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西方經濟學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課后習題答案_第1頁
關于西方經濟學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課后習題答案_第2頁
關于西方經濟學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課后習題答案_第3頁
關于西方經濟學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課后習題答案_第4頁
關于西方經濟學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課后習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1.假定某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分別為 D224P,S42P。求:(1)該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2)單個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函數。解答:(1)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條件為D(P)S(P),故有:224P42P解得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Pe3,Qe10(2)單個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由給定的市場價格出發(fā)的一條水平線,于是,在P3是單個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函數,需求曲線如圖d。2.請區(qū)分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以及市場的需求曲線。解答: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是用來表示單個廠商所面臨的對他產品的需求情況的。單個完全競爭廠商的需

2、求曲線是由市場均衡價格出發(fā)的一條水平線,如圖DF直線,而市場的均衡價格取決于市場的需求DM與供給S,單個完全競爭廠商只是該價格的接受者。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產生于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利用單個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為的消費者的價格消費曲線可以推導出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DC,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一般是向右下方傾斜的。把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水平加總,便可以得到市場的需求曲線,市場需求曲線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單個廠商的需求曲線和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P S DMP0 DF DCO Q3.請分析在短期生產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一般會面臨哪幾種情況?解答:在短期生產中,

3、廠商根據MRSMC這一利潤最大化或虧損最小化的原則進行生產。在實現(xiàn)MRSMC原則的前提下,廠商可以獲得利潤即0,也可以收支平衡即0,也可以虧損即0和0時,廠商會繼續(xù)進行生產,這是毫無問題的。但是,當0時,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廠商是否應該繼續(xù)生產這一問題。需要指出的是,認為在TVC(即ARAVC),則廠商就應該繼續(xù)生產。這樣,總收益在彌補全部總可變成本以后,還可以彌補一部分固定成本。也就是說,生產比不生產強。如果TRTVC(即ARAVC),則對廠商來說生產與不生產都是一樣的結果,即全部固定成本得不到任何彌補。如果TRTVC(即ARAVC),則廠商就應該停產。因為在TR0,廠商繼續(xù)生產。第二種情況為0

4、,廠商也繼續(xù)生產。第三種情況為TVC,則廠商繼續(xù)生產。第四種情況為0,但TRTVC,則廠商生產與不生產都一樣。第五種情況為0,TRTVC,則廠商停產。 4.已知某完全競爭行業(yè)中的單個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Q32Q2+15Q+10。試求:(1)當市場上產品的價格為P=55時,廠商的短期均衡產量和利潤;(2)當市場價格下降為多少時,廠商必須停產;(3)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解: (1)P=MR=55,SMC=0.3Q2-4Q+15短期均衡時SMC=MR,即0.3Q2-4Q+15 =55,3Q2-4Q-40=0 Q=20 或 Q=-20/3 (舍去)利潤=PQ-STC=5520-(0.180

5、00-2400+1520+10)=790(2)廠商停產時,P=AVC,AVC最低點。AVC=SVC/Q=(0.1Q32Q2+15Q)/Q= 0.1 Q2-2Q+15 AVC最低點時,AVC=0.2Q-2=0 Q=10 此時P=AVCmin= 0.1100-210+15=5(3)短期供給函數為P=MC=0.3Q2-4Q+15 (取P5或Q10一段) 具體求解為: , P5 O , P55.已知某完全競爭的成本不變行業(yè)中的單個廠商的長期總成本函數LTC=Q3-12Q2+40Q。試求:(1)當市場商品價格是P=100,廠商實現(xiàn)MR=LMC時的產量,平均成本和利潤;(2)該行業(yè)長期均衡時的價格和單個廠

6、商的產量;(3)市場的需求函數為Q=660-15P時,行業(yè)長期均衡時的廠商數量。解: (1)LTC=LMC= 3 Q2-24Q+40=MR=P=100此時,3 Q2-24Q+60=0 解得:Q=10或Q=-2(舍去);LAC= Q2-12Q+40=20;利潤=(P-LAC)Q=800(2)LAC=2Q-12=0,Q=6時 LAC最低點。P= LAC最低點值=LAC(6)=36-12即該行業(yè)長期均衡時的價格為4,單個廠商的產量為6(3)成本不變行業(yè)長期均衡時價格過LAC最低點,廠商按照價格等于4供給商品。所以市場需求為Q=660-154=600,則廠商數量為600/6=100。6. 已知某完全競

