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課件_第1頁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課件_第2頁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課件_第3頁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課件_第4頁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知識結構知識結構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學習指導【學法指導】本章的基本概念較多,要力求在理解的基 礎上進行記憶 【數(shù)學思想】1.等價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2.求補集的思想; 3.分類思想;4.數(shù)形結合思想【解題規(guī)律】 1.如何解決與集合的運算有關的問題? (1)對所給的集合進行盡可能的化簡; (2)有意識應用維恩圖來尋找各集合之間的關系; (3)有意識運用數(shù)軸或其它方法直觀顯示各集合的元素2.如何解決與簡易邏輯有關的問題?(1) 力求尋找構成此復合命題的簡單命題;(2)利用子集與推出關系的聯(lián)系將問題轉化為集合問題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集合基本概念集

2、合基本概念】1.集合的分類:有限集、無限集、空集;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屬于,不屬于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描述法、文氏圖4.子集、空集、真子集、相等的定義、數(shù)學符號表示及相關性質.5.全集的意義及符號6、集合中的元素屬性:(1) (2) (3) 7、常用數(shù)集符號:N Z Q R _ _ 8、子集: 數(shù)學表達式_ 9、補集: 數(shù)學表達式_ 10、交集: 數(shù)學表達式_ 11、并集: 數(shù)學表達式_ 12、空集: 它的性質(1) (2)_ 13、如果一個集合A有n個元素(CradA=n),那么它有 個子集, 個非空真子集。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運算交 集 并 集 補 集 定 義 由所有

3、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 =x|xA,或xB) 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記作CSA ,即CSA=x|xS且x A韋恩圖 示 性質AA=A A=AB=BA AB A AB BAA=A A=AAB=BAAB AB B (CuA)(CuB)= Cu(AB)(CuA)(CuB)= Cu(AB)A ( CuA ) = U A(CuA)=SA注意注意:(1):(

4、1)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用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用 符號表示;符號表示;(2)2)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用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用 符號表示。符號表示。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解不等式解不等式】 1、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f(x)|g(x) |f(x)|0(a0)或ax2+bx+c0) 求解原理: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通過二次函數(shù)與二 次不等式的聯(lián)系從而推證出任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3.分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4.一元二次方程實根分布: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方程:方程:ax2+bx+c=0的解情況的解情況函數(shù):函數(shù): y=ax2+bx+c 的圖象的圖象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

5、解集ax2+bx+c0ax2+bx+c0a0 xyox1x2xo x0yxoy當當0 時,時,方程有兩不方程有兩不等的根:等的根: x1 ,x2當當0 時,時,方程有一方程有一根根 : x0當當0 時,時,方程無解方程無解x xx1 或或 xx2 xR xx0Rx x1xx2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簡易邏輯簡易邏輯 1.命題的定義: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做命題。2.邏輯聯(lián)結詞、簡單命題與復合命題:“或”、“且”、“非”這些詞叫做邏輯聯(lián)結詞;不含有邏輯聯(lián)結詞的命題是簡單命題;由簡單命題和邏輯聯(lián)結詞“或”、“且”、“非”構成的命題是復合命題。構成復合命題的形式:p或q(記作“pq” );

6、p且q(記作“pq” );非p(記作“q”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斷(1)“非p”形式復合命題的真假與F的真假相反;(2)“p且q”形式復合命題當P與q同為真時為真,其他情況時為假;(3)“p或q”形式復合命題當p與q同為假時為假,其他情況時為真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4、四種命題的形式:原命題:若P則q; 逆命題:若q則p;否命題:若P則q;逆否命題:若q則p。(1)交換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所得的命題是逆命題(2)同時否定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所得的命題是否命題;(3)交換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并且同時否定,所得的命題是逆否命題 5、四種命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原命

7、題為真,它的逆命題不一定為真。、原命題為真,它的否命題不一定為真。、原命題為真,它的逆否命題一定為真。 一個命題的真假與其他三個命題的真假有如下三條關系:(原命題 逆否命題)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互為互為 逆否逆否四種命題的關系如下:四種命題的關系如下:原命題:若原命題:若 p,則,則 q逆命題:若逆命題:若 q,則,則 p否命題:若否命題:若 p,則,則 q逆否命題:若逆否命題:若 q,則,則 p互逆互逆互否互否互逆互逆互否互否互為互為 逆否逆否原命題:若原命題:若 p ,則,則 q否命題:若否命題:若 p ,則,則 q逆命題:若逆命題:若 q ,則,則 p逆否命題:若逆否命題:若

8、 q ,則,則 pqppq q p p q.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6、反證法:從命題結論的反面出發(fā)(假設),引出(與已知、公理、定理)矛盾,從而否定假設證明原命題成立,這樣的證明方法叫做反證法。 7、如果已知p q那么我們說,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判斷兩條件間的關系技巧:(1)_ (2) _ 。 如果如果 ,則,則 p 是是 q 的的充分條件充分條件qp 如果如果 ,則,則 p 是是 q 的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pq 注意:(1)復合命題的三種形式與假言命題中的四種命題的區(qū)別。(2)復合命題中的“p或q”與假言命題中的“若p則q”它們的“P”的區(qū)別。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

