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入門_第1頁
初一文言文入門_第2頁
初一文言文入門_第3頁
初一文言文入門_第4頁
初一文言文入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原文和譯文1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贊嘆道:“好?。【拖裎《氲奶┥?!”心里想到江河流水,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長江黃河!”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什么,鐘子期都能說出他的想法。鐘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認(rèn)為世界上再也沒有知音了。于是,摔破了琴,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2學(xué)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

2、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dǎo)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一個人雖然也聽講,心里卻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拉弓搭箭去射它。 (這個人)雖然同前一個人一起學(xué)習(xí),成績卻不如人家。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3兩小兒辯日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

3、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辯,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rèn)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绷硪粋€小孩卻認(rèn)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正午時距離人近。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孔子也不能決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呢?”4詠雪謝太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4、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謝太傅在寒雪天召開家庭聚會,跟子侄輩一起談?wù)撛娢?。不一會兒,雪下大了,太傅十分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彼硪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風(fēng)而起?!?謝太傅開心的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5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

5、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陳太丘與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在正午。正午已過,朋友來還不來,太丘不再等待就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來。(太丘的長子)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嬉戲。朋友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友人便怒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小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友人感到慚愧,下車跟元方握手,元方(卻)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大門。6論語十二章1.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

6、子乎?”孔子說:“學(xué)了,然后按時間復(fù)習(xí)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復(fù)習(xí)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笨鬃诱f:“我十五歲立志學(xué)習(xí),三十歲立足于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yīng)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

7、欲,又不超出規(guī)矩”4.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笨鬃诱f:"溫習(xí)舊知識然后能有新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當(dāng)老師的."5.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笨鬃诱f:"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6.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顏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ǔ缘氖牵┮恍】痫垼?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他好學(xué)的樂趣?!邦伝氐钠返露嗝锤呱邪。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诱f:“對于學(xué)習(xí),

8、知道怎么學(xué)習(xí)的人,不如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又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樂趣的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xué)習(xí),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诱驹诤影渡险f:“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流水,日夜不停?!?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說:軍

9、隊可以被奪去主帥,普通人卻不可被奪去志氣。12、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xué)習(xí)而且能堅守志向,懇切的提問而且多考慮當(dāng)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雖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兌命曰:“學(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xué)習(xí),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xué)習(xí)以后就會知道不足,教學(xué)以后就會知道理解不了.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恢览斫獠涣?然后就能自強勉勵.所以說

10、:教學(xué)與學(xué)習(xí)互相促進.兌命說:“教人是學(xué)習(xí)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8河中石獸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

11、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滄州城南,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里,兩個石獸一起沉沒到河中。經(jīng)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資金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rèn)為(石獸)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蛛絲馬跡。一位學(xué)者在寺廟里講學(xué),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不過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浮動,石獸埋沒于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荒唐嗎?”大家都信服地認(rèn)為他的話是精當(dāng)確切的言論。一個年老的

12、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獸,都應(yīng)當(dāng)?shù)胶拥纳嫌螌ふ?。因為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沖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jīng)_刷沙子,形成坑穴,越?jīng)_越深,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里。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zhuǎn)動,這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石獸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固然荒唐的;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人們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對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10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

13、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認(rèn)為兒子很聰明,卻懷疑隔壁那個老人(偷盜)。11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拷L城一帶的人中,有位精通術(shù)數(shù)的人。他的馬無故跑到

14、了胡人的地盤。人們都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一群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種災(zāi)禍呢?”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jié)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他的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變?yōu)橐患J履??”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zhàn)。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跛的緣故(免于征戰(zhàn)),父子保全了性命。初中文言虛詞總結(jié)掌握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識記常用文言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結(jié)合語句翻譯確定該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根據(jù)文言虛

