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_第1頁
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_第2頁
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_第3頁
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_第4頁
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貴州理工學院化工原理實驗報告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專業(yè):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變換材料及工程方向)班級:能源162姓名學號實驗組號2實班驗日期2018 年 6 月 22日指導教師張文娟成績實驗名稱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一、 實驗目的測定列管式換熱器的總傳熱系數(shù)。2. 考察流體流速對總傳熱系數(shù)的影響。3 比較并流流動傳熱和逆流流動傳熱的特點。二、實驗原理在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大量情況下,冷、熱流體系通過固體壁面(傳熱元件)進行熱量交換, 稱為間壁式換熱。如圖(5-1)所示,間壁式傳熱過程由熱流體對固體壁面的對流傳熱,固體壁 面的熱傳導和固體壁面對冷流體的對流傳熱所組成。圖51間壁式傳熱過程示意圖達

2、到傳熱穩(wěn)定時,有q = mlcpl(tl-t2)=m2cp2(t2 一巧)(5 1)=肚如式中:q 傳熱量,j / s;熱流體的質(zhì)量流率,kg / s;cpt 熱流體的比熱,j / (kg -°c);一熱流體的進口溫度,°c;t2 熱流體的出口溫度,°c;m2 冷流體的質(zhì)量流率,cp2 冷流體的比熱,j /(kg - °c);t2冷流體的進口溫度,°c;冷流體的出口溫度,°c;逆流:at _ (a _ 方2) _ (竝 _ 珀)u m(5 2)以傳熱面積a為基準的總給熱系數(shù),w / (m2 -°c);冷熱流體的對數(shù)平均溫差,

3、°c;熱、冷流體間的對數(shù)平均溫差可由式(52)計算,并流:at =(久-方j - (竝-方2)a = n- 7idl列管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可由式(63)算得,(53)其中,d為列管直徑(因本實驗為冷熱氣體強制對流換熱,故各列管本身的導熱忽略,所 以d取列管內(nèi)徑),l為列管長度,n為列管根數(shù),以上參數(shù)取決于列管的設計,詳見下文附表。 由此可得換熱器的總給熱系數(shù),(54)在本實驗裝置中,為了盡可能提高換熱效率,采用熱流體走管內(nèi)、冷流體走管間形式,但 是熱流體熱量仍會有部分損失,所以q應以冷流體實際獲得的熱能測算,即(55)py2cp2(t2-ti)則冷流體質(zhì)量流量叫已經(jīng)轉換為密度和體積等可

4、測算的量,其中匕為冷流體的進口體積流量,所以c也應取冷流體的進口密度,即需更具冷流體的進口溫度(而非定性溫度)查表確 定。除查表外,對于在0100°c之間,空氣的各物性與溫度的關系有如下擬合公式。(1) 空氣的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式:p = 105t2 -4.5x 103t+1.2916(2) 空氣的比熱與溫度的關系式:60°c以下cp = 1005 j / (kg -°c),70°c 以上cp=1009j / (kg -°c)o三、實驗裝置熱流體走管內(nèi),冷流體走管間。列管規(guī)格如2x2 mm ,即內(nèi)徑8mm,共13根列管,長1m,則換熱面積共0.

5、490m2o1-風機2 (冷流體管路,該風機為抽風機);2-孔板流量計連接差壓變送器;3-冷流體進口溫度 切4-并流傳熱形式進口閘閥鬥;5-熱流體進口溫度; 6-逆流出口溫度匕;7-逆流傳熱形式 出口閘閥f4; 8-并流形式出口閘閥f2; 9-并流出口溫度v ; 10-熱流體出口溫度t2; 11-逆流傳熱形式進口閘閥f3; 12-玻璃轉子流量計;13-風機1 (熱流體管路);14-風機旁路閥四、實驗步k打開總電源開關、儀表開關,待各儀表溫度自檢顯示正常后進行下步操作。2、打開熱流體風機的出口旁路,啟動熱流體風機,再調(diào)節(jié)旁路閥門到適合的實驗流量。(一般 取熱流體流量6080 m7h,整個實驗過程

6、中保持恒定。)3、開啟加熱開關,通過c1000儀表調(diào)節(jié),使加熱電壓到一恒定值。(例如在室溫20°c左右,熱流體風量70 m3/h , 一般調(diào)加熱電壓150v,經(jīng)約30min后,熱流體進口溫度可恒定在70°c 左右。)a) 待熱流體在恒定流量下的進口溫度相對不變后,啟動風機2,通過c1000儀表調(diào)節(jié)風量;b) 打開相應的閘閥,如7、11打開為逆流換熱的形式,4, 8打開為并流換熱的形式。c) 然后以冷流體流量作為實驗的主變量,調(diào)節(jié)風機旁路,從1060 m3/h流量范圍內(nèi),選 取5到6個點作為工作點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的測定。d) 待某一流量下的熱流體和逆流的冷流體換熱的四個溫度相對恒

