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食品中多酚氧化酶與酶促褐變的控制講述_第1頁
淺談食品中多酚氧化酶與酶促褐變的控制講述_第2頁
淺談食品中多酚氧化酶與酶促褐變的控制講述_第3頁
淺談食品中多酚氧化酶與酶促褐變的控制講述_第4頁
淺談食品中多酚氧化酶與酶促褐變的控制講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食品中多酚氧化酶與酶促褐變的控制摘要: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是一類廣泛分布于植物體中,由核基因編碼,能與銅相結合的一種金屬蛋白酶。植物多酚氧化酶是許多果蔬等農產品酶促褐變的主要原因,對農產品食品品質有重要影響。本文概述了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分子結構及活性誘導特點, PPO與酶促褐變的關系及對食品的影響,介紹了食品工業(yè)生產中酶促褐變的抑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PPO及酶促褐變的研究方向,以對食品中PPO及在酶促褐變中的應用作淺析。關鍵詞:食品 ;多酚氧化酶;酶促褐變;控制1 前言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 是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

2、一類銅結合酶。它早在1895 年就被發(fā)現(xiàn),直至1937 年才被分離得到。隨著研究的深入,將其分為單酚單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 ,EC. 1. 14. 18. 1)、雙酚氧化酶(兒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ase) , EC. 1. 10. 3. 2)、漆酶(laccase , EC. 1.10. 3. 1)1,2?,F(xiàn)在所說的多酚氧化酶一般是指兒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統(tǒng)稱。食品在貯藏加工過程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褐變現(xiàn)象,其中以酶引起的褐變作用非常迅速,酶促褐變需要和氧接觸,由酶催化,故稱之為酶促褐變。這是由于水果、蔬菜等新鮮植物食物在采摘后,組織中仍在進行活躍的代謝活動。在正

3、常情況下,完整的果蔬組織中氧化還原反應是偶聯(lián)進行的,但當發(fā)生機械性的損傷(如削皮、切開、壓傷、蟲咬、磨漿等)及處于異常的環(huán)境條件下(如受凍、受熱)時,便會影響氧化還原作用的平衡,發(fā)生氧化產物的積累,造成變色。大多數(shù)情況下,酶促褐變是一種不希望出現(xiàn)于食物中的變化,如香蕉、蘋果、梨、馬鈴薯等園藝產品均很容易在削皮切開后褐變,不僅有損于感觀,且影響產品的運銷,還可使產品的營養(yǎng)價值降低。另一方面,適當?shù)暮肿冇质切纬扇绮枞~、可可豆、某些干果等食品良好風味與色澤所不可缺少的。而PPO屬于酚酶,能催化酚類物質形成醌及其聚合物,被認為是酶促褐變的主要原因。故對食品中PPO進行相關研究,尋找能抑制或控制食品酶促

4、褐變的方法,在食品工業(yè)中有著重要的意義。2 PPO概述2.1 分布PPO 廣泛存在于植物體的各種器官或組織中。研究表明,有活性的PPO定位于正常細胞的質體中。葉綠體的PPO存在于類囊體上,其它類型質體的PPO存在于各種囊泡上3。同一植株內,不同成熟度、不同部位的PPO酶活性也有差異,一般幼嫩部分含量較多, 成熟部分含量較少4。姜紅波等5對茶樹菇不同部位的粗酶液活性測定表明,菌柄下酶活性最??;菌蓋與菌褶處酶活性較大。此外,PPO相當穩(wěn)定,甚至在土壤中已腐爛的植物殘渣上都可檢測到PPO的活性。2.2 分子結構PPO 通常先以無活性的前體形式存在。前體一般由N-端導肽、中間高度保守的Cu結合區(qū)和C-

5、端疏水區(qū)3部分組成。PPO的Cu結合區(qū)是該酶的主要功能區(qū),其他部分則對酶的構象、高級結構的形成和維持起作用。N-端導肽是葉綠體蛋白的典型特征,它能指導PPO蛋白質前體進入類囊體膜,保守性很低。中間高度保守的Cu結合區(qū)富含His殘基,每個Cu與3個His 殘基以配位鍵相連,形成了有特定三維結構的活性部位6。而PPO的C-端是疏水性的。有文獻報道葡萄漿果PPO前體加工過程中常切掉一個16.2 kD無活性的C-端7。2.3 活性的誘導通常PPO是以非活性的前體態(tài)存在于類囊體中,而它的酚底物在液泡中,這種空間隔離只有被打破引起亞細胞區(qū)域化改變時,PPO才表現(xiàn)出酶活性。許多生物、非生物因素都可誘導PPO