7、爭的成本遞增行業(yè)的長期供給函數LS=5500+300P。試求:(1)當市場需求函數為D=8000-200P時,市場的長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2)當市場需求增加,市場需求函數為D=10000-200P時,市場長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3)比較(1)(2),說明市場需求變動對成本遞增行業(yè)的長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影響。解:(1)D=LS 8000-200P=5500+300P,解得:P=5把P=5帶入LS=5500+300P或D=8000-200P 得: Q=7000 (2)D=LS 10000-200P=5500+300P,解得: P=9把P=9帶入LS=5500+300P或D=10000-2

8、00P 得: Q=8200 (3) 市場需求增加使成本遞增行業(yè)的長期均衡價格提高,均衡產量提高。7.已知某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函數為D=6300-400P,短期市場供給函數為SS=3000+150P;單個企業(yè)在LAC曲線最低點的價格為6,產量為50;單個企業(yè)的成本規(guī)模不變。(1)求市場的短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2)判斷(1)中的市場是否同時處于長期均衡,求行業(yè)內的廠商數量;(3)如果市場的需求函數變?yōu)镈=8 000400P,短期供給函數為SS=4 700+150P,求市場的短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4)判斷(3)中的市場是否同時處于長期均衡,并求行業(yè)內廠商數量;(5)判斷該行業(yè)屬于什么類型;(

9、6)需要新加入多少企業(yè),才能提供由(1)到(3)所增加的行業(yè)總產量。解:(1)市場短期均衡時D=SS,所以6300-400P=3300+150P,解得: P=6把P=6帶入Q=SS=3000+150P得: Q=3900(2)市場長期均衡時,P=LAC最低點=6,說明市場處于長期均衡;行業(yè)內廠商數量3900/50=78(3)由D=SS得8 000400P=4 700+150P,解得P=6把P=6帶入Q=SS=4700+150P得: Q=5600(4)市場仍處于長期均衡,此時P=LAC最低點=6,廠商數量5600/50=112(5)該行業(yè)屬于成本不變行業(yè),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6)需新加入1

10、12-78=34家企業(yè),才能提供由(1)到(3)所增加的行業(yè)總產量。8.在一個完全競爭的成本不變行業(yè)中單個廠商的長期成本函數為LTC=Q3-40Q2+600Q,該市場的需求函數為Qd=13000-5P,求:(1)該行業(yè)的長期供給曲線。(2)該行業(yè)實現(xiàn)長期均衡時的廠商數量。解:(1)完全競爭廠商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與長期平均成本線最低點相切的水平線。先求長期平均成本線的最低點:LAC=LTC/Q=Q2-40Q+600 LAC 對Q求導為0時出現(xiàn)極值點 即LAC(Q)=2Q-40=0 ,得Q=20時 LACmin=200即單個廠商實現(xiàn)長期均衡時的產量Q=20,價格P=200因此,該行業(yè)的長期供給曲線

11、為 P=200(2)行業(yè)實現(xiàn)長期均衡時候 Qs=Qd=13000-5200=12000 單個廠商供給量為20,因此廠商數量N=12000/20=6009.已知完全競爭市場上單個廠商的長期成本函數為LTC=Q3-20Q2+200Q,市場的產品價格為P=600。求:(1)該廠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平均成本和利潤各是多少?(2)該行業(yè)是否處于長期均衡,為什么?(3)該行業(yè)處于長期均衡時每個廠商的產量、平均成本和利潤各是多少?(4)判斷(1)中的廠商是處于規(guī)模經濟階段,還是處于規(guī)模不經濟階段?解:(1)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的邊際收益MR=P=600 單個廠商邊際成本MC=3Q2-40Q+200 實現(xiàn)利

12、潤最大化的條件為MR=MC,即 600=3Q2-40Q+200,解得Q=20或Q=-20/3(舍去) 此時對應的平均成本LAC=LTC/Q=Q2-20Q+200=2020-2020+200=200利潤=TR-TC=60020-(203-20202+20020)=8000(2)完全競爭行業(yè)處于長期均衡時利潤為0,現(xiàn)在還有利潤大于零,因此沒有實現(xiàn)長期均衡。(3)行業(yè)處于長期均衡時價格為長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LAC=LTC/Q=Q2-20Q+200, LAC 對Q 求導為0時 LAC出現(xiàn)極值,即 LAC (Q)=2Q-20=0, Q=10時候實現(xiàn)長期均衡,此時每個廠商的產量為10平均成本LAC=10

