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課標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學_第1頁
探索新課標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學_第2頁
探索新課標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學_第3頁
探索新課標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探索新課標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學    王天晉【摘要】文言文篇目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占到近四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認為,新課標指導下的文言文教學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并找到一條文言文教學的捷徑:一是"讀"字當先,激發(fā)興趣;二是切合實際,教會方法;三是綜合比較,觸類旁通。【關鍵詞】新課標 文言文 教法 探索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開展好幾年了,語文教學也開始呈現(xiàn)新的面貌。然而,文言文教學卻始終不盡如人意。用錢夢龍老師的話來講,“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

2、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币虼?,文言文教學就成為了語文教師最不愿深究的領域,教好文言文成為一個棘手而又急待解決的問題。很多時候,文言文在現(xiàn)代中學生眼中就相當于“天書”,它們深奧難懂、佶屈聱牙,使許多學生望而生畏。話雖如此,但教師不能不教,學生不能不學。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新課程標準雖然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學生能讀懂,但對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找到一條“捷徑”,使其順利地度過文言這一關。筆者認為,新課標指導下的文言文教學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

3、力,并找到一條文言文教學的捷徑。一、“讀”字當先,激發(fā)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背踔袑W生的文言文學習仍處于啟蒙階段,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因此,要想學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通過讀,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讀法有種種,默讀、誦讀、個人讀、集體讀,不一而足。但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范讀、默讀、朗讀、齊讀是必不可少的??傊?,在教學中要始終貫徹一字方針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胧箤W生學好文言文,首先就應培養(yǎng)其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對初一新生來說,教師若能正確引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便可輕松許多。筆者認為,故事導入法不失為一種好方

4、法。常言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授課時,若能講解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軼聞趣事,便可將學生很快吸引到課堂中來,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教秋水一文時,筆者用一則“濠梁之辯”的故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莊子身上,教學效果顯而易見。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同我們現(xiàn)在日常語言中的常見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老師進行示范朗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如論語六則中“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一句中的“識”不讀“í”,而應讀“ì”;期行中“尊君在不”中的“不”不讀“ù”,而應讀“”,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教師的范讀顯得尤為必要。通過老師的范讀,能使學生掌握音

5、節(jié)停頓并正確地閱讀,讀得朗朗上口。這時再引導學生對照課下注釋默讀。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一方面,教師可驗收學生讀的效果;一方面,也可評價學生讀的成效,使他們以十足的興趣和信心去學習。二、切合實際,教會方法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币虼?,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進行逐字逐句地翻譯,導致原文、譯文相分離;學生一字不漏地背、記,使文言文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根本談不上語感、意境,其結果必是事倍功半。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多種多樣,諸如保留、替換、刪減、增加、調(diào)整,等等。筆者認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規(guī)

6、范語言。要求學生看懂課下注釋,并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翻譯出文言文中的意思。若還有不懂的地方,可由教師答疑點撥。在此基礎上,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要求,引導學生增補、調(diào)配,從而達到疏通課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譯大致可分三步走,首先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進行直譯;其次根據(jù)需要,適當調(diào)配詞序;最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要求,作出增補。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國號、年號、官職等,只需保留即可。三、綜合比較,觸類旁通文言文難學,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如實詞方面的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詞類活用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如捕蛇者說中,有兩個句子出現(xiàn)“賦”字:“歲賦其二”、“更若役,復

7、若賦”。這兩個“賦”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詞,“賦稅”的意思。再聯(lián)系復習舊知,岳相樓記中也出現(xiàn)一個“賦”字,“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句中的“賦”和前兩種意思又不同,是一種文體,這樣加以綜合比較,使學生能一目了然。若做成筆記,更有利于復習,增強學習效果。至于古今詞義的異同,則可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促使其牢固掌握。如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之”字,情況比較復雜。常見的有:作代詞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他(們)、她(們)、它(們)”等;其次作助詞,既可作結構助詞“的”,有的時候無實在意義,可不譯;三是作動詞,這種情況不大多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之”,陳涉世家中“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輟耕之壟上”中的“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