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最新中考力學實驗探究專題含答案_第1頁
20142015最新中考力學實驗探究專題含答案_第2頁
20142015最新中考力學實驗探究專題含答案_第3頁
20142015最新中考力學實驗探究專題含答案_第4頁
20142015最新中考力學實驗探究專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4中考物理力學實驗探究專題實驗一 密度的測量1、(2013年福州市)(8分)在“測酸奶密度”的實驗中, (1)小明的實驗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測密度。 他用已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zhì)量m0為37.4 g;接著把酸奶倒人燒杯中,測得燒杯和酸奶的總質(zhì)量m1,如圖24所示m1=_g;然后把燒杯中的酸奶倒人量筒中,如圖25所示,V奶=_cm3;則酸奶的密度=_gcm3。在交流討論中,小雨同學認為小明測得的酸奶密度值_ (偏小或偏大)。其原因是_(2)小雨的實驗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蓋)和水測酸奶密度。 請你簡要寫出小雨的實驗過程和酸奶密度的計算表達式(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2)實

2、驗過程:用天平測出小玻璃瓶(含蓋)的質(zhì)量m0;在瓶內(nèi)裝滿水,蓋上蓋子,用天平測出瓶和水的總質(zhì)量m1;_ 酸奶密度的計算表達式:奶2、(山東省菏澤市2013年)(6分)小明用利用托盤天平和量筒測量老醋的密度。(1)調(diào)節(jié)天平時,游碼移至左端,發(fā)現(xiàn)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cè),要使天平平衡,他應該( ) A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左旋進一些C把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D向右移動游碼CAB (2)當天平平衡后,小明開始測量:測量步驟如圖12所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代號)。A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老醋的總質(zhì)量;B將待測老醋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老醋的總質(zhì)量;C

3、將燒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老醋的體積;(3)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老醋的密度是 /m3。3、(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5分)德化盛產(chǎn)陶瓷,小李同學想測量一塊不規(guī)則瓷片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零刻度處,然后調(diào)節(jié) 使天平平衡。(2)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瓷片的質(zhì)量,所用砝碼的個數(shù)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3所示,則瓷片的質(zhì)量為 g。 (3)他發(fā)現(xiàn)瓷片放不進量筒,改用如圖24所示的方法測瓷片的體積:a.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把瓷片浸沒,在水面到達的位置上作標記,然后取出瓷片;b.先往量筒裝入40ml的水,然后將量筒的水緩慢倒入燒杯中,讓水面到達標記處,量筒里剩余水的體積如圖

4、25所示,則瓷片的體積為 cm3。01234520g10gg加水到標記取出瓷片再加水至標記1020304050ml圖24圖25圖23(4)用密度公式計算出瓷片的密度為 g/cm3。 (5)根據(jù)以上步驟,你認為小李同學測出的瓷片密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4、(2013年湖北省孝感市)吳暢同學利用天平、水和燒杯來測量一不規(guī)則小物塊的密度,請將他的實驗步驟補充完整(1)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標尺上的游碼移到 處,調(diào)節(jié)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用天平測量小物塊的質(zhì)量,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示數(shù)如下圖1所示,則小物塊的質(zhì)量為 g。(3)如上圖2所示:a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把小

5、物塊浸沒,在水面到達的位置上作標記;b取出小物塊,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50g;c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標記處,再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 180g ;d計算出小物塊的體積; e用密度公式計算出小物塊的密度為 g/cm3。50g20g10g圖10 1 2 3 4 5 g(4)將質(zhì)量為45g的冰塊放入上述盛水的燒杯中漂浮且水未溢出,則冰塊所受水的浮力為 - N;當冰塊在水中完全熔化后,水面的高度將 (選填“升高”“不變”“降低”) ( g取10N/kg )5、 2013·成都中考九年級寒假時,小王同學從西嶺雪山帶回了一塊堅硬的礦石。他利用家庭實驗室的器材測出了這塊礦石的密度,測量過程中

