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匯總_第1頁
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匯總_第2頁
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匯總_第3頁
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匯總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匯總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 六十四卦圓圖探秘 朱熹說:“圓者動而為天?!睂Υ艘捉缡菑V泛認同的。這是一個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圖,或者說是個古代的歷法圖,它精確地說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運行規(guī)律。 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則從乾始逆時針排列一周而成圓形。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運行,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節(jié)氣,便是一幅完整的天體運行圖。 “坤盡子中”,坤卦六爻皆陰,可謂陰極,物極則反,陽氣由“子”而生。接下來是復卦,一陽在下始生,至同人共16個卦96爻,其中陽爻48個,陰爻也是48個,陰陽各半,表明晝和夜一樣長,這就是“春分”。春分交在離、革、同人處,地支為“卯”,“離盡卯中

2、”,方位為東。“乾盡午中”,從臨卦始至乾卦,陽氣漸長,至乾達到盛極,六爻皆陽,地支臨“午”。此區(qū)間其16卦,陽爻64個,陰爻32個,陽多陰一倍,表明晝多于夜,是一年中最炎熱時期,為“夏至”,交于乾,“陽生于子中,極于午中?!眾ヒ魂幨加谙?,至師卦僅存一陽在下卦二爻,這區(qū)間共有16卦、96爻,其中陽爻48個,陰爻也是48個,陰陽各半,晝夜一樣長,為“秋分”,交在坎、震、師,地支為“酉”,故說“坎在酉中?!睆亩葚允贾晾へ?,亦是16卦、96爻,陰爻在下浸陽,至坤陰達盛極。這區(qū)間有陰爻64個,陽爻32個,陰倍于陽,表明夜多晝少,為“冬至”,地支為“子”,“陰生于午中,極于子中?!敝链?,一歲循環(huán),周而復始

3、。這是一幅多么完美的天體運行圖呵!古人認為“天動地靜”,這是不科學的。說天體是順時針而行,這與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自轉,方向正好相反。然而,正是因為這個“相反”,使得古人與今人的認識結果是一樣的,天體左旋,正是地球右遷。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 六十四卦方圖探秘 對于圓圖,易界的認識比較一致,這是一幅天圖。它是先天八卦方位的延伸,將八卦擴展到六十四卦,更精確地表現(xiàn)了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同時,它又是對河圖的發(fā)展,將河圖的“天圖”更具體化、形象化,更具有可操作性。這是由八卦發(fā)展到六十四卦的產物。現(xiàn)在的問題是,方圖到底說的是什么,它是怎么表現(xiàn)“地”的?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 六十四卦方圖探秘 古代大

4、地方位辯析遠古時,天和地的方位都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河圖、洛書都是以此定位的。這是古人對天、地方位的最初、最原始的認識。傳說伏羲之妻女娃就用圭表測日,根據(jù)日影之轉移以辯別方位和計算時間。用圭測日影時,投影在東則日在西,投影在西則日在東,唯正午時投影在中,連接短影與圭根的延長方向則是南。人站在地上,只能看見東、西和南,而看不到北,所以以仰頭見到的“上”為南,見不到的“下”則為北,天和地都是同一個方向。這個方向什么時候“正”過來的呢?尚書·顧命載,在成王逝世的葬禮上“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碧<凑俟?,為西伯,他率領西方諸候列應門左側。畢公是東伯,他率

5、領東方諸侯列應門右側。這個方位實際就是“左西右東”,當然也就是“上北下南”了。尚書·禹貢所載九州山川河流方向(見上篇“大禹九州圖”)也與今天相同,如:“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東入于海?!币仕从诮裆綎|沂水縣西北,在今江蘇邳縣與泗水會合,然后在江都東入長江。這說明,至少在堯舜之時,大地的方位就已經“正”過來了,與今天的方位相同。古人對地方位在認識上的改變是否更早?黃帝內經·素問有“天不足西北,地不法東南”之說,認為西北屬陰,多高山峻嶺,故天氣較冷。東南屬陽,是汪洋大海,故天氣較熱。這與我國今天的地理位置是一致的。但是,學術界一般認為,內經是產生于戰(zhàn)國時期,雖說它繼承了傳統(tǒng)

