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合成路線和分析_第1頁
瑞舒伐他汀合成路線和分析_第2頁
瑞舒伐他汀合成路線和分析_第3頁
瑞舒伐他汀合成路線和分析_第4頁
瑞舒伐他汀合成路線和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 程 論 文現(xiàn)代藥物合成課程名稱 _ 毛梧宇姓名_學號_碩 124藥學藥物化學_院_專業(yè)_班201315_年 _月 _日瑞舒伐他汀結構式:通用名:Rosuvastatin calcium 瑞舒伐他汀鈣化學名:(+)-(3R,5S)-雙7-4-(4-氟苯基)-6-異丙基-2-(N-甲基-N-甲磺酰胺基)嘧啶-5-基-3,5-二羥基-6-(E)-庚烯酸半鈣鹽 商品名:可定 (Crestor)開發(fā)商:日本鹽野義制藥株式會社在上世紀80年代末研制開發(fā)、篩選,之后,英國AstraZeneca公司在除日本等東亞國家之外的世界范圍內再次開發(fā)得到的。上市時間:2003年2月,2006年中國上市上市國家與地區(qū)

2、:英國 美國 加拿大 中國等六十余個國家與地區(qū)適應癥:1、高脂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 2、用于無心臟病臨床表現(xiàn)但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以減少心肌梗塞、中風和進行冠狀動脈血管再造的風險。3. 也適用于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作為飲食控制和其它降脂措施(如LDL去除療法)的輔助治療,或在這些方法不適用時使用。作用機制:是一種選擇性HMG-CoA還原酶抑制劑。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是轉變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為甲戊酸鹽膽固醇的前體的限速酶。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降低膽固醇的靶向器官。瑞舒伐他汀增加了肝LDL細胞表面受體數(shù)目,促進LDL的吸收和分解代謝,抑制了VLDL的肝合

3、成,由此降低VLDL和LDL微粒的總數(shù)。對于純合子與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混合型血脂異?;颊摺⑷鹗娣ニ∧芙档涂偰懝檀?、LDL-C、ApoB、非HDL-C水平。瑞舒伐他汀也能降低TG、升高HDL-C水平。對于單純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瑞舒伐他汀有降低總膽固醇、LDL-C、VLDL-C、ApoB、非HDL-C、TG水平,并升高HDL-C水平。尚未確定瑞舒伐他汀對心血管發(fā)病率與死亡率的影響。制劑規(guī)格:片劑,每年10mg /20mg/40mg。用法與用量:口服,。本品常用起始劑量為5mg常用劑量范圍為1040mg,qd。起始劑量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患者個體的膽固醇水平、預

4、期的心血管危險性以及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潛在危險性。對于那些需要更強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患者可以考慮10mg一日一次作為起始劑量,該劑量能控制大多數(shù)患者的血脂水平。如有必要,可在治療4周后調整劑量至高一級的劑量水平。本品每日最大劑量為20mg。質量標準:可能是上市不久,沒有在2010版中國藥典找到瑞舒伐他汀(原料藥)的質量標準,也沒有國外的藥典標準。2009年全球銷售額:62億美元合成路線比較合成路徑一瑞舒伐他汀鈣(Rosuvastatin Calcium)最早是日本鹽野義公司1研發(fā)成功,后來鹽野義將該藥物技術轉讓給英國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緦@墓羌芴厣?

5、,3,4:1992年,基本專利中公開了該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專利為該產品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化合物專利。其制備方法的特點是將嘧啶母核得到多取代甲醛,另外,將手性側鏈合成為膦鹽,再由魏悌希(Witting)反應縮合得到瑞舒伐他汀骨架。其關鍵的合成步驟如下:母核與側鏈縮合的合成路徑二 在2002年10月,印度的Ranbaxy公司采用基本專利的模式5,將基本專利中的甲酯側鏈轉換成腈基,由此側鏈和母核縮合以后,脫保護、手性還原、再將腈基水解成鈉鹽,后轉為鈣鹽達到目標產物。其合成路線如下: 母核合成路徑三路徑三的逆合成分析瑞舒伐他汀的種逆合成分析如上圖:1的C-3位的手性中心必須具有R構型,它是一個查爾酮

6、降解衍生物,很容易可以用醛2和葉立的(R)的3進行Witting反應得到。瑞舒伐他汀的C-5立體中心可以通過羰基的非対映選擇性還原得到。5的対映性選擇性還原可以的到(R)-4,而4可以很容易的轉變?yōu)槿~立德3。根據(jù)以上逆合成分析,Natalia Andrushko等6人優(yōu)化了反應條件,對反應步驟進行了調節(jié),我將其中的最有方法、原料、條件經行整理得到如下的合成路徑:母核合成路徑四7:(1)應用Biginelli反應,用硫脲代替甲基異硫脲硫酸鹽,質子酸存在下,3組分一鍋法縮合成嘧啶化合物V,甲基化得到化合物,產率提高了近一倍。 (2) 化合物1經DDQ和m-CPBA氧化后,直接用N-甲基甲烷磺酰氯S

7、N2取代,所得產物V用正庚烷直接重結晶提純,縮短了反應步驟,產率由57. 6%提高到了76. 3%。(3)化合物V還原時,NaBH4對酯基還原能力不夠,LiAIH4又同時把砜還原為亞砜和硫醚,故DIBAL - H為較合適的還原劑;還原時用冰鹽浴代替- 74反應即可;化合物VI用新制的MnO2氧化為醛,用甲苯-乙酸乙酯重結晶,得到嘧啶醛;7步反應的總收率為32. 5%。瑞舒伐他汀側鏈的合成側鏈路徑一8,9,10,11,122000年2月,英國的阿斯利康公司著手研究該項目后。首先提出母核做成膦鹽,將叔丁酯側鏈做成醛,由此完成魏悌希(Wittig)反應縮合得到瑞舒伐他汀骨架,再脫保護,堿水解并轉鈣鹽

