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口腔生理_第1頁
第三章 口腔生理_第2頁
第三章 口腔生理_第3頁
第三章 口腔生理_第4頁
第三章 口腔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口腔生理口腔生理牙體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牙體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牙列牙列頜位頜位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牙體牙體解剖解剖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切緣:切緣:咬切食物,引導下咬切食物,引導下頜前伸運動。頜前伸運動。頜面:頜面:突形突形-突形:突形:壓碎食物壓碎食物突形突形- -凹形:凹形:磨細食物磨細食物(一)切緣及頜面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一)切緣及頜面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 行使咀嚼功能,引導下頜運動。行使咀嚼功能,引導下頜運動。 牙尖牙尖 功能尖(搗碎尖功能尖(搗碎尖 支持尖)支持尖) 非功能尖(剪割尖非功能尖(剪割尖 引導尖)引導尖) 面窩面窩 容納食物容納食物邊緣嵴邊緣嵴 限制食物在牙窩內限制食物在牙窩內發(fā)育溝發(fā)

2、育溝 頰舌溝頰舌溝 排溢食物的通道排溢食物的通道 合面發(fā)育溝合面發(fā)育溝 引導牙尖運動引導牙尖運動斜嵴斜嵴 引導牙的側方運動引導牙的側方運動 三角嵴三角嵴 制導牙尖運動制導牙尖運動 保持咬合與頜位穩(wěn)定的功能結構保持咬合與頜位穩(wěn)定的功能結構尖窩接觸、牙尖接觸尖窩接觸、牙尖接觸-咬合關系、頜位穩(wěn)定,咬合關系、頜位穩(wěn)定, 有明確的正中止接觸有明確的正中止接觸牙尖斜面斜嵴等牙尖斜面斜嵴等-下頜運動與牙尖斜面的引導下頜運動與牙尖斜面的引導 密切相關密切相關(二)軸面(二)軸面凸度凸度的生理意義:的生理意義:唇頰舌面的凸度生理意義唇頰舌面的凸度生理意義 正常凸度使排溢的食物正常凸度使排溢的食物牙齦生牙齦生

3、理性刺激理性刺激 凸度過小凸度過小創(chuàng)傷牙齦創(chuàng)傷牙齦 凸度過大凸度過大廢用性牙齦萎縮廢用性牙齦萎縮 牙頸部齲牙頸部齲位置位置 切牙及尖牙近中:近切緣處切牙及尖牙近中:近切緣處 尖牙遠中:近切緣偏向舌側尖牙遠中:近切緣偏向舌側 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近中:頰合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近中:頰合1/3 1/3 處處 第一磨牙遠中及其余:中合第一磨牙遠中及其余:中合1/31/3處處形態(tài)形態(tài) 前牙:切齦徑前牙:切齦徑 唇舌徑唇舌徑 長橢圓形長橢圓形 后牙:頰舌徑后牙:頰舌徑 合齦徑合齦徑 扁橢圓形扁橢圓形 近遠中面突度凸度生理意義近遠中面突度凸度生理意義 -保證鄰接保證鄰接生理意義生理意義 1.1. 防止食物嵌塞防止

4、食物嵌塞 2. 2. 有利于分散合力有利于分散合力 3. 3. 有利于合關系穩(wěn)定有利于合關系穩(wěn)定 接觸不良接觸不良 過緊:過緊: 牙移位牙移位 過松:食物嵌塞過松:食物嵌塞 牙松動牙松動 位置不正確:牙移位位置不正確:牙移位 楔狀隙楔狀隙(外展隙外展隙) 定義定義: :兩牙接觸區(qū)兩牙接觸區(qū)四周向外展開的空隙四周向外展開的空隙 生理意義生理意義:排溢食物排溢食物鄰間隙鄰間隙 定義定義:以牙槽嵴為底,兩臨牙為邊的三角形空隙:以牙槽嵴為底,兩臨牙為邊的三角形空隙 生理意義生理意義:1.1.保護牙槽嵴和鄰面保護牙槽嵴和鄰面 2. 2.防治水平性食物嵌塞防治水平性食物嵌塞 牙根的形態(tài)與牙的受力及功能相關