6、,他取g=10N/kg。他可用的器材有:天平(最大稱量為200g)、量筒、燒杯、杠桿、彈簧測力計(量程為5N)、細線、水。(1)小王同學首先進行估測,他感覺礦石比一瓶500ml的礦泉水重些,于是他沒有直接用太平(附砝碼)來測礦石的質(zhì)量。你認為他的理由是 。(2)小王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測量,圖中杠桿水平,細線豎直。他正確操作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4N,則該礦石的質(zhì)量為m= kg。(3)接著他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出了礦石的體積。他的做法是:A將礦石放入燒杯,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讓礦石浸沒,在水面到達的位置做上標記;B取出礦石;C用量筒往燒杯中加水,直到 。(4)在用量筒往燒杯中加水時

7、,他先加了100ml水,接著又取了50ml水,繼續(xù)往燒杯中加,到達要求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圖所示。則礦石的密度= kg/m3。6、.小林同學想測出一個實心小木球的密度。但是發(fā)現(xiàn)小木球放在水中會漂浮在水面上,無法測出它的體積。于是他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A.把適量的水倒進量筒中如圖17(a)所示,記錄此時水的體積為V1; B.用細線在小木球下吊一個小鐵塊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b)所示,記錄此時量筒的示數(shù)為V2; C.把小鐵塊單獨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c所示,記錄此時量筒的示數(shù)為V3; D.從水中取出小木球,擦干后用天平測量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如圖(d)所示,記錄小木球質(zhì)量為m; E.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出結果

8、。 (1)用天平測出木球的質(zhì)量m= g,木球的體積V= cm3,計算出小木球的密度木_g/cm3 。此值要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2)實驗后總結經(jīng)驗,小林發(fā)現(xiàn)用天平測量的誤差較大。如不用天平,只需在a、b、c三個步驟中增加一個步驟也可測出木球的密度。請你寫出這個步驟: (用字母表示出測量量)。 根據(jù)你所補充的步驟,用以上各測量量寫出計算小木球密度的表達式:木 (已知水的密度為水) 7、(2013年北京市)小陽利用刻度尺、塑料碗、圓柱形玻璃筒和適量的水測量一塊鐵礦石的密度。以下是小陽設計的實驗步驟,請你按照他的實驗思路,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1)在圓柱形玻璃筒內(nèi)放入適量的水,

9、將塑料碗輕輕放入水中,塑料碗漂浮,用刻度尺測出此時玻璃筒內(nèi)水的深度為h1,并記錄在表格中; (2)將鐵礦石輕輕放入塑料碗中,塑料碗仍漂浮,用刻度尺測出此時圓柱形玻璃筒內(nèi)水的深度為h2,并記錄在表格中;(3) (4)已知水的密度為,利用測量出的物理量和計算鐵礦石的密度 并將計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8、小明和小紅使用不同器材分別對酒精的密度進行了測量(1)請將他們的實驗過程補充完整小明利用天平、燒杯、刻度尺和水(p水己知)測量酒精密度的過程如下:往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稱出燒杯和水的質(zhì)量為m;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燒杯底的高度為h1;將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稱出的燒杯和酒精的質(zhì)量仍為m;

10、 ;計算酒精密度的表達式為:酒精= ;小紅利用彈簧測力計、燒杯、石塊、細繩和水(水已知)測量酒精密度的過程如下:用細繩拴住石塊,并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重為G;將石塊浸沒在水中,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 ;計算酒精密度的表達式為:酒精= (2)請你從操作難易程度方面,對兩位同學的實驗做出評估9、.小紅在海邊拾到一塊漂亮的小石塊,她想測出小石塊的密度。小紅利用一架天平、一個燒杯、適量的水和細線設計了一個測量小石塊密度的實驗方案,以下是她設計的實驗步驟,請你補充完整。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稱出小石塊的質(zhì)量m1;在燒杯中注入適量的水,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2; ,在天平右盤添加適當?shù)捻来a,移動游碼,

11、天平平衡后,砝碼及游碼的總示數(shù)為m3;已知水的密度為水,利用上述測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計算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為: 。10.小東想估測出某種油的密度油,他手邊的測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東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出一個實驗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細線系在O點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將已知密度為的金屬塊B掛在硬棒左端C處,另外找一個重物A掛在硬棒右端,調(diào)節(jié)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重物掛在硬棒上的位置為E,如圖所示。下面是小東測出油的部分實驗步驟,請你按照小東的實驗思路,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1)用刻度尺測出OE的長度Lo;(2)把金屬塊B浸沒在油中,把重物A從E處移動到D處時,硬棒再

