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一血液一般檢驗(2)_第1頁
模塊一血液一般檢驗(2)_第2頁
模塊一血液一般檢驗(2)_第3頁
模塊一血液一般檢驗(2)_第4頁
模塊一血液一般檢驗(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模塊一血液一般檢驗緒論 教學目標:1. 學會常用血液標本采集方法,會毛細血管采血和靜脈采血。2理解抗凝劑的作用原理及適用范圍。3. 知道標本采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4. 知道各種采血方法的優(yōu)缺點和抗凝劑的制備。5. 理解血涂片的染色原理重點:動脈、靜脈、末梢采血的方法及適合指標??鼓齽┑倪x擇、瑞特染色的機 理。難點:不同檢測項目抗凝劑的選擇。概論醫(yī)學檢驗是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脫落物等標本,通過目 視觀察、物理、化學、儀器或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并強調對檢驗全過程(分析前、 分析屮、分析后)采取嚴密質量管理措施以確保檢驗質量,從而為臨床、為病人 捉供冇價值的實驗資料。臨床醫(yī)師根據(jù)檢驗

2、結果或數(shù)據(jù),結合采集的詳細完整病 史,進行系統(tǒng)周密的體格檢查,運用上述實驗的資料,再利用在不同病因下選擇的 英他輔助檢查(如x線、心電圖、超聲波、同位素、內窺鏡等)所捉供的結果, 進行科學思維及邏輯性分析,為預防保健、疾病診斷、治療、科研積累等捉供客 觀依據(jù)。醫(yī)學檢驗學(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臨床檢驗基礎是我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檢驗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之一。屈于實 驗室醫(yī)學?;救蝿胀ㄟ^細胞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寄生蟲學等檢驗 技術,對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細針穿刺吸取物等標本進行檢驗、 分析、以獲取病原體、病理變化和臟器功能狀態(tài)等資料。這些資料結

3、合臨床其它檢查,對疾病的診斷、療效觀察、預后判斷、治療用 藥的監(jiān)測、遺傳性疾病的預測和健康狀況的評價等均冇重要作用。臨床基礎檢驗學在醫(yī)學中的作用1、為準確診斷、及時治療提供證據(jù)2、為分析病情、觀察療效、判斷預示提供依據(jù)3、有助于預防疾病和職業(yè)病的診斷4、冇助于安全用藥5、為配合臨床科研提供可靠數(shù)據(jù)學習臨床基礎檢驗學的目的和要求冃的:掌握和應用準確、經(jīng)濟、簡便的檢驗方法,幫助臨床診斷疾病,研究疾病的發(fā)生、 發(fā)展規(guī)律,以防治疾病,減除病人疾苦,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要求:首先要熱愛醫(yī)學檢驗事業(yè)1、理論聯(lián)系實際2、要求操作正規(guī)、勤學苦練3、臨床檢驗結果必須結合臨床表現(xiàn)和其他臨床資料4、臨床檢驗工作者必

4、須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的組成2、血液主耍的理化性質(1)血量(2)顏色(3)紅細胞在血漿中的懸浮穩(wěn)定性(4)粘滯性(5)比重和滲透濃度(6)ph(7)凝固性3、血液的功能(1)運輸 (2)協(xié)調 (3)維護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 (4)防御二、血液標本的采集1、毛細血管采血法凡用血量較少0. 51的檢驗項冃,一般采用此法1、采血部位(指尖、耳垂、腳跟、拇指尖)2、采血針3、采血步驟注意事項1、除特殊情況外,不要在耳垂采血。2、皮膚消毒后,一定耍等乙醇揮發(fā)干燥后采血。3、保證一人一針,避免交叉感染。4、深度適宜,切忌用力擠壓,以免混入組織液。5、采取標本的順序:血小板計數(shù)、紅細胞計數(shù)

5、、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shù)等。出血時間需另刺一針。凝血時間另行測定。2、靜脈米血適應于需血量較多(0. lml)的或雖然需血量少但耍求用靜脈血的或抗凝血的項 門診病人常由檢驗技術人員采集,而住院病人常由醫(yī)護人員采集。同時根據(jù)所需標本為 血清、血漿和金血決定是否采用抗凝劑。1、采血部位首選肘靜脈,對采手臂、手腕、外踝部靜脈,必耍時可采股靜脈、大隱靜脈、鎖骨卜-靜脈2、采血器材3、采血步驟注意事項1、血前應向病人耐心解釋2應防止標本溶血3、止血帶壓迫時間不要過長4、抽血時只能外抽,不能內推5、血液標木的保存,供血液分析儀進行細胞計數(shù)的標木只能在室溫下保存,低溫下保 存可使血小板計數(shù)結果減低。三、血

6、液標本的抗凝概念:抗凝、抗凝劑1、枸椽酸鈉抗凝原理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絡合物,從而阻止血液凝固。抗凝劑量與用途市售多含2分子結晶水。常用109mmol/l,與血液按1: 9或1: 4 使用。常用于止血學檢驗及紅細胞學降率的測定。也用于血液保養(yǎng)液中。應注意貧血 (hct<20%)或細胞增多癥患者的比例。(ml)二0.00185 x血量(ml)x (100-病人紅細胞比積)2、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抗凝原理可與血液小的鈣離子形成螯合物,而阻止血液凝固??鼓齽┝颗c與用途通常配成15g每升的水溶液,每小管05ml干燥后可抗凝血液 5mlo是醫(yī)學檢中最常用和是重耍的抗凝劑。特別適于全血細

7、胞分析及紅細胞比積測定。3、草酸鈉抗凝原理草酸鈉可與血液小的鈣離子形成草酸鈣沉淀,而阻止血液凝 固??鼓齽┝颗c用途常用0. lmol/l,與血液按1: 9比例使用。過去常用凝血彖檢查。 在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對v因子保護功能差,彫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效果,由于結合物是沉淀物, 影響口動凝血儀的使用。因此,現(xiàn)在認為凝血彖檢查選用枸椽酸鈉為抗凝劑更為合適。4、雙草酸鹽抗凝劑100ml抗凝劑中含草酸鉀0. 8g,草酸鞍l(fā)2g,取此液0. 2-0. 5ml于小瓶中,在80度烘 干。此可抗凝2-5ml血液。it前臨床并不常用。主耍用于紅細胞比積、血細胞計數(shù)、網(wǎng)織 紅細胞計數(shù)等。不適用于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及血小板計數(shù)

