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禮儀(課堂PPT)_第1頁
研學禮儀(課堂PPT)_第2頁
研學禮儀(課堂PPT)_第3頁
研學禮儀(課堂PPT)_第4頁
研學禮儀(課堂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研學準備之 研學禮儀研學禮儀 主講人:付彬主講人:付彬 2016.3.24 2016.3.242 一、什么是禮儀 二、什么是研學 三、研學禮儀3一、什么是禮儀互動小問題:大家知互動小問題:大家知道什么是禮儀嗎?道什么是禮儀嗎?4一、什么是禮儀(一)禮儀的概念 禮儀就是禮節(jié)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說,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wù)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 5深度解讀禮儀禮儀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的外在表現(xiàn)。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

2、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shù),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6 (二)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的主要功能:一是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yǎng);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guān)系;四是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78一、什么是禮儀(三)禮儀的內(nèi)容禮儀教育的內(nèi)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nèi)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稱為禮節(jié),禮儀在言語動

3、作上的表現(xiàn)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yīng)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9常用禮貌用語和基本禮儀互動小問題:大家互動小問題:大家都知道那些常用的都知道那些常用的禮貌用語和基本的禮貌用語和基本的禮儀嗎?禮儀嗎?10常用禮貌用語和基本禮儀11一、什么是禮儀(四)禮儀的原則 禮儀、禮節(jié)、禮貌內(nèi)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愿、禮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

4、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1213(五)小學生文明禮儀14 小學生外出禮儀 (1)文明行路。要聽從指揮。不跨越護欄,有序行進,不三五成群并排行走,不追跑打鬧,橫沖直撞。 (2)文明乘坐。主動配合乘務(wù)人員維護公共秩序,要按順序、慢步輕聲地登車、不搶占座位,不大聲喧嘩。 (3)文明觀光。在旅游景區(qū),要講究社會公德,不亂丟垃圾,要舉止文明,要使用禮貌語言,要愛護公物,不亂刻亂畫。需要他人幫忙,說聲“請您”或“麻煩您”,得到別人幫忙后,說聲“謝謝” 。不小心影響別人時,說聲“對不起”、“請原諒”;別人不小心影響了你,并誠懇地向你道歉時,應(yīng)寬容地說“沒關(guān)系”。與人交談,態(tài)度要真誠

5、,說話要和氣。聽取他人發(fā)言或說話時,要正視對方,不能漫不經(jīng)心,不能隨便插話。在公眾場合,不能大聲喧嘩,不能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能挖耳、摳鼻、剃牙、剪指甲等。要愛護公共設(shè)施、花草樹木,保護有益動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15二、什么是研學(一)研學的概念 研學是由學校根據(jù)區(qū)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nèi)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研學中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chǔ)教育學校論壇上發(fā)表了題為

6、我國基礎(chǔ)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16二、什么是研學(二)研學的特點1、校外排列課后的一些興趣小組、俱樂部的活動,棋藝比賽、校園文化,不符合研學旅行的范疇。 2、有意組織。就是有目的、有意識的,作用于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如果周末三三兩兩出去轉(zhuǎn)一圈,那不叫研學。3、集體活動。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乃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dǎo)員的帶領(lǐng)下一起活動,一起動手,共同體驗相互研討,這才是研學。如果孩子跟著家長到異地轉(zhuǎn)一圈,那也只是旅游。4、親身體驗。學生必須要有體驗,而不僅

7、是看一看、轉(zhuǎn)一轉(zhuǎn),要有動手的機會、動腦的機會,動口的機會,表達的機會,應(yīng)該有出點力,流點汗,才能經(jīng)風雨、見世面。17二、什么是研學(三)學校研學早知道互動小問題:大家都知道我們互動小問題:大家都知道我們3 3月月2828日,也就是下周二就要去研學啦。日,也就是下周二就要去研學啦。去哪?誰知道?去哪?誰知道?18石家莊動物園簡介:石家莊動物園內(nèi)有金魚館、爬蟲館、河馬館、鳴禽館、水禽館、鴕鳥館、熊貓館、猩猩館、象房、獅虎山、熊山、猴山等,展出動物數(shù)百種,動物區(qū)集中在沉綠湖東南側(cè);湖西為游覽區(qū),湖心美麗的滴翠峰有數(shù)座姿采各異的小橋接連湖邊,湖濱蔭綠樹中點綴著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棚。園內(nèi)還有兒童

8、游樂場及品茗軒等。將觀賞動物與游覽風景結(jié)合一起,別具特色。 石家莊市動物園 19美麗優(yōu)雅的天鵝20憨態(tài)可掬的國寶大熊貓21年味十足的白雞園22百雞園中的紅腹錦雞2016 年石家莊動物園的紅腹角雉和灰鸚鵡也都實現(xiàn)首次繁殖。紅腹角雉雄鳥的項下生有一塊圖案奇特的肉裙,色彩絢麗而富于變幻,兩邊分別有八個鑲著白邊的鮮紅書的 壽 字,所以又稱它為 壽雞 ,視為長壽和好運的象征。非洲色斑塊,中間在黑色的襯底上散布著許多天藍色的斑點,有人說這些斑點很象草灰鸚鵡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是已知的幾種可以和人類真正交談的動物之一,這也使得它們成為知名度最高的寵物鳥之一。23三、研學禮儀(一)動物

9、園研學須知1、聽指揮,不掉隊,安全第一。2、嚴禁攜帶彩旗、鑼鼓、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等進入園區(qū)。 3、嚴禁攜帶火種,嚴禁生活野炊。 4、為防止貓、犬、鳥類等寵物帶有病源傳染動物,勿帶寵物入園。24 5、嚴禁翻越、爬跨護欄、圍網(wǎng)、電網(wǎng)等動物隔離設(shè)施 ;嚴禁逗打、恐嚇動物;嚴禁向動物投擲石塊、硬物、塑料袋或其他物品;有序參觀,文明游園。 6、愛護花草樹木,嚴禁踐踏草坪、采花折枝、攀登樹木、牽繩掛物;嚴禁隨意刻畫、蹬踏損壞園林設(shè)施。 7、注意交通游覽安全,安全乘車(電瓶車、大巴車)。危險地帶互相關(guān)照,請勿攀爬石崖、山體、湖面、引崗渠、臺階、棧橋等處尤其當心。 8、兇猛動物參觀區(qū)如獅虎谷、熊谷、鱷魚湖等棧橋式參觀,特別注意不要擁擠,相互照應(yīng),不要探出欄桿外參觀,更不要在棧橋上嬉戲打鬧。三、研學禮儀25三、研學禮儀(動物園研學須知) 9、食草動物區(qū)參觀,請勿靠近圍 網(wǎng)。 10、切忌喂食動物。26三、研學禮儀(二)安全提示1、不掉隊,一旦掉隊馬上尋求幫助2、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不能吃3、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不能要4、不能跟不認識的人走27三、研學禮儀(三)文明研學研學路線:集體乘坐大巴抵達動物園到動物園后集體乘坐電瓶車到達猛獸區(qū)游覽午餐游覽集體乘坐大巴回到學校聽老師和領(lǐng)隊家長的指揮,保障自身安全。安靜、有序乘車,文明游覽,游覽、午餐時不能隨意丟棄垃圾,可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