9、一章縫隙范例分析: 例1設 , B=x|axb,且 ,求:a、b的取值范圍 23|xyyABA 分析:集合A是函數(shù) 的值域,23xy由33x20可知, A是B的子集, a0且 30 yBA 3b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例2若集合 M = x | 2x25x3 = 0,N = x | mx = 1 ,且N M,求實數(shù)m的取值集合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 2x25x3 = 0,可得到 解x的方程 mx = 1時,應對m作出討論;當m = 0時,N = ,此時 N M成立;當m0時, ,此時由N M,有 或 解得 m = 2 或 綜上得 m 的取值集合為 0,2, 3,21MmN1211m31m

10、31m31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例3已知集合 , ,那么P Q等于( ) R RxxxP,22112xxQ(A) x | 3 x 4(B) x | 0 x 3(C) x | 0 x 1或3 x 4(D) x | 0 x 1或 3 x 4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分析:解不等式 | x2 | 2得 2 x2 2,可得 P = x | 0 x 4 由不等式 ,得 , ,可得 Q = x | x 1或x 3 依據(jù)下圖: 得 P Q = x | 0 x 1或 3 x 4 于是得本題應選(D)112x0121x013xx01234x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例4已知I為全集,集合

11、M, N I, 若M N = N,則( )NM NM NM (A) (B) (C) (D) NM 分析:本題涉及到的集合都是未給出具體元素的抽象集合,研究其關系或運算,常借助于集合的文氏圖進行滿足M N = N的集合M,N之間的關系只能是下圖中的二種情況:MNIMNI于是可得 仍依上圖可得 NM MN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例5已知集合P = ( x,y ) | y = 2x + b , Q = ( x,y ) | x2 + y2 2x4 = 0 如果集合P Q恰有四個不同的子集,求實數(shù)b的取值集合 分析: 本題關鍵在于認識“集合P Q恰有四個子集”的意義由已知P Q恰有四個子集,故

12、P Q中只可能有二個元素.從幾何角度看,集合P表示一條直線,Q表示一個圓,P Q為以上直線和圓的公共點的集合即直線和圓的公共點的個數(shù)為2,以此為據(jù)來求b的取值集合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直線方程變?yōu)?2xy + b = 0圓方程變?yōu)?(x1)2 + y2 = 5于是有 解得 7 b 3 實數(shù)b的取值集合為 b | 7 b 0選B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2已知全集 I = x | x212x+200,xN,集合P = 3,4,6,8,Q = 3,5,8,9,那么集合2,7,10等于( )(A) P Q(B) P QQP (C) (D) QP D解:x212x + 20 0 得

13、2 x 10,又xN,故I = 2,3,4,5,6,7,8,9,10于是 =2,5,7,9,10, =2,4,6,7,10 =2,7,10PQQP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3設全集I = R,集合A = x | |x1| 1,xR,B = x | x23x + 20 ,則以下四個結論中正確的結論序號是( ) A B = 2 ;BA BA 10 xxBA 易得 A = x | x 2, B = x | 1x2再運用數(shù)軸可得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4已知集合P = y | y = x2+2,xR, Q = y | y = x +2,xR, 那么 P Q等于( )(A) (0,2),

14、(1,1)(B) (0,2),(1,1)(C) 1,2 (D) y | y 2D注意:集合P、Q中的元素都是實數(shù),而不是實數(shù)對P、Q可分別看作函數(shù)y = x2+2(xR),y = x +2(xR)的值域由于 P = y | y 2 ,Q = R, P Q = y | y 2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 5如果集合M滿足M 7,13,20,且M中至多含有一個奇數(shù),那么符合上述條件的集合M共有_個6個分析:集合M滿足兩個條件:是集合7,13,20的真子集;其中至多含有一個奇數(shù),即M的元素中或者沒有奇數(shù)或者僅有一個奇數(shù)還要注意空集 是符合條件的由上得M可能是 , 20 , 7 , 13 , 7

15、,20 , 13,20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NM 6如圖,I為全集,集合M,N滿足: M N ,那么圖中紅色陰影部分用集合表示,可表示為:_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7已知全集I = R,集合A = x | | x | a ,且 ,那么實數(shù)a的取值集合為_BAa | a 2A = x | 2 x 0,則關于x的方程x2+x-m=0有實根”,試寫出它的逆命題,否命題和逆否命題,并判斷它們的真假。思路:“關于x的方程x2+x-m=0有實根”等價于“=1+4m0 ”。利用集合關系求解即可。例3:已知x,y,z均為實數(shù),且 , ,求證:a,b,c中至少有一個大于0。2ax2y22by2z32cz2x6思路:“至少一個”的反面是“都不”。 高一數(shù)學課件: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縫隙例11:命題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