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101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分班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北京市第101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分班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北京市第101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分班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北京市第101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分班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北京市第101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分班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市第101中學2018-2019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分班考試試題 (含解析)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是自行車零部件的照片,這些零部件中主要為了減小摩擦的是()【詳解】A軸承內滾珠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A符合題意;B.輪胎上印有花紋,它是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來增大摩擦的,B不符合題意;C.剎車皮采用橡膠材料.它是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來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題意;D.腳蹬表面凸凹不平,它是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來增大摩擦的,D不符合題意.2.圖所示家用電器中,利用電流熱效應工作是()【解析】【詳解】A.抽油煙機工作時,主要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不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來工作的,A錯誤;B.電

2、熱水壺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內能,利用了電流的熱效應,B正確;C.電視機工作時主要轉化為聲能、光能以及少部分內能,不是利用了電流的熱效應,C錯誤;D.電風扇工作時主要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不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來工作的,D錯誤.3.圖所示的事例中,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是()【答案】C【解析】【詳解】A鋸木頭鋸條發(fā)熱是摩擦生熱,是利用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A錯誤;B.劃火柴點火,屬于擦燃,是摩擦生熱,是利用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B錯誤;C.燒水時水溫升高,是水從火吸熱,是通過熱傳遞改變了物體的內能,C正確;D.鐵絲來回彎折溫度升高,是利用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D錯誤.4.下列有關力做功的說法中

3、正確的是()A.把水桶從地面上提起來的過程中,提水桶的力沒有做功B.舉重運動員把杠車舉在空中停3秒,運動員對杠鈴支持力做功C.蘋果在下落過程中,蘋果受到的重力做功D.推車在水平方向運動,車受到重力做功【答案】C【解析】【詳解】A把水桶從地面上提起來,水桶在力的作用下升高了一段距離,提水桶的力對水桶做了功, A 錯誤;B.舉重運動員把杠鈴舉在空中停三秒,運動員對杠鈴施加了支持力,但杠鈴沒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故沒有做功, B 錯誤;C.蘋果在下落過程中,蘋果受到的重力,且在重力方向上通過了距離,所以重力做了功,C正確;D.推車在水平方向運動,車受到的重力是豎直方向,在豎直方向上沒有發(fā)生距離,所

4、以重力不做功, D 錯誤5. 關于運動和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漂浮”在空間站的宇航員,慣性消失了B. 拋出的實心球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實心球具有慣性C. 人推木箱沒有推動,是因為人對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對木箱的摩擦力D. 排球運動員用力擊球時,手對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對手的作用力【答案】 B【解析】【詳解】A因為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所以“漂浮”在空間站的宇航員,慣性仍然存在, A 錯誤;B.拋出的實心球在空中運動是由于實心球具有慣性,還要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B正確;C.人推木箱沒有推動,處于靜止狀態(tài),說明人對木箱的推力等于地面對

5、木箱的摩擦力,C錯誤;D.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擊打排球時,手對排球的作用力與排球對手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 D 錯誤6. 某同學家中的照明電路上, 有兩盞正在使用的白熾燈甲和乙, 若乙燈比甲燈亮, 則( )A. 乙燈中的電流一定比甲燈中的電流大B. 乙燈的電阻一定比甲燈的大C. 乙燈兩端的電壓一定比甲燈兩端的大D. 乙燈消耗的電能一定比甲燈的多【答案】 A【詳解】ABC燈的亮度由燈的實際功率決定,乙燈比甲燈亮,故乙的實際功率大于甲的實一U2際功率,在家庭電路中兩燈泡并聯(lián),因此燈兩端的電壓U相等,由P 一可得,較亮燈R泡的電阻較小,即乙燈的電阻比甲燈的小,根據(jù) I U可知

6、乙燈中的電流一定比甲燈中的R電流大,A正確BC錯誤;D.乙燈比甲燈亮,可知乙的實際功率大于甲的實際功率,由 W Pt可得,但是由于時間不確定,則兩者消耗的電能大小不確定,D錯誤.7.用水平力Fi拉著物體M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 Vi勻速運動一段距離 Si,所用時間為ti , Fi做功為Wi,功率為Pi;若改用水平力 F2拉著物體M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以速度 V2勻速運動一段距離S2 ,所用時間為t2,F2做功為W2 ,功率為P2 ,已知:WiW2, PP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 Fi F2B. S SiC. ti t2D. Vi V2【答案】D【解析】【詳解】A物體M在水平地面上運動時,由于對水平

