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習技術總結_第1頁
測量實習技術總結_第2頁
測量實習技術總結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量實習技術總結報告組號:第 1 組 姓名: xxx 學號: xxxxxxx、, 、-前言經過一學期的測量學的學習, 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測量的相關理論知識, 雖然安排在課程里的測量實驗讓我們能夠將理論付諸實踐, 但畢竟紙上得來終覺 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庭院里畢竟是練就不出千里馬的。因此,學校為我們安排 了臨安浙江農林大學和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qū)兩個場地的測量任務, 任務包括等高 線測繪(臨安)和平面圖測繪(同濟) ,其中在同濟的測量任務還有圖根水準測 量、圖根導線測量以和放樣。 這些看起來熟悉又陌生的任務讓我們充分發(fā)揮聰明 才智將測量學掌握并運用得更加熟練, 提高了我們的實際動手能力, 也必將

2、直接 促進我們的專業(yè)課學習以和今后的工程實踐和工作。任務概述一、浙江農林大學(臨安)在浙江農林大學, 我們分配到了圖書館西側的測區(qū), 整體呈現(xiàn)出一片南北較 長、東西較短的小山丘,北側和東側環(huán)大路,南側和東側環(huán)小路,還有一條山路 穿過整個山坡。 坐標已知的控制點就布置在這些路上, 通過利用這些坐標已知點 使用全站儀建立坐標系, 從而測定山上的每個點的三維坐標, 再將數(shù)據(jù)導入老師 帶的筆記本中,在測繪學院以 cad 為基礎開發(fā)的新型 cad 中導入數(shù)據(jù),自動生成 點圖和三角網(wǎng),從而形成等高線。最后按照 1:500 的比例尺將圖紙打印出來,圖 紙大小為50cm x 50cm。二、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qū)

3、)回到學校算是有四個任務要做。首先是水準測量, 我們從已知水準點 209 出發(fā),在指定測區(qū)附近選取了一段 大于 1.1 千米的閉合水準路線,設置 21 個導線點,用雙面尺法沿水準線進行水 準測量。然后是圖根導線測量, 我們圍繞我們的測區(qū) (南樓附近) 布置了一條閉合導 線,天前半天進行了踏勘選點。 測量時使用全站儀代替經緯儀進行角度測量, 用 光電測距來測量導線點之間的距離,并記錄在已經設定的表格中。接下來是指定區(qū)域的平面圖繪制。 根據(jù)已知控制點將全站儀進行定向和建立 坐標,測定校園分配測區(qū)的地物的坐標然后把記錄在全站儀的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導入 cad 中形成散點圖,直接用線條勾勒出來就好。最后是放樣的

4、考核, 要求每個人都要測設一個點。 我們在前一天晚上將自己 要測設的點位 P 大概在已經形成的電子版平面圖上找出,并確定 P 的坐標。然 后計算該點到坐標已知點 A 的方位角和距離,再計算另一已知點 B 到點 A 的距 離和方位角,從而求得測設點 A 與點 A 的連線相對 AB 的轉角,以和 AP 的長度。 從而第二天使用全站儀對 P 進行了放樣。主要儀器實習中我們使用的主要儀器為全站儀(型號SET230R和水準儀(型號DS3 , 各項任務儀器使用情況為:等高線測繪:全站儀圖根水準測量:水準儀(配卷尺)圖根導線測量:全站儀平面圖測繪:全站儀放樣:全站儀(配卷尺)測設方案和技術標準一、浙江農林大

5、學(臨安)在浙江農林大學, 我們分配到了圖書館西側的測區(qū), 整體呈現(xiàn)出一片南北較 長、東西較短的小山丘,北側和東側環(huán)大路,南側和東側環(huán)小路,還有一條山路 穿過整個山坡, 我們要完成這塊測區(qū)的等高線測量。 坐標已知的控制點就布置在 這些路上, 通過利用這些坐標已知點使用全站儀建立坐標系, 從而測定山上的每 個點的三維坐標,從而將數(shù)據(jù)導入老師帶的筆記本中, 在測繪學院以cad為基礎 開發(fā)的新型cad中導入數(shù)據(jù),自動生成點圖和三角網(wǎng),從而形成等高線。最后按照1:500的比例尺將圖紙打印出來,圖紙大小為50cmx 50cm由于這座小山的坡度很小,并且植被比較茂盛,很多地方不能直接看到,一 些地貌特征點

6、不太明顯,實地根本沒法看出來,因此布點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 們在山頂以和上山的石階路上分別布置了支導線,盡量選擇視野寬闊并且能夠測 到關鍵部位的區(qū)域進行布置支導線,提高測量效率,還要在山脊線,山谷線和坡度變化明顯的地方多設點進行測量。在導出數(shù)據(jù)餓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我們測量了 500多個點,但有些點測量 的意義不大,比如一些點完全平行于等高線,這樣在根據(jù)三角網(wǎng)繪制等高線的時 候基本不起作用。因此選擇測量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起作用, 能夠與其他點共同 形成三角網(wǎng)和等高線。另外還有一點便是被測量的相鄰兩個點不要間距太小,否則會只能加工作量但對整體上的成圖效果不會產生積極作用。二、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qū))