6、的文化,有遠古智慧的結晶,但也融進了后人的研究成果和認識,還不足以說明這種認識都是來自黃帝時代。不過,在堯舜之時地理方位與今的視覺相同,是有史料可查的。說到這里,讓我們再看一下方圖。這個方圖是由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即大橫圖)折疊而來的。朱熹說:“乾始于西北,坤盡于東南”,這還是“上南下北”的認識??煞税素苑轿皇巧希希┣?、下(北)坤,這二者的方位顯然是相反的,“天尊”在下而“地卑”卻在上。再看內二方圖,是坎在上、離在下,這顯然是后天(文王)八卦方位的倒圖,離為日、為火、為陽,怎么會在下、在北呢?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這是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性造成的。而實際古人認識的“天”,也只是月球繞地球

7、回旋時的“白道”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確切地說,只是一個天體的“圓環(huán)”,而不是整個天體。由地上仰望天,認為天在上、在南,是對的。日的投影于地,地的方位也是“上”為南,就不對了。筆者認為,人們在繪制這個“方圓圖”時,糾正了這種認識上的錯覺,將地的方位改為“上北下南”,這就是這個方圖倒過來的原因。按原先的方位來說,方圖西北至東南這條斜線依次排列著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經卦,被稱為“子午線”,又稱“經線”、“太陽線”。西南至東北斜線排列著否、咸、未濟、恒、益、濟既、損、泰八個卦,這條線被稱為“卯酉線”,又叫“緯線”、“少陽線”。內經·靈樞說:“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

8、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边@明確說明,這條經線和緯線與二十八宿有關,由“房”至“昴” 為緯線,從“虛”至“張”為經線。既然稱為“經緯線”,那么,這張圖應該是對角擺放的,即坤在北,乾在南,泰在西,否在東,這與今天大地的方位是一致的。這個方位的確定,是由日圭測影得出來的,日在東則影在西,日在東則影在西,日在中時則短影在北,對面為南,地與天的方位正相反。這就是方圖方位的秘密所在!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 六十四卦方圖探秘 外方圖探秘外方圖共有二十八個卦,乾一和坤八南北相對,和數(shù)為“九”,是極數(shù)代表天,投影到地則分為“一”和“八”。乾在下為南,坤在上為北,是一條南北的經線。泰

9、在西,否在東,是一條東西的緯線。經緯線之說,說明當時人們已經初步認識到地球是圓的。一經一緯,將地分成了南北和東西兩個半球。筆者繪制了上圖。此圖是外方圖二十八卦與二十八宿在仲春季節(jié)的月運行規(guī)律圖。是天在地上的投影圖,所以方位與天圖方位相反。二十八卦對二十八宿此圖內方是二十八卦,外圓是對應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環(huán)黃道和赤道兩側繞行于天。古人認為 “天道左行,地道右遷”,而實際是地球繞太陽逆時針自轉。在考定四季變化時,必以“南”為準。尚書·堯典(本節(jié)所引均出此篇)說:“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边@說的是天象。仲春之時,星鳥(朱雀)七星在南方,這就是“春分”季節(jié),人們恭敬地迎

10、接這一天的到來,并開始有秩序地安排農事活動。卦象精確地說明了仲春之日地的表象。易界普遍認為,泰是四季的春分點,此圖的泰卦在左(西),這個位置是不可移的。春分交在泰,與東方青龍之“心”宿相遇。泰卦三陽在下、三陰在上,陰陽各半,表明“春分”這一日,晝夜時間相等。此時,朱雀在南,其“星宿”與乾相遇;玄武在北,其“虛”宿與坤相對;白虎在東,否在“昴”宿位置。從泰至乾這八個卦,下卦均為乾,三陽在下而上揚,逐爻上升,至乾則六爻皆陽。“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當青龍之“大火(含房、心二宿)轉到南方時”,表明“夏至”來臨,這一日白天最長。從乾至否這八個卦,上卦均是乾,陰在下而漸長,至否亦是陰陽各半,“平秩西成

11、,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碑敱狈降男渲疤撍蕖鞭D到南方時,則是“秋分”,此日與“春分”一樣,也是白晝相等,表明開始秋收了。從否至坤,下卦皆為坤,陰漸進而剝陽,至坤陽被剝盡,“平在朔易,日短,星昴”,北方玄武之“昴”宿黃昏之時在南方升起,表明“冬至”到來,這一天白日最短,預示著新的一年的轉變,為除舊布新的季節(jié)。從坤至泰八卦,上卦皆是坤,陽氣在下始生而漸長,至泰則陰陽各半,又值“春分”,周而復始,歷經一歲。二十八卦與二十八宿相配合,真是天衣無縫!它真實地反映了天體運行在大地上的規(guī)律。月球運行規(guī)律此方外圖又是月球運行規(guī)律圖。月球以橢圓形軌道沿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古人稱這個天體運行的軌道為“白道”,測

