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荀子習題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1頁
勸學荀子習題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2頁
勸學荀子習題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3頁
勸學荀子習題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4頁
勸學荀子習題含答案,推薦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勸學荀子習題(含答案)一、選擇題1.下列句子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1)若屬皆且為所虜(2)不患人之不己知(3)于予與何誅?(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7)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8)不拘于時(9)失其民者,失其心也(10)士卒死者萬五千人A. (1)(8)/(2)(3)/(4)(10)/(5)(9)/(6)(7)B. (1)/(4)(10)/(3)/(9)(6)/(5)C. (1)(6)/(2)(7)/(4)(10)/(3)(5)/(8)(9)D. (1)(8)/(2)(3)(7)/(4)(6)/(5)/(9)(10)2.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

2、字的一項()A,吾十有五而志于學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D.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3.下列句式不屬被動句的一項是()A.不拘于時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D.臣誠恐見其于王而負趙4.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的活用方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而也學于師A.而母省乎己B.上飲黃泉C.余人甚異之D./上學而大遺5.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解釋準確無誤的一項是()A.雞豚狗彘之畜,無為其時沒有B.木直中繩,糅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規(guī)矩C.C名城,殺豪杰高大的城墻D.吾從而凡三學習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蚓無爪

3、牙之利,筋骨之強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B.求人可使報秦者C.一夫作難而七廟琪D.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7 .下列各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項是A.非我也,歲也8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C.不拘于時,學于余D.為天下笑者,何也?8 .下列選項中文言特殊句式類型完全一致的一組是()9 .選出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的釋義,有誤的一項(A.以手撫膺坐衣:嘆(徒,空)一去紫臺連朔漠(離開)B.或巨步而后止(有的人)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C.而反起阡陌之中(突然)起罟不入灣池(多次)D.此情可待成追憶(難道)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退)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道之所存,師之所

4、存也B.作師說以貽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樹之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A.是寡人之過也B.具告以事C.既自以心為形役D.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今君乃亡趙走燕樹之以桑夫晉,何厭之有?凌萬頃之茫然死生亦大矣何以知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欲人之無惑也難矣怪以為輪不拘壬時,學于余C.而恥學于師古之圣人,出人也遠矣二、語言表達1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積蹉一步,無以至千里()(2)吾嘗邑而望矣()(3)鍥而不舍,金石可迄()(4)其曲上規(guī)()(5)雖有槁遢匚()(6)則見明而行無過矣()(7)君子生_非異也()12 .解釋下列各句中“而”

5、字的用法。(1)吾嘗終日而思矣()(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4)蟹六跪而二螯()三、文言文閱讀13 .寫出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14 .翻譯下列句子。(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2)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一也,而聞?wù)喵啧庉涶R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一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15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

6、正確的一項是()(2分)A.聲非加疾也疾:迅速B.而聞?wù)咭舱茫呵宄﨑.其皆出于此乎C.星輿馬者假:借助D.而絕江河16.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2分)A.沛公軍霸上B.邕吏民,封府庫C.箕畚運于渤海之尾D.范增數(shù)匕項王絕:橫渡參考答案17. .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式。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句子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1)(8)兩句屬于被動句,(1)句中“為所”表被動,(8)中“于”表被動;(4)(10)屬于定語后置句,(4)應(yīng)為“利之爪牙,強之筋骨”,(10)應(yīng)為“死的士卒”;(2)(3)(7)為賓語前置句,(2)應(yīng)為“不知己”,(3)應(yīng)

7、為“誅何”;(9)(6)是判斷句,(6)中“為”翻譯成“是”,(9)中“者也”表判斷;(5)為狀語后置句。【考點定位】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技巧點撥】解答本題應(yīng)先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類型;然后分析句子中的標志。常見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用“者,也”表判斷:“者,也”、“者也”、“也”、”者”;(2)“為、“乃”、“即”、“則”或否定詞“非,未,弗”等表判斷。(3)名詞做所謂語直接表判斷(劉備,天下梟雄。)(二)被動句:(1)單獨用“于”“受”“見”或組合成“見于”,受于”表判斷。如:“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徒見欺于王”。(2)“為、為所”、”為所”