15、詞在語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詞語來替代;先多朗讀,體會語氣,再進行判斷。在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大致有四類:第一類是起指代作用的代詞,如“之、其、何”;第二類是起組合作用的介詞,如“以、于、為”;第三類是起連接作用的連詞,如“而、則、乃”;第四類是起語助作用的助詞,如“也、乎、夫、焉”。其中最為重要的文言虛詞有“之、其、而、以、于”。連詞。表示多種關(guān)系。(一)表示并列關(guān)系。(二)表示遞進關(guān)系。(三)表示承接關(guān)系。(四)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五)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六)表示修飾關(guān)系。(七)表示因果關(guān)系。 (八)表示目的關(guān)系。初中常見的文言虛詞中我們已經(jīng)學(xué)過的24個是:之、其、以、于、而、則、者、

16、也、焉、因、乃、矣、乎、哉、遂、雖、然、故、或、及、若、為、與。1之1、代詞,代人,譯:他,他們。例:友人慚,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2、代詞,代事,譯:這,它。例:學(xué)而時習(xí)之。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十二章3、代詞,代物,譯為:它,它們。例:曲肱而枕之。論語十二章4、指示代詞,譯為:這。例:其此之謂乎。雖有嘉肴5、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xué)弈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河中石獸6、助詞,用于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無實在意義,不譯。例: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2其1代詞,這,這個: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論語十二章2代詞,那個:其船背稍夷 核舟記3代

17、詞,他(她、它)(的): 其鄰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鄰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二章 4代詞,其中,其中的:其一人專心致志學(xué)弈5助詞,表反問,難道:其真無馬邪 馬說8助詞,表推測,大概:其此之謂乎?雖有嘉肴3以1、介詞,與后面的詞或短語一起構(gòu)成介賓短語,充當(dāng)狀語或補語,其譯意較多。譯為:憑,靠。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譯為:因為。例: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智子疑鄰2、動詞,用作謂語,譯為:以為,認(rèn)為。例: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辯日以為順流下矣。河中石獸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學(xué)弈(注:此處作實詞)4于 1. 表示

18、對象,譯為“對,對于,向”。 例: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論語十二章 2. 表示處所,譯為“在,從”。 例:求石獸于水中。山門圮于河。河中石獸 5而作連詞,表示并列、順承、轉(zhuǎn)折、假設(shè)、修飾關(guān)系。1. 表示并列,相當(dāng)于“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兩小兒辯日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論語十二章2. 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并且”、“就”“然后”“而后”,有時可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xué)而時習(xí)之。論語十二章/思援弓繳而射之。學(xué)弈3. 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

19、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十則4. 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dāng)于“著”、“地”等,或不譯 。例:暮而果大亡其財。塞翁失馬5代詞,可譯為“你”,“你的”。 6則1.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十二章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那么”。 例:然則天下之事河中石獸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卻”。 例: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表示判斷:可譯為“就是”。 例: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陳太丘與友期7者(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的原因”“方面”等。例: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

20、者。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的人)塞翁失馬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方面)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東西)兩小兒辯日2.在數(shù)詞后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xùn)|西??勺g為“個”、“樣”、“項”。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可譯為“的時候”。4助詞用在判斷句或陳述句的主語后,表示停頓,不譯。例: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8也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可不譯。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xué)弈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可不譯。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

21、將軍王凝之妻也。 詠雪3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走了這猴兒精也。小圣示施威降大圣 9焉1. 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語氣詞,相當(dāng)于“啊”。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指示代詞,于之,于是,這里。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二石獸并沉焉。 10因1. 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2.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由于”、“憑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隆中對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詠雪3. 介詞,可譯為“根據(jù)”、“依照”。例:罔不

22、因勢象形。核舟記4. 副詞,可譯為“因此”。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11且1.用在動詞或數(shù)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可譯為“將”,“將要”、“將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可譯為“姑且”、“暫且”。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3.表示遞進,可譯為“況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5.表示并列或遞進,可譯為“和”、“而且”、“并且”。例:兩個讓讓鬧鬧,打出廟門,半云半霧,且行且戰(zhàn)。復(fù)打到花果山。(小圣示施威降大圣)不義而富且貴(論語十二章) 12乃1.可譯為“竟然”。例:乃

