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研究_第1頁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研究_第2頁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研究_第3頁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研究_第4頁
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研究 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標教材為例2006中文本科班 黃忠像摘要:我們從對語文新課標的解讀中可以發(fā)現關于口語交際教學有以下新的理念:緊跟時代,著眼未來;三維設計,整體提高;多維互動,引領實踐;遵循規(guī)律,便于落實。為體現這些新理念,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標教材在口語交際內容的設計上也盡量體現出生活化、情境化、多樣化、策略化、完整化等新的特征。要實踐這些新理念、體現教材新特征,必須創(chuàng)新口語交際教學策略。關鍵詞:口語交際:課程目標;教材特征;教學策略?!翱谡Z交際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才必備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涉及知識、思維、性格、人文關懷、組織才干等諸多方面,是語文素養(yǎng)高低的重要反映。為此,

2、語文課程標準將原“教學大綱”中的“聽話·說話”修改為“口語交際”,并將它列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但遺憾的是,當前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課標精神沒有吃透,對教材特征把握不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然更談不上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方法的創(chuàng)新。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只有依靠專題學習研究,特別是堅持不懈地校本修研。下面是筆者初步學習研究后的點滴體會,僅供廣大同仁參考。一、確立口語交際教學新理念我們通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不難發(fā)現關于口語交際教學的以下新的理念:1、緊跟時代,著眼未來。語文課程標準將“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不僅僅是提法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體現

3、了觀念上的改變和時代的要求。這是因為,“口語交際”作為“聽話· 說話”的發(fā)展,它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要在口語交流中規(guī)范口頭語言,并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待人處事、舉止談吐、臨場應變、傳情達意等綜合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而這種綜合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也正是現代和未來公民適應知識化、全球化、信息化社會所必需的。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會文明地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努力用語言去打動他人”“尊重對方、理解對方”“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等口語交際課程目標,都

4、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和前瞻性,是現代社會對未來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實際上就是著眼于學生的明天,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著想。2、三維設計,整體提高。新課改背景下誕生的各學科“課程標準”都是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程目標的,“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置也不例外。比如,第一學段目標要求“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第二學段目標要求“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第三學段目標要求“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等,都體現了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目標導向??谡Z交際是人們運用口頭語

5、言進行交談、演講、辯論等的一種言語信息交際活動,口語交際素養(yǎng)的本質是一種對話建構中的能力(較之于以往的“聽、說”靜態(tài)目標,口語交際目標更偏重于在動態(tài)中發(fā)展學生的即時性和現場性口語能力這就是“交際”一詞所包含的特定內涵)。因此口語交際還重在參與交際過程,這一點在第一學段目標(“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第二學段目標(“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第三學段目標(“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中都有明確具體地體現。同時,“口語交際”課程目標還對“口語交際知識技能”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傾聽,要求學生把握主要內容,抓住要點;表達,要求學生會復述、講述、轉述,由簡單地說到講得清

6、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條理;應對,是在交流、交際中的表達,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更高??谡Z交際課程目標將多方面的目標要求整合交融,為的是整體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他們的人格素養(yǎng)。3、多維互動,引領實踐?!翱谡Z交際”的行為外在表現雖然都是“聽和說”,但是“交際”的內涵要遠遠大于單純的“聽和說”。況且,無論是“聽話”還是“說話”,原“教學大綱”中都只提單向的目標(如“能聽懂程度適合的講話和少年兒童廣播,理解內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沒有強調“交往”“交流”“溝通”“合作”(即“互動”);而語文課程標準則特別強調口語交際是聽和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更多地體現了“對方”意識,也就是強調要在人

7、際交互作用、思維對流的情境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這里的“傾聽”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請教”體現了虛心的態(tài)度、“商討”體現了求實的作風。“口語交際”的課程取向除了強調互動性(含合作性、對話性)外,還突出了自主性特別是實踐性(也就是學生只有在日常生活的語言實踐中才能使口語交際能力得到真正的鍛煉提高)。這是因為,第一,教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有關口語交際技能方面的知識是理論上的,它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課堂的模擬訓練也不能等同于生活實踐,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不可能以生活中真正的角色身份去說話,他們無法面對突然變化的感情,臨場應變的能力得不到鍛煉);第二,日常生活是學生運用口語