8、。5、肝素抗凝原理主要是對抗凝血活酶及凝血酶的形成和活性,阻止血小板凝集。抗凝劑量與用途通常用肝素鈉粉劑配成lg/l水溶液,取0. 5ml置于小瓶中,于37 -50°烘干后,對使5訥血液不凝固。盡管對以保持紅細胞的口然形態(tài),但由于其??梢?起白細胞聚集,因此不適合血液學一般檢查,是細胞涌入滲透脆性試驗理想的抗凝劑。四、血涂片的制備制備厚薄適宜、分布均勻、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學檢驗的基木技術z(-)載玻片的清潔1、新玻片的清潔方法 須用lmol/l hcl浸泡24小時后,再用清水徹底沖洗、干燥2、用過的玻片的清潔方法 可放入含有適量肥皂或洗滌劑的清水中煮沸20分鐘,再 用熱水將肥皂或

9、血膜洗凈,用清水反復沖洗、干燥3、使用吋保持玻片清表而清潔只能手持玻片邊緣,切勿用手觸及玻片表而()制作血涂片的標本既可用非抗凝的靜脈血和毛細血管血制備,也可由edta抗凝血制備。(三)制備血涂片的方法1、手工推片法(1)制片的技巧 涂片的好壞與血滴的大小、推片與載片z間的角度、推 片時的速度有關。(2)一張良好的血涂片應具備的要求 厚薄適宜,頭體尾分明,邊緣整齊,兩側應簾有空隙。(3)各種血膜的比較 見p7頁圖1-5(四)制備血涂片的其他方法1載(蓋)玻片壓拉法2、旋轉器涂片法3、棕黃層涂片法4、厚血膜涂片法五、血細胞染色常用方法血涂片在鏡檢之前須固定和染色固定的口的 是將細胞蛋口質和多糖等

10、成分迅速交聯(lián)固定,以保持細胞原有 的形態(tài)結構不發(fā)生改變。細胞染色的冃的 是使細胞的主要結構如細胞質、細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顏色,便于顯微 鏡下觀察,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 氏、姬姆薩、巴氏和蘇木素一伊紅染色法生物學染色劑能夠使生物組織細胞和病原體著色的稱生物學染色劑染色法的進展 多數(shù)染色法是從羅氏染色法演變而來,口前最常用的是瑞氏 染色法。對瑞氏染色法的評價 其特點是將固定和染色合并進行,操作簡單、染色時 間短、對口細胞特異顆粒著色較好,但對核的著色較差。(一)瑞氏染色法1、瑞氏染液(1)染液的組成 瑞氏染料溶于甲醇中(2)瑞氏染料 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紅(e)和堿性染料亞甲藍(m ) (或稱美藍,氧

11、化后為天青b)組成,美藍和伊紅在適宜的條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伊紅復合物,能使白細胞核染成紫色。兩者在水溶液屮混合后產(chǎn) 生一種屮性沉淀,即瑞氏染料。mci + na e 水川 me + na* cl(3)甲醇 作溶劑、固定細胞、使蛋白質沉淀為顆粒狀、網(wǎng)狀結構,增加細胞與 染料接觸的表而,增強染色效果2、細胞著色原理細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學的親和作用,各種細胞成分化學性質不同, 對各種染料的親和力也不一樣。因此,用本染料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 種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為堿性蛋白質,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染粉 紅色,稱為嗜酸性物質;細胞核蛋門和淋巴細胞胞漿為酸性

12、,與堿性染料美藍或天青結 合,染紫藍色,稱為嗜堿性物質;屮性顆粒呈等電狀態(tài)與伊紅和美藍均可結合,染淡紫 色,稱為中性物質。3、ph對細胞染色的影響細胞各種成分均是蛋白質,由于蛋白質系兩性電解質,所帶電荷隨溶液phifu定,在 偏酸性壞境中下止電荷增多,易與伊紅結合,染色偏紅;在偏堿性壞境中負電荷增多, 易與美藍或天青結合,染色偏藍。因此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皺感。染色用玻經(jīng)片 必須清潔,無酸堿污染。配制頊特液必須用優(yōu)質甲醇,稀釋染色必須用緩沖液,沖洗用 水應近中性,否則可導致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界常,以致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 瑞氏染液的質量評價瑞氏染液的質量控制成熟指標:ra(a650nm/a

13、525nm)=l. 3+0. 1ra測定方法如下:取瑞氏染液15-25 u 1 (視染液濃度而定),加甲醇10ml稀釋,混勻 示以甲醇為空白管,分別以波長650nm和525nm比色。因為美藍吸收峰波長為650nm,伊 紅吸收峰波長為525nm ;天青b吸收峰也為650nm但吸光度a約為美藍的一半。所以新配 染料ra接近2,隨著美藍逐漸氧化為天青b, ra也相應下降。ra下降到1. 3±0. 1時即 可使用新鮮配制的染料偏堿,須在室溫或是37°c下貯存一定時間,待染料成熟,主耍是美藍逐漸 轉變?yōu)樘烨郻后才能使用,貯存時愈久,染色效果愈好。瑞氏染液貯存過程中,必須塞嚴,以防止甲

14、醇揮發(fā)和被氧化成甲酸。有人主張在配方 中加入油30ml,防止甲醇揮發(fā),并可使細胞染色清晰。甲醇必須純凈,如甲醇中丙酮 含量過多,染色偏酸,使白細胞著色不良。試劑:瑞-姬氏復合染液:i液:染液ii液:緩沖液操作步驟:準備新制作的血片(已干燥)加染液復蓋血膜,靜置1/21分鐘加相當 于染液1. 52倍量的緩沖液,染810分鐘,并注意觀察染色效果沖片 干燥注意事項1、耒干透的血膜不能立即染色2、染色時間與染液濃度、室溫及細胞多少冇關3、染液不能過少,血膜上冇沉淀的處理方法4、沖洗方法5、染色過淡或過深的處理方法6、染色偏酸或偏堿應重染(二)吉姆薩染色法吉姆薩染液山天青,伊紅組成。染色原理和結果與瑞特