8、表判斷;如:“臣聞如姬父為人所殺(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動(無詞語標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2)省略賓語:“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3)省略介詞:“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注意:“以,與,從,為,因”五介詞常省略賓語。 (四)賓語前置:(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如:誰、何、奚、曷、胡、惡、安)(2)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保?)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

9、“唯利是圖”等。(4)方位詞、時間詞做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yè)文南向坐?!保ㄊ酚涰椨鸨炯o)(五)定語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保唬?)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3)之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保┙樵~結(jié)構(gòu)做狀語后置:(1)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保?)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翻譯時前置做狀語。如:“具告以事?!保欓T宴)。18. 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中的通假現(xiàn)象。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A項,“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中“有”通“又”,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B項,“學而時習之,

10、不亦說乎”中“說”通“悅”,愉悅,愉快;D項“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中“孫弟”同“遜悌”,敬順兄長?!究键c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技巧點撥】當把該字或詞的本義、引申義等各種意思代入句中都無法講通的時候,就應(yīng)該考慮通假。1.互相借用。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嚴格說,與本無其字的假借不同,但習慣上也通稱假借。 包括同音通假, 如借“公”為“功”, 借“駿”為“峻”; 雙聲通假, 如借“?!睘椤翱棥?,借“果”為“敢”;迭韻通假,如借“崇”為“終”,借“革”為“勒”。古書多用通假字;今簡化漢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為“谷”,借“吁”為“

11、吁”。3.古人在使用文字時,不用表示這個詞義的本字,而借用一個與它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xiàn)象叫做通假。因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如:沛公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中用通假字“蚤”來代替本字“早”。19. B【解析】試題分析:該題考查文言言特殊句式。A、CD三項均為被動句,被動詞為“于”“為”“見于。被動句的被動詞除此以外,還有“為所”“見”,還有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B項句式為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的類型有三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借助提

12、賓標志詞“是”“之將”賓語提前。B項即屬于第三種情況。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種,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忌毥Y(jié)合課內(nèi)學過的句子理解,歸納總結(jié)??键c: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20. 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詞類活用。對于詞類活用,平時復(fù)習要學分歸類。常見的有使動用法,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意動用法等。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詞語是怎么活用的。一個詞是不是活用作另一類詞,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處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詞類的詞和它相結(jié)合,構(gòu)成什么樣的句法關(guān)系,具備了哪些語法特點等等。所謂詞類的活用,是說某詞本屬于

13、某一詞類,只是在句中臨時具有別一詞類的性質(zhì),并不是說這個詞分屬于兩個詞類,否則就成了詞的兼類了。例句“恥”,意動用法,以為恥。A項名詞作狀語,每天。B項名詞作狀語,向下。C項意動用法,認為,怪異。D項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譯為小的方面??键c: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21. C【解析】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準確無誤的一項,這是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A項,無,通“毋”,不要;B項,規(guī),圓規(guī);D項,師,意動用法,以為師?!究键c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技巧點撥】對于文言實詞題,考生應(yīng)采取如下方法解答:語境分析、句

14、子結(jié)構(gòu)分析、課內(nèi)遷移、成語遷移、字形結(jié)構(gòu)等。比如本題中,“木直中繩,糅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這句話是說木匠干木匠活,故可以結(jié)合語境理解“規(guī)”的意思,應(yīng)為“圓規(guī)”。22. B【解析】試題分析:該題考核文言句式。例句:定語后置,“蚓無利爪牙,強筋骨”;A項,賓語前置,“不知句讀,不解惑”;B項,定語后置,“求可使報秦人”;C項,被動句;D是狀語后置,“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究键c定位】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炯记牲c撥】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

15、)、定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語文必考考點之一,也是高中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一、判斷句式: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用以對主語進行判斷。二、被動句式: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三、倒裝句式: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一謂一賓”“定(狀)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這就

16、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xiàn)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省略現(xiàn)象更普遍。五、疑問句式: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但有時也不用疑問詞。六、否定句式:文言否定句中常見的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如“莫”,以及否定性動詞如“無”。七、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或者凝固結(jié)構(gòu)。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