12、次在水平位置平衡;(3) ;(4)利用上述測量出的物理量和題中的已知量計算油的表達式為: 實驗二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1、(泰安市二一三年)25.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及壓力大小關系的實驗中,他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直線勻速拉動木塊,通過改變放在木塊上砝碼的重力來改變木塊及木板之間壓力的大小。他通過測量木塊的重力、分析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以及砝碼重力,記錄了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次數(shù)12345木塊對木板壓力 F壓/N12345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 F1/N0.40.81.21.62.0 (1)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選填“等于”或“不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F2。 (2)根據(jù)表中測量數(shù)據(jù),在

13、右圖中畫出F2及F壓關系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當接觸面不變,滑動摩擦力及壓力大小之間的定量關系是: F壓 / NF2/N0 1 2 3 4 52.01.61.20.80.412:如圖2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及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圖2(1)實驗中為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應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 勻速直線 拉動木塊;根據(jù)原理,摩擦力大小等于 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2)分析 1、3 (選填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滑動摩擦力及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3)分析 1、2 (選填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 (4)在第一次實驗中如果用0.5N的力水平拉動木塊,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0.

14、4 N(5)實驗結束后,小麗同學想探究摩擦力是否及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然后將木塊沿豎直方向鋸掉一半,測得摩擦力的大小也變?yōu)樵瓉淼囊话搿K纱说贸觯寒斀佑|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認為她的結論正確嗎?_,理由是:_(6)實驗次數(shù)表面狀況壓力/N摩擦力/N木塊的速度/m/s木塊-木板2.00.60.12同上4.01.20.13同上4.01.20.24木塊-砂紙2.01.00.1分析3、4兩次的實驗記錄,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及_ 的關系??傻贸龅慕Y論是:_ 13、如圖甲,某同學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小木塊在桌面上的摩擦力:(

15、1)實驗時發(fā)現(xiàn),當拉力等于0.5N時,物體保持靜止,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N(2)要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應該在_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3)通過在木塊上增減砝碼,改變木塊及桌面之間的壓力,多次測量得到如圖乙所示的滑動摩擦力f隨壓力F壓變化的圖象則當壓力等于4.0N時,摩擦力等于_N(4)物理上,滑動摩擦力及壓力的比值稱為動摩擦因數(shù)由圖乙可求出木塊及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大小為_14、.(2012湖北咸寧) 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及假設,設計實驗及制訂計劃,進行實驗及收集證據(jù),分析及論證,評估,交流及合作。某班物理課外學習小組在進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及什么有關的課題研究時

16、,同學們提出“滑動摩擦力大小可能及接觸面間的壓力有關”。這屬于科學探究活動的_要素。 他們用圖17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木塊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及壓力的關系,已測得木塊A的質(zhì)量為100g,測定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發(fā)生相對于木塊A運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得到一組F及相應的放在木塊A上的砝碼重力G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在表格中的空格內(nèi)填上合理的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18所示的方格坐標紙中作出滑動摩擦力Ff及壓力FN的關系圖像。 ( g取10N/Kg)根據(jù)你作出的圖像所得出的結論判斷:當放在木塊A上的砝碼重力G為3.00N,木板B在拉力作用下發(fā)生相對于木塊A運動時,木塊A所受滑動摩擦力應為_N。(4)

17、直接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A,測量摩擦力相比,拉動接觸面B,進行實驗有許多優(yōu)點:_ 15.2013·黃岡中考“摩擦力大小是及壓力有關,還是及重力有關?”,某小組利用下圖裝置進行了探究。實驗步驟和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實驗步驟臺式測力計示數(shù)F/N金屬盒重力G/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1把金屬盒放在質(zhì)量不計的白紙上,在拉動白紙的過程中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4.84.81.92將質(zhì)量不計的氫氣球系在金屬盒上,重復步驟1的實驗3.24.81.23往金屬盒注入適量的沙子,使臺式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8N,重復步驟2的實驗4.86.41.9(1)此實驗是根據(jù)原理測出摩擦力大小的。(2)實驗步驟使用氫氣球是為了改變大