13、2-2010+200=100,利潤=(P-LAC)Q=(100-100) 10=0(4)LAC最低點Q=10,(1)中廠商的產量Q =20,位于LAC最低點的右邊,LAC上升,商處于規(guī)模不經濟階段。10.某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邊際成本函數SMC=0.6Q-10,總收益函數TR=38Q,且已知產量Q20時總成本STC260。求該廠商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和利潤。解:短期廠商利潤最大化條件MR=SMC,MR= TR(Q)=38,即38=0.6Q-10, 解得Q=80 SMC=0.6Q-10 STC=0.3Q2-10Q+TFC,把Q=20時,STC=260 代入上式得 260=0.3 TFC=340,ST

14、C=0.3Q2-10Q+340最大利潤為TR-STC=3880-0.36400+1080-340=1580 該廠商利潤最大化時的產量Q=80,利潤為158011. 用圖說明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條件。解答:要點如下:(1)短期內,完全競爭廠商是在給定的價格和給定的生產規(guī)模下,通過對產量的調整來實現(xiàn)MRSMC的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的。具體分析如圖63所示。圖63(2)首先,關于MRSMC。廠商先根據MRSMC的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來決定產量。如在圖63中,在價格順次為P1、P2、P3、P4和P5時,廠商根據MRSMC的原則,依次選擇的最優(yōu)產量為Q1、Q2、Q3、Q4和Q5,相應的利潤最大

15、化的均衡點為E1、E2、E3、E4和E5。(3)然后,關于AR和SAC的比較。在(2)的基礎上,廠商從(2)中所選擇的產量出發(fā),通過比較該產量水平上的平均收益AR與短期平均成本SAC的大小,來確定自己所獲得的最大利潤量或最小虧損量。在圖63中,如果廠商在Q1的產量水平上,則廠商有ARSAC,即0;如果廠商在Q2的產量水平上,則廠商有ARSAC,即0;如果廠商在Q3或Q4或Q5的產量水平上,則廠商均有ARSAC,即0。(4)最后,關于AR和AVC的比較。如果廠商在(3)中是虧損的,即0,那么,虧損時的廠商就需要通過比較該產量水平上的平均收益AR和平均可變成本AVC的大小,來確定自己在虧損的情況下

16、是否仍要繼續(xù)生產。在圖63中,當虧損時的產量為Q3時,廠商有ARAVC,于是,廠商繼續(xù)生產,因為此時生產比不生產強;當虧損時的產量為Q4時,廠商有ARAVC,于是,廠商生產與不生產都是一樣的;而當虧損時的產量為Q5時,廠商有ARAVC,于是,廠商必須停產,因為此時不生產比生產強。(5)綜合以上分析,可得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條件是:MRSMC,其中,MRARP。而且,在短期均衡時,廠商的利潤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12.為什么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SMC曲線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解答: (1)廠商的供給曲線所反映的函數關系為QSf(P),也就是說,廠商供給曲線

17、應該表示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上廠商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產量。(2)通過前面第11題利用圖63對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SMC曲線上的各個均衡點,如E1、E2、E3、E4和E5點,恰恰都表示了在每一個相應的價格水平上廠商所提供的產量,如當價格為P1時,廠商的供給量為Q1;當價格為P2時,廠商的供給量為Q2于是,我們可以說,SMC曲線就是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但是,這樣的表述是欠準確的??紤]到在AVC曲線最低點以下的SMC曲線的部分,如E5點,由于ARAVC,廠商是不生產的,所以,準確的表述是: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SMC曲線上等于和大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那一部分。

18、如圖64所示。圖64(3)需要強調的是,由(2)所得到的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它表示廠商短期生產的供給量與價格成同方向的變化;此外,短期供給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在相應的價格水平上可以給該廠商帶來最大利潤或最小虧損的最優(yōu)產量。13.用圖說明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條件。解答:要點如下:(1)在長期,完全競爭廠商是通過對全部生產要素的調整,來實現(xiàn)MRLMC的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的。在這里,廠商在長期內對全部生產要素的調整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xiàn)為自由地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yè);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的選擇。下面以圖65加以說明。圖65(2)關于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yè)。在圖65中