23、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2.可譯為“于是”、“才”、“就”。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于是,就)伯牙絕弦 / 去后乃至。(才)陳太丘與友期3.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4.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5.乃耳:不過罷了。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河中石獸13矣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dāng)于“了”、“啊”。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仁在其中矣。(了)論語十二章/以為順流下矣。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獸2

24、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dāng)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耍┯薰粕?不知其二者多矣。河中石獸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dāng)于“了”、“啦”。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辈軇フ搼?zhàn) 14乎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孰為汝多知乎? 此何遽不為福乎?2.表反問,可譯為“嗎”。例: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3.表推測,可譯為“吧”。例:其此之謂乎?4.表感嘆,可譯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15哉1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例:善哉!非人哉!伯牙絕弦2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

25、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16遂1. 副詞,可譯為“就”、“于是”。例: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獸 2副詞,表原因可譯為“因而”。例:恐遂汩沒。上樞密韓太尉書 17雖1. 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例: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嘉肴2. 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例: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龜雖壽18然1.的樣子:泯然眾人矣傷仲永/曰:非然也。學(xué)弈公欣然曰。詠雪2.然而,但是: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 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3.正確:吳廣以為然 4.這樣,那樣:謂為信然 / 父利其然也。傷仲永。5.然后。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26、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19故1. 舊的,原來的。例: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狼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3. 原因,緣故。例:問其故。兩小兒辯日馬無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馬4. 所以,因此。例: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 雖有嘉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馬 20或1. 無指不定代詞,可譯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2.有時。例:或王命急宣 。三峽 3. 或許。例:或異二者之為 。岳陽樓記21及1、到、至:及日中則如盤盂 。兩小兒辯日2、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22若1.像:未若

27、柳絮因風(fēng)起。(像,比作)2.第二人稱代詞,你:若為傭耕 3.比得上: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23為1.做: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2.作為,當(dāng)作:以蟲草為林 3.認(rèn)為:孰為汝多知乎。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4.是: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5.給,替:為人謀而不忠乎 6.變成,成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此何遽不能為禍乎?7.被: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4與1.給:借旁近與之 呼爾而與之 2.通“歟”,表疑問:輕寡人與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可據(jù)理臆斷歟?3.和:與余舟一芥 嘗與人傭耕 天與云與山與水 4.參加: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常見文言固定句式及翻譯1.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是嗎? 2.無乃乎?

28、表推測語氣,比較委婉,可譯:恐怕嗎?莫非吧?3.得無乎(耶)表猜測、疑問語氣,可譯:莫不是嗎?能不嗎?恐怕吧?4.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問的格式,都可譯:把怎么辦?拿怎么樣?對怎么樣? 5.其乎?表猜測或反問語氣,可譯:大概吧?難道嗎? 6.何為?表詢問或反問,可譯:為什么呢?有什么呢?7.有以、無以,前者可譯:有什么可以拿(用)來,后者可譯:沒什么可以拿(用)來常用謙辭舉例謙辭與敬辭一般的區(qū)別為:謙辭是表示謙虛的言辭,一般對己。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一般對人。贊人見解說“高見” 看望別人說“拜訪” 賓客來到說“光臨”陪伴朋友說“奉陪” 無暇陪客說“失陪” 等候客人說“恭候”請人勿送說“留步” 歡迎購買說“惠顧” 歸還原主說“奉還”與人相見說“您好” 問人姓氏說“貴姓” 問人住址說“府上”仰慕已久說“久仰” 長期未見說“久違” 求人幫忙說“勞駕”向人詢問說“請問” 請人協(xié)助說“費心” 請人解答說“請教”求人辦事說“拜托” 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人方便說“借光”請改文章說“斧正” 接受好意說“領(lǐng)情” 求人指點說“賜教”得人幫助說“謝謝” 祝人健康說“保重” 向人祝賀說“恭喜”老人年齡說“高壽” 身體不適說“欠安” 看望別人說“拜訪”請人接受說“笑納” 送人照片說“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