5、牙根的形態(tài)與牙的受力及功能相關 前牙:功能簡單,單根前牙:功能簡單,單根 切牙(上下頜):上頜唇側面切牙(上下頜):上頜唇側面 舌側面舌側面 尖牙:位于牙弓轉彎處尖牙:位于牙弓轉彎處 粗粗 長長 后牙:前磨牙:開始分根后牙:前磨牙:開始分根 磨牙:數(shù)目增多磨牙:數(shù)目增多(三)(三)牙根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牙根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四)髓腔解剖(四)髓腔解剖的生理意義的生理意義 髓腔形態(tài)是臨床進行牙體、牙髓和牙周病髓腔形態(tài)是臨床進行牙體、牙髓和牙周病治療的重要依據(jù),它包括髓室的大小、位置、髓治療的重要依據(jù),它包括髓室的大小、位置、髓角的高低、根管口的位置、根管數(shù)目、根管的類角的高低、根管口的位置、根管數(shù)目、

6、根管的類型、彎曲程度和方向以及根管與牙周組織間的關型、彎曲程度和方向以及根管與牙周組織間的關系等,否則可發(fā)生意外。系等,否則可發(fā)生意外。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牙列牙列牙正常排列的傾斜規(guī)律牙正常排列的傾斜規(guī)律牙列的頜面形態(tài)特征牙列的頜面形態(tài)特征定義:定義: 天然牙的牙根生長在牙槽窩內,其牙冠按照天然牙的牙根生長在牙槽窩內,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順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鄰接,排列成弓形,一定的順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鄰接,排列成弓形,稱為牙列或牙弓稱為牙列或牙弓。外形外形(一)按照構成牙的類別分型(一)按照構成牙的類別分型 1 1 恒牙列恒牙列 2 2 乳牙列乳牙列 3 3 混合牙列混合牙列 (二)按照牙列形態(tài)特征分型

7、(二)按照牙列形態(tài)特征分型l方圓形方圓形l尖圓形尖圓形l卵圓形卵圓形(三)按牙列中牙的排列情況分型(三)按牙列中牙的排列情況分型 正常牙列:正常牙列:牙數(shù)正常,牙列整齊無間隙牙數(shù)正常,牙列整齊無間隙 異常牙列:異常牙列:包括牙數(shù)異常和牙排列異常包括牙數(shù)異常和牙排列異常 1.1. 分散合力分散合力 2. 2. 防止食物嵌塞防止食物嵌塞 3. 3. 保持面形保持面形 4. 4. 利于舌的活動利于舌的活動生理意義生理意義牙齒正常排列的傾斜規(guī)律牙齒正常排列的傾斜規(guī)律1.1.近遠中向傾斜近遠中向傾斜 前牙前牙 上頜上頜 近中近中 132 132 下頜下頜 近中近中 123 123 前磨牙前磨牙 較正較正

8、 磨牙磨牙 近中近中 角度依次增大角度依次增大2.2.唇(頰)舌向傾斜唇(頰)舌向傾斜前牙前牙 切牙切牙 唇向唇向 12 1 下頜下頜 尖牙尖牙 較正較正前磨牙前磨牙 較正較正磨牙磨牙 上頜上頜 頰向傾斜頰向傾斜 下頜下頜 舌向傾斜舌向傾斜1. 1. 傾斜方向與力的方向適應傾斜方向與力的方向適應2. 2. 有利于力沿著牙體長軸傳遞有利于力沿著牙體長軸傳遞3. 3. 牙齒接觸廣泛而緊密,增大咀嚼面積牙齒接觸廣泛而緊密,增大咀嚼面積4. 4. 襯托唇頰面形襯托唇頰面形 曲線曲線 用以表示牙列合面形態(tài)的曲線用以表示牙列合面形態(tài)的曲線正面觀:橫合曲線正面觀:橫合曲線側面觀:縱合曲線側面觀:縱合曲線眶耳