19、,當市場價格較高為P1時,廠商選擇的產量為Q1,從而在均衡點E1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RLMC。在均衡產量Q1,有ARLAC,廠商獲得最大的利潤,即0。由于每個廠商的0,于是,就有新的廠商進入到該行業(yè)的生產中來,導致市場供給增加,市場價格P1開始下降,直至市場價格下降到使得單個廠商的利潤消失即0為止,從而實現(xiàn)長期均衡。如圖65所示,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點E0發(fā)生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的最低點,市場的長期均衡價格P0也等于LAC曲線最低點的高度。相反,當市場價格較低為P2時,廠商選擇的產量為Q2,從而在均衡點E2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RLMC。在均衡產量Q2,有ARLAC,廠商是虧損

20、的,即0。由于每個廠商的0,于是,行業(yè)內原有廠商的一部分就會退出該行業(yè)的生產,導致市場供給減少,市場價格P2開始上升,直至市場價格上升到使得單個廠商的虧損消失即0為止,從而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的最低點E0實現(xiàn)長期均衡。(3)關于對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的選擇。通過在(2)中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當市場價格分別為P1、P2和P0時,相應的利潤最大化的產量分別是Q1、Q2和Q0。接下來的問題是,當廠商將長期利潤最大化的產量分別確定為Q1、Q2和Q0以后,他必須為每一個利潤最大化的產量選擇一個最優(yōu)的生產規(guī)模,以確實保證每一產量的生產成本是最低的。于是,如圖65所示,當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量為Q1時,他選擇的

21、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用SAC1曲線和SMC1曲線表示;當廠商利潤最大化的產量為Q2時,他選擇的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用SAC2曲線和SMC2曲線表示;當廠商實現(xiàn)長期均衡且產量為Q0時,他選擇的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用SAC0曲線和SMC0曲線表示。在圖65中,我們只標出了3個產量水平Q1、Q2和Q0,實際上,在任何一個利潤最大化的產量水平,都必然對應一個生產該產量水平的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這就是說,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廠商對最優(yōu)生產規(guī)模的選擇,是該廠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進而實現(xiàn)長期均衡的一個必要條件。(4)綜上所述,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發(fā)生在LAC曲線的最低點。此時,廠商的生產成本降到了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商品的價格也等于最低的

22、長期平均成本。由此,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是: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此時,單個廠商的利潤為零。14.為什么完全競爭廠商和行業(yè)的短期供給曲線都向右上方傾斜?完全競爭行業(yè)的長期供給曲線也向右上方傾斜嗎? 解答: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廠商SMC曲線上大于與等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完全競爭廠商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PSMC,在不同的價格水平選擇相應的最優(yōu)產量,這一系列的價格和最優(yōu)產量組合的軌跡,構成了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由于SMC曲線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所以,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完全競爭行業(yè)的短期供給曲線由行業(yè)

23、內所有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水平加總得到,所以,行業(yè)的短期供給曲線也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完全競爭行業(yè)的長期供給曲線的形狀并不一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在長期生產中,完全競爭行業(yè)可以區(qū)分為成本不變行業(yè)、成本遞減行業(yè)和成本遞增行業(yè)三種類型,相應的完全競爭條件下行業(yè)的長期供給曲線可以分別表現(xiàn)為一條水平線、向右下方傾斜、向右上方傾斜。15.你認為花錢做廣告宣傳是完全競爭廠商獲取更大利潤的手段嗎?解答:不是。首先,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每一個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所以,不需要廣告宣傳。其次,由于所有的廠商生產的產品是完全無差異的,所以,一般不會有一個廠商去為市場上所有相同的產品做廣告。再次,在完全競

24、爭市場條件下,每一個廠商所占的市場份額非常小,而所面臨的又是無數的消費者,這樣一來,每一個廠商都認為在既定的市場價格下總可以賣出他的所有產品,所以,也不需要做廣告。 16.利用圖說明完全競爭市場的福利最大化,并利用圖分析價格管制和銷售稅的福利效應。經濟學家指出,完全競爭市場實現(xiàn)了福利最大化,即總剩余最大化??偸S嗟扔谑袌龅南M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的總和。在此,利用圖來分析完全競爭市場的福利。在圖中,E是完全競市場的均衡點,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P和*Q*;市場的消費者剩余為圖中淺色的陰影部分面積,市場的生產者剩余為圖中深色的陰影部分面積,市場的總剩余為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之和,即圖中全部的陰