7、地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兩次物體 M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變, 又因為物體 M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 根據(jù) 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水平拉力F和滑動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i F2 f ,A錯誤;B.由W Fs得,物體M運動的距離因為皿 W2, Fi F2,所以si電,B錯誤;CD.由W Fs l一 一 Fv得,物體M的運動速度PS-t ,因為 SiS2, ViV2 ;,所Vv F'因為PP2, FiF2 ,所以ViV2,物體M的運動時間以ti t2, C錯誤D正確.8 .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加強,酒駕的危害也越發(fā)引起人們的重視.小林處于好奇設計了一種酒精氣體濃度測試

8、電路.選項四個圖中的Ro為定值電阻,R為酒精氣敏元件,其阻值隨被測氣體中酒精氣體濃度的變化規(guī)律題圖所示.小林希望隨著氣體中酒精氣體濃度的增大,電表的示數(shù)也增大.若電源兩端的電壓不變,則閉合開關S后,圖甲能夠實現(xiàn)上述功能的電路【解析】【詳解】由圖象知,酒精氣敏元件R,它在電路中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可變電阻,其阻值隨被 測的酒精氣體濃度的增大而增大.A. R與R0并聯(lián),電壓表測電源電壓,所以R的阻值變化不會引起電源電壓的變化,即電壓 表示數(shù)不變,A錯誤;B. R與Ro串聯(lián),電壓表測 R兩端電壓,由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原理可知,R阻值增大時,它分得的電壓增大,即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B正確;C. R與R0并聯(lián),電流

9、表測R支路的電流,由并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知 R兩端電壓不變,由I UR知,R變大時,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C錯誤;U -D. R與飛串聯(lián),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R變大時,總電阻變大,電源電壓不變,由I 知,R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故 D錯誤.9 .額定電壓相同的甲、乙兩燈,串聯(lián)在電路中,甲燈比乙燈亮,則()A.甲燈中的電流比乙燈中的電流小B.甲燈的電阻比乙燈的大C.甲燈兩端的電壓比乙燈兩端的電壓小D.甲燈的額定功率比乙燈的大【答案】B【解析】【詳解】A兩燈泡串聯(lián),通過兩燈泡的電流相等,A錯誤;B.燈泡的亮暗取決于實際功率的大小,且甲燈比乙燈亮,甲燈泡的實際功率比乙大,根據(jù)P I2R可知,甲燈泡的電阻比乙大, B

10、正確;C.已知甲燈泡的電阻比乙大,由 I R的變形式U IR可知,甲燈兩端的電壓比乙燈大,C錯誤;U2D.兩燈泡的額定電壓相等,根據(jù) P 可知,甲燈泡的額定功率比乙小,D錯誤.R10.圖中所示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保持不變.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由b端向a端滑動一段距離,電壓表 V V2示數(shù)的變化量分別為U1、 U2,電流表示數(shù)的變化量為I (本題變化量是指后來電表的示數(shù)減去原來的示數(shù)).不考慮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卜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 U10,U20,I0B. U10,U20,I0C. U1 0, U2 0, I 0D. Ui 0, U2 0, I 0【答案】D【解析】【詳解

11、】BC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P由b端向a端滑動一段距離,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變小, 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小,由I U可知,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即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大,所以I 0,RBC車昔誤;AD.由U IR,總電流變大,則燈泡和R兩端電壓變大,所以Ui 0, R兩端電壓U變大, U2 U Ui變小(電源電壓 U不變),即 U2 0, A錯誤D正確. 二、多選題11.籃球比賽開場時,裁判員豎直向上拋出籃球,對籃球離開手后向上運動到一定高度又向 下落的過程,不計一切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籃球在上升過程中,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加B.籃球在上升過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豎直向下C.籃球在下落過程中,籃球所受重力做

12、功越來越快D.籃球在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是因為籃球具有慣性【答案】ABC【解析】【詳解】A.籃球在上升過程中,速度減小,高度增加,所以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加,A正確;B.籃球在上升過程中,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空氣阻力,所以受到的合力方向 豎直向下,B正確;C.籃球在下落過程中,籃球受到重力作用,速度越來越快,重力不變,相同時間通過的距 離越來越大,所以重力做功越來越快,C正確;D.籃球在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是因為重力的作用,而不是因為籃球具有慣性,D錯誤. 1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B.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C.質量相等的燃料

