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CDS發(fā)展歷程-2019年精選文檔_第1頁
中國版CDS發(fā)展歷程-2019年精選文檔_第2頁
中國版CDS發(fā)展歷程-2019年精選文檔_第3頁
中國版CDS發(fā)展歷程-2019年精選文檔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版CDS發(fā)展歷程歷史背景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xié)會(ISDA)提出 了信用衍生原理、機制,CDS的雛形開始出現(xiàn)。1995年JP摩根 利用CDS將埃克公司的信貸風險轉移給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并獲得內部風控認可。至此CDS開始被應用,它以其本身交易成本低、 合約靈活性強、 有效地轉移信用風險和幫助投資者套期保值等優(yōu) 勢很快占據(jù)了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要份額, 成為金融市場最 具代表性的金融工具。1999年ISDA創(chuàng)立了標準化的CDS合約。 信用違約互換自投入市場后迅速發(fā)展, 交易總額從 1996年的 400 億美元發(fā)展到 2007 年的 62.17 萬億美元。實際上,CDS并不能

2、完全轉移信用風險, CDS的買方看似通 過買入合約將債務人的違約風險轉移給了CDS出售方,但CDS的出售方也可能違約, 甚至在違約事件出現(xiàn)前已經申請破產。 隨著 系統(tǒng)性風險上升,CDS信用保護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數(shù)百家 交易對手持有數(shù)百萬個CDS交易,形成密集的多角債務,任何一 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金融市場混亂和金融危機蔓延。 在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CDS的市場規(guī)模從2008年開始下滑,2009 年末降至 25.4 萬億美元。中國版CDS雛形2010 年 10 月 29 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協(xié)會向外界公 布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yè)務指引,這標志著中 國信用衍生品的誕生。中國

3、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 因此推出相應的信用衍生品是完善金融市場的必經之路。 信用風 險緩釋工具分為兩種,即信用風險緩釋合約( CRM)A 和信用風險 緩釋憑證(CRMW。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主要參考標的為短期融資 債券和中期票據(jù)。 信用風險緩釋合約也是一種場外交易合約, 交 易商只需將交易信息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協(xié)會報備即可。 信用 風險緩釋合約某種程度上就是單一債券為標的的信用違約互換。 而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可以理解為信用風險緩釋合約的標準化合 約。這一創(chuàng)舉也被視為中國信用衍生品對世界金融業(yè)的一大貢 獻。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可以在中國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在發(fā)展中國自己的信用衍生品的同時, 配

4、套的監(jiān)管機制和管 理機制也是非常嚴格的。 來自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xié)會網站的 數(shù)據(jù),47家CRM交易商(截至2014年11月02日)、26家CRM 核心交易商(截止2012年5月02日)和30家CRMW設機構(截 止 2013年 8月 28日)、 22家金融機構簽署中國銀行間市場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主協(xié)議(憑證特別版) (截止 2013年 10月 8 日)完成備案,見表 1 。在已簽署中國銀行間市場金融衍生 產品交易主協(xié)議(憑證特別版)的 22 家金融機構中,銀行占 16家,主要是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以及部分外資銀行,券商只有華 泰證券、國泰君安、平安證券和中信證券 4家;2家其他機構為 中債信用增進

5、投資 XX公司和中國國際金融 XX公司。四大國有銀行均未簽署主協(xié)議,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仍未獲批參與CRM交易;在國外成熟的信用衍生品市場,銀行、對沖基金、保險公司 以及養(yǎng)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是主要參與者。對于核心交易商、 交易商和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創(chuàng)設機構的嚴 格要求, 使得早期風險緩釋技術參與者只是少數(shù)金融機構, 這樣 子可以有效控制風險。但是,與此同時,市場積極性也受到很大 的影響。例如,CRM業(yè)務推出后,只有9只信用風險緩釋憑證 先后問世,目前已全部到期?,F(xiàn)在市面上并沒有新的憑證創(chuàng)設, CRM業(yè)務已無人問津。CDS便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中國債券市場違約爆發(fā)式增長 在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核查風

6、暴后, 2014 年,債市得以 反轉,呈現(xiàn)出貨幣政策性利好刺激下的大牛市行情。然而,在投 資者享受流動性盛宴的同時, 層出不窮的信用風險事件亦拉開了 中國債市的違約大幕,債市“剛性兌付”時代宣告終結。 2014 年是中國債券市場的信用違約元年,投資者經歷了一個從零風 險、隱風險逐漸擴展到顯性風險的轉變過程。從3月初“ 11 超日債”因無法償還 8980萬元債息打破債市 “零違約”神話,到 7 月金泰私募債 3300 萬元本息違約,再到 銀行間市場 4 億元華通路橋短融在最后一刻方得到償付。概言 之,信用市場中違約事件的發(fā)展大致呈現(xiàn)了從私募到公募、 從民 營企業(yè)到國有企業(yè)、 從久期較長的非標項目

7、到短期標準化債券的 發(fā)展路徑。自 2014 年 3 月份首例公募債“ 11 超日債”違約以來, 2015 年實質違約信用債再增 8 起。信用違約風險的沖擊波正不斷擴 散。2015以來,信用風險深入債市腹地,信用風險爆發(fā)路徑已 經從民營企業(yè)蔓延至央企、 地方性國企。 過去似有“不敗金身” 的央企,近期卻一再成為債券違約事件的主角。2016 年以來,債券違約進入高發(fā)期, 截止目前已有超過 20 只實質性違約債券, 趕超 2015 年全年違約數(shù)量。中國版CDS再次升級啟動自從中國債券市場在 2014 年打破剛性兌付后,信用債的估 值將更多地反映其風險水平, 瑕疵債的信用利差也呈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 上行,債券

8、違約的原因千差萬別,但對投資者而言,所希望的都 是對沖風險,減少損失,這都為中國版 CDS的推出提供了條件。面對大量違約事件,市場急需對沖信用風險的工具,CDS的啟用將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近期,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xié) 會近期向相關市場機構下發(fā)了 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 點業(yè)務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 該征求意見稿的主要內容包括, 創(chuàng)新推出CDS及 CLN兩個新產品,同時,降低所有信用風險衍生 產品參與者的準入門檻, 并簡化部分流程。 目前處于征求意見階 段。協(xié)會金融衍生品專業(yè)委員會就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 CDS業(yè)務指引,此次通過審議的 業(yè)務指引主要明確了 CDS產品交易時確定的信用事件范圍至少 應包括支付違約、破產。根據(jù)參考實體實際信用情況的不同,可 納入債務加速到期、 債務潛在加速到期以及債務重組等其他信用 事件。另外,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業(yè)務參與者在開展 CDS交易時應 確定參考實體,包括但不限于企業(yè)、公司、主權國家或國際多邊 機構等。市場化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