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徐匯中學崇思樓保護工程(碳纖維加固)監(jiān)理實施細則上海恒基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二00九年八月徐匯中學崇思樓保護工程碳纖維加固監(jiān)理實施細則一、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徐匯中學崇思樓保護工程2建設單位:徐匯區(qū)教育局3施工單位:上海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分包單位:上海同固結構工程有限公司4工程加固說明:本工程二層書庫部位混凝土板采用1級高強碳纖維布,將抗拉強度極高的碳纖維用環(huán)氧樹脂預浸成為復合增強片材;用環(huán)氧樹脂粘結劑粘貼在要補強的結構上,形成一個新的復合體,使增強貼片與原有鋼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增大結構的抗拉或抗剪能力,提高強度、剛度、抗裂性和結構的延性。二、監(jiān)理依據(jù):1、碳纖維片材加固修復混凝土結構技
2、術規(guī)程 CECS146-2003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guī)范 GB50204-2002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 GB50300-20014、設計文件5、委托監(jiān)理合同三、控制要點1膠粘劑的配置 : 1)、將原材料按不同配合比稱量準確,分別配置底涂膠料、整平膠料及粘結膠料。先將稀釋劑加入聚合物主料內(nèi)攪拌均勻,再將填料加入繼續(xù)攪拌至均勻,最后加入固化劑,充分攪拌后即可使用。2)、 配置膠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底涂膠料每次配置量以12公斤為宜;整平膠料每次配置量以0.51公斤為宜;粘結膠料每次配置量以12公斤為宜。3)、所有膠料要求于1小時內(nèi)施工完畢。2基底處理 1)、混凝土表面如出現(xiàn)剝
3、落、蜂窩、腐蝕等劣化現(xiàn)象的部位應予剔除,對于較大面積的劣質層,在剔除后應用聚合物水泥砂漿進行修復。 2)、裂縫部位,如有必要應先進行封閉處理。 3)、用混凝土角磨機、砂輪(砂紙)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漿、油污等雜質,構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轉角粘貼處要進行倒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R³ 10mm)。4)、用吹風機將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使用中國建科院研制生產(chǎn)EC高強度聚合物砂漿修補表面凹陷底部分。3 涂底膠 1)、按一定比例將主劑與固化劑先后置于容器中,用攪拌器攪拌均勻,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氣溫決定用量,并嚴格控制使用時間。2)、用滾桶刷或毛刷將膠均
4、勻涂抹于混凝土構件表面,厚度不超過0.4mm,并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氣泡,等膠固化后(固化時間視現(xiàn)場氣溫而定,以手指觸感干燥為宜,一般不小于2小時),再進行下一道工序。4、用整平膠料找平 1)、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應用刮刀嵌刮整平膠料修補填平,模板接頭等出現(xiàn)高度差的部位應用整平膠料填補,盡量減少高差。2)、轉角的處理,應用整平膠料將其修補為光滑的圓弧,半徑不小于10mm。3)、整平膠料須固化后(固化時間視現(xiàn)場氣溫而定,以手指觸感干燥為宜,一般不小于2小時),方可再進行下一道工序。5、粘貼碳纖維布 1)、按設計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纖維布,除非特殊要求,碳纖維布長度應在3m以內(nèi)。2)、配置、攪拌粘貼膠料,
5、然后用滾筒刷均勻涂抹于所粘貼部位,在搭接、拐角部位適當多涂抹一些。3)、用特制光滑滾子在碳纖維布表面沿同一方向反復滾壓至膠料滲出碳纖維布外表面,以去除氣泡,使碳纖維布充分浸潤膠料。多層粘貼應重復以上步驟,待纖維表面指觸感干燥為宜,方可進行下一層碳纖維布的粘貼。4)、在最外一層碳纖維布的外表面均勻涂抹一層粘貼膠料。4.4、地面恢復:因原地面未配筋,所以用人工攪拌1:2水泥砂漿(摻5107膠,為保持新舊砼接縫處結合好,摻用UEA膨脹劑)即可,地面面層用鐵抹壓光恢復。6、質量保證措施:1)、碳纖維粘貼工程:碳纖維布沿纖維方向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mm。粘貼碳纖維布應盡量避開障礙物,如遇無法清除的障
6、礙物而需截斷時,在截斷部位要予以適當處理,具體措施應視不同情況而定。2)、碳纖維材料方面的可靠保證碳纖維片具有極佳的力學性能,是與它自身的材質屬性、成片加工工藝密不可分的。目前,國產(chǎn)碳纖維片與進口碳纖維片之間從質量、性能及生產(chǎn)工藝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 (1)材料的勻質性:碳纖維束只有分布排列均勻,加工成片后才能起到整體均勻受力的作用;若才只得勻質性不好,則構件受力后導致纖維片局部受力不均,使碳纖維補強的效果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因此,材料的勻質性問題,是目前國產(chǎn)碳纖維片提高質量所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2)碳纖維片中預浸樹脂的含量:我們用于結構補強的碳纖維片是含有預浸樹脂的。其作用
7、是使纖維之間相互約束、相互粘結成為共同受力的整體,但其含量過多、浸漬過厚,卻無益于修復、補強。因為碳纖維補強混凝土結構是靠上涂及下涂環(huán)氧樹脂對碳纖維片的反復滲透來完成的。如果纖維片中預浸樹脂的含量過多,則粘貼碳纖維片時樹脂的滲透效果就比較差,直接影響施工質量。目前國產(chǎn)材料在控制低預浸樹脂含量方面與國外產(chǎn)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3)碳纖維的段絲率:由于纖維絲很細,只有7m,極易出現(xiàn)段絲。因此,盡可能地減少纖維絲的斷裂,確保纖維片的連續(xù)性與整體性,是確保最終補強效果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這也是國產(chǎn)材料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國產(chǎn)原絲的雜質多,是導致碳纖維強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8、工程驗收:1)、工程驗收時必須有碳纖維及其配套膠料廠家所提供的材料檢驗證明。 2)、 每一道工序結束后均應按工藝要求進行檢驗,作好相關的驗收記、施工結束后的現(xiàn)場驗收以評定碳纖維布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質量為主,用小錘等工具輕輕敲擊碳纖維布表面,以回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業(yè)土地抵押合同
- 工程建設合同協(xié)議書
- 保潔服務合同和內(nèi)容
- 在建工程抵押反擔保合同
- 擔保人合同擔保合同
- 企業(yè)軟件銷售合同
- 場地門面出租合同
- 人工智能在醫(yī)療影像領域的應用合同
- 測繪工程部技術員聘用合同
- 湖北恩施學院《學前兒童發(fā)展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阿爾茨海默病量表
- 《磺化過程》課件
- 設備基礎預埋件施工方案
- 2024年10月自考01685動漫藝術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2024-2030年中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行業(yè)發(fā)展模式規(guī)劃分析報告
- 部編小學語文新教材培訓
- 五年級書法上冊第一課課件
- 《贏利》精讀圖解
- 高一化學必修一試題
- 大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訓練(第六版)教案 第二單元 學習職業(yè)禮儀
- 2022年中華護理學會輸液連接裝置安全管理專家共識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