8、得到目標產物。其關鍵的合成步驟如下:其中,叔丁酯側鏈醛早在1988年,就有專利采用(R)-4-溴-3-羥基丁酸乙酯通過縮合得到含手性羥基的二羰基酯。再用硼氫化鈉和硼烷進行手性還原,然后上丙酮叉保護,再將鹵素基團(氯或溴)乙?;賹⒁阴;獾玫絺孺湸?,最后由DMSO經草酰氯氧化得到叔丁酯側鏈醛,其關鍵的合成步驟如下:側鏈合成路徑二從逆合成分析可以得出,側鏈A可以從B化學選擇性和非対映選擇性還原得到,羥基保護的葉立德6可以作為B的合成模塊。6只需與醛進行Witting反應在進行脫保護即可。側鏈合成路徑二的逆合成分析如下Vasyl Andrushko等13人對該逆合成路徑進行了分析,通過反應反應

9、條件與試劑的篩選與優(yōu)化得出了如下的合成路徑,包括(5)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增長兩個碳得到3,及后來對映性氫化還原得到4,最后進行羥基保護和(MeO)2CH-的轉化即可得到6。合成路徑為5堿水解之后在用Im2CO活化,與格式試劑反應的到3,在進行羰基不對稱還原得到4,之后再保護羥基,氧化,成酸酐,與葉立德反應得到6,總產率為23.1%左右。路線分析評價:母核在路線一中方法,合成膦基物側鏈(化合物I)的反應的缺點如下。首先,合成路線長,反應周期長,合成收率低,其中間體基本是油狀物,難以純化;其次,其膦基物側鏈(化合物I)的以起始原料是3-TBS氧代戊二酸酐,且用到手性扁桃酸芐酯和氫氧化鈀-碳等

10、價格昂貴的原料;再者,側鏈和母核的縮合收率也不是很高,因此,成本非常高,生產的實施價值不高。國內外廠家沒有采用該方法規(guī)模化生產。在路徑二中方法,它實際上是方法一的變種,雖然在側鏈上有所改善,但是母核和側鏈縮合后,最后將腈基水解成鈉鹽,反應條件苛刻,導致產品質量無法保證。雜質無法有效控制,是該方法的致命弱點。路徑三是我找到的最近一篇關于瑞舒伐他汀全合成的文章,該法合成的步驟較短,原料簡單易得,除一步以外,每一步產率比較高,特別是第四步用配體及鈀催化,對碘化物進行甲?;?,幾乎達到了定量的收率99%,這是以前所沒有報道過的。所有中間體均為固體,只有兩步需要進行色譜柱純化。不過其致命的缺點在于6的合成

11、的產率過低,只有33%,致使整個路線的合成產率很低。 合成路徑四,它是的關鍵中間體6的合成工藝改進,總體來說很不錯。反應所需的試劑便宜易得;反應副產物少;后處理方便,重結晶可得產物,所有步驟均無需柱分離;環(huán)境友好,合成中間體總的收率達到了32.5%。側鏈分析在路線一中方法,側鏈的方法已經得到了改良,中間體也出現(xiàn)了幾步固體化合物。但是,該方法采用(R)-4-溴-3-羥基丁酸乙酯作為起始原料,該原料不易制備,且起始成本較高,另外,碳鏈延長的縮合反應采用-鋰代-乙酸叔丁酯作為原料,該原料采用深度冷凍,在設備上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制備價格較高;另外,鹵素溴轉化成乙酰氧基團時,收率非常低;更重要的是,在母

12、核配體的選擇上,他們采用了二苯基乙氧膦,由于該配體的母核活性低,導致Witting縮合反應收率降低,最終生產成本比較高。合成路徑二中多數(shù)步驟的產率都很高,其中也運用了不對稱合成方法,得到了很高的產率及ee值,總體說來操作簡單,原料及試劑易得,不用手性拆分及過柱。比路徑一擁有多個優(yōu)點,關鍵是成本較低,產率高路徑選擇:經過分析與評價我推薦母核的合成路徑選擇路徑四,側鏈的合成選擇路徑二,這樣可以將它們的優(yōu)點都集中起來,適合工業(yè)規(guī)模的生產,在成本較低的情況下,產率也比較高。參考文獻:1Shionog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Osaka, Japan JP 5178841

13、B,May 19922Shionogi Seiyaku KabushikiKaisha, Osaka, Japan EP05214713榮國斌譯,朱士正校,有機人名反應及機理,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3, 4384Blackburn, L., Kanno, H., Taylor, R.J K, 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1155Murphy, P. J. ; Brennan. J. Chem. Sco. Rev., 1988, 17, 1-306KUMAR YATENDRA (IN); MEERAN HASHIM NIZAR POOVANATHI(IN)W020040528677Natalia Andrushko, Vasyl Andrushko, Gerd König, Anke Spannenberg, and Armin Börner. Eur. J. Org. Chem. 2008, 8478538邵 飛,孫笑賓,魏啟華. 精細化工, 2006年2月, Vol. 23,No. 29KOIKE HARUO,EP115501510TAYLOR NIGELP, US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