15、染色法基木相同。但本法對細胞 核和寄綸蟲著色較好,結構顯示更為清晰,而胞質和中性顆粒則著色較差。為兼顧二者之長, 可用復合染色法。即以稀釋吉姆薩液代替緩沖液,按瑞特染色法染lomino或先用瑞特染色 法染色后,再用稀釋吉姆薩復染??诩毎嫈?shù)與分類計數(shù)教學目標:會用手工法和儀器法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理解其原理、步驟、注意事項。 知道其質量保證和臨床意義。難點:白細胞計數(shù)的質量控制、白細胞形態(tài)。重點:白細胞計數(shù)與分類計數(shù)的原理,外周白細胞形態(tài)識別、分類計數(shù)的臨床意 義。一、白細胞計數(shù)口細胞起源、分化、釋放 白細胞起源于骨髓屮向粒系發(fā)展的祖細胞。在體 液因子(指集落刺激因子,也稱粒細胞牛成索)

16、的調節(jié)下分化為原粒細胞,經(jīng)數(shù)次有 絲分裂而依次發(fā)育為早幼粒、屮幼粒及晚幼粒細胞,后者已喪失分裂能力,僅繼續(xù)發(fā) 育為成熟的桿狀核和分葉核細胞。一個原粒細胞經(jīng)過增殖發(fā)育,最終牛成8-32個分葉 核粒細胞。冃前常根據(jù)其發(fā)育階段而將粒細胞群人為地劃分為分裂池(mitotic pool)、 成熟池(matyration pool)、貯備池(storage pool)、循環(huán)池(circulatimg pool)等。 了解粒細胞動力學將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粒細胞增多,減少的原因。外周血中五種白細胞及主要功能n主要作用是殺滅細菌等病原微生物。e主要作用是限制過敏反應和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b突出的作用是參與超敏

17、反應。m具有強大的吞噬功能,參與殺菌、免疫及抗腫瘤作用。l是人體主要的免疫活性細胞,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b細胞參與體液免疫。 白細胞計數(shù)的概念是指測定單位體積的外周血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shù)。測定方法及評價原理是將全血用稀乙酸溶液稀釋一定的倍數(shù),使紅細胞破壞后,充入計數(shù)板內, 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計數(shù)一定范圍內的白細胞數(shù),經(jīng)換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細 胞總數(shù)。方法學評價顯微鏡計數(shù)法設備簡單,費用低廉,適應于基層醫(yī)療單位和分散就診患者。缺 點是費時、重復性較差。血細胞分析儀法操作簡便,效率高,重復性好,適合于大批量 標本檢測,缺點是儀器鮫貴,準確性取決于儀器的性能及丄作狀態(tài)。參考值成人:(410) x10

18、9/l初生兒:(15-20) x 109/l6 月-2 歲:(11-12) x 109/l質量控制1、計數(shù)誤差1、有核紅細胞的影響在某些疾病如溶貧時,外周血小出現(xiàn)人量的有核紅細胞,它有能被口細胞稀釋液所破 壞,計數(shù)吋和白細胞一同被計數(shù)而使白細胞計數(shù)結果偏高,因此應預以校1蔦100校止后的白細胞數(shù)/l二xx100+y例題:見p133、經(jīng)驗控制4、常規(guī)考核標準(rcs)二、口細胞分類計數(shù)【測定方法及評價】1、血細胞分析儀法雖然多種類型口細胞分類h動化儀器相繼問世,但不僅因價格昂 貴限制其普及,而且其結果只起到篩選作用,迄今尚無一臺儀器能完全代替顯微鏡血涂 片進行口細胞分類檢查。三分祥法只能用于過篩

19、,五分類儀器由于聯(lián)合應用了多種高科 技手段,分類結果較為準確可靠,但對某些細胞仍不能識別,特別是口血病細胞、異形 淋巴細胞和正常單核細胞,白細胞分類仍需涂片做顯微鏡檢查。2、顯微鏡分類法 臨床上仍然釆用傳統(tǒng)的顯微鏡分類法。即將血液涂成薄膜,經(jīng)瑞 特染色后,于顯微鏡下,按白細胞形態(tài)學特征逐個分別讓數(shù),得出各種白細胞的比值或所 占百分比。本法能夠準確的根據(jù)細胞形態(tài)特征進行分類計數(shù),并可及吋發(fā)現(xiàn)細胞形態(tài)、染 色有無變化。準確的口細胞分類計數(shù)(differential count, cd)結果,來源于扎實的血 細胞形態(tài)學基礎和質量優(yōu)良的血涂片制作與染色,這也是質量控制的關鍵。因此要培養(yǎng)“形態(tài)學鏡下硬功

20、夫”參考值(成人)白細胞分類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小性分葉核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值0.01 0. 050. 5070. 0050. 050 0.010. 200. 40. 030. 08絕對值(0. 040. 5) x 109/l(2 7) x107l(0. 020. 5) x 109/l(0 dxioml(0.8 4)x109/l(0. 12 0.8 ) x 109/l質量控制1、血涂片與染色的質量保證 血涂片與染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分類計數(shù)的準確與否,因其對細胞形態(tài)影響很大。因此要制作良好的血片, 行瑞-姬氏染色保證質量。2、鏡檢部位 選擇血片的體尾交界處或細胞分布