12、出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二十八天,今天我們知道是27天7小時43分11·47秒。方外圖的二十八卦正與月運行的二十八天相對應。尚書正義說:“以月初為朔,月盡為晦,當月之中曰月望,故以月半為望,望去晦朔皆不滿十五也。又半此望去晦朔之數(shù),名之曰朏。朏者,言其月光正半如弦也;晦者,月盡無月,言其暗也;朔者,蘇也?!彼啡?,就是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跟太陽同時出沒,地球上看不到月光,其月象是。天體運行到地的北面,人們就見不到了,故將朔日定在方圖的北面坤的位置。坤卦六爻全陰,以象“朔”。這一天出現(xiàn)在農歷初一,有如鉤的小月出現(xiàn),又稱“新月”。月球自西向東而行。由坤至泰這八個卦,坤陰在上,下卦陽氣漸

13、長,至泰則陰陽各半,為上弦月。此時,太陽跟地球的聯(lián)線和地球與月球的聯(lián)線成直角,其月象是,這一天是初八(或初七)。坤為初一、謙初二、師初三、升初四、復初五、明夷初六、臨初七,至泰剛好是初八。從泰至乾這八個卦,乾三陽在下,上卦陽氣漸盛,至乾六爻皆陽,為望月。這一天地球運行到太陽和月球之間,地球上看到圓形的月亮,其月象是,這一天為十五。從泰初八逐卦相排,至此恰好是十五。從乾至否這八個卦,乾陽在上,下卦陰氣漸長,至否則陰陽各半,為下弦月。這一天與上弦月相仿,太陽跟地球的聯(lián)線和地球與月球的聯(lián)線成直角,不過其月象是。這一天是二十二(或二十三)。從乾之十五至否剛好是二十二。從否至坤這八個卦,坤陰在下,上卦陽

14、氣漸消,至坤已消盡,又為朔月,周而復始。由此可見,此外方圖是一個完整的月規(guī)律的運行圖!月球連續(xù)兩次相交時間稱為“朔望月”,一個朔望月29天12小時44分2·8秒,我國的農歷時間就是據(jù)此制定的,一月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根據(jù)此圖,在東方就可以考定四季的變化。三月二十二(或二十一)為春分,六月二十二(或二十一)為夏至,九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為秋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一)為冬至。四季均交在下弦月之日。其它節(jié)氣可依次排列,這樣就可以排出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秘 六十四卦方圖探秘 次外方圖與內方圖探秘 次外方圖和內方圖是一個天體運行圖,筆者繪制了下圖: 次方外圖共有二十個卦,艮七居北

15、,兌二居南,其數(shù)和是九,在地為七、二。西是損,東為咸,從中分之,表示四正的方向。東北由咸至艮六個卦,艮在下;西北從艮至損六個卦,艮在下為山,表明東北和西北多山。西南由損至兌六個卦,兌在下;東南從兌至咸六個卦,又兌在上,兌為澤為水,表明西南和東南則多水,這與我們今天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基本上是相似的。內方圖共有四卦,巽五在上,震四在下,其和亦是九,天數(shù)在地為五、四。將這兩個圖合一,則與河圖相似,排列著五個行星。在天圖上,火星居南在上,水星居北在下,但在地圖上這個方位就倒過來了,當然東西也發(fā)生了變化。西為木星,東為金星,中為土星。然后再配以“十天干”。凡是學易的人,都知道木星在東、東方青龍、甲乙東方木

16、,將其倒過來就不習慣了,怎么看也不順眼。其實,木星、青龍、甲乙在東方,這是天圖的位置,是以“上南”定位的;現(xiàn)在方向倒過來了,它們所在的位置并沒有動,只是方位改變了。原先我們面南,自然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這是天體的方位;現(xiàn)在我們面北,那么必然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了,這是地理的方位。在本書第四篇(見103頁)我們曾留下一個伏筆,當龍圖三變時,上面的天圖倒過來與下面的地圖相合,為什么倒過來呢?這是因為,天圖與地圖的方位不一致。在上篇中我們介紹過,河圖是古代天地相交圖,其圓圖是個天體運行規(guī)律圖,是十月歷治,這與十二月歷不相吻合。一、六月交在水星,二、七月交在火星,三、八月交在木星,四、九月交在金星