9、平面眶耳平面: 眶下緣最低點與外耳道上緣眶下緣最低點與外耳道上緣連成的平面,連成的平面, 稱為眶耳平面。稱為眶耳平面。與合平面成與合平面成15150 0與地面平行。與地面平行。鼻翼耳屏線鼻翼耳屏線: 鼻翼中點至耳屏中點的連線,鼻翼中點至耳屏中點的連線,與合平面平行。與合平面平行。1. 1. 橫橫牙牙合曲線(合曲線(WilsonWilson曲線)曲線)連接雙側同名磨連接雙側同名磨牙頰舌尖,形成一條凸向下的曲線牙頰舌尖,形成一條凸向下的曲線2 2 縱縱牙牙合曲線合曲線下頜(下頜(SpeeSpee曲線曲線)上頜(上頜(補償曲線補償曲線) 平面平面:從上頜中切牙的近中接觸點到雙側第從上頜中切牙的近中接

10、觸點到雙側第一磨牙的近中頰尖所構成的假想平面。一磨牙的近中頰尖所構成的假想平面。與鼻翼耳屏線平行與鼻翼耳屏線平行 位于頜平面上者:位于頜平面上者:1 1切緣,切緣,3 3牙尖,牙尖,4 4頰尖,頰尖,5 5頰舌尖,頰舌尖,6 6近中舌尖近中舌尖 高于頜平面高于頜平面0.5mm0.5mm者:者:2 2切緣,切緣,4 4舌尖,舌尖,6 6近近中頰尖,遠中舌尖中頰尖,遠中舌尖BalkwillBalkwill角角 從髁突中心至下頜中切牙近中切角連線與合平面所從髁突中心至下頜中切牙近中切角連線與合平面所構成的交角,平均構成的交角,平均2626度。度。BonwillBonwill三角三角 兩側髁突中心與下

11、頜中切牙近中切角三點連線構成兩側髁突中心與下頜中切牙近中切角三點連線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邊長一個等邊三角形,邊長10.16cm10.16cm。MonsonMonson球面學說球面學說 Monson提出,以眉間點為中心,10.16cm為半徑,劃出一個球面,球面一部分與下頜牙列合面吻合。第三節(jié) 定義定義:上下頜牙發(fā)生接觸的現(xiàn)象上下頜牙發(fā)生接觸的現(xiàn)象( (包括運動和靜止包括運動和靜止) )牙合關系牙合關系:上下頜牙發(fā)生接觸的關系上下頜牙發(fā)生接觸的關系基本牙合基本牙合:牙尖交錯合牙尖交錯合 前伸合前伸合 側側方方合合 (ICOICO)定義定義:上下頜牙尖上下頜牙尖窩窩交錯達到最廣泛交錯達到最廣泛、最緊

12、密接觸時的一種咬合關系最緊密接觸時的一種咬合關系 正中合(正中合(COCO) 牙尖窩接觸最大面積牙尖窩接觸最大面積 最穩(wěn)定、功能最大最穩(wěn)定、功能最大咬合接觸特征咬合接觸特征: 1 1)近遠中向關系近遠中向關系 2 2)唇(頰)舌向關系唇(頰)舌向關系 3 3)垂直向關系)垂直向關系 1 1)近遠中向關系近遠中向關系 上下中線對齊,上下中線對齊,一牙對二牙(除一牙對二牙(除下下1 1和上和上8 8)生理意義:生理意義:a a)提高咀嚼效率)提高咀嚼效率b b)分散合力)分散合力c c)短期失牙)短期失牙合關鍵:合關鍵:第一磨牙的咬合關系第一磨牙的咬合關系 萌出時間特點:最早萌出時間特點:最早 牙

13、根特點:最穩(wěn)固牙根特點:最穩(wěn)固 位置特點:中段位置特點:中段標志:標志:第一磨牙第一磨牙:上上6 6近中頰尖對近中頰尖對下下6 6頰溝頰溝 尖牙尖牙:上上3 3對對下下3434頰外展隙頰外展隙 下下3 3對對上上2323舌外展隙舌外展隙中性合(中性合(安式安式I I類錯合類錯合):):理想的磨牙關系理想的磨牙關系 面型正常面型正常 第一磨第一磨牙牙關系正常關系正常遠中合遠中合(安式安式IIII類錯合類錯合)面型面型 下頜后縮下頜后縮 第一磨牙為遠中合關系第一磨牙為遠中合關系安式安式IIIIII類錯合類錯合)2 2)唇(頰)舌向唇(頰)舌向、垂直向、垂直向關系關系 覆合(覆合(over bite

