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對其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及對其心理韌性的影響免費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分析對其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及對其心理韌性的影響免費畢業(yè)論文_第2頁
分析對其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及對其心理韌性的影響免費畢業(yè)論文_第3頁
分析對其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及對其心理韌性的影響免費畢業(yè)論文_第4頁
分析對其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及對其心理韌性的影響免費畢業(yè)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分析對其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及對其心理韌性的影響免費畢業(yè)論文內(nèi)容導讀:摘要: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戀量表和心理韌性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對流動兒童依戀特點及其對心理韌性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親子依戀中社會度和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 摘要: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依戀量表和心理韌性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對流動兒童依戀特點及其對心理韌性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親子依戀中社會度和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流動兒童親子依戀的總分與心理韌性的各維度、心

2、理韌性總分與親子依戀各維度均有顯著相關;安全型流動兒童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四方面均顯著高于其他三種依戀類型的流動兒童,恐懼型流動兒童在以上四方面均最低。盡管流動兒童個人、家庭、學校因素對其心理韌性有預測作用,但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對其心理韌性有更強的預測性。關鍵詞:流動兒童 心理韌性 親子依戀分類號:B8491.問題提出隨著我國社會的轉(zhuǎn)型,流動人口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增大,他們不再以“單身外出”形式流動,而是以“舉家遷徙”的形式外出。這種“農(nóng)民流動家庭化”現(xiàn)象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是造就了“流動兒童”這一新的城市弱勢群體。根據(jù)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diào)查樣本數(shù)據(jù),14周歲及以下流動兒童

3、規(guī)模達到1834萬人。由于流動兒童的父母文化水平偏 低,工作性質(zhì)一般以體力勞動、服務性工作或個體經(jīng)營為主,收入偏低,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不佳,同時,也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很多城市對流動兒童設定了不同高度的“門檻”,阻礙了他們充分享受教育的權利,使他們成為通常意義上的處境不利群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研究者普遍認為,處境不利一定會導致發(fā)展不利,處境不利兒童日后的成就水平、適應能力必定低于正常兒童,他們的發(fā)展遵循著“處境不利(高壓)-壓力-適應不良”的直線模型。然而后來Anthony等人(1974)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一些人經(jīng)歷了嚴重的壓力或逆境,但發(fā)展卻十分完好,甚至還非常優(yōu)秀。這種逆境適應中的個體差異現(xiàn)

4、象促使研究者們提出了“心理韌性”的概念。心理韌性的研究結果同樣出現(xiàn)在流動兒童的研究中。盡管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流行率很高,但大多數(shù)流動兒童并未被篩查出心理健康問題。心理韌性使遭受創(chuàng)傷的兒童在形成性格時具有了保護性作用。心理韌性的保護因素有很多,主要分為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和家庭以外的因素。家庭因素對流動兒童心理韌性的影響不言而喻。在對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在家庭方面,研究者們普遍關注家庭中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和親子依戀兩個方面。本文研究的是家庭因素中的親子依戀,從而更好地了解依戀是如何影響流動兒童心理韌性。鮑爾比把依戀定義為一種個體與具有特殊意義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紐帶的傾向,它能為個體提供

5、安全與安慰。Bartholomew和Homwittz把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與積極和消極兩種屬性結合,將依戀分為安全型、專注型、忽視型和恐懼型四種類型。同時,他們把“焦慮”分為兩大類,焦慮水平高的為專注型和恐懼型,焦慮水平低的為安全型和忽視型;把“回避”區(qū)分兩大類,回避水平低的為安全型和專注型,回避水平高的為忽視型和恐懼型。安全型個體對自己或他人都持有積極模型,他們相信自己是可愛和有價值的,他人是可以信任的,他們對親密關系感到舒適自在,并愿意在需要時依靠他人。忽視型個體對自己的看法較積極,而對他人的看法較消極,他們對親密關系感到不自在,并傾向于過度的自我依靠。專注型個體持有消極的自我模型和積極的他

6、人模型,他們渴望與他人建立非常親密的關系,又非常警惕和敏感于被拒絕或拋棄,因此他們不斷地沉浸在和糾纏于人際關系之中??謶中偷膫€體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都消極,他們內(nèi)心渴望親密的人際關系,但恐懼感源于:大學生畢業(yè)論文網(wǎng)#GetFullDom楚的。而影響心理韌性的變量有很多,本研究選擇的是親子依戀,我們認為流動兒童年齡還小,接觸社會與學校的時間不是很長,而依戀是一個長期且比較穩(wěn)定的因素。同時,依戀關系是可以改變的,具有較好的塑造性。所以依戀是影響心理彈性的重要變量,研究二者的關系對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顯得尤為重要。2.研究方法2.1研究對象 ain又使他們回避親密關系。有研究結果顯示,初中生安全型依戀風