17、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該題中考核的都是特殊句式。該題中考核倒裝句居多,如A項中的“賓語前置”。23. A【解析】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各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項”,這是考查文言句式。A項,兩句都是判斷句。B項,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是定語后置句,應(yīng)為利之爪牙”強之筋骨”;樹之以桑”是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以桑樹之C項,不拘于時,學于余”被動句,于”表被動;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應(yīng)為朱有之也D項,為天下笑者,何也”被動句,為”表被動;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是狀語后置句??键c: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24. D【解析】試題分析:A項分別是判斷句,省略

18、句,判斷句;B項狀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C項被動句,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D項都是定語后置句。【考點定位】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炯记牲c撥】“死生亦大矣”判斷句式“亦”相當于“是”;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被動。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diào)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后置”。常見類型:一、“中心詞+之+定語+者”,二、“中心詞+定語+者”,三、“中心詞+之+定語”,四、“中心詞+定語”,五、“中心詞+而+定語+者”的結(jié)構(gòu)。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里的定語“利”譯為

19、鋒利,“強”譯為強健,分別修飾“爪牙”“筋骨”。25. C【解析】試題分析:倔通“崛”,突然舉事(興起)。數(shù)(cd)細;細密;細小。這是考核課本中實詞的題目,高考文言翻譯的大量要點都出自課本中的重點詞,對課本中的重點詞語一定要加強記憶。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比較多,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jié)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guān)系來推斷實詞的含義?!究键c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義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

20、文語境中,結(jié)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刹扇〈朐姆?、課內(nèi)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采取課內(nèi)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jié)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jié)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照應(yīng),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huán)境。26. A【解析】試題分析:該題中考核文言文常用虛詞。A項,“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項,以:表目的連詞/把;C項,“于,向/被。D項,“其”,表反問語氣,“難道”/代詞?!?/p>

21、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o【技巧點撥“之”:動到去。為學:“吾欲之南海。代指示代詞,相當于“這個”、“這”、“這種”等。廉頗藺相如列傳:“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代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他”、“它”、“它們”、“他們”等。論積貯疏:“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编嵅硕斡谯常骸皭酃彩宥?,欲立之。彳t指代說話者本人或聽話者的對方。捕蛇者說:“君將哀而生之乎?代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您”。漢書蒯通傳:“竊閔公之將死,故吊之。助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修飾、領(lǐng)屬的關(guān)系,相當于“的”。邵公諫厲王弭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敝迷谥髦^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一

22、般不必譯出。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敝ㄕZ后置的標志。勸學:“蚓無爪牙之利。型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作“得”。 捕蛇者說:“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助用賓語前置的標志。師說:“句讀之不知。助用在表示時間的副詞后,補足音節(jié),沒有實義。赤壁之戰(zhàn):“頃之,煙炎張?zhí)臁V迷凇扒啊?、“后”、“?nèi)”、“外”等詞語和它們的修飾語之間,表示對方位、時間、范圍等的限制。教戰(zhàn)守策:“數(shù)十年之后,甲兵頓弊?!?7. (1)kui(2)qi(3)1ou(4)zheng(5)y通“又”;pu(6)zhi通“智”xing通性【解析】字音靠識記,通假字主要有字音相似、字形相近兩種情況。2

23、8. (1)連詞,表修飾(2)連詞,表轉(zhuǎn)折(3)連詞,表遞進(4)連詞,表并列【解析】本題幫助我們整理“而”字的用法。29.定語后置賓語前置【解析】試題分析:該題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倒裝句。依據(jù)倒裝的成分不同,倒裝句又分為定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又叫狀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定語后置的標詞有四種:之(茍以天下之大),者(尋人可使報秦者),之者(馬之千里者),數(shù)詞作定語,不用標志詞(鑄以為金人十二)??忌綍r對每種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規(guī)律,然后結(jié)合語境加推斷。(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句,借助提賓標志詞“之”將賓語提前。30. (1)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2)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是明智的?!窘馕觥吭囶}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