之期,不但在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賞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答:這句詩用比喻修辭寫出曹操雖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業(yè),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壯志。 2、人們常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答:一個人精神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

16、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3、龜雖壽表達了詩人何種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詩人達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4、詩中的“烈士”指什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烈士:指能建功立業(yè)的人。表達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奮發(fā)有為、老當益壯的雄心壯志。 5、“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這幾句,以“神龜”和“騰蛇”為喻,主要想說明什么道理? 答:衰老和死亡也是人們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 6、本詩主要寫自己的雄心壯志,為什么要寫到“神龜,騰蛇”? 答:詩人以神龜、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yè),有所用為

17、,而不虛度年華。 7、如何認識“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保?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答:靈異的神龜雖然活幾千年,但它總還會有完結的時日。飛騰的異蛇雖然會乘云駕霧,但它最終一死仍會化為灰燼。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 8、在這首詩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現(xiàn)象的? 答: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有著清醒的認識,生命終將結束,但是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志向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就可以讓短暫的生命有意義。 贈從弟(其二)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

18、、詩中“一何盛”“一何勁”分別寫出了“風”和“松”的什么特點? 答:“一何盛”突出了風之大,“一何勁”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堅韌)。 2、全詩主要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象征手法。全詩借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自喻高潔、堅貞的情懷,在自勉中也勉勵堂弟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 3、詩是怎樣表現(xiàn)松樹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質的? 答: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詩人采用反襯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huán)境,通過描畫它與狂風、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樹的經寒不衰、凜然正氣的品質

19、、形象。 4、詩人如此描繪松樹的形象,結合詩題,說說作者寫作的用意。 答:詩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勵他的堂弟要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即使處于亂世也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5、這是一首詠物詩,詩歌標題是贈從弟而內容卻寫松,請你簡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答:本詩以松柏為喻(使用象征手法),贊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的頑強生命力,表達了作者自己堅守的品格及對從弟的勸勉之意。 6、三四兩句詩用了什么手法?風聲松枝各有什么含義? 答:三四句用了襯托手法(或者是對比),用谷中風的迅疾兇猛襯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風聲象征險惡的環(huán)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劇

20、哉邊海民,寄身于草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1、“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這兩句是什么意思?在詩歌中有什么作用? 答:柴門簡陋凄清,在海風中搖蕩,狐貍、兔子在屋檐下飛來竄去。這些環(huán)境描寫襯托出邊海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荒蠻以及邊海人們的恐懼與凄楚。 2、本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本詩主要運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寫了邊海人們的貧困生活,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3、“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塑造了“妻子”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答:塑造了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粗俗艱苦、與世隔絕的愚鈍頹廢的妻子

21、和兒女的群體形象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表達了詩人隱居時的安逸閑適的心境。 2、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么? 答:不能?!耙姟北憩F(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4、“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币痪湓趺蠢斫?? 答:詩人在自家的菊園里采菊以佐酒,悠閑地抬起頭來欣賞南山美麗的景色。此句展示

22、出詩人悠閑自得、熱愛自然的的情感和曠達的心胸,最有妙處。 5、詩中表達詩人心境高遠、自由閑適、恬淡愜意的詞語是“ 心遠 ”和“ 悠然 ”。 6、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 描述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太陽下山了,南山籠罩在漸漸升騰的云氣之中,顯得非常美麗。外出覓食的鳥兒,呼朋引伴,成群結隊地飛回巢穴。 7、車馬喧”暗示了什么?心遠地自偏” “遠”的對象是什么? 答:“車馬喧”既實指車馬等人世的喧鬧,也意謂奔競于仕宦之途的喧囂。暗示了官場的污濁黑暗?!斑h”: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

23、驚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 憂國思家 的思想感情。 2、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xiàn)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答: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fā)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說說了在哪里? 答:詩人觸景生情,原本能愉悅心情的花鳥,但因感時恨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時”、“惜別”之悲。詩人移情于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

24、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 4、請簡要說說作者是怎樣通過寫景來表達內心世界的。 答:描寫破敗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淚,鳥也驚心,感時憂國,思家念親,借景抒情,深沉真摯。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 答: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這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產生共鳴。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lián)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么? 答: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

25、之情。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請設想“半卷紅旗”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xiàn)什么? 答: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2、賞析“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答:這兩句詩活用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黃金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表現(xiàn)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3、對于“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兩句詩,王安石曾批評說“方黑云壓城豈有向日甲光”,楊慎卻稱自己確曾見到