7、格人數(shù)最多,獨生子女安全型人數(shù)明顯多于非獨生子女。初中生的依戀風格主要以安全型為主,而且不同依戀風格的初中生心理韌性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處于中等水平,且在性別和年級特征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在父母外出相關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與母親依戀、朋友依戀存在顯著正相關。流動兒童是現(xiàn)在社會關注的群體,盡管他們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但是大部分流動兒童卻發(fā)展良好,其中的原因是心理韌性能夠解釋清楚的。而影響心理韌性的變量有很多,本研究選擇的是親子依戀,我們認為流動兒童年齡還小,接觸社會與學校的時間不是很長,而依戀是一個長期且比較穩(wěn)定的因素。同時,依戀關系是可以改變的,具

8、有較好的塑造性。所以依戀是影響心理彈性的重要變量,研究二者的關系對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顯得尤為重要。2.研究方法2.1研究對象在北京市大興區(qū)1所打工子弟小學,抽取流動兒童162人。在海淀區(qū)選取1所招收流動兒童的公辦小學,抽取流動兒童163人。在海淀區(qū)選取1所招收流動兒童的中學,抽取100人,共調(diào)查流動兒童425人,平均年齡11.19歲,其中男生216人,女生209人;來北京的時間平均7.74年;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191人,3000元以上的234人。流動兒童的年級分布為3年級70人、4年級81人、5年級101人、6年級74人、7年級21人、8年級42人、9年級36人。2.2研究工具2.2

9、.1青少年依戀量表青少年依戀量表是唐玲研制的適用于我國青少年依戀的測量工具。青少年依戀問卷共有36道題:父母模型有三個維度,共13個項目,3個維度分別是敏感性、信任度和關懷度;自我模型有10個項目,共3個因子,分別是自我能力感、自我價值感和社交度。父母模型與自我模型形成了親子依戀,問卷的信度較好,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092。該量表既可以測量各維度分數(shù)的高低,又可以將個體劃分為四種不同的依戀類型,分別為安全型(父母模型和自我模型分數(shù)均高于均值)、專注型(父母模型分數(shù)高于均值而自我模型分數(shù)低于均值)、忽視型(父母模型分數(shù)低于均值而自我模型分數(shù)高于均值)和恐懼型(父母模型和自我模型分數(shù)均低于均值)

10、。本研究各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81。為了驗證依戀量表的結構效度,本研究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CFI=0.90,GF/=0.91,AGFI=0.92,RMSEA=0.05。另外,其他的競爭模型各項擬合指數(shù)都沒有達到可接受的標準,因此證明心理韌性量表結構效度良好,適應于流動兒童。3.研究結果3.1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的特點表1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明,流動兒童親子依戀的六個維度在其個人因素性別、家庭因素家庭收入、學校因素公 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模型與數(shù)據(jù)(模型包括兩個因子即父母模型和自我模型,父母模型包括3個因子即敏感性、信任度和關懷度,自我模型包括三個因子即自我能力感、自我

11、價值感和社交度)擬合良好:Y2/df=2.13,NNFI=0.92,CFI=0.91,GFI=0.90,AGFI=0.90,RMSEA=0.03。其他的競爭模型各項擬合指數(shù)都沒有達到可接受的標準,證明該量表結構效度良好,適用于流動兒童。 2.2.2心理韌性量表胡月琴和甘怡群以心理韌性的過程模型為基礎通過訪談法開發(fā)出適合我國青少年群體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該量表在編制的過程中結合了中國文化的元素。量表共有27個題目,包括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5個因子。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5,復測信度是0.83。該量表與兩個外在效標另一個心理韌性量表和中學生生存質(zhì)量的相關分別為0

12、.53和0.49。本研究各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82。為了驗證心理韌性量表的結構效度,本研究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模型與數(shù)據(jù)(模型包括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五個因子)擬合良好:X2/df=1.67,NNFI=0.93,CFI=0.90,GF/=0.91,AGFI=0.92,RMSEA=0.05。另外,其他的競爭模型各項擬合指數(shù)都沒有達到可接受的標準,因此證明心理韌性量表結構效度良好,適應于流動兒童。3.研究結果3.1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的特點表1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明,流動兒童親子依戀的六個維度在其個人因素性別、家庭因素家庭收入

13、、學校因素公辦和打工子弟學校上存在不同的差異。親子依戀中的關懷度、價值感和社會度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顯著高于男生。親子依戀中的社會度在家庭收入上存在顯著差異,家庭收入3000元以上的流動兒童的社會度顯著高于家庭收入3000元以下的流動兒童。親子依戀中的價值感和社會度在學校類型上存在顯著差異,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顯著高于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表2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明,流動兒童心理韌性的五個維度在其個人因素性別、家庭因素家庭收入、學校因素公辦和打工子弟學校上存在不同的差異。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人際協(xié)助性別差異顯著,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心理韌性中協(xié)助三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親