13、完全燃燒,放出熱量越多的其熱值越大D.水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熱量,沙石比熱容較小,其升高的溫度比水多【答案】ABC【解析】【詳解】A 一切組成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A正確;B.分子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引力與斥力,B正確;C.由Q mq可知:質量相同的燃料完全燃燒,熱彳1越大的,放出的熱量越多,C正確;D.物體吸收熱量所升高的溫度與物質質量、比熱容有關,由于不知兩物體質量間的關系,不能根據(jù)吸收相等熱量與升高的溫度判斷比熱容大小,D錯誤.13.物塊A靜止在粗糙程度均勻的水平桌面上,如圖心A物塊 A,平拉力F作) 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小麗從,。開始,每隔2!物塊A的位置表

14、示物塊A|Til dA 02s內物塊所受摩擦力為 6N fl10s內物塊所受摩擦:Ml、.C 1014s內物塊的平均諫度為11cm.d6s時物塊醞受摩棒? 6NL/.IUIFS I J , 1刃發(fā)HJ I /CH Z>C C C I I CM BH/TUS HJ , "ZVUIN13 ,作用,(用6N6NHem【答案】BD【解析】【詳解】A.從丙圖可知物塊 06s處于靜止狀態(tài),即受到的拉力和靜摩擦力平衡,所以02s內,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為 3N, A錯誤;BD.從丙圖可知6s以后物塊開始運動,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12s以后,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受到的拉力和滑動摩擦力平衡,

15、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體間的壓力大小有關,由于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物體間的壓力都不變,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故870s內和16s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都為6N, BD正確;x 22C. 1074s內物塊的位移為 22cm,故平均速度為 v x cm/s 5.5cm/s, C錯誤. t 414 .如圖所示,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的輕質彈簧上,在A點物體開始與彈簧接觸,到C點時速度為零,然后彈回,不計一切阻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從A下降到C的過程中,速率不斷變小B.物體從A下降到C,重力勢能一直減小,彈性勢能一直增加C.物體從C上升到A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與彈性勢能

16、之和先減小后增加D.物體在C點時,所受合力為零【答案】BC【解析】【詳解】A.剛開始接觸彈簧時,彈力從零逐漸增加,此時重力大于彈簧的彈力,合力向下,物體仍向下加速運動,當彈簧的彈力和重力相等時,合力為零,速度最大,之后彈簧的彈力開始大于重力,合力向上,物體做減速運動,故從 A到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A錯誤;B.從A下降到C,物體的重力一直做正功,重力勢能一直減小,一直克服彈力做功,所以彈性勢能一直增加,B正確;C.物體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即勢能(重力勢能與彈性勢能之和)+動能恒定不變,從C到A過程中,速度先增大,后減?。◤腁到C過程速度先增大后減?。?,即動能先增大后減小,所以勢能先

17、減小后增大,C正確;D.在C點速度為零,彈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D錯誤.三、作圖、填空、實驗題15 .如圖所示,水平向右的入射光線經過兩次平面鏡放射后,水平向左射出,請在圖中的虛框內大致畫出兩個平面鏡的位置,并補齊光路圖.出射光f【解析】【詳解】該光路圖和潛望鏡的相似,兩平面鏡與框組成的三角形恰好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光16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的彈簧彈力F與彈簧的形變量x成正比制作而成的,如圖所示,手拉住外殼上面的套環(huán), 使其豎直并且靜止不動,此時示數(shù)正好為零, 當在下面掛鉤上掛上一重物A,仍保持靜止,此時示數(shù)為4N;若外殼的質量為 0.1kg ,使彈簧測力計倒置,即手拉掛鉤,外殼上的套環(huán)上掛重物

18、A,保持靜止不動,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應為 N,g=10N/kg ,不計一切阻力.【答案】5N【詳解】將彈簧測力計倒過來使用時,測力計外殼的重力和懸掛重物的重力都由彈簧來承擔,故示數(shù)為F 4 0.1 10 N 5N ;17 .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實驗中,電路圖如圖所示.電源兩端的電壓為6V,并且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范圍為0-20 Q ,電阻箱的范圍為 0- 999a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為了保護電路,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調到 (選填 “左”或“右”端.(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實驗中,電阻兩端的電壓始終保持4V.該實驗中電阻箱的作用為,當電阻箱的阻值從 20a變?yōu)?