17、,五、十月交在土星。每月初一交在水星,初八、二十八交在木星,十五交在土星,二十二交在火星。古人發(fā)明的“十天干”可能與“十月歷”有關。我們將“十天干”排列在圖中,此“十天干”與后圖的“十二地支”相錯,就將形成“六十甲子”!內小方圖是此方圖的中樞。五星運行,“土”在中央,它同時也是北斗七星的位置(因圖空間所限,沒有畫出來),此圖的位置是斗柄指南(下),天下皆春,隨著斗柄的移動,四時推移,故在小方圖中標明了春夏秋冬和東西南北的位置,見左圖。外圓是四仲星方位。四仲星與內方二圖的“十二綱紀”和外方圖的二十八宿相對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天體圖。 內方二圖探秘 上圖是筆者繪制的內二方的說明圖,坎六在上為北,離

18、三在下為南,東西分列既濟和未濟,這顯然是“后天(文王)八卦方位”的倒圖。十二卦配以十二地支,從坎起“子”,至既濟為“卯”,至乾為“午”,至未濟為“酉”,十二地支依序排列,它表示一年十二個月,同時也表示一天的十二個時辰。 外圓是十二卦對十二綱紀,它與四仲星和二十八宿對應,如下所示:四仲星十二綱紀二十八宿 這是按天與地的對應關系排列的,其二十八宿是逆時針運轉的。若根據(jù)古人的認識,地不動而天順時針轉動,其視覺效果是一致的。如若將這三張圖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六十四卦方圖”,可以看出四仲星、十二星紀和二十八宿是按扇形有序排列的?!胺綀A圖”包含了八卦、六十四卦方位,河圖、洛書內容,以及日和月的運行

19、規(guī)律,有序地排列著金木水火土五星和四仲星、十二綱紀、二十八宿,形象而精確地說明了天地相交的規(guī)律,幾乎囊括了易之所有內容,無怪乎陳摶說易“止有一圖”! 太極圖探秘 太極圖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認為掛此圖可以驅邪保平安。一些商家也用它作為企業(yè)名稱或商標。此圖還走出國門,韓國的國旗中心部位就是太極圖,甚至新加波空軍機徽也是太極圖,它幾乎成了東方文化的象征! 太極圖到底是什么呢?在本篇我們進行探討。太極圖探秘 太極及太極圖綜述 “太極之說”始于孔子,他在易傳·系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比欢?,孔子并沒有說此圖,也沒有做文字表述,這就留下了一個懸

20、念什么是“太極”有太極,是否有圖有圖是什么樣,它產生于何年何代(一)“太極”的含義對“太極”一說,易界有不同的解釋,其主要觀點有:其一,渾沌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太極”是指宇宙處于渾沌的那個時期。易緯·乾鑿度提出了“有形生于無形”的命題,認為宇宙的形成分“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這四個階段,太易是未見氣時,太初是氣始生時,太始是有了形體,太素是有了物質,這氣、形、質渾然一體的時期,就是太極,“渾倫者,言萬物相渾成,而未相離?!碧?#183;孔穎達也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渾而為一”(周易正義)。其二,陰陽說。北宋·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下面還將專題介紹),認

21、為:“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闭J為太極是宇宙的中心,它一靜一動而產生陰陽五行和宇宙間萬物。其三,虛無說。晉·韓康伯說:“夫有必始于無,故太極生兩儀也,太極者,無之稱,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周易正義·系辭注)。認為太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可為象”的虛無實體。其四,大衍數(shù)說。漢·王弼在解釋“大衍之數(shù),其一不用”時說:“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數(shù)而數(shù)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彼J為“一”就是太極,“一”不是數(shù),而是“無”,有了這個“無”,才有四十九之策數(shù)。崔憬也是用“大衍數(shù)”解釋太