25、影部分面積。 圖中的總剩余表示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實現(xiàn)了福利最大化。原因在于:在圖中,在任何小于Q*的數量上,譬如在Q1的數量上,市場的總剩余都不是最大的,因為可以通過增加交易量來增加福利。具體地看,在Q1的數量上,由需求曲線可知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Pr1高于市場的均衡價格P*,所以,消費者是愿意增加這一單位產品的購買的,并由此獲得更多的消費者剩余;與此同時,由供給曲線可知生產者能夠接受的最低價格只低于市場的均衡價格P*,所以,生產者也是愿意增加這一單位產品的銷售的,并由此獲得更多的生產者剩余。所以,在自愿互利的交易原則下,只要市場的交易量小于均衡數量Q*,市場的交易數量就會增加,并在交易過

26、程中使得買賣雙方的福利都增加,市場的總福利也由此增大。這一交易數量擴大的過程一直會持續(xù)到均衡的交易數量Q*實現(xiàn)為止,市場的總福利也就達到了不可能再增大的地步,即不可能在一方利益增大而另一方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來增加市場的總剩余。也就是說,完全競爭市場均衡實現(xiàn)了福利最大化。 反過來,在任何大于Q*的數量上,譬如在Q2的數量上,情況又會如何呢?事實上,Q2的交易數量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原因很簡單:在Q2的數量上,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將低于市場的均衡價格P*,生產者能夠接受的最低價格高于市場的均衡價格P*,或者說供給價格高于需求價格,在此產量下,市場成交量為零。所以,自愿互利的市場交易最后達到的均衡數

27、量為Q*,相應的均衡價格為P*,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實現(xiàn)了最大的福利。 總之,完全競爭市場的交易實現(xiàn)了最大的福利,或者說,完全競爭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利用圖分析價格管制和銷售稅的福利效應:(1)價格管制之最高限價的福利效應:在圖中,在無價格管制時,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Q*和P*,消費者剩余為三角形GP*E的面積,生產者剩余為三角形P* FE的面積。假定政府認為價格水平P*過高并實行了最高限價政策,規(guī)定市場的最高價格為Po。于是,在低價格水平Po,生產者的產量減少為Q1,消費者的需求量增加為Q2,商品短缺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最高限價政策下,消費者和生產者各自的損益和總剩余變化如下: 首先看

28、消費者。由于廠商的供給數量只有Q1,所以,消費者只能購買到Q1數量的商品,一部分原有消費者將買不到商品。其中,對仍能買到商品的消費者來說,他們的消費者剩余由于商品價格的下降而增加了,其增加量為矩形面積A;對沒有買到商品的原有消費者來說,他們的消費者剩余的損失為三角形面積B??傮w來說,市場上消費者剩余的變化量為A-B。 然后看生產者。由于廠商的供給數量只有Q1,這意味一部分原有生產者將退出生產。其中,對繼續(xù)生產的廠商而言,他們的生產者剩余由于商品價格的下降而減少了,其損失為矩形面積A;對退出生產的廠商而言,他們的生產者剩的損失為三角形面積C??傮w來說,市場上生產者剩余的變化量為-A-C。 最高限

29、價福利分析圖 最后,分析市場總剩余的變化。市場總剩余的變化等于市場上消費者剩余的變化量加生產者剩余的變化量,即為(AB)+(-A- C)=-B-C。其中,由于降價導致的生產者剩余的損失-A轉化為消費者剩余的增加A;-B-C是最高限價導致的市場總剩余的損失。經濟學中,把這兩個三角形B和C構成的面積稱為無謂損失。 進一步考慮,如果政府實行最高限價的目的是更多地顧及消費者的福利,那么,在圖中可見,市場上消費者剩余的增加量A大于損失量B,總的說來,消費者的福利是增加了,即政府的目的達到了。但是,如果消費者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消費者對價格下降可能無法作出充分的回應,那么,就會出現(xiàn)另一種局面,見圖。在圖中

30、,陡峭的需求曲線表示消費需求對價格的變化是缺乏彈性的,于是,市場上消費者剩余的損失B大于增加量A,這樣的最高限價既減少了生產者剩余,又減少了消費者剩余,這無疑是很糟糕的。需求價格缺乏彈性的最高限價的福利分析(2)價格管制之最低限價的福利效應。在圖中,假定政府實行最低限價政策,將價格由均衡價格水平P*提高到Po,即將最低價格定為P0。于是,受價格上升的影響,消費者的需求量減少為Q1,生產者的供給量增加為Q2,供給過剩的現(xiàn)象發(fā)生。假定生產者的銷售量取決與需求量,那么,生產者實際提供的產量只能是Q1。這就是說,一部分原有生產者將不得不退出生產,一部分原有消費者將買不到商品。 最低限價福利分析圖示先看