14、over bite)上牙蓋過下牙的垂直距離上牙蓋過下牙的垂直距離 覆蓋(覆蓋(over jet over jet )上牙蓋過下牙的水平距離上牙蓋過下牙的水平距離覆合覆合: :垂直距離垂直距離前牙前牙切切1/31/3中中1/31/3頸頸1/31/3正常正常I I度深覆合度深覆合IIII度深覆合度深覆合IIIIII度深覆合度深覆合覆蓋覆蓋: :水平距離水平距離前牙前牙3mm3mm5mm5mm7mm7mm正常正常I I度深覆蓋度深覆蓋IIII度深覆蓋度深覆蓋IIIIII度深覆蓋度深覆蓋1.1.提高咀嚼效率:提高咀嚼效率: 上牙弓大于下牙弓上牙弓大于下牙弓 密切上下牙的接觸關系密切上下牙的接觸關系2.

15、2.保護唇頰舌軟組織保護唇頰舌軟組織:上牙弓大于下牙弓:上牙弓大于下牙弓 防止咬傷唇頰舌軟組織防止咬傷唇頰舌軟組織覆合覆合、覆蓋的生理意義覆蓋的生理意義 前牙覆合前牙覆合、覆蓋分類覆蓋分類 后牙覆合后牙覆合、覆蓋分類覆蓋分類正常合正常合后牙鎖合后牙鎖合后牙反合后牙反合正常標志:正常標志:1.1.上下牙列中線對正上下牙列中線對正2.2.每牙都與對頜的兩牙相對應每牙都與對頜的兩牙相對應接觸(除接觸(除上上8 8和下和下1 1)3.3.尖牙關系正常尖牙關系正常4.4.第一磨牙為中性關系第一磨牙為中性關系5.5.前后牙的覆合覆蓋正常前后牙的覆合覆蓋正常(一)(一)乳牙期(乳牙期(2.52.5歲歲6 6

16、歲)歲)早期(早期(2.52.5歲歲4 4歲)歲)特征:特征:1.1.牙齒排列緊密無間隙牙齒排列緊密無間隙2.2.牙冠直立,無牙冠直立,無近近遠中向及頰舌向的傾斜遠中向及頰舌向的傾斜3.3.牙合曲線不明顯牙合曲線不明顯4.4.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成垂直平面(平齊末端)上下頜第二乳磨牙的遠中面成垂直平面(平齊末端) 晚期(晚期(4 4歲歲6 6歲)歲)特征特征1.1.牙齒出現(xiàn)間隙(靈長類間隙)牙齒出現(xiàn)間隙(靈長類間隙)2.2.切端和牙合面出現(xiàn)明顯磨耗切端和牙合面出現(xiàn)明顯磨耗3.3.下頜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下頜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頜第二乳磨牙的近中4.4.暫時性深覆合減小暫時性深覆合

17、減小(二)(二)替牙期(替牙期(6 61212歲)歲)暫時性錯合的表現(xiàn):暫時性錯合的表現(xiàn):1.1.上唇系帶位置過低:上唇系帶位置過低:面部頜骨發(fā)育不完善面部頜骨發(fā)育不完善2.2.上中切牙出現(xiàn)間隙:上中切牙出現(xiàn)間隙:側切牙牙胚擠壓牙根側切牙牙胚擠壓牙根3.3.上切牙牙冠偏遠中:上切牙牙冠偏遠中:牙胚擠壓牙根牙胚擠壓牙根4.4.暫時性遠中合:暫時性遠中合:乳牙早期第二乳磨牙關系乳牙早期第二乳磨牙關系乳牙晚期第二乳磨牙關系乳牙晚期第二乳磨牙關系調整:調整:4+5IV+V 4+5I+II+III1+2+3I+II+III調整:調整:恒牙向唇側傾斜恒牙向唇側傾斜4+5IV+V 4+5IV+V 頜骨的生長