21、良好、染色良好的區(qū)域3、鏡檢白細胞數(shù)量口細胞分類計數(shù)的數(shù)量依口細胞總數(shù)的多少而定。4、報告方式要規(guī)范見p15臨床意義中性粒細胞據(jù)其發(fā)育階段及分布特點,人為地將其劃分為五個池:骨髓中:分裂池、成熟池、儲備池外周血中:循環(huán)池、邊緣池1、白細胞總數(shù)與中性粒細胞變化的臨床意義 由于n在白細胞中所占比例 最高,因此它數(shù)量的增減是影響白細胞總數(shù)的關鍵,二者在數(shù)量上的相關 性也衣現(xiàn)在意義上的一致性。即n增減的意義與白細胞總數(shù)增減的意義基 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況。(1)n生理性增多(2)n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嚴重的組織損傷及人量血細胞破壞、 急性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惡性腫瘤。類白血病反應 是

22、指機體對于某些刺激因索所產(chǎn)生的類似白血病表現(xiàn)的血 象反應。外周血中片細胞大多明顯增高,并可有數(shù)量不等的幼稚細胞出現(xiàn),但紅 細胞和血小板一般無改變,但骨髓增生很少達到白血病的程度,當原發(fā)病因去除 以后,類白血病反應也逐漸消失。引起尖白血病反應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惡性 腫瘤為多見。(3)屮性粒細胞減少1)某些感染、2)某些血液病、3)慢性理化損傷、4)自身免疫性疾病、5)脾功能亢進1、e的臨床意義 見e直接計數(shù)b的臨床意義b增高:慢粒白、堿粒白、過敏性疾病潛伏期、 骨纖和某些轉移癌。4、l的臨床意義l增多某些病毒或細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某些慢性感染腎移植術后淋巴細胞性口血病、口血性淋巴肉瘤 再生障礙

23、性貧血、粒細胞缺乏 癥由于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導致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增高,稱為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此時白細胞總數(shù)是減低的。l減少主要見于接觸放射線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遙皮質激素時,耍嚴重化膿性感 染時,由于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加,導致淋巴細胞百分率減低,但計算其絕對值,淋巴細 胞數(shù)量仍在正常范圍。5、m的臨床意義增多:某些感染如瘧疾、活動性tb、急性感染的恢復期 等。三、口細胞形態(tài)檢查(一)外周血中止常白細胞形態(tài)1、中性粒細胞2、嗜酸性粒細胞3、嗜堿性粒細胞4、單核細胞5、淋巴細胞(二)外周血屮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1、屮性粒細胞毒性變化(1)屮性粒細胞人小不均(2)屮毒顆粒(3)空泡變性(4)杜

24、勒體(5)核變性(6)皮杰畸形(7)巨多核中性粒細胞(8)切一?;危?)奧賴顆粒杲常(10)梅赫畸2、屮性粒細胞核核象變化n核形標志著它的發(fā)育階段。要點:核左移、再生性核左移、退化性核左移、核右移核左移及其主要臨 床意義3、淋巴細胞變杲(1)升型淋細胞:i型 (空泡型)、ii型(不規(guī)則型)、iii型(幼稚型)(2)具有衛(wèi)星核的淋巴細胞4、其他異??诩毎?)巨多分葉核小性粒細胞(2)棒狀小體紅細胞計數(shù)與紅細胞比積測定教學目標:1. 會用手工法和儀器法進行紅細胞計數(shù)和紅細胞比積測定,知道其原理、 方法、試劑組成。2. 知道有關注意事項及臨床應用,理解全血細胞計數(shù)的各類方法的原理。3. 理解血細

25、胞比容的概念及臨床意義。難點與重點:重點:(1)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構造、紅細胞參考值與臨床意義(2)血細胞比容的概念及臨床價值。難點:計數(shù)板的構造。紅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的起源與發(fā)育過程【概念】紅細胞計數(shù)(red blood cell count , rbc)即測定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數(shù)量。方法:顯微鏡計數(shù)法、血細胞分析儀法【顯微鏡計數(shù)法原理】用等滲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的倍數(shù)后,滴入計數(shù)板(或計數(shù)池),在顯微鏡下 計數(shù)一定范圍內的紅細胞數(shù),經(jīng)換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紅細胞數(shù)量。【紅細胞稀釋液】1、hayem稀釋液:氯化鈉的作用是調節(jié)滲透壓,硫酸鈉可提高比密防止細胞粘連,氯 化高汞是防腐劑。本試劑如遇高球

26、蛋白血癥患者,由于球蛋白沉淀使紅細胞容易凝結。2、檸檬酸鹽甲醛稀釋液 近年來臨床上多用,此液的優(yōu)點在于配制簡單、紅細胞不凝 集,并在稀釋數(shù)小時后仍然保持正常的園盤形。3、普通生理鹽水或加1 %甲醛的生理鹽水急診時,均可作稀釋液使用。【測定方法及評價】 同白細胞計數(shù)操作取小試管一支,加稀釋液4. 0ml (或2. 0ml),準確加入血液20ul (或10ul),稀釋200 倍,立即混勻。以微量吸管取適量細胞混懸液,充入計數(shù)池(恰好充滿為度)。靜置3min 后(待細胞下沉至室底)以低倍鏡計數(shù)中間大方格的四角和中央5個中方格內的紅細胞?!緟⒖贾怠恳妏21質量控制1、計數(shù)誤差 同wbc,實際s=0.9

27、2 vm2、白細胞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白細胞較少,可以忽略不計,如遇白細胞過 高者,做rbc時則應將其扣除,方法是:一是直接將病人紅細胞數(shù)減去白細胞數(shù);另一是在高倍鏡下注意識別,高倍鏡下計數(shù)勿將白細胞計入。臨床意義見血紅蛋白測定。計算rbc/l=5 個中方格內 rbcx5x10x200x107l報告方式rbc (/l) =*x 1012/l正常參考值成年男性:(400550) x 10%成年女性:(350500) x 10%新生兒:(600700) x 1012/l質量控制1、計數(shù)誤差2、白細胞的影響紅細胞比積測定概念紅細胞比積(het, pcv, evf) 是將edtak2抗凝血在一定條件下離