7、定后,可認為換熱過程基 本平衡了,抄錄冷熱流體的流量和溫度,即完成逆流換熱下一組數(shù)據(jù)的測定。之后,改 變一個冷流體的風量,待換熱平衡后抄錄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e) 同理,可進行冷熱流體的并流換熱實驗。注意:熱流體流量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最好保持 不變,但在一次換熱過程中,必須待熱流體進出口溫度相對恒定后方可認為換熱過程平 衡。f) 實驗結束,應先關閉加熱器,待各溫度顯示至室溫左右,再關閉風機和其他電源。五、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表1.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實驗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表換熱方式:并流序號熱流體冷流體流量m3/h進口溫度(°c)出口溫度(°c)流量m3/h進口溫度(°c)出口

8、溫度(°c)18074.364.625.423. 62447.728075.163.635.128. 874346.438075.262.445.224. 310744.948075.160.755.026. 684543.258075.059.465.224. 696342.1換熱方式:逆流序號熱流體冷流體流量m3/h進口溫度(°c)出口溫度cc)流量m3/h進口溫度(°c)出口溫度(°c)18074.964.125.024. 684551.728075.063.235. 124. 873750. 138075.06l745.224. 99894&am

9、p; 148075.060.055.025.186545.758075.058.865. 125. 873244.4六. 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示例(以第一組數(shù)據(jù)為例):根據(jù)已知條件有:60°c以下cp = 1005 j / (kg -°c) n=3 d二0. 008m i二伽 空氣的密度與溫度的關系式:p = 105t2 4.5x 10%+1.2916a=n n d i =13*3. 14*0. 008*1 =0. 32656m2 p 二0. 00001 *23. 624*23. 624-0. 001 *4. 5*23. 624+1.2916=1. 190873kg/m3二50.

10、676°cat2=t2-t2=16. 9°c ms= p*vs=1. 198073*25. 4/3600=0.008402kg/s q二 ms*cp*(t2-t1)=203.31 j / s tm= (t1 -t1)-(t2-t2)/ln(t1-t1)/(t2-t2)二30. 76°c k=q/a*atm=203.31/0. 32656*30. 76=20. 24w(m2 -°c)附逆流計算公式:ata =(人一叫 一方j ln 丁2 一 5atft1-t2 at2=t2-t1表2.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數(shù)據(jù)處理表換熱方式:并流序號q ( j /

11、s)at, (°c)at2c (°c)atm (°c)k w /(m2°c)1203. 3150. 67616.930. 7620. 242200. 9246. 22617.229. 3620. 963308. 6750. 8917.531.2830. 224298. 8848. 4217.530. 3830.135375. 8850. 3017.330. 9237. 23表2.氣-氣列管換熱器傳熱系數(shù)測定數(shù)據(jù)處理表換熱方式:逆流序號qat,at2k1223. 7323.239. 4230. 5922. 392293.1324.93& 333l

12、1328. 833345. 5326.936. 7031.5533. 544373. 1129.334.8131.9835. 735379. 0530.632. 9331.753& 38七、實驗結果及討論從此次的實驗結果傳熱推動力來看,逆流較并流更具有較好的冷卻效果,傳熱推動力匕 來看,逆流總是優(yōu)于并流,因此可以得到逆流可以節(jié)省冷卻劑或加熱劑的用量。通過此次試驗 清楚的明白了氣-氣列管換熱的原理,,以及氣氣列管換熱的操作,但是本次試驗也存在誤差, 造成誤差的原因初步分析是閥門的開合不是很到位,以及儀器讀數(shù)反應緩慢。八、思考題1 實驗中那些因素會影響到實驗的穩(wěn)定性?答:冷空氣和熱空氣的走向,冷熱流體流量和溫度的穩(wěn)定性,實驗器材保溫和傳熱效果對實驗的 影響。2.影響傳熱系數(shù)k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強化傳熱過程?答:流體的流動形態(tài)、流體的物性、流體有無相變和加熱面的幾何形狀、尺寸、相對位置等因 素有關。強化傳熱:采用傳熱系數(shù)高的材料,采用特型管,采用小徑管,增加相同體積內(nèi)容納 管數(shù),提高換熱器內(nèi)氣體流速主要有結構形式、換熱面積、污垢、流動及強化換熱措施、表面 傳熱系數(shù)??梢酝ㄟ^強化換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