8、交際最廣泛、最頻繁的領域,他們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而形成口語交際能力后最終又要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也就是要把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與社會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進行。4、遵循規(guī)律,便于落實。這一理念(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為選定“口語交際”教學內容提供了依據。比如,根據“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jié)”這一目標,我們就可以在教學中安排“聽故事、講故事”“聽童語、演童話”之類的教學內容;根據 “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

9、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量”的目標,我們就可以設計“向別人請教”“學會商量”等教學內容。有些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獨特視角還為“口語交際”教學提示了清晰的教學實施策略,比如“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這一口語交際課程目標,就是要求教師教學時要在讓學生“聽”別人說話上下功夫,先引學生“會聽”,在“聽會了”的基礎上再轉述。二是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隨著學生年級的逐步提高,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要求也呈螺旋式上升狀態(tài)安排,有利于操作落實。比如,關于說普通話的目標要求,在第一學段中提“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用普通話交談的習慣”,到第二學段中則提“能用普通話交談”;又如,關于聽說方面的目標要

10、求,第一學段要求“能認真聽到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第二學段要求 “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到第三學段則要求“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這些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設計,體現了整體性和階段性的統(tǒng)一、基礎性和發(fā)展性的結合,為具體落實提供了操作的抓手。二、把握口語交際教材新特征1、內容生活化,實用性強。為充分體現“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yǎng)”這一口語交際課程的新理念,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標教材,在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的選定上努力體現著“口語交際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

11、的原則,富有時代特色,針對實用性很強。也就是教材內容源于生活,充分挖潛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同時又服務于學生生活,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學習有用的口語交際基本能力,做到真正能交際、能互動起來。該課標教材的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的設計,在1-2年級是通過“語文天地”中話筒、兩人說話的圖標來表示,趣味性強,到3-6年級則通過設立“暢所欲言”欄目,話題緊緊圍繞課文或單元主題(一篇篇課文、一個個主題的文化性、時代性、生活性都很強)設計,不孤立地不著邊際地安排交際內容,但口語交際的訓練卻貫穿在整個教學內容之中、落實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比如,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家,在

12、“語文天地”中就安排了這樣的口語交際內容;1、照例子說一說(老師愛我,同學愛我,我也愛      。)2、連一連,依照例子說一說(小河魚兒的家:我們、小學生、小鳥、白云、種子、樹林、藍天等);3、用家字口頭組詞,看誰組得多;4、同學互相介紹自己的家(提示:我家住在等)。這些口語交際的內容安排都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基本功訓練,基礎性、實用性很突出。2、呈現情境化,趣味性強??谡Z交際是在特定的情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因此,北師大版課標教材在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都十分講究,注重將與學生年齡特征相符

13、、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口語交際話題情境化,大大增強了口語交際內容的生動性、趣味性,使學生一接觸到口語交際內容(話題)就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情緒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學習的動力就會增加或持續(xù),他們也就會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去作進一步的學習體驗。比如,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色彩,教材在“語文天地”中的“暢所欲言”欄目就設計了“說說顏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這一口語交際話題,且配有生動形象的關于顏色的畫面,情境性、趣味性都很強。綜合起來該版本口語交際內容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利用介紹類內容創(chuàng)設情

14、境,如讓同學互相介紹自己的家;觀察雪景或者收集報紙雜志上面的雪景圖片,說一說等。二是利用故事類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如看圖講故事、想象編故事等。三是利用活動類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如組織觀察、交流春夏秋冬的美麗景色;組織學生旅行或當導游討論如何幫助殘疾人或有困難的人等。3、設計多樣化,交際性強。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脫離“交際”的談話只是一種自我表達。也就是說,口語交際是一個聽方與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只有交際的雙方都處于主動的狀態(tài),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為此,課標教材在“口語交際”內容的設計上,注重形式的多樣化、互動化,努力使教學內容本身體