28、心沉淀, 由此而測出其紅細胞在全血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影響因素紅細胞比積的多少主要與紅細胞數(shù)量及其大小有關,應用紅細胞比積測定常用來診斷貧血并判斷其嚴重程度,結合有關指數(shù)變化還可 以推斷貧血病因,從而給予恰當治療。對于相對性或絕對性紅細胞增多癥的診斷及療效觀 察也有重要參考價值測定方法及評價1、溫氏法 該法因不能完全排除血細胞之間的殘余血漿,因此測定結果偏高(2%3%), 再加上所用標本較多,耗時較長,目前已漸被微量所替代。2、微量法該法由于相對離心力較大,血細胞間殘余血漿量較溫氏法少(v2%=,而 且標本用量少,簡便、快速,被who作為首選推薦方法。3、電阻抗微量比容法 該法是利用血漿是電的

29、良導體,而相對血細胞是電的不良導體, 根據(jù)已校正血細胞含量的血液阻抗值與血細胞相對濃度的對應關系,可以根據(jù)血液抗值 計算出血細胞比容。目前國內已有商品化的微量血細胞比容儀。1530s報告結果,操作 簡便,易于推廣。但血液中的白細胞、血小板增多,血漿中有異常蛋白質時會引起誤差。4、血細胞分析儀測定法 目前絕大多數(shù)血液分析儀使用電阻抗法進行細胞計數(shù)和血細 胞比容測定。(原理在本章第四節(jié)講)。由于結果是儀器測定數(shù)萬個血細胞體積產(chǎn)生的脈 沖疊加后換算而來的,避免了血漿殘留引起的誤差。5、其他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法被icsh定為參考方法。測定紅細胞比積的放射擊性核素法被icsh定為參考法,非一般實驗室所能

30、開展。 血細胞分析儀用微量血即可將紅細胞比積與其它血細胞指標同時打印出來。離心測定紅 細胞比積不夠精確的關鍵是無法完全排除壓積紅細胞之間的殘留血漿,因此測定值比真 值略高,殘留量一般認為約3%。目前溫氏法已屬淘汰之列,漸為微量高速離心法所代頂 替,因其用血量少,測定時間短,效率高。而且血漿殘留量基本穩(wěn)定,精度(cv)為1%-2%, 但對某些血液病樣品則血漿殘留量仍較多。血細胞分析儀僅用微量血通過電阻抗法可進 行紅細胞比積測定。由于其結果是儀器測定數(shù)萬個紅細胞體積產(chǎn)生的脈沖疊加后換算的 結果,因此避免了用微量高速離心法殘留。正常參考值成年男性:0. 40-0. 50成年女性:0. 37-0. 4

31、7臨床意義1、紅細胞比積增高(1) 生理性增高(2) 病理性增高 見于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真紅等。2、紅細胞比積減低 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水腫或輸液過多引起的血液稀釋等。3、可作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療效觀察和輸血治療的一項指標。4、用其值計算mcv和mch有助于貧血的鑒別診斷。5、是影響全血粘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血紅蛋白測定教學目標:會進行血紅蛋白測定,理解其原理、試劑組成;理解有關注意事項及臨床應用。難點與重點:難點:血紅蛋白分子的結構及檢測原理重點:血紅蛋白檢測的方法學評價血紅蛋白測定血紅蛋白(hemoglobin)是紅細胞的主要成分,紅細胞的生理功能通過血紅蛋白來完成。血紅蛋白的

32、結構: 由珠蛋白(globin)和血紅素(heme)相結合的球形大分子化合物。 每個hb分子含4條珠蛋白肽鏈,每條折疊的珠蛋白肽鏈包裹(結合)一個亞鐵血紅素,形 成具有四級空間結構的四聚體,即完整的hb分子。只有這種四聚體結構才具有結合氧和二 氧化碳的生理功能每個珠蛋白含有兩條a鏈和兩條非a鏈(b、y、§、£鏈)亞鐵血紅素由原嚇咻和鐵原子組成的一種結合物,亞鐵原子的六個配位鍵中的四個與原嚇i林的四個毗咯環(huán)的氮原子相連,一個與珠蛋白的肽鏈的f肽段的第八個氨基酸一組氨酸的 咪哇基相連,另一個鍵則可逆性地與氧結合,完成運氧功能,當各種原因使二價鐵氧化成 三價鐵時,即喪失攜氧功能。

33、在正常狀態(tài)機體有99%hb的鐵原子呈二價態(tài),稱為還原h(huán)b, 1%為三價態(tài),為高鐵血紅蛋白(hi) o只有在二價鐵狀態(tài)的hb才能與氧結合,此時稱氧合血紅蛋白。一氧化碳 也可以與hb結合為碳氧血紅蛋白且其結合力高于氧合血紅蛋白。如果氧合血紅蛋白在含有 苯臍和硫化氫的環(huán)境中即轉化為硫化血化蛋白,常出現(xiàn)在服用阿司匹林和可待因患者血中 氧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i原理】 除shb夕卜,其他hb均可被高鐵氧化鉀氧化成hi,后者再與試劑中的氧根 離子結合,生成穩(wěn)定的hicn,呈棕紅色,吸收峰位于540mn,吸收波谷為504nm。在特定標 準條件下,毫摩爾消光系數(shù)為44。故可通過對hicn的分光光度分析求得血紅蛋

34、白總量?!酒鞑暮驮噭?、分光光度計、移液管、微量吸管、試管等2、血紅蛋白轉化液(ph7. 0-7. 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促溶作用,可防止試液 混濁,并能溶解紅細胞,使血紅蛋白游離。磷酸二氫鉀起調節(jié)ph作用。操作取靜脈血或手指血20ul加入血紅蛋白轉化液中,用上清液反復洗滌微量吸管, 洗液全部回收于試管內,混勻。室溫下放置5min后,以轉化液調零,于540nm測吸光度。計算hb(g/l)=ax (64458/44x 1000) x 251=ax 367.7標準曲線繪制和k值計算用hicn標準液倍比稀釋后(50g/l, 100g/l, 150g/l, 200g/l),在所用分光光度計上(相

