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測量》B試卷_第1頁
《地形測量》B試卷_第2頁
《地形測量》B試卷_第3頁
《地形測量》B試卷_第4頁
《地形測量》B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注意事項出卷時,試卷之間應留答題空格,且字跡工整。考試時,請勿將試卷攤開。湖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20 /20 年第 學期 地形測量 B卷(100分鐘)參考專業(yè)/系: 級工程測量專業(yè)題號一二三四五六七總分閱卷人得分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40分)1水準面是處處與鉛垂線 的連續(xù)封閉曲面。2通過 海水面的水準面稱為大地水準面。 3地面點至 的垂直距離為該點的絕對高程,而至某 的垂直距離為它的相對高程。4高程測量按采用的儀器和方法分為 、 和 三種。5水準儀上圓水準器的作用是使 ,管水準器的作用是使 。6用測回法對某一角度觀測4測回,第3測回零方向的水平度盤讀數(shù)應配置為 左右。7設在測站點的東南西北分

2、別有A、B、C、D四個標志,用方向觀測法觀測水平角,以A為零方向,則盤左的觀測順序為 。8距離測量方法有 、 、 。 9鋼尺量距時,如定線不準,則所量結果總是偏 。10標準北方向的種類有 、 、 。11象限角是由標準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線的 ,取值范圍為 。12四等水準測量中絲讀數(shù)法的觀測順序為 。13. 水準測量測站檢核可以采用 或 測量兩次高差。密 專 業(yè) 班 級 準考證號 封 學 號 姓 名 線 第1頁,共4頁14. 地面點至 的垂直距離為該點的絕對高程,而至 的垂直距離為它的相對高程。15某長度經(jīng)測量為400m±1.0cm,則該長度的相對誤差為 。16地形圖上采用的等高線通

3、常有四種,它們是 、 、 和 。17. 導線的布設形式為 、 、 。18. 水準路線的布設形有 、 、 。19. 某六邊閉合導線測量其內角和為719°5912,則其角度閉合差為 ,每一個角的改正數(shù)為 。20. 量取1:2000地形圖圖上兩點間距離為12.5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m,該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是 。二、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1、A點的高斯坐標為112240m,19343800m,則A點所在6°帶的帶號及中央子午線的經(jīng)度分別為( )A 11帶,66B 11帶,63C 19帶,117D 19帶,1112、在( )為半徑的圓面積之內進行平面坐標測量時,可以用過測區(qū)中心

4、點的切平面代替大地水準面,而不必考慮地球曲率對距離的投影。A 100kmB 50kmC 25kmD 10km3、測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與數(shù)學使用的笛卡爾坐標系的區(qū)別是( )。A 與軸互換,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時針編號B 與軸互換,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順時針編號C 與軸不變,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順時針編號D 與軸互換,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順時針編號4、在水準測量中,若后視點A的讀數(shù)大,前視點B的讀數(shù)小,則有( )。A.A點比B點低B.A點比B點高C.A點與B點可能同高D.A、B點的高低取決于儀器高度5、水準測量時,尺墊應放置在( )。 水準點 轉點 土質松軟的水準點上 D 需要立尺的所有點6、D

5、S1水準儀的觀測精度要( )DS3水準儀。第2頁,共4頁A 高于B 接近于C 低于D 等于7、已知A點高程=62.118m,水準儀觀測A點標尺的讀數(shù)=1.345m,則儀器視線高程為( )。 60.773 63.463 62.118 D 63.4368、豎直角絕對值的最大值為( )。A 90°B.180°C.270°D.360°9、水平角觀測時,各測回間改變零方向度盤位置是為了削弱( )誤差影響。A 視準軸B 橫軸C 指標差D 度盤分劃10、觀測某目標的豎直角,盤左讀數(shù)為101°2336,盤右讀數(shù)為258°3600,則指標差為( )。A

6、 24B -12C -24D 1211、某直線的坐標方位角為225°,也可以用( )的象限角表示。A N45°EB N45°WC S45°WD S45°E12、坐標方位角的取值范圍為( )。 0°270° -90°90° 0°360°D -180°180°13、某段距離丈量的平均值為100m,其往返較差為+4mm,其相對誤差為( )。 1/25000 1/25C 1/2500D 1/25014、坐標反算是根據(jù)直線的起、終點平面坐標,計算直線的( )。A 斜距與水平角