15、現出充分的交際性,為口語交際教學提供良好憑借。這里以北師大版課標教材第二冊的“口語交際”內容為例,其設計形式就可以歸結為討論、交流、情景交際、講故事四種,互動性(交際性)都很突出。比如,“討論”這種形式就設計了“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公園里的動植物?(P39)”“一分鐘能做什么?(P80)”“我們長大了(P92)”等話題;“交流”這種形式結合課文學習和學生生活實際,設計了“看花燈:文中寫了什么樣的花燈?你想做什么樣的花燈?(P2)”“水鄉(xiāng)歌:水鄉(xiāng)什么多?你的家鄉(xiāng)什么多?(P9)”“春天的手:春天到了,你身邊發(fā)生了什么事?(P15)”等交流問題;在“情景交際”形式中,根據主題單元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了“過

16、年過節(jié),親友們來家里做客,你怎么做小主人?(P4)”“小組同學分角色表演乘坐公區(qū)汽車(P57)”等交際情景;在“講故事”形式中,設計了“扮演老樹講故事(P26)”“聽大皮鞋的故事,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P39)”“聽老師講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P44)”等故事話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喜聞樂見,交際性強。4、指導策略化,導學性強。北師大版課標教材十分講究指導策略,注重引導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學會口語交際的真正本領,特別是該教材通過在“語文天地”中創(chuàng)設“金鑰匙”欄目,循序漸進從口語交際的態(tài)度習慣、方法策略等方面給學生以具體全面地指導,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開放式地口語交際學習。比如,

17、通過“金鑰匙”欄目進行討論、發(fā)言的指導就有:討論的方法、如何發(fā)言、如何做重點發(fā)言人、怎樣總結相同和不同的觀點、怎樣做討論的主持人、如何傾聽、討論應該有怎樣的態(tài)度、怎樣做發(fā)言小結、如何對待討論中的不同意見、如何更好地傾聽、如何圍繞中心展開討論、如何準備發(fā)言提綱、如何作開場白、怎樣說明自己的理由,怎樣反駁別人、注意說話的場合和對象等等問題。這些指導的內容不僅僅是方法策略(口語交際能力),還涉及態(tài)度習慣(口語交際的基本素養(yǎng)),比如,四年級下冊的“金鑰匙” 在指導學生“如何參與討論”時有這樣的引導語:“討論時遇到不同意見,自己發(fā)言態(tài)度要平和,盡量不要質問同學?!焙茱@然,這里不僅有方法策略的指導,也有態(tài)

18、度習慣的引導。5、體系完整化,系統(tǒng)性強。為全面體現“口語交際”課程目標的要求,為“口語交際”教學提供操作的依據和展開的空間,北師大版課標教材在“口語交際”內容選擇和設計上,努力體現完整性、系統(tǒng)性、開放性,為“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具體憑借。概括起來,“口語交際”內容(話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介紹類:包括自我介紹、介紹朋友賓客、介紹我的家、介紹我的家鄉(xiāng)、介紹我的一張照片、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介紹我國的一座城市、介紹一處名勝古跡、介紹世界名城、介紹一種動物等等;(2)獨白類:包括說小笑語、說故事、說相聲、說說廣告、說說自己的奇思妙想、說說自己的愿望、說讀后感觀后感、說經驗談教訓、說目擊情

19、況、發(fā)布小小新聞等等;(3)交往類:包括道歉、做客、祝賀、待客、轉述、勸阻、商量、請教、贊美、批評、安慰、解釋、采訪、辯論、借物、購物、指路、問路、看病、打電話、接電話、約請、推薦與自我推薦,當導游等等;(4)表演類:包括演童話劇、演小劇本、當眾演講、主持節(jié)目等等;(5)討論類:主要包括對不對、好不好、行不行、怎么辦、小小建議、小小討論、小小辯論等等。這些交際話題(內容)大多是從現實生活中攝取的,不僅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而且還體現出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三、探索口語交際教學新策略由“聽話說話”到“口語交際”是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突破性進展??谡Z交際與以往聽說訓練最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后者突出的是聽和說

20、的單向技能發(fā)展,而前者在要求聽、說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的同時強調“交際”(口語交際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和交際性),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注重情意態(tài)度方面的要求和交際中的文明素養(yǎng)。鑒于“口語交際”與“聽話說話”有著鮮明的區(qū)別,因此我們要在明確口語交際課程新理念、把握口語交際教材新特征的基礎上,從著眼于“規(guī)范學生口頭語言、整體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全面增強口語交際素養(yǎng)”出發(fā),根據口語交際的本質特點和目標任務,探索創(chuàng)新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方法。1、情境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條件。語文課程標準在對“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中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边@是因為,一定的