35、當540nm)處測定各稀釋度的吸光度,以標準品血紅蛋白含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 坐標,繪制標準曲線或求出換算常數(shù)k注意事項1、以hicn為標準,繪制標準曲線。2、微量吸管必須校正。3、轉化液不能貯存在塑料瓶中。4、試驗后的廢液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正常參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方法學評價】hicn法 是icsh和who推薦的標準化方法,具有操作簡便、結果穩(wěn)定可靠、參考品可 長期保存、便于質控。但該法不能測定shb,對hbco轉化速度慢,遇高球蛋白或高白細胞 血樣,試液晚混濁。另外試劑為劇毒,使用保管不當易造成公害。sls-hb法

36、操作簡單,呈色穩(wěn)定,準確性和精確性符合要求,無公害。但sls本身質 量差異較大,破壞白細胞,不適于同時具有計數(shù)白細胞和hb定量兩種功能的細胞分析儀使 用。是全國臨床檢驗會議推薦的次選方法堿輕血紅蛋白(ahd575)測定法 以575nm為其測定波長,試劑簡易,不含有毒試劑, 呈色穩(wěn)定,可用氯化血紅素作標準品,但市售多純度多達不到實驗要求,自動血細胞分析 儀或血紅蛋白測定儀多用540nm,限制了此法的應用漠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法 試劑溶血性強又不破壞白細胞,可同時進行白細胞 計數(shù),可用于血細胞分析儀自動檢測hb和白細胞,但其對hb測定結果的準確和精密度略 低于以上各法。質量控制1、技術誤差

37、2、hicn轉化液3、hicn參考液4、質控物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高1、生理性增多2、病理性增高(1)相對性增高 (2)絕對性增高(二)、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低1、生理性減少2、病理性減少確診病人有無貧血,對貧血進行分級,對貧血進行初步分型。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與紅細胞形態(tài)教學目標:1. 能識別血涂片中紅細胞形態(tài)。2. 會進行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理解其原理、質量保證的冇關內容及其臨床應川。 重點:掌握網(wǎng)織紅細胞概念及臨床意義、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及意義。 難點:紅細胞內部異常結構的識別。一、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網(wǎng)織紅細胞(reticulocyte, ret) 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

38、成熟紅細胞z間不完全成熟 紅細胞,比成熟紅細胞大,直徑& 0-9. 5um, tcsh將其分為i型(絲球型)、ii型(網(wǎng)型)、 iii型(破網(wǎng)型)、iv (顆粒型),iv型在外周血中多見測定方法及評價1、顯微鏡計數(shù)法在活體外染色時,retie內rna的磷酸基(帶負電荷)能與新亞甲藍、燦爛甲酚藍等 堿性染料形成復合物的多聚體,呈深染色的顆粒狀,或彼此聯(lián)綴成線網(wǎng)狀結構,凡含兩 個以上深染顆粒(或具有線網(wǎng)狀結構)的無核紅細胞,即為rctico顯微鏡計數(shù)法 是國內的首選方法,前提是涂片中的紅細胞分布必須均勻,否則計數(shù)結 果不準備。2、儀器法:流式細胞儀法將紅細胞染色后,使retie可被計數(shù),進

39、而得出retie的 絕對值和百分率,但不能分析其成熟程度。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儀法標本直接上機檢測,得 出各階段retie的分布圖結果準確。最新儀器采用熒光染色和激光測量原理,將其分為 hmr (幼稚型)、mfr (成熟型)、lfr (老者型),對估計化療后骨髄造血功能的恢復 及骨髓移植效果冇重要意義。計算1、retie (%)=(大方格內的retie總數(shù)/小方格內rbc總數(shù)x9) x 1002、絕對值:rbcxretic(%)質量控制1、用煌焦油藍乙醇染液時,應待乙醇完全揮發(fā)后才能加入血液2、溫度控制在37度3、試管法測rc染液與血液的比例為1正常參考值相對值:成人:0.5%-1.5%新生兒:2%

40、-6%絕對值:成人(24、84 ) x 10 9/l臨床意義1、可以判斷骨髓紅細胞系造血情況。2、可以作為療效觀察的指標。紅細胞形態(tài)學檢査疋常形態(tài)人小異常1、紅細胞人小不均小紅細胞、人紅細胞、巨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1、球形紅細胞2、橢園形紅細胞3、靶形紅細胞4、鐮狀紅細胞5、口形紅細胞6、棘狀紅細胞7、裂紅細胞8、紅細胞形態(tài)不齊染色界常1、低色素性紅細胞2、高素性紅細胞3、嗜多色性紅細胞結構異常1、howell-jo 11 y小體2、cabot環(huán) 3、嗜堿性點彩紅細胞4、有核紅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器、血細胞分析分析儀1. 能進行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理解其原理和臨床應用。2. 能進行血小板

41、計數(shù),理解其原理,學會結果報告,知道其注意事項和質量保 證。3. 熟知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測試原理,認識儀器法參數(shù)的臨床意義:rdw、mpv. pdw、口 細胞分群。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測定方法及評價原理用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同時破壞紅細胞和大部分其 它白細胞,并將嗜酸性粒細胞著色,然后滴入細胞計數(shù)盤中,計數(shù)一定范圍內嗜酸性粒 細胞數(shù),即可求得每升血液小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試劑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小類繁多,雖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異。分為保護嗜 酸性粒細胞而破壞其它細胞的物質和著染嗜酸性粒細胞的物質(如澳甲酚紫、伊紅、石楠 紅等),可根據(jù)本實驗室的條件選擇配制。質量控制1、血液稀釋

42、后應盡快完成計數(shù);2、要時混勻,不宜過分振搖;3、注院病人,應統(tǒng)一采血時間;4、使用的保護液應隨意濃度變化。參考值(0. 05-0.5) x107l臨床意義1、生理變化:正常人嗜酸性粒細胞口天較低,夜間較高。上午波動較大,下午比較恒定。2嗜酸性粒細胞增多(eosinophilia)(1) 過敏性疾患:如在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食物過(2) 某些傳染病:一般急性傳染病時,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均減少,唯猩紅 熱時反而增高,現(xiàn)己知這可能因該病病原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產(chǎn) 生的酶能活化補體成分,繼而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所致。(3) 慢性粒細胞性口血?。?.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eosinopenia