18、頜骨的生長6.6.暫時性深覆合:暫時性深覆合:后牙高度萌出不足后牙高度萌出不足5 5-7 7 建合,增加咬合高度建合,增加咬合高度定義定義:下頜前伸至前牙切緣相對接觸的咬合狀態(tài)。下頜前伸至前牙切緣相對接觸的咬合狀態(tài)。三種情況三種情況:切咬細線或薄紙切咬細線或薄紙 下頜前伸至切緣相對下頜前伸至切緣相對特征特征: 前牙接觸前牙接觸 后牙不接觸后牙不接觸意義意義:1 1 保護后牙保護后牙 2 2 利于關節(jié)健康利于關節(jié)健康 3 3 利于下頜穩(wěn)定利于下頜穩(wěn)定前前 伸伸 合合側側 方方 合合 下頜向左或向右運動時,工作側接觸,下頜向左或向右運動時,工作側接觸,非工作側不接觸的現(xiàn)象非工作側不接觸的現(xiàn)象。特點

19、特點:以尖牙做支撐,保護他牙以尖牙做支撐,保護他牙尖牙保護合尖牙保護合組牙功能牙合組牙功能牙合定義定義: 側方咬合時,工作側上下后牙均保持接觸側方咬合時,工作側上下后牙均保持接觸 而非工作側上下后牙不接觸。而非工作側上下后牙不接觸。優(yōu)點優(yōu)點:1 1 咀嚼面積大咀嚼面積大 2 2 分散合力分散合力 3 3 有利于牙周組織健康有利于牙周組織健康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 頜頜 位位1.1.定義定義: :下頜骨相對于上頜骨或顱骨的位置下頜骨相對于上頜骨或顱骨的位置。(時刻存在時刻存在,無論有無牙齒的接觸),無論有無牙齒的接觸)每一種合均有對應的一種頜位每一種合均有對應的一種頜位每一種頜位不一定有對應的合每一種頜位

20、不一定有對應的合2.2.基本頜位基本頜位 三個三個 牙尖交錯位牙尖交錯位(ICPICP、牙位牙位、正中合位、正中合位) 后退接觸位后退接觸位(RCPRCP、正中關系)、正中關系) 下頜姿勢位下頜姿勢位(MPPMPP、息止合位、臨床休息位、息止合位、臨床休息位)重復性、髁突位置重復性、髁突位置合型、臨床意義合型、臨床意義牙尖交錯位(牙尖交錯位(ICPICP) 定義定義(牙位牙位、正中合位、正中合位) 上下頜牙列牙合面廣泛接觸,牙尖相互交錯時下上下頜牙列牙合面廣泛接觸,牙尖相互交錯時下頜骨的位置。頜骨的位置。 前提:前提:牙尖交錯合牙尖交錯合 正常標志正常標志: : 1.1.顳下頜關節(jié)正常:顳下頜

21、關節(jié)正常:髁突位于關節(jié)窩中央髁突位于關節(jié)窩中央 2.2.咬合關系正常:咬合關系正常:上、下牙尖交錯,接觸廣泛而緊密上、下牙尖交錯,接觸廣泛而緊密3.3.咀嚼肌正常:咀嚼肌正常:對稱運動中雙側咀嚼肌收縮對稱、有力對稱運動中雙側咀嚼肌收縮對稱、有力ICPICP的變化:的變化: ICPICP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對穩(wěn)定,但也是逐漸變化的。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對穩(wěn)定,但也是逐漸變化的。乳牙萌出前:乳牙萌出前:沒有頜型沒有頜型有頜位有頜位 但不是但不是ICPICP恒牙頜經磨耗恒牙頜經磨耗ICP隨之發(fā)生變化隨之發(fā)生變化 重復性:重復性:ICPICP依賴于依賴于ICO,ICO,依賴于牙的接觸。依賴于牙的接觸。 髁突位