22、極的,但他卻認為:“四十九數(shù)合而未分是象太極也。今分而為二,以象兩儀也。分揲其蓍,皆以四為數(shù),一策一時,故四策以象四時矣?!贝笱苤當?shù)四十九未分是太極,分二為兩儀,分四為四象。其五,廣大說。宋·蔡清說:“太字是大字加一點,蓋大之有加焉者也,既曰極矣,而又加以太。蓋以此理,至大至廣,至精至微,至中至正。一極字猶為足以盡之,故又加太字于極之上,則至矣盡矣,不可復加矣。易曰剛健中正,純粹精者,亦此意?!贝送猓€有太極元氣說、太極天地說、太極之理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眾多說法中,“渾沌說”廣被易界認同。現(xiàn)代科學證明,在幾億年前,宇宙發(fā)生了大爆炸,形成了一個大的氣團,各種物質都處于重新整合狀態(tài)

23、,古人稱這個時期為“渾沌”,又稱之為“太極”。渾沌初開,宇宙間各種物質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天地開始分明,古人用“陰陽”來表述這個階段,叫“兩儀”,之后有了“四象”和“八卦”,這應該是孔子“易有太極”一段文字的真實意思。(二)太極圖出于何時、何人之手太極圖產生的時間,至今仍是一個謎。宋史·朱震傳載:“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惇頤,惇頤傳程顥,程頤?!睆膸煶嘘P系上來看,這是可信的。然而,陳摶所傳的太極圖到底是什么樣?誰也沒有見過。清·黃宗炎說,此圖原名叫無極圖,是魏伯陽、鐘離權、呂洞賓傳給陳摶,陳摶將其刻在了華山石壁上,后又經種放、穆修傳給周敦頤,周把它改造

24、成了太極圖。然“刻壁”之事,不但宋史·陳摶傳沒有記載,元、明古籍上也沒有記載,所以只能是“傳說”。南宋·朱熹在著周易本義時,收集了八張圖(另有一“卦變圖”),唯沒有此圖,說明朱熹當時也沒有見到此圖,否則他是不能不載入書中的。陳摶(871989)至朱熹(11301200)二百多年,此圖沒有面世,故朱熹委托好友蔡季通至荊州等地去訪此圖,說是在民間得到了三張圖,這是否就是所說的陳摶所傳的圖?筆者認為,任何一個事物的出現(xiàn)都有產生它的歷史背景,并要經歷一個發(fā)展過程。在宋初期,盛行“以圖解易”之風,這時出現(xiàn)此圖是可能的;但它又不是一下就達到了完美的程度,是經過了一個不斷修改、完善的過程

25、。南宋·林至在易稗傳中繪有一圖,就是一個圓圈,說這就是太極圖又稱太虛圖。同時期的朱熹在易學啟蒙中,將太極圖也畫成了一個圓圈。這一圓圈中空,表示虛無之象,這就是最原始的太極圖。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說,北宋程門弟子、龜山學派創(chuàng)始人楊時(10531135)曾以圖與人說易,“龜山(楊時)過黃亭詹委魯家,季魯問易,龜山取一張紙畫個圈子,用墨涂其半,云:這便是易?!边@個被涂抺的圖象應該是,這是一個發(fā)展了的太極圖。朱熹接著說:“此說極好,易只是一陰一陽,做出許多般模樣?!边@可能就是陰陽太極圖的前身。自北宋·周敦頤作太極說后,各式各樣的太極圖開始問世,約有數(shù)十種!現(xiàn)代易學專家根據(jù)出土文物,在新

26、石器時代的陶器上有雙魚圖形和回旋圖案,在大汶口出土了有圖案的透雕象牙梳,推測太極圖始于遠古時期,這還有待研究和證明。王懷先生在陰陽魚太極圖源流探析中說:“可以說陰陽魚太極圖是在眾多的傳統(tǒng)圖形這個歷史知識的背景下形成的我們說任何文化的發(fā)展,都是一個不斷繼承、融合創(chuàng)新的過程,后一代的文化上在前人的基礎上的積累,所謂無古不成今”易學與科學2003第1期)。他認為,雙魚形的陰陽太極圖是是借鑒和依仿民俗文化形成的,推斷“產生的時間當在元代或元未明初,最早不會超出南宋?!?太極圖探秘 太極圖式太極圖式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層迭式太極圖,二是雙魚式太極圖,現(xiàn)分別加以介紹。(一) 層迭式太極圖層迭式太極圖有多種模