43、) 見于傷寒、副傷寒、手術后嚴重 組織損傷以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腎上腺此質激素后。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的其他應用(1) 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2) 觀察手術和燒傷病人的預后:(3) 測定腎上腺皮質功能:acth可使腎上腺皮質產(chǎn)生腎上腺皮質激索,造 成嗜酸性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后,隨即肌注或靜脈滴注 acth25mg,直接刺激怦上腺皮質,或注射0. 1%腎上腺索0. 5ml,刺激垂體前葉分 泌acth,間接刺激廳上腺皮質。肌注后4h或靜脈滴注開始后8h,再用嗜酸性粒 細胞計數(shù)。結果判斷:在止常情況下,注射acth或涌上腺索后,嗜酸性粒細 胞比注射前應減少50%以上;疔上腺皮質功能止

44、常,而垂體前葉功能不良者, 則直接刺激時下降50%以上,間接刺激時不下降或下降很少;垂體功能亢進時, 直接和間接刺激均可下降80-100%;垂體前葉功能正常,而腎上腺皮質功能不 良者則直接間接刺激下降均不到50%。艾迪生(addison)病,一般下降不到20%, 平均僅下降4%。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細胞的胞質脫落而來,在止血、凝血過程中起著重耍作用。 在止血過程中的作用包括粘附、聚集和釋放反應等,在凝血過程中的作用主耍依靠血小板的 各種因子主耍是血小板3因子來完成。血小板檢驗主要包括數(shù)量和形態(tài)檢驗 血小板計數(shù)(blood platcoct count, bpc或plt)即測定單位

45、體積血液中的血 小板數(shù)量??谇芭R床上常用的血小板計數(shù)法有普通光學顯微鏡計數(shù)法和血細胞分析儀法,(一) 顯微鏡計數(shù)法血小板稀釋液應具備的條件是:能冇效地阻止凝血很快將血小板固定防止血小板 聚集和形態(tài)改變溶血稀釋液要求紅細胞破壞完全組成簡單草酸鞍溶血直接計數(shù)法復方尿素溶血直接計數(shù)法(1) 草酸鞍溶血直接計數(shù)法 此法的優(yōu)點是對紅細胞破壞力強,血小板形態(tài)清 楚,一一是我國一致推薦的顯微鏡計數(shù)常規(guī)方法。但因血小板體積小、易粘附、 聚集及破壞等,同時受操作者水平的影響,故結果不甚理想。(2) 復方尿素溶血直接計數(shù)法(許汝和法)此法的優(yōu)點是稀釋后血小板脹大易 辨認。但有時不能完全溶解紅細胞,反而使血小板計數(shù)

46、發(fā)和困難。且床素不易保 存,易分解。因此本法使用受到限制。(二) 血細胞分析儀計數(shù)法影響因素較多,計數(shù)誤差大,要注意觀察直方圖的變化,一口直方圖發(fā)異常,必須用顯微鏡法重新計數(shù)后方能報告。質量控制1、器材 所用儀器必須標準化,器材必須清潔干燥2、計數(shù)吋間:靜置15分鐘3、鏡下觀察光線適中,不可太強。并注意與細胞碎片、灰塵、微牛:物等雜質鑒別。4、血涂片觀察 應觀察血小板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況,如果血小板有35個成群分 布,則血小板一般不會減少。正常參考值(100300) xiovl臨床意義1、生理性2、病理性,(1)在臨床上,除創(chuàng)傷z外,血小板減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見原因, 常見疾病有血小板生成障礙、

47、血小板破壞過多、血小板消耗過。(2)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形態(tài)檢查顯微鏡下血小板形態(tài)的觀察觀察要點:1、血小板的人小是否一致,有無巨人或小型血小板出現(xiàn);2、血小板的 形態(tài)有無改變,胞質的染色、顆的有無、多少、粗細、分布情況,有無空泡等,且應估 計正常和異常血小板的數(shù)量;3、血小板的分布情況正常血小板形態(tài)胞體很小,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胞質呈淡藍色或粉紅色,中心部位有若于細小的紫 紅色顆粒,稱顆粒區(qū),其周圍部分為透明的胞質稱透明區(qū);無細胞核。界常血小板形態(tài)1、大小異常2、形態(tài)界常3、分布杲常血細胞分析儀及其臨床應用血細胞分析儀的特點:口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提供的參數(shù)越來越多、精密度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

48、注重環(huán) 保、質控功能加強一、血細胞分析儀的原理(一)細胞計數(shù)及體積測定原理1、電阻抗體檢測原理 根據(jù)血細胞非傳導的性質,以電解質溶液中懸浮的白細胞 在通過計數(shù)的小孔時引起的電阻變化進行檢測為基礎,進行細胞計數(shù)和體積測定,這種 方法稱為電阻法,也被稱為庫爾特(coulter)原理產(chǎn)生的脈沖信號經(jīng)過下列步驟得出細胞計數(shù)結果:(1)放人 通過電子放人器,將微伏信號放人為伏級脈沖信號(2)閾值調節(jié) 在一定范圍內調節(jié)參考電平的人小,使計數(shù)結果盡可能符合實際(3)甄別 通過微孔時各種微粒均可產(chǎn)牛相應的脈沖信號,訊號電平(脈沖幅度)與 微粒大小成正比。因此除血細胞外,血屮的細胞碎片、稀釋液中的雜質微粒均可產(chǎn)

49、牛假訊號, 使計數(shù)結果偏高°甄別就是根據(jù)閾值調節(jié)器捉供的參考電平,將低于參考電平的假訊號去掉, 以提高細胞計數(shù)的準確性。(4) 整形經(jīng)過放人和甄別后的細胞脈沖訊號波形常不一致,必須經(jīng)過整形器的作用, 修整為形態(tài)致的標準平頂波后,才能觸發(fā)電路。(5) 計數(shù)血細胞的脈沖訊號經(jīng)過放大、甄別、整形后,送入計數(shù)系統(tǒng)。各型血液分 析儀計數(shù)系統(tǒng)甄別方式不同,通過各種方式得出計數(shù)結果2、流式細胞術加光學檢測原理利用流式細胞術使單個細胞隨著流體動力聚集的鞘流液在通過激光照射的檢測區(qū)時,使 光束發(fā)生折射、衍射和散射,由光檢測器接受后產(chǎn)生脈沖,脈沖的大小與被照細胞的大小成 正比,脈沖的數(shù)量代表了被照細胞的