7、如任務概述所述,我們設定好閉合導線,總長 1.1千米,設定并在地面上標 注21個水準點,每相鄰兩個水準點的間距為50米。水準儀置于兩根水準尺的中 間(拉皮尺加以確定,以消除大地曲率對高程測量的影響),按“左手大拇指規(guī) 則”進行粗平,然后將望遠鏡瞄準水準尺,進行目鏡和物鏡調焦,十字絲和水準 尺像十分清晰,并消除視差,旋緊制動螺旋,再轉動腳螺旋進行精平,最后便是 讀數(shù)了。測量是應注意按照“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讀數(shù),對立尺面而言,其 次序為“黑-黑-紅-紅”。測出個導線點的高程,經計算求得閉合水準差,分配到 各處的高程差。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測量黑尺高程差與紅尺高程差的差值不應超 過5mm,否則

8、應該重新測量。最終測量總誤差不超過 40mm,計算公式為f = 40 V ?然后是圖根導線測量,我們圍繞我們的測區(qū)(南樓附近)布置了一條閉合導 線,天前半天進行了踏勘選點。測量時使用全站儀代替經緯儀進行角度測量, 用 光電測距來測量導線點之間的距離,并記錄在已經設定的表格中。其中全站儀也 要進行左盤和右盤的讀數(shù)。將測定的角度和距離進行計算,形成各導線點的坐標, 再處理其誤差分配。在這次測量中,由于后面平面圖的繪制所用的細部點的確定 要用這些導線點,所以需要非常精確才行,由于標桿越長,一旦標桿不嚴格鉛直 的話,所帶來的誤差會越大,為了使結果更加準確,只要能看到,我們就直接把 棱鏡從標桿上拿下來放

9、在點位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誤差。在測量的時候 我曾經估算過,假如在測量50米遠處的棱鏡,一旦棱鏡發(fā)生了僅僅 5mm的移 動或者對準時僅有5mm的偏差,便會造成所測角度產生 20”的誤差,這對最終 要求小于40 誤差來說簡直是要命的。對于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只有一個解決方法: 反復重測,知道測量得到符合要求的正確結果為止! 一測回左右盤轉過角度差值 不應大于6”。接下來是指定區(qū)域的平面圖繪制。地物在地形圖上的表示原則是凡是依比例 尺表示的地物則將他們的水平投影的幾何形狀相似地描繪在地形圖上。而地物測繪主要是將地物的形狀特征點測定下。.因此細部測量的選點也是一個很關鍵的 工作。應特別注意地物的轉折

10、點,交叉點,曲線上的彎曲變換點、獨立地物的中心 點等。因此我們主要對墻基外角、道路邊緣和交叉處和房屋的凹凸較大的地方進 行了選點勘測。我們首先從南樓北側開始測量,測完南樓北側基本上測量任務就 完成了一大半了。然后依次是南樓東側,南樓南側,南樓西側。在測量過程中我 們有很多不確定的地物不知道要不要進行測量, 例如井蓋有很多種,有混凝土的, 有鐵的,有帶文字的也有不帶的。后來指導老師發(fā)來短信對我們的地物測量進行 了統(tǒng)一規(guī)范:路邊樹木、路上路障、廣播柱、草叢中假山等、不帶字的井蓋都不 需要測量;小的煤氣井蓋要測量。還好當初我們測量過的樹木不是很多并且即使 被我阻止了,不然徒做無用功。因為電子全站儀已

11、經全部記錄下所有導線控制點 和細部的坐標,所以我們只需將他們全部導出來,用cad進行繪制,非常方便。 參照測量時自己繪制的草圖,將各建筑物拉線成型,對那些不太確定的還可以實 地勘察一下,不斷完善。即可得到一幅比較符合實際的校內局部平面圖,之后再用大于50cm x 50cm紙打印出來即可,因為南樓本身長度超過了 200米。放樣考核,實際是對我們這段時間測量實習以來所學所練內容的強有力證明, 涉和到儀器調平,后視定向,測距,角度測量等。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把自己將要 測設的點位計算出來了,并求出相應的距離和轉角?,F(xiàn)場操作非常熟練,規(guī)定的 誤差標準為距離誤差1cm,當時我在隊友的協(xié)作下直接測設到 4mm,順利通過。成果1. 完成手繪等高線圖(見個人附件)2. 完成浙江農林大學一組測區(qū)等高線圖的測繪電子版和打印版(見全組附件)3. 完成圖根水準測量(具體數(shù)據(jù)見個人附件)4. 完成圖根導線測量(見個人附件和全組附件)5. 完成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qū)一組測區(qū)平面圖(見全組附件)6. 完成放樣(見個人附件)總結經過這是甜的測量實習, 我對測量學這門古老而不斷創(chuàng)新的學科產生了新的 認識,也深刻認識到了測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