18、?。ㄌ睢皦毫Α被颉爸亓Α保?。(3)根據(jù)實驗步驟、的數(shù)據(jù)(填“能”或“不能”)說明摩擦力大小及壓力有關。(4)直接用彈簧測力計拉動金屬盒測量摩擦力相比,拉動白紙進行實驗有許多優(yōu)點,以下不是其優(yōu)點。 A不需要勻速拉動 B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 C實驗更容易操作 D實驗原理更合理實驗三 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6:為了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跟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的關系,某同學進行了如圖10所示的實驗: (1)你覺得合理的實驗順序是 丁甲乙丙(或甲丁乙丙) 。(2)選用其他液體多次實驗后,可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 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 。 (3)圖乙中,浸沒在水

19、中的石塊勻速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石塊所受的浮力 不變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4)石塊的密度是 4×10 3 Kg/m3 ??键c: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17、在物理實驗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測的實驗題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實驗操作步驟如圖所示,實驗過程如下A用細線將橡皮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橡皮的重力;B將水倒入溢水杯中;C將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橡皮浸沒水中,讓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D將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E記錄、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F整理實驗器材請根據(jù)小雨的實驗過程回答下面問題:(1)指出小雨在實驗操

20、作中漏掉的一個步驟:測出空桶的重力(2)指出上面實驗操作中的一處錯誤:在B步驟中,水面沒有達到溢水口(3)如果用能夠漂浮在水面的木塊代替橡皮做此實驗,那么及上述操作不同的一個步驟是C(填字母)18、小剛同學用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金屬塊、兩個相同的燒杯(分別裝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進行了探究。如圖18,表示探究過程及有關數(shù)據(jù)。(1)分析、,說明浮力大小跟            有關。(2)分析       &#

21、160;    ,說明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3)物體完全浸沒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4)根據(jù)圖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該金屬塊的密度是  kgm3。19.(2012達州)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及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B:可能及物體的密度有關;C:可能及物體的體積有關;D:可能及物體浸在中液體的體積有關;E:可能及液體的密度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圖17所示的實驗。器材:體積相等的鐵塊、銅塊,彈簧測力計,一杯水,一杯鹽水,細繩。(1)分析比較實驗,可以驗證猜想 是正確

22、的;分析比較實驗,可以驗證猜想 是錯誤的(選填“A、B、C、D、E”)。(2)分析比較實驗及,可以驗證猜想 是錯誤的(選填 “A、B、C、D、E”)。(3)分析比較實驗 可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及液體的密度有關。(4)該實驗探究主要運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20.(2012東營)小明幫爺爺澆菜園。他從井中提水時發(fā)現(xiàn)盛滿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及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于是他找來一個金屬圓柱體、彈簧測力計和燒杯等器材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探究。(1)分析上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所受的浮力 。(2)實驗結束后,小明繪制了彈

23、簧測力計對金屬圓柱體的拉力和金屬圓柱體所受浮力隨浸入液體深度變化的曲線,如右圖所示。(水=1.0×103kg/m3,取g=10N/kg)分析圖象可知:曲線 (選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屬圓柱體所受浮力的變化情況。該金屬圓柱體所受的重力為 N,金屬圓柱體的密度為 kg/m3。 (3)從圖中可以看出金屬圓柱體及水的密度的關系是金 2水(填“”“=”或“”)(4)爺爺鼓勵小明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及液體的密度有關”這一問題進行探究。請你幫小明選擇合適的器材,并寫出實驗步驟。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實驗四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1.2013·大連中考在“探究杠桿平衡

24、條件”實驗中,利用在杠桿兩端掛鉤碼的方法做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應把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2)實驗時仍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3)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根據(jù)表中的信息,得出“F1l1=F2l2”的結論。這個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 。原因是: 。(4)小明通過觀察以上實驗裝置,并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乘以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乘以阻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小華認為小明的結論不正確,小華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只將如圖1中的F1改用彈簧測力計來拉實驗中改變拉力的 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25、衡時,比較拉力的 ,即可證明小華的觀點是否正確(5)如果用杠桿一端掛鉤碼另一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的方法做實驗。請分析說明用這種方法做實驗的好處 。實驗五 探究滑輪組、斜面的機械效率22、(2013錦州)在“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小明利用兩組滑輪組進行了5次測量,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測定前4組數(shù)據(jù),用二個動滑輪和二個定滑輪得第5組數(shù)據(jù),測得數(shù) 據(jù)如表:實驗次數(shù)動滑輪重G動/N物重G/N鉤碼上升高度h/m動力F/N動力作用點移動距離s/m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0.510.10.70.347.620.510.20.70.647.630.520.11.10.360.640.540.120.