27、式,現(xiàn)只介紹陳摶的無極圖和周敦頤的太極圖。無極圖(如左圖),傳說這就是陳摶所傳三圖之一。宋·朱熹說:“先天圖傳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于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語類)。周易參同契是早期道家煉丹理論之一,其書說:“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黃老用究,較為可御;爐火之事,真有所據(jù);三道內一,俱出徑路。”可見,它是融周易理論、黃老學說、煉丹實踐為一體的著作。清·黃宗炎圖書辨惑說,此圖式最下一圓圈為“玄牝之門”,指人身兩腎間空虛之處,即祖氣(丹田之氣)所出之處。往上第二個圓圈“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對上升的袓氣加以提煉,化精氣而為呼吸之氣,化呼吸之氣而為精神。第三圈表示所煉之

28、氣藏于五臟之中,統(tǒng)帥水、火、木、金、土五氣,煉到火氣下降,水氣上升,火不燥熱,水不卑濕,溫養(yǎng)之至,則進入第四圈。第四圈“取坎填離”,水火相交,形成圣胎,這就是中央的那個白圈。此圣胎再加以修煉,則就到了最上層“煉神還虛,復歸無極”,達到了虛無飄渺的神仙境界。最下和最上一圈皆為“虛無”,中間為“有”,表示從“無”到“有”,又反歸于“無”,故稱“無極圖”。易界有人不愿說此圖與煉丹有關,可這是事實。陳摶是宋代得道高人,他得到道家秘傳是不足為怪的。道家是在吸收了易的智慧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煉丹是道事之一。中國的煉丹術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它對后來的冶金乃至化學都有重大貢獻。周氏太極圖北宋·周敦頤對

29、上面的“無極圖”進行了發(fā)展,改造成了“太極圖”,并著有太極圖說?!爸苁咸珮O圖”有古、今兩種圖式,今本圖式是經朱熹修改過的,流傳較廣,現(xiàn)將兩圖錄于下:周敦頤所著太極圖說,是為太極圖寫的說明,全文只有249字,宋史在周敦頤傳內收錄,全文如下: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而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萬物化生,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唯人也得其秀而為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

30、,萬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圣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陽與陰,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此說是將無極、太極、陰陽、五行以及易理結合在一起,來說明宇宙萬物的形成過程。圖是從上往下看的,最上一個圓圈是太極,太極是宇宙的本源,是寂靜不動的。由太極而生陰生陽,陽動而陰靜,陰陽二氣合抱、交感而生出五行之氣。陰陽五行的精華凝聚在五行圖的最下一圓圈內。這種天地之精華便是乾和坤,“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感而有萬物;在這宇宙中,唯有人才是萬物之“靈”。接下

31、來說的就是“人道”了??梢?,此圖雖說與無極圖相仿,但卻摒棄了“煉丹”之說,而是從宇宙本源上來論太極圖。(二) 雙魚式太極圖雙魚式太極圖就是黑白(陰陽)互糾的圖形,這是易圖中的主要圖式。這類圖式很多,現(xiàn)只將先天太極圖、來氏太極圖和今太極圖簡要介紹如下。先天太極圖又稱天地自然圖、天地自然河圖,相傳是陳摶傳出的三圖之一,一說是來自西蜀隱士(見下圖)。此圖最早載于明·趙謙扐的六書本義,他說:“此圖世傳蔡元定得于蜀隱士,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見之,今得之于陳伯敷氏,當熟玩之,有太極函陰陽,陰陽函八卦自然之妙,實萬世文字之本源,造化之樞紐也,嗚呼,神哉!”清·胡謂在易圖明辨解釋說: 其環(huán)

32、中為太極,兩邊黑白回互,白為陽,黑為陰。陰盛于北,而陽起而薄之。震東北,白一分,黑二分,是為一奇二偶;兌東南,白二分,黑一分,是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為三奇純陽;離正東,取西之白中黑點,為二奇含一偶,故云“對過陰在中”也。陽盛于南,而陰來迎之。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為三偶純陰;坎正西,再取東之黑中白點,為二偶含一奇,故云“對過陽在中”也。坎、離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間,而無定位,故東西交易,與六卦異也。此論甚明!這個太極圖,其白為陽,其黑為陰,陰陽相合,互糾不分。黑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巧妙地配以“先天八卦”,清楚地