6、 活性,例如:機械損傷、細菌真菌感染、信號分子(如系統(tǒng)素、茉莉酸甲酯、水楊酸、乙烯、cAM P)處理等。3 PPO與酶促褐變3.1 酶促褐變機理 酶促褐變是酚酶催化酚類物質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應過程。植物組織在含有酚類物質,在完整的細胞中作為呼吸傳遞物質,在酚-醌之間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當細胞組織破壞以后,氧就大量侵入,造成醌的形成和其還原反應之間的不平衡,于是發(fā)生了醌的積累,醌再進一步氧化聚合,就形成了褐色色素,稱為黑色素或類黑精。PPO能催化單元酚和二元酚等多元酚到聯(lián)苯酚的羥基化,以及羥基酚到醌的脫氫反應。醌在植物體內自身聚合,或與細胞內的蛋白質反應,產生黑色或褐色的沉積物,被認為是植物體酶促

7、褐變的主要原因8。3.2 酶促褐變對食品影響3.2.1 抵抗病原菌對植物而言,PPO在抵抗微生物和病毒性侵染方面發(fā)揮著作用。植物對病原菌的防御系統(tǒng)大致可分為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一些結構上的因素如細胞壁等; 第二道防線是感染或受傷位點被局部激活來阻止病原菌的擴散。一旦病原菌攻破這兩道防線,宿主感染位點及其周圍的細胞局部死亡(過敏反應),使病原菌被限制在原侵染部位不能擴散。過敏反應通常伴隨著系統(tǒng)獲得性抗性(免疫性)的增加;免疫性就是植物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線。免疫性是通過誘導一些防御相關蛋白的形成或活性增加來獲得的,PPO 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即PPO在經(jīng)歷次級聚合反應中形成的醌產生黑色的不溶性聚

8、合物,這些聚合物充滿了植物組織,起著阻止感染蔓延的屏障作用,從而保證果蔬等農產品食品的固有品質。 3.2.2 良好感官品質的形成PPO 對食品和飲料生產也會產生重大影響,它不僅影響食品和飲料的色澤,也影響其品質,特別是在制作綠茶、紅茶、烤煙和水果類飲料的過程中更為突出9,10 。茶葉中所有化學成分中,兒茶素與多酚氧化酶尤為重要,除綠茶、黃茶外,各種茶葉的加工都是基于兒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作用,即所謂的“發(fā)酵”過程。據(jù)文獻,PPO引起的一系列次生反應是烏龍茶制造過程中特有的化學變化,是烏龍茶加工中重要的氧化還原酶類,PPO活性通過影響做青方法從而對成茶的滋味和香氣形成起著重要作用11。在

9、啤酒生產過程中,由于多酚物質會影響啤酒的外觀穩(wěn)定性中的非生物穩(wěn)定性和風味穩(wěn)定性,故PPO與啤酒風味陳化也緊密相關12。3.2.3 不良感官品質的形成多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褐變的主要酶類,PPO催化果蔬原料中的內源性多酚物質氧化生成黑色素,嚴重影響制品的營養(yǎng),風味及外觀品質。 如蘋果由于富含酚類物質而VC 含量相對較低,所以在有高活力的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作用下,蘋果制品在加工中很易發(fā)生酶促褐變。在混濁蘋果汁的制備過程中,有70%以上的褐變發(fā)生在破碎過程中13。酶促褐變降低了蘋果的營養(yǎng)價值,改變了其風味14。4 食品生產中酶促褐變的抑制PPO對于果蔬保鮮和采后加工具有重要意義,為避免褐變

10、造成的食品品質下降,加工過程中PPO酶的鈍化處理一直是研究的熱點由于PPO抑制在防止水果和蔬菜褐變方面的重要作用,抑制PPO的活性或消除酶促反應的發(fā)生條件能較好地保持鮮果的色澤、風味及營養(yǎng)。酶促褐變的發(fā)生需要三個條件:底物(多酚類物質)、氧介質、PPO15。實際操作中從食品中除去PPO的底物(多酚類物質)不僅困難,而且不現(xiàn)實。因此比較有效的是抑制PPO活性,其次是防止與氧接觸。4.1 溫度調控瞬時高溫可使包括PPO在內的酶鈍化,熱處理是生產中常用鈍酶方法之一,通常以PPO作為熱燙指示劑,常以蒸汽或熱水為濕媒介,通過熱燙或漂燙工藝用于壓榨果汁的預處理16,提高產品中功能成分含量,改善速凍食品的感