19、0Q,電壓表的示數(shù) (選填“變大” “不變”或“變小”),為了完成實驗,接著應該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選填“左”或“右”) 調節(jié),直到,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某 同學得到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其中一定出錯的為第 組.實驗次數(shù)123456電阻R/Q51020304050電流I/A0.80.40.20.130.100.08在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閉合開關后,電流表、電壓表都有示數(shù),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都不變且較大,原因可能是 ;若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無示數(shù),電壓表有示數(shù)且接近電源電壓,則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是 ,【答案】(1). 右(2). 改變接入電路中的定值電阻值 (3).

20、 變小(4). 左.電壓表的示數(shù)與原來相同(6).4 (7).滑動變阻器被短路(8).電阻箱斷【解析】【詳解】 (1)1 :為了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應在最大阻值處,即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到最右端;(2)2 :探究電流與電阻的實驗中,需要控制電壓恒定,即變阻箱兩端的電壓一定,然后改變電阻箱的阻值, 從而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所以電阻箱的作用是改變接入電路中的定值電阻值且方便的讀出改變電阻后電阻的大??;345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規(guī)律,電阻和電壓是成正比的,電阻箱電阻減小,所占比例減小,電阻箱兩端的電壓減小, 為了保證兩者的比例相同, 所以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應減小, 即向左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直到電壓表的示

21、數(shù)與原來相同,即為4V;6: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電阻和電流的乘積為4V,而第4組為0.39V, 一定錯誤,當時調節(jié)電壓表沒有調節(jié)到 4V(3)7 : 移動滑片, 電壓表和電流表示數(shù)都不變, 說明滑動變阻器都接上面或都接下面兩個接線柱;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都不變且較大,說明:滑動變阻器被短路;8 :若發(fā)現(xiàn)閉合開關后,電壓表有示數(shù),電流表無示數(shù),說明在電壓表兩接線柱之間的電路是斷路,即電阻箱斷路;四、論述、計算題18. 仔細閱讀以下補充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補充材料:伽利略為意大利著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 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因此他被

22、譽為“近代力學之父”、 “現(xiàn)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對 17 世紀的自然科學和世界觀的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因此物理學界認為:伽利略、牛頓開始的實驗科學,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又稱為伽利略落體實驗)被評為“最美物理實驗”之一對自由落體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 他提出: 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影響了其后兩千多年的人直到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伽利略在 1636 年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寫道:如果依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假設有兩塊石頭,大的重量為 8,小的為

23、 4,則大的下落速度為8,小的下落速度為4,當兩塊石頭被綁在一起的時候,下落快的會因為慢的而被拖慢 所以整個體系和下落速度在 4-8 之間 但是, 兩塊綁在一起的石頭的整體重量為12,下落速度也就應該大于 8,這就陷入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境界,伽利略由此推斷物體下落的速度應該不是由其重量決定的.1589年的一天,比薩大學青年數(shù)學講師,年方25歲的伽利略,同他的辯論對手及許多人一道來到比薩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頂,將一個重100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兩個鐵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齊落到地上.伽利略用事實證明, 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墜落它們將同時著地,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

24、的錯誤論斷.“比薩斜塔試驗”作為自然科學實例,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伽利略對該實驗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 這就是抽象思維、數(shù)學推導和科 學試驗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后來的科學研究具有重大的啟蒙作用,至今仍不失為重要的科學方法之一.伽利略首先利用假設反證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先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最后得到錯誤的結論(或者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從而證明了假設不成立!假設反證法在研究物理規(guī)律時經常用到, 請利用假設反證法(其他方法不得 分),完成以下問題.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小車A,小車的左端通過細線

25、繞過定滑輪,細線的另一端連接一重力為 6N的重物B,靜止釋放小車,不計滑輪的質量以及滑輪和軸的摩擦,已 知繩對B的拉力與對A的拉力大小相等,請利用假設反證法證明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細線對小車A的拉力不是6NI.【答案】見解析【解析】【詳解】假設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細線對小車A的拉力大小為6N,已知細線對B的拉力與對A的拉力大小相等,則細線對B的拉力大小也為6N,又B受力分析,受到豎直向上大小為6N的拉力,和豎直向下大小為6N的重力,二力平衡,所以小車 B不會從靜止開始運動,將一直保持靜止,與實際矛盾,故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細線對小車A的拉力不是6N.19 .仔細閱讀以下補充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補充