21、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fā)他們思維與表達的環(huán)境條件和動力源泉;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對于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就像空氣之于人、水之于魚,“熏陶”“默化”著學生,起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那么,我們應該創(chuàng)設哪些口語交際情境?怎樣創(chuàng)設好這些情境呢?比如,一位教師在實施“勸說型”(還有采訪型、轉述型、求助型等)口語交際活動課時,將及時捕捉到的發(fā)生在本班學生中的偶發(fā)事件納入口語交際內容之中,經過整合設計形成了“讓我們化干戈為玉帛”的口語交際話題并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教學片斷):今天下午,林老師又開始“開庭審案”了,公開叫我們解決兩樁“疑難案件”。第一件是朱燁用筆刺楊超,“受害人”楊超說是因為他想玩跳

22、棋,而朱燁卻想玩另一種棋。兩人意見不和,發(fā)生爭吵,所以朱燁拿自動筆刺了楊超的手掌。聽完了楊超的話,林老師不急不躁,把“繡球”又拋還給了我們,叫我們自己動腦筋來解決這個問題。還說:“判斷一件事情,要公正、公平、不偏袒,這樣才能使同學口服心服,重歸于好。”同學們聽了這話,紛紛動起了腦筋、在交際中生活。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包括模擬和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方法很多,如陳設相關的實物、繪制有關情景的圖畫、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錄像節(jié)目、播放錄音來演染氣氛、教師或學生的生動語言描述和情境表演等等,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靈活地選擇運用。2、感受擬說口語交際的前提。學生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體,口語

23、交際課教學必須凸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鼓勵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和開放的精神參與富有個性化的口語交際學習過程。而要達到這一境界(目標),必須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基礎上、在指導學生“自由表達”之前,組織指導學生“感受擬說”,也就是引導學生在“感受情境”的過程中,注意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思),主動學習、自主建構、充分準備、為“自由表達”奠定良好基礎?!案惺軘M說”這一環(huán)節(jié)越充分、越到位,學生在“自由表達”、“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說的內容就會越具體、越生動、越完整。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要抓住相互聯(lián)系的三個方面:(1)引導學生仔細地看將觀察到的形象轉換成語義。要讓學生較好地完成這一過程,就必須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24、:一是順序觀察法,如觀察環(huán)境、景物、場面等,都要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位順序觀察,做到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東到西或由西到東、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因為只有觀察有序,才能思之有序、言之有序;二是重點觀察法,就是指導學生觀察,既要幫助他們學會抓住事物的全貌,又要注重教會他們找準反映事物特征的部分,這樣才能使他們在表達中既全面又具體。(2)引導學生認真地聽將感受到的語音轉換成語義?!奥牎钡哪芰κ恰翱谡Z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提高了“聽”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的重要途徑:一是組織學生聽記詞語,逐步增加聽記詞語的數量,以豐富學生的語義積累;二是組織學生聽讀

25、段落,學會在傾聽中迅速抓住對方言語中的重要信息;三是組織學生聽讀全文,訓練學生理清對方說話條理的能力,因為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寫作范文,條理性很強,教師范讀課文一遍、兩遍甚至三遍,讓學生明晰課文的條理,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便會領悟到怎樣理清課文條理,并逐步學會在口語交際中有條理地表達。(3)引導學生用心地思將形象或聲音轉換成語義。一是指導學生對情境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篩選和整合,以解決“說什么”的問題,包括區(qū)分出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無用信息,以及情境中的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什么、這些事物組合起來表示一個什么主題等;二是指導學生根據情境所提供的信息組織好內部語言,主要是解