11、官品質和風味,不過在工業(yè)中漂燙的最佳終點判斷至關重要。不同的果蔬品種,具體處理參數(shù)不同,適度的處理時間內亦可提高出汁率,時間過長則會導致營養(yǎng)成分流失17。此外,冰溫保藏也可以抑制PPO 酶活,減少總酚含量的下降趨勢,對果蔬的保鮮有著明顯的作用。冰溫保藏,是將食品貯藏在0以下至各自的凍結點的范圍內的保鮮方式,繼冷藏和氣調之后,成為第三代保鮮技術。冰溫貯藏作為一種新型的物理保鮮方法,研究表明18其對蓮藕保質期比冷藏要長,并且冰溫貯藏后的果實以低溫冷鏈方式出庫后其PPO在貨架期內始終處于較低水平19,對于延長鮮食果蔬的貨架壽命收效顯著。4.2 酸度調控大多PPO最適pH值在6.07.4范圍,在pH值

12、降至4.0以下,PPO幾乎完全失去活性。因此利用調酸降低pH值的方法抑制果蔬褐變,是果蔬加工中常用的方法??刹捎眉尤脒m量的pH調節(jié)劑如檸檬酸、蘋果酸、醋酸等降低pH值,抑制褐變發(fā)生率,多為兩種或兩種以上復合使用,且符合食用級標準。有報道稱抗壞血酸、檸檬酸、檸檬汁和橘子汁對皇家嘎拉蘋果PPO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達極顯著水平20。尤其是檸檬汁和橘子汁在嘎拉蘋果加工中的應用是天然的、安全無害,為利用酸度來調控天然果蔬制品的PPO活性以抑制酶促褐變提供了一定參考依據(jù)。 檸檬酸是使用最廣泛的的食用酸,對酚酶有降低pH值和螯合酚酶的Cu輔基的作用,但作為褐變抑制劑來說,單獨使用檸檬酸的效果不大,通常需要與抗

13、壞血酸或亞硫酸聯(lián)用。蘋果酸是蘋果汁中主要有機酸,在蘋果汁中對酚酶的抑制作用要比檸檬酸強得多。喬勇進等21研究表明pH對貯藏梨汁褐變影響較大,隨著pH降低,梨汁褐變度越大。抗壞血酸是比檸檬酸和蘋果酸更加有效的酚酶抑制劑,即使?jié)舛葮O大也無異味,對金屬無腐蝕作用,且作為一種維生素,其營養(yǎng)價值也是盡人皆知的。Vc不僅可降低環(huán)境pH值,它與異Vc鈉既能抑制PPO本身的催化作用,同時又能還PPO形成的產物醌為酚,并且還能消耗反應體系中的氧。在實際生產中較為理想的抑制劑是Vc,這是由于Vc 是水果中的成分,安全性高,因此在工業(yè)生產中可以廣泛地應用。4.3 二氧化硫及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及亞硫酸鹽對果蔬的酶促褐變

14、的抑制效果很好,而且持續(xù)時間長。它們既可以直接作用于酶本身,降低對單酚和二酚類的催化反應活性,又可與反應中生成的醌類物質結合形成無色物質。同時,亞硫酸還有漂白和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22。雖然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鹽對果蔬中的褐變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但是亞硫酸鹽用于食品中會對人的健康產生影響,已經(jīng)被限制使用,所以人們都致力于研究亞硫酸鹽的替代品。4.4 L-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L-Cys)是一種強效抑制劑,其抑制褐變的機制歸納起來為:一是醌類物質能與半胱氨酸形成無色的復合物,阻止了醌類物質聚合而不能形成的色素物質;二是半胱氨酸可通過與PPO活性位點的銅離子不可逆結合而抑制酶活性,或者替代PPO活性位點