33、看出陰陽消長的過程,深得陰陽造化自然之妙!此圖揭示了天地變化的規(guī)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后世的眾多太極圖均采用此種圖式,也沒有脫離此圖的內函。來氏太極圖德根據(jù)先天太極圖,經“研索而成”來氏太極圖,見左圖。他說:“此圣人作易之原也,理氣數(shù)象,陰陽老少,往來進退,常變吉兇,皆寓于其中?!贝藞D白者為陽儀,黑者為陰儀,表明陰極生陽,陽極生陰。以居中的黑白兩線代表原古太極圖中的黑白點。中有一陽圈,以象太極,有“無極而太極,太極而兩儀”之妙。來氏作美圓歌說:“我有一丸,黑白相和。雖是兩分,還是一個。大之莫載,小之莫破。無始無終,無左無右?!眮硎弦源藞D解釋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方位、釋年月日變化,下面將作介紹。

34、今太極圖當今將太極圖畫成如 右圖,成均勻對稱之勢,對此易界有不同看法。太極揭示的是宇宙變化的規(guī)律,應該是動態(tài)的。均衡之后,便形成了一個合力,成為靜止不變的了,這不是太極的本義。如從欣賞的角度來看,這個圖還是很悅目的。 太極圖探秘 太極圖探秘這里所說的太極圖,是指雙魚式陰陽太極圖。太極圖以它那優(yōu)美的造型,深受民眾所喜愛,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奧妙,讓我們進行一下探索。(一)太極圖與八卦無論什么形式的陰陽太極圖,它們的基本形狀和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對周易·系辭“易有太極”的解釋。 “易有太極”,以圓象征太極,代表天地未分時的渾沌狀態(tài)。之后,宇宙間各類物質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天地開始分明,

35、“是生兩儀”,有陰有陽,故用兩個黑白魚形表示?!皟蓛x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明·來知德將太極圖配以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以說明之,見下圖; 上圖是伏羲(先天)八卦太極圖,中空圓象征太極,以黑白環(huán)抱,黑分太陰、少陰,陽分太陽、少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來知德在易經來注圖解中說:“伏羲只在一奇一偶上,生出六十四卦,又生出后圣許多爻象。如一陽上加一陽為太陽,陽自然老之象;加一陰為少陽,陰自然少之象;一陰上加一陽為少陽,陽自然少之象;加一陰為太陰,陰自然老之象。太陽上加一陽為乾,加一陰為兌;少陰上加一陽為離,加一陰為震;少陽上加一陽為巽,加一陰為坎;太陰上加一陽為艮,加一陰為坤,皆陰陽自

36、然生之卦?!边@段論述是很精道的,說明了八卦的生成過程,體現(xiàn)了太極生八卦的自然之妙!下圖是文王(后天)八卦太極圖,這是對周易·說卦傳“帝出乎震”一節(jié)的解釋。與左圖一樣,也是陰陽環(huán)抱,有兩條通道,白路通陰在北,為坎;黑路通陽在南,為離;萬物出乎震,居東,兌正秋也,位西;其它四卦依次排列。此圖說明了陰陽相依、五行相生、四時變化之理。(二)太極圖與六十四卦下圖是明·來知德以太極圖解釋六十四卦的圖式:外圈環(huán)布的是前面我們介紹的伏羲六十四卦圓圖。黑中的白路指向復,陽氣由此而生,“白以漸而長,黑以漸而消”,復 臨 泰 大壯 夬 乾 ,陽從下漸長,陽則漸消,至乾則陽盛極。白中的黑路指向姤,

37、陰氣由此而生,姤 遁 否 觀 剝 坤 ,“黑以漸而長,白以漸而消”,陰在下浸陽,至坤為全陰。此圖說明,太極圖完全體現(xiàn)了六十四卦陰陽消長之理,闡明了性命造化之道。來知德說,得到此圖“便就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即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三)太極圖與氣象明·來知德在易經來注圖解中,將太極圖配以日象,稱“一日氣象圖”;又將太極圖配以二十四節(jié)氣,叫“一年氣象圖”,見下圖。來知德說:“萬古之始終者,一日之氣象也。一日有晝有夜、有明有暗,萬古天地,即如晝夜。”我們處于北半球,地球自轉一周24小時,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每一個地支管兩個小時,稱為一個時辰。將其配以太極圖,白道指北起“子”,黑道指南起“午”,十二個時辰順時針排列。子時全黑,但有一絲白光出現(xiàn),之后黑漸長而白漸退,至午時這正午,之后,白漸消而陰漸長,黑白輪轉,恰似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