14、子依戀的價值感與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四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親子依戀的社會度與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人際協(xié)助兩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3.3流動兒童心理韌性在四種依戀類型上的差異表4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四種依戀類型在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情 的目標專注和情緒控制在家庭收入上存在顯著差異,家庭收入3000元以上的流動兒童的目標專注和情緒控制顯著高于家庭收入3000元以下的流動兒童。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和積極認知在學校類型上存在顯著差異,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顯著高于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3.2流動兒童親子依戀與心理韌性的相關分析從表3相關分析的結果可見,整體而言,

15、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各維度分數(shù)與心理韌性各維度分數(shù)的相關較高,親子依戀的總分與心理韌性各維度、心理韌性總分與親子依戀各維度均有顯著相關。具體而言,親子依戀的敏感性與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四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親子依戀的信任度與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人際協(xié)助兩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親子依戀的關懷度與心理韌性中的情緒控制、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三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親子依戀的價值感與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四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親子依戀的社會度與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人際協(xié)助兩個維度的相關均高于0.3。3.3流動兒童心理韌性在四種

16、依戀類型上的差異表4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四種依戀類型在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四個維度上均有顯著差異。安全型流動兒童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四方面均顯著高于其他三種依戀類型的流動兒童,忽視型流動兒童在目標專注和情緒控制方面顯著高于恐懼型流動兒童,專注型流動兒童在人際協(xié)助方面顯著高于恐懼型的流動兒童,恐懼型流動兒童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四方面均顯著低于其他三種依戀類型的流動兒童。3.4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對心理韌性的影響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第一層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性別、學校類型和在京年數(shù)對流動兒童心理韌性的各維度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具體而言,女

17、生、年齡越小、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的目標專注水平越高;年齡越小的流動兒童情緒控制的越好;女生、到京時間越長的流動兒童獲得人際協(xié)助的可能性越大。第二層在控制了年齡、在京年數(shù)、性別、家庭收入、學校類型等因素的影響后發(fā)現(xiàn),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各維度對其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和積極認知四個維度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具體而言,流動兒童親子依戀中的敏感性、信任度、能力感、價值感、社會度對流動兒童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流動兒童親子依戀的流動兒童目標專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情緒控制在性別、家庭收入上有顯著差異,人際協(xié)助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積極認知

18、在學校類型上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性別、家庭收入、學校類型均影響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女生、家庭收入高、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發(fā)展較好。 中價值感對流動兒童心理韌性中的情緒控制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流動兒童親子依戀中的社會度對流動兒童心理韌性中的家庭支持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流動兒童親子依戀中的敏感性對流動兒童心理韌性中的積極認知有顯著的預測作用。4.討論4.1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的特點從個人、家庭、學校三個方面來分析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的特點。親子依戀中的社會度在性別、家庭收入和學校類型上均有顯著差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社會度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

19、于3000元、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親子依戀中的價值感在性別和學校類型上有顯著差異,親子依戀中的關懷度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流動兒童心理韌性中的目標專注在性別、家庭收入和學校類型上均有顯著差異,女生、家庭收入高于3000元、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目標專注均高于男生、家庭收入低于3000元、打工子弟學校的流動兒童。情緒控制在性別、家庭收入上有顯著差異,人際協(xié)助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積極認知在學校類型上有顯著差異。由此可見,性別、家庭收入、學校類型均影響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女生、家庭收入高、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和心理韌性發(fā)展較好。4.2流動兒童親子依戀對心理韌性的影響第一,從相關分析的結果可見,整

20、體而言,流動兒童親子依戀的總分與心理韌性各維度、心理韌性總分與親子依戀各維度均有顯著相關。各分維度的相關大多數(shù)高于0.3。這表明流動兒童親子依戀與心理韌性有較強的共變關系。第二,為了進一步探明兩個變量的關系,根據(jù)親子依戀分數(shù),將高父母模型和高自我模型分數(shù)的流動兒童歸為安全型;將高父母模型分數(shù)和低自我模型分數(shù)的流動兒童歸為專注型;將低父母模型和自我模型分數(shù)的流動兒童歸為恐懼型;將低父母模型和高自我模型分數(shù)的流動兒童歸為忽視型。進一步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安全型流動兒童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四方面均顯著高于其他三種依戀類型的流動兒童。恐懼型流動兒童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四方面均顯著低于其他三種依戀類型的流動兒童??梢姡鲃觾和H子依戀越好,形成安全的依戀類型,則他們心理韌性發(fā)展的也越好,反之,流動兒童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