15、的組氨酸殘基;三是半胱氨酸并非阻止PPO氧化酚類,而是阻止酚類的聚合23。但是L-Cys會產生令人不愉快的氣味,破壞產品風味,所以近年來致力于研究L-Cys與其他抑制劑聯(lián)合使用的效果。周向軍等人24以鄰苯二酚為底物,在413nm處測定黑美人馬鈴薯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發(fā)現(xiàn)L-Cys對PPO酶促褐變的抑制作用強于抗壞血酸。4.5 曲酸曲酸及其衍生物對酪氨酸酶(或稱多酚氧化酶PPO)有強烈抑制作用,20g/mL濃度的曲酸就可抑制不同來源的酪氨酸酶的70%80%的活力。另外曲酸具有抗氧化性,它的酚羥基可以被還原;它還可與Fe、Cu、Mn等金屬離子發(fā)生螯合反應。劉波25發(fā)現(xiàn)曲酸在蘋果汁褐變中的抑

16、制率可以達到70%80%。4.6 4-乙基間苯二酚(4-HR)4-己基間苯二酚(4-HR)是一種新型抗氧化劑,是酪氨酸酶的有效抑制劑,其化學穩(wěn)定性相當好,安全性高,對酚酶抑制力強,已被推薦用于防治果蔬產品的酶促褐變,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謝紹萍等報道,當4-HR添加量0.1%時,對香蕉漿液的護色有較好的效果26。4-己基間苯二酚也被證實能夠有效地抑制蘑菇、鮮切梨、馬鈴薯的酶促褐變。5 展望目前對影響酶促褐變的各因素對褐變抑制效果的研究相對較多,褐變機理也比較復雜,目前尚未完全弄清。關鍵問題集中在對PPO及其底物的研究以及農作物采后貯藏環(huán)境對酶促褐變的影響。酶促褐變與果實衰老有密切關系,而PPO合

17、成基因的表達可能與衰老有關。隨著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對PPO 的深入研究有望從分子水平上搞清酶促褐變的機理,為控制酶促褐變提供新方法。如選育出PPO酶活性相對較低的品種、改變控制PPO的基因而改變PPO的活性等都將是酶促褐變抑的方向之一.。此外,對褐變抑制劑等因素對果蔬等天熱或加工食品的味、質地、組織、異味等感官指標影響的研究也將會越來越多。參考文獻1 賀立紅, 賓金華. 高等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J.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1, 37(4): 340-3452 許傳俊, 李玲. 植物多酚氧化酶研究進展J. 生命科學研究, 2002, 6(1): 45553 謝春艷, 賓金華, 陳兆平. 多酚氧化酶

18、及其生理功能J. 生物學通報,1999, 34(6): 11-134 王曼玲, 胡中立, 周明全, 等. 植物多酚氧化酶的研究進展J. 植物學通報, 2005, 22(2): 215-2225 姜洪波, 童金華, 林啟訓, 等. 茶樹菇多酚氧化酶動力學特性研究J. 保鮮與加工, 2006, 6(5): 23-246 Shi C, Dai Y, Xu X. The purifica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from tobaccoJ.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2002, 24: 51-5527 Robinson SP,

19、 Dry IB. Broad bean polyphenol oxidase a 60 kiloalton protein susceptible to proteolytic cleavageJ. Plant Physiology, 1992, 99: 317-3238 Peter W T, Ian B D. Polyphenol oxidase in potatoJ. Plant Physiol, 1995 (109): 525-5319 戴亞, 施春華, 唐宏, 等. 煙草多酚氧化酶分離提純及性質研究J. 中國煙草學報, 2001, 7(4): 7-1210 黃建韶, 張洪, 田紅現(xiàn).

20、蘋果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質J. 食品與機械, 2001, 83: 21-2211 黃皓, 毛志方, 涂云飛, 等. 做青過程中重要品質關聯(lián)酶活性變化研究J. 茶葉, 2007, 33(4): 207-21012 胡彥營. 啤酒中的酚類物質及其與啤酒質量的關系J. 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 2006, 27(6): 17-2513 趙光遠, 王璋, 許時嬰. 混濁蘋果汁加工過程中的酶促褐變及其防止的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3, (10): 57-6114 趙光遠, 張陪旗. 混濁蘋果汁生產中的酶促褐變及其防止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 2006, 27(11): 602-60515 楊光宇, 牟德華. 果蔬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變機理及其控制研究進展J. 飲料工業(yè), 2009, 12(8): 4-516 黃俊麗, 張慜. 高溫蒸汽瞬時漂燙對黑牛肝菌酶活和品質影響的研究J.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 2010, 29(5): 653-65817 田金輝, 許時嬰, 王璋. 熱燙處理對黑莓果汁營養(yǎng)成分和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響J.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06, 3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