26、決“怎么說”的問題,這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包括提高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性、條理性、機敏性和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深刻性兩個方面,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tài)度,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快速的語言組織能力。3、自由表達口語交際的基礎??谡Z交際的“聽說”過程是一個不斷接收和表達的過程,我們安排的“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擬說”“自由表達”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引導學生“感知信息內化語言外化表達”的過程;而要讓學生敢于自由表達、樂于自由表達、善于自由表達,教師應注重采取以下策略:(1)營造和諧的表達氛圍??谡Z交際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即使是平時口語流暢的學生,也難免由于環(huán)境、氣

27、氛因素而影響表達的效果,尤其是口語能力差的學生更是“金口難開”,要能做到自由表達就難上加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營造民主和諧的表達氛圍:一是樹立民主平等的意識,特別是在言語、情感上教師與學生要平等相處;二是要注意讓學生學會以放松的表情、以“我能行”的心態(tài)與人交流,逐步養(yǎng)成平等相處、自由表達的習慣;三是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認真傾聽、真情表達。(2)創(chuàng)造互動的表達條件??谡Z交際最大的特點就是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這就要求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聽懂對方的交流信息,抓住對方交流信息的要點,而且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那么,如何創(chuàng)造互動的表達條件、引導學生在互

28、動中自由表達呢?一是幫助學生樹立樹方意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有對象地說話和回應對方的習慣;二是選擇恰當的組織形式,使交際只有一個興奮點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低年級學生尤其不善于綜合很多人的意見作出自己的判斷,應多做一對一的自由交流,同桌對話交流最簡便易行;三是教學時不能只關注與老師對話的一方,在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應關注其他同學的反應,引導學生繼續(xù)討論,促進互動交流,而且在評價時教師不能只評價“說”得怎樣,還要評價學生“聽”得怎樣。(3)培養(yǎng)綜合的表達能力。我們不能把口語交際能力狹隘地理解為“聽的能力”與“說的能力”,這不利于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事實上,口語交際能力具有綜合性,它由智力因素(如臨場應

29、變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敏捷性、表情達意所表現出來的語言組合的語言組合的快速性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等)和非智力因素(如交際的興趣、情趣,聽說的儀態(tài)、習慣等)構成。這就決定了口語交際教學要努力實現“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等多重目標。4、合作交流口語交際的關鍵??谡Z交際是人與人之間往來交換思想、看法、意見,交流經驗、成果,或者買賣東西,尋求幫助、交涉事情等待人處事的活動,不僅必須要有交際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才能進行,而且要特別注重突出合作性和對話性,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在交際中相互學習,在聽說中相互補充、評價、啟發(fā)與促進。

30、那么,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呢?(1)轉換角色法。教學雙方在教學中都要有雙重的角色意識,注意角色的隨時較換,師生之間除構成教與學的雙邊關系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像日常社會生活中口語交際那樣互為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并注重模擬生活實際雙向互動地進行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2)逐步訓練法。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堅持不斷地培養(yǎng)、持之以恒地訓練,并講求循序漸進。這里以“請到我家來做客”這一話題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導課后學生自由準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一說我家的路線”或“畫一畫我家的路線圖”再講解;指名交流,師生傾聽后對其

31、講解提出疑問,如“有何特別的標志物”“坐車怎樣走,經過哪幾站”等),使該生的講解逐步規(guī)范、明了;同桌交流,互相邀請,想匯報的同學還可以站起來說說畫畫,甚至可以離開座位找你最想邀請的同位告訴他自己家的住址,以擴大合作交流面。這樣組織實施,不僅每一個學生都興趣高漲,而且他們都在互動合作交流中學會了說清自己家的住址,同時也學會了邀請,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3)科學指導法。合作交流中由于容易出現“一放就亂”和“一捅就死”兩種傾向,往往影響合作交流效果,因此要注重科學指導,逐步形成一定機制:一是訂立重點發(fā)言人制度,使交流議題基本統(tǒng)一(當然重點發(fā)言人應該輪流當),大家針對重點發(fā)言人的發(fā)言,或肯定,或補充,或修正,最后得出比較一致的看法;二是建立小評委制度,使交流發(fā)言相互有碰撞,評委針對重點發(fā)言人的發(fā)言,或者針對小組合作交流的匯報做評判,重點發(fā)言人、小組代表還可以反問評委、反駁評委的意見,評委再做相應的調整;三是小組交流應輪流做組長,組長負責在全班匯報本組合作交流的情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