31、消費者:在高價位繼續(xù)購買商品的消費者的剩余損失為矩形面積A,買不到商品的原有消費者的消費者剩余損失為矩形面積B,總的消費者剩余的變化為-A-B。再看生產者:在高價位繼續(xù)生產者的剩余增加量為矩形面積A,退出生產的原有廠商的剩余損失為三角形面積C,總的生產者剩余的變化為A-C。最后,市場總剩余的變化等于(-A-B)+(A-C)=-B-C。其中,由于提價導致的消費者剩余的損失-A轉化為生產者剩余的增加A,這也反映政府實行最低限價的目的往往更多地是顧及生產者的福利;與前面的最高限價一樣,最低限價導致的市場無謂損失也是-B-C。 下面,我們對最高限價和最低限價的福利效應作一個綜合分析。 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

32、,雖然這兩種限價政策對價格調控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它們都使得市場交易量減少。具體地看,最高限價導致需求量Q2大于供給量Q1(即供給短缺);最低限價導致供給量Q2大于需求量Q1(即供給過剩)。于是,根據市場交易的短邊決定原則,最高限價下的市場交易量取決于小的供給量Q1(因為,消費者只能購買到Q1數量的商品),最低限價下的市場交易量取決于小的需求量Q1(因為,銷售量通??偸堑扔谛枨罅浚?。很清楚,這兩種限價政策都使市場交易量都由Q*減少為Q1。如前所述,只有當完全競爭市場的交易達到均衡產量Q*時,市場福利才是最大的;任何小于Q*的市場交易量,譬如,市場福利都不是最大的,或者說,偏離Q*的任何數量的

33、重新配置都會減少總剩余。 由于兩種限價政策都使市場交易量由Q*減少為Q1,它們限制了市場的交易,從而導致了福利的損失。事實上,在產量Q1到Q*的范圍,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都大于生產者能夠接受最低價格,雙方進行自愿交易是互利的。但是,限價政策使得這部分交易無法實現(xiàn),要么是生產者因為價格過低只愿意提供Q1數量的產品,要么是消費者因為價格過高只愿意購買Q1數量的商品,于是,市場交易規(guī)模只能是Q1,它小于Q*。只因為如此,經濟學家指出,這兩種價格管制都由于限制了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而導致了三角形的無謂損失,即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B與C。 最后需要指出,各國政府在一定時期都會采取限價政策,這些政策的實行

34、往往是根據經濟形勢的需要和為了實現(xiàn)一些經濟目標,這都是必要的。但是,在實行限價政策時,需要考慮到這些政策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包括對市場效率和福利的影響,綜合權衡利弊,合理設計,以收到好的政策效果。 (3)稅收的福利效應。以銷售稅為例。譬如說,對每一單位商品征收t元的銷售稅,那么,我們會思考以下的問題:商品價格是否也上漲t元呢?銷售稅最終由誰來承擔呢?是由消費者還是由生產者來承擔?銷售稅的福利效應又是如何?下面來分析和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以從量稅來分析銷售稅的影響。從量稅是按每銷售一單位商品計征一定貨幣量的稅收。在圖中,無從量稅時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Q*和P*;假定政府對銷售每一單位商品征收t元的從量稅。因為是征收銷售從量稅,這便使得消費者支付的買價高于生產者得到的凈價格,兩者之間的差額剛好等于須上繳的銷售每一單位商品的從量稅額t元。這種關系在圖中表現(xiàn)為:在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和生產者的供給曲線之間打進了一個垂直的“楔子”,其高度就是單位商品的從量稅額t,即消費者支付的買價為Pd,生產者得到的凈價格是Ps,Pd和Ps之間的垂直距離就是單位商品的稅額t。由這個基本分析框架出發(fā),可以進一步分析銷售稅的福利效應。 稅收的福利效應首先,銷售稅導致商品價格上升,從而使得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減少,進而使得生產者的供給也隨之減少。在圖中表現(xiàn)為,銷售稅使得商品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