7、B 水平距離與方位角C 斜距與方位角D 水平距離與水平角15、直線AB的坐標方位角為190°1852,用經(jīng)緯儀測右角ABC的值為308°0744,則BC的坐標方位角為( )。A 62°1108B -117°4852C 242°1108D -297°110816、某直線的坐標方位角為163°5036,則其反坐標方位角為( )。A 253°5036B 196°0924C -16°0924D 343°503617、某導線的=-0.08m,=+0.06m,導線全長=506.704m,該導線的全

8、長相對閉和差為( )。A 1/1354B 1/5067C 1/9576D 1/4000 第3頁,共4頁18、設AB距離為200.23m,方位角為121°2336,則AB的x坐標增量為( ) m.。A -170.919B 170.919C 104.302D -104.30219、已知=136.46,=278°5634,則與分別為( )。A 21.212;134.801B 21.212;134.801C 21.212;134.801D 21.212;134.80120、測定點平面坐標的主要工作是( )。A 測量水平距離B 測量水平角C 測量水平距離和水平角D 測量豎直角21、導

9、線測量角度閉合差的調整方法是( )。A.反號按角度個數(shù)平均分配B.反號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C.反號按邊數(shù)平均分配D.反號按邊長比例分配22、衡量導線測量精度的指標是( )A 坐標增量閉合差B 導線全長閉合差C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 D 相對誤差23、附合導線與閉合導線坐標計算的主要差異是( )的計算。A 坐標增量與坐標增量閉合差B 坐標方位角與角度閉合差C 坐標方位角與坐標增量D 角度閉合差與坐標增量閉合差24、下列四種比例尺地形圖,比例尺最大的是( )。A 15000B 12000C 11000D 150025、在地形圖上有高程分別為26m、27m、28m、29m、30m、31m、32m的等高線

10、,則需加粗的等高線為( )m。A 26、31B 27、32C 29D 3026、按照1/2基本等高距加密的等高線是( )。A 首曲線B 計曲線C 間曲線D 助曲線27、下面那種說法是錯誤的( )。A 等高線在任何地方都不會相交B 等高線一定是閉和的連續(xù)曲線C 同一等高線上的點的高程相等D 等高線與山脊線、山谷線正交28、同一幅地形圖內,等高線平距越大,表示( )。A 等高距越大B 地面坡度越陡C 等高距越小D 地面坡度越緩密封線 第4頁,共4 頁29、比例尺分別為11000、12000、15000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分別為( )。A 1m,2m,5mB 0.001m,0.002m,0.005mC

11、 0.01m,0.02m,0.05mD 0.1m,0.2m,0.5m30、在地形圖上,量得A點高程為21.17m,B點高程為16.84m,AB的平距為279.50m,則直線AB的坡度為( )。A 6.8%B 1.5%C -1.5%D -6.8%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5分)1.地面兩點間的高差與所選擇的的測量基準面有關系。( )2. 距離測量精度由高到低測量方法是電磁波測距、鋼尺量距和視距測量。( )3. 視準軸是目鏡光心與物鏡光心的連線。 ( )4. 單一導線可布設成閉合導線、附合導線、支導線幾種形式。( )5. 在山區(qū)測量時,四等水準測量高差閉合差的限差是±6 ( )6. 等高

12、線的疏密反映了該地區(qū)的坡度陡、緩、均勻。( )7. 測量工作的基準線是水平線。( )8. 絕對高程的起算面是任意水準面。( )9. 絕對高程沒有負值。( )10.比例尺越小,圖上表示的內容越粗略。 ( )11.經(jīng)緯儀整平的目的是使視線水平。( )12.測量上的坐標象限采用的是逆時針編號。 ( )13.閉合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的計算公式為 fh=h(H終H始)。( )14.水平角計算永遠是右方向目標讀數(shù)減左方向目標讀數(shù)。( )15.測水平角時,豎直度盤隨望遠鏡的上下轉動而轉動。( )四、計算題(共15分)1.對A、B兩點進行距離測量,正返測六次,正測邊長分別是256.876m、256.868m、256.873m,返測邊長分別是256.867m、256.862m、256.861m;要求距離相對誤差是1/25000,試計算本觀測成果是否符合要求。(5分) 密 專 業(yè) 班 級 準考證號 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