26、過此類景象,指責王安石不知詩。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答: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不能等同起來,敵軍圍城,未必有黑云壓城守軍到陣也未必有日光前來映照助威。詩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詩人用來營造意境的手段。 4、李賀寫詩,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 答: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不但鮮明而且濃艷,它們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 5、由“半卷紅旗臨易水”的“易水”,你聯(lián)想到什么? 答: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27、6、尾聯(lián)用什么寫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尾聯(lián)引用典故表達了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這是一首與三國的故事有關的詩,東風既指 自然界的東風,又指 促人成功的機遇,詩中的周郎指 周瑜。 2、試從即小見大的角度進行賞析杜牧的赤壁。 答: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這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了,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的風云人物。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王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

28、風韻。 3、請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答: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的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臺中了。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zhàn)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4、本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表達了自身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胸懷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氣。 5、前兩句詩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詩的前兩句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嘆?;蚯皟删鋵懪d感之由。 6、若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換成國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29、?為什么? 答:不好。因為以二喬的命運形象代表東吳的命運,更能體現(xiàn)詩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見大,感情表達更含蓄。 漁家傲 李清照 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李清照是 婉約派的代表作家,但這首詞的風格卻十分 豪放。 2、這首詞,花庵詞選題作“記夢”,詞人著力描寫夢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詞人借夢境把天上和人間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充分表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及人生際遇坎坷的感懷。詞人還借虛幻夢境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

30、可能實現(xiàn),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夢中仙境,在這夢境中尋求出路。 3、這首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藝術風格?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風格的? 答:浪漫或豪放的藝術風格,該詞意境闊大,想象豐富,天上人間,搖曳多姿,給人應接不暇之感,夢幻現(xiàn)實輝映對照,那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于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奠定了基調,利清照晚年雖身處困境,想象的翅膀卻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顯示了“九萬里風鵬正舉”的豪邁氣概,使這首詞顯示出來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 4、本詞被評家譽為“無一毫粉釵氣”,請結合詞中寫景的語句,簡析本詞意境和風格上的特色。 答:開頭兩句寫天、云濤

31、、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展現(xiàn)出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下闋的“九萬里風鵬正舉”三句虛實結合,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弘。詞作中對于開闊壯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義的想象,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一種剛健昂揚的氣概,詞風豪放。 5、“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中“嗟”“謾”二字值得品味,請根據這兩個字的意蘊,說說這兩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嗟”字生動地寫出了詞人彷徨憂慮的神態(tài),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的嘆惋?!爸櫋弊至髀冻鲂闹械陌г广皭潱阂皇强沼性娗樵姴?,因知音(

32、丈夫)早逝,而無人能會意;二是慨嘆自己身逢亂世,有著對現(xiàn)實無能為力的苦悶和懷才不遇的憤懣。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浣溪沙”是這首詞的詞牌名,請再寫出兩個你知道的詞牌名: 西江月、漁歌子。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抒發(fā)了作者傷春惜時的感情。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簡析這兩句詩好在哪里。 答:兩句話對仗工整,音調和諧;畫面生動,通過對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寫,抒發(fā)了對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濃郁,寓意深刻,發(fā)人深省,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

33、句。 4、詩歌借哪些意象抒發(fā)怎樣的情感? 答:墜落的夕陽、無聲的落花、尋舊壘的歸燕幾個意象,可體會到全詞的感情基調是抒實用文檔 文案大全 寫對人事變遷的無比惆悵之情。就其不變者而言,天氣、亭臺閣與去年毫無二致;就其變者而言,夕陽雖美好,但終究要沉沒。好鳥相鳴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卻無情。詞人在好鳥嬌花中嘆人生的雖美好,終將消亡。但似曾相識燕歸來寓意著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所表達的情感的理解。 答:詞人把酒聽新詞,意興無窮,但是突然記起去年也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一樣的天氣,一樣的亭臺,一樣的一曲新詞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陰的流逝,未

34、免深深嘆息。 6、賞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意蘊。 答:對仗工整:無可奈何似曾相識是情感的描?。换淙パ鄽w來是物象的對仗,是時間的有形流逝。無可奈何花落去對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似曾相識燕歸來對巢燕的歸來興懷舊之感。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所以說無可奈何;舊地重游,前塵往事,若幻若真,所以說似曾相識。透露在詞中的是一種人生惆悵。 采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1、詞的上闕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答:上闕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贊美之情。上闕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 2、詞的下闕主要是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fā)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答:動靜結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一、二句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凈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發(fā)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 3、這首詞上片出現(xiàn)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答:輕舟(短棹)、綠水、芳草、長堤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湖水綿延,芳草滿堤,清麗活潑的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