26、材料: 伽利略為意大利著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 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因此他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 “現(xiàn)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對 17 世紀的自然科學和世界觀的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因此物理學界認為:伽利略、牛頓開始的實驗科學,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又稱為伽利略落體實驗)被評為“最美物理實驗”之一對自由落體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 他提出: 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影響了其后兩千多年的人直到物

27、理學家伽利略在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伽利略在 1636 年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寫道:如果依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假設有兩塊石頭,大的重量為8,小的為 4,則大的下落速度為8,小的下落速度為4,當兩塊石頭被綁在一起的時候,下落快的 會因為慢的而被拖慢 所以整個體系和下落速度在 4-8 之間 但是, 兩塊綁在一起的石頭的整體重量為12 , 下落速度也就應該大于 8 , 這就陷入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境界, 伽利略由此推斷物體下落的速度應該不是由其重量決定的1589 年 一天,比薩大學青年數(shù)學講師,年方 25 歲的伽利略,同他的辯論對手及許多人一 道來到比薩斜塔 伽利略登上塔頂, 將一個重 100 磅和一個重一磅

28、的鐵球同時拋下 在眾目睽睽之下, 兩個鐵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齊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事實證明, 輕重不同的物體, 從同一高度墜落它們將同時著地, 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論斷 “比薩斜塔試驗”作為自然科學實例,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伽利略對該實驗的研究, 開創(chuàng)了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 這就是抽象思維、 數(shù)學推導和科 學試驗相結合的方法, 這種方法對于后來的科學研究具有重大的啟蒙作用,要的科學方法之一伽利略首先利用假設反證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先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最后得到錯誤的結論(或者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了假設不成立! 假

29、設反證法在研究物理規(guī)律時經常用到, 請利用假設反證法分) ,完成以下問題如圖所示,光滑的M面上,放置車A,小車的左端M田線放小車,不計滑輪的及iA 的拉力大小相等, 請利用假設反證法證明小車在運動過程中,塔試驗”作為自然科學實例,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伽利略對該實驗的研究,作用,至今仍不失為重德的觀點是正確的,的結論)(其他方法不得出線繞過定滑輪,細線的另端連接一重力為知繩對 B 的拉力與對以及滑輪和軸的摩擦,已4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細線對小車A的拉力不是6N.【答案】見解析【解析】【詳解】假設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細線對小車A的拉力大小為6N,已知細線對B的拉力與對A的拉力

30、大小相等,則細線對B的拉力大小也為6N,又B受力分析,受到豎直向上大小為6N的拉力,和豎直向下大小為6N的重力,二力平衡,所以小車B不會從靜止開始運動,將一直保持靜止,與實際矛盾,故小車在運動過程中,細線對小車A的拉力不是6NI.20 .仔細閱讀以下補充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補充材料:伽利略為意大利著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因此他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xiàn)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對17世紀的自然科學和世界觀的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因此物理學界認為:伽利略、牛頓開始的實驗科學,標志著近

31、代自然科學的開始.“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又稱為伽利略落體實驗)被評為“最美物理實驗”之一.對自由落體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他提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影響了其后兩千多年的人.直到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伽利略在1636年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寫道:如果依照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假設有兩塊石頭,大的重量為8,小的為4,則大的下落速度為 8,小的下落速度為 4,當兩塊石頭被綁在一起的時候,下落快的會因為慢的而被拖慢.所以整個體系和下落速度在 4-8之間.但是,兩塊綁在一起的石頭的整體重量為12,下落速

32、度也就應該大于 8,這就陷入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境界,伽利略由此推斷物體下落的速度應該不是由其重量決定的.1589年的一天,比薩大學青年數(shù)學講師,年方25歲的伽利略,同他的辯論對手及許多人一道來到比薩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頂,將一個重100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兩個鐵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齊落到地上.伽利略用事實證明, 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墜落它們將同時著地, 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論斷. “比薩斜 塔試驗”作為自然科學實例,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伽利略對該實驗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就是抽象思維、數(shù)學推導和科學試驗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后來的科學研究具有重大的啟蒙作用,至今仍不失為重要的科學方法之一.伽利略首先利用假設反證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先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最后得到錯誤的結論(或者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從而證明了假設不成立!假設反證法在研究物理規(guī)律時經常用到,請利用假設反證法(其他方法不得分),完成以下問題.如圖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小車A,小車的左端通過細線繞過定滑輪,細線的另一端連接一重力為 6N的重物B,靜止釋放小車,不計滑輪的質量以及滑輪和軸的摩擦,已 知繩對B的拉力與對A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