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指標計算方法_第1頁
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指標計算方法_第2頁
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指標計算方法_第3頁
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指標計算方法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附錄 A(規(guī)范性附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指標計算方法A.1 水源涵養(yǎng)量計算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攔截滯蓄降水,增強土壤下滲、蓄積, 涵養(yǎng)土壤水分、調(diào)節(jié)地表徑流和補充地下水所增加的水資源總量。通過水量平衡方程計算:?=?()-3?=1?×?- ?- ? ×10式中:? 水源涵養(yǎng)量(m3/a);? 產(chǎn)流降雨量( mm/a);?Ri 地表徑流量(mm/a);ETi 蒸散發(fā)量( mm/a);Ai i 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面積(m2);i 第 i 類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n 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總數(shù)。A.2土壤保持量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計算。?= ?×?×?×?×(

2、 1 - ?)?式中:? 土壤保持量,單位為t/a;?R 降雨侵蝕力因子;K 土壤可蝕性因子;L 坡長因子(無量綱) ;S 坡度因子(無量綱) ;C 植被覆蓋因子(無量綱);降雨侵蝕力因子 R、土壤可蝕性因子 K 、坡長坡度因子 L 、S 及植被覆蓋因子 C 的計算方法如下。降雨侵蝕力因子(R)是降雨引發(fā)土壤侵蝕的潛在能力,計算公式如下。?=24?=1半月 ?1?1.7265?半月 ?=?=1 ?=0(?,?,?)4式中:?MJ mm hm-2h-1 -1);a 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蝕力(? 第 k 個半月的降雨侵蝕力(MJ mm hm -2h-1 a-1);半月 ?k 一年的 24 個半月,即

3、k 1,2,24;i 所用降雨資料的年份,即i 1,2,n;j 第 i 年第 k 個半月侵蝕性降雨日的天數(shù),即j 1,2,m;Pi,j,k 第 i 年第 k 個半月第 j 個侵蝕性日降雨量(mm );為參數(shù),暖季 0.3937,冷季 0.3101??梢愿鶕?jù)全國范圍內(nèi)氣象站點多年的逐日降雨量資料,通過插值獲得。土壤可蝕性因子(K )反映了土壤顆粒被水力分離和搬運的難易程度,是評價土壤對侵蝕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標,主要與土壤質(zhì)地、有機質(zhì)含量、土體結(jié)構(gòu)、滲透性等土壤理化性質(zhì)有關(guān)。采用如下公式進行計算。K EPIC 0.2ssilt0.30.3exp - 0.0256m (1- m /100) msilt

4、 / (mc msilt )10.25orgC / orgC exp(3.722.95orgC )10.7(1 ms /100) /(1ms /100)exp 5.51 22.9(1 ms /100)K-0.01383 0.51575 K EPIC0.1317式中:2-2-1-1K 土壤可蝕性因子(t hm h hmMJmm );msilt 粉粒( 0.0020.05 mm )百分含量(%);ms 砂粒( 0.052 mm )百分含量(%);orgC 有機碳的百分含量(%)。坡長和坡度因子 ( L 、S)反映了坡長、 坡度等對土壤侵蝕的影響,按照如下公式計算。?L = (22.13)?m =

5、? (1 + ?)0.8+ 0.56= (sin ?0.089 )/ 3.0 ×(sin ?)10.8 sin0.035.1416.8 sin0.55.1410.20S0.9610.2028.8121.91sin9.598828.81式中:L 坡長因子;S 坡度因子;m 坡長指數(shù);坡度( °);5 坡長( m)。植被覆蓋因子(C)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土壤侵蝕的影響,是控制土壤侵蝕的積極因素。水田、濕地、城鎮(zhèn)和荒漠分別賦值為 0,0, 0.01 和 0.7,其余各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按不同植被覆蓋度進行賦值(表 A.1 )。旱地的植被覆蓋因子按照以下公式計算:C = 0.221 -0.5

6、95logc式中, C為旱地的植被覆蓋因子,c為小數(shù)形式的植被覆蓋度。表 A.1不同植被覆蓋的 C值植被覆蓋度( % )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101030305050707090>90森林0.100.080.060.020.0040.001灌叢0.400.220.140.0850.0400.011草地0.450.240.150.090.0430.011喬木園地0.420.230.140.0890.0420.011灌木園地0.400.220.140.0870.0420.011A.3防風固沙量采用修正風蝕方程RWEQ 進行評價。防風固沙量:SR=SL潛-SL潛在風蝕量:S潛 = 2 z QMA

7、X潛 e z/ s潛 2LS潛2QMAX 潛 =109.8 WFEFSCFK '0.3711S潛 =150.71 WFEFSCFK '實際風蝕量:SL2 2z QMAX e (z/ s)2SS 150.71 (WFEFSCFK' C)0.3711Qmax109.8 WFEFSCFK ' C式中, SR為固沙量( t km -2 a-1);SL 潛為潛在風力侵蝕量( t km-2 a-1);SL 為實際風力侵蝕量(t km-2 a-1);QMAX 為最大轉(zhuǎn)移量( kg/m);Z 為最大風蝕出現(xiàn)距離 ( m);WF 為氣候因子(kg/m);K;為地表糙度因子; EF

8、 為土壤可蝕因子; SCF 為土壤結(jié)皮因子; C 為植被覆蓋因子。氣象因子 WF 計算方法如下:WFWfSWSDg式中:6WF 氣候因子,單位為 kg/m, 12 個月 WF 總和得到多年年均WF ;Wf 各月多年平均風力因子,為空氣密度, g 為重力加速度;SW 各月多年平均土壤濕度因子,無量綱;SD 雪蓋因子,無量綱。土壤可蝕性因子 EF 的計算方法如下:29.09 0.31sa0.17 si 0.33 sa / cl 2.59OM 0.95Caco3EF100式中: sa 為土壤粗砂含量(0.2 mm 2 mm)( %);si 土壤粉砂含量(%);cl 土壤粘粒含量(%);OM 土壤有機

9、質(zhì)含量(%);Caco3 碳酸鈣含量(%),可不予考慮。土壤結(jié)皮因子SCF 的計算方法如下:SCF10 . 0066 cl20. 021OM 21式中:cl 土壤粘粒含量;OM 有機質(zhì)含量。植被覆蓋因子C 的計算方法如下:Cea i ( SC)式中:SC 植被覆蓋度;i 不同植被類型的系數(shù)。a地表粗糙度因子K的計算方法如下:K '(1 .86 K r2 .41 K r0 .9340 .127 Crr)e2K r0.2HL式中:Kr 土壟糙度,以 Smith-Carson 方程加以計算,單位cm;Crr 隨機糙度因子,取 0,單位 cm;L 地勢起伏參數(shù);H距離 L 范圍內(nèi)的海拔高程差。A.4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數(shù)7首先選擇指示物種,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以縣為單元確定每個指示物種的分布區(qū)。使用 Marxan 選址運算模型,按約束條件進行迭代計算得到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區(qū)域。評估單元為評估區(qū)內(nèi)的各縣級行政單位,物種選擇全國境內(nèi)有記錄分布的國家一級物種、二級物種和其他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物種,參照中國動物志和植物志統(tǒng)計這些物種在每個評估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