50、數(shù)量。(二)白細胞分類原理1、電阻抗法第一群(35 160fl):小細胞區(qū),主耍是淋巴細胞第二群(90160門):是單個核細胞區(qū),也稱為中間細胞(mid)包括單核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原始細胞、幼稚細胞經(jīng)溶血劑處理后的片 細胞可以根據(jù)體積大小初步確認其相應的細胞群第三群(160fl):是大細胞區(qū),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可以看出,電阻法只是根據(jù)細胞 體積大小將白細胞分成兒個群體,在一個群體中,可能以某一種細胞為主,但由于細胞體積 之間的交叉,可能有其它細胞存在,習慣上的“三分類”或“二分類”血細胞分析儀這個名 稱不確切。國外多稱為“三部法”或“二部法”,國內也有專家建議使用“三分群”或“

51、二 分群”描述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的白細胞分類容量、電導、光散射(vcs)白細胞分類法(volume conductivity light scantter)阻抗與射頻技術聯(lián)合白細胞分類法光散射與細胞化學技術聯(lián)合口細胞分類計數(shù)多角度偏振光散射口細胞分類技術(三) 紅細胞測試原理1. 紅細胞數(shù)和紅細胞比積 絕大多數(shù)血液分析儀使用電阻抗法進行紅細胞 計數(shù)和紅細胞比積測定,其原理同門細胞一樣。紅細胞通過小孔時,形成的相應的脈沖的多少即紅細胞的數(shù)目,脈沖的高度 代表單個脈沖細胞的體積。脈沖高度疊加經(jīng)換算即可得到紅細胞的比積(有的儀 器先以單個細胞高度計算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再乘以紅細胞的數(shù)得出紅

52、細 胞比積。某種病理情況下,如口血病,門細胞數(shù)明顯增加而又伴嚴重貧血時,即 可使所得各項參數(shù)產(chǎn)生明顯誤差。根據(jù)所測單個紅細胞體積及相同體積細胞占總 體的比例,可打印出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2、血紅蛋白測定 任何類型、檔次的血細胞分析儀,血紅蛋白測定原理是相同的。但不同系列血液分析儀配套溶血劑配方不同,形成的血紅蛋白衍生物亦不同,吸光度各 異但最大吸收峰均接近540nm .這是因為tcsh推薦的亂化高鐵法,htcnm大吸收峰在540nmo 校止儀器必須以htcn值為標準。大多數(shù)系列血液分析儀溶血劑內均含冇孰化鉀,與血紅蛋白作用后形成孰化血紅蛋白(注意不是軌化高詼血紅蛋白),英特點是顯色穩(wěn)定,最大吸

53、收峰接近540nm,但吸收光譜 與hicn冇明顯的不同。此點在儀器校正時應i分注意。3. 各項紅細胞指數(shù)檢測原理 同手工法一樣,1cv、mch、mchc、rdw均是根據(jù)儀器檢 測的紅細胞數(shù)、紅細胞比積和血紅蛋口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經(jīng)電腦換算出來的(四)血小板分析原理血小板隨紅細胞一起在一個系統(tǒng)進行檢測,根據(jù)不同閾值分別計數(shù)紅紅細胞與血小板。 mpv也就是plt大小分布直方圖的產(chǎn)物。為了使血小板更準確,有些儀器專門設置了增加血 小板準確性的技術,如鞘流技術、浮動界標、擬合曲線等。(五)全口動血細胞計數(shù)儀配置網(wǎng)織紅細胞的檢測原理(六)半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流程圖 見p48圖卜23(七)血細胞分析儀的檢測項目

54、及報告方式血細胞計數(shù)報告用語縮寫血紅蛋白:hb細胞比積:het紅細胞壓積容量:pcv紅細胞計數(shù):rbc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口濃度:mchc口細胞計數(shù):wbc血小板計數(shù):pit血小板平均體積:mpv 血小板比積:pct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retie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臨床意義1、ida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觀察2、鑒別ida和b-地中海貧血3、有助于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4、進行貧血的新形態(tài)學分類(mcv/rdw)分類見表1-8血小板參數(shù)1、mpv2、pdwmpv變化的臨床意義1、plt低而mpv高,常見itp2、plt高、mpv正常:骨髓增生性疾病3、pl

55、t低、mpv低,多見于aa、骨髓增殖異常綜合癥、白血病前期4、plt高、mpv高: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癥,急性大失血5、plt正常,mpv高: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紅細胞體積直方圖的臨床意義此種圖形的變化再結合英它參數(shù)進行分析,對鑒別診斷頗冇價值,分析要觀察圖形峰的 位置、峰底的寬度、峰頂?shù)男螒B(tài)及冇無雙峰的現(xiàn)象紅細胞的體積儀器設立的范圍一般為25-250f 1,正常人該曲線呈正態(tài)分布,峰值與正 常人mcv (82-96fl)基本一致缺鐵性貧血的直方圖曲線波峰左移,峰底變寬,顯示小細胞不均一性輕型b血紅蛋口合成障礙表而為小峰左移,峰底變窄,典型的小細胞均一性貧血葉酸缺乏引起的巨細胞性貧血治療前波峰右移,峰底增寬,顯示明顯的大細胞不均一性治療后再現(xiàn)雙峰性,說明治療冇效鐵粒幼細胞性貧血顯示紅細胞呈典型的“雙形”性改變(一種是低色索性紅細胞,另一種是正常形態(tài)細胞) 白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意義經(jīng)溶血劑處理后的口細胞可以根據(jù)體積人小初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