26、35140.10.5(1)請根據(jù)前四組數(shù)據(jù),在圖甲中畫出實驗中滑輪組的繞繩方法(2)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3)表格中變化處數(shù)據(jù)應為;根據(jù)圖乙中彈簧測力計可知編號數(shù)據(jù)應為N(4)由表中第1、2組數(shù)據(jù)可知,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及 無關(5)由表中第3、4組數(shù)據(jù)可知,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及摩擦和 有關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同一動滑輪,所提升物重增大,機械效率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6)由表中第4、5組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還及 有關使用不同滑輪組提提同一重物,動滑輪個數(shù)

27、越多(越重),機械效率越         (7)有的同學認為:“機械越省力,它的機械效率越高”你認為這句話是的(填“正確”或“錯誤”)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數(shù)據(jù)中 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來判斷的(8)本實驗多次改變提升的物重,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目的是為 了      。A.減小摩擦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C.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23、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

28、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次數(shù)物重G/N物體上升的高度h/cm測力計的示數(shù)F/N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1632.592652.5173682.524(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以下問題:表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的記錄是錯誤的,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              ;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及   

29、0;                         無關。(2)小紅在小明實驗的基礎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乙所示。 小紅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                 &#

30、160;                ;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

31、#160;    24、馬峰同學想通過實驗來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和什么因素有關他猜想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及斜面的粗糙程度及斜面的傾斜度有關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中保持木塊的拉力及斜面平行,并且勻速拉動木塊 (1)下面是馬峰在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請你將表中未完成的空格填寫完整實驗次數(shù)斜面坡度斜面粗糙程度物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長S/m有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30°粗糙0.50.200.350.40.10.1471%30°稍光滑0.50.200.300.460°粗糙0.50.280.450

32、.40.140.1878%(2)根據(jù)上表的數(shù)據(jù),請你幫馬峰同學總結得到的實驗結論:1:通過對比實驗1和2,結論:在在其它條件一定時,斜面越粗糙,機械效率 2:通過對比實驗1和3,結論: 粗糙程度和物重一定時,斜面的坡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3)你認為該實驗中較難控制的操作是_ (4)該實驗中采用了_ 的研究方法。(5)當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勻速向上拉動物塊時,物塊所受的拉力 物塊所受的摩擦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小剛小組探究了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后,聯(lián)想斜面也是一種機械,那么斜面的機械效率及斜面的哪些因素有關呢?小剛猜想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小萌猜想可能

33、跟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于是他們將一塊長木板的一端墊高,構成長度一定、高度可調(diào)的斜面,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同一木塊沿不同的斜面勻速向上運動,如圖所示。下表是他們實驗記錄的有關數(shù)據(jù)。(1)在第1 2 3次實驗中,選用玻璃、木板、毛巾作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為了_ (2)在第2次實驗中,拉力做的總功是_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3)分析第1 2 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當其它條件一定時,_。(4)若通過分析第1 4 5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斜面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機械效率越大。你認為存在的問題是:_。(5)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斜面材料相同時,斜面傾角越小,越_(選填“省力”或“費力”)。保持勻速拉動木塊實驗六 探究動

34、能的大小及什么因素有關26:如圖13是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及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示意圖。(1)該實驗要探究的是物體動能的大小及物體 速度和質(zhì)量 的關系。(2)該實驗,物體動能是指物體 A (選填“A”或“B”)。(3)該實驗,物體動能的大小,是通過 B被撞的遠近 來反映的。(4)該實驗物體的速度是指物體A從斜面上靜止?jié)L下及物體B碰撞時 碰前A (選填“碰前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通過 高度 (選填“高度”或“質(zhì)量”)來改變的。(5)實驗中多次讓物體從斜面同一高度上靜止?jié)L下時,應改變 物體A (選的質(zhì)量,這是為了研究物體動能及_ 的關系。27、(2012武漢)如圖所示,某同學將兩個相同的斜面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它們探究動能或重力勢能及哪些因素有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