22、置:髁突位置:關節(jié)窩中份關節(jié)窩中份 居中居中 合型:合型:ICOICO 牙尖交錯,最大面積接觸牙尖交錯,最大面積接觸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主要功能位主要功能位后退接觸位(后退接觸位(RCPRCP)1.1.定義定義(正中關系)(正中關系):從牙尖交錯位開始,下頜還可以后下移動少許(從牙尖交錯位開始,下頜還可以后下移動少許(1mm1mm),),此時,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觸,前牙不接觸,髁突位于此時,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觸,前牙不接觸,髁突位于關節(jié)窩的最后位置,是下頜的生理性最后位。關節(jié)窩的最后位置,是下頜的生理性最后位。下頜不偏左、不偏右下頜不偏左、不偏右髁狀突位于關節(jié)窩最后位,向上有牙的接觸髁狀突位

23、于關節(jié)窩最后位,向上有牙的接觸后退接觸位的形成機制:后退接觸位的形成機制:1.1.髁突后方關節(jié)窩內為軟組織髁突后方關節(jié)窩內為軟組織2.2.韌帶韌帶 3. 3.肌肉收縮肌肉收縮 髁突在髁突在RUMRUM位:位: 最后位最后位 最上位最上位 最中位最中位(不偏左、不偏右)(不偏左、不偏右)2.2.牙尖交錯位與后退接觸位牙尖交錯位與后退接觸位 一位:一位:ICP=RCPICP=RCP(1010% %) 二位:二位:長正中長正中(9 90 0% %):):從從RCPRCP可以自如的直向前滑動到可以自如的直向前滑動到ICPICP,將兩個頜,將兩個頜位之間的這種無偏斜的位置關系稱為長正中位之間的這種無偏斜

24、的位置關系稱為長正中 重復性:重復性:重復性好重復性好 髁突位置:髁突位置:靠后、靠上、靠中靠后、靠上、靠中 合型:合型:兩種(二位一位)兩種(二位一位)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ICP ICP的緩沖位的緩沖位 TMD TMD的檢查、診斷、治療的檢查、診斷、治療 全口牙缺失全口牙缺失正中關系(正中關系(CRCR)1.1.定義:定義: 下頜骨不偏左不偏右,適居正中,髁狀突位于關節(jié)窩的最上位,下頜骨不偏左不偏右,適居正中,髁狀突位于關節(jié)窩的最上位,此時下頜骨對上頜骨的位置關系此時下頜骨對上頜骨的位置關系2.2.含義含義:a.a.髁狀突最后位髁狀突最后位 b.b.后退邊緣位后退邊緣位:下頜在此位置不能

25、再向后退:下頜在此位置不能再向后退 c.c.終末鉸鏈位終末鉸鏈位:髁狀突在關節(jié)的最后位:髁狀突在關節(jié)的最后位 只能作鉸鏈運動只能作鉸鏈運動 d.d.后退接觸位后退接觸位正中關系與后退接觸位正中關系與后退接觸位 髁突位置髁突位置 下頜骨位置下頜骨位置 牙位牙位置置CR CR 1 多個 多個RCP RCP 1 1 2下頜姿勢位(下頜姿勢位(MPPMPP) 定義定義: 頭直立,兩眼平視前方,口腔無功能活動頭直立,兩眼平視前方,口腔無功能活動,下頜處于休息下頜處于休息狀態(tài)時的位置。狀態(tài)時的位置。 息止合間隙(息止合間隙(free way spacefree way space) 下頜姿勢位時,上下牙無接觸,上下頜牙之間保持一個前下頜姿勢位時,上下牙無接觸,上下頜牙之間保持一個前大后小的楔形間隙。大后小的楔形間隙。 垂直距離:垂直距離:鼻底到頦點之間的面下鼻底到頦點之間的面下1/31/3高度。高度。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維持口頜系統(tǒng)健康維持口頜系統(tǒng)健康 確定頜位參考確定頜位參考息止合間隙(free way space)三個基本頜位的關系三個基本頜位的關系13mm|肌力閉合道